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那是一个奇特而荒芜的地方。相比之下,行星、恒星和星系就显得特别稀罕而珍贵。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极小。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
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象海水的泡沫一样遍布在空间的浪涛上,这些光须就是星系。其中有些是孤独的徘徊者,大部分则群集在一起,挤作一团,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飘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我们所见到的极其宏伟壮观的宇宙。我们隶属于这些星云,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
星系是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群(上千亿个恒星)组成的,每个恒星对某人来说都可能是一个太阳。在星系里有恒星、行星,也可能有生物、智能生命和宇宙间的文明。但是从远处着眼,星系更多地让人想起一堆动人的发现物——贝壳,或许是珊瑚——大自然在宇宙的汪洋里创造的永恒的产物。
宇宙间有若干千亿个星系。每个星系平均由1000亿个恒星组成。在所有星系里,行星的数量跟恒星的总数大概一样多。在这样庞大的数量里,难道只有一个普通的恒星——太阳——是被有人居住的行星伴随着吗?为什么我们这些隐藏在宇宙中某个被遗忘角落里的人类就这样幸运呢?我认为,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现而已。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80亿光年以外嵌着银河系的星系团催迫着我们去探索。探索太阳和地球就更不用说了。我们确信,有人居住的这个行星只不过是一丁点儿的岩石和金属,它靠着反射太阳光而发出微光。在这样的大距离里,它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但是,这个时候,我们的旅程只到达地球上的天文学所通称的“本星系群”。本星系群宽达数百万光年,大约由20个子星系组成,是一个稀疏、模糊而又实实在在的星系团。其中的一个星系是M31,从地球上看,这个星系位于仙女星座。跟其他旋涡星系一样,它是一个由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火轮。M31有两个卫星,它通过引力——跟使我呆在坐椅上相同的物理学定律——将矮椭圆星系束缚在一起。整个宇亩中的自然法则都是一样的。我们现在离地球200万光年。
M31 以外是另一个非常相似的星系,也就是我们自已的星系。它的旋涡臂缓慢地转动着——每2亿5千万年旋转一周。现在,我们离地球4万光年,我们正处于密集的银河中心。但是, 假如我们希望找到地球的话,就必须将方向扭转到银河系的边远地带,扭转到接近遥远的旋涡臂边缘的模糊的地方。
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恒星即使在两个旋臂之间,也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气势磅礴的自身发光的星球,有些虽然象肥皂泡一样脆弱,却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有些恒星跟太阳一样是孤独的;多数恒星有伴侣,通常是成双成对,互相环绕。但是那些星团不断地从三星系逐渐转化成由数十个恒星组成的松散的星团,再转化成由百万个恒星组成的璀璨夺目的大球状星团。有些双星紧靠在一起,星体物质在他们之间川流不息,多数双星都象木星与太阳一样分离开来。有些恒星——超新星——的亮度跟它们所在的整个星系的亮度一样;有些恒星——黑洞——在几公里以外就看不见了。有些恒星的光彩长年不减;有些恒星闪烁不定,或以匀称的节奏闪烁着。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圆形。多数恒星主要是以可见光成红外光放出光芒;其他恒星也是X光或射电波的光源。发蓝光的恒星是年青的星,会发热;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发红光的恒星常常是垂亡的老年星;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奄奄一息。银河里大约有4千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它们的运转既复杂又巧妙。对于所有这些恒星,地球上的居民到目前为止比较了解的却只有一个。
(节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卡尔•萨根《宇宙的边疆》,有删改)
【小题1】对地球“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而且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
B.地球不是在行星、恒星和星系显得特别稀罕而珍贵的地方。
C.地球不是在永恒黑暗的真空而且星体非常稀少的地方。
D.宇宙大部分是空的,地球不是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不是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
【小题2】下列对“星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星系是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大部分光须群集在一起,在宇宙中飘荡。地球隶属于这些星云,地球离它们有80亿光年。
