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珠光宝气
聂鑫森
北阙云从公家的文物商店退休十年了。只可惜老伴儿五年前过世,而儿子早去了太平洋彼岸,他的日子自然过得有些落寞。儿子儿媳很通情达理,劝他就地找个老伴儿,如果钱不够花,他们会每月补贴些美元。
他动心思了。半夜里醒来,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到底不是个办法,是该找个伴儿了。于是他买好晨练的行头,就一头扎进那些晨练的老人团体,有滋有味儿地练起来。
还没等到他的枪口找到准确的目标,却有目标撞到他的枪口上来了。那天早晨,练完了太极剑,他正坐在一个石椅上休憩,蓦地旁边扬起一阵风,一个老太太坐在身边了。说是老太太,却并不显老,脸很白,露出一截光滑的手臂,像玉一样。还没等他说话,她朝他稠稠地一笑,说:“对不起,我坐一下。”
他说:“不要紧,你坐。你好像不住在这个社区?”
“嗯啦。”声音很好听,有一点儿媚。
答话的时候,她转过了脸,身子再慢慢转过来,穿的居然是浅黑低领T恤衫,胸部凸得很高。他的心,怦怦地跳起来。
“我叫西门珠。你呢?”
“北阙云。从前在文物商店做事,早退休了。”
“我知道。”
“你怎么知道呢?”
“我怎么知道呢?我也不知道。”
他觉得她很调皮,很有趣。他想找个什么话题和人家聊聊,一时竟找不到。
突然,他看见她脖子上戴的一串珍珠,每颗都很圆,珠子因受潮而发黄,但最下面的那颗珠子很大,估计有一钱来重。在职时,他是专门经手珍珠翡翠类东西的,可以说是行家里手。他马上断定,这串珠子是野生的东珠,《满洲源流考》说东珠出自混同江等河中。这串珍珠是老珠,只可能是有身份的人家留传下来的,那么老太太应是名门之后了。重到一钱的大东珠,价钱恐怕在三十万元以上了,但这颗大东珠值不了这个价。
他有好话题了,说:“西门珠,你这串珍珠不错,只可惜不会养护,都发黄了,那颗大珠子里都有胎柳了。”
她脸红了,说:“瞧,你看到哪儿去了?什么叫胎柳呀?你说给我听听。”
“珍珠内有胎,这胎裂成两块,有了一条缝,像柳条似的,就叫胎柳。有了胎柳,这珠子就不值钱了。”
“黄的可以变白吗?胎柳可以愈合吗?怪不得人家都说这串珠子不好看。”西门珠显得很委屈。
他这一刻也为她委屈起来,小声说:“我可以修复它们。不过,你不要对任何人说。”
她说:“那我就交给你吧。”
“你放心?不怕我跑了?”
“我放心。我在……你跑到哪里去呢?”
这句话很含蓄,也很大胆,他的心都醉了。
他觉得自己年轻了许多。
他熬上三天,把那串珠子泡好、洗净、揉亮了,接下来该愈合胎柳了。他去商店买来一块四川白蜡,又去集市买了一只纯白母鸡,杀了,取出一块稠酽的鸡油。他把白蜡、鸡油和用小刀拨划过表皮的大东珠,同放在一个碗里。然后在灶上架起一口盛了水的铁锅,锅里放上笼屉,将碗放在笼屉中,盖上盖子。先用猛火把水煮沸,再改用文火慢慢熬煮,水少了,就添一勺半勺。一天一夜,他没有离开灶边。他仿佛看见白蜡、鸡油慢慢浸入珠体,那条胎柳正慢慢消失。他要让西门珠见识他的本领。当她戴上这串焕然一新且价值重新变得昂贵的珍珠项链时,他是不是可以向她求婚了?
十天过去了。
在灿烂的晨曦中,他把这串洁白无瑕的珍珠交给了她。她迫不及待地戴在脖子上,头微微扬起,有无数道目光都被吸引了过来。在这一刻,她高贵得让人嫉妒。
交谊舞的音乐响起来了。老头老太太们彼此相邀,步入水泥场地。
她说:“老北,我要好好谢谢你,我请你跳舞!”
