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①清晨是寒意料峭的,宁静的。只有停在果园深处珊瑚色花楸树上的肥肥的鸫鸟的鸣声、人语声,以及把苹果倒进斗内和木桶里的咕噜噜的声音,才打破了寂静。果园里由于树叶日稀,已经可以望得很远。不但那条通往用麦秸作顶的大窝棚的林阴道,连大窝棚本身也都可以一览无遗了。入夏以来,果园主把全部家当都搬到了窝棚旁边,虽说到处都是香喷喷的苹果味,可这儿却香得尤其馥郁。窝棚里铺着几张铺,放着一支单管猎枪、一只长了铜绿的茶炊,窝棚的角落里搁着碗盏器皿。在窝棚旁边堆放着蒲席、木箱和用坏了的杂物。此外,场地上还挖了个土灶。中午在土灶上熬美味的腌肥肉粥,傍晚则把茶炊放在土灶上烧热,每当这种时刻,瓦蓝色的炊烟便像长长的带子,在果园的树木中间弥漫开去。逢到节日,窝棚附近热闹得如同集市一般,树木后面不时闪过鲜红的衣裙。那些小家碧玉、独院小地主家的姑娘,穿着发出扑鼻的染料味的无袖长衣,唧唧喳喳地聚集到这儿来,“公子哥儿”也都穿起他们的漂亮衣裳——做工粗糙、土里土气的西装,络绎不绝地来到这儿。连村长年轻的妻子也屈尊枉顾。她已有身孕,大脸上睡意朦胧,摆出一副自命不凡的样子,活像一头霍尔莫高尔种的乳牛。她头上的确长着一对“犄角”——那是盘在头顶两旁的发辫,上面还包着几方头巾,因此她的头显得格外大;她脚上穿着一双打有铁掌的短统靴,站在那儿显得笨重、牢靠;身上穿着棉绒坎肩、长围裙和用家织的条纹呢做的裙子,裙子的底色是紫黑的,条纹是砖红色的,裙裾上还镶着一条金色的阔滚边……
“这小娘们儿可会理财呢!”果园主摇着头,议论她说,“像这样精明强干的女人现在难得见到了……”
男孩子们穿着白麻布衬衫和短裤,光着脑袋,露出淡色的头发,蜂拥前来。他们一边三三两两地走着,小小的光脚丫踩进薄薄的浮土里,一边斜睨着挂在苹果树上的那条毛蓬蓬的狼狗。人们买苹果,不用说,只要去一个人就行了,因为只消一个戈比或者一枚鸡蛋就可换到好些苹果。但买的人很多,生意十分兴隆,乐得那个身穿斜襟外衣、脚登火红色靴子、患肺痨病的果园主连嘴都合不拢来。他由兄弟帮着做买卖。他兄弟虽然口齿不清,近乎白痴,但是手脚倒挺麻利。果园主完全是出于“行善”才收养这个同胞手足的。做买卖时,果园主常常开开玩笑,讲几句俏皮话,有时甚至还“逢场作戏”,拉几下图拉市出产的手风琴。直到傍晚,果园里始终人头济济,在窝棚附近响彻着笑声、话语声,乃至跳舞声……
安东诺夫卡苹果的香气正在从地主庄园中消失。虽说香气四溢的日子还是不久以前的事,可我却觉得已经过去几乎整整一百年了。维谢尔基村的老人们都已先后归天,安娜·格拉西莫芙娜也已故世,阿尔谢尼伊·谢苗内奇自尽了……开始了小地主的时代,这些小地主都穷得到了要讨饭的地步。但是即使这种破落的小地主的生活也是美好的!
【小题1】下面对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描绘这一幅俄罗斯风情画时,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不仅有色彩、光影,还有声音、气味,令人如身临其境。
B.作者先描绘出果园主的大窝棚并把它作为背景,在园中活动的人物作为前景,展现丰收的图景,在写作顺序上是先从视觉写起,然后到听觉。
C.雇工吃苹果,主人非但不阻止,反而劝他吃,可见在丰年里,人们自然乐善好施,尽情与人分享丰收的喜悦。
D.在“小家碧玉”和“公子哥儿”的群像中,“村长年轻的妻子”成为了作者重点描绘的主角。作者用细腻的工笔描绘了她的外貌、穿着,简直是栩栩如生,如见其人。
 
