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
石 榴
川端康成
一夜的大风,把石榴树的叶子都刮光了。
落叶在树根处围成了一个很圆很圆的圆圈。
清晨,仁子看见光秃秃的树干吃了一惊,而那落叶围成的圆圈又使她惊奇不已。她想,风本该把这些树叶吹乱的。
石榴树上还残留着一个饱满的石榴。
“来看呀!”她喊她母亲。
“我真把它给忘了。”她母亲抬头看了看石榴,然后走进了厨房。
这使仁子联想起她们的孤单处境。站在走廊上看,那石榴也是孤单的,像是被人遗忘了似的。
大约两星期前,仁子七岁的外甥来看她们。这孩子一下便注意到了石榴,于是爬到树上。这可使仁子嗅到了生活的气息。
“上面有个大的!”她在走廊里喊道。
“要是摘了这石榴,我就下不来了。”
是啊,手里拿着石榴要从树上下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仁子笑了,外甥真可爱。
这孩子不来,她们是注意不到石榴的;在这以前,母女俩谁也没想起过石榴。
石榴原被遮掩着,现在能清楚地看到了。
在这石榴以及树底下围成圆圈的树叶里,似乎有着一种活力。仁子拿了一根竹竿把石榴打了下来。
石榴熟透了,里面的石榴籽像是要把它胀裂似的。她把石榴放在走廊上。石榴在阳光下闪着光,晶莹透亮,阳光仿佛从里面透射出来。
仁子心中泛起了一阵歉意。
大约十点钟,她上楼缝衣服。蓦地,她听到了圭吉的声音,虽然门关着。他好像在花园里,那声音显得很焦急。
“仁子,仁子!”她母亲喊道,“圭吉来了!”
仁子把线从针上抽了下来,再把针放进针插里。
“仁子总在念叨着您,说在您出征之前,很想再见见您。”她母亲说,“但是,未经允许,我们是不能去看您的。而您呢?总不来,总不来!今天,您来了,我们可高兴啊!”
仁子母亲要他吃了午饭再走,但是他没有时间。
“好吧,那至少吃个石榴,我们自己种的石榴。”她又喊起仁子来。
仁子在楼梯上止住了脚步。圭吉用眼神同她打招呼,仿佛只能如此而已。
圭吉的眼睛里流露出脉脉深情,石榴不禁从手里掉落到地上。
他们互相凝视着,脸上带着微笑。
圭吉从走廊里迎了上去。
您多保重,仁子。”
您也多保重。”
他又转过身同她母亲告别,然后走了。
仁子站在花园门口,久久地望着。
“他走得太匆忙了,”母亲说,“多好的石榴。”
石榴被圭吉遗忘在走廊上。
仁子十分清楚,是圭吉眼睛里充满深情的痛楚的时刻,石榴才掉到地上的。要不,他准把石榴掰开了。可是,石榴掉在走廊上,还是那么饱饱满满的。
她母亲把石榴拿到厨房里,用水洗了洗,递给仁子。仁子皱起眉头,把石榴推开,刹那间脸又红了,不知所措地接过石榴。
仁子见母亲注视着自己,知道要是不吃,母亲准会感到奇怪的。她心不在焉地嚼了几颗,一股酸味直酸到牙根。仁子感到了某种带苦味的幸福,像是全身都渗透了这种滋味。
她走到镜子前坐下来:“看看,我这头发,同圭吉告别时,就这么乱蓬蓬的。”
仁子简直能听到梳子的答话。
“你父亲死了以后,”母亲温和地说,“我很害怕梳头。每当我梳头时,就感到六神无主,好像你父亲就站在我身边似的,直待我稍稍清醒。”
仁子想到了她母亲吃父亲剩饭的习惯。忽然,心中有什么东西在翻腾着,一种幸福感使她几乎要哭泣起来。
母亲给她石榴,仅仅是舍不得把石榴扔掉,这是唯一的原因。她从来不喜欢随便扔东西。
因为内心充满了悄悄的幸福感,仁子在母亲面前感到害羞了。
她想,这可能是圭吉没有意识到的更好的告别,不管多长时间,她都要等他回来。
她看着母亲,落日的余晖照在纸糊的墙上。门那一边,母亲正坐在镜子旁。
仁子把石榴放在膝盖上,不敢再嚼了……
(选自川端康成《掌小说全集》,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描绘了在寒风肆虐下树木凋零的景象,为故事的展开营造了凄清纯美的氛围。
B.文章写到仁子父亲死后,母亲害怕梳头,来与仁子圭吉作类比,充分展现仁子内心的爱与痛。
C.文中画线的句子体现了两人刚见面又要分别时尴尬又羞涩的细腻感情。
D.小说通过一段感人的分离场景表达了对爱情的珍惜和对战争的厌恶。
【小题2】“石榴”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是怎样围绕石榴展开情节的呢?请简要分析。
