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支撑
高军
早春,在山区里,风还是咬人的,但是二蛋和小春一点儿也感觉不到冷,他俩扛着自制的红缨枪在这座草房前站着,警惕地盯着四周。
草房里不久前住进一位姓胡的首长。二蛋是一个很机灵的孩子,他叫上好朋友小春就自觉地站岗了。
“哗啦一一扑腾!”突然从草房里传出奇怪的声音。他们快速地跑进去,就看到姓胡的首长神态自若地正在拍打着屁股上沾的尘土,黄色的尘埃在空中飞扬,有一股刺鼻的味道,让人有一种想打喷嚏的感觉;几块石头凌乱地躺在地上,二蛋家的那个三条腿的板凳斜歪着,好似正在龇牙咧嘴、吸吸溜溜着的样子。
胡首长平静地看了他们一眼,自嘲地微微一笑,摆摆手示意没什么,然后就弯下腰,双手搬动石块,向上摞着。由于石头并不规则,很难摞稳当,所以半天才摞好。接着他又扶起那个三条腿的板凳,支撑了上去,这个板凳就又可以坐人了。
二蛋和小春一直愣愣的,眼睁睁地看着胡首长自己把这一切做好。
胡首长看了他俩一眼,平静地坐下,又开始认真地处理文件了。
他俩悄悄地退出去。半天,什么也没说,但心里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
又过了一会儿,二蛋趴在小春的耳边说了一句什么,小春点头,然后两人就走了。
日头在头顶照着,乍暖还寒的风吹着,周围的树木伸出嫩嫩的枝叶轻轻摆动着。
半天的工夫,二蛋和小春兴冲冲地抬着一把太师椅回来了,他俩的小脸上满是汗水,但眉眼间的高兴劲儿却怎么也掩饰不住。
“同志,”二蛋学着大人的样子招呼道,“你,坐这个,这个结实,坐着安稳。”
姓胡的首长一激灵,站起来,由于没怎么注意他那座位,加上起身太快,他坐的板凳又歪倒了。
对这一切,胡首长并没在意,眼睛认真地盯着太师椅,神情逐渐严肃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呀?”他一说话,二蛋和小春就又听到了这同志撇着的腔调,很好听的。二蛋抬头看着他的脸,好像没有刚才那么严肃了,很和蔼的,就咧咧嘴,露出洁白的虎牙:“俺俩去大地主朱老五家借的。”
“借来给我坐?”胡首长稍稍歪着头,指着自己的下巴颏问道。
“是呀是呀,你看俺家就这么个破板凳,还得用石头支撑着,一不小心就歪倒了。”二蛋就像大人似的,用右手拍拍椅子面你看看,坐这个多安稳呀。”
“嗯嗯。”首长笑笑,“我看不一定,坐不好恐怕更不安稳噢。”
二蛋和小春有些糊涂了,不解地眨巴着眼睛。
“一切为了抗战,对地主我们也欢迎他们抗日,不要损害他们的利益噢。”他搬起椅子,“好沉哪!所以,这椅子我不能坐。走吧,我们给他送回去。”
二蛋噘起了嘴哼,这些狗地主,都该斗争。不就是坐坐他的破椅子嘛。”
“你这个小同志呀,这椅子破吗?嘿,走吧,前边给我带路。”胡首长在头里大步走出了门。二蛋和小春只好赶紧跑上前去,抬着椅子,去还给朱老五。
走进朱老五家的大门,就见朱老五的脸色正难看着,直直地盯着堂屋正面的八仙桌旁边空着的地方生气呢。
“我是来赔礼道歉的,老先生。”胡首长放下椅子,握住朱老五的手说,“这两个小伢子,来向你借椅子给我坐,其实我有座位,所以来奉还。打搅了,对不起了。”
朱老五的脸上马上放晴了,堆着笑不就一把椅子嘛,首长坐就是了。”
告别朱老五,胡首长健步走回来。进了草房,就躬下身子支撑自己的座位。二蛋和小春也赶紧跑上前去搬起石头向上摞着。不一会儿,座位就弄好了。胡首长稳稳地坐下,又忙起他的工作来。
几天后,朱老五送来六十支枪,说是支持共产党抗战的。
此后,朱老五经常给共产党的军队送这送那的,成了著名的开明士绅。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蛋的身份是普通百姓,而且是孩子,他的所作所为,一方面反映出共产党人发动全民抗战的彻底性,另一方面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小说写那条三条腿板凳“龇牙咧嘴、吸吸溜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板凳的寒碜,写出了二蛋家的贫穷,更表现了胡首长工作条件的艰苦。
C.“日头在头顶照着,乍暖还寒的风吹着”是景物描写,它写出了故事发生时的自然环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烘托了胡首长的形象。
D.最后两个自然段是故事的尾声,它表面是写朱老五思想和行动的转变,实际上却是表明胡首长处理借椅子这件事的做法产生了很好的作用。
【小题2】小说题目“支撑”有哪些含义?请简要概括。
【小题3】一般认为胡首长是小说中的主人公,试陈述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08 07:05: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牛在坡上吃草
侯春
这天,村主任陪一个领导模样的人下乡,转到半山腰,领导内急,放眼四顾,都是茂密青翠的庄稼地,只不远处有一简易的茅草棚。领导寻思那可能就是个山厕,三步两步紧赶过去,推开竹门。正要解皮带,却听到里面有响动,一个女人的声音在问:是老三吗,咋这么快就回来了