B.星系是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群组成,星系里有恒星、行星,也有生物、智能生命和宇宙文明。
C.星系在宇宙里有若干千亿个,每个星系平均由1000亿个恒星组成。在所有星系里行星与恒星总数大概一样多。
D.“本星系群”宽达数百万光年,包括M31星系,是河外星系,与M31相似的是我们居住的银河系。
【小题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恒星是自身发光的星球,有些恒星脆弱,但体积大,它可以容下一万个太阳。
B.太阳是一颗恒星,它是孤独的,但多数恒星通常是成对互相环绕的。
C.“超新星”和“黑洞”都是恒星,它们的亮度跟所在星系的亮度一样。
D.有些恒星是扁圆形的,其主要原因在于狂热旋转,使自己变得面目全非。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03 05:34: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在南极海洋中,生活着一种奇特的鱼类----冰鱼,它们的身体就像冰一样呈半透明,体内几乎不含血红蛋白。
约翰·路德和其他的研究人员确认,南极冰鱼是唯一同时缺乏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脊椎动物。血红蛋白是富含铁的蛋白质,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这些细胞用它吸收和释放氧气。一般看来,生物学家认为冰鱼苍白的血液是对南极冰冷而富含氧气的水环境的典型适应特征。可能冰鱼通过鳃和极薄的皮肤吸收了许多溶解在海水中的氧,因此它们可以抛弃那些大而柔软的红细胞。而且,生物学家们还推测,较稀薄的血液在身体中循环流动的时候阻力比较小,而节约能量消耗也有利于生存,尤其是在极端环境里。
然而,最近一些生物学家提出,血红蛋白的缺失不是一种有用的适应行为,而是基因突变导致的不幸结果。冰鱼的血液携带氧气的量只有普通鱼类血液的10%,为了生存,它们不得不大幅调整自己的身体。进化铸成的这个大错也许对于大多数鱼类来说是致命的,但冰鱼的鳃,加上一点点幸运的环境优势,拯救了它们,没让它们因血液的缺陷而灭亡。
通过对比冰鱼和红血球鱼类的DNA,美国西北大学的威廉·德特利茨和他的同事们确认了导致血红蛋白的特殊基因缺陷。总的来说,调控血红蛋白合成的一个基因在冰鱼体内完全缺失。虽然没有任何其他动物完全缺乏红细胞,生物学家发现环境改变会导致红细胞的减少。当气候变冷的时候,鱼类把血液变得稀薄一点而更容易流动是有好处的。相比生活在温暖水域里的鱼,生活在冷水里的鱼血液中的红细胞通常比例更低。而且,生活在温带的鱼每到冬天的时候血液中红细胞的比例会减少,以节约能量。根据这些事实,生物学家猜测南极冰鱼为了适应南冰洋而进化出了特别稀薄的血液。
阿拉斯加费尔班克斯大学的克莉丝汀·奥布里恩和她的同事提出,和南极鱼科的近亲还有其他大小差不多的鱼相比,冰鱼的心脏和血管都比较大。虽然在冰鱼体内循环的血液异常稀薄,但它们的血液循环系统容量很大。他们计算出,要让血液全部循环起来,冰鱼消耗的能量大约是南极鱼科中红血球鱼类的两倍。温带鱼类的心脏消耗的能量不到基础代谢率的5%,而冰鱼巨大的心脏消耗的能量占了身体能提供的能量的22%。他们还指出,冰鱼供养每个器官的血管也要比红血球鱼类多。
和近年来的其他生物学家一样,奥布里恩和希德尔认为,冰鱼巨大的心脏和毛细血管,升高的血压还有稠密的血管视为对血红蛋白缺失的补偿。但仅有这些适应特征似乎不足以挽救南极冰鱼免遭灭绝,它们似乎还从营养富集的环境中受益。
然而现在,冰鱼正面临一个新的威胁——人为的气候变化。南冰洋正在变暖,而且可能酸化,营养将会减少。奥布里恩说,研究者已经指出,相比红血球鱼类,成年冰鱼对温度变化更敏感,它们无法经受高温。如果路德说对了,“只有在极地地区寒冷的水中,没有色素的鱼类才能生存”,那么正在南冰洋发生的温度变化可能给冰鱼带来灭顶之灾。
【小题1】下列对于冰鱼体内为何缺少血红蛋白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物学家发现,环境改变会导致生物体内红细胞的减少。
B.专家推测,冰鱼体内较稀薄的血液在循环时可降低能耗。
C.有些研究者认为,调控血红蛋白合成的一个基因在冰鱼体内完全缺失。
D.当气候变冷时,体内红细胞减少更有利于鱼类的生存,所以冰鱼进化出了缺乏血红蛋白的稀薄的血液。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冰鱼和其大小差不多的南极鱼类近亲相比,冰鱼的心脏和血管都较大。由此可见,冰鱼消耗的能量也比红血球鱼类要高。
B.冰鱼的鳃和皮肤可能替代了通常由血红蛋白实施的吸收氧的功能。
C.生活在冷水中的鱼,其血液中红细胞的比例更低,是因为环境改变会导致红细胞的减少。
D.冰鱼体内大容量的血液循环系统弥补了血液异常稀薄的不足。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气候变暖导致南冰洋海水营养相对减少,可能会给冰鱼带来严重灾难。
B.不光是冰鱼,其他任何动物在气候变冷时都会出现体内红细胞的减少。
C.巨大的心脏和毛细血管以及南冰洋中丰富的营养,是冰鱼免遭灭绝的两条重要原因。
D.因为冰鱼血液携带氧气的量只有普通鱼类血液的10%,因此可知冰鱼体内只含有普通鱼类10%的血红蛋白。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其政治伦理思想可以概括为“仁学”。“仁学”的主体内容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思想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思想。关于“仁学”的基础,《论语•学而》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可见,孔子视孝悌之亲情为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孝悌通过“能取近譬”,将爱父母、爱兄弟、爱妻子扩展为爱君主、爱国家及爱一切人。的确,从人伦关系的角度来看,亲情无疑是人之生存的基本条件,由亲情、爱情、友情,推而广之到一切道德情感,从而构成“仁学”政治伦理思想的依据。

