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请在下列诗句中,找出出自泰戈尔诗集《吉檀迦利》的名句。
A.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B.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C.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旅客要在每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面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
D.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4-11 05:49: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喀布尔人

印度泰戈尔

我五岁的女儿敏妮在我书桌旁,用手轻轻敲着膝盖玩。我正专心地写小说的第十七章。忽然敏妮跑到窗前,喊道:“一个喀布尔人!”街上果然有个喀布尔人走过。他穿着宽大污秽的喀布尔服装,裹着高高的头巾;背着个口袋,拿着几盒葡萄干。
女儿大声叫他:“哎!”那个喀布尔人回过身来抬头看。她看到这光景却吓住了,跑到妈妈那里躲起来。这是他们第一次会面。
可没过几天,我意外地发现敏妮坐在门口长凳上,和那个坐在她脚边的大个喀布尔人又说又笑。她小纱丽(印度妇女传统服装,丝绸制的连衣裙——编者注)的角上已经塞满了杏仁和葡萄干——喀布尔人用这种有力的贿赂,使两人成了很好的朋友。
他们常说些玩笑。敏妮满脸含笑地坐在喀布尔人面前,小大人似地低头看着这大高个:“呵,喀布尔人!你口袋里装的什么?”他用山民的鼻音回答:“一头象!”也许这并不可笑,但是这两人多么欣赏这句俏皮话!依我看,这种小孩和大人的对话里,有些非常引人入胜的东西。
喀布尔人也不放过开玩笑的机会:“那小人儿,你什么时候到公公家去呢?”
敏妮对这问题有点莫名其妙,但她不肯显露,却机灵地回答:“你到那去么?”
可在喀布尔人这一阶层中间,“公公家”有双关的意思,还能指监狱。“呵,”他向幻想中的警察挥拳:“我要揍我的公公!”听到他这样说,想象到那个狼狈不堪的“公公”,敏妮哈哈大笑。
敏妮的母亲恳求我留心那人。她是个极胆小的女人,只要一看见有人向我们的房子走来,她就立刻断定他们不外乎是盗贼、醉汉、疟疾菌。她对这个喀布尔人也充满了疑虑。我总是笑笑,辩解说拐卖一类的事多半不会发生。喀布尔人和敏妮的亲密友谊便不受约束地继续着。
有天早晨,我听见街上有吵闹声,往外一看,拉曼被两个警察架住带走了。我赶紧跑去问怎么回事。原来是有个街坊欠了这小贩一条围巾的钱,争吵中拉曼把他刺伤了。忽然间,在凉台上,敏妮出现了。她照样喊着:“呵,喀布尔人!”拉曼回头,脸上露出了笑容。今天他胳臂底下没夹口袋,所以她不能和他谈关于象的问题。她立刻问:“你到公公家去么?”拉曼笑了:“我正要到那去。”看到他的回答没有使孩子发笑,他又举起手说:“可惜我的手被铐住了,不然我就揍那老公公了!”
拉曼被判了刑,再无消息。时间一天天过去,敏妮也长大了,总和朋友们一起,不像往常那样到她爸爸的房间里来了。又一个秋天,我们把敏妮的婚礼筹备好了。我们家的光明要到她丈夫家去,把她父亲丢到阴影里。
我的敏妮今天要出嫁了。
从清早起,房子里就充满了婚礼的嘈杂和忙乱。我在书房查帐,有个人进来恭敬地行礼。原来是拉曼,那个喀布尔人。起先我不认识他——他没有了口袋,没有了长头发,也失去了从前的那种生气。但他微笑着,我又认出他来。
“你什么时候来的?”我问。
“昨晚,”他说,“我从监狱里出来了。”
我觉得这话听起来很刺耳。碰巧他今天来,这不是个好预兆。
“这正在办喜事,”我说,“我正忙。能不能过几天再来?”
他迟疑地说:“我可不可以看看那小人儿呢,先生,只一会儿?”他相信敏妮还像从前那样,会像往常那样跑来,叫着:“呵,喀布尔人!”为纪念过去的日子,他带了一点杏仁、葡萄干,好好用纸包着。
我说:“家里正在办喜事,你谁也见不到。”
这人露出失望的神色。他走近递过他的礼物,说:“先生,我带了这点东西来,送给那小人儿。您有一个小姑娘;我在家也有一个这么大的小姑娘。我想到她,就帶点果子给您的孩子——我不是想赚钱的 。”
他伸手掏出一张又小又脏的纸来,小心地打开,在桌上用双手把它抹平。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手印。这个墨迹模糊的手印平平捺在纸上。当他每年到加尔各答卖货时,自己小女儿的这个手印总在他心上。
眼泪涌到我的眼眶。我忘了他是个穷苦的喀布尔小贩,而我是——不,我又哪比他强呢?他也是个父亲啊!
我把敏妮叫出来。她穿着红绸衣,额上点着檀香膏,打扮成新娘的样子。含羞站在我们面前。看着这景象,喀布尔人显出惊讶——他不能重温他们过去的友谊了。他只微笑着:“小人儿,你要到公公家去么?”
但敏妮现在懂得“公公”的意思了,她不能像从前那样回答他。她脸红了,在他面前把脸低下去。我想起他和敏妮第一次会面的那天,感慨万千。
她走后,拉曼长吁一口气坐下来。婚礼的喇叭吹起来,秋天温照的阳光倾泻在周围。拉曼坐在加尔各答的小巷里,却冥想着阿富汗的群山。在悠长的岁月里,他的女儿一定也长大了。我递给他一张钞票,说:“回到你的家乡、你的女儿那里去吧,拉曼,愿你们重逢的快乐给我的孩子带来幸运!”
送了这份礼,婚礼的排场就须节省些。但我觉得这婚筵格外光彩。因为我想到,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久出不归的父亲,要和她的女儿重逢了。

