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卡拉维拉斯驰名的跳蛙
美 马克吐温
这里从前有过一个叫吉姆·斯迈雷的。只要能找到一个人愿打赌,他就赔同,碰上什么就赌什么,十有八九总是他赢。
他有一只小斗狗,光看外表你准以为它一钱不值,就配在那儿拴着,一副贼溜溜的样子,老想偷点什么。可是,一旦在它身上下了注,它转眼就变了一条狗;它的下巴颏往前伸着,就像火轮船的前甲板,下槽牙都露了出来,像煤火一样放光。斯迈雷老是靠这条狗赢钱,直到在一条没后腿的狗身上碰了钉子。
那一次,两条狗斗了好一阵子,两边的钱都押完了,斯迈雷的那条狗上去照着咬惯了的地方下嘴的时候,当时就看出自个儿上当了,它让人骗惨了。它朝斯迈雷瞧了一眼,好像是说它伤透了心,这都是斯迈雷的错,怎么弄了一条没有后腿的狗来让它咬呢,斗狗时它本来靠的就是咬后腿嘛。 
有一天,他逮着一只跳蛙带回家去,说是要好好训一训。果不其然,他把跳蛙训出来了。只要他从后头点跳蛙一下,那跳蛙像翻煎饼一样在空中打个转,然后稳稳当当地脚朝下落地。我就瞧见过他把丹尼尔·韦伯斯特放在这儿的地板上——那跳蛙叫丹尼尔·韦伯斯特——大喊一声:“苍蝇,丹尼尔,苍蝇!”跳蛙就噌噌地照直跳起来,快得让你来不及眨眼,把那边柜台上的一只苍蝇吞下去了,然后像一摊泥“扑嗒”落在地上,拿后腿抓耳挠腮,没事人似的。
斯迈雷拿一个小笼子盛着那跳蛙,时不时地带着它逛大街,设赌局。有一天,一个汉子——他是个外乡人——到屯子里来,正碰上斯迈雷提着跳蛙笼子,就问:
“你那笼子里头装的是什么呀?” 
斯迈雷冷着个脸说:“它是一只跳蛙。”
那汉子拿过笼子,转过来转过去,细细地瞅,说:“嗯——原来是个跳蛙,它有什么特别的呀?”
“噢,”斯迈雷不紧不慢地说,“它就有一件看家的本事,要叫我说——它比这卡县地界里的哪一只跳蛙蹦得都高。” 
那汉子拿过笼子,又仔仔细细地看了好半天,才还给斯迈雷,慢慢吞吞地说,“是嘛,”他说,“我也没瞧出来这跳蛙比别的跳蛙能好到哪儿去。” 
斯迈雷说,“别管你怎么看,我心里有数,我赌四十块钱,敢说这跳蛙比卡县随便哪一只跳蛙都蹦得高。” 
那汉子琢磨了一会儿,有点儿作难:“呃,这儿我人生地不熟的,也没带着跳蛙;要是我有一只跳蛙,准跟你赌。” 
这时候斯迈雷说话了:“好办,好办,只要你替我把这笼子拿一小会儿,我就去给你逮一只来。”
斯迈雷离开后,这汉子坐在那儿想来想去,想了好一会儿,然后从笼子里头把跳蛙拿出来,扒开它的嘴,自己掏出一把小勺来,给跳蛙灌了一肚子火枪的铁砂子,一直灌到齐了跳蛙的下巴颏,然后把跳蛙放到地上。斯迈雷呢,他上洼地的烂泥里头稀里哗啦趟了一气,到底逮住个跳蛙。他把跳蛙抓回来,交给那汉子说:
“行了,你要是准备好了,就把它跟丹尼尔并排摆着,把他的前爪跟丹尼尔的放齐了,我喊个号。”然后他就喊:“一——二——三——蹦!”他和那汉子从后边点那两只跳蛙,那只新来的跳蛙蹦得特有劲,可是丹尼尔喘了一口粗气,光耸肩膀——就这样——像法国人似的。这哪管事儿啊;它动不了,跟生了根一样,连挪挪地方都办不到,就像抛了锚。斯迈雷说什么也想不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那汉子拿起钱就走,临出门了,他还拿大拇指在肩膀上头指指丹尼尔,慢慢吞吞地说:“我也没瞧出来这跳蛙比别的跳蛙好到哪儿去嘛。” 
斯迈雷呢,他站在那儿抓耳挠腮,低着头把丹尼尔端详了好一会儿,最后他揪着丹尼尔脖子上的皮,把跳蛙掂起来,跳蛙头朝下,喷出满满两大把铁砂子来。这时候斯迈雷才明白过来,他气得发疯,放下跳蛙就去追那汉子,可再也追不上了。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从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对小斗狗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表现了小斗狗的狡诈、凶恶、对主人服服帖帖等特点。
B.吉姆﹒斯迈雷只要能找到一个人愿打赌,他就陪同,而且碰上什么就赌什么,且十有八九是他赢,说明他虽嗜赌但是智力超出常人。
C.那个汉子扒开跳蛙的嘴,掏出一把小勺来,给跳蛙灌了一肚子火枪的铁砂子,最终取得了跳蛙比赛的胜利,这说明汉子是有备而来的。
D.“只要他从后头点跳蛙一下,那跳蛙就会像翻煎饼一样在空中打个转,然后稳稳当当地脚朝下落地”, 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体现了跳蛙的灵敏矫捷。
E. 小说塑造了众多形象,既有吉姆·斯迈雷和汉子这样的人物形象,也有小斗狗和跳蛙这样的动物形象,在幽默诙谐中表现出严肃的主题。
【小题2】这篇小说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在情节设置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03 05:28: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的、日常的和科学的这几种语言在用法上是有区别的。文学没有专门隶属于自己的媒介,在语言用法上无疑存在着许多混合的形式和微妙的转折变化。要把科学语言与文学语言区别开来还比较容易;然而,仅仅将它们看作是“思想”与“情感”或“感觉”之间的不同,还是不够的。文学必定包含思想,而感情的语言也决非文学所仅有,这只要听听一对情人的谈话或一场普通的吵嘴就可以明白。尽管如此,理想的科学语言仍纯然是“直指式的”:它要求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一一吻合。语言符号完全是人为的,因此一种符号可以被相当的另一种符号代替;语言符号又是简洁明了的,即不假思索就可以告诉我们它所指称的对象。