然而,不同于西方思想家以基督教为背景的平等地“爱一切人”,孔子的“推己及人”,其对象是有限制的。仁爱等道德品质是区分小人和君子的标准,是“君子”(有德有位者)的专有物,小人(无德无位者)则往往与仁爱背道而驰。正是在此基础上,孔子对于道德情感的适用对象给出了较为明晰的界定,仁爱不仅包括爱“好人”,即爱“君子”,而且也包括恶“恶人”,即恶“小人”。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创立了“义”学。孟子“义”学的主体是“不学而能”之“良能”、“不虑而知”之“良知”的性善思想和“先立乎其大”、“养吾浩然之气”之“求放心”的道德修养思想。如果说孔子仁爱思想的根据——亲情,是一种事实根据的话,即通过客观描述父子之间的亲情来推衍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感情,那么,孟子所言“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的仁义思想的根据——性善,便是一种价值根据,即通过对人性进行善恶评价来引导道德主体自我实现其先天的性善。亲情是父子这对道德主体之间的情感互动,而性善则是道德主体的自我呈现。与孔子相比,孟子将政治伦理的希望全部压在单个道德主体的身上,政治伦理思想的实现,是道德主体存养扩充先天的、本真之性善的结果。

孟子既然设定人性本善为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条件,其政治伦理思想的方方面面都自然要以性善为基点。然而,“性善”虽然能够满足政治伦理思想基础的普遍性条件,但孟子本人也意识到性善的原初性不充分,如其所言:“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孟子认为一定的物质生活财富对“民”之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条件性,性善就不再是绝对基础了。

与孟子一样,荀子也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其政治伦理思想可以概括为“礼”学。“礼”学的主体是性恶思想,“积善成德”的道德修养思想,以及“化性起伪”的道德教化思想。荀子认为,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是人性之恶,礼义道德是基于人性之恶而人为(“伪”)产生的,是用于制约和改造人性之恶的产物。一方面,道德之善就是“伪”的结果;另一方面,“性恶”是“伪”的前提。以此为基础,道德主体自身才要“积善而全尽”地进行自我修养,社会才要以“礼”来规范和教化百姓。

综上所述,孔子以道德情感为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孟子、荀子以人性善恶为基础,分别建立了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先秦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大都不出这两类。