 (冰心、倪培耕译、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戈尔长于细节描写。拉曼背的大口袋、那个小小的手印等细节,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和作品情节的展开,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B.小说的详略取舍得当。泰戈尔对拉曼与“我”一家交往的言行用笔细致,面对拉曼的日常工作、狱中岁月、未来动向则留白甚多。
C.小说对环境的描写着墨不多,但所写特点鲜明、作用突出。如写敏妮婚礼时的秋阳,使环境氛围与人物当时的情感自然融为一体。
D.小说通过对喀布尔人与小女儿交往的叙述,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的喀布尔小贩形象,反映了泰戈尔的平民文学思想。
【小题2】本文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请你谈谈这样设置的好处。
【小题3】季羡林认为:梵我合一、和谐协调,是泰戈尔思想的核心。从本文的情节与情感来看,泰戈尔一方面强调和谐与温暖,一方面淡化了原本激烈的矛盾冲突,只留下淡淡的感伤。请在上述两方面中选择一种,结合小说加以解释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占星师的一天

印度R.K.纳拉扬

正午准时,他打开布袋,摆出他的谋生器具,包括一打玛瑙贝壳,一块绘着神秘难解图表的方布,一本簿子,外加一捆古叙利亚文字轴。

他坐在一棵大树的繁枝下,路两旁排满了各行各业的摊贩,占星师就在身旁花生摊上不时冒出浓烟的火把光亮中,做他的生意。占星师打从一开始他就没想以占星维生,他对别人的运气不见得比自己下一分钟的命运更了解多少。他对星相,一如他天真的主顾,是同样的陌生。他是在事先并无任何思考与计划的情况下,离开家乡的。如果现在仍留在家乡,他将会在祖先的农庄与自己的玉米田里耕作、过活,结婚与生子。

他对人类的烦恼诸如婚姻、财富与人际关系,都作了十分实际的分析。长期的磨炼,养成了他敏锐的透视力。他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家中有个女人,哪怕是个远亲,大概对你没有好感吧?”有时候,他也分析对方的个性:“你的烦恼多半来自你的本性。这就难怪命中与土星犯克,你本性冲动,而外表过于刚烈。”这点,最能赢得人心,因为即令我们最温顺的人,也喜欢自己有副慑人的外表。