文学语言有很多歧义。每一种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语言,都拥有大量的同音异义字(词)以及诸如语法上的“性”等专断的、不合理的分类,并且充满着历史上的事件、记忆和联想。简而言之,它是高度“内涵”的。再说,文学语言远非仅仅用来指称或说明什么,它还有表现情意的一面,可以传达说话者和作者的语调和态度。它不仅陈述和表达所要说的意思,而且要影响读者的态度,要劝说读者并最终改变读者的想法。文学和科学的语言之间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区别,即文学语言强调文字符号本身的意义,强调语词的声音象征。人们发明出各种文学技巧来突出强调这一点,如格律、头韵和声音模式等。
与科学语言不同的这些特点,在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中又有不同程度之分,例如声音模式在小说中就不如在某些抒情诗中那么重要,抒情诗有时就因此难以完全翻译出来。在一部“客观的小说”中,作者的态度可能已经伪装起来或者几乎隐藏不见了,因此表现情意的因素将远比在“表现自我的抒情诗”中少。语言的实用成分在“纯”诗中显得无足轻重,而在一部有目的的小说、一首讽刺,诗或一首教谕诗里,则可能占有很大的比重。再者,语言的理智化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哲理诗和教谕诗以及问题小说中的语言,至少有时就与语言的科学用法很接近。文学语言深深地植狠于语言的历史结构中,强调对符号本身的注意,并且具有表现情意和实用的一面,而科学语言总是尽可能地消除这两方面的因素。
日常用语也有表现情意的作用,不过表现的程度和方式不等:可以是官方的一份平淡无奇的公告,也可以是情急而发的激动言辞。虽然日常语言有时也用来获致近似于科学语言的那种精确性,但它有许许多多地方还是非理性的,带有历史性语言的种种语境变化。日常用语仅仅在有的时候注意到符号本身。在名称和动作的语音象征中,或者在双关语中,确实表现出对符号本身的注意。毋庸置疑,日常语言往往极其着意于达到某种目的,即要影响对方的行为和态度。但是仅把日常语言局限于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是错误的。一个孩子说了半天的话,可以不要一个听众;一个成年人也会跟别人几乎毫无意义地闲聊。这些都说明语言有许多用场,不必硬性地限于交流,或者至少不是主要地用于交流。
(摘自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
【小题1】下列关于“文学语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语言表现情感、感觉,也包含一定的思想,能够明确地告诉读者它所指称的对象,但它并不是文学作品的专属语言。
B.文学语言是高度“内涵”的,准确理解文学语言的意义,必须联系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与之相关的记忆、联想等。
C.文学语言强调文字符号本身的意义和语词的声音象征,它还可以表现情意,传达说话者和作者的语调、态度等。
D.文学语言表现情意的因素,在作者态度比较鲜明的作品中相对较多,而在作者态度不明显的作品中则相对较少。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科学语言追求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的一一吻合,而文学语言除了用来指称或说明什么,还要劝说读者改变自己的想法。
B.文学语言植根于语言的历史结构中,而科学语言则尽可能地消除对符号本身的注意,并且避免受到语言情感和实用因素的影响。
C.日常语言与文学语言都有表现情意的作用,也着意于影响对方的行为和态度,但两种语言对符号本身的注意有所不同。
D.日常语言与科学语言、文学语言有时难以区分,它与科学语言都有很强的精确性,与文学语言一样在许多地方有着非理性的因素。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以“一对情人的谈话或一场普通的吵嘴”为例,能够说明日常语言也有表现情意的作用,从而证明感情并非文学语言所独有。
B.传统抒情诗中常用“月”表达思乡之情,如“月是故乡明”等,这说明文学语言强调文字符号本身的意义和它的实用成分。
C.从数学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以看出,理想的科学语言纯然是“直指式”的,可以简洁明了地告诉人们它所表达的意思。
D.文中用“一个成年人也会跟别人几乎毫无意义地闲聊”的例子,说明仅把日常语言局限于交流是错误的,它还有很多用途。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爱的牺牲