领导赶紧退出来,随后赶来的村主任忙说,这是村上的特困户刘老三的家。
这样的屋子还住人?领导皱了皱眉头,仔细打量,那草房是“千脚杆下地作墙壁,稻草盖上当屋顶”。加上年久失修,倾斜严重,已岌岌可危。屋前的空地上,几块规则不一的黄石垒起一个灶台,灶台上坐一口铁锅,也没锅盖,日晒雨淋,锅沿如狗啃过。锅底残留着黄褐色的锈水,像刚耕过的稻田,浓稠而浑浊。
都什么年代了,还有这样的贫困户,工作咋做的啊。领导半是感慨,半是责问。
村主任忙解释,其实刘老三也不懒,只是他老婆有病,儿子尚小,人又老实巴交的,没什么找钱的门路。不过冬春荒救济、逢年过节慰问,上面都考虑到了他的。
光吃救济哪行!领导重重地叹了口气。
这一声叹气就换来了两头肥滚滚肉嘟嘟的母牛。
原来县上开展“1+1”结对扶贫活动,那天来的领导是县畜牧局局长。局长回去后,决定与刘老三结成对子,定点帮扶。那两头牛就是局长亲自送上门的。局长说,这牛是西门塔尔肉牛,母的,一年下一头崽,喂两年就可以卖了。一头牛能卖三四千哟。有这两头牛,两三年后,你就可以盖新房了。局长打开一个塑料袋,抓起一把形状像没脱壳的麦粒但体积要小得多的东西,说,这是黑麦草种,你撤在山坡上、田边地头,二个月就长尺把深。这草跟韭莱一样,割了长,长了割,种一次,可以喂好几年。局长边说边比划,刘老三边听边笑,那笑,比四月里的牡丹花还鲜艳。晚上,刘老三刚躺下又爬起,光着脚走出茅屋,望望星光闪烁的天,瞅瞅磨牙反刍的牛,不知是兴奋天上掉馅饼了,还是怕被人来“顺手牵牛”,折腾了一宿没睡。
村里人说,刘老三这下该过上好日子了。
刘老三也这样想。牛一年下两头仔,一头卖4000元,就是8000元。8000元!刘老三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钱。那该蘸着口水数多少下啊。想到这,刘老三不禁笑出了声,眼中满是喷香的酒菜鱼肉及一家人开怀享用的场面。
全家人为着那幸福的憧憬忙了一整天,在茅屋旁搭起了牛圈。刘老三对老婆儿子说,这两头牛是全家人的命根,不能有丝毫闪失。
于是,每晚刘老三都要离开热被窝,在牛圈旁支个凉床守夜。刘老三的老婆每天割一大背篓草料回来,才能满足牛的胃口。儿子小山骑着牛与太阳一起上坡下山成了村子一道独特的风景。牛背上的小山,左手牵牛绳,右手扬牛鞭,牛“哞”一声,他咯咯地笑几声,脆生生的笑声惊飞了树梢麻雀。
可是小山脆生生的笑声很快被一些声音淹没了。
刘老三一家都被这两头牛套牢了。有人说。
他们天天和牛一起吃,一起睡,全身都是牛膻味,哈哈,刘老三家有五头牛了。有人打趣说。
也有人埋怨,有钱买牛来送,还不如直接送钱,有钱啥子买不到哦。
村里人的话就像山坡上的风,紧一阵缓一阵地向刘老三扑来,把他脸上的牡丹花吹成了冬瓜,越吹越长,还粘满了灰毛。
牛成了刘老三一家的心病。在秋风一天凉似一天的夜晚,刘老三想,还是把牛换成钱现实些。
年底时,县畜牧局局长兴致勃勃地来回访他的帮扶对象。走到刘老三家时,局长看见茅屋还是那座茅屋,牛却不见踪影,只有小山靠着那扇竹门津津有味地啃着一包方便面。
局长扫了眼屋角的一堆空酒瓶,对着空空的牛圈和刘老三局促不安的手,皱了皱眉。
牛呢,下崽没有?局长问。
刘老三一张脸憋得通红,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村主任赶紧上前,掏出烟给局长递上,可呵笑着说,牛在坡上吃草呢。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8年第3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领导误把刘老三家当作山厕开头,并借领导之眼对刘老三居住环境进行细致描写,表现了刘老三家的穷困,引出了下文的扶贫故事。
B.小说详细描述刘老三一家领到牛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后文“屋角的一堆空酒瓶”“空空的牛圈”形成对比,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C.“刘老三家有五头牛”“有钱买牛来送,还不如直接送钱”,作者描述这些闲言碎语主要是表现村民们因嫉妒而不愿意刘老三家富起来。
D.小说通过叙述刘老三一家从养牛燃起生活的希望到卖牛希望破灭的经历,表明了当下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
【小题2】小说中刘老三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村主任“呵呵笑着说,牛在坡上吃草呢”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生事物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共享单车作为新生事物,其两面性正在不断呈现。作为商业模式的新生事物,因为处于风口,所以一方面迅速解决了过往公共自行车试验中量不足的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无序投放的问题;作为公共交通的新生事物,共享单车不需要固桩,取车还车,方便快捷,相当程度上分流了公共交通的压力;同时,正因为无序投放和便捷,也造成了乱停乱放的问题,影响市容市貌和道路交通秩序。。
