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钻石鼻圈
[印度] 宾杜•V•什里德哈 / 闻春国 编译
帕塔朝镜中看了一眼。如今她虽然三十有五,却依然楚楚动人。她那饱满的前额上沁出了几粒汗珠,在阳 光下闪闪发光。一双杏眼涂上了眼影,显得更加乌黑发亮;深红色朱砂粘在皮肤上还没有洗去,散发着檀木的 香味;前额正中点了一颗鲜红色的吉祥痣。她知道自己天生丽质,即使是穿着那件褪了色的旧棉布莎丽也毫不逊 色。
帕塔喜欢丝绸莎丽、精美的食物、珍珠宝石这类的奢侈品,喜欢它们所具有的那种诱人的魔力。可她的 丈夫西瓦拉曼只是一个平凡、朴实的普通职员。他在税务办公室工作,上要照顾年迈的父母,下有两个半大的 孩子。毫无疑问,他们买不起任何稍微有点奢侈的东西。
她曾在金匠铺里看过一只非常漂亮的鼻圈,上面镶有八颗钻石、一颗红宝石。帕塔知道自己永远也不可 能拥有它,但她还是问了一下价钱。
“两万卢比。”金匠告诉她。帕塔将那只钻石鼻圈握在手中,小心翼翼地转动着。在朝霞的映照下,那钻石 发出耀眼的光芒。
“拉曼太太买了一只,和这一模一样。”
拉曼太太是帕塔的邻居。她的丈夫与西瓦拉曼同在一个办公室,但比西瓦拉曼高一个级别。拉曼太太随 时都想让她记住这一点,而且也从来不会错过任何一次机会在帕塔面前炫耀自己的丝绸莎丽和珠宝首饰。
帕塔经常在西瓦拉曼面前抱怨那个女人。
“她的丈夫肯定在私下接受了别人的贿赂。你想想,要不然她怎么会过得如此奢侈呢?”西瓦拉曼劝导她。
突然有一天,西瓦拉曼买回一只钻石鼻圈:上面镶有八颗钻石、一颗红宝石,和她在金匠铺里看到的完全一 样。这让她大吃一惊,也让她兴奋不已。可帕塔压根儿就没有想到去过问一下她的丈夫从哪里得到这么多钱。 她的心里只想着钻石鼻圈,如今她终于如愿以偿了。
帕塔戴上钻石鼻圈,在镜子前面反复打量着自己。那一颗颗钻石在光线照射下放出璀璨夺目的光彩。帕 塔看起来简直像一位美丽的女神。
帕塔朝自己一笑,心想,瞧她拉曼太太还有什么神气的!
然而,随后不久她便注意到西瓦拉曼的眼神总躲躲闪闪,好像有什么事要瞒着她似的。每当帕塔问及此事,他不是有意避开便是转移话题。显而易见,西瓦拉曼的心上有一种沉重的负罪感。
几个星期后,便发生了一桩拘捕丑闻。
所有邻居都聚集在这座房子的周围。帕塔从市场采购回来,便听到了一条传闻:税务办公室的什么人在接受贿赂时被当场发现了。
帕塔听了大惊失色。
几个星期来一直在苦苦折磨她的疑虑如今变成了现实。现在,她终于明白了那钻石鼻圈的钱是从何而来 的。想到这,帕塔的心中涌起无限的悔恨:丈夫那样做全都是因为她。多少年来,丈夫光明磊落、从没有做过 任何见不得人的事,如今却为了她而接受别人的贿赂,断送了自己的前程。一切都是因为她的虚荣心以及对 那么一块毫无用处的石头的迷恋!
帕塔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此时此刻,那钻石鼻圈一下子失去了往日的魔力。只要能挽救丈夫,帕塔准备放弃一切。
不知什么时候,帕塔听到有人在喊着自己。她转过身去,看见丈夫西瓦拉曼正朝自己走来。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西瓦拉曼看见她的脸庞挂满了泪痕,有些疑惑不解。
“你到底在哭什么?”
“唉,你不是给我买了那只钻石鼻圈吗?我知道靠我们自己是买不起的!我也看得出来,你的心里一直非常内疚,最近又……所以,我猜想你一定是接受了别人的贿赂而被警察带走。”
“亏你想得出!不过,你说得也没错。我也确实为那只钻石鼻圈感到内疚……”“它怎么啦?”帕塔心里又感到忐忑不安起来。
“嗯,钻石鼻圈……”西瓦拉曼结结巴巴地说。
“看在老天的份上,你快点说吧!”
“嗯,那只钻石鼻圈其实是假的!”说完,西瓦拉曼似乎感到心里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第一段对女主人公帕塔的肖像描写,不仅突出了她的美丽,也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她的自信与她平凡、 普通的生活形成对比。
B.“钻石鼻圈”是小说的题目,也是小说的线索,帕塔喜欢奢侈品,在金匠那里看上了一只钻石鼻圈而买不起,由此引出了后面的故事情节。
C.小说很多语句看似随意,内涵却很丰富,如“拉曼太太买了一只,和这一模一样”,既写出了帕塔的嫉妒 心理,同时也为下文作了铺垫。
D.小说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围绕一只钻石鼻圈设置情节,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生活哲理:虚荣心理 有时会毁了一个家庭的幸福。
【小题2】善于设置悬念是本小说在情节上的重要特点,请指出其中的两处并加以分析。
【小题3】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帕塔性格有其复杂性,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21 09:16: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晴朗的夏日