欧•亨利

乔和德丽雅在一个画室里见了面,那儿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经常聚会。乔和德丽雅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夫妇租了一层公寓,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单调得像是钢琴键盘左端的A高半音。可是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有了各自的艺术,又有了对方。家庭只要幸福,房间小又何妨。乔在伟大的马杰斯脱那儿学画,德丽雅在罗森斯托克那儿学习钢琴。

可是没多久,艺术动摇了,该付给马杰斯脱和罗森斯托克两位先生的学费也没着落了。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于是,德丽雅说,她得教授音乐,以免断炊。她在外面奔走了两三天,兜揽学生。一天晚上,她兴高采烈地回家来。

“乔,亲爱的,”她快活地说,“我有一个学生啦。爱·皮·品克奈将军的小姐克蕾门蒂娜,住在第七十一街。她只有十八岁。我一星期教三次课;你想想看,乔!每课五块钱。等我再找到两三个学生,我又可以到罗森斯托克先生那儿去学习了。”

“德丽雅,”乔说,“我能让你忙着挣钱,我自己却在艺术的领域里追逐吗?决不能够!我想我以卖卖报纸,搬石子铺马路,多少也挣一两块钱回来。”

德丽雅走过来,勾住他的脖子。

“乔,亲爱的,你真傻。你一定得坚持学习。我并不是放弃了音乐去干别的事情。我一面教授,一面也能学一些。我永远跟我的音乐在一起。何况我们一星期有十五块钱,可以过得像百万富翁那般快乐。你绝不要打算脱离马杰斯脱先生。”

“好吧,”乔说,“可是我不愿意让你去教课,那不是艺术。你这样牺牲真了不起,真叫人佩服。”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德丽雅说。

“我在公园里画的那张素描,马杰斯脱说上面的天空很好。”乔说,“可能卖掉一张。”

“我相信一定卖得掉的,”德丽雅亲切地说。“现在让我们先来感谢品克奈将军和这烤羊肉吧。”

