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沼泽地
[日]芥川龙之介
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然而,惟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
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没有使用绿色。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
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噗哧”一声,会没脚脖子。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
“很欣赏它呢。”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给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
“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刮过的下巴。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装。
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了他一句:“是杰作。”
“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记者捧腹大笑。
大概是被他这声音惊动了吧,左边看画的两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这边望了望。我越发不痛快了。
“真有意思。这幅画本来不是会员画的。可是因为作者本人曾反复念叨非要拿到这儿来展出不可,经他的遗族央求审查员,好不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
“遗族?那么画这幅画的人已经故去了?”
“死了。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
不知不觉间,好奇心战胜了我对这个记者的反感。我问道:“为什么呢?”
“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
“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是疯着的吗?”
“当然喽!要不是疯子,谁会画出这种颜色的画呢?可你还在赞赏,说它是杰作哩。这可太有趣儿啦!”
记者又得意洋洋地放声大笑起来。他大概料想我会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进一步,想使我对他鉴赏上的优越留下印象吧。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落空了。因为他的话音未落,一种近乎肃然起敬的感情,像难以描述的波澜震撼了我的整个身心。我十分郑重地重新凝视这幅《沼泽地》的画。我在这张小小的画布上再一次看到了为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所折磨的艺术家痛苦的形象。
“不过,听说他好像是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画才发疯的呢。要说可取嘛,这一点倒是可取的。”
记者露出爽快的样子,几乎是高兴般地微笑着。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人世间换到的惟一报偿!我浑身奇怪地打着寒战,第三次观察这幅忧郁的画。画面上,在阴沉沉的天与水之间,潮湿的黄土色的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长得那么生气蓬勃,宛如看到了大自然本身一般……
“是杰作。”我盯着记者的脸,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
(摘自《世界文学名著经典文库》)
【小题1】文中说“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其中蕴蓄着的“一股可怕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小题2】“记者”这一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绍推进情节的发展;记者对画作的评价,反衬出画家的艺术追求,有利于深化主题。
【小题3】小说以“沼泽地”为题有什么用意?
【小题4】“我”两次评价《沼泽地》是杰作,两次“是杰作”的含义分别是什么?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认为能称得上“杰作”的艺术作品应具备怎样的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6-30 04:01: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魔术
芥川龙之介(日本)
米斯拉回过头去,望了一眼靠墙的书架,接着,把手伸向书架,像唤人那样,动了动手指,于是,书架上的书,一册一册地动起来,自动飞到桌子上。而且那飞法,像夏日黄昏中飞来飞去的蝙蝠,展开两侧书皮,在空中翩翩飞舞。我嘴里衔着雪茄,呆呆地看着这副景象。微暗的油灯光里,一本本书任意飞翔,然后井然有序地—一在桌上堆成金字塔形。可是,等到书架上的书一本不留全部飞过来后,先飞来的那一本立即动起来,依次又飞回书架上。
“您变魔术的本领,虽说早有所闻,却实在没料到会这么神奇。您方才说,像我这样的人,要学也能学会,该不是戏言吧?”
“当然能学会。无论谁,不费吹灰之力都能学会。但惟有一点,有私欲的人是学不了的。想学哈桑·甘的魔术,首先要去除一切欲望,您办得到吗?”
“我想能办到。”
“阿婆,阿婆,今晚客人要留宿,请准备一下床铺。”