(英)卡雷·布莱顿

哈利·斯密司是帝国渔具厂厂长。他酷爱钓鱼,简直上了瘾。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花在钓鱼上,不是准备钓鱼工具,就是研读钓鱼的书籍。这种情况,联系他的职业来看,是不足为奇的。

尽管哈利把大部分闲暇时间都花在湖畔水滨,但他对工作却从不马虎,不失为一位尽职的厂长。他曾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决不因钓鱼影响工作。他还有一点与众不同的是,尽管常到水边,一坐几小时,却极少生病;即使偶感风寒,吃点药也就好了。多年来他工作出色,董事长吉阿弗雷曾几次表扬他上班出满勤。

但是,就在一个睛朗的夏日,他多年保持的记录改变了。

入夏以来的这一个礼拜,天气晴朗和煦,实在太诱人了。哈利在家中整整困了一个冬天,现在面对风和日丽的好时光,他感到两手发痒,不摸鱼竿再也不行了。

偏偏这一个礼拜工作很忙,许多琐碎事缠得他腻烦透了。因此,星期三喝早茶时,他突然决定第二天要请病假。请假,不就意味着蓄意破坏自己长期保持的出勤记录么?哈利沉思了一会儿,喝茶时环顾四座,脸上露出了复杂的表情。

第二天,哈利悄悄爬起床,没有惊动妻子和女儿,一头钻进那辆破旧的福特车就出发了。

河畔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连空气都是那么迷人。他一到这里,便只顾吸那混合着草香、鱼腥和晨露的气味,感到怡然自得。8点半钟,他想象着他的伙伴们该拖着疲惫的步子走进工厂,登记考勤,开始一天的工作了,有的说不定还半睡半醒呢,而自己却在河畔钓鱼。这种忙里偷闲的自由感,使他心里乐滋滋的。他暗自吃惊,自己明明是装病溜号,为什么心境竟这般坦然,不感到一丝一毫的愧疚?时间过得很快,大约在10点钟,他开始喝茶。正当他用两腿夹住杯子,一手拿壶,一手拔开塞子的时候,他发现鱼漂在往下沉。哈利是精于此道的,他稍等了一会,让鱼咬紧鱼饵,然后轻而易举地把鱼钓起来,装进袋子。动作非常之娴熟,壶里和杯里的茶水连一滴都没有泼到草地上。12点,他决定换个地方,到下游两百码左右的一棵柳树下去。他收拾好家什,小心地顺河沿往下走。时值初夏,草木已经很茂密。为了不让低垂的树枝和过高的灯芯草绊住钓竿,他不得不绕道而行。

他只顾走路,当走近柳树时,竟没有察觉那地方早已被人捷足先登了。

他马上认出,那人正是董事长吉阿弗雷。他想转身溜回去已经来不及,因为对方此时也认出了他。哈利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寻思着该说点什么才好。他当然不会注意到,董事长的脸上同样泛起了一阵红晕。

