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星期以后,我走过那条小街,我想该进去向他说明:他替我做的新靴子是如何的合脚。但是当我走近他的店铺所在地时,我发现他的姓氏不见了。橱窗里照样陈列着细长的轻跳舞靴、带布口的漆皮靴,以及漆亮的长筒马靴。
我走了进去,心里很不舒服。在那两间门面的店堂里——现在两间门面又合二为一了——只有一个长着英国人面貌的年轻人。
“格斯拉先生在店里吗?”我问道。
他诧异地同时讨好地看了我一眼。
“不在,先生,”他说,“不在。但是我们可以很乐意地为你服务。我们已经把这个店铺过户过来了。毫无疑问,你已经看到隔壁门上的名字了吧。我们替上等人做靴子。”
“是的,是的,”我说,“但是格斯拉先生呢?”
“啊!”他回答说,“死掉了!”
“死掉了?但是上星期三我才收到他给我做的靴子呀!”
“啊!”他说,“真是怪事。可怜的老头儿是饿死的。”
“慈悲的上帝啊!”
“慢性饥饿,医生是这样说的!你要晓得,他是这样去做活的!他想把店铺撑下去;但是除了自己以外,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他接了一份定货后,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顾客可不愿等待呀。结果,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他老坐在那里,只管做呀做呀——我愿意代他说句话——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但是也得看看同业竞争呀!他从不登广告!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好啦,这就是他的下场。照他的想法,你对他能有什么指望呢?”
“但是饿死——”
“这样说,也许有点儿夸张——但是我自己知道,他从早到晚坐在那里做靴子,一直做到最后的时刻。你知道,我往往在旁边看着他。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怎么能活得这么久,我也莫名其妙。他经常断炊。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是的,”我说,“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节选自高尔斯华绥《品质》)
【小题1】根据选文,概括鞋匠格斯拉这一形象的个性特点。
【小题2】小说以这段文字作为整个故事的结尾,有何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13 11:02: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对号入座 英J.K.杰罗姆
我的肝脏出了问题,这是我读了一则利肝片广告后得出的结论。该广告罗列了肝病的种种症状,人们据此可以判断自己的肝脏是否有病,所有的症状我都有。
这件事虽然有些意外,不过每当我读到一则药物广告时,总会联想起平时感觉到的某些不适,从而推断自己正患着广告上所说的那种病,而且病入膏肓。
有一次,我怀疑自己得了枯草热病,就去大英帝国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我读了《医学百科全书》中有关枯草热病部分以后,又浏览起书上的其他疾病来。这一看可不得了,没等我把第一种病的“前期症状”看完,我就已经得出结论:我又患有此病。
我呆坐着,恐惧使我周身战栗。过了一会儿,我又拿起书本,机械地翻阅着。我有伤寒——读了伤寒病的症状后,我就这样断定,而且已有几个月了,我却毫无察觉;舞蹈病,如我所料,我也患了。我对自己这个病例逐渐产生了兴趣,决定将书里的全部疾病,按照26个英文字母顺序细查到底。读到疟疾,发现自己不仅患着,而且两周以后会急性发作;肾脏病,幸好我得的只是轻型的(仅此一点,我还能活上几年);还有霍乱,已经发现严重的并发症;白喉,我好像与生俱来……等我翻完全书时,我所能肯定自己唯一没得的疾病,只有膝盖骨囊炎。
