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买画
余显斌
那时,程豫已致仕。所谓的致仕,就是退休,离开官场,归隐田园。
他雇了一只船,一路白帆飘飘,回到老家高坝。
他的家在高坝街的那一边,进了门楼,一个四合院,一排砖墙瓦房,十分朴素。但是,不大的院子,却洁净雅致,种着菊花,还有别的花儿。每天早晨起来,程老爷子喝罢茶,会走到院子里,这株花前站站,那株花前停停,心里,清闲得如吹过花叶的风,如对面山上的白云。
多年官场生活,已让他心生厌倦。只有在老家,在这个古镇上,他才感到心地清净,浑身舒爽。当然,早饭后,一人品茶看书,十分舒适。有时也会拄着拐杖,到处走走,看看山,看看水,和故旧交谈。
这天,他出外访友,两人正品茶间,仆人匆匆赶来,俯身对他耳语几句。他一惊,抬起头道:“怎么,少爷与人争吵?”
仆人没说话,只是点点头。
他站起来,对老友抱拳道:“家里有事,改日再来请教。”说完,在老朋友的相送下,走了。表面上,他一脸淡定,心中却很生气,自己的儿子一直很懂礼的,今天这是怎么了,竟然与人争吵,太不像话了。
走过小桥,走过镇街,前面就是自己的家,里面传来争吵声。
他疾步走进去,看见儿子正拉着一个布衣书生,不许离开。
他冷着脸,对儿子道:“放手!”
儿子见了他,忙松开手,告诉他,这个书生是一个骗子。原来,不久前,程家少爷在街上经过,看见一个卖画的书生,声称自己有八大山人名画一幅,名《枯木小鸟图》。程少爷一听大喜,忙让看看。那书生打开包袱,拿出一轴,徐徐打开,纸张古旧,一看就是古物。再看画面,翰墨流畅,烟云满纸,一只鸟,站在一根枯木上,白眼看天,如同铁铸。程少爷大喜,知道自己父亲特爱八大山人的画,于是,当即答应以五百两银票卖下。
书生勉强答应,说不是老母生病,无钱买药,绝不会如此低价出售。
一切谈妥,程少爷伸手入兜,哎呀一声,告诉对方,自己没有带钱,让他改天来拿,分文不少。
程大少的目的,仍不放心,怕画是赝品。
他拿了画,一个人暗暗在书房里细看,谁知这一看就看出了问题,八大山人画鸟,鸟眼为方形,而画中鸟眼却是弧形。因此,今天,书生来拿钱时,程少爷一把抓住他,大骂骗子,准备送往官府治罪。
程豫听了儿子的解释,拿过了画,仔细看了,对程少爷道:“无知!”
程少爷一惊,问道:“爹,怎么?”
程豫小心卷了画,装入木匣,告诉程少爷,此画乃真品无疑,怎能是假。程少爷听了,忙指出鸟眼存在的破绽。程豫哼了一声,解释道:“八大山人画鸟多为方形鸟眼,但兴致来时,偶尔也画弧形鸟眼。”说完,程豫吩咐,将五百两银票送给书生。看书生一身单衫,寒颤颤的,他又走近房内,亲自包了一包自己半旧的衣服送上。
书生低了头,千恩万谢地走了。
看书生走远了,程豫转身,将画递给儿子道:“烧了,以免此画以后骗了别人。”
程少爷一惊,问道:“为什么?”
程豫轻声说:“这画是赝品。”
程少爷望着自己的爹,大惑不解。
程豫长叹,告诉儿子,这人是读书人,又有这样深的绘画功底,仿造赝品,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能帮一把,为什么不帮一把呢?
程少爷听了,轻轻点点头道:“爹,我明白了。”
程豫长叹一声,望着书生远去的方向。
书生拿了银子和那包衣服回家,打开包袱,里面有一张纸,上写:君之丹青已上层楼,假以时日,定为大家,赠银五百,以助君成功。
书生读罢,红了眼圈,久久无言。
多年后,丰阳出现一个画家,提笔濡墨,满纸云烟,俨然已成画坛名家。这人,就是那个书生。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小题1】【小题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谈妥价钱后,程少爷发现自己没有带钱,便让那书生改天来拿,书生爽快答应,可知书生涉世未深,轻信别人。
B.“书生低了头,千恩万谢地走了”,其中“低了头”只是一处闲笔,只是单纯的表现书生内心的情感。
C.一直很懂事的儿子竟然会与人吵架,这个情节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能够激发读者关切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
D.文章虽然短小,但是波澜起伏;作者通过大量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塑造了程豫这一人物形象,给人以启示。
【小题3】【小题4】“程大少的目的,仍不放心,怕画是赝品。”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小题5】【小题6】程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10 12:33: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熬至滴水成珠 (节选)