共享单车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因为目前的运营主体是企业,企业要考虑投入与回报的问题,能否有稳定盈利的商业模式,直接决定了运营主体的去留;另一方面,因为共享单车介入了公共服务的领域,只有规范有序,才能健康发展,如果任其混乱,最终必然会让市民和政府都选择用脚投票。共享单车企业如何盈利、政府该如何规范管理,目前都还在摸索之中,需要不断地总结与调整。
对政府来说,面对共享单车,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其对于城市交通出行的意义,将交通部“鼓励发展”“包容审慎”等基本精神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政府确立服务的意识,坚持宜疏不宜堵的基本原则,尽力在设施、路权、政策等方面做好服务,让共享单车企业有更好地发展空间和环境。
在保证设施、路权的基础上,政府的服务只有重点在两个方面发力,才能为未来的监管做好准备。一是要在数据共享上发力,共享单车只是交通的一种形式,只有将共享单车、公交车、出租车、地铁等主要交通数据聚合分析,在此基础上科学规划城市建设、交通配套,才能算出共享单车科学需求并进行调控。二是共享单车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公共服务的功能,政府就需要更大程度上承担起教育引导市民的责任。
权利落地自然秩序井然。思所以乱则治矣,只有把握住大数据的核心,以信用信息为抓手,将共享单车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各司其职,才能形成政府、企业和骑行人共享共治的良好局面,才能有共享单车行业真正的健康发展。若面对新生事物的阶段性乱象,把目前的重点放在了行政管理上面,就极可能导致共享单车企业积极性下降,最后让共享单车逐步自然死亡,成了共输的结局。
和共享单车是个新鲜事物一样,杭州的《促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是一个新鲜事物。对任何新鲜事物,都不宜全面赞歌或者全面否定,应该包容审慎,允许摸着石头过河,在不断地总结中调整、优化,最后形成一个科学、有效、共赢的方法。
(选自《治理共享单车的核心是“共赢”》,有删减)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新生事物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的,所以共享单车的两面性正在不断呈现。
B.共享单车解决了过往公共自行车试验中量不足的问题,说明商业模式是成功的。
C.共享单车无序投放给社会带来了很多弊端,因此不能允许共享单车企业再投放。
D.共享单车在分流公共交通压力的同时,也可以对市容和道路交通带来负面影响。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只要共享单车运营企业有稳定的盈利,共享单车在公共服务领域就会一直存在。
B.既然共享单车介入了公共服务的领域,政府就要对它进行规范,不能任其混乱。
C.共享单车企业如何盈利,政府该如何规范管理,都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过程。
D.就政府而言,面对共享单车,它对城市交通出行的积极意义,是要优先考虑的。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共享单车,政府应坚持宜疏不宜堵的原则,给共享单车企业好的发展空间。
B.作为未来对共享单车监管的准备,政府应在数据共享和市民的教育引导上发力。
C.政府将共享单车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这对共享单车行业真正的健康发展有利。
D.对于共享单车的现状,若把重点放在行政管理上,车企与政府是共输的结局。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2018年的春天即将到来的时候,直播行业也是捷报频传。首先是腾讯爸爸分别以4.62亿和6.3亿美金分别投资了YY旗下的虎牙直播和斗鱼直播这一对老对手;另一边,直播双雄陌陌和YY,因为给力的2017第四季度财报,市值都来到了70-80亿美金的高位;同时,之前借壳不成的映客,以及360旗下的花椒,也都传出谋求香港上市的消息。
如果再算上暂时以直播为主要变现模式的快手正在以180亿美金的估值寻求上市,我们应该能看到,在走过人气、收入和影响力全面下降的2017,直播行业在2018的春节后可谓猛虎下山。
材料二:
直播能够为用户带来哪些价值?也许很多人仅停留在休闲娱乐或互动情感交流层面,但这远非全部价值。例如知识技能传递,无论是从主播自身价值认知层面,还是用户对于好的内容/主播评价层面,都有望成为直播的重要价值体现。