“呃,呃,早上好,吉阿弗雷先生……天气太好了,是吗?”他怯生生地说。

吉阿弗雷干咳一声,眼睛看着别处,含糊地答道:“呃,是的,的确不错……”哈利急中生智,他记起了今天是星期四,每周星期四董事长是要召开例会的。

于是他采取了以攻为守的战术。

“吉阿弗雷先生,今天不是该您召开每周的例会吗?”“呃,不错,是有个会,不过……”董事长显得很不自在。

哈利禁不住轻声笑了起来。吉阿弗雷也还他一个苦涩的笑。两人相视而笑,尴尬之极。过了一会,吉阿弗雷朝大腿上猛拍了一下,干脆开怀大笑起来,并边笑边说:“好了,都别说了,咱俩是一对淘气包,今天都逃学了!”他笑得大口大口地喘气,身子不停地摇晃。哈利也忍不住大笑起来。一个是深沉的低音,一个是类似假嗓的高音。吉阿弗雷从衣袋里掏出丝手绢,擦干脸上的泪水,说:“是这样的:我的汽车司机请病假,我猜想他得了流感。我不想从诺桑普顿乘火车来赴会。因此,叫老婆打电话,干脆说我头痛,请个假。当然,这种事只能偶一为之,切莫养成习惯,你明白吗?这么晴朗的天气——整整一个礼拜呀!谁愿意呆在屋里,处理那些没完没了的事务?”哈利点点头,脸上露出又惊讶又理解的表情。

吉阿弗雷喷了一下鼻子,说:“你刚才是想到这儿来钓鱼吧?来,坐下,地方足够了。我正想吃午餐。愿意陪我吃点什么吗?”哈利瞪大眼睛看着这位董事长。董事长满有兴致的又补充道:“我带了点鹅肝饼。来,咱们尝个新鲜,好吗?”哈利正想回答这盛情的邀请,忽然,小树丛的枝叶朝两边分开,中间又闪出一个人影,手里也拿着钓鱼家什,正艰难地在河畔穿行。

吉阿弗雷一眼就看出是谁来了,连忙招呼道:“午安,杰封,我相信,你患流感已经完全复原了吧?”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二段写哈利极少生病且董事长几次表扬他出满勤,与后文情节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揭示了更深刻的主题。
B.董事长吉阿弗雷和哈利不期而遇,尴尬过后“开怀大笑”坦白实情,这体现出董事长吉阿弗雷是个知错就改、光明磊落、豪爽睿智的人。
C.哈利决定破坏自己的出勤记录而请假,第五段写到“喝茶时环顾四座,脸上露出了复杂的表情”,表明他内心有不安和愧疚。
D.第七段中对河畔优美景色的描写,为描写哈利的心理起到极好的铺垫作用。虽然哈利对自己的想法“暗自吃惊”,但我们读来觉得颇合情理。
【小题2】小说在以线性结构推进时,也常常“延迟”小说的进展,故意给情节或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试举出《晴朗的夏日》中一个“延迟”的例子,并说说其好处。
【小题3】小说结尾,身份各异的哈利、董事长和杰封不约而同请病假,在河边钓鱼,戏剧性地会合。试从人物身份、小说主题角度探究小说这一情节设计所要揭示的内涵。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拿 枪 的 人

美 奥斯卡·希斯戈尔

我的枪指着他们9个人不知已经多少个小时了。20天的海上漂流,我差不多一直坐在救生艇的尾部,在那儿我可以用枪瞄准控制住所有的人。从他们愤怒的目光里,我知道他们有多恨我!

尤其是水手长杰夫·巴列特。只听他用生硬沙哑的声音说道:“辛德,你是个笨蛋吗?你还能撑多久?你现在就要睡着了!”

我没有回答他。他说的是事实,我大概已经有72个小时不敢闭眼了。我觉得我马上就要睡着了,我知道,只要我一闭上眼睛,他们就会疯狂扑向仅剩的半壶水。

最后半壶水就在我腿边。我们的“蒙塔拉”号船失事后,船长被海浪卷走,剩下我这个三副是船上的最高领导。但现在,我已没有任何身份,任何权威,我只是一个让他们远离这丁点水的残忍的枪手。

暴风雨已经过去了,大西洋的波浪缓缓地起伏,虽然才是上午,但阳光已足可灼伤人的皮肤。我的喉咙也在冒烟。跟他们一样,我也把活下去的希望全放在这一小口水上。我知道,只要我们能期待喝上一口水,就有活下去的理由,我必须尽可能地推迟喝掉这口水的时间。

桨已经停了很久,他们太虚弱了,划不下去了。我面对的9个人已经变成一群满脸胡子、衣衫褴褛、半裸着的野兽,我想我也跟他们一样。有几个人靠在船舷上睡觉,其余的人紧盯着我,准备等我一合眼就跳过来。

杰夫·巴列特离我最近,这个水手长是个秃顶大力士,不但长相凶狠,还一脸伤疤。他曾经参加过上百次的战斗,那些伤疤都是在战斗中留下的。他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其他人的目光也一刻没离开我脚下的水壶。

巴列特不时嘲讽我:“傻瓜,你为什么不放弃?我们每个人都睡足了,而你已经差不多3天3夜没睡了。你不可能再坚持了!”