占星师该收摊了,他四周一片漆黑。他捡起玛瑙贝壳与其他的算命道具装回布袋里时,见有个男人站在他面前。他觉察可能生意上了门,殷勤地招呼他,对方这才伸手摸了摸鼻子对他说:“你称自己为占星师吗?”占星师感到受了些挑战,说:“你的本性…”

“唉,少来这套,”那人说:“告诉我点有用的…”

两人争论片刻之后,生意成交。占星师对天祷告时,对方点上了一根方头雪茄。借着火柴的光亮,占星师瞄了那人的脸一眼。那人坐了下来,猛吸一口雪茄,喷出浓烟,一脸凶狠地坐在那里。占星师感到非常地不自在。

“喏,把你的钱拿回去。我不习惯你这种挑衅的态度。再说,今天天也已经晚了……”他准备打点回家了。

对方将手心推到他脸上说:“挑战就是挑战。来,给我算算。”

占星师喉头发干地开始说:“有个女人…”

“免了,”那人说:“我不要听这套。算算看我目前的搜寻到底会不会成功?答复了我你才能走。不然的话,不把你的铜板都吐出来,不准你走。”

占星师念了几句符咒之后回答说:“好吧。我说。不过要是我说的你信得过,你可得给我一个卢比?不然我就不开口,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

两人又讨价还价地好一阵子,那人才答应了。占星师说:“你被人扔下,差点死掉。我说对了吧?”

“呵,说下去。”

“你曾经挨过刀?”占星师说。

“你蛮有一套嘛!”他露出胸膛,展示了他的刀疤。

“还有呢?”

“后来你被推入田野附近的一口井里,有人要你死。”

“若不是有人路过,往井里瞧了瞧,我早就死了,那人兴致大发地说。

“我什么时候可以报这个仇?”他握紧了拳头问道。

“来世,”占星师答道:“他四个月之前死在一个偏远的小镇上。你再也看不到他了。”

那人听了呻吟了一声。占星师又说:“那雅法师——”

“你知道我的姓名!”那人抽了口冷气说。

“我知道的还不止于此。那雅法师,仔细听好我要对你说的。你的家乡自本镇往北有两天的路程。搭下班火车回家吧。我认为如果你离开家乡的话,会再遇上更大的生命危险。”

他取出一撮香灰拿给他说:“抹在额头上之后,回家乡吧。如果不再往南远行,你必定长命百岁。”

“我干嘛要离开家乡?”那人深思地说:“我偶尔离开家乡不过是为了找寻他,找到他我必定要他的命。”

他心有不甘地摇着头说:“竟然给他溜掉了。但愿他死有应得。”

“不错,”占星师说:“他是被一辆货车压死的。”

那人听了脸上浮出满足的笑容。占星师把他的物件一一放入布袋之后,公园已经空无一人。那道绿光也消失了,四下剩一片黑暗与寂静。

占星师回到家里已近午夜。他的妻子在门口等候,要求解释。他把铜板都丢给了她,说:“去数吧,全是一个人给的。”

“十二个半安那,”她数着说。她喜出望外:“明天我可以去买些糖块与椰子,孩子吵着要买糖果有好几天了,我要买些好吃的给她。”

她抬起头来看着他说:“你好像心里有什么事。怎么了?”

“没事。”

晚饭后,坐在炕头上,他告诉她说:“你可知道我今天了结了一桩很重的心事,我以为这些年来永远也洗不掉手上染的那个人的血迹。这也是我远离家乡,在这里落户又娶了你的原因。他还活着。”

她抽了一口冷气:“你杀过人!”