(摘自王乐的《先秦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学”是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主要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思想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思想。
B.从人伦关系的角度来看,亲情通过“能取近譬”,成为人之生存的基本条件,构成“仁学”政治伦理思想的依据。
C.孟子以性善作为其仁义思想的价值根据,即通过对人性进行善恶评价来引导道德主体自我实现其先天的性善。
D.荀子创立的政治伦理思想是“礼”学,其主体是性恶思想、“积善成德”的道德修养思想,以及“化性起伪”的道德教化思想。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区分了西方思想家和孔子仁爱的不同对象,前者以基督教为背景,对象是无限制的。
B.文章分析了孟子性善论的弊端,性善不是政治伦理思想的绝对基础,故物质生活财富对“民”之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条件性。
C.文章分析了荀子“性恶”与礼义道德之间的关系,“性恶”是前提和基础,礼义道德是制约改造“性恶”的结果。
D.文章不仅分析了孟子、荀子与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的承继关系,还注意比较它们的不同,分析全面。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如果每一个道德主体存养扩充先天的、本真的性善,就能实现他主张的政治伦理“义学”。
B.荀子认为,礼义道德是基于人性之恶而人为产生的,所以,道德主体自身要“积善而全尽”地进行自我修养,社会要以“礼”来规范和教化百姓。
C.孟子和荀子的政治伦理思想有着共同的,但其所基于的条件则完全相反,因此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措施也不一样。
D.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以道德情感为基础,孟子以性善为基础,荀子则以性恶为基础,他们一起构建了儒家共同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芯片又被称为微电路、微芯片、集成电路,主要是指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体积很小,常常是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的一部分。集成电路是使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因而集成电路产业也被称为半导体产业。现在大部分电子产品如计算机、手机等都要采用半导体器件作为核心部件。数据显示, 2010年全球芯片销售额为2994亿美元,到2017年已高达3970亿美元。
芯片被誉为“现代工业粮食”,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基石,更是国防科技、国防安全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技术革新、资本驱动和各国战略的推动下,芯片产业发展迅猛。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步成熟,未来集成电路产业将成为这些新技术领域的战略制高点,手机、电脑等终端产品也将会越来越智能,这将为产业链相关公司带来战略性机遇。
芯片广泛应用在导航、航空、航天、雷达、导弹等多个军事领域。芯片的性能和安全对于信息化装备的作战能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考虑到军工芯片的核心战略地位和国防安全的需要,采用自主研发的国产芯片已成各国共识。
(摘编自钟会民《物联网资本论》)
材料二
基于芯片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战略地位,我国政府一直在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中国制造2025》详细地规划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关键技术等,并将其列为“加快制造强国建设”五大产业之首。
我国政府不仅在政策层面大力支持,还在逐步扩大国家集成电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政策、资本和市场需求牵引的支持下,国内芯片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结构中,集成电路设计占比为34.44%,集成电路制造业占比为27.19%,集成电路封装占比为38.37%,已形成相对齐全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并实现了设计、制造和封装三个分支的首次大幅增长。
芯片从上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在美国发明起源—在日本加速发展——在韩国与中国台湾成熟分化。美国已经形成了政府扶持,产、学、研一体的成熟发展模式,极大地促进了美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在强大的需求和有力的政策推动下,芯片行业正迎来第三次产业转移,向大陆转移的趋势已不可阻挡。
(摘编自宋清辉的《国产芯片的发展前景和机遇》)
材料三

