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永远的黑子
【日】吉佐和子、久米正雄
日本歌舞伎界有那么一群人,身份低微,平时被老板和名演员们呼来喝去,受尽了鄙夷的眼光。他们的工作是打杂、布置舞台和提词。为了让观众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全身都穿着象征“无”的黑衣,连脸部都用黑纱遮盖,故而被称作“黑子”。
笔十郎就是众多黑子中的一个。今天,笔十郎负责给老板提词。老板是著名的歌舞伎演员,脾气不好,笔十郎经常挨他的骂。这次的脚本是新本子,台词既多又绕口,笔十郎还来不及熟悉。可是老板为了吸引观众,只排练了几天,就赶着要公演。
等到老板忘词需要提词了,躲在暗处的笔十郎用来照亮剧本的手电筒却坏了。他嘴里不自觉地喃喃着:“手电筒呢?”
老板一听,以为这是台词,跟着说道:“手电筒呢?”台下登时哄堂大笑。
幕布刚降下,演砸了的老板大骂笔十郎,气恼道:“就这样你还想演戏?做梦吧!”长久以来,笔十郎的梦想是能脱下黑衣,在舞台上正儿八经地当一回演员。现在,他心里难受极了,感到梦想已经彻底破灭。
可巧,排演《水浒英雄传》时,扮演老虎的演员把腰扭伤了,笔十郎被编剧推荐代演。这可乐坏了笔十郎,他把这个喜讯告诉了儿子,并带着他去动物园看老虎,学习老虎的姿势。
作为卑微的最底层,笔十郎年过四十才勉强娶了一个仆妇当妻子,生下儿子一雄。仆妇前几年去世了,笔十郎既当爹又当妈,把一雄拉扯到八岁,孩子正是好动的年龄,整天吵着要爸爸带自己去玩。笔十郎忙于养家糊口,一直没能满足孩子的愿望。
动物园的老虎身上皮毛暗沉,隐约可见根根瘦骨,却还要表演节目。饲养员说:“现在正值战争时期,哪有多余的肉给老虎吃?”
“老虎好可怜呀!”站在一旁的一雄突然哭了,“爸爸,你演的老虎也是这么可怜吗?”笔十郎不知该如何回答。
笔十郎借助向前辈请教、观看默片里的老虎等方式,研究老虎的形态动作,彩排时演得惟妙惟肖。正式演出时,笔十郎把儿子安排在后台台口,让他近距离看自己表演,然后将虎皮往身上一套,“嗷嗷”猛吼,扑到武松跟前……演老虎最重要的就在于“一扑”、“一掀”、“一剪”这三个动作,笔十郎表现得相当不错,懂门道的观众又给出一阵掌声。
老虎三招无效,气也泄了,武松趁此时机,揪住虎头,一顿铁拳猛打,把老虎打得动弹不得。
老虎被武松打死,武松再唱一小段,就能谢幕了。笔十郎趴在地上,屏息静气,等待收场。就在这时,笔十郎突然发现一雄站在台口,眼中满是泪水,边哭边说道:“老虎好可怜呀!爸爸好可怜呀!”
笔十郎心中一痛,猛地想起那天带一雄去动物园,一雄望着笼子里的瘦老虎,也曾这样哭过。啊,可怜的孩子,从小就没有了母亲,自己又终日为糊口而低声下气,经常被儿子看到怯弱的一面。可儿子不但没有瞧不起自己,还为自己感到心疼不已。笔十郎想,作为父亲,自己真是太不堪,亏欠儿子太多了。今天,我再也不能让儿子失望了。
笔十郎想到这里,牙一咬,忽地两爪一撑,从地上跃起,一声虎啸又朝武松扑了过去。扮武松的演员呆住了,急忙在笔十郎耳边小声说:“你已经死了,快躺下,快躺下。”笔十郎毫不理会,全力撕咬。武松无奈,只得又抡起拳头,再度大战老虎。可这回怪了,这老虎怎么也打不死,每次将笔十郎摁倒了,他又立即精神抖擞地飞扑上来。两人足足厮打了大半个小时,观众全看傻了,老板气得在后台直跺脚。
终于,扮武松的演员体力耗尽,脚一软,晕了过去,直挺挺地一动不动了。观众席上一片哗然,老虎打死了武松,太稀奇了,大伙儿都乐坏了。
在一片笑声中,突然响起一个稚嫩童声的欢呼:“太棒啦,爸爸太棒啦!这才是老虎呀!”笔十郎回头望见儿子的笑脸,心中充满了说不出的畅快,随即脚一软,也累瘫在台上。几名黑子急急跑上舞台,将武松和笔十郎抬到后台。
好好的一出戏被演砸了,老板铁青着脸,半晌不言语,最后既愤恨.又轻蔑地对笔十郎说了句:“你啊,一辈子都只配当黑子!”