池莉

前天傍晚,天空静穆,晚霞明丽,西天已然跃出一颗耀眼的寒星,我喜欢在这样的时刻外出散步,便迎着那颗星星走去,悠然淡然。半路遇上了一位男邻居,推着一辆婴儿车,也是悠然淡然,嘴角带了平素没有的生动笑意。这笑意引得我停留下来,俯身去看婴儿车里面的婴儿,原来是这邻居得了第一个孙子。我一看,人就傻了。一个婴儿,在天地之间,端然大方地熟睡着,皮肤如此洁净细嫩,嘴唇如此新鲜红润,眉眼与鼻子,生得如此横平竖直。我的天!刚满月的婴儿居然是这样的面目俊美和慈祥啊!而且居然是这样的娇小啊!娇小得我简直不敢碰他,伸出去的手指不知不觉又收了回来,生怕碰坏了这样娇小的俊美和这样娇小的慈祥。我自己也是生育过女儿的,我自己也是从婴儿成长起来的,怎么以前我一点都没有意识到婴儿娇小成这个样子呢?而且完美到这种程度呢?我也不知道怎么才好,简直一塌糊涂,散步到天黑也忘记回家。一路走来走去,都是认真地回忆与辨识我女儿的婴儿时代,用刚才那婴儿的娇小,去证明世上所有婴儿的娇小,包括我自己的。原来我竟然识不得生命之小呢!

②邻居有一人,在二楼阳台吹笛。想必是一个专业笛手,吹了多少年的,只是一个婉转,就把人的千般柔肠万般情感都勾引出来。这个时候,我立在湖边了,湖水汤汤,烟波浩渺,天幕上的那颗星星一直与我对望。这生生不息的人世啊!就是从这般的娇小开始的吗?这娇小的俊美的慈祥的生命啊!爱得叫我连一个“爱”都说不出来了。 

③最近,我在后院的菜地里撒了一把萝卜籽。几天以后的一个清晨,我忽然发现,出萝卜苗了!可以重达公斤的萝卜,它的苗却幼小得不可思议:细长的茎纤细如发丝,孱弱地弯曲着竭力顶住两片绿色的叶,而这叶,亦小得仅仅是因为有黑色泥土才得以被衬托出来。我连忙返回书房,取来老花镜,戴上,蹲在田头,认真端详萝卜苗。我用手指碾碎了一疙瘩又一疙瘩的泥土,轻轻培在萝卜苗的根部。与这样孱弱的植物的小生命共处,使你感到人类的强大,感到你有满腔的怜惜。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我就开始惦记它们,我得适时地为它们浇水,松土,施肥,间苗,除虫,让它们顺利成长。我当然知道,农事一旦做起来,就跟抚养孩子一样,有着没完没了的琐事,还有口朝黄土背朝天的体力活。但是我会做下去的,一个人,即便是面对孱弱的萝卜苗,一旦由衷地发生了郑重的情感,那也该是一种掷地有声的承诺。