“今晚!”我坚持说,“今晚,我们就平均分配剩下的水。”

20天前,我们的“蒙塔拉”号军舰遭遇特大暴风雨而沉没。大家奔向救生船时,我挎上了一壶水,并且本能地抓起了我的手枪。除了枪,没有别的办法能阻止巴列特和其他人靠近这壶水。

随着船在平缓的海浪上一起一伏,我的眼皮仿佛有千斤重,睡意正向我迅速靠近。我的脑袋耷拉了下来。

巴列特站了起来,而我已经无法再举起枪。我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他会首先抢过水壶,仰头痛饮。到那时,其他人会尖叫着把他撕碎。好了,我已经尽了力,管不了那么多了。

我用尽最后的力气迸出一句:“接枪,水手长。”然后,我一头扑倒在船舱上。在扑倒之前,我就已经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我感到一只手在用力地摇晃我的肩膀。我努力睁开眼睛,但我的头怎么也抬不起来。迷糊中,我听见了巴列特沙哑的声音:“三副,张嘴!这是你那份水!”

我挣扎着坐直了身子,然后看着他们。但是我看不到他们。坏了!我的眼睛瞎了吗?他们的形体在我眼前十分模糊。但马上,我意识到我的眼睛没事。现在已经是晚上,海面一片漆黑,头上的星星在快乐地眨着眼睛。我已经睡了整整一个白天。

我把头转向巴列特。此刻,他正跪在我旁边,一手拿着水壶,一手拿着枪对着其他人。

我惊讶地盯着水壶。他们上午没有喝掉这小半壶水吗?我抬头看着巴列特那张凶狠的脸庞,这张脸除了冷酷,没有任何其他表情。他一定是猜到了我在想什么。

“你在倒下之前对我说:‘接枪。水手长。’”他恼怒地说,“为了这句话,我已经与这些家伙对峙一整天了。”说完,他晃了晃手上那把手枪。“你一旦成为这条船的头儿,”他补充道,“身负指挥的职责并为其他人负责的时候,你思考问题的方式就与其他人不同了,不是吗?”说完,他拔开了水壶的塞子。

我们漂浮了21个昼夜。在这一晚,我们终于被路过的货船“格劳顿”号救起。

(有删改)