他说:“好。”
他看着她雪白的脖颈上,珠串一晃一晃,并传出细脆的声音,太好听了……
第二天早晨,她没有来。
第三天早晨,她也没有来。
他向人打听她住在哪个社区,人家都摇摇头说不知道。
她像一缕云,像一丝风,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向何处而去。
他突然觉得自己真的老了。
有一天夜里看电视,是一个拍卖珠宝翠玉的节目,他突然看见西门珠的那串珍珠了。
他冷冷地“哼”了一声,然后把电视关了。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北阙云退休前在公家的文物商店工作,对珍珠翡翠可谓行家里手,在认识西门珠后梦想借助自己的特长成就黄昏恋,没想却被骗了。
B.西门珠时尚貌美,热情大方,调皮有趣,并且有点儿媚,这让北阙云很是激动,以至他在与她的谈话中明显表示出对她的爱意。
C.西门珠脖子上戴着的珠子是野生东珠,价值不菲,但她却佩戴外出,高调暴露,实际上她是出身名门,生活奢靡。
D.小说通过语言、外貌、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塑造西门珠这一人物形象,又用一段文字详细介绍了北阙云愈合珍珠胎柳的过程,充分展现了他的专业特长。
【小题2】小说中的北阙云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小题3】“说是老太太,却并不显老,脸很白,露出一截光滑的手臂,像玉一样。”这一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08 01:01: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汪曾祺家抢画
陈建功
过去我家离汪曾祺家很近,大概还不到一站地。离得近,且共同的话题不少,有时专程去看他,向他请教,有时在自由市场就碰上了。有一天清晨,在自由市场见到他在巡视,问他所为何来,他说:“找牛尾呢,中午想喝牛尾汤了!”类似这种场合,请教的,就是关于“牛尾汤”的问题。当然,生活方面的问题,还有喝酒、品茶。汪老是品味生活的大师,讲起来,不光头头是道,而且津津有味。他知道我亦有此好,时不时也提携我一下,比如某日批评家何镇邦率领某位美籍华人女作家杀上门去,汪老亲自下厨煎炒烹炸,没忘了来电邀我前去大啖,遗憾的是,那次我家也有客人,只好辞谢。
向汪老请教的问题,也有文学的,比如我问过他:“您作品的语言节奏怎么拿捏得那幺好?”他笑道:“别无它法,多读而已。我曾把晚明小品熟读于心,读到最后,内容可能都忘记了,节奏倒留在潜意识里。写文章写到某处,多一字必删,少一字则必补,不然永远觉得系错了扣子,一天过不舒坦……”短短数语,即令我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我和汪老混得这么熟,竞未能求得一幅他的字画,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每到文友家申,看见他们把汪老的书法或水墨写意悬于堂上,总是提醒自己再见汪者时一定莫忘求字求画,然而直到我搬了家,也没好意思张口。
大约是1996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晚上,张锲同志来电话相约去看望汪老。那时我已经调到中国作协来工作,因为俗务忙碌,也的确很久没有看望他了。听说他搬了家,且曾对北京作协的朋友“骂”我:“建功这家伙,忙什么昵,这幺久没跟我联络了!”汪老的家搬到了虎坊桥附近,即他儿子所在单位的家属房里。既是出谷乔迁,是不能不参观一下的。没想到张锲和我随着汪老看他的新居时,还有几住陪同前来的年轻同志发现了宝贝——他们从汪老的字纸篓里找出了几团宣纸,抹平,如获至宝地跑过来道:“汪老!您画虚了的,我们可要了!”汪老还是一如往常的神态,先是很平和地瞟去一眼,随即枭然地笑起来,说:“哎呀,都是烂纸,你们真能翻!”他不再说什么,走到画案前,从一个角落里掏出一卷纸来——大概都是他近期的画作。年轻人有足够的机敏,他们竟欢呼起来,一张一张展看时,这个说:“汪老,我要这张!”那个说:“这张是我的!”我速才恍然大悟,原来汪老是让我们挑画。张锲乐呵呵地说:“你们哪是挑画?你们这是抢画来啦!”嘻嘻哈哈中,每人各执所爱,请汪老一一题签。
我选中的,是《升庵桂花图》——虬曲而上的枝条顶部,盛开着黄灿灿的桂花。环绕画面者,是汪老的题诗:“桂湖老桂发新枝,湖上升庵旧有祠。一种风流谁得似,状元词曲罪臣诗。”诗后加注曰:“升庵祠在新都桂湖 环湖皆植桂  1996年新春 是日雨夹雪持赠建功 汪曾祺”。四川新都的桂湖公固,我是去过的。这里是明代杨慎(升庵)的故居旧址。扬升庵于明正德间高中状元,授翰林修撰。嘉靖时因“议大礼”而罹祸,谪戍云南永昌,流放终生。据《明史》载,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诗文外,杂着、散曲,皆有成就。“一种风流谁得似,状元词曲罪臣诗”之感喟,即由此而发。据说,现新都桂湖,“环湖皆植”之桂,即寿当年升庵所植也。八月时节,桂花盛开,香气袭人。品画赏诗,当时便与汪老相约,何时随他新都重游?汪老莞尔一笑,说:“你太忙。”