起初我着实感到愤愤不平,这似乎是对我的一种轻蔑。为什么不让我得膝盖骨囊炎?为什么要有这令人扫兴的例外?过了一会儿,我才平静下来,不再认为自己该得世上所有的疾病了。我思忖自己已经得了医学上除膝盖骨囊炎以外的其他任何疾病,感情就不那么自私了,觉得没得膝盖骨囊炎也没什么关系。痛风病不是早有了吗?眼看到它就要进入危险期,可自己还毫无察觉。发酵病,我肯定是从孩提时代就患了。因为发酵病在书上排列最末,所以我认定自己再没有其他什么病了。
我坐在那里陷入了沉思。我想,从医学角度来看,我是一个多么有趣的病例!对整整一个班的医学生来说,又会给他们带来多少收获!学生们要是拥有我这个病例,再也不必费神去跑医院。我个人就是一所医院。他们只要围着我转转,就可以拿到毕业文凭。
我想知道自己到底还能活多久,于是试着做自我检查。先是搭脉,起先根本就感觉不到脉搏,后来突然间似乎又有了。我取下手表一数,每分钟竟达147次!接着,我又去触摸心跳,没摸着,我便想它是否已经停止了跳动。后来我又纠正自己,心脏肯定还在某个地方跳动着,只是我无法解释这种现象罢了。我拍拍前胸和后背,又拍了拍身体两侧,并没发现异常。我想看看舌头,便尽力将舌头伸出口外,闭上一只眼,用另一只眼睁着看,但只能看到舌尖,而我唯一能从中得出的,是比以往更肯定了:我还得了猩红热。
刚刚跨进阅览室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可此时恹恹而出的我,却已成为一个百病缠身,衰朽不堪的病夫了。
我去找我的一个老朋友,他是医生,每当我自以为有病的时候,他就给我诊脉,给我望舌,同我谈论天气,而且分文不取。所以我想现在得回报他点什么好处。“一个医生最需要的是什么?”我自问自答,“当然是实践。他若有我,就会得到比一千七百个患一种两种病的普通病例加起来还要多的实践。”
于是,我径直跑去找他。“你又有什么不舒服了吗?”他问。我说:“伙计,我不想因为告诉您我有哪些不舒服而浪费您的一生。生命是短暂的,只怕我还没讲完,您就要谢世了。可我能告诉您我没得哪种病,我只是没得膝盖骨囊炎。为什么不得这种病,我说不上来,但事实如此。其余的病我都得了。”接着,我把如何发现这件事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
他解开了我的衣服,仔细看着我。然后,趁我不备在我胸前敲了敲,紧接着,俯身将脸贴在我身上听了听。最后坐下开了处方,并将处方折起来递给我。我把它揣进口袋走了出来。
我没有打开处方,拿到就近的一家药店,把它递了进去,药剂师看了看,退了回来。
他说没有上面写着的那些东西。
我问:“您是药剂师吧?”
他回答:“我是药剂师。如果我这里是合作商店兼营家庭旅社的话,兴许会让您满意。可我仅是一名药剂师,对此我无能为力。”
我读了读处方,上面写着:每六小时一磅牛奶,加一品脱苦味啤酒。每天早晨步行十公里。每天晚上准十一时就寝。不要把不理解的东西塞进自己的脑子。
我照着做了,其结果是令人高兴的——就我个人而言,我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还活得非常轻松愉快!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故事里的人物,这样的叙述方式更真切地展现了“我”的内心世界,也拉近了作品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B.小说情节由“我”怀疑自己得了肝病展开,“我”在查阅资料后又怀疑自己得了很多种病,情节环环相扣,平淡之中充满了悬念,跌宕起伏。
C.小说注重用细节表现人物心理活动,“我”检查自己的舌头时,“闭上一只眼,用另一只眼睁着看”,这个细节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专注认真的心理。
D.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比如通过医生、药剂师与“我”的对比,突出表现了“我”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小题2】为什么“我”会认为“从医学角度来看,我是一个多么有趣的病例”?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结尾处完整展示了老朋友开的“处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牛二