笔十郎一言不发,只是将一雄搂在怀里,搂得紧紧的,他已明白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介绍“黑子”在日本歌舞伎界的地位、处境、工作任务及待遇,表现了主人公的身份特点和生活境况,为下文写其私改剧情,“打死”武松作了铺垫。
B.笔十郎获得宝贵的演出机会,他把这个喜讯与儿子分享,并带他去动物园看老虎,学习老虎的姿势,说明他既有事业心,又没有忘记家庭责任。
C.动物园的老虎身上皮毛暗沉,隐约可见根根瘦骨,却还要表演节目;饲养员说现在正值战争期间,没有多余的肉给老虎吃,流露出强烈的反战情绪。
D.小说介绍主人公身份后,表现其由怯弱到勇敢、由忽略儿子到疼爱儿子的变化采用了顺叙手法,还描写了他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表现出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入思考。
【小题2】作者以“永远的黑子”为题,所要表达的丰富内涵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小题3】小说中笔十郎饰演老虎,在正式表演中居然“打死”了武松,你怎样评价笔十郎的行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08 05:11: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第下列小题。
雨  伞
日本·川端康成
雾一般的春雨,虽湿不透全身,但洒在皮肤上,还能觉出湿润来。姑娘跑到门外,看见如约前来的小伙子打着伞,这才喊道:“哎哟!怎么下雨了?”小伙子将脸藏在伞内,这雨伞与其说是挡雨,倒不如说是他来到姑娘家的铺面前时,为了遮羞而打开的。小伙子默默地将伞遮在姑娘的头顶上。姑娘只把一边的肩膀伸进去,小伙子见姑娘还淋着雨,很想请她靠近自己,可又没有勇气开口。当然,姑娘也很想一只手凑上去拿伞,但不知怎么的,却偏偏做出了要逃出伞外的样子。两人羞赧地走进一家照相馆。小伙子那当官的父亲要携眷赴外地上任,他们是来拍分别照的。
“请您二位坐到这边来吧。”
摄影师指着一张长椅子说。小伙子不好意思挨着姑娘坐,便站在她的身后。为了想表示出他们俩身体的某一部分相依在一块儿,小伙子把扶在椅子靠背上的手指轻轻地碰着姑娘的外套。通过手指感觉到她那微热的体温,小伙子仿佛受到了紧紧拥抱着姑娘时的温暖。从此以后,每当看到这张合照时,他都会回味起她的体温来的。
“再来一张怎么样?”摄影师颇热情地说,“您二位最好是挨近点,把上半身拍大些。”
姑娘点头不语。“您的头发是不是……”小伙子悄悄地对姑娘说。姑娘无意中抬头望了他一眼,顿时两颊绯红,明眸里闪烁出欣喜的光芒,她赶忙像孩子般温顺地到化妆室去了。瞧见小伙子来到家门口时,她连理一下头发都顾不得便跳了出来。一头蓬松的头发,像刚刚脱下游泳帽似的,姑娘为此感到不安,但是,在男子面前,她又陷于羞涩,连拢拢头发的动作都做不出来,而小伙子又怕提醒会使她难堪。去化妆室时姑娘的欢快神态深深感染了小伙子,不一会儿,两个人就很自然地一块儿坐在了椅子上。临走时,小伙子找起他的雨伞来,他偶尔发现,伞已经被先走出门口的姑娘拿在手里了。姑娘从小伙子的目光中突然醒悟过来,心里不由暗自一怔——无形中,她竟已把自己当成他的人了!小伙子没有要回伞,姑娘也不大愿意交还给他。可是,不像来时那样胆怯,他们似乎一下子变成了大人,像一对夫妻似的走回去了。雨伞在绵绵的雨雾中远去,远去……
【小题1】小说开头的“雾一般的春雨,虽湿不透全身,但洒在皮肤上,还能觉出湿润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2】小说结尾处写“像一对夫妻似的走回去了”有何作用?
【小题3】小说是如何刻画文中那对恋人形象的?请简要举例分析。
【小题4】小说以“雨伞”为标题好不好?请简要阐述理由。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沼泽地