【小题1】文中两处画线句的环境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
【小题2】请结合文中与“枪”相关的内容,简要分析“我”的形象。
【小题3】小说以第一人称作为叙述角度,有什么表达效果?
【小题4】请结合故事情节,探究小说主旨。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母亲的勋绩
西班牙狄森塔
①骄阳似火,无情地烤灼着宽阔的马路——卡斯蒂利亚的一条官道。在这条道上,行人要想在路边找株小树来乘乘凉,或者找条小溪来解解渴,那是枉费气力。只是偶尔有一群小鹌鹑从割过的庄稼地里振翅飞起,扬起一团灰尘;大鹌鹑叫得很响,在空中一翻就不见了,而灰尘仿佛被阳光照穿了似的,像金雨一般落到路上。在八月闷热的傍晚,杳无人迹的马路和茫茫无际的田野显得格外荒凉。
②一小队穷苦的行人在缓缓地行进着。一小队行人的成员是一个女人、三个孩子和一头毛驴。那个女人嘴巴似张非张,喘着大气,她衣衫褴褛,满身灰尘,光着脚,抱着一个吃奶的婴儿。这个可怜的女人只有一双动人的乌黑的眼睛透露出往日的风韵;这双眼睛此刻正充满着爱,凝视着儿子那张黑黝黝的小脸。跟在那个女人后面有气无力地走着的,是一头皮包骨的老毛驴,两只耳朵耷拉着,尾巴没精打采地拖着,满身是污泥和杂草。搭在驴背上的两只筐里,在破布堆上,躺着两个孩子。他们彼此迥然不同!小的脸色红润,头往后仰着,睡得很香,在睡梦中不知笑什么;大的五岁光景,发着烧,在那不舒服的床上翻来翻去,常常痛苦得嘴唇歪斜,睁着大而红肿的眼睛紧盯着母亲。她们是什么人呢?从哪儿来的?为什么要带着一个生病的孩子走在这杳无人迹的、被无情的太阳晒得火烫的大道上呢?她们是什么人呢?是一家无依无靠的吉卜赛人,她们在欧洲到处流浪,沿途乞食。从哪儿来的?是从最近的一个村子里来的,这个不幸的女人不敢在那个村子里歇一下脚,甚至也不敢舀一罐水,因为农民们吓唬说,如果她不立即离开他们的村子,就要把她这个女乞丐、巫婆、吉卜赛女人痛打一顿。因此她没有讨到一块面包,没有弄到一滴水,就带着生病的孩子走了。这会儿她转过身来,打老远又伤心又气愤地望着那清晰地矗立在地平线上的灰色钟楼
③那个生病的孩子,吃力地支起身子,把手伸向那个女人,轻轻地唤道:“妈妈……”那个吉卜赛女人浑身抖了一下,向孩子扑过去。“怎么,亲爱的?”她低声说道,把吃奶的婴儿放在睡着的哥哥身旁,用双手搂住病孩的脖子。“水!给我喝吧!我很想喝……这儿在火烧。” 孩子用小手指指自己难受地挺起的胸部。“水?”母亲惊恐地重复说了一遍,“我到哪儿去弄呢,孩子?”“喝,”孩子又要求道,“我想喝……”他那干裂的嘴唇不由自主地微微张开,而在凝视着母亲的目光中含着那么多的失望和忧愁,使得她脸色发白,失声大哭。她的儿子,她的亲骨肉,在向她祈求他生死攸关的援助,而她却无能为力。她白白地朝瓦罐看了又看:瓦罐里空空如也。她瞧了瞧天空,天空里一小片云彩也没有;又急切地望望像荒漠一般的大路、田野、草地、平原,一直到天边都看不到一条小溪,也看不到一口水井。正在遭灾受难的土地好像露出了它那干得变了样的嘴巴,对那个吉卜赛女人说道:“给你儿子喝的水?这儿给谁喝的水也没有。让大家都跟我一样渴死吧。”母亲将儿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发狂似的反复说着:“一滴没有,我一滴也没有……我到那儿去给你弄到水呢,孩子?”可怜的母亲!在这种荒野里只有一个水源——那就是满含泪水的眼睛
④吉卜赛女人蓦然满怀希望地露出了笑容:在不远的地方她看到了一所修路工的茅屋。窗子和门都关着,那个年轻的妇人奔到门前,疯狂地用拳头把门擂得砰砰直响,可是白敲,没有人答应。她已经精疲力竭,再也没有力气敲,也没有气力喊了,步履艰难地沿着墙走去,拐过屋角,出乎意外地看到地上满满的一钵子水,真是又惊又喜。她又看了一次,高兴得喘不过气来。她没有发觉有一只很大的牧羊狗正走近那个钵子。狗毛倒竖,龇牙咧嘴,眼睛里露出凶光。它一见女人,就发出呜呜的叫声。她抬头一看,猜到狗的意图,就扑上前去,与狗同时来到钵子跟前。在一刹那间,他们都愣住了,敌对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那个女人已经把手伸过去,可是牧羊狗抢在她前头一跳,趴在钵子上面,恶狠狠地露出牙齿。她根本没有想到退缩:她准备把水争夺过来。“嘿,你也想!”她恨恨地嚷道。“瞧着吧,你得不到水的!”她朝着狗脸上打去。狗一下子站立起来,咬住她的肩膀,把她弄翻在地。她又怒又痛,禁不住叫了一声,可没有惊慌,也没有退缩;她抓住敌人的喉咙,不知从哪儿来的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狠命地握紧了。狗牙齿咬得愈来愈深了,可吉卜赛女人使出浑身力气,紧紧地卡住它的喉咙。这场搏斗时间很短促,没有声音,却很可怕:两个敌人在地上翻滚,极力要战胜对方。可就在这时狗呜呜叫着松开了牙齿,身子软了,倒在吉卜赛女人身旁。吉卜赛女人放开了手指。她脸色苍白,气喘吁吁,从地上爬了起来。她身上的衣服一块块地挂了下来,裸露的胸部和肩膀上很深的伤口裂了开来。她并没有感到痛,踢开了敌人的尸体,拿起夺得的钵子,就向儿子奔去。她并没有理会肩膀上流下来的鲜血,把水凑近病孩子的嘴巴,又亲切又温柔地笑着说道:“喝吧,孩子,喝吧!亲爱的!”
【小题1】(小题1)概括文章第一段的内容,并分析该段在文中的作用。(5分)
【小题2】(小题2)解释下列两句话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6分)
(1)这会儿她转过身来,打老远又伤心又气愤地望着那清晰地矗立在地平线上的灰色钟楼
(2)在这种荒野里只有一个水源——那就是满含泪水的眼睛
【小题3】(小题3)举例说明,第四段具体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母亲形象;写母亲与恶狗争斗,目的是什么?(6分)
【小题4】(小题4)你如何理解标题“母亲的勋绩”?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认识。(7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快递哥哥