周末,愉快自豪、可是疲惫不堪的德丽雅,得意扬扬地掏出三张五块钱的钞票,扔在那,“有时候,”她有些厌倦地说,“克蕾门蒂娜真叫我费劲。”接着,乔带着基度山伯爵的神气,掏出一张十元、一张五元、一张两元和一张一元的钞票——全是合法的纸币。把它们放在德丽雅挣来的钱旁边。“那幅方尖碑的水彩画卖给了一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他郑重其事地宣布说,“他另外预定了一幅勒加黄那货运车站的油画,准备带回家去。我的画,加上你的音乐课!呵,我想艺术还是有前途的。”

“你坚持下去,真使我高兴,”德丽雅热切地说。“你一定会成功的,亲爱的。”

下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乔先回家。他把他的十八块钱摊在客厅的桌子上,然后把手上许多似乎是黑色颜料的东西洗掉。

半个钟头以后,德丽雅来了,她的右手用绷带包成一团,简直不像样了。

“这是什么?”乔轻轻地握住那只手,扯扯绷带下面的几根白线,问道。

“那是涂了油的软纱。”德丽雅说,“喔,乔,你又卖掉了一幅素描吗?”她看到了桌子上的钱。

“可不是吗?”乔说,“只消问问那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你今天下午什么时候烫痛手的,德丽雅?”

“大概是五点钟,”德丽雅可怜巴巴的说。“熨斗,我是说奶酪,大概在那个时候烧好。你真该看到品克奈将军,乔,他……”

“先坐一会儿吧,德丽雅,”乔说,他把她拉到卧榻上,在她身边坐下,用胳臂围住了她的肩膀。

“这两个星期来,你到底在干什么。德丽雅?”他问道。

她带着充满了爱情和固执的眼色熬了一两分钟,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实话来了。

“我找不到学生,”她供认说,“我又不忍眼看你放弃你的课程,所以在第二十四街那家大洗衣作坊里找了一个烫衬衣的活儿。乔,你怎么会疑心我不在教克蕾门蒂娜的音乐课呢?”

“到今晚为止,我始终没有起疑。”乔说,“本来今晚也不会起疑的,可是今天下午,我把机器间的油和废纱头送给楼上一个给熨斗烫了手的姑娘。两星期来,我就在那家洗衣作坊的炉子房烧火。”

他们两个都笑了,乔开口说:“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可是德丽雅用手掩住了他的嘴。“别说下去啦,”她说,“只需要说‘当你爱的时候’。”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讲述了一对热爱艺术的年轻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因生活拮据,为成全对方的追求艺术而撒谎去做工,偶然的烫伤手腕的事故使真相大白,夫妻爱得更深的故事。
B.乔佩服德丽雅为家庭的付出的同时,自己也出去做烧火工,回来时“带着基度山伯爵的神气”,—直没有让德丽雅发觉他在骗她,这说明他是一位有责任有担当的好男人。
C.由于烫伤了手,在乔的追问下,德丽雅“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实话来”,可见德丽雅在洗衣店里从事的工作非常辛苦,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委屈和羞愧。
D.作者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来讲述一个沉甸甸的故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以达到“含泪的微笑的效果。
【小题2】小说中划线的句子多次出现,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句子的含义。
【小题3】小说在刻画德丽雅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小题4】小说结尾采用了“欧·亨利笔法”,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生命的五个恩赐

马克·吐温(注)

在生命的黎明时分,一位美丽的仙女带着她的篮子跑来,说:“这些都是礼物。挑一样吧,把其余的留下。小心些,做出明智的抉择;哦,要做出明智的抉择啊!因为,这些礼物当中只有一样是宝贵的。”

礼物有五种:名望,爱情,财富,欢乐,死亡。少年迫不及待地说:“无需考虑了。”他挑了欢乐。

他踏进社会,寻欢作乐,沉湎其中。可是,每一次欢乐到头来都是短暂、令人沮丧、虚妄的。它们在行将消逝时都嘲笑他。最后,他说:“这些年都白过了。假如我能重新挑选,我一定会做出明智的抉择。”

仙女出现了,说:“还剩四样礼物。再挑一样吧;哦,记住——光阴似箭。这些礼物当中只有一样是宝贵的。”

