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遥远的岛
【芬兰】别卡宁
在天气晴朗的日子,辽阔的水面上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一座孤独的小岛。打从汉奈斯和别卡记事的时候起,他们就一直对那个岛怀着永不减退的兴趣。岛上密密层层地长着一片茂密的、异常高大的松林,小岛因而宛若一束绝妙的花束,插在一望无垠的大海花瓶里。它从早到晚一直沐浴在阳光之中。当太阳的巨轮在东方天际刚一露头,转瞬间,阳光就已经在爱抚小岛上那些参天大树的树梢了;而当红日西沉的时候,它又仿佛依依惜别,用熊熊燃烧着的余晖把那些树染得红艳艳的。风和暴雨在小岛上比在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加猖獗。不管风从哪边吹来,无依无靠的小岛总是怀着快乐的轻信态度迎接它。风暴大作时,海浪撞击着岸边的岩石,浪花四溅,几乎一直飞上松树梢头。风在浓密的树冠间狂暴、凶狠地猖狂肆虐。阴雨的时候,小岛仿佛裹在一片灰蒙蒙的雾幕里,看起来神秘得像是一个谜。秋天,树林被红红黄黄的斑点装扮得绚烂多彩。渐渐地,树叶都落光了,小岛上挺拔俊秀的松树却仍然像往常一样,在秋日浪花飞溅的寒波上巍然耸立着,朝气蓬勃,郁郁葱葱,青翠欲滴。而冬天,当大海冰封,雪为万物盖上一层白毡的时候,小岛就穿上一身冰霜的盛装,宛如披上豪华的王袍,上面缀满了千百万颗灿烂发光的钻石,变幻莫测,异彩纷呈。
他们竭力探听小岛上的情况,常常向父亲提出一连串无穷无尽的问题,然而得到的却只是一些很简短的回答。小岛实在是太没有价值了,怎么能引起一个成年男人的兴趣呢。
不过孩子们从远处用自己的眼睛眺望着小岛,他们绝不能相信,它是像父亲所断言的那样索然无味。他们从前就已发现,世界上有不少事物,它们的美不能打动父亲的心。
孩子们的思想里片刻也忘不了这个小岛,直到有一天他们觉得:他们简直是非到那儿去一趟不可了——这是不足为奇的。
不过怎么去呢?路很远,父亲极其严格地禁止孩子们用船,他们也不敢违抗他的命令。那么怎么办呢?因为要到那个小岛,只能从海上去——坐船或者是从冰上走过去。这么说,没有任何别的办法了——得等到冬天。
这期待已久的日子、实现理想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两个孩子用因急不可耐而发抖的手拿出了滑雪板,偷偷地上路了。他们的心在战栗。一月的寒风冷彻骨髓,刺痛他们的面颊,使他们感到像火烧似的。遥远的太阳的寒光照得人眼花,可是毫无暖意。滑雪板滑得很顺利,孩子们看到前面就是在寒冷的闪光中变化万千的目的地,于是越来越鼓足劲头,继续向前滑去。他们所有的念头、所有的思想都集中到了那个奇迹的岛上,而随着每一次挥动滑雪杖,它离他们就越来越近了。
他们曾那样日夜梦想的奇遇,令人头晕目眩的童话中的奇遇,当他们的脚踏上小岛的一瞬间,这一切就都要实现了!所有他们读过的童话,所有他们梦想过的奇迹,千千万万的童话和奇迹,今天一定都会成为现实。他们的嘴笑得闭不拢,向太阳和灿烂发光的雪面冰凌微笑着。他们忘记了世界上的一切,只除了一点:今天是他们的节日,滑雪板正带着他们向遥远的小岛飞驰。
当太阳的最后一束光线在遥远的小岛上逐渐熄灭的时候,孩子们回来了。他们回来的时候十分疲倦,神情严肃。虽然在深红色的夕照中,岛上寒冷的闪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耀眼夺目,但他们不再眺望了,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真实情况,赤裸裸的、阴郁而令人痛苦的真实:遥远的神话般的小岛原来只不过是一片不成样子的可怜的荒野,遍地砾石,遍地都是暴风雨遗留下来的痕迹。那儿只有普通的泥土和石头,最常见的石头和泥土——和他们的脚每天踩着的泥土完全一样,甚至还要差一些,更加粗糙,更加贫瘠。岛上的树林里也是一些最普通的树木,最常见的松树——高大的褐色的树干耸立在乱石之间,生着弯曲的、被暴风雨折断的树枝。
不,他们再也不想看那个小岛了。无论是今天,还是旁的日子——永远,纵令生活突然变得千百倍阴郁、枯燥无味和毫无意义。
这天晚上,他们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他们伤心地痛哭,不能回答自己,为什么他们这么难过,为什么睡梦不肯来临。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两个小孩的心理变化过程。
【小题2】从全文来看,第一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3】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遥远的岛”的理解。
【小题4】有人认为孩子们的探险活动是失败的、没有价值的,也有人认为这是颇有意义的、很有价值的。请结合个人体验和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08 10:02: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远的黑子