“是的,在老家的村子里,那时我年少,不懂事。我们喝酒,赌博,有一天争吵得很厉害——现在还提它干嘛?该睡了。”

他说着打了哈欠,在炕上躺了下去。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占星师该收摊了,他四周一片漆黑”的描写说明占星师为了生计,工作很辛苦,一直忙到天色很晚;也为后文那雅法师出现的时候没有认出他作了铺垫。
B.“那道绿光也消失了,四下剩一片黑暗与寂静”的环境描写说明那雅法师离开后,占星师终于松了一口气,实际上衬托了占星师内心经历煎熬之后的平静。
C.作者在文中多处设置悬念,如他对那雅法师的占ト十分真实准确,后来才知道他们曾经有过交集,这样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使情节更加生动。
D.小说中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如占星师在遇到那雅法师之前心事重重与两人交谈后的幸福满足形成对比,占星师赚钱辛苦与妻子的安逸生活形成对比。
【小题2】小说的主人公占星师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结尾,占星师说“我今天了结了一桩很重的心事”“那时我年少,不懂事”。请结合作品谈谈小说以此结尾带给你哪些思考。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误入劳动者天堂的人
【印度】泰戈尔
⑴他这个人是从来不讲实用的.
⑵他找不到有实际用处的工作做,因此整天想入非非。他塑造一些小玩意儿一—男人、女人、城堡和锒嵌着海贝的泥雕。他还绘画。就这样,他白白地把时间浪费在无用之物上。大家笑话他,他自己也多次发誓要赶走这些奇念,但它们却在他心里徘徊留连,迟迟不肯离去。
⑶有些男孩难得看书却顺利通过了考试。现在,他遇到了类似的机运了 。他在世碌碌无为, 但死后天堂的大门却为他敞开着。
⑷不过,在天堂里,也有个天使挥毫记录着凡人在世时的功过。由于那位负责掌管他的信使 传错了话,他竞被分配在劳动者的天堂里了。
(5)在这个天堂里,什么都有,除了懒散。
(6)这儿,男人们都在嚷:“天哪,我们可是一分钟也没空哪! ”女人们则在喃喃低语:“光阴似箭,我们得加油才是!”大家一致同意“时间贵如金” 。我们的双手从来没歇过呢。”他们抱怨、叹息,然而与此同时,这些话也使他们兴高采烈、精神抖擞。
(7) 这位新客在世时没做过一件有用之事,当然,在这个劳动者天堂里,他与此地的生活方式是格格不入的了 。他心不在焉地在街上溜达,时不时撞上匆匆的行人。他躺在青翠的草地和湍急的溪畔,忙碌的农人都在骂他。在那儿他老是碍人手脚。
(8) 一个走路似风的姑娘天天都到静静.的河边汲水。要知道,在劳动者的天连河流也不歌唱——因为怕白白浪费精力
(9) 姑娘伶俐的动作使人想起熟练的吉他手敏捷拨弦的手指。她头发蓬乱,缕缕发丝常会落在额头,似乎想窥探她眸子中黑色的秘密。
(10) 而这位闲人却在河边佐立。望着他,这位劳动者天堂里的忙碌女郎感到无限怜悯——就像一位王子见到一位孤苦怜仃的乞丐,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11) “喂,”她关切地问他,“你没工作干吗?”
(12) “工作?我才没时间干活哩!”那人叹息着。
(13) 女郎没听懂他的意思,说:“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匀点活给你干。”
(14) 那人答道:“姑娘啊,我一直盼望你能吩咐我干点什么活呢。”
(15) “你准备干点什么活呢?”
(16) “你能给我一个你汲水用的大水瓶么?”
(17) “大水瓶?你想用它来汲水?”姑娘问。
(18) “我,我想在瓶上作画.”
(19) 姑娘生气了。
(20) “呀,作画!我才不跟你这类人浪费光阴呢!我要走了”说完,她真的就离开了.
(21) 但是,忙人哪会有闲人那么多的空闲时间呢!每天,只要他遇上她,他就老缠着她:“姑娘,给我个水瓶吧,我要在上头作画呢!”
(22) 最后她还是让了步,她或给他一个水瓶。那人开始作画。他一笔又一笔地画着,一道又 一道地涂抹颜色。
(23) 等他作完画,姑娘捧起水瓶,仔细端详着。
(24) 她的眼睛困惑了,她的眉头紧蹙了。她在问:“这些线条和颜色是什么意思呢?它们能派什么用场呢?”
(25) “没什么用处——一幅画有时是没什么意义的,也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26) 姑娘把水瓶带回家中。她避开家里人探询的目光,在灯下转动着水瓶,从不同的角欣赏着画,半夜,她从床上爬起来,点上灯,又悄悄地开始欣赏起来。一生中她是头一次欣赏这种无用之物哩!
(27) 第二天她又去河边了,但她的步子就没有以前那么匆匆忙忙了。似乎有一种新的意识在心中萌起,一种既无意义又无用处的意识
(28) 看见那人又站在河畔,她不由自主地发问:“你要什么?”
(29) 只是请你再帮个忙。”
(30) “什么事?”
(31) “让我给你的头发编根丝带吧.
(32) “为啥?”
(33) “不为啥。”
(34) 色彩艳丽的丝带编好了。这位劳动者天堂里的忙碌姑娘现在每天都得花上不少时间用丝带装饰头发。时间一分一秒地白白溜过去,而很多活还没干完呢。
(35) 近来,劳动者天堂的生产开始不景气了 。很料勤快的人变懒散了——他们在绘画和雕塑之类的无用之事上浪费了不少光阴。长者们忧心如焚。于是决定召集一个会议。会上大家一致指出:这种情况在劳动者天堂的历史上可是前所未有的。
(36) 信使匆匆而入,向长者们鞠了一躬,然后表示歉意。
(37) “我错把一个人分配到你们的天堂里来了 。”他说,“现在的局面完全是由他一手造成的。”
(38) 那人被召来了.长者们看着他的奇装异服,他的神奇的画笔和颜料。他们马上断定:此人完全不宜呆在劳动者天堂里!
(39) 主席先生对那人语气生硬地宣布:“此处没有你这号人的地盘。你得离开!”
(40) 那人如释重负地叹了口气,收起画笔和颜料。但当他刚刚准备动身时,溪流边的女郎却 匆匆赶来了:“等一等,我要跟你同去。”
(41) 长者们惊讶地喘着粗气。这种事在劳动者天堂里可是绝无仅有一一真是既无意义又无用处!
【小题1】赏析第(8)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2】“水瓶”在文中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
【小题3】辨析第(27)和(41)段两处划线的“既无意义又无用处”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
【小题4】小说背景“天堂”的设定耐人寻味,试加以赏析。