【小题3】文中在圭吉走了之后,多次提到仁子内心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究竟有哪些含义?请概括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30 08:06: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片树叶
(日本)东山魁夷
自然景物令人赏心悦目,这个体验是我在战争中获得的。那时想到自己的生命之火就要熄灭了,处在这样的境况里,才发觉自然景物却充满了旺盛的活力。于是,我被强烈地震撼了。过去在我的眼里,这些景物都是平淡无奇、不堪一顾的呢!
战争结束以后,在贫困的年代里,我也陷入了苦难的深渊。冬天,我伫立在凄清寂寞的山峦上,大自然和我紧密相连,这才使我的心感到充实而满足,我心中产生了对生活的切实而纯真的向往。
我喜欢古拙、小巧的城镇。在那里,连房屋的墙壁上都浸染着几代人的体温。我感到,山城镇里人们的生活保持着人们特有的悠然情调。我看到,德国的古都的每个窗边都开着美丽的花朵,那是向过路人亲切问候的语言。从屋内看,花朵全向外头开放,得不到从马路上看过来的美感。而且,窗户的造型也显得十分精巧有趣。
我注视着院子里的树木,更准确地说,是在凝望枝头上的一片树叶。而今,它泛着美丽的绿色,在夏日阳光里闪耀着光辉。我想起当初它还是幼芽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情景。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新叶尚未吐露的地方,吊着一片干枯的黄叶,不久它就脱离了枝条飘落在地上。就在原来的枝丫上,你这幼小的坚强嫩芽,生机勃勃地诞生了。
任凭寒风猛吹,任凭大雪纷纷,你默默等待着春天,慢慢地在体内积攒着力量。一日清晨,微雨乍晴,我看到树枝上缀满粒粒珍珠,这些是一枚枚新生的幼芽凝聚着雨水在闪闪发光。于是我感到百草在催芽,春天已经临近了。
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了。然而,散落在地面上的陈叶,早已腐烂成泥土了。
你迅速长成一片嫩叶,在初夏的太阳下浮绿泛金。对于柔弱的绿叶来说,初夏,既是生机旺盛的季节,也是最易遭受害虫侵蚀的季节。幸好,你平安地迎来了暑天,而今正同伙伴们织成浓密的青荫,遮蔽着枝头。
我预测着你的未来。到了仲夏,鸣蝉将在你的浓荫下长啸。等一场台风袭过,那啾啾蝉鸣变成了凄切的哀吟,天气也随之凉爽起来。蝉声一断,代之而来的是树根深处秋虫的合唱,这唧唧虫声,确也能为静寂的秋夜增添不少雅趣。你的绿意,不知不觉黯然失色了,终于变成了一片黄叶,在冷雨里垂挂着。夜来秋风敲窗,第二天早晨起来,树枝上已经消失了你的踪影。只看到你所在的那个枝丫上又冒出一个嫩芽。等到这个幼芽绽放绿意的时候,你早已零落在地下,埋在泥土之中了。
这就是自然,不光是一片树叶,生活在世界上的万物,都有一个相同的归宿。一叶坠地,绝不是毫无意义的。正是这片片黄叶,换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这一片树叶的诞生和消亡,正标志着生命的四季不停转换。
同样,一个人的死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死,固然是人人所不欢迎的。但是,只要你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爱他人的生命,那么,当你生命渐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当感到庆幸。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到的启示。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生死轮回的要谛。
(有删改)
请结合文本探究,我们能从一片树叶中获得哪些感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的呈奶酪蛋糕形状的贫穷