(日)芥川龙之介

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然而,惟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
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噗哧一声,会没脚脖子。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
“很欣赏它呢。”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给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
“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刮过的下巴。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装。
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了他一句:“是杰作。”
“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记者捧腹大笑。
大概是被他这声音惊动了吧,左边看画的两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这边望了望。我越发不痛快了。
“真有意思。这幅画本来不是会员画的。可是因为作者本人曾反复念叨非要拿到这儿来展出不可,经他的遗族央求审查员,好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
“遗族?那么画这幅画的人已经故去了?”
“死了。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
不知不觉间,好奇心战胜了我对这个记者的反感。我问道:“为什么呢?”
“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
“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是疯着的吗?”
“当然喽。要不是疯子,谁会画出这种颜色的画呢?可你还在赞赏,说它是杰作哩。这可太有趣儿啦!”
记者又得意洋洋地放声大笑起来。他大概料想我会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进一步,想使我对他鉴赏上的优越留下印象吧。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落空了。因为他的话音未落,一种近乎肃然起敬的感情,像难以描述的波澜震撼了我的整个身心。我十分郑重地重新凝视这幅沼泽地的画。我在这张小小画布上再一次看到了为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所折磨的艺术家痛苦的形象。
“不过,听说他好像是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画才发疯的呢。要说可取嘛,这一点倒是可取的。”
记者露出爽快的样子,几乎是高兴般地微笑着。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人世间换到的惟一报偿!我浑身奇怪地打着寒战,第三次观察这幅忧郁的画。画面上,在阴沉沉的天与水之间,潮湿的黄土色的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长得那么生气蓬勃,宛如看到了大自然本身一般……
“是杰作。”我盯着记者的脸,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
【小题1】下面对作品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我看来,位置的不显、框子的简陋、作者的无名,足以使参观者对其不屑一顾。
B.《沼泽地》流露出的阴暗、低沉甚至颓废的情调,固然给我以厌世的情绪,但包含着画家为常人所不能认同的执着激情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C.“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死了”这句话指的是画家老早就疯了和画家生前为焦躁和不安所折磨,沉浸在痛苦和危机之中无法自拔这两层意思。
D.本文的“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而真正的主人公则是已去世而未出场的画家。作者通过记者之口讲述了这个画家的孤独、潦倒、疯癫,同时也在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和人生观。
【小题2】小说以“沼泽地”为题有什么用意?请概括说明。
【小题3】“我”两次评价《沼泽地》是杰作,两次是杰作的含意分别是什么?谈谈你认为能称得上杰作的艺术作品应具备哪些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无微不至

(日)星新一

大厦群起伏连绵,像群山般伸向远方,远天的白去之间,现出了夏日初升的大阳,阳光照进了房间。这是一座八十层公寓的第七十二层的一个房间,床上躺着一个男人,他就是这屋子的主人,名叫特鲁,在宇宙旅行保险公司工作。

太阳升得更高了,窗边的玻璃雕刻品亮晶晶的,把太阳光反射到墙上,在镶着自动日历钟的 2050 年这个地方画了一个圆圆的光点。

射入的阳光渐渐增强,由于窗上蓝色大玻璃的反射,使热气透不进屋子,只能让光线照射进来。因为室内有某种装置,使得气温全年都保持适当,而且,让含有微微花香的新鲜空气充满屋子的各个角落。花香可根据不同季节和人的喜爱而变化,现在是夏季,按特鲁的爱好,混合着百合花香的新鲜空气,从角落里静静地飘散出来。