④其实我做过农活。我17岁的时候是知青,曾经在田野上劳作。现在于后院种菜,依靠的就是知青时代获得的经验。然而,到了现在,我才以前所未有的真实发现了萝卜苗的纤弱,并对它们产生了抚育者的责任感。而当年,17岁的我,下放几个月之后,就靠一篇文字优美的作文,被贫下中农选拔到大队小学当教师去了。尽管我在所有的假期里,都积极投入到生产队的农活之中,我还是从来没有把萝卜苗或者白菜苗看在眼里。我的眼睛一直望着远方,心里头只装了三个宏大理想:第一,要解放全人类。第二,要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第三,将来要当作家。因此,当生产队长一头冲进我们的教室,说:“老师,要下雨了,赶快把学生带去抢摘棉花!”的时候,我立刻放下教鞭 —— 一根柳树条,挽起裤腿,率领学生立刻出发。当夜,不管有多累,我一定还要挑灯夜战,那就是必须写下至少一篇关于人定胜天的战斗诗篇。

⑤少年意气,眼睛看见的都是大,成年以后才逐渐发现小。当过农民三十年之后,我才在自家后院里回归田野。在48岁这年,我第一次认认真真地看清楚了萝卜苗。才知道心疼它们。才意识它们都是生命。也才意识到我自己也曾经是这样纤弱细小的生命。我恨不能回过头去,做一次自己的母亲,一个母亲意识清醒的母亲,好好端详自己,好好心疼自己。

⑥这是三十年的时间。在三十年的时间里,做好做歹吃苦耐劳也不少,生儿育女也曾经历,却好比没有看到目的地的火车,只管呼隆隆地一径朝前开去。

⑦某一日的黄昏,有瑰丽晚霞,去散步,眼界忽然被打开,才正经认识了婴儿和萝卜苗。一瞬间,眼里有了,心里也有了。人世间,不管动物植物,小生命总是大事情。

【小题1】第一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2】“我恨不能回过头去,做一次自己的母亲”一句表现作者怎样的心理?
【小题3】文章第四段作者写自己的知青生活,有何用意?
【小题4】文中的萝卜苗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5】文章结尾处说:“人世间,不管动物植物,小生命总是大事情。”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马灯

鲍尔吉·原野

那年我到坝后,干什么去已经忘了,但脑子里挂记着那盏马灯。我们住在大车店的一铺大炕上,睡20多人,都是马车夫。白天,我和主车夫老杜套上我们的马车,拉东西。把东西从这个地方拉到那个地方,好像拉过羊圈里的粪。那羊圈真是世上最好的羊圈,起出20多公分厚的羊粪,下面还有粪,黑羊粪蛋子一层一层地偷偷发酵,甚至发烫,像一片一片的毡子,我简直爱不释手。并沉醉于羊粪发酵发出的奇特气味中。

晚上,我们住大车店。

大车店没拉电、客房挂一盏马灯,马厩挂一盏马灯。晚上,车夫们掰脚丫子,亮肚子,讲猥亵笑话。马灯的光芒没等照到车夫脸上就缩在半空中,他们的脸埋在黑暗中,但露着白牙。不刷牙的车夫,这时也被马灯照出洁白的牙齿。苇子编的炕席已经黄了,炕席的窟窿里露出炕的黑土。肮脏的看不出颜色的被褥全在马灯的光晕之外。房梁上,悬挂着一尺左右,像暖瓶一样的马灯。灯的玻璃罩里面的灯蕊燃烧煤油。花生米大小的火苗发出刺目的白光,马灯周围融洽一团桔黄的光芒,仿佛它是个放射黄光的灯,马灯的玻璃罩像电吹风的风筒,罩子四周是交叉的铁丝护具。装煤油的铁盒是灯的底座,可装二两油。

蛾子在屋顶缭绕,它们靠近灯,但灯罩喷出的热气流把它们拒之灯外。不久,车夫们响起鼾声,这声音好像是故意发出的极为奇怪的声音。你让一位清醒的人打鼾,他发不出梦境里的声音,他忘记了梦中的发声方法。有人像唱呼麦一样同时发出二、三个声音,有低音、泛音和琶音,有许多休止符使之断断续续。有人在豪放地呼出嚕之后,吸气却有纤细的弱音,好像他嗓子里勒着一根欲断的琴弦,而且是琵琶的弦,仿佛弹出最后一响就断了,但始终没断。打呼噜的人大都张着嘴,但闭着眼。他们张嘴的样子如同渴望被解救出来。我半夜解手回屋,背手踱步,在马灯的光亮下视察过这些打鼾的车夫,洞开的嘴还可以寓意失望,吃惊和无知。他们是够无知的,把这个村的羊粪拉到另一个村的地里。其实,我看到那个村也有羊圈。那时候,农村里的一切都归公社所有,拉哪个羊圈的粪都一样。就像一家人,把这个碗里的饭拨到那个碗里一样。车夫们睡姿奇特,如果在他们脸上和身上喷上一些道具血,这就是个大屠杀现场或者先烈就义图。有人仰卧,此乃胸口中弹,有人趴着,背后中弹。有人侧卧并保留攀登的姿式,证明他气绝最晚,想从死人堆爬出去报信但没成功。