日村上春树

我们都管那个地方叫“三角地带”。此外我琢磨不出如何称呼是好。因为那的的确确是个三角形,画上画的一般。细细长长,状如楔子。若说得再具体点,请你首先想象出一个正常尺寸的圆圆的奶酪蛋糕,再用厨刀将它均匀地切成十二份,也就是切成有十二道格的钟表盘那个样子。其结果,当然出现十二块尖角为三十度的蛋糕。那顶端尖尖的、细细长长的蛋糕片就是我们“三角地带”的准确形状。

从居住舒适度和居住功能来看,“三角地带”实在是一塌糊涂。首先噪音厉害,毕竟两条铁路左右相夹,不可能不吵。一开前门,眼前一列电车呼啸而过;一开后窗,眼前又一列电车咆哮而至。这儿压根儿就不存在什么末班车。旅客列车凌晨一时全部运行结束后,深夜班次的货物列车接踵而至;天明时分货车大体告一段落,翌日的客车又杀上门来。如此日复一日无尽无休。

我们所以特意选住这里,第一第二都是因为房租便宜。独门独院三个房间,有浴室,甚至有个小花园,而房租仅相当于公寓里一个六张榻榻米大小的房间。既是独门独院,那么猫也能养。简直就像专为我们准备的房子。

我们刚刚结婚,非我自吹,穷得上吉尼斯记录都绰绰有余。我们是在站前不动产中介店的贴纸上发现这房子的。仅就条件和租金和房子结构来看,堪称奇迹性发掘。

“便宜得很哟!”秃脑瓜子中介商说,“啊,吵倒是相当吵的,不过只消忍耐一下,未尝不可说是拾来的大元宝。”

从火车站看去,“三角地带”似乎近在眼前,但实际走起来,到那里花的时间相当惊人。在铁道上绕一圈,过天桥,沿脏兮兮的坡路上上下下,好歹从后面兜到了“三角地带”。周围商店之类形影皆无,寒碜得近乎完美。

我和她走进“三角地带”尖头的一座孤零零的房子,在里面逗留了一个小时。这时间里有相当之多的电车从房子两侧通过。特快通过时,窗玻璃“咔咔”作响。过车时间里听不到对方说话。正说着有车开来,我们便闭嘴等车过完。静下来刚开始说话,又一列电车尾随而至。

不过除去噪音,房子格调本身相当可以。式样古色古香,整体上没有硬伤,壁龛和檐廊也有,很够味道。从窗口泻进的春日阳光在榻榻米上做出小小的方形光照,很像我小时候住过的房子。

“租吧。”我说,“的确很吵,不过我想总可以习惯的。”

搬家用朋友一辆轻型客货两用车足矣。被褥、衣服、餐具、台灯、几册书和一只猫——这便是我们的全部家当。既无组合音响又无电视机,洗衣机没有电冰箱没有餐桌没有煤气灶没有电话没有电热水瓶没有吸尘器没有电烤箱没有,一无所有。我们就是穷到这个地步。所以虽说是搬家,三十分钟都没花上。没钱也好,人生简洁至极。最终,我们在那房子里住了两年。

房子建得极其马虎,到处有空隙来风。夏天自是开心惬意,冬天就成了地狱。买取暖炉的钱都没有,天一黑,我就和她和猫钻进被窝,那才叫不折不扣的相抱而眠。早上起来看到厨房洗涤槽已经结冰的事也屡见不鲜。

冬去春来。春天美妙无比。春天一到,我也好她也好猫也好无不如释重负。四月间铁路有几天罢工。一有罢工,我们真是欢欣鼓舞。一整天一列车都没有。我和她抱着猫到路轨上晒太阳。安静得简直像坐在湖底。我们年轻,新婚不久,阳光免费

至今每次听到“贫穷”二字,我都会想起那块三角形的细长土地。那房子现在到底住着什么人呢?

【小题1】简述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2】请分别概括主人公租住房的优缺点。
【小题3】作者为著名的小说家,语言极有特色,请根据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请从文中找出一句与例句写法相似的句子并抄写下来,然后说明它和例句共同的特点。
例句:我们刚刚结婚,非我自吹,穷得上吉尼斯纪录都绰绰有余。
(2)请解释例句在文中的含意。
例句:我们年轻,新婚不久,阳光免费。
【小题4】结合标题和文意,试探究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牵牛花

日志贺直哉

我从十几年前以来,年年都种牵牛花。不但为了观赏,也因它的叶子可以作治虫伤的药,所以,一直没有停止。不但蚊蚋,就是蜈蚣黄蜂的伤,也很有效。拿三四枚叶子,用两手搓出一种粘液来,连叶子一起揉擦咬伤的地方,马上止痛止痒,而且以后也不会流出水来。