同类题4

文学类文本阅读

乐园里的不速之客

泰戈尔

他从不踏踏实实地做事,却整日想入非非。他捏了几件小玩艺儿——有男人、女人、动物,那都是些上面点缀着花纹的泥制品。他也画画,虽然靠这些赚不了钱,但他仍乐此不疲。人们嘲笑他,有时他也发誓要抛弃那些奇想,可是每次都没有成功。

就像一些小男孩很少用功却能顺利通过考试一样,他虽然一生都无所作为,而死后天国的大门却向他大大敞开着。

正当天国里的判官挥毫之际,掌管人类命运的天国信使却阴差阳错地把那人发配进了劳动者的乐园。

在这个乐园里,应有尽有,但独无闲暇。

这儿的男人说:“天啊,我们没有片刻闲暇。”女人们也在说:“加把劲呀,时间正在飞逝。”他们见人必言:“时间珍贵无比”,“我们有干不完的活儿,我们得再加把劲!”如此这般,他们才感到骄傲和欢悦。

可这个新来乍到者,属于在人世间没做一丁点儿有用的事儿就度完了一生的人,却适应不了这劳动乐园里的生活规律。他漫不经心地徘徊在大街小巷,不时撞在那些忙碌的人们身上,即使躺在绿茸茸的草坪上,或湍急的小溪旁,也总让人感到碍手碍脚,被指责几句也是常有的事。

有个少女每天都要匆匆忙忙地去一个“无声”急流旁提水(在乐园里连急流也不会浪费它放声歌唱的精力)。她迈着急促的小步,好似娴熟的手指在吉他琴弦上自如地翻飞着;她的乌发也未曾梳理,那缕缕青丝总是好奇地从她前额上飘垂下来,瞅着她那双黑黝黝的大眼睛。

那游手好闲之人站在小溪旁,目睹此情此景,心中陡然升起无限怜悯和同情,一腔热血在胸中膨胀。

“啊——嘿!”少女关切地喊道,“您无活可干,是吗?”