即使不解手,我也希望半夜醒来到外面看看夜景。夏夜的风带着故乡性,它从虫鸣、树林、河面吹来,昆虫在夜里大摇大摆地爬,爬一会儿,抬头看看天上的星星。月亮瘫痪在一堆云的烂棉花套子里。我看到夜越深,天色越清亮。接壤黑黲黲的土地的天际发白。可见“天黑”一词不准,天在夜里不算黑,有星星互相照亮,是地黑了。被树林和草叶遮盖的地更黑,这正是昆虫和动物盼望的情景。在黑黑的土地上,它们瞪着亮晶晶的眼睛彼此大笑。夜风裹着庄稼、青草和树林里腐殖质的散发的气味,既潮湿、又丰富。我回屋,见马厩里的马灯照着马。木马槽好像成了黑石槽,离马灯最近那匹马大张着眼晴往夜色里看。灯亮照亮它狭长的半面脸颊,光晕在它鼻梁上铺了一条平直的路。马在夜色里看到了什么?风吹了一夜却没有吹淡夜色。那些踉跄着接连村庄的星星就像马灯。喝醉了的大车店老板手拎马灯,如同拎一瓶酒。他走两步路,站下想一想,打一个嗝。青蛙拼命喊叫,告诉他回家的路,但他听不懂。夏夜,马灯是村庄开放的花,彻夜不熄。马灯的提梁使它像一个壶,但没有茶水,只有光明。马灯聚合了半工业化社会的制作工艺,在电到来之前,它是有性格,有故事的照明体,它是移来移去的火,是用玻璃罩子防风的火苗之灯。它比蜡烛更接近工业化,但很快又变成了文物。马灯照过的模糊的房间,现在被电灯照的一览无余,上厕所也不必出门了。