墙上日历钟的时钟指着八点了,一阵轻轻的响声过后,接着从圆花瓶形状的银色扩音器里放出了音乐,并且还响起了温柔的说话声。

“喂,到起床时间了,起床吧,……”

时钟与所有的装置都联系着,录音带上的“话”反复了三次,特鲁没有什么表示,于是“话”停住了,墙壁之中响起了轻轻的齿轮转动的声音。

天花板上静静地降下了一双“手”,这种用软塑料制成的、被人们称为“手”的装置,不论哪一家都有。

“还睡吗?上班要迟到了。”

与“话”音同时,“手”掀开了被子,抱起特鲁,送进了浴室。特鲁象木偶一样被摆弄着,进入了自动打开的浴室门后,“手”把特鲁放到喷头下面,这时从墙壁上伸出的一只小“手”在他脸上涂上了脱毛膏,只用了五秒钟时间就把胡子完全溶化了,丝毫也不伤害皮肤。

那只大的“手”也在灵活地活动着,从特鲁身上脱下宽大的睡衣扔进旁边的电子洗衣机。

“来洗一下淋浴吧。”

随着“话”音,温度适当的水喷了出来,旋即就像是骤雨一般消失了。于是干燥的热风吹来,一瞬间,特鲁皮肤上的水全都被吹干了。

这一切刚完,喷雾器轻轻洒出香水,“手”又给他穿上了洁白的服装。

“早餐已备好,请来这边。”

与“话”音同时,“手”把特鲁送到餐室椅子上,这里的桌上已摆好从厨房运来的早餐、咖啡、牛奶等等,香气四溢。

“请吧。“

与此同时,电视屏幕上映出了当天的新闻摘要三分钟,然后三面的墙壁又飘送出轻快的音乐,在阳光照射下,在清爽的空气中回荡。

音乐弱了下来,“话”音道:

“如您不吃那就撤掉了。”

一切都合乎每天所要求做的在进行着,特鲁也不按旁边的电钮,不表示是否同意,所以传送机便按程序开动了,

桌上的食器叮当地碰撞着移进了厨房。

音乐再次增强,烟卷装置来到面前停了下来,只要一拿起烟卷这个装置就会自动点火,但特鲁今天早晨好像不想伸手拿烟。

乐曲变换着响了好一会。

时钟指着 8 时 50 分了。

音乐停止了,“话”音再次提示:

“喂,该走了。”

“手”扶起特鲁送向房间一角,一靠近那门就自动打开了。那里有用结实透明的塑料制成的像蚕茧形状的车子,“手”把特鲁放了进去。

“祝您今天顺利,您走之后,房间会像以往一样被整理好的。”

随着这声音,车门关上了,“手”按了旁边的电钮。

“咔”的一声,车子被空气压缩机送入一个很大的管道里。由这个管道可以到达城市所有的地方,也能到达大厦的房间里。因为空气压力很大,谁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

特鲁的车子在管道中行进着,车前安有小型装置发出无线电波,管道接收了这信号,便在复杂的路线中毫无差错地指引道路。

五分钟后,特鲁的车子停在他公司的大门前。

正是上班时间,大门口有许多职员,其中一人隔着塑料车门向特鲁喊着:

“早晨好,特鲁先生,怎么回事,脸色这么难看?”

特鲁没动,那同事伸手一拉特鲁的手,不由大声喊叫起来:

“啊,冰凉!喂,医生!”

不一会医生由管道到来了,在一片嘈杂声中检查了特鲁的身休。

“情况怎么样?”

“已经晚了,他的心脏衰弱,老毛病发作,已经死了。”

“什么时候?”