艾克拜尔•米吉提

   楼道里很暗,也许是这个缘故,当有人敲门时,三岁的玛丽娅会惊吓得往里屋躲。家里人就会对她说,不怕,不怕,那是快递哥哥,给咱们送东西来了。
家里人开门,果然是送快递的来了。
那是一件积木玩具,是爸爸从网上订购,点对点服务,送货上门。妈妈签收后,就给玛丽娅打开包装。这一天玛丽娅玩得很开心,也很专注——她的注意力几乎全部集中在这个变幻无穷的积木玩具上了。
晚上爸爸下班回来,玛丽娅飞一般的扑进爸爸怀里,高兴地说,爸爸,快递哥哥给我送来了这个!她向爸爸炫耀着手中的积木玩具。
那是爸爸买的。爸爸含笑说。
不是,是快递哥哥送来的。玛丽亚一双纯净的眼睛清澈地望着爸爸。
是爸爸买了让快递哥哥送来的。爸爸想说明委由。
不是,是快递哥哥送来的。玛丽亚一脸认真地纠正爸爸。
好好好,是快递哥哥,是快递哥哥。爸爸心头不经意间滑过一丝轻轻的惆怅。他觉得自己的微笑已经凝固在脸上,这一切让他感到多少有些措手不及。
第二天正好是个周末,一家人准备欢天喜地的出门玩儿一天。爸爸用手机嘀嘀打的订车,玛丽娅就依偎在爸爸怀里,看他摆弄。手机不断发出清脆悦耳的应答声。不一会儿,车就订好了。
一家三口,加上小阿姨,正好四人一车。一坐到车上,玛丽娅就来了一句:嘀嘀一下,马上出发。
爸爸愣住了,这不是刚才订车时手机发出的提示语么?他摇摇头,冲着妻子笑笑。心想,看来孩子就是块磁铁,听到见到什么,都会被她像铁屑一样吸过来。
傍晚回家时,他突然发现就在附近有一所韩国人开办的幼儿园,他觉得应该把玛丽娅送到那里去。这里离家近,既没有堵车之苦,孩子也会在家睡足了觉出门。其实,对于孩子来说,睡足觉比什么都重要,他是医生,他比谁都清楚这一点。
三天以后,玛丽娅从幼儿园回来第一句话便是:我是大老板。这让爸爸有点目瞪口呆。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看妻子。
那天,雾霾太重,幼儿园临时放了一天假。妈妈在家里陪着玛丽娅。玛丽娅正专注地搭着积木。妈妈是学经济的,她觉得应当让孩子认认钱,从小有点经济头脑,便从钱包中取出一百元让玛丽娅认。
这是一百元。妈妈对她说。
玛丽娅顺手接过一百元,说,这是我的钱。便放进了自己玩具小钱包。
妈妈有点出乎意料,看来,幼儿园已经教会了这些东西。
玛丽娅还顺口来了一句韩语,阿尼哈思呦(你好)。
此时,正好玛丽娅的爷爷打来电话,说给玛丽娅从国外带回来一个玩具女孩(芭比娃娃)和一套童装,让他们有时间谁来取走。
晚上,爸爸下班回来给爷爷打了一个电话:她爷爷,周末我们过去看您,您还是亲手把玩具和童装给到玛丽娅手上吧,不然她会认为是“快递哥哥”送来的,或者,谁给到她手上,就认为是谁送的,不会觉得是爷爷送的。
话筒那边,传来爷爷爽朗的笑声:也好,也好,那就周末见。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快递哥哥送来玩具后,玛丽娅玩得很开心、很专注,因为变化无穷的积木玩具吸引了她全部的注意力。
B.小说通过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在坚持认为玩具是快递哥哥送的,模仿手机提示语的情节中将天真无邪、童真可爱的玛丽娅塑造得活灵活现。
C.玛丽娅将一百元收入了自己的钱包,反映了孩童的自私,应证了荀子的观点“人之生也固小人”。
D.小说通过玛丽娅与爸爸的对比,更加突出了玛丽娅的童真可爱和爸爸的成熟无趣、圆滑世故,反映了童真的主题。
【小题2】请简要分析玛丽娅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
【小题3】小说以“快递哥哥”作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