这个男人沉思良久,然后挑选了爱情。他没有觉察到仙女的眼里涌出了泪花。

好多好多年以后,这个男人坐在一间空屋子里守着一口棺材。他喃喃自忖道:“她们一个个抛下我走了。如今,她——最亲密的,最后一个——躺在这儿了。一阵阵孤寂朝我袭来。为了那个滑头商人——爱情——卖给我的每小时欢娱,我付出了一千小时的悲伤。我打心底里诅咒它呀。”

“重新挑吧,”仙女道,“岁月无疑把你教聪明了。还剩三样礼物。记住——他们当中只有一样是有价值的,小心选择。”

这个男人沉吟良久,然后挑了名望。仙女叹了一口气,扬长而去。

好些年过去后,仙女又回来了。她站在那个在暮色中独坐冥想的男人身后。她明白他的心思:“我名扬全球,有口皆碑。对我来说,虽有一时之喜,但毕竟转瞬即逝!接踵而来的是忌妒,诽谤,中伤,嫉恨,迫害。然后便是嘲笑,这是收场的开端。一切的末了,则是怜悯。它是名望的葬礼。哦,出名的辛酸和悲伤啊!声名卓著时遭人唾骂,声名狼藉时受人轻蔑和怜悯。”

“再挑吧。”这是仙女的声音,“还剩两样礼物。别绝望。从一开始起,便只有一样东西是宝贵的。它还在这儿呢。”

“财富,即是权力!我真瞎了眼呀!”那个男人道,“现在,生命终于变得有价值了。我要挥金如土,大肆炫耀。那些惯于嘲笑和蔑视的人将匍匐在我的脚前的污泥中。我要用他们的忌妒来喂饱我饥饿的心魂。我要享受一切奢华,一切快乐,以及精神上的一切陶醉,肉体上的一切满足。这具肉体人们都视为珍宝。我要买,买!遵从,崇敬——一个庸碌的人间商场所能提供的人生种种虚荣享受。我已经失去了许多时间,在这之前,都做了糊涂的选择。那时我懵懂无知,尽挑那些貌似最好的东西。”

短暂的三年过去了。一天,那个男人坐在一间简陋的顶楼里瑟瑟发抖。他憔悴,苍白,双眼凹陷,衣衫褴褛。他一边嚼一块干面包皮,一边嘀咕道:“为了那种种卑劣的事端和镀金的谎言,我要诅咒人间的一切礼物,以及一切徒有虚名的东西!它们不是礼物,只是些暂借的东西罢了。欢乐,爱情,名望,财富,都只是些暂时的伪装。它们永恒的真相是——痛苦,悲伤,羞辱,贫穷。仙女说得对。她的礼物之中只有一样是宝贵的,只有一样是有价值的。现在我知道,这些东西跟那无价之宝相比是多么可怜卑贱啊!那珍贵、甜蜜、仁厚的礼物呀!沉浸在无梦的永久的酣睡之中,折磨肉体的痛苦和咬啮心灵的羞辱、悲伤,便一了百了。给我吧!我倦了,我要安息。”

仙女来了,又带来了四样礼物,独缺死亡。她说:“我把它给了一个母亲的爱儿——一个小孩子。他虽然懵懂无知,却信任我,求我代他挑选。你没要求我替你选择啊。”

“哦,我真惨啊!那么留给我的是什么啊?”

“你应得而尚未得到的:恣意亵渎的老年。”

(选自《杂文选刊》,有删改)

(注)马克·吐温,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一生历经苦难,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本文是其晚期的作品。
【小题1】作者为什么认为选择欢乐、爱情、名望、财富都不是“明智的抉择”?请以文学作品中的某一人物形象或某一历史人物为例,简要阐述你的理由。
【小题2】本文是一篇以带有劝喻或讽刺性质的故事来阐明某种事理的寓言体小说,具有借小喻大、结构简短、情节奇幻、结尾出人意料、语言精练等特点。请选择其中的两点,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作者认为死亡才是“宝贵的”“有价值的”恩赐。有人认为这是消极厌世的人生态度,而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撮黏土