我师从米斯拉学魔术,已一月有余。也是一个秋雨潇潇的夜晚,在银座某俱乐部的一间屋内,我和五六个朋友,围坐在火炉前,兴致勃勃地随便闲谈。
“听说你近来在学魔术,怎么样?今晚给我们当场变个看看,如何?”
“当然可以。”
说着,我卷起两手的袖口,从炉火里随便捞起一块炽热的炭火,放在手掌上。这点小把戏,或许已经把围在我身边“的朋友吓坏了。他们面面相觑,呆呆地凑到跟前……
而我,反倒愈发镇定自若。慢慢把掌心上的炭火在所有人面前挨个展示一番,接着,猛地抛向拼花地板,炭火激散开来。刹那间,地板上骤然响起一种不同的雨声,盖过了窗外的浙沥声。那是通红的炭火,在离开我的掌心同时,变成无数光彩夺目的金币,雨点似地洒向地板。
“这样下去,不上一个星期,你就足可同岩崎啦,三井啦分庭抗礼,成为百万富翁啦。”我依旧靠在椅子上,悠然地口吐烟圈,开口道:
“哪儿的话。我这手魔术,一旦利欲熏心,就不灵验了。所以,尽管是堆金币,诸位既然看过,我就该马上把它抛回原来的火炉里去。”
“你要把这堆金币还原为煤火,而我们则不愿意。这样争论下去,还用说,永远没个完。依我之见,不妨用这堆金币作个赌本,咱们来玩把纸牌。要是你赢了,这堆金币随你的便。一旦我们赢了,这堆金币就得乖乖儿地归我们。”
我给逼得左右为难,最后只得照朋友的办法,把桌上的金币作为赌本,和他们在牌桌上一争胜负。
但是,不论他们如何拼命,我不仅一次没输,末了反而还赢了一大笔,差不多有这堆金币那么多。于是,方才那位诡计多端的朋友,像疯子一样,气势汹汹地把牌伸到我面前,嚷道:“来吧,抽一张。我拿全部财产做赌注。地产、房产、马匹、汽车,倾其所有,同你赌一把。而你,除了那些金币,还要加上赢的这些,统统都押上!”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如不将魔术借来一用,那苦学魔术还有什么意思!这样一想,我迫不及待,暗中使了一下魔术,以决一死战的气势说:
“好吧。你先请。”
“九点。”
“老K!”
我得胜而骄,大叫一声,把抽出的牌,送到脸色发青的对方面前。然而,奇怪的是,牌上的老K像是附了魂,抬起戴冠的头,忽然从牌里探出身子,拿着宝剑,彬彬有礼地咧开嘴,露出疹人的微笑,用一种仿佛耳熟的声音说:
“阿婆,阿婆,客人要走啦,不必准备床铺啦。”
猛然间我清醒过来,环视一下四周,发觉自己依旧与米斯拉相对而坐,他沐浴在煤油灯微暗的光亮之下,脸上露着宛如纸牌上老K一样的微笑。
“要想学我的魔术,首先就要舍弃一切欲望。这点修为,你看来还差着点儿。”
【小题1】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2】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题3】请简要概括“我”变魔术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小题4】小说的题目是“魔术”,这个题目是否合适?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雪夜
(日本)星新一
雪花象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荼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你就别操这份心了。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得对。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有人来。”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谁啊?”
“别问是谁。老实点,不许出声!”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
“少罗嗦,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
“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房主人慌忙解释。
“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别,别这样。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滚开f”陌生人三步两步蹿上楼梯。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突然,喀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快给警察挂电话……”
很快,警察赶来了。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真晦气。”陌生人一副懊丧的样子。
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
“不是的。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
(选自《外国微型小说选》)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E.结局部分由警长解开悬念。由此推知,警长在这一地区工作时间较长,对辖区内居民的家庭情况较为熟悉,而且有较强的责任心。所以小说结尾虽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A.小说中年迈的夫妇在儿子死了多年之后,始终深信儿子仍在自己身边,一家三口一直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这种执着的爱子之心,痴迷的恋子之情,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B.小说开端描写的是:屋外雪花飘落,屋内炭火正红,父母在火盆边聊天,儿子在楼上学习。和谐的画面,虚幻的景象,温馨的气息,使读者感受到一种亲情融融的家庭氛围。
C.真相大白后,包括入室抢劫的陌生人在内谁都没有再说话。这个情节表明凶残的陌生人灵魂受到了震撼,人性中的某些因子在他内心深处被激活了,这是他洗心革面的开端。