【小题2】①文段中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村长妻子的?
【小题3】联系全文内容,简要分析第②文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02:06: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探索的动机
爱因斯坦
人们总想以最适合于他自己的方式,画出一副简单的和可理解的世界图像,然后他就试图用他的这种世界体系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征服后者。这就是画家、诗人、思辨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各按自己的方式去做的事。各人把世界体系及其构成作为他的感情生活的中枢,以便由此找到他在个人经验的狭小范围内所不能找到的宁静和安定。   
在所有可能的图像中,理论物理学家的世界图像占有什么地位呢?在描述各种关系时,它要求严密的精确性达到那种只有用数学语言才能达到的最高的标准。另一方面,物理学家必须极其严格地控制他的主题范围,必须满足于描述我们经验领域里的最简单事件。对于一切更为复杂的事件企图以理论物理学家所要求的精密性和逻辑上的完备性把它们重演出来,这就超出了人类理智所能及的范围。高度的纯粹性、明晰性和确定性要以完整性为代价。但是当人们胆小谨慎地 把一切比较复杂而难以捉摸的东西都撇开不管时,那么能吸引我们去认识自然界的这一渺小部分的,究竟又是什么呢?难道这种谨小慎微的努力结果也够得上宇宙理论的美名吗?   
我认为够得上的。因为,作为理论物理学结构基础的普遍定律,应当对任何自然现象都有效。有了它们,就可能借助于单纯的演绎得出一切自然过程(包括生命过程)描述,也就是它们的理论,只要这种演绎过程并不超出人类理智能力太多。因此,物理学家放弃他的世界体系的完整性,倒不是一个什么根本原则问题。   
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体系就能用单纯的演绎法建立起来。要通向这些定律,没有逻辑推理的途径,只有通过建立在经验的同感的理解之上的那种直觉。由于这种方法论上的不确定性,人们将认为这样就会有多种可能同样适用的理论物理学体系,这个看法在理论上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物理学的发展表明,在某一时期里,在所有可想到的解释中,总有一个比其他的一些都高明得多。凡是真正深入研究过这一问题的人,都不会否认唯一决定理论体系的实际上是现象世界,尽管在现象和他们的理论原理之间并没有逻辑的桥梁;这就是莱布尼茨非常中肯地表述过的“先天的和谐”。
渴望看到这种先天的和谐,是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我们看到,普朗克就是因此而专心致志于这门科学中的最普遍的问题,而不是使自己分心于比较愉快的和容易达到的目标上去的人。我常常听人说,同事们试图把他的这种态度归因于非凡的意志和修养,我认为这是错误的。促使人们去做这种工作的精神状态,是同宗教信奉者或谈恋爱的人的精神状态相类似的,他们每日的努力并非来自深思熟虑的意向或计划,而是直接来自激情。我们敬爱的普朗克今天就坐在这里, 内心在笑我像孩子一样提着第欧根尼的风灯闹着玩。我们对他的爱戴不需要作老生常谈的说明,我们但愿他对科学的热爱将继续照亮他未来的道路,并引导他去 解决今天理论物理学的最重要的问题。
(注)本文是爱因斯坦于1918年4月在柏林物理学会举办的麦克斯·普朗克六十岁生日庆祝会上的讲话。
(有删改)
【小题1】请简要归纳文章的论述层次。
【小题2】作者为什么认为“物理学家放弃他的世界体系的完整性,倒不是一个什么根本原则问题”?
【小题3】根据文本,你认为理论物理学家需要哪些品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山垭口