这人叹道:“干活?我从不干活!”

少女糊涂了,又说:“如果您愿意的话,我想我可以给您一些活干。”

“‘无声’小溪的少女呀,我一直在等着从您那儿分点儿活儿。”

“那您喜欢什么样的活儿呢?”

“就把您的水罐给我一个吧,那个空的。”

“水罐?您想从小溪里提水吗?”

“不,我只是想在它上面画画。”

少女愕然:“画画,哼!我忙得很,而你却如此清闲!我走了!”她说着就离开了。

可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人又怎能对付得了一个无所事事的人呢?他们每天都见面,每天他都对她说:“‘无声’小溪的少女呀,给我一个水罐吧,我要在上面画画。”

最后,少女妥协了。她给了他一个水罐,他便画了起来,画了一条又一条的线,涂了一层又一层的颜色。画完后,少女举起水罐,细细地瞅着,她的眼光渐渐迷惑了,皱着眉头问:“这些线条和色彩是什么呀?要表达什么呢?”

这人大笑起来:“什么也不是。一幅画本来就可以不意味什么,也不表达什么。”

少女提起水罐走了。回到家里,她把水罐拿在灯下,用研审的目光,从各个角度翻来覆去地品味那些图案。深夜,她又起床点燃了灯,再静静地细看那水罐。她终于平生第一次发现了什么也不是、也不表达什么的东西。

第二天,她又去小溪边提水,但已远非以前那样匆忙了。一种新的感觉从她心底萌发出来——一种什么也不是、也不为什么的感觉。

她一眼瞥见了画家,心里一紧:“您要我干什么?”

“只想给您干更多的事儿。”

“那您喜欢干什么?”

“给您的乌发扎条彩带。”

“为什么?”

“不为什么!”

发带扎好,鲜艳而耀人。劳动乐园里忙碌的少女现在也开始每天花很多时间用彩带来扎头发了。时光在流逝,许多工作不了了之。

乐园里的土地开始荒芜,勤快的人也学会了偷闲,他们把宝贵的时光耗在了诸如画画、雕塑之类的事上。长老们大为愕然,召开了一次会议,大家一致认为,这种事态在乐园中是史无前例的。

天国信使也匆匆而至,向长老们鞠着躬,道着歉:“我错带一人进了乐园,这都怪他。”

那人被叫来了。他一进来,长老们立刻就注意到了他的奇装异服,及其精致的画笔、画板,也立刻明白了这不是乐园中所需要的那种人。

酋长正言道:“这里不是你呆的地方,赶快离开!”

这人宽慰地舒了口气,拾掇好他的画笔及画板。就在他即将离去之际,那少女飞奔而来:“等等我,我和您一块儿走!”