材料三:
这段时间,短视频直播平台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各种问题乱象持续被曝光,引发社会各方及有关部门强烈关注。一方面是涉黄涉赌、暴力血腥和低俗病态等各种乌七八糟的内容主题不断涌现,例如近来激起众议纷纷的“少女妈妈”走红事件:另一方面是“网红”主播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优势违规“带货”,在没有任何资质的情况下,在视频中大肆宣传、兜售各类假冒伪劣“三无”产品。
毫无疑问,野蛮生长、问题丛生的视频直播行业亟待清理整治。当务之急还要对短视频直播行业制定出台专门的管理规定,构建、完善全面覆盖,常态从严的规范管理制度,将功夫下在平时,把防控做在事前,全方位强化日常监管,防患于未然,扑杀问题乱象于萌芽状态。其中特别是要拉出一份“责任清单”,明确各方的监管职责,夯实平台的主体责任,划清主播的行为边界,确保形成外部多重监管和内部自我约束的合力。
材料四:
随着直播平台和主播行为进一步规范,主打擦边球的直播将成为历史,优质主播/内容将进一步得到保障,促进整个直播内容生产和价值传递,向着更加主流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随着直播风潮的深化,直播工具化发展的趋势越发明显。除了常见的游戏、泛娱乐等直播领域,“直播+”有望成为更多垂直行业的标配。
以“直播+教育”为例,相比传统在线教育的录播课程,直播的互动性和沉浸感更强,目前已经吸引多家传统教育机构和在线教育企业布局。例如疯狂老师推出直播应用叮当课堂,猿题库推出在线直播课程猿辅导等,推动“老师”成为主播大军中的一员。
随着“直播+体育”“直播+电商”等模式的纷纷试水,“直播+”已经成为重要的网络直播形式。
传统的秀场类、游戏类主播难以满足“直播+”的垂直化发展需求,从业人员范围需进一步扩展。由于细分领域主播的专业性需求增强,进入门槛增加,有望吸纳更多的细分领域专业化人员成为主播,例如金融领域的从业人士、教育机构的培训老师、传统领域的市场和销售人员等。
随之而来的,是主播和直播内容的专业化升级,传递的价值也有望从娱乐休闲、情感需求升级,上升到知识技能分享和资讯传递等多元化价值传递。
从休闲消费,到为知识买单,已经在走向直播的未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7年直播行业的人气、收入和影响力全面下降,但2018年,随着投资市场对直播行业的看好,直播行业开始有了“春天到来”的迹象。
B.直播带给用户的价值是多元的,目前最主要的价值体现在满足娱乐休闲、提供知识技能教学和实现用户情感交流互动等方面。
C.直播行业野蛮生长、问题从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出台专门管理直播行业的规定,没能构建规范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
D.直播行业有望通过直播平台和主播行为的进一步规范,促进整个直播行业内容生产和价值传递向着更加主流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上述材料对直播行业发展现状以及趋势进行了介绍,其中尤其关注了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B.材料一介绍了直播行业在2017年的全面下降与2018年的“猛虎下山”,意在说明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其发展的周期。
C.材料二显示直播行业的价值传递本就是多元的,所以其娱乐休闲和互动交流价值应该重视,其知识技能教学价值也不容忽视。
D.“直播+”是直播工具化发展的重要成果,因此通过“直播+”就能最大限度发挥直播的工具优势,彻底改变直播行业的乱象。
E. 目前直播行业的确存在很多问題,究其根本是价值传递出了问题,所以引导用户形成正确的价值需求,是行业发展的重心。
【小题3】要实现直播行业更加健康的发展,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结合材料信息,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
“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首先是“一”。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其次是“二”。“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尊卑、贵贱。再次是“五”。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地吻合五色的轮次。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式固定下来。