俄蒲宁
“马上就到山垭口了。”我对自己说,“马上就能翻过山岭到安静的地方,到有人烟的明亮的屋子里……”
然而半小时、一小时过去了……每分钟我都觉得,山垭口离我不远了,只有两三步路,可是光秃的山石坡道却老是走不完。松树林早就落在后面了,低矮的、弯弯曲曲的灌木丛也早已过去了,我开始感到疲乏,直冻得打冷战。我记起离山垭口不远的松树之间有几个坟墓,那里埋葬着被冬天的暴风刮下山去的樵夫。我感觉到,我现在正身处人迹不到的荒山之巅,感觉到自己周围只有云雾和悬崖峭壁,因此心里不禁想到:我怎么能越过那些像墨黑的巨人般屹立的浓雾中的孑然挺立的石碑呢?我现在就已经失去了时间和地点的概念,我还有足够的气力走下山去吗?
前面,在飞驰的浓雾中现出一个模糊不清的黑咕隆咚的东西……这是一些昏黑的山丘,样子像睡着的熊。我爬上去,从一块石头跨到另一块石头上,马挣扎着,费力地跟着我攀登,马蹄击在湿漉漉的光秃的石头上,发出叮叮声。突然,我发现道路又在慢慢地升向山上去!于是停下来,感到了绝望。由于紧张和疲乏,我浑身哆嗦着,我的衣服被雪渗得湿透了,风直穿过衣服,冷不可挡。要不要呼叫一下呢?于是现在甚至连牧羊人也和他们的山羊、绵羊一起躲在荷马时代的简陋小屋里,谁会听见我的呼叫声呢?我害怕地四下张望着:“天啊!难道我迷路了吗?”
夜深了。远处的松树林传来低沉的、令人昏昏欲睡的涛声。夜变得越来越神秘了,我能感觉到这一点,虽然我既不知道时间,也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现在,深深的谷地里的最后一点灯光也熄灭了,灰蒙蒙的雾占领着整个谷地,它知道,现在正是它当令的时刻——漫长的时刻,仿佛地面上一切都死绝了,早晨永远不会再到来,只有浓雾会继续增大,笼罩着在半夜里执勤守卫的突兀的群山。在山上,林木会继续发出低沉的响声,在荒凉的山垭口,雪会刮得越来越大。
我避着风,转身走到马的身边。这是和我在一起唯一的有生命的东西!然而马对我看也不看。它浑身湿透,冻僵了,蜷缩着身子,高高的马鞍笨拙地矗立在它的背上。它顺从地耷拉着脑袋,两耳紧贴在脑袋上。我狠狠地拉着缰绳,重新面对着潮湿的风雪,重新迎着风雪顽强地前进。我试图看清周围的东西,但只能看见灰白色的一片,在飞驰着,闪着耀目的雪光。我侧耳静听,只能听到耳边的风声,以及背后单调的铿锵声:这是马镫互相碰击的声音……
然而很奇怪:绝望的心情开始使我变得强壮起来!我更加有力地迈着步子。由于使我必须忍受这一切而对人家产生恶意的埋怨,这种心情反而使我感到愉快。这种埋怨的心情已经变成一种忧郁而沉毅的驯服,决心对必须忍受的一切逆来顺受,在这种心情下,即使无望也是心甘情愿的……
最后,山垭口终于在望。然而我已经无所谓了。我沿着平缓的草地走着,风把浓雾吹得像一绺绺蓬松的长发,把我吹倒在地,可是我毫不介意。只要根据风的呼啸声,根据浓雾,就可以感觉到,深夜牢牢地占领着群山——渺小的人们早已在谷地上,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睡觉了;可是我并不匆忙,咬紧牙关走着,不时冲着马嘟囔几句:
“走啊,走啊。拼命地走吧,直到倒下来为止。在我的一生中,这样荒僻难走的山垭口已经走过不知多少遍了,灾难,痛苦,疾病,亲友的背叛,这一切都曾像黑夜一样向我袭来!继续走吧,走吧!”
我磕磕绊绊,仿佛在睡梦中走着。离早晨时间还很长。往下到谷地需要走一整夜,也许黎明时才能够在什么地方沉沉地睡一觉——蜷缩着身子,心里只有一个感觉:受凉后体味到温暖的甜蜜。
(有删改)
【小题1】文章以“马上就到山垭口了”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2】“我”在经过山垭口时有着丰富的心理感受,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前几天,我曾把孩子的家庭教师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请到我的办公室来。需要结算一下工钱。