D.小说结尾与开头照应得非常完美。作家再一次写冬夜的静谧和像白色的小精灵一般悠然飘落的雪花。这样写既是小说首尾圆合,结构严谨,又强化了小说开篇营造的温馨意境。
【小题2】小说中的“儿子”虽然并不存在,但他的形象仍然较为鲜明。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这个人物形象的特征。(6分)
【小题3】从创作手法上看,设置悬念是这篇微型小说的重要手法。除此之外。作家还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概述。(6分)
【小题4】“儿子在楼上学习”,这是小说设置的悬念。有的读者认为。这悬念有些牵强,因为这样的事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这是作家为了引人入胜而故弄玄虚。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8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罗生门
【日】芥川龙之介
①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
②宽广的门下,除他以外,没有别人,只在朱漆斑驳的大圆柱上,蹲着一只蟋蟀。这数年来 ,接 连遭了地震、台风、大火、饥馑等几次灾难,京城已格外荒凉了。罗生门正当朱雀大路,现在却有狐 狸和强盗来乘机作窝,甚至最后变成了无主尸体的集合地。所以一到夕阳西下,气象阴森,谁也不上 这里来了。不知从哪里,飞来了许多乌鸦。白昼,这些乌鸦成群地在高高的门楼顶空飞翔啼叫,特别 到夕阳通红时,黑魆魆的好似在天空撒了黑芝麻,看得分外清楚。
③这家将穿着洗旧了的宝蓝袄,一屁股坐在共有七级的最高一层的台阶上,手护着右颊上一个大 脓疮,茫然地等雨停下来。
④说是这家将在避雨,可是雨停之后,他也想不出要上哪里去。照说应当回主人家去,可是主人在四五天前已把他辞退了。所以家将的避雨,准确的说是“无路可走”。家将不断地在想明天的日子 怎样过——也就是从无办法中求办法。
⑤要从无办法中找办法,便只好不择手段。要择手段便只有饿死在街头的垃圾堆里,然后像狗一样,被人拖到这门上扔掉。倘若不择手段哩——以后要去干的“走当强盗的路”,这决定当然是提不起积极肯定的勇气了。
⑥这时家将发现楼里竟胡乱扔着几具尸体。尸首堆里蹲着一个人,是穿棕色衣服、又矮又瘦像只猴子似的老婆子。这老婆子右手擎着一片点燃的松明,正在窥探一具尸体的脸,那尸体头发秀长,是 一个女人。
⑦家将带着六分恐怖四分好奇的心理,一阵激动,连呼吸也忘了。老婆子把松明插在楼板上,两手在那尸体的脑袋上,跟母猴替小猴捉虱子一般,一根一根地拔着头发,头发似乎也随手拔下来了。
⑧看着头发一根根拔下来,家将的恐怖也一点点消失了,同时对这老婆子的怒气,却一点点升上来了——不,应该说是对一切罪恶引起的反感,愈来愈强烈了。此时如有人向这家将重提刚才他在门下想的是饿死还是当强盗的那个问题,大概他将毫不犹豫地选择饿死。他当然还不明白老婆子为什么 要拔死人头发,不能公平判断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不过他觉得在雨夜罗生门上拔死人头发,单单这一点,已是不可饶恕的罪恶。当然他已忘记刚才自己还打算当强盗呢。
⑨于是,家将两腿一蹬,一个箭步跳上了楼板,一手抓住刀柄,大步走到老婆子跟前。老婆子大吃一惊,并像弹弓似的跳了起来。
⑩“哪里走!”
⑪家将挡住了在尸体中跌跌撞撞地跑着的老婆子,俩人便在尸堆里扭结起来。家将终于揪住老婆子的胳臂,把她按倒在地。那胳臂瘦嶙嶙地皮包骨头,同鸡脚骨一样。
⑫“你在干什么,老实说,不说就宰了你!”
⑬老婆子眼睛睁得很大,盯住家将的脸,然后从喉头发出乌鸦似的嗓音,一边喘气,一边传到家将的耳朵里。
⑭“拔了这头发,拔了这头发,是做假发的。”
⑮一听老婆子的回答,竟是意外的平凡,一阵失望,刚才那怒气又同冷酷的轻蔑一起兜上了心头。老婆子看出他的神气,一手还捏着一把刚拔下的死人头发,又作了这样的说明。
⑯“拔死人头发,是不对,不过这儿这些死人,活着时也都是干这类营生的 。这位我拔了她头发的女人,活着时就是把蛇肉切成一段段,晒干了当干鱼到兵营去卖的。要不是害瘟病死了,这会还在卖呢。她干那营生也不坏,要不干就得饿死,反正是没有法子嘛。你当我愿意干这坏事,我不干就得饿死,也是没有法子呀!我跟她一样都没法子,大概她也会原谅我的。”
⑰家将把刀插进鞘里,左手按着刀柄,冷淡地听着,右手又去摸摸脸上的脓疮,听着听着 ,他的勇气就鼓起来了。这是他刚在门下所缺乏的勇气,而且同刚上楼来逮老婆子的是另外的一种勇气。他不但不再为着饿死还是当强盗的问题烦恼,现在他已把饿死的念头完全逐到意识之外去了。
⑱“确实是这样吗?”老婆子的话刚说完,他讥笑地说了一声,便下定了决心,立刻跨前一步,右手离开脓疮,抓住老婆子的大襟,狠狠地说:
⑲“那么,我剥你的衣服,你也不要怪我,我不这样,我也得饿死嘛。”
⑳家将一下子把老婆子剥光,把缠住他大腿的老婆子一脚踢到尸体上,只跨了五大步便到了楼梯口,腋下夹着剥下的棕色衣服,一溜烟走下楼梯,消失在一片沉沉的黑夜中了。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写一个被主人解雇的家将从走投无路到最终作恶的过程,揭示了社会环境对人类道德的巨 大影响。
B.小说第五段划横线的句子写了家将的复杂心理,反复强调“不择手段”,说明此时的家将已经丧失 了基本的善恶观。
C.小说中卖干鱼的女人、拔死人头发的老婆子,既代表着个体的恶,也暗示当时整体道德败坏的社会 环境。
D.文中“脓疮”具有象征意义,从开头写家将“手护着脓疮”到最后写“手离开脓疮”,也象征了家 将的堕落。
【小题2】请简析第二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题3】小说先写家将缺乏作恶的“勇气”,结尾又写家将鼓足了“勇气”,你认为“勇气”在文中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对这种“勇气”的看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的呈奶酪蛋糕形状的贫穷