现在我住的热海大洞台的房子,在后山半腰里搭了一座小房作书斋。房基很窄,窗前就是斜坡。为了安全,筑了一条低低的篱笆。篱下种上一些茶树籽,打算让它慢慢长成一道茶树的生篱。但这是几年前的事了,今年又种上了从东京百货公司买来的几种牵牛花籽。快到夏天时,篱上就爬满了藤蔓,有一些相反地蔓到地上去了,我便把它拉回到篱笆上。茶籽也到处抽出苗来,可是,因牵牛藤长得很茂盛,便照不到阳光了。

这个夏天,我家里住满了儿孙,因此,有一个多月,我都住在半山腰的书斋里。大概因为年龄关系,早晨五点钟醒来再也睡不着了,只好望望外边的风景,等正房里家人起来。我家正房风景就很好,书斋在高处,望出去视野更广。西南方是天城山、大室山、小室山、川奈的犄角和交叠的新岛。与川奈犄角相去不远,是利岛,更远,有时还可以望见三宅岛,但那只是在极晴朗的天气,一年中几次才能隐约望见罢了。正面,是小小的初岛,那后面是大岛,左边,是真鹤的犄角,再过去,可以望见三浦半岛的群山,是极难得的风景区。我以前也住过尾道、松江、山科、奈良等风景区,但比较起来还是这儿最好。

每天早晨起来,闲坐在阳台上,一边抽烟,一边看风景,而眼前,则看篱笆上的牵牛花。

我一向不觉得牵牛花有多美,首先因为爱睡早觉,没有机会看初开的花,见到的大半已被太阳晒得有些蔫了,显出憔悴的样子,并不特别喜欢。可是今年夏天,一早就起床,见到了刚开的花,那娇嫩的样子,实在很美,同美人蕉、天竺葵比起来,又显得格外艳丽。牵牛花的生命不过一二小时,看它那娇嫩的神情,不由得想起自己的少年时代。后来想想,在少年时大概已知道娇嫩的美,可是感受还不深,一到老年,才真正觉得美。

听到正房的人声,我便走下坡去,想起给上小学的孙女做压花的材料。摘了几朵琉璃色、大红色或赤豆色的牵牛花,花心向上提在手里,从坡道走下去。忽然一只飞虻,在脸边嗡嗡飞绕,我举起空着的手把它赶开,可是,它还缠绕着不肯飞开。我在半道里停下来,这飞虻便翘起屁股钻进花心里吸起蜜来,圆圆的花斑肚子,一抽一吸地动着。

过了一会,飞虻从花心里退出来,又钻到另外一朵花里去了,吸了一回蜜,然后毫不留恋地飞走了。飞虻只见到花,全不把我这个人放在眼里,我觉得它亲切可爱。

把这事对最小的女孩说了,她听了大感兴趣,马上找出《昆虫图鉴》来,一起查看这是一种什么虻,好像叫花虻,要不就叫花蜂。据《图鉴》说明,虻科昆虫的翅膀都是一枚枚的,底下没有小翅,蜂科的翅膀,则大翅下还有小翅。这只追逐牵牛花的虫儿,见到时认为是,就称作虻吧,到底是虻是蜂,现在也没搞清。