日吉佐和子、久米正雄

日本歌舞伎界有那么一群人,身份低微,平时被老板和名演员们呼来喝去的。他们的工作是打杂、布置舞台和提词。为了让观众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全身都穿着象征“无”的黑衣,连脸部都用黑纱遮盖,故而被称作黑子。

笔十郎就是众多黑子中的一个。今天,笔十郎负责给老板提词。老板是著名的歌舞伎演员,脾气不好,笔十郎经常挨他的骂。这次的脚本是新本子,台词既多又绕口,笔十郎还来不及熟悉。可是老板为了吸引观众,只排练了几天,就赶着要公演。

等到老板忘词需要提词了,躲在暗处的笔十郎用来照亮剧本的手电筒却坏了。他嘴里不自觉地喃喃着:手电筒呢?

老板一听,以为这是台词,跟着说道:手电筒呢?台下登时哄堂大笑。

幕布刚降下,演砸了的老板大骂笔十郎,气恼道:就这样你还想演戏?做梦吧!长久以来,笔十郎的梦想是能脱下黑衣,在舞台上正儿八经地当一回演员。现在,他心里难受极了,感到梦想已经彻底破灭。

可巧,排演《水浒英雄传》时,扮演老虎的演员把腰扭伤了,笔十郎被编剧推荐代演。

这可乐坏了笔十郎,他把这个喜讯告诉了儿子,并带着他去动物园看老虎,学习老虎的姿势。

作为卑微的最底层,笔十郎年过四十才勉强娶了一个仆妇当妻子,生下儿子一雄。仆妇前几年去世了,笔十郎既当爹又当妈,把一雄拉扯到八岁,孩子正是好动的年龄,整天吵着要爸爸带自己去玩。笔十郎忙于养家糊口,一直没能满足孩子的愿望。

动物园的老虎身上皮毛暗沉,隐约可见根根瘦骨,却还要表演节目。饲养员说:现在正值战争时期,哪有多余的肉给老虎吃?

老虎好可怜呀!站在一旁的一雄突然哭了,爸爸,你演的老虎也是这么可怜吗?笔十郎不知该如何回答。

笔十郎借助向前辈请教、观看默片里的老虎等方式,研究老虎的形态动作,彩排时演得惟妙惟肖。正式演出时,笔十郎把儿子安排在后台台口,让他近距离看自己表演,然后将虎皮往身上一套,嗷嗷猛吼,扑到武松跟前。演老虎最重要的就在于一扑、一掀、一剪这三个动作,笔十郎表现得相当不错,懂门道的观众又给出一阵掌声。

老虎三招无效,气也泄了,武松趁此时机,揪住虎头,一顿铁拳猛打,把老虎打得动弹不得。

老虎被武松打死,武松再唱一小段,就能谢幕了。笔十郎趴在地上,屏息静气,等待收场。就在这时,笔十郎突然发现一雄站在台口,眼中满是泪水,边哭边说道:老虎好可怜呀!爸爸好可怜呀!

笔十郎心中一痛,猛地想起那天带一雄去动物园,一雄望着笼子里的瘦老虎,也曾这样哭过。啊,可怜的孩子,从小就没有了母亲,自己又终日为糊口而低声下气,经常被儿子看到怯弱的一面。可儿子不但没有瞧不起自己,还为自己感到心疼不已。笔十郎想,作为父亲,自己真是太不堪,亏欠儿子太多了。今天,我再也不能让儿子失望了。

笔十郎想到这里,牙一咬,忽地两爪一撑,从地上跃起,一声虎啸又朝武松扑了过去。扮武松的演员呆住了,急忙在笔十郎耳边小声说:你已经死了,快躺下,快躺下。笔十郎毫不理会,全力撕咬。武松无奈,只得又抡起拳头,再度大战老虎。可这回怪了,这老虎怎么也打不死,每次将笔十郎摁倒了,他又立即精神抖擞地飞扑上来。两人足足厮打了大半个小时,观众全看傻了,老板气得在后台直跺脚。