日村上春树

我们都管那个地方叫“三角地带”。此外我琢磨不出如何称呼是好。因为那的的确确是个三角形,画上画的一般。细细长长,状如楔子。若说得再具体点,请你首先想象出一个正常尺寸的圆圆的奶酪蛋糕,再用厨刀将它均匀地切成十二份,也就是切成有十二道格的钟表盘那个样子。其结果,当然出现十二块尖角为三十度的蛋糕。那顶端尖尖的、细细长长的蛋糕片就是我们“三角地带”的准确形状。

从居住舒适度和居住功能来看,“三角地带”实在是一塌糊涂。首先噪音厉害,毕竟两条铁路左右相夹,不可能不吵。一开前门,眼前一列电车呼啸而过;一开后窗,眼前又一列电车咆哮而至。这儿压根儿就不存在什么末班车。旅客列车凌晨一时全部运行结束后,深夜班次的货物列车接踵而至;天明时分货车大体告一段落,翌日的客车又杀上门来。如此日复一日无尽无休。

我们所以特意选住这里,第一第二都是因为房租便宜。独门独院三个房间,有浴室,甚至有个小花园,而房租仅相当于公寓里一个六张榻榻米大小的房间。既是独门独院,那么猫也能养。简直就像专为我们准备的房子。

我们刚刚结婚,非我自吹,穷得上吉尼斯记录都绰绰有余。我们是在站前不动产中介店的贴纸上发现这房子的。仅就条件和租金和房子结构来看,堪称奇迹性发掘。

“便宜得很哟!”秃脑瓜子中介商说,“啊,吵倒是相当吵的,不过只消忍耐一下,未尝不可说是拾来的大元宝。”

从火车站看去,“三角地带”似乎近在眼前,但实际走起来,到那里花的时间相当惊人。在铁道上绕一圈,过天桥,沿脏兮兮的坡路上上下下,好歹从后面兜到了“三角地带”。周围商店之类形影皆无,寒碜得近乎完美。

我和她走进“三角地带”尖头的一座孤零零的房子,在里面逗留了一个小时。这时间里有相当之多的电车从房子两侧通过。特快通过时,窗玻璃“咔咔”作响。过车时间里听不到对方说话。正说着有车开来,我们便闭嘴等车过完。静下来刚开始说话,又一列电车尾随而至。

不过除去噪音,房子格调本身相当可以。式样古色古香,整体上没有硬伤,壁龛和檐廊也有,很够味道。从窗口泻进的春日阳光在榻榻米上做出小小的方形光照,很像我小时候住过的房子。

“租吧。”我说,“的确很吵,不过我想总可以习惯的。”

搬家用朋友一辆轻型客货两用车足矣。被褥、衣服、餐具、台灯、几册书和一只猫——这便是我们的全部家当。既无组合音响又无电视机,洗衣机没有电冰箱没有餐桌没有煤气灶没有电话没有电热水瓶没有吸尘器没有电烤箱没有,一无所有。我们就是穷到这个地步。所以虽说是搬家,三十分钟都没花上。没钱也好,人生简洁至极。最终,我们在那房子里住了两年。

房子建得极其马虎,到处有空隙来风。夏天自是开心惬意,冬天就成了地狱。买取暖炉的钱都没有,天一黑,我就和她和猫钻进被窝,那才叫不折不扣的相抱而眠。早上起来看到厨房洗涤槽已经结冰的事也屡见不鲜。

冬去春来。春天美妙无比。春天一到,我也好她也好猫也好无不如释重负。四月间铁路有几天罢工。一有罢工,我们真是欢欣鼓舞。一整天一列车都没有。我和她抱着猫到路轨上晒太阳。安静得简直像坐在湖底。我们年轻,新婚不久,阳光免费

至今每次听到“贫穷”二字,我都会想起那块三角形的细长土地。那房子现在到底住着什么人呢?

【小题1】简述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2】请分别概括主人公租住房的优缺点。
【小题3】作者为著名的小说家,语言极有特色,请根据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请从文中找出一句与例句写法相似的句子并抄写下来,然后说明它和例句共同的特点。
例句:我们刚刚结婚,非我自吹,穷得上吉尼斯纪录都绰绰有余。
(2)请解释例句在文中的含意。
例句:我们年轻,新婚不久,阳光免费。
【小题4】结合标题和文意,试探究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