(摘自《财经新闻周刊》)
材料四
在高端芯片领域,由于国内厂商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与集群效应,所以其生产仍以“代工”模式为主。曾经,有这么一个段子在市场上盛传:苹果一“饥渴”,其他品牌的手机就得“挨饿”。因为高端芯片的供应有限,所以芯片厂商在选择客户时,都是优先选择苹果,而国产手机厂商只能“稍等片刻”。SEMI数据显示,中国本土公司芯片需求与供应额正持续扩大,2017年中国公司仅能满足本土芯片需求的26%左右。
美国拥有高端芯片核心技术的绝对控制权,产业保护政策越来越严,竞争壁垒越来越牢,“受制于人”的局面更加困扰中国的半导体及整机企业。而如今美国“芯片制裁令”的出现,使得“中国芯”国产化的呼声再起,中兴危机更激励自主芯片产业的崛起。但是,一切还需从长计议,一切进步都还需积淀。换句话说,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的步子不能乱,“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原则不能破。
当前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迎来历史上最好的黄金机遇期,但要抓住发展机遇,还有很多难题需要攻克。首先是完善集成电路产业结构,重视扶持集成电路设计业,设计是产业链的前端,也是面向应用的最终环节;其次,注重培养和吸引人才,芯片行业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持续不断的人才供应;最后,需要对企业并购重组提供指导和服务,并购重组有利于加快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摘编自刘斌的《“芯芯”向荣的半导体行业》)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集成电路产业将成为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战略制高点,从而使手机、电脑终端产品越来越智能化。
B.材料三显示中国集成电路产品的进口量和出口量呈增长趋势;产品进口金额都高于同期的产品出口金额。
C.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结构较为合理,设计、制造和封装三个分支近几年一直有较大增长。
D.虽然中兴危机让中国坚定了自主研发芯片的决心,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坚持理性发展的原则。
E. 我国能够成为全球半导体最大的市场,这得益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半导体技术的成熟及产业链的健全。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研发“中国芯”的意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鉴宝

聂鑫森

夕阳西下时,五十岁出头的阳欣走出了他下榻的北城宾馆。他的鼻翼有力地翕动了几下,分明嗅到有饭菜的芬香自西边的一条小街飘来,心中一喜:那儿该有个好吃处!

阳欣是个著名的文物鉴定家,供职于南方的一家省级博物馆。他的强项是古瓷鉴定,已有十几本专著问世。他之所以来到这北地小县,是该县博物馆邀请他来看一看历年库存的一批古瓷器,帮忙“掌掌眼”,以便向公众开放展览。

阳欣还是个美食家,不但会吃,而且会做,没事时喜欢琢磨各种菜品的制作。家中小院种着许多花草,芙蓉花、晚香玉、马齿苋、荠菜、小青竹……随手采来便可成为菜肴的原料。比如用芙蓉花和豆腐做成“雪霁羹”,洁白的豆腐上飘着淡红的花瓣,真如雪后飞霞;小笋子出土时,拔几根洗净去皮,切成细段,下油烹炒后,再打两个鸡蛋,煎出黄中泛翠的“金镶玉”。至于各种禽畜之肉,他都有妙法烹饪。朋友称他是“儒厨”,因为他做的菜既有书卷气,也有诗的想象,调和五味,管领水火,一般的烹饪师难以比肩。

他七弯八拐走进了这条小街,从油烟味中知道这些小饭馆多以牛羊肉为主要菜料。北地多牛羊,取之方便,但不知烹饪得怎样。他喜欢清静,便走进了街尾的一家门脸很小厅堂很小且没有一个客人的“习均羊肉馆”。刚到门前,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迎了上来,殷勤地说:“先生,里面请。”

阳欣看了看小伙子,眉清目秀,周身上下也干干净净,就点了点头,跟着走进厅堂,挑一张桌子,坐下来。小伙子手脚麻利地泡上茶,然后递上单薄的菜单,阳欣猜测,这小饭馆的名字应该是小伙子的名字,这冷清劲说明生意不好,只好老板、厨师、跑堂一肩担。

阳欣扫了一眼菜单,说:“我先点个焦酥羊肉,来二两酒,好吗?”习均喊声“好咧”,进厨房去了。随即,厨房里的刀、砧、锅、勺也响了起来。过了一阵,一大盘焦酥羊肉端了上来,还有一把小酒壶和一只小酒盅。阳欣斟上酒,不忙着喝,先举筷夹了一块焦酥羊肉放进口中,细细品嚼。嚼着嚼着,他眉头皱起来了,然后把筷子重重一搁,叫道:“小习,你来!”

小习慌忙跑过来,毕恭毕敬地站着。

“这不行,焦过头了,有糊味;却又不酥,咬着粘牙,你得重炒!”

小习和气地说,“先生,对不起,我重炒,您稍候。”焦酥羊肉再次端上来时,阳欣又尝了尝,依旧说:“难以下咽,谁教你的活?”