(《鲍尔吉·原野散文精选集河在河的远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与马车夫们白天拉发酵的羊类,晚上与他们住在大车店一起掰脚丫、聊天。
B.“我”半夜起身解手,得以有机会观察到车夫们的睡相以及昆虫、马匹等的活动。
C.描写昆虫、月亮、青蛙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营造了亲切、祥和的夜间生活氛围。
D.大车店挂马灯,马厩挂马灯,醉酒的大车店老板拎马灯,马灯有重要的时代特色。
【小题2】第三段写出了马灯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何用意?
【小题3】作者在结尾写到“它比蜡烛更接近工业化,但很快又变成了文物”。请根据文意,说明“变成了文物”的含义,“比蜡烛更接近工业化”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
【小题4】文章叙写了住大车店的车夫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入睡后的表现。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晒月亮
池莉
①常熟有一座山,叫做虞山。虞山有一座寺,叫做兴福寺。兴福寺有一把年纪了,大约一千五百来岁。寺内山坡上有一片竹林。竹林的特点是竹林有一条曲径。曲径的特点是曲径被一位唐人写进了一首诗歌。诗歌的特点是到现在还非常动人和流行。我曾经好几次听见父母们教育幼儿背诵这首唐诗。有一次居然是在麦当劳快餐厅。这首诗歌我也记得,便是唐人常建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唯闻钟磬音。”字是宋人米芾写的。米芾湖北人,出了名的任性和癫狂。有洁癖,好奇装异服。性情渗透了笔墨,字是又诡异又憨厚,出奇的漂亮!
②今年四月的一天,我就住在这首美丽的诗歌里面。清晨起床,推开房门就是竹林。走在竹林的曲径上,梳着头发,根根发丝都飘向远方:唐朝和宋朝。忽然发现,美丽的东西是横截面,一旦美丽便永远美丽。真正的美丽绝不随着时间线性消失。美丽是不老的。
③兴福寺的茶也是兴福寺自己的。茶树就生长在兴福寺后面的山坡上。沏茶的水也是兴福寺的,是一眼天然的泉水。水杯是最普通不过的玻璃杯。水瓶也是一般常见的塑料外壳的水瓶。水瓶上用油漆写了号码。油漆已经斑驳,暗中透着沧桑。不知沏和多少杯茶了!也不知有多少人喝了兴福寺的茶了!我成了其中的一个。我平日不怎么喝茶。为了睡眠,下午是尤其不喝茶的。来到兴福寺的下午,我破例喝茶了。一杯接着一杯。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茶香。无须精致茶具的烘托,没有礼仪仪式的引导,这是一种明明白白的肖澈和香甜。能够享受一袍这种清澈和香甜,还管睡眠做什么。
④入夜,听慧云法师证明经。古老的寺庙,偏偏有年轻的小当家。二十来岁的慧云法师,相貌还没有彻底脱去男孩子的虎气,谈吐却已经非常圆熟老到。可以举重若轻地引领我们前行。原来,每个人都有清净的自性,只是被尘俗蒙蔽。“禅语”之道就是除污染而显自性。南来北往,到过的寺庙不少,觉得哪座寺庙也没有兴福寺这么浓浓的“禅味”,秘密竹林,苍苍古木,处处透着禅意。
⑤夜深深,在寺内缓缓散步。看风中低语的古树。树叶滑落潭水。看青苔暗侵石级。看夜鸟梦呓巢穴。看回廊结构出种种复杂的故事。看老藤椅凝思深夜的含蓄。看时间失去滴答滴答的声音。看僧人们的睡眠呈现一种寺庙独有的静寂。一仰头,参天古柏的缝隙间晃出兴福寺的月亮,小小一弯冷月,朦朦胧胧。
⑥月光下,看你的眼睛里面有我的眼睛;看你的笑意包含着我的笑意;看你的心情覆盖了我的心情;什么都看得见。朋友们和我自己,在这一段时间里,都变得很透明和很简单。不思不想,无忧无虑。所有的牙齿,都曾经被烟垢污染,不记得何时有过今夜的灿烂。一笑,就有月光闪烁。这月光注定会温暖日后漫长的生活。这就是兴福寺的月亮!