我对她说“请坐,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让我们算算工钱吧。您也许要用钱,你太拘泥礼节,自己是不肯开口的……呶……我们和您讲妥,每月三十卢布……”“四十卢布……”“不,三十……我这里有记载,我一向按三十付教师的工资的……呶,您呆了两月……”“两月另五天……”“整两月……我这里是这样记的。这就是说,应付您六十卢布……扣除九个星期日……实际上星期日您是不和柯里雅搞学习的,只不过游玩……还有三个节日……”尤里娅·瓦西里耶夫娜骤然涨红了脸,牵动着衣襟,但一语不发……“三个节日一并扣除,应扣十二卢布……柯里雅有病四天没学习……你只和瓦里雅一人学习……你牙痛三天,我内人准您午饭后歇假……十二加七得十九,扣除……还剩……嗯……四十一卢布。对吧?”

尤里雅·瓦西里耶夫娜左眼发红,并且满眶湿润。下巴在颤抖。她神经质地咳嗽起来,擤了擤鼻涕,但——语不发!

“新年底,您打碎一个带底碟的配套茶杯。扣除二卢布……按理茶杯的价钱还高,它是传家之宝……上帝保佑您,我们的财产到处丢失!而后哪,由于您的疏忽,柯里雅爬树撕破礼服……扣除十卢布……女仆盗走瓦利雅皮鞋一双,也是出于您玩忽职守,您应付一切负责,你是拿工资的嘛,所以,也就是说,再扣除五卢布……一月九日您从我这里支取了九卢布……”“我没支过!”尤里雅·瓦西里耶夫娜嗫嚅着。

“可我这里有记载!”

“呶……那就算这样,也行。”

“四十一减二十七净得十四。”

两眼充满泪水,长而修美的小鼻子渗着汗珠,令人怜悯的小姑娘啊!

她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有一次我只从您夫人那里支取了三卢布……再没支过……”“是吗?这么说,我这里漏记了!从十四卢布再扣除……呐,这是您的钱,最可爱的姑娘,三卢布……三卢布……又三卢布……一卢布再加一卢布……请收下吧!”

我把十一卢布递给了她……她接过去,喃喃地说:“merci(法语:“谢谢”。)”我一跃而起,开始在屋内踱来踱去。憎恶使我不安起来。

“为什么‘谢谢’?”我问。

“为了给钱……”“可是我洗劫了你,鬼晓得,这是抢劫!实际上我偷了你的钱!为什么还说:‘谢谢’!”“在别处,根本一文不给。”

“不给?怪啦!我和您开玩笑,对您的教训是太残酷……我要把您应得的八十卢布如数付给您!呐,事先已给您装好在信封里了!可是何至于这样怏怏不快呢?为什么不抗议?为什么沉默不语?难道生在这个世界口笨嘴拙行吗?难道可以这样软弱吗?”

她苦笑了一下,而我却从她脸上的神态看出了一答案,这就是“可以”。

我请她对我的残酷教训给予宽恕,跟着把使她大为惊疑的八十卢布递给了她。

她羞羞地过了一下数就走出去了……我看着她背影,悟想道:“在这个世界上做个有权势的强者,原来如此轻而易举!”

【小题1】文中划线的三处,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
【小题2】“我请她对我的残酷教训给予宽恕”中的“残酷教训”指的是什么?在小说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分点说明。
【小题3】你如何理解“在这个世界上做个有权势的强者,原来如此轻而易举!”这句话?
【小题4】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5】这篇小说的标题是“柔弱的人”,你认为作者有怎样的用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举世无双的珍品

(德国)威塞尔

“这颗钻石精美绝伦,是本店最贵重的宝石。”珠宝商本德尔向他的顾客介绍着。

“你喜欢不喜欢这个坠子,亲爱的?”那位男顾客温情地问站在他身旁的少妇。

身着华丽服装的少妇一脸不高兴的样子:“还问我喜欢不喜欢?这颗钻石的确是精美无比,我还从没有见过……”

“这个坠子多少钱? ”男顾客问。

本德尔的心都有点颤抖了,如此爽快的顾客他还从没有碰到过呢!“这颗钻石的价格肯定不会低哟。”本德尔的口气是试探性的。

“那当然。”男顾客不屑一顾地说,“多少钱?”