“一个乡下厨师,还花了两千元的拜师钱哩。先生,我再炒一次试试。”

阳欣叹了口气,说:“你是个老实厚道人,就别浪费材料了。你到街上去买几个小秋梨来,今儿我反正没事,教你几招。”

习均飞快地去买了梨来。

阳欣系上围腰,走进了厨房。厨房很洁净,各种菜料、配料、调料摆放得井井有条,这让他有了一种“技痒”的感觉。

先炒焦酥羊肉。阳欣取一块肚条羊肉,去骨,烙去残存的毛后用温水浸泡一阵,再刮洗一净,升起猛火,放入锅里烹煮。煮熟后捞出来又清洗一遍,装入盆内(皮朝下),放入盐糖、拍破的蔥和姜,还有桂皮、料酒……

阳欣接着做梨丝爆羊肉。习均记住了,切条的羊内爆炒到快出锅时,才将洗净切好的粗梨丝放入,铁铲搅抖几番,赶快入盘,又香又脆,这条街上没有这道菜。

习均特意寻出一瓶茅台,一老一少,坐在小厅堂里边吃边聊。

临走时,阳欣搁下五百元钱,说:“你不要推辞,先放下。庖厨虽小艺,却不可不读书明理。你先把这两道菜推出去,准火!明夭傍晚我再来,再教你做两道菜。”

四天过去了。第五天的傍晚,阳欣没有来!习均想:只知道这个人叫阳欣,住在北城宾馆,是那里的大厨师吧?明天上午一定去找找他。

北城宾馆没有叫阳欣的厨师!习均却从住房登记册上看到订房间的单位是县博物馆,便又赶快去了那里。

年轻的馆长听了原委,哈哈大笑。

“习均,你遇到高人了。他是文物鉴定专家,不到一个星期,把馆里的古瓷都鉴定了一遍。还会鉴人,说你是个可以造就的厨师,所以要帮帮你。”习均愣了,然后问:“阳先生呢?”

“他家里有事,匆匆回南方去了。他给你用宣纸写了个匾额,又用小楷字写了一叠菜谱,托我交给你,还嘱咐我们,如上馆子就到你那里去。制匾的钱,他也留下了。”