终于,扮武松的演员体力耗尽,脚一软,晕了过去,直挺挺地一动不动了。观众席上一片哗然,老虎打死了武松,太稀奇了,大伙儿都乐坏了。

在一片笑声中,突然响起一个稚嫩童声的欢呼:太棒啦,爸爸太棒啦!这才是老虎呀!笔十郎回头望见儿子的笑脸,心中充满了说不出的畅快,随即脚一软,也累瘫在台上。几名黑子急急跑上舞台,将武松和笔十郎抬到后台。

好好的一出戏被演砸了,老板铁青着脸,半晌不言语,最后既愤恨、又轻蔑地对笔十郎说了句:你啊,一辈子都只配当黑子!

笔十郎一言不发,只是将一雄搂在怀里,搂得紧紧的,他已明白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介绍黑子在歌舞伎界的地位,表现其身份低微、处境艰难,是对下文写其私改剧情,打死武松的重要铺垫。
B.小说兼用顺叙和插叙手法,多采用动作、心理描写,充分展现主人公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形象刻画细腻饱满。
C.小说在两次表演中都生动地描写了老板的表现和观众的反应,既增添了小说的戏剧色彩,又烘托了主人公的形象。
D.小说以“永远的黑子”为题,既揭示主人公的身份,也暗示其命运的悲惨和社会的不公,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态度。
【小题2】小说中三次写到笔十郎儿子对老虎的评价,每次的情境和情感都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并简析这样写的作用。
【小题3】小说中笔十郎饰演老虎,在正式表演中居然打死了武松,你怎样评价他的行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