⑦兴福寺的月亮是世界是唯一的月亮。因这它有兴福寺。它有兴福寺生长的千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还有兴福寺的院墙作为我们获得某种特定感受的保障。兴福寺的月亮不是单纯的月亮,是成了精的月亮。是我们的月亮。  
⑧我在新疆遇见过又大又圆清澈如水的月亮,可它的背景是沙漠。那种月亮活像假的,你就是无法把它当真。点了篝火,一夕狂欢,狼狈的是天明之后的灰烬和残酒。那种月亮更适合失恋少女,行吟诗人、野外科技工作者和深受声名贵所累的成功者,不是我。而我,还真就是喜欢兴福寺的月亮。从离开兴福寺的那一刻起,我的等待就已经在悄悄蔓延。我会耐心地等待再一次的缘分和机会,能够再去兴福寺住几日。到了晚上,就出来晒月亮。
一九九九年七月六日汉口
(有删节)
【小题1】作者笔下的兴福寺令人神往,请结合全文,概括兴福寺的特点。
【小题2】请赏析⑤段中划线句的表达特色。
【小题3】文章末尾写到新疆的月亮,有什么作用?
【小题4】结合全文内容,谈谈对文章《晒月亮》理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共享单车企业超过30家。不过,吸引用户和业界大部分注意力的始终是ofo和摩拜两家,以至于部分第三方数据报告中难觅其他共享单车企业的身影。
根据易观数据报告,今年6月ofo、摩拜和酷骑分别以51.9%、45.2%和4.6%的份额占据中国共享单车App活跃用户覆盖率的前三名,在当月的App活跃用户次月留存率数据上,ofo、摩拜和永安行排名行业前三,分别为57.2%、46.1%和36.4%。
从猎豹全球智库的共享单车榜单来看,ofo和摩拜已经稳稳锁定了市场头羊的位置,周活跃渗透率超过了其他入局者的总和,市场集中化程度可见一斑,共享单车的未来将由ofo和摩拜的决战之局决定。
自今年6月起至今,目前已有悟空单车、3Vbike和町町单车3家共享单车企业被曝倒闭。融资不畅、耗损率太高、无力运营等成为玩家出局的主要原因,甚至有不少用户质疑某些共享单车企业其实就是在变相敛财。的确某些共享单车企业入局的目的并不单纯。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包括町町单车在内的多家共享单车企业的背景复杂,经营范围涉及批发、零售、租赁、金融等。如每一个风口行业一样,在后半场竞争中,退出、收购、合并会成为共享单车市场的几个关键词。
(摘编自北京商报《共享单车下半场另类比拼》
材料二:
目前,共享单车成为共享经济中一种最常见的业态形式,因其符合低碳出行理念而逐渐流行起来,同时也给人民提供了方便,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然而,这种火热背后出现了一系列无法忽视的问题。
河南网友:3月左右开始使用酷骑单车,并在App上缴纳押金298元,我个人还额外充值100。但自今年8月后押金无法退回,现在连App都无法打开,显示络连接失败,退款迟迟未到。光我个人家庭共损失近1000元,身边同事朋友也有这样的遭遇。
四川网友:数以万计的单车占领了成都大街小巷,地铁口、十字路口,但是单车服务商只投放,却疏于管理,现在许多道路、地铁口、重要交通路口全部被单车“攻陷”,横七竖八摆满了五颜六色的单车,而且随处可见一些损坏、有故障的自行车尸体无人回收和修理,已经严重影响到市容,影响到市民出行安全。
福建网友:共享单车为广大市民出行提供了新的选择,但是发生了一些丑陋现象,使人感觉到不吐不快,这就是共享单车的损坏率。散步沿马路不到一公里,就有四辆共享单车损坏,短短300米,7辆损坏的共享单车,如果是质量不过关也就算了,可是看到车子有的车篮子被卸下,有的车链子被卸,有的脚蹬被卸,有的链子盖被卸,明显是有意为之。