珠宝商本德尔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费很大力气才能说出这个数目似的!“十万。”店堂里好大一会儿没有一点儿声息。那位衣着华贵的女顾客“啊”一声,睁大了一双美丽的眼睛瞧着她身边的男人。而男顾客仿佛没显出什么犹豫就问道:“我可以用支票付款吗?”本德尔好半天没有转过神儿来,他感到太突然了,就连站在店里后面的两个女营业员也面面相觑,仿佛不相信她们刚刚听到的问话。

“怎么?”男顾客显出不高兴的样子,“您该不会以为我会把十万马克的现金带在身上吧?”珠宝商怔怔的望着面前的顾客,好半天才说:“当然不是。不过您是知道的,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不得不对支票进行验证。你们请到会客室稍候片刻!”本德尔把这一对男女让进了会客室,男顾客拿出一张支票填好之后交给了他,本德尔只看了一眼支票上的签名就把它递给一个女营业员,签名是“卡尔·舒尔曼”。

十分钟之后本德尔就放下心来了!支票完全正常。他暗自在心里笑了——像这样的生意可不是每天都有啊。这颗钻石确实价值千金,而且做工也极其考究。然而遗憾的是这颗钻石有一点小小的瑕疵,就是因为这一点点美中不足,使宝石的身价一落千丈。好在这点瑕疵外行人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宝石专家才能发现。因此本德尔仍将它按正品出售,而且没有影响他在此价格上再加上四万马克。他知道,珠宝不遇穷人。几个星期后的一天,珠宝店里又走进了那个叫卡尔·舒尔曼的人。本德尔一眼就认出了他,顿时他的心跳快了:难道他发现了……

卡尔·舒尔曼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了本德尔:“这是我们的新地址。今天我来是为了一件事。自从我妻子从您这儿买了那个钻石坠子以后,整天话不离钻石。这倒使我犯难了,怕是再也找不到能够使她更高兴的礼物了。我想如果能再送她一颗一模一样的钻石,她肯定会非常高兴的。不过这次要是镶嵌在手镯上就更好了。价钱我不在乎。”

“这恐怕是不可能的。”本德尔叹了口气说,“世界上是不会有两颗完全相同的钻石的。”

“那就太遗憾了。”舒尔曼怅然若失,“唉,你们同行之间有没有往来,能不能跟他们联系联系?”

“有,有,先生,我们都有联系的。”本德尔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那太好了,如果您找到了请跟我电话联系。”

本德尔派人四处查访,又分别给一百多家珠宝行去信联系?如今几个月过去了,仍一无所获。正在这时,被派出去的人当中有个人从远东打来了电话,说他在缅甸的仰光发现了一颗与所需钻石质量相仿的钻石。本德尔先生对着话筒发了话:“只要能弄到手,不管多少钱!”当本德尔以三十五万马克将这颗钻石弄到手之后,简直欣喜若狂,可是他总觉得与卖给舒尔曼的那颗有点相像,于是他又请来了原来那位珠宝鉴定专家。

这位专家一看见宝石就禁不住叫了起来:“咦!您这颗钻石不是己经卖掉了吗!”

“您搞错了!您讲的那颗早就卖掉了,这是另外一颗。不过这一颗也已经有人买了!”

专家仔细地看了看宝石后说:“确切的鉴定结果过两天才能出来。不过我记得那颗钻石也是在这个部位有一点瑕疵,如果真是这样,那就肯定是同一颗钻石!”