美亨利·范·戴克

一条河边有这么一撮普通的黏土,质地粗浊;但它对自己的价值抱有很高的看法,对它在世界上可能占有的地位具有奇妙的梦想,认为一旦时运到来,自己的美德终将为人发现。

头顶上,明媚的春光里,树木正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讲述着当纤细的林花和树叶开始吐放,林中一片澄澈艳丽时,它们身上所沾沐的无尽光辉。那情景,宛如无数红绿宝石粉末所形成的朵朵彩云,轻柔地悬浮在大地之上。

花儿看到这种美景惊喜极了,它们在春风的爱抚中探头欠身互相祝贺:“姐妹们,你们出落得多可爱啊,你们真是给白日增辉。”

河水也因为增添了力量而感到高兴,它沉浸在水流重聚的欢乐之中,不断以美好的音调向河岸喃喃絮语,叙述着自己是怎么挣脱冰雪的束缚,怎么从积雪覆盖的群山奔腾跑到这里,以及它匆忙前往担负的重大工作——无数水车的轮子等待着它去推动,巨大的船只等待着它去送往海上。

黏土懵懵懂懂地呆在河床,不断用种种远大理想来安慰自己。“我的时运终将到来,”它说,“我是不会长久被埋没的。世间种种光彩、荣耀,在适当的时候,终会降临到我的头上。”

一天,黏土发现自己挪了位置,不在原来长期苦守的地方了。它被挖了起来,然后和别的泥土一起装到一辆车上,沿着一条似乎很不平坦的碎石块路,运到遥远的地方去了。但它不害怕也不气馁,而只是想:“这完全是必要的。通往光荣的道路总是艰难崎岖的。现在我就要到世界上去完成我的重大使命。”

这段路程非常辛苦,但比起后来所经受的种种磨难又不算什么;黏土被抛进一个槽子里,然后便是一番掺和、捶打、搅拌、践踏,真是不堪其苦。但是一想到美好崇高的事物必将从一番痛苦中产生出来,也就释然了。

接着它被放到一只飞速转动着的旋盘上去,自己也跟着团团旋转起来,那感觉真好像自己即将被甩得粉身碎骨。在旋转中,仿佛有一种神力把它紧紧抟捏在一起,它觉得自己已经开始变成一种新的形状。

然后一只陌生的手把它投进炉灶,周围烈火熊熊——真是痛心刺骨——那炽热程度远比盛夏时节河边的炎阳要厉害得多。黏土始终十分坚强,经受了一切考验,对自己的伟大前途信心不坠。它心想:“既然人家对我下了这么大的工夫,我是注定要有一番锦绣前程的。看来我不是去充当庙堂殿宇里的华美装饰,便是成为帝王几案上的名贵花瓶。”

最后烘焙完毕。黏土从灶中取出,放在一块木板上面,让它在蓝天之下凉风之中去慢慢冷却。一番磨难既过,报偿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木板之旁便有一泓潭水,波纹平静,能把潭边事物公正如实地反映出来。当黏土被人从板上拿起来时,它第一次窥见了自己新的形状,而这便是它千辛万苦之后的报偿,它的全部心愿的结果——一只普普通通的花盆,线条粗硬,又红又丑。这时它感觉到自己既不可能登帝王之家,也不可能入艺术之宫,因为自己的外貌一点也不高雅华贵;于是它对自己那位无名的制造者喃喃抱怨起来:“你为什么把我造成这等模样?”

一连数日它悒郁不快。接着它给装上了土,另外还有一件东西——灰黄粗糙,样子难看——给插到了土的中间,然后用东西盖上。这个新的屈辱引起了黏土的极大不满,“我的不幸现在是到了极点,让人装起脏土垃圾来了。我这一生算是完了。”

过了不久,黏土又给人放进了一间温室,这里阳光和煦地照射着它,并且经常给它喷水,就在它这样一天天静静等待的时候,某种东西正在它体内萌动——莫非是希望重生!但它对此仍然毫不理解,也不懂得这个希望会是什么。

一天,黏土又给人从原地搬起,送进一座宏伟的教堂。这时空际仙乐阵阵,四周百花飘香。但它对这一切仍不理解,它便向它旁边和它一模一样的另一个黏土器皿悄声问道:“为什么他们把我放在这里?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向我们张望?”那个器皿道:“怎么?你还不知道吗?你现在身上正怀着一株状如王冠的美丽百合。它那花瓣皎白如雪,它那花心有如纯金。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到这里,因为这株花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而花的根就在你的心里。”