(摘编自人民网《共享单车乱象丛生押金难退打水漂你遇到过么?》
材料三:
美国是共享经济的发源地,无论是提供共享汽车服务的优步,还是提供共享住房服务的爱彼迎,均已从美国走向世界。但是,技术门槛最低的共享单车在美国却没有铺开。
对比共享单车在中美两国发展的不同,可以发现决定共享单车发展命运的,并非仅有科技因素,还有公共管理因素。美国并非不具备发展共享单车的技术条件,其主要障碍来自公共管理压力。对中国来说,美国共享单车发展过程中的阻力和障碍,正是中国“爆炸式”发展中应进一步重视的问题。
共享经济具有商业和公共利益双重属性,还涉及既有经济利益的再分配,并非是一个不需要外力干预便能实现平稳运行的自发经济秩序。科技和商业创新固然值得支持,但防止共享经济放任发展走向异化,提防创新异化带来的巨大外部效应也应成为政策制定的重要考量。
城市公共交通改善关乎重大公共利益,理应由政府主导。共享单车涉及占用城市公共空间、关乎城市公共出行效率。因此,其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均应服从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全局。
此外,即便关乎公共利益,倘若无监管力量约束,企业具有向社会转嫁成本的天然冲动。共享经济不是万灵药,奢望在不动用公共资源的情况下,单凭商业力量就能缓解城市公共出行压力,是不切实际的。
在美国,共享单车的发展执行严格的事前审批和数量管控。例如,在旧金山,单车企业必须先向政府提交安全性保障和投放计划细节,获得许可之后才能按计划投放。在西雅图,获准进入的共享单车企业也必须按照政府许可的额度分阶段投放单车。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共享单车为何没在美国铺开》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
A.共享单车给人民提供了方便,因其符合低碳出行理念而逐渐流行起来,但出现了押金难要回乱停乱放、疏于管理、暴力用车等问题。
B.共享单车行业竞争如火如荼,ofo、摩拜势头迅猛,共享单车已经进入了“寡头决战”和“尾部退出、收购、合并”的格局。
C.共享单车企业失败的原因有融资不畅、耗损率太高、无力运营等,当然也有不少用户质疑某些共享单车企业其实就是变相敛财。
D.美国是共享经济的发源地,但是,技术门槛最低的共享单车在美国却没有开展,美国并非不具备发展共享单车的技术条件,其主要障碍来自公共管理压力。
【小题2】下列对材料和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整治共享单车,需要政府多部门协作,也需要供应商、使用者,甚至全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和努力,才能够让共享单车真正惠民、利民。
B.共享经济具有商业和公共利益双重属性,还涉及既有经济利益的再分配,故而共享单车企业必需考虑这些问题,从科技和商业两个方面入手对解决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C.在美国,共享单车之所以没能得到发展,就是因为公共管理压力这一最主要的原因。只要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共享单车在美国就会成功铺开。
D.如今在中国许多大城市,共享单车大规模进入城市公共空间已是事实。除了要求企业强化管理,增强社会责任外,政府如何改造公共基础设施、重新配置公共资源来确保单车安全有序使用,也成为共享单车存量管理的关键所在。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共享单车要良性发展,该如何进行?