长老们呆住了,在劳动乐园里,以前可是从未有过这等事呀——一件什么也不是、也不为什么的事。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这个乐园里,应有尽有”说明劳动乐园里的人们生活很富有,很幸福。
B.“发带扎好,鲜艳而耀人”,说明装扮可以使人变美。
C.“不速之客”整天无所事事地跟着忙碌的少女,是想引起少女的好感和注意。
D.“乐园里的土地开始荒芜”,意味着这里昔日勤劳的男女已开始变得懒惰。
【小题2】“不速之客”使“无声小溪的少女”的思想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请分条概括其变化过程。
【小题3】文中反复说“什么也不是、也不表达什么的东西”,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谈谈你的体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小说
列车上遇到的姑娘
印度拉斯金·邦德著卞慧明译
我一个人独自坐了一个座位间,直到列车到达罗哈那才上来一位姑娘。我是个盲人,所以不知道姑娘长得如何,但从她脚后跟发出的“啪嗒啪嗒”的声音,我知道她穿了双拖鞋。她说话的声音是多么清脆甜润!
“你是到台拉登去吗?”火车出站时我问她。
我想必是坐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因为我的声音吓了她一跳,她低低地惊叫一声,末了,说道:“我不知道这里有人。”
  “我开始也没看见你,”我说,“不过我听到你进来了。”我不知道能否不让她发觉我是个盲人,我想,只要我坐在这个地方不动,她大概是不容易发现庐山真面目的。
  “我到萨哈兰普尔下车。”姑娘说,“你到哪儿去?”
“先到台拉登,然后再去穆索里。”我说。
“啊,你真幸运!要是我能去穆索里该多好啊!我喜欢那里的山,特别是在十月份。”
“不错,那是黄金季节,”说着,我脑海里回想起眼睛没瞎时所见到的情景。漫山遍野的大丽花,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更加绚丽多彩。到了夜晚,坐在篝火旁,喝上一点白兰地,这个时候,大多数游客离去了,路上静悄悄的,就像到了一个阒无人烟的地方。”(1)
她默默无语,是我的话打动了她?还是她把我当作一个风流倜傥的滑头?接着,我犯了一个错误,“外面天气怎么样?”我问。她对这个问题似乎毫不奇怪。难道她已经发觉我是一个盲人了?不过,她接下来的一句话马上使我疑团顿释。
“你干吗不自己看看窗外?”听上去她安之若素。
  我沿着座位毫不费力地挪到车窗边。窗子是开着的,我脸朝着窗外假装欣赏起外面的景色来。我的脑子里能够想象出路边的电线杆飞速向后闪去的情形。“你注意到没有?”我冒险地说,“好像我们的车没有动,是外面的树在动。”
  “这是常有的现象。”她说。
  我把脸从窗口转过来,朝着姑娘,有那么一会儿,我们都默默无语。“你的脸真有趣。”我变得越发大胆了,然而,这种评论是不会错的,因为很少有姑娘不喜欢奉承。
  她舒心地笑了起来,那笑声宛若一串银铃声。“听你这么说,我真高兴,”她道,“谁都说我的脸漂亮,我都听腻了!”啊,这么说来,她确实长得漂亮!于是我一本正经地大声道:“是啊,有趣的脸同样可以是漂亮的啊。”
  “你真会说话。”她说,“不过,你干吗这么认真?”
  “马上你就要下车了。”我突然冒出这么一句。
  “谢天谢地,总算路程不远,要叫我在这里再坐两三个小时,我就受不住了。”然而,我却乐意照这样在这里一直坐下去,只要我能听见她说话。她的声音就像山涧淙淙的流水。她也许一下车就会忘记我们这次短暂的相遇,然而对于我来说,接下去的旅途中我会一直想着这事,甚至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也难忘怀。
  汽笛一声长鸣,车轮的节奏慢了下来。姑娘站起身,收拾起她的东西。我真想知道,她是挽着发髻?还是长发散披在肩上?还是留着短发?
火车慢慢地驶进站。车外,脚夫的吆喝声、小贩的叫卖声响成一片。
“再见!”姑娘说。
她站在靠我很近的地方,从她身上散发出的香水味撩拨着我的心房。我想伸手摸摸她的头发,可是她已飘然离去,只留下一丝清香萦绕在她站过的地方。接着门“砰”地一声关上,把我和外面的世界隔了起来(2)。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列车员嘴里一声哨响,车就开动了。
  列车慢慢加快速度,飞滚的车轮唱起了一支歌。车厢在轻轻晃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我摸到窗口,脸朝外坐了下来。外面分明是光天化日,可我的眼前却是一片漆黑!现在我对面又有了一个新旅伴,也许又可以小施骗技了。
  “对不起,我不像刚才下车的那位吸引人。”他搭讪着说。
  “那姑娘很有意思,”我说,“你能不能告诉我,她留着长发还是短发?”
“这我倒没注意,”他听上去有些迷惑不解。“不过她的眼睛我倒注意了,那双眼睛长得很美,可对她毫无用处——她完全是个瞎子,你注意到了吗?”
【小题1】结合全文,赏析“划线一(漫山遍野的大丽花……)”部分的场景描写。(4分)
【小题2】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把我和外面的世界隔了起来”这句话有哪些含义?(3分)
【小题3】小说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4分)
【小题4】小说中的“我”和列车上遇到的那位姑娘都是盲人,两人似乎都不大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是盲人。他们这样做是出于怎样的心理?你对此如何评价?结合文本简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