本德尔先生的脸刷的一下全白了,他慌了神,但还是跑到电话机旁拔拨了舒尔曼的电话号码。话筒里传来了一位女性的声音:“这里是豪华大酒店……非常遗憾,舒尔曼先生和他的妻子两天前就走了,他们没有留下地址。”

【小题1】请简要分析小说第一段的写作意图。
【小题2】珠宝商本德尔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本德尔,还是舒尔曼?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善于运用语言和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本德尔第一次交易时的兴奋、紧张,就是通过报价时的语气变化表现出来的。
B.男顾客对少妇温情无比,二人关系亲密融洽,男子为讨好少妇购买了昂贵的钻石,少妇对这一礼物十分满意。
C.男顾客在购买钻石时不支付现金而使用支票,意在向本德尔显示自己富有的身份,以取得本德尔对他的信任。
D.珠宝商本德尔在出售商品时,胆敢用次品充当优质货物,对顾客坑蒙哄骗,连店里的营业员也对此感到惊讶。
E.小说的结尾类似“欧·亨利笔法”,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让读者回味无穷。

同类题5

阅读下面小说,回答问题

占星师的一天

R·K·纳拉扬(印度)

正午准时,他打开布袋,摆出他的谋生器具,包括一打玛瑙贝壳,一块绘着神秘难解图表的方布,一本簿子,外加一捆古叙利亚文字轴。他的双眼安置在涂了彩的额头与沿着双颊直流而下的漆黑络腮胡的中间,炯炯有神。他坐在一棵环绕着通过乡镇公园曲径的巨大答满林树的繁枝下——这里没有供电,因此我们背井离乡的占星师晚上只能借助煤气灯或火把的光来养家糊口。他对星相,一如他天真的主顾,是同样的陌生。然而当他注视眼前人伸出的手掌说道:“从各方面说来,你的努力都不曾得到报偿”时,十人中有九个准会同意他的看法。要不他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家中有个女人,哪怕是个远亲,大概对你没有好感吧?”有时候,他也分析对方的个性:“你的烦恼多半来自你的本性。这就难怪命中与土星犯克,你本性冲动,而外表过于刚烈。”这样的话,最能赢得人心。

夜幕降临,卖落花生的吹熄了火把,占星师也该收摊了。他捡起玛瑙贝壳与其他的算命道具装回布袋里时,忽然见有个男人站在他面前。他觉察可能生意上了门,就说:“看你一副积劳成疾的神情,最好坐下来跟我谈谈。”

那人不甚听得清地咕噜道:“你称自己为占星师吗?”占星师感到受了些挑战,端详起对方的手掌:“你的本性……”“唉,少来这套,”那人说,“我倒是有几个问题要请教。你要是唬人的话,可得连本带利把那枚安那还给我。”“如果对我的答案满意的话,愿意给我五个卢比吗?”“不行。”

“那么给八个安那吧?”“好吧。可是要是算错了的话,你可得加倍退钱。”那陌生人说。两人又争论片刻之后,生意总算成交。占星师对天祷告时,对方点上了一根方头雪茄。借着火柴的光亮,占星师瞄了那人的脸一眼。这时路上有汽车开动的声响,赶马车的咒骂着马匹,人们的谍谍不休在半黑的公园内挑起一阵骚动。那人坐了下来,猛吸一口雪茄,喷出浓烟,一脸凶狠地坐在那里。占星师感到非常地不自在。

“喏,把你的安那拿回去。我不习惯你这种挑衅的态度。再说,天也晚了……”对方抓住他的手腕子,说:“你现在可不能打退堂鼓啊。是我打这儿路过,你把我拦下来的。”占星师被他揪得打了个冷颤,说话的声音也有些发抖了:“今天免了吧。我明天跟你谈。”对方将手心推到他脸上说:“挑战就是挑战。来,给我算算。”占星师喉头发干地开始说:“有个女人……”“免了,”那人说,“我不要听这套。算算看我目前的搜寻到底会不会成功?答复了我你才能走。不然的话,不把你的铜板都吐出来,不准你走。”