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禀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灵、与祖先交流。
当时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有以下几类。一是生命。铜镜铭文这样的考古资料透露了秦汉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看来当时的人们相信人是可以不死的,不过也相信人之永恒极其困难。如果说铜镜铭文、帛画、画像石中的神仙内容及秦汉方士的求仙寻药炼金活动,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期望和想象,那么很明显,他们也努力地探索过人体的奥秘与医疗技术,张家山汉简中的《脉书》、马王堆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等,就反映了人们的焦虑和忧患。正是在这种期望和想象、焦虑和忧患中,人们逐渐形成了生死观念。二是幸福。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对幸福的期望往往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体化和世俗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被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永生)所取代,“富贵”与子孙“繁衍”成了更现实的追求,铜镜铭文中那么多的“富贵”和“宜子孙”的字样就是明证。三是国家。当诸侯国家日益消亡或削弱,各种文化区域日趋混融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时候,人们开始彼此认同。“天下”一词在当时是一个较纯粹的政治概念,当人们逐渐有了更广泛的地理知识之后,人们认识到自己所熟悉的地域只是天下的一部分,于是又常常使用“海内”一词。“海内”一词在当时成了中国人的文化疆域的代名词,凡是生活在海内的人,凡是有共同语言、习俗、观念与服饰的海内人,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已经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了。
(葛兆光《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有删改)
【小题1】关于秦汉时代人们对“天”的认识,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
B.人类的社会秩序、伦理关系都是以“天”为依据来建立的。如果发生紊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C.“天”是自然的法则,一切知识都与之相关,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
D.无论普通民众还是权贵,都把“天”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依据,认为遵循“天”的规则,效法“天”,能够获得思想和行为的合理性。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的表述显示了天与人之间的关联,五行、五声、五色、五方、五祀等实际上都体现了“天”蕴含的自然法则与宇宙秩序。
B.因为“天”等同于“一”,意味着绝对和神圣,所以,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以显示对唯一的神的崇敬。
C.秦汉时代,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少数被认为有特殊禀赋与训练的术士才能与天、神沟通,并非人人都具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
D.“一”“二”“五”等数字概念表达了“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这些概念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牵连着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时代,与“天下”一词作为政治概念不同,“海内”是“文化疆域”的代名词,“海内”的人于文化层面能够彼此认同。
B.秦汉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