同类题3

文学类文本阅读 

夜莺之幸

康•巴乌斯托夫斯基

    在雅尔塔的契诃夫故居,壁炉上方的墙上,列维坦画了一幅很简单的画——寒露打湿草地时分秋日暮霭中的一个干草垛。
列维坦把这幅风景画作为追忆遥远、可爱的俄罗斯的礼物留给了契诃夫。
这幅风景画很简单,像列维坦所有的画一样质朴无华。你可以在这些画前站上一两个钟头,但到头来仍无法真正理解这些伤感的色彩魅力何在。
奥秘(如果可称之为奥秘的话)在于,列维坦向我们展示了我们对祖国强烈的爱,展示了我们羞涩的、在他之前还没有人能充分表现出来的爱。
我第一次看到俄罗斯中部的景色,是在二十岁上。当时正值秋季。我由基辅前往莫斯科。在距莫斯科不远处,我从车窗里看见一条落满黄叶的蓝得出奇的小河。
我把头探出窗外,一时间竟喘不过气来。为什么会喘不过气来呢?那时我还无法领悟。
如今我明白了,那时我喘不过气来,是由于高兴,由于一下子领略了车窗外寒风中掠过的祖国的美景。
我头一回来到莫斯科后的第二天,就去了特列季雅科夫画廊。我一走进侧厅,又一下子喘不过气来。我站在列维坦那幅《金色的秋天》前,泪水不由地灼痛了我的眼睛(那时我觉得落泪是很羞耻的)。这幅画表现了雄伟的、陶冶情操的美,它深深印入了我的脑海。以致我至今仍然无法相信,世间竟有这样的美。
在莫斯科逗留的七天中,我一直怀着惊讶、激动的心情,安静地在画廊里列维坦的画幅前度过。
我全身都在颤抖。我感到,我身上发生了不可理喻的变化。但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我还不清楚。
我的生活中发生了一件大事——我发现了自己的祖国。我已经爱上了她,直至她那每一片不起眼的橡树叶上的最后一道脉络。我心甘情愿把当时还年轻的心灵的全部力量奉献给这个国家。
在祖国的腹地,亲身接触了列维坦的全部诗意之后,才能深刻理解和最强烈地爱上他。
我第一次和列维坦“邂逅”,是在特列季雅科夫画廊。
第二次“邂逅”,是在离莫斯科不远的一个林木蓊郁、人迹罕至的地方。这些地方渺无人烟,几乎无路可通。我只好乘坐火车,乘平底渡船渡过林中的河流。
战争结束了,灰蒙蒙的树林之上,依稀现出浅绿色的天空。空气中充溢着花儿正在凋萎的湿漉漉的那带有几分寒意的馨香。
天上露出晚霞微弱而清澈的光辉。在大地的边缘上方,低悬着皎洁、惨淡的月轮。“这就是列维坦!”我不知怎地这么想着,于是我的心像在青春时期那样怦怦直跳起来。
四周一片静谧。
蓦地,丛树中有什么东西叮当响了一声,仿佛有人碰了一下小铃铛,黑的水面上旋即响起夜莺高亢的鸣啭,撒落在睡莲丛中。
一只夜莺停止了歌唱,侧耳谛听,尔后仿佛用夜露嗽了嗽喉咙,又放声啼唱起来,奇异、滑稽的歌声在河上回荡。
不一会,许多夜莺像得到号令似的,在两岸各处的藤蔓丛中齐声啼唱起来。
朝霞仿佛因而更迅速地燃红了。入夜后就悬挂在这整片林区上空的一道柔和、嫣红的云彩已清晰可见。夜莺的大合唱愈来愈高亢。朝霞展现了浑沌的远方。
我不知为什么又思量起来:“这是列维坦的朝霞……”河对岸是一片绵延的树林。林中万物,就连最微不足道的,最平常的其貌不扬的植物——带粘性的红菇和草莓的白色小花也显得极其令人赏心悦目。
我又想起了列维坦,想到祖国大地上的一切,乃至这朵柔弱的野花,都是这样妍丽可爱。如果有人告诉我们,我们将再也看不见这一切了,许多人会痛苦得心儿缩紧的。
注:康·巴乌斯托夫斯基(1892——1968),前苏联著名作家。其作品多以个人经历为线索描写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的俄国和前苏联的广阔生活画面。他的作品得到高尔基和罗曼·罗兰的赏识。1965年他曾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
【小题1】文中作者说:“我感到,我身上发生了不可理喻的变化。但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我还不清楚。”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
【小题2】结合内容,简要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
【小题3】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请分析本文表现了怎样的爱国情怀。并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中国当代爱国主义表现的认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医生的职责
(澳大利亚)斯蒂芬•凯伦 张维(编译)
诺顿将新来的病人领进诊室,对索勒大夫说:“大夫,这个病人好像受到了惊吓,总是惶恐不安。他是保加利亚人,英语说得不好。因为你也是保加利亚人,院长让我把他带到你这儿。”
“交给我吧。”索勒大夫点点头,诺顿便离开了诊室。新来的病人白发苍苍,他佝偻着身子站在那里,不一会儿全身就哆嗦起来,然后他颤巍巍地举起左臂遮住了自己的脸。
索勒医生操着保加利亚语对他说:“请坐,你不用害怕。我叫索勒•格鲍尔,你的主治医生。”
熟悉的乡音使病人感到宽慰,他坐下来,探过身子低声地问道:“真高兴听到我们自己的语言,大夫,你是我们的同胞吗?”
“我也是保加利亚人。”索勒医生点点头。
“谢天谢地!”病人舒了口气。紧接着他又变得惊慌起来:“索勒大夫,他们穷追不舍,想杀死我。我吃不下、睡不着。昨天有人跟踪了我一整天,他们也许会对我下毒。索勒大夫,救救我,我不想死……”
“你在这里很安全,没人想杀死你!”索勒大夫平静地告诉他。
“他们会的,他们一定会杀死我!”病人坚持说道。
索勒知道要想解开病人的心结,就应该了解问题的实质:“他们是谁?”
“是那些犹太人!我是科洛内尔•扎卡洛夫,当年曾是索菲亚一个集中营的司令官,这些犹太人一直追踪我来到了澳大利亚,他们要杀死我……”
索勒大夫默默地坐在那里倾听着病人近似呻吟的诉说,过了一会儿,他大声地对病人说道:“好了,科洛内尔•扎卡洛夫,你可以走了!”
“谢谢,谢谢!”扎卡洛夫很感激。索勒大夫起身按铃,诺顿进来领走病人。病人刚一离开,索勒大夫便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全身上下情不自禁地颤抖了起来。当年他和家人在集中营里惨遭迫害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他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就像当年在科洛内尔•扎卡洛夫的集中营里目睹亲人惨死时那样无声地抽泣着。那个时候他还是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亲眼看到了爸爸、妈妈和姐姐被处死的情景。也不知哭了多久,索勒慢慢地抬起头来,咬牙切齿地说道:“苍天有眼,这个该死的恶魔终于落到我的手上,我要亲手杀死他,为死去的亲人报仇!”说着,他打开一个上了锁的柜子,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小药瓶,把它和一管注射器放进一个小盒子里。可是他抬头看到了挂在墙上的那幅《希波克拉底誓言》,不禁愣住了,脑中又闪出了在医科大学宣誓的那个场景,他想:“我是一名医生,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他现在是我的病人,我怎么能害死我的病人呢?”索勒医生痛苦地揪着自己的头发。整个下午,索勒大夫一直坐在那里没动,内心深处,医生的职责和复仇的欲望交织在一起,让他不能自拔。
临近下班,索勒医生叹了一口气,站起身来取出盒子里的药瓶和注射器,把它们放回原处,然后收拾东西回家。
这天晚上索勒大夫彻夜未眠,少年时代在集中营里遭受的苦难像演电影一样出现在脑海里。天快亮的时候,他才迷迷糊糊地闭上眼。忽然一阵猛烈的敲门声把他惊醒。索勒大夫打开门,看到诺顿站在那里。“不好了,新来的病人出事了!”诺顿惊慌失措地说道。“他怎么啦?”“我想可能是我的话刺激了他!”诺顿说。“到底怎么回事?”索勒大夫很着急。“昨天下午我送他回病房,曾经比划着告诉他,你当年曾在索菲亚的集中营里呆过。他似乎听懂了我的话,问我你为什么被关进集中营。我告诉他是保加利亚的纳粹分子把你一家投入了集中营,因为你是犹太人。”
“他听后什么反应?”索勒大夫问。“他一声不吭,不过脸色非常难看,当时我也没在意。今天早上我去他病房,发现他倒在血泊中。他割断了自己的静脉,身边还留着一张纸条。”
索勒大夫接过纸条,只见上面用保加利亚文写着:“假如有来生,我再也不会做过去的那些事情了,医生,对不起,请饶恕我们这些罪人吧!”尽管索勒大夫有一种解脱感,可他却高兴不起来,内心深处多少也感到了一些内疚,他赶紧对诺顿说:“快带我去他那儿,我们要救活他,绝不能让他死!”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言行、外貌、心理描写,刻画了索勒医生这一典型的战争受害者的形象,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的心理创伤。
B.临近下班,索勒医生取出盒子里的药瓶和注射器并把它们放回原处,这一细节表明他已经彻底地原谅了科洛内尔•扎卡洛夫。
C.科洛内尔•扎卡洛夫用“近似呻吟”的语气诉说自己的身份和经历,表明他年老体衰、惊恐万分并对自己曾经的罪行感到羞愧。
D.诺顿告诉科洛内尔•扎卡洛夫,索勒医生是犹太人而且是集中营幸存者,是为了让科洛内尔•扎卡洛夫感到内疚,并作出反省。
【小题2】小说主人公索勒医生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作为曾经的战犯,科洛内尔•扎卡洛夫是否值得原谅?说说你的观点,并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眼泪