习均展开一张四尺宣纸,上写六个隶字:一街香羊肉馆。落款是:湘人阳欣。

习均的手抖动起来,泪水涌出了眼眶。

(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阳欣嗅到饭菜芬香时心中一喜,这一细节暗合人物的兴趣爱好,又推动了情节发展。
B.对阳欣作为美食家的介绍,生动而富有诗意,体现了他作为“儒厨”的文化修养,这样写表现了人文积淀与技艺之间的紧密联系。
C.“习均羊肉馆”地处街尾,且门脸和厅堂都很小,导致了生意非常冷清,习均只好身兼数职,老板、厨师、跑堂一肩担。
D.小说细致地描写了阳欣烹饪羊肉的过程,不仅展示了他高超的厨艺,也可以看出习均积极认真、潜心学艺的态度。
【小题2】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阳欣的形象特征。
【小题3】小说以“鉴宝”为题,但大量篇幅似与“鉴宝”无关,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66%的人认为保健品业滥用孝心绑架消费者
近年来,保健品市场鱼目混珠、夸大宣传等乱象丛生。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189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47.0%的人表示对保健品的信任度降低,其中20.3%的人对保健品“完全不信任了”。另外,47.0%的人表示“一直对保健品有怀疑”。受访者中,71.5%的人购买过保健品。
保健品到底有没有用
武汉市市民吴先生坦言,自己一直对保健品的功效不大了解,“据说燕窝的营养价值不如鸡蛋,只是被贴上了营养圣品、保胎圣品、美容圣品等各式‘圣品标签’而已,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调查发现,受访者对当前保健品的功效普遍持怀疑态度——51.0%的人感觉保健品“没什么作用”;21.5%的人担心保健品“反而有害”。另有36.0%的人确信保健品“有一些作用”,2.5%的人认为“作用很大”。
北京某高校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周爱琴认为,大多数人买保健品就是买个“安慰”和“放心”。周爱琴参加高考前,母亲曾为她买过保健品,据说“每天一瓶可以舒缓神经,增加记忆力”。她“吃了之后觉得轻松了许多”,但现在想来那只是一种心理作用,“因为当时身体其实没有明显变化。”
调查中,30.5%的人觉得很多人购买保健品就是一种“安全感消费”。另有44.9%的人认为,保健品市场火热是因为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39.0%的人觉得很多人“生活习惯不健康,希望用保健品来弥补”。
中国保健协会保健食品委员会相关负责人提出,有针对性地服用保健品对身体健康有好处。保健品的一个明显优势是本身有营养,有的还具有医疗辅助作用。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社会,保健品市场的繁荣还将继续。当前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规范保健品市场。
76.6%的人呼吁加大对虚假宣传的惩罚力度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凤指出,如今保健品市场火热,很重要的原因是当前消费者对健康高度关注。很多商家正是抓住了这个契机,通过广告宣传等形式向消费者传递信号,比如“小孩子一定要补钙、补锌才能成长”,“成年人要补充各种维生素”等,以此来操纵消费者的购买观念。此外,保健品广告还会通过视觉上的冲击、明星的代言来诱导消费者。
保健品市场存在什么问题?调查中,87.5%的人首选“ 虚假和夸大宣传的情况较多”;66.0%的人认为,滥用“孝心”宣传的情况较多,有绑架消费者之嫌。
周爱琴认为,当前保健品宣传主打“孝心牌”的现象非常普遍。比如商家在广告和促销过程中将顾客买不买直接与孝不孝顺挂钩。一些保健品的广告上,还经常描述一个孝子拿着保健品送给父母,一家其乐融融的场面,这是一种变相的“滥用孝心”现象。
调查中,76.6%的人呼吁加大对虚假和夸大宣传的惩罚力度。
《保健品监督管理条例》一直未能出台
对于当前保健品市场存在的问题,73.3%的人直指“市场鱼龙混杂”。
业内人士张先生告诉记者,要解决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的情况,关键在于完善制度。国家在2009年出台的新《食品安全法》虽然规定,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产品的功能和成分必须与标签、说明书一致,但具体的《保健品监督管理条例》一直未能出台。保健品市场没有具体的行业规范,因此相关的监测和监管工作也无法展开。
张先生说,在一些发达国家,保健品类属于食品,与药品界限明晰。但我国很多东西都是药食同源的,比如枸杞子,既可以作为食材,也具有保健作用。所以在我国,保健品介于食物与药品之间,如果相关的界定和审批标准不够完善,会导致界限不明晰。这样一来,很多厂商会将保健品当做药品来宣传,且虚假宣传比较多,从而误导消费者;有的厂商则为节省成本,不走保健品的审批程序,但在售卖时极力宣传其保健功能。
中国保健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政府应尽快出台《保健品监督管理条例》,同时保健品行业应建立安全诚信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成为企业自觉自愿的行为;另外,国家还应加强营养保健知识的科普宣传和教育,让消费者树立“只吃对的,不吃贵的”的消费观念。
(《中国青年报》)
【小题1】下列对报告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社会,保健品市场的繁荣还将继续。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规范保健品市场。
B.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凤认为,当前消费者对健康高度关注是当今保健品市场火热的唯一原因。很多商家正是抓住了这个契机,操纵了消费者的购买观念。
C.在我国,一些和食材药材相关的界定和审批标准不够完善,从而导致了那些介于食物与药品之间的保健品归属不好界定。
D.规范保健品市场,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应尽快出台《保健品监督管理条例》,保健品行业应建立安全诚信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消费者则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小题2】下列选项不属于目前中国保健品业存在的问题的是
A.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质量难以保证。
B.保健品销售虚假宣传现象严重,特别是一些广告将顾客买不买直接与孝不孝挂钩,有绑架消费者之嫌。
C.我国很多东西药食同源,既可以作食材,又可以做保健品。
D.有些厂商把保健品当药品推销,误导消费者;有的不按保健品进行审批,销售时又把保健功能作为卖点。
【小题3】这次调查反映了购买保健品的中国消费者存在着哪些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