C.秦汉时代,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这样的生死观导致了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对于“富贵”和“宜子孙”的追求即是神仙信仰世俗化的重要表现。
D.秦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马灯

鲍尔吉·原野

那年我到坝后,干什么去已经忘了,但脑子里挂记着那盏马灯。我们住在大车店的一铺大炕上,睡20多人,都是马车夫。白天,我和主车夫老杜套上我们的马车,拉东西。把东西从这个地方拉到那个地方,好像拉过羊圈里的粪。那羊圈真是世上最好的羊圈,起出20多公分厚的羊粪,下面还有粪,黑羊粪蛋子一层一层地偷偷发酵,甚至发烫,像一片一片的毡子,我简直爱不释手。并沉醉于羊粪发酵发出的奇特气味中。

晚上,我们住大车店。

大车店没拉电、客房挂一盏马灯,马厩挂一盏马灯。晚上,车夫们掰脚丫子,亮肚子,讲猥亵笑话。马灯的光芒没等照到车夫脸上就缩在半空中,他们的脸埋在黑暗中,但露着白牙。不刷牙的车夫,这时也被马灯照出洁白的牙齿。苇子编的炕席已经黄了,炕席的窟窿里露出炕的黑土。肮脏的看不出颜色的被褥全在马灯的光晕之外。房梁上,悬挂着一尺左右,像暖瓶一样的马灯。灯的玻璃罩里面的灯蕊燃烧煤油。花生米大小的火苗发出刺目的白光,马灯周围融洽一团桔黄的光芒,仿佛它是个放射黄光的灯,马灯的玻璃罩像电吹风的风筒,罩子四周是交叉的铁丝护具。装煤油的铁盒是灯的底座,可装二两油。

蛾子在屋顶缭绕,它们靠近灯,但灯罩喷出的热气流把它们拒之灯外。不久,车夫们响起鼾声,这声音好像是故意发出的极为奇怪的声音。你让一位清醒的人打鼾,他发不出梦境里的声音,他忘记了梦中的发声方法。有人像唱呼麦一样同时发出二、三个声音,有低音、泛音和琶音,有许多休止符使之断断续续。有人在豪放地呼出嚕之后,吸气却有纤细的弱音,好像他嗓子里勒着一根欲断的琴弦,而且是琵琶的弦,仿佛弹出最后一响就断了,但始终没断。打呼噜的人大都张着嘴,但闭着眼。他们张嘴的样子如同渴望被解救出来。我半夜解手回屋,背手踱步,在马灯的光亮下视察过这些打鼾的车夫,洞开的嘴还可以寓意失望,吃惊和无知。他们是够无知的,把这个村的羊粪拉到另一个村的地里。其实,我看到那个村也有羊圈。那时候,农村里的一切都归公社所有,拉哪个羊圈的粪都一样。就像一家人,把这个碗里的饭拨到那个碗里一样。车夫们睡姿奇特,如果在他们脸上和身上喷上一些道具血,这就是个大屠杀现场或者先烈就义图。有人仰卧,此乃胸口中弹,有人趴着,背后中弹。有人侧卧并保留攀登的姿式,证明他气绝最晚,想从死人堆爬出去报信但没成功。

即使不解手,我也希望半夜醒来到外面看看夜景。夏夜的风带着故乡性,它从虫鸣、树林、河面吹来,昆虫在夜里大摇大摆地爬,爬一会儿,抬头看看天上的星星。月亮瘫痪在一堆云的烂棉花套子里。我看到夜越深,天色越清亮。接壤黑黲黲的土地的天际发白。可见“天黑”一词不准,天在夜里不算黑,有星星互相照亮,是地黑了。被树林和草叶遮盖的地更黑,这正是昆虫和动物盼望的情景。在黑黑的土地上,它们瞪着亮晶晶的眼睛彼此大笑。夜风裹着庄稼、青草和树林里腐殖质的散发的气味,既潮湿、又丰富。我回屋,见马厩里的马灯照着马。木马槽好像成了黑石槽,离马灯最近那匹马大张着眼晴往夜色里看。灯亮照亮它狭长的半面脸颊,光晕在它鼻梁上铺了一条平直的路。马在夜色里看到了什么?风吹了一夜却没有吹淡夜色。那些踉跄着接连村庄的星星就像马灯。喝醉了的大车店老板手拎马灯,如同拎一瓶酒。他走两步路,站下想一想,打一个嗝。青蛙拼命喊叫,告诉他回家的路,但他听不懂。夏夜,马灯是村庄开放的花,彻夜不熄。马灯的提梁使它像一个壶,但没有茶水,只有光明。马灯聚合了半工业化社会的制作工艺,在电到来之前,它是有性格,有故事的照明体,它是移来移去的火,是用玻璃罩子防风的火苗之灯。它比蜡烛更接近工业化,但很快又变成了文物。马灯照过的模糊的房间,现在被电灯照的一览无余,上厕所也不必出门了。

(《鲍尔吉·原野散文精选集河在河的远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与马车夫们白天拉发酵的羊类,晚上与他们住在大车店一起掰脚丫、聊天。
B.“我”半夜起身解手,得以有机会观察到车夫们的睡相以及昆虫、马匹等的活动。
C.描写昆虫、月亮、青蛙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营造了亲切、祥和的夜间生活氛围。
D.大车店挂马灯,马厩挂马灯,醉酒的大车店老板拎马灯,马灯有重要的时代特色。
【小题2】第三段写出了马灯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何用意?
【小题3】作者在结尾写到“它比蜡烛更接近工业化,但很快又变成了文物”。请根据文意,说明“变成了文物”的含义,“比蜡烛更接近工业化”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
【小题4】文章叙写了住大车店的车夫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入睡后的表现。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