同类题5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偷食
宋以柱
地瓜面煎饼我们叫它黑煎饼,玉米面煎饼我们叫它黄煎饼。
我和张里是吃黑煎饼长大的。
黑煎饼烧胃,胀肚子,大便黑,解大便困难。黄煎饼就不同,它有让人眩晕的黄色和香味儿,而且大便顺畅呈黄色。张里他爷经常吃黄煎饼。用张里他娘的话说,你爷干活儿最累,所以吃黄煎饼。张里和他6个姐姐,都吃黑煎饼。我永远记得张里他爷举着黄煎饼的样子,黄煎饼在张里他爷的黑手里攥着,攥得我的心生生地疼。我只能干咽唾液。那天,我咽下两个黑煎饼,去叫张里上学。张里从他家的粪篓里掏出一个黄煎饼,掖在怀里,拉着我飞跑进村南的小树林。张里对我说:“我偷的,咱俩分着吃了,千万别说,说了俺爷能敲死我。张开手接着,别掉了。”我大张着两只小手,张里小心翼翼地撕开,把大一点儿的一块递给我。我双手捧着大半个煎饼,兴奋得发晕。吃下第一口,我浑身战栗。尽管那半张煎饼上还粘着几点黑黑的猪粪。
那是我和张里童年的事。说着说着就长大了。张里是属于绝顶聪明的那种,用村里人的话说,家里最小的一个,是他爷他娘积攒力量要来的,所以最聪明。事实证明,这话有点儿道理,我们初中3年,张里一边玩儿一边学,没费什么力气就读了中专,上的是省城的银行学校。你想想,上世纪80年代后期,农村能到省城读中专的有几个?而且学的是数钱的专业,参加工作后天天对着钱。村里的老少爷们想到这一层,眼球里都像铺了一层青苔,绿莹莹的。我笨一些,只能复读了一年,然后上了高中,等到我费尽力气考上专科师范,到乡镇初中教书时,张里已经是我们那个市的银行里管着往外发钱的科长了。张里给我打电话,说黄煎饼天天吃,但是很小,四四方方的,小巧玲珑的,什么时候你来,我请你。我就笑,然后心就不听话地乱跳。
据说局长们、县长们都盯着张里的钱,苦于没门路。但我对于我和张里的关系,闭口不谈,熟悉的人问起来,我只是说已跟他无往来,他们都信。因为我现在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尽管他们都说我有沉鱼落雁之貌。就是让那个色眯眯的校长扣了奖金,压迫着教两个年级12个班的课,我也没有找张里帮忙。
在我结婚那年,我见到了张里,是在张里组织的初中同学会上。在这之前,我几次梦到过他,他的高大魁梧和他的递给我黄煎饼的修长手指。那一次,是在市里最  好的一家酒店,我去的时候,张里正在和一个小姑娘说笑。她不是我们的初中同学,但比我们的初中女同学要漂亮得多,包括我。我注意到张里修长的手指,正夸张地  搭在小姑娘的肩上。张里看到我的时候,眼睛绿了一下,过来就抱住了我。当我在他怀里战栗时,我听到张里说了一句话:“有男朋友吗?如果没有,就跟了我吧。”  我迅速逃出他的怀抱,虽然我曾经渴望过。我笑着说:“张里,你太白了,我不喜欢白皮肤的男人。”然后我对着他哈哈大笑。其实,一个好女孩是不应该那样笑的。
酒宴的始终,我一直听到张里高亢的声音。他的声音过于夸张,修长的五指张牙舞爪。他对我们的男同学们说:“放心玩乐,有你想不到的快乐。”那一刻,我正举着一块黄煎饼,就是张里说的那种,四四方方,小巧玲珑,有着让人眩晕的黄色。听到这话,我差一点儿吐了,好像十几年前那块煎饼上的猪粪才开始散发臭味。当看到张里歪歪扭扭往楼上走的时候,我彻底改变了主意。那次聚会回来,仅半年时间,我就和一个同事结婚了。
我是经常回老家的。回去就有人说我,还有张里。说张里的时候,全村的人就一个表情——馋,就像当年我在张里家里眼馋他爷的黄煎饼一样。我就强装笑脸,历数自己的学生,还有自己的一大摞证书。张里他爷已经不在了,那个全村第一个吃黄煎饼也是吃黄煎饼最多的人,在张里飞黄腾达的时候溘然而逝。在村里我也见过一次张里,他因臃肿而不再魁梧,修长的五指变得粗而白,那时他已经是副行长了。看到他艰难地把自己塞进小车时,我的心不再有以前的疼痛。这真的很奇怪。村里的老人们说:“你看张里多出息,又白又胖。”我就说:“是啊是啊,多少年才出一个张里啊。”
后来再回去,就没人跟我说张里了。“张里给逮住了。”这是张里他娘跟我说的。我经常去看她。那个慈眉善目、养育了6个女儿1个儿子的老人,抓住我的手对我  说:“妮子,你替我去看看张里吧,我走不动了。”她坐在夕阳里自言自语:“张里那么听话,他怎么会拿公家的钱呢?他媳妇儿来闹腾我,说张里还养着二奶,我都  听不懂。他是不是让城里的女人给祸害了?妮子,张里到底咋了?”
隔着一张厚玻璃,我见到了张里。我带去一摞黄煎饼,是张里他娘给的。她说,张里都当上官了,还是喜欢吃她摊的黄煎饼。张里看到黄煎饼,竟然笑了一下,是黄煎饼再一次让我的心疼起来。张里对我说:“我还配吃黄煎饼吗?”他脸上的肉太厚了,其实根本看不出他在笑。
走出那扇大铁门,我才想起给他买的那盒烟——中华牌的。那次聚会后,我知道他喜欢抽这种烟,但我不知道它贵得这么离谱。
我回去时,张里还没回监号,我看到他正把一块黄煎饼往嘴里摁。
那一刻,张里像极了一个偷食的孩子。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标题“偷食”含义深刻,一语双关,既指小时候偷吃黄煎饼的事情,又暗指张里“偷食”公家财产,还构成了故事悬念,让读者产生了阅读的兴趣。
B.小说中的“我”与张里是小时候的伙伴,但因为不同的人生轨迹,使得“我”成为一个正直的 人,而张里成了一个令人唾弃的犯罪分子。
C.小说第三段开头的“说着说着我们就长大了”一句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我”和张里的关系,又为下文对“我”们成长后事情的叙述做了铺垫。
D.“我”对张里看法的根本转变,源于那次初中同学的聚会;聚会上,张里的表现让“我”看清 了他的变化,“我”决定再也不跟张里交往。
【小题2】小说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3】“黄煎饼”作为小说中的一种物象,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