2005年岁末,我再游新都桂湖时,汪老已经去世了。新都区政府在桂湖公园碑林举行了一个作家和读者见面会,川外作家有王蒙、舒婷、叶兆言和我,成都作家有魏明伦等出席。主办者请我主持会议。从北京起程时得知这一消息,我特意带上汪老所赠画眷与会主持之始,即先行展示之。
此时回想起当年抢画情景,不由你不感叹唏嘘。
(选自懂中国当代散文名篇赏析》,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叙写“我”向汪曾棋请教“牛尾汤”等生活问题,从中可见汪曾棋的生活情趣。
B.文章运用语言、神态、细节、心理等描写方法,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汪老这一人物形象。
C.本文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这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汪老的感佩与思念之情。
D.文章采用倒叙写法,结尾采用第二人称抒发“感叹唏嘘”之情,呼应标题,耐人寻味。
【小题2】在作者笔下,汪曾棋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读全文,请简要概括.
【小题3】文中围绕“我”选中的《升庵桂花图》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并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德国现有的3000万个工作岗位中,至少有1800万个都可以被智能机器以及软件取代。最基层的操作工种中有86%的的工作岗位可以被机器人替代;坐办公室及从事文秘工作者最为危险,约190万个工作岗位将受到威胁;受影响严重的行业还有仓储、邮政以及快递业(150万)、零售业(120万)以及保洁行业(120万)等。
早在20世纪70年代,德国就开始了“机器换人”的过程。时至今日,德国工业领域每万名工人配备机器人292台,仅次于韩国和日本,排名全球第三。在此期间,德国通过政府长期资助、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扶植起了自己的机器人产业和人才梯队。德国还引领欧盟成立了专门机构,对欧洲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进行长期研究,并实施了规模庞大的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可用于医疗、护理、家务、农业和运输等领域的机器人。
(摘编自《德国工业4.0全面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会抢走谁的饭碗》)
材料二:

(摘自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三:
8月22日;世界机器人大会2017论坛环节开幕,展会部门将在8月23-27日对民众开放。活动现场,新浪科技等媒体对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进行了采访。
新松公司隶属中国科学院,是一家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其产品线涵盖工业机器人、洁净(真空)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及智能服务机器人五大系列,其中工业机器人产品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公开数据显示,在2015年,我国的机器人替代率只有0.23%,国际平均替代率是0.58%,这意味着中国有99.77%的工作还不能被机器人替代。谈到近两年的机器人发展成果,曲道奎表示,替代率低的一个影响因素是因为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但保有量的增速有了明显的提升,2016年同比增长30.9%。市场需求空间还很大,机器人密度低说明了市场空间的潜力。
机器人产业发展将促进制造业发展,但双刃剑的另一面可能是失业率的提升。曲道奎认为,由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驱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前三次工业革命存在一个明显差异一一机器的功能。前三次革命中,机器取代的都是“人类的肌肉”,但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是对智能的取代。在数字领域,服务领域,媒体行业,传统的、低智能的工作将会被机器取代。
(摘编自《新松机器人曲道奎:机器人会取代人就业将重新定义》)
材料四:
“我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今年上半年生产完成5.9万台,同比增长了52%。我国占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比例将从25%提升到30%以上。”辛国斌说。