这时黏土心满意足了,它暗暗地感谢它的制造者,虽然自己只是一只泥土器皿,但里面装的却是一件稀世奇珍。

(选自《语文世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作家戴克擅长写寓言性小说,《一撮黏土》讲述的就是这样一则富于生活哲理的故事,表现了磨难成才的主题。
B.小说采用顺叙的方式,渐次展开一撮黏土的故事,时序并不因人物的变故而改变,它的成长经历也就显得格外清晰。
C.故事的讲述运用了象征手法,一撮黏土变成花盆最终承载使命,象征了一个人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孤军奋斗的全过程。
D.作者赋予一撮黏土以成长中人的性格,让它痛苦甚至绝望,却始终有梦想,故一撮黏土的形象有一种可爱明丽之美。
【小题2】简析第二、三、四段描写春景的意图。
【小题3】小说中的人物“一撮黏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所发现的生活
马克·吐温
那个人家住费城,小时候很穷,他走进一家银行,问道:“劳驾,先生,您需要帮手吗?”一位仪表堂堂的人回答说:“不,孩子,我不需要。”
孩子满腹愁肠,他嘴里嚼着一根甘草棒糖,这是他花一分钱买的,钱是从虔诚、好心的姑妈那里偷来的。他分明是在抽泣,大颗大颗的泪珠滚到腮边。他一声不吭,沿着银行的大理石台阶跳下来。那个银行家用很优雅的姿势弯腰躲到了门后,因为他觉得那个孩子想用石头掷他。可是,孩子拾起一件什么东西,却把它揣进又寒碜又破烂的怀里去了。
“过来,小孩儿。”孩子真的过去了。银行家问道:“瞧,你捡到什么啦?”他回答:“一个别针儿呗。”银行家说:“小孩子,你是个乖孩子吗?”他回答说是的。银行家又问:“你相信主吗?——我是说,你上不上主的学校?”他回答说上的。
接着,银行家取来了一支用纯金做的钢笔,用纯净的墨水纸上写了个“St.Pter”的字眼,问小孩是什么意思。孩子说:“咸彼得。银行家告诉他这个字是“圣彼得”,孩子说了声“噢!”
随后,银行家让小男孩做他的合伙人,把投资的一利润分给他,他娶了银行家的女儿。现在呢,银行家的一切全是他的了,全归他自己了。
我叔叔给我讲了上述这个故事,我花了6个星期在一家银行的门口找别针儿。我瞧着那个银行家会把我叫进去,问我:“小孩子,你是个乖孩子吗?”我就回答:“是呀。”他要是问我“St.John”是什么意思?我就说是“咸约翰”。可是,银行家并不急于找合伙人,而我猜他没有女儿恐怕有个儿子,因为有一天他问我说:“小孩子,你捡什么呀?”我非常谦恭有礼地说:“别针儿呀。”他说:“咱们来瞧瞧。”他接过了别针。我摘下帽子,已经准备跟着他走进银行,变成他的合伙人,再娶他女儿为妻子。但是,我并没有受到邀请。他说:“这些别针儿是银行的,要是再让我看见你在这儿溜达,我就放狗咬你!”后来我走开了,别针儿也被那头吝啬的老畜生没收了。这就是我所发现的生活。
【注】①主日学校:英、美诸国在星期日为贫民开办的初等教育机构。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由“我叔叔给我讲了上述这个故事”以及“我”实践叔叔所讲的故事里的事情这两个故事组成,在诙谐幽默中告诉人们: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丑陋的。
B.同一个故事两次重复展现,通过对银行家语言、行动及心理描写,刻画了两个不同的银行家:一个节俭慈善,一个吝啬恶毒。
C.微型小说擅长用“小”写“大”,构思精巧,在同样“小”的生活场景中,展示了两幅“大”不相同的社会图景。
D.人的命运常常在细微之处发生转机。作者引导我们在一天天貌似相同的生活中发现其中的微妙的差别。
【小题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物件“别针儿”在小说中的作用。
【小题3】文章以“我所发现的生活”为题,结合文本分析“我”发现的生活有哪些?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