(美)比利·杰克逊

再次接到汤姆的来信时,鲁道夫的祷告真的应验了,因为汤姆的信里还夹着一张纸条,那是爱玛的笔迹。

鲁道夫是谁?汤姆是谁?爱玛又是谁呢?事情还要从一年前说起。

鲁道夫刚从战场上退下来,首要的问题是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他从朋友那里听说有一个新兴的职业,就是给华尔街那些高收入的女权主义者的孩子当替身爸爸。鲁道夫身上的军人气质非常符合单身妈妈们的要求,一个月500美元的报酬,对他来说是个巨大的诱惑,他决定试一试。

当鲁道夫微笑着出现在一个叫爱玛的单身妈妈面前时,她立即被他阳刚的外形吸引,并同意跟他签合同,让他当地5岁儿子汤姆的爸爸。

中午的时候,“一家人”去饭店吃第一顿团圆饭。鲁道夫向汤姆绘声绘色地描绘起执行任务的那个神秘的岛屿的故事。他还教汤姆如何按住核桃的一端,让它像子弹一样射出去。汤姆高兴坏了。两个人打闹的声音惊动了邻座的人。鲁道夫说:“好了,回家我们再玩。”汤姆立即停了下来,爱玛望着鲁道夫说:“真是难以置信,要是平时,他非要犟着玩到底不可。”