“大约已有十个小时了,可以说是在昨天夜里吧。”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人公特鲁独自一人居住在拥有各种先进服务设备的建筑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表现出人对高科技的过度依赖。
B.这篇小说淡化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重点放在情节铺陈和故事结构的精心安排上,使读者在思考中获得对生活的深刻认识。
C.小说写到八点钟的起床提醒、三分钟的新闻播报、 8:5 0的出发提醒、五分钟后的到达公司,用时间告诉了人们机器服务的刻板。
D.无微不至的只是物质生活,而缺少的是人情的关怀,主人公半夜死去也无人伴护和发现,表现了作者对人工智能的担忧和否定。
【小题2】作者善于设置伏笔,使得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但又不令人感到唐突,请找出本文中的几处伏笔。
【小题3】这篇小说有另一个翻译版本,题目是“他昨晚就已去世”和本文相较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英雄之器

齐川龙之介

“项羽这个人毕竟不是英雄之器!”汉将吕马童把一张长脸拉得更长,抚着稀疏的胡须说。他的脸孔四周,有十几张脸在正中央的灯火映照下,红彤彤地浮现在营幕的黑夜中。每张脸都不自觉地露出微笑,因为今天取得西楚霸王首级的战胜喜悦仍然没有消逝。——

“这个嘛——”

一张鼻子高挺、眼光锐利的脸孔,望了一眼吕马童,唇角泛起有点讽刺的微笑。不知为什么,吕马童似乎有些狼狈。

“说强嘛的确很强,据说举起过涂山禹王庙的石鼎哪!今日之战亦然。我当时还认为这下可没命了。李佐被杀,王恒也被杀。但是气势却没有了,说强嘛的确很强。”

“嗐。”

对方的脸依然微笑,大大方方地颔首。营幕外,沉静无声,除了远处传来几次角笛外,连马匹的嘶叫也听不见,只偶尔飘来枯叶的芳香。

可是,吕马童环视众人的脸,仿佛为了“可是”这个字,眨了一下眼睛。

“可是,毕竟不是英雄之器。这可以今日之战为证。楚军被追到乌江时,只有二十八骑,对我方如云霞般的大军,根本没有战胜的机会。据说,乌江的亭长还特地用舟来迎接他到江东去,如果项羽有英雄之器,就应该含垢忍辱渡江,再图卷土重来。根本不必管什么丢脸不丢脸!”

“这么说来,所谓英雄之器,就是要精于计算?”

随着这句话,众人不禁发出沉静的笑声。吕马童很意外的,竟然毫不畏怯。他把手从须上移开,稍微挺直身子,时时望着鼻子高挺、眼光锐利的脸孔,猛比着手势说:“不,不是这个意思——就项羽来说。项羽在今日之战开始前,据说曾向二十八个部下说:‘亡项羽的是天,并不是人力不足。证据是:用这一点点军队,就可以三破汉军。’其实岂止三次,九次都战胜了。可是,以我观之,这是怯懦。把自己的失败推给天——天才真倒霉呢!如果那是在渡过乌江,纠集江东健儿,再度逐鹿中原之后说的,就另当别论。但是,情形并非如此。还可以活得好好的,竟然死了。我说项羽不是英雄之器,不只是因为他暗于计算,更因为他想用天命来搪塞——这可不行。我想,英雄不应该这样。不知道像萧丞相这样的学者会怎么说。”

吕马童得意洋洋地顾盼左右,住口不说。他的说法,大家都会觉得言之成理吧。众人交互轻轻颔首,很满意地沉默下来。这时,只有那张鼻子高挺的脸,出乎意外地,竟然眼中闪现了一道激动之色。黑瞳孔仿佛带着热气,闪闪发亮。

“真的?项羽真的这样说了?”

“据说,这样说了。”吕马童的长脸大幅度地上下摆动着。

“不是很懦弱吗?至少不像个男子汉吧?我想,所谓英雄,就该与天作战。”

“是的。”

“我想,纵知天命,也要继续战斗。”

“是的。”

“这么说来,项羽——”刘邦抬起锐利的眼光,望着在秋夜中闪烁的灯火,半独语般缓缓回道:“才是英雄之器啊!”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吕马童的一句判断开头,不仅开门见山,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而且直趋主题,加快了小说的叙述节奏。
B.在对话的中间插入“营幕外”的环境描写,暗示激烈的战斗已然结束,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C.吕马童虽然对众人沉静的笑声感到很意外,但还是毫不畏怯地阐释了自己的理由。他的说法言之成理,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D.小说以对话形式展开故事情节看似繁琐平淡,实际是在层层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小题2】小说到结尾才点出与吕马童对话者的姓名,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小题3】项羽是不是“英雄之器”,刘邦与吕马童的判断不同。你更认同谁的观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