(选自《外国散文精品鉴赏》,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段,作者写牵牛花既可以观赏,又可以疗伤,还可以在炎热的夏天遮挡阳光,是对牵牛花的礼赞。
B.第③段介绍作者优美的居住环境,与下文要写的牵牛花相映成趣,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恬适与自得。
C.第⑤段中,作者大量运用对比手法,写出牵牛花的娇嫩、艳丽之美,同时也为其花期短暂而慨叹伤感。
D.作者由牵牛花想到少年时代,所发感慨既是对纯洁、真诚的少年时代的回顾,也是对青春生命的歌颂。
【小题2】“我一向不觉得牵牛花有多美”这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小题3】文章后三段着力描绘了“飞虻”的形象,请结合作品进行赏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橘子
日・芥川龙之介
冬天的一个夜晚,天色阴沉,我坐在横须贺发车的上行二等客车的角落里,呆呆地等待开车的笛声。车里的电灯早已亮了,难得的是,车厢里除我以外没有别的乘客。我脑子里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怠,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我一动不动地双手揣在大衣兜里,根本打不起精神把晚报掏出来看看。
不久,发车的笛声响了。我略觉舒展,将头靠在后面的窗框上,漫不经心地期待着眼前的车站慢慢地往后退去。但是车子还未移动,却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低齿木屐的吧嗒吧嗒声;霎时,随着列车员的谩骂,我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咯嗒一声拉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慌里慌张地走了进来。
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没有油性的头发挽成银杏髻,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裂的痕迹。一条肮脏的淡绿色毛线围巾一直耷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上,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紧紧攥着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我不喜欢姑娘那张俗气的脸相,那身邋遢的服装也使我不快。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楚。因此,点上烟卷之后,也是有意要忘掉姑娘这个人,我就把大衣兜里的晚报随便摊在膝盖上。
在灯光映照下,我溜了一眼晚报,上面刊登的净是人世间一些平凡的事情,新婚夫妇啦,渎职事件啦,讣闻等等,都解不了闷儿——火车进入隧道的那一瞬间,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火车在倒着开似的,同时,近乎机械地浏览着这一条条索然无味的消息。然而,这期间,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正在隧道里穿行着的火车,以及这个乡下姑娘,还有这份满是平凡消息的晚报——这不是象征又是什么呢?不是这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又是什么呢?我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懒,就将还没读完的晚报撇在一边,又把头靠在窗框上,像死人一般阖上眼睛,打起盹儿来。
过了几分钟,我觉得受到了骚扰,不由得四下里打量了一下。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竟从对面的座位挪到我身边来了,并且一个劲儿地想打开车窗。但笨重的玻璃窗好像不大好打开。她那皲裂的腮帮子就更红了,一阵阵吸鼻涕的声音,随着微微的喘息声,不停地传进我的耳际。这当然足以引起我几分同情。不久,火车发出凄厉的声响冲进隧道;与此同时,姑娘想要打开的那扇窗终于咯噔一声落了下来。姑娘把头伸到窗外,目不转睛地盯着火车前进的方向,一任划破黑暗刮来的风吹拂她那挽着银杏髻的鬓发。她的形影浮现在煤烟和灯光当中。
但是,这当儿火车已经安然钻出隧道,正在经过夹在满是枯草的山岭当中那疲敝的镇郊的道岔。道岔附近,寒伧的茅草屋顶和瓦房顶鳞次栉比。这当儿,我看见了在那寂寥的道岔的栅栏后边,三个红脸蛋的男孩子并肩站在一起。他们个个都很矮,仿佛是给阴沉的天空压的。穿的衣服,颜色跟镇郊那片景物一样凄惨。他们抬头望着火车经过,一齐举起手,扯起小小的喉咙拼命尖声喊着,听不懂喊的是什么意思。这一瞬间,从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的那个姑娘伸开生着冻疮的手,使劲地左右摆动,给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的五六个桔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我不由得屏住气,登时恍然大悟。姑娘大概是前去当女佣,把揣在怀里的几个桔子从窗口扔出去,以犒劳特地到道岔来给她送行的弟弟们。
苍茫的暮色笼罩着镇郊的道岔,像小鸟般叫着的三个孩子,以及朝他们头上丢下来的桔子那鲜艳的颜色——这一切的一切,转瞬间就从车窗外掠过去了。但是这情景却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使我几乎透不过气来。我意识到自己由衷地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悦心情。我昂然仰起头,像看另一个人似地定睛望着那个姑娘。不知什么时候,姑娘已回到我对面的座位上,淡绿色的毛线围巾仍旧裹着她那满是皲裂的双颊,捧着大包袱的手里紧紧攥着那张三等车票。
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三次写到姑娘皲裂的双颊,意在突显姑娘的家境贫寒和生活的艰难,渲染烘托“我”的忧郁和厌烦情绪,也是我产生忧郁和厌烦情绪的原因之一。
B.文中“(姑娘)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一句表达了“我”的看法,认为姑娘是现实社会的具体化,是卑俗现实的化身。
C.小说开头部分的场景描写,具有灰暗的色调,渲染了冷漠的情绪,不仅为后文姑娘抛橘子的细节作了充分的铺垫,也揭示了“我”的性格。
D.小说中的橘子是亲情和爱意的象征,它烛照着灰暗的生活,使人们在沉重的生活重压之下看到希望之光。
【小题2】对比是文章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小说中运用了哪几组对比?试作简要分析。
【小题3】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我”,也有人认为是小姑娘,试结合文本,利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探究,说一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