第二天一大早,鲁道夫按照约定的时间来上班。鲁道夫的任务就是培养汤姆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毅力给他树立起男人的形象。汤姆起床后鲁道夫立即教他刷牙、用冷水洗脸、站在喷头下洗澡,而汤姆以前都是泡在浴盆里由妈妈帮他洗的。鲁道夫先给他示范了一下,说男子汉都是这样冲澡的。

随后,鲁道夫将快乐得像只小鸟一样的汤姆送到幼儿园。汤姆向他遇到的每个小朋友介绍说:“这是我爸爸,他是个了不起的英雄!”傍晚的时候,鲁道夫准时出现在幼儿园附近。远远地看到汤姆走出大门到处张望搜寻;看到鲁道夫,那张小脸开出了一朵灿烂的花。

两个月时间很快过去了,合同到期了,鲁道夫进帐10000元。他内心有些轻松,但又是沉甸甸的。爱玛认为汤姆关于父亲和男人的直观认识已经建立,而汤姆对鲁道夫又过分依恋,事情到此也该结束了,她拒绝了鲁道夫将合同延长一个月的要求。

听到这个坏消息,汤姆的眼里溢满了泪水。鲁道夫说:“我跟你说过,男子汉是不轻易流泪的,”汤姆只好强忍着泪水。尽管战场上不断有鲜血和牺牲,但鲁道夫从没流过服泪。孩子的哭喊,却让他的眼泪涌出了眼眶,他快步钻进车子,再也不敢探出头看汤姆。

鲁道夫知道,爱玛是不会允许他再靠近孩子的。她会在孩子逐渐习惯独立生活的时候,突然对孩子宣布,他的父亲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牺牲了,永远不会回来了。鲁道夫想在爱玛宣布他“牺牲”前,通过写信的方式再为孩子做点什么。信件可以由她负责传达,通信时间和内容都由她控制。爱玛同意了他的要求。

鲁道夫在第一封信里告诉汤姆,他非常想念他,问他有没有按照他的要求,他在信的最后还编了神秘岛上惊险而离奇的生活。爱玛看到信中有许多男孩感兴趣的新知识,提出要为他写的信付费。鲁道失拒绝了,说这只是后续服务。

没过几天,鲁道夫收到了汤姆的回信,他得意的报告了他在各方面的进展,还一个劲儿地抱怨“爸爸”怎么还不回家。其中有一段内容再次让鲁道天潸然泪下,“你出门的时候,我看到你的眼睛里噙着泪水,却没有落下来。我想跟你一样,不让眼泪落下来,因为你说真正的男子汉是不轻易落泪的。现在,我可以让想你的眼泪停留5秒了,但我想让它停留得更久。你的眼泪落下来需要多长时间呢?如果它落下来了,请将那滴眼泪寄给我,因为我想看看爸爸落下来的眼泪和我的是不是一样……”

鲁道夫看到这里已是泪流满面,他给汤姆回信:“我很高兴你学会了忍住泪水……我的眼泪到現在还没落下来,我正努力让它们停留得更长一点。但是,万一哪一天它落下来了,我敢保证它跟你的眼泪是一样的,因为我们都是男子汉……”

日子一天天过去。鲁道夫盼望着有一天还可以再见到汤姆,看见汤姆欢欣雀跃地跑过来,搂住他的脖子喊“爸爸”。为此,他每天祈祷,也许上天可以再给他一次机会。

鲁道夫终于收到了爱玛的来信:“明年同一时间,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回家’探望一次汤姆。他为了验证你们的眼泪是不是一样的,将想你的泪水都滴在了一个小瓶里。我想你该回来让你的眼泪也落在瓶子里去,亲眼见见你们的眼泪是不是一样的。”

(选自2018年3月《小说文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采用倒叙手法设置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阅读期待,同时也避免了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B.合同到期后,小说用“轻松”和“沉甸甸”这一充满对立的心理词语分别表现了鲁道夫完成替身爸爸任务后的轻快和与因喜欢汤姆却又不得不离别而带来的伤感。
C.小说中鲁道夫教汤姆刷牙、用冷水洗脸、在喷头下冲澡等细节说明他善于在生活中培养孩子自理意识,逐步帮助汤姆树立男子汉形象。
D.小说结尾极具艺术张力,言近意运,既照应文章标题,又巧妙地暗示鲁道夫的真情最终赢得了单身妈妈爱玛的爱情。
【小题2】简要分析爱玛在小说中的作用。
【小题3】请探究文章标题“眼泪”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