凌晶年

牛二已囊空如洗,夜里只好将就一宿了。他把板车停妥后,抽出一张破旧的塑料纸铺在车底下,又抖开那条被子裹在身上,钻到了车底下。早春的夜虽说没有寒冬腊月耶样彻骨透冷,但那种湿漉漉的夜气,使牛二寒从心起,他把被子越裹越紧……

牛二入梦,或失足于冰河,或灼烤于火上。当他迷迷糊糊醒来时,才发现太阳已在晒屁股。街市上无数眼晴看着他。呀,身上好烫,病了?

牛二想回家,可回家的盘缠呢?眼下唯一的财产是一车刀剪。原指望背井离乡能卖个好价钱,谁知一天卖不出两三把,还不够打发一张嘴的。牛二家的刀剪在当地有名气。只是这一带人竟全然不知道牛二家祖传刀剪的名声。任牛二费尽口舌,还是白说。急火攻心,风寒入体,牛二焉能不病?

围观的人七嘴八舌,牛二隐隐听到有人说要送他去医院什么的,不能,不能去医院。如今那药金贵得吓人,自己已身无分文,咋去?有个叫尤大头的热心主儿,朝大家拱拱手说:“这位山东来的小兄弟病了,异乡客地的,无人照顾也不是个事儿,各位是否每人一把,权当救助。来,我做主了,这刀剪八五折,贱卖了,卖了刀剪山东客好早早回家……”尤大头的话还未讲完,牛二叫起来:“不卖,八五折不卖,少一个子都不卖!”但牛二气若游丝,那微弱的声音淹没在嘈杂的早市声中。

小镇人古道热肠,大伙儿你一把剪,我一把刀,党把一车刀剪全买光了。

尤大头与众人把牛二送进了医院。

牛二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我的刀剪,我的刀剪呢?”尤大头把一叠票子交到牛二手里说:“兄弟,刀剪八五折卖了,这是刀剪钱,你收好。”不想牛二如被当头棒喝,一下子呆了,看着那叠钱,好似让他接炸弹似的。牛二“哇”的一声哭开了。尤大头听得他抽抽泣泣地说什么:“爹,孩儿不孝,坏了祖上规矩……

“啥规矩?”尤大头不解地问。

牛二指指随身带的那老布包。尤大头解开一看,里面一面褪色旧旗,上书“祖传刀剪不二价”七个字。

(选自《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精品赏析》,有删改)

品质

英高尔斯华绥

格斯拉先生鞋店橱窗里陈列的靴子太美观了,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人们不时常到他郡里去,因为他所做的靴子非常经穿,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

人们走进他的店堂,不会像走进一般店铺那样怀着“请把我要买的东西拿来,让我走吧”的心情,而是像走进教堂那样。有一次,我说:“格斯拉先生,可以给我做一双俄国皮靴吗?”他一声不响地离开我,退回去。不久,他回来了,手里拿着一张黄褐色皮,对我说:“多么美的一张皮啊!”等我也赞美一番后,他继续说:“你什么时候要?”我回答说:“啊!你什么时候方便,我就什么时候要。”于是他说:“半个月以后,好不好?”我含糊地说:“谢谢你,再见吧。”

一天,我对他说:“在城里散步时靴子咯吱咯吱地响了。”他没有做声,蹙蹙眉头,好像在搜寻对那双靴子的回忆。“把靴子送回来!”他说,“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这双靴子的工钱。”

有一次,我穿着因为急需才在大公司买的靴子,走进他的店铺。他的眼晴在细看我脚上的次等皮革,他说:“那不是我做的靴子。”为了讲究时髦,我左脚的靴子有一处很不舒服。他用手在那地方压了一下。“这里痛吧,”他说,“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把一切垄断了,”他说,“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生意,我很快就要失业了。”……

一星期后,我想向他说明:他做的新靴子是如何的合脚。走进他的店铺时,店堂里只有一个年轻人。

“格斯拉先生呢?”我问道。

“啊,死掉了!”他说,“可怜的老头儿是饿死了。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接了定货后,费好长时间去做,顾客可不愿等待呀,结果,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比他做出更好的靴子!他从不登广告,用最好的皮革,还要亲自做,这就是他的下场。”

“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是的,”我说,“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选自《高尔斯华绥短篇小说选集》,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两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牛二》第一段“早春的夜虽说没有寒冬腊月那样彻骨透冷,……牛二把被子越裹越紧……”通过正、侧面描写突出了早春的寒冷,既照应“牛二已囊空如洗”,又为下文牛二生病做了铺垫。
B.《牛二》写小说主人公牛二到外地卖祖传刀剪时生意惨淡、不能果腹、露宿街头的遇以及他“急火攻心,风寒入体”必须住院治疗的情节,就是为了引起人们对牛二的同情。
C.《品质》写人们走进格斯拉先生的店铺“就像走进教堂一样”,不是因为他为人的严肃、僵硬,而是因为他的手艺精湛,做的鞋子质量很好,表达的是对他的尊重。
D.《品质》这篇小说以小见大,通过描写格斯拉先生的悲剧,展现了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的残酷现实。
【小题2】请简要分析《牛二》结尾段的作用。
【小题3】两篇小说的作者对小说主人公的态度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