占星师念了几句符咒之后回答说:“好吧。我说。不过要是我说的你信得过,你可得给我一个卢比?不然我就不开口,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 两人又讨价还价地好一阵子,那人才答应了。占星师说:“你被人扔下,差点死掉。我说对了吧?”“呵,说下去。”“你曾经挨过刀?”占星师说。

“你蛮有一套嘛!”他露出胸膛,展示了他的刀疤。“还有呢?”“后来你被推入田野附近的一口井里,有人要你死。”

“若不是有人路过,往井里瞧了瞧,我早就死了,”那人兴致大发地说。“我什么时候可以报这个仇?”他握紧了拳头问道。“来世,”占星师答道:“他四个月之前死在一个偏远的小镇上。你再也看不到他了。”那人听了呻吟了一声。占星师又说:“那雅法师——”“你知道我的姓名!”那人抽了口冷气说。“我知道的还不止于此。那雅法师,仔细听好我要对你说的。你的家乡自本镇往北有两天的路程。搭下班火车回家吧。我认为如果你离开家乡的话,会再遇上更大的生命危险。”

他取出一撮香灰拿给他说:“抹在额头上之后,回家乡吧。如果不再往南进行,你必定长命百岁。”

“我干嘛要离开家乡?”那人心有不甘地说,“离开家乡就是为了找他——竟然给他溜掉了。但愿他死有应得。”

“不错,”占星师说,“他是被一辆货车压死的。”那人听了脸上浮出满足的笑容。占星师把他的物件一一放入布袋之后,公园已经空无 一人,四下剩一片黑暗与寂静。那陌生人给了占星师一把铜板之后,也踱入了黑夜中。 占星师回到家里已近午夜。他的妻子在门口等候,要求解释。他把铜板都丢给了她,说:“去数吧,全是一个人给的。”“十二个半安那,”她数着说。她喜出望外:“明天我可以去买些糖块与椰子,孩子吵着要买糖果有好几天了,我要买些好吃的给她。”“那个猪猡骗了我,他答应给个卢比的。”占星师说。晚饭后,坐在炕头上,他告诉她说:“你可知道我今天了结了一桩很重的心事,我以为这些年来永远也洗不掉手上染的那个人的血迹。这也是我进离家乡,在这里落户又娶了你的原因。他还活着。”

她抽了一口冷气:“你杀了人!”“是的,在老家的村子里,那时我年少,不懂事。我们喝酒,赌搏,有一天争吵得很厉害——现在还提它干嘛?该睡了。”他说着打了哈欠,在炕上躺了下去。

(注)安那是以前巴基斯坦及印度之硬币,等于一卢比的十六分之一。
【小题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电gòng 端详 喜出望外
B.星zhān 玛瑙 谍谍不休
C.挑xìn 祷告 积劳成疾
D.一cuō 赌搏 炯炯有神
【小题2】小说中的占星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小题3】文中两次写到公园的环境,分别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
第二次:
【小题4】文中,占星师遇见陌生男人是在“夜幕降临”时,而他回到家则是“已近午夜”。这段时间里,占星师去做了什么事情呢?请做出选择并给出理由。
(1)下列关于在从那雅法师“踱入了黑夜中”到“已近午夜”的这段时间占星师所做的事情,哪一种最合理?
A.占星师在黑夜里忏悔自己的罪责。
B.占星师去杀了那雅法师,斩草除根。
C.占星师跟踪那雅法师确认他是否真的离开。
D.占星师找到那雅法师向他说明自己的身份。
(2)请从情节照应和人物形象方面给出你做出选择的理由。
【小题5】以下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了一位占星师从正午时分开始工作到午夜回家之间发生的敀事,因此标题为“占星师的一天”。
B.文中占星师一度想拒绝两人的交易,真正原因不是他“不习惯挑衅的态度”,是认出了对方的相貌,感到不安。
C.小说中的陌生男子多年来心怀仇恨,面容憔悴,仿佛有病在身,因此才造就了他与仇人意外相遇的偶然事件。
D.陌生男子对占星师所说的“你的本性”和“有个女人”表示拒绝,既因为他有一定的反诈骗能力,也是因为他急于寻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