这样快速发展的市场,显然极具潜力。而对于机器人这样一个没有先例的新兴产业来说,要充分释放其潜力,必须建立开放共赢的全球合作新体系,这已成为本届机器人大会嘉宾们的共识。
以色列机器人协会主席ZviShiller表示,非常期待“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以两国在机器人领域加强合作,“机器人行业现在还比较小,很多投资者都喜欢去投那些很快就可以看到成果的东西,但是不能所有人都去摘已经成熟的果子,必须要有人种树。以色列和中国的机器人行业应该相互合作一起种树”。
“俄罗斯非常愿意和中国进一步在机器人领域开展合作,我们可以共同开发全球机器人市场。”俄罗斯机器人协会主席VitalyNedelskiy说,机器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对人类来说安全易用的协作机器人。这个领域需要使用人工智能和深度机器学习技术,俄罗斯的科学家和中国的机器人公司可以携起手来,一起在这个领域进行更多突破。
(摘编自《世界机器人大会展示中国机器人产业新突破》)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中机器人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德国工业机器人的使用率居于世界前列,他们有政府的大力扶持,涉及领域广泛,分工更加细致。
B.材料二近年来全球和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均在迅速增长,中国市场自2015年-2016年快速增长后逐步趋于平缓,但平均增长率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C.材料三新松公司的产品涵盖工业、洁净、移动、特种及智能服务机器人五大系列,填补了多项世界空白。
D.材料四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比例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市场潜力巨大,亟需建立全球范围的合作共贏新体系。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运用了大量客观数据,阐述了德国很多工作岗位被智能机器人替代这一现象。德国工业领域每万名工人配备机器人数量,高于韩国和日本,排名全球第三。
B.材料二中全球和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都在快速增长,图表中显示中国工业机器人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2016年,这一年是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规模增速最快的一年。
C.材料三中我国机器人替代率明显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但保有量的增速明显高于国际水平,新松公司总裁曲道奎预测:不久的将来我国机器人可能会起到引领作用。
D.材料三中机器人产业的飞速发展一定会取代数字领域、服务领域及媒体行业,传统的、低智能的工作,使失业率提升,大部分人失业会成为常态。
【小题3】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哎呀斑鸠

冯世则

(1)暮春时节,紫藤花谢了。晚饭桌上,女儿说,紫藤架顶飞来一对斑鸠,正在那里咕咕地絮窝。饭后,女儿领着我轻手轻脚地去架下仰面观看,老眼昏花,终于看不明白。随后的日子里断断续续听说,它们在那里产卵、抱窝,从春到夏养大了一窝咕咕的鸠雏。

(2)有了如此可喜的房客,超出一向的奢望,忽然想起名叫乔伊斯•基尔默的美国人的诗:“一棵树啊,她也许会在长夏,戴一窝旅鸫,妆扮她的鬓发。”我们的紫藤架如今居然也有了如此的盛装,真是高兴事。

(3)三月里,紫藤开始吐芽舒蔓。到五月,已经枝繁叶茂,疯长起来。柔韧的藤蔓带着浅绿色的嫩芽争先恐后攀上L形的藤架,再覆盖上屋顶,就成了绿色的巨幔。枝柯交错,层层叠叠,竟有一二尺厚。阳光撒不下来,目光也透不上去。一对斑鸠就落户在这一片深深浅浅、明暗掩映的绿色藤萝丛中。我跟着女儿去到紫藤架下,她指指点点,我仰头这看那看,但见深绿浅绿迷离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最多无非有一团绿色特别浓郁而发黑罢,但我确实知道那儿真有一对斑鸠安居。稍后,每逢清晨或黄昏气温适宜时,我夹着笔记本去紫藤架下写字,偶或听见它们的咕咕啼声,有时还听见扇动翅翼的声音。女儿说,是鸠爸鸠妈在轮流外出觅食,喂养它们的鸠儿鸠女。

(4)城里的儿童天然一桩不利之处,是未能“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斑鸠却是我童年所知不多的鸟儿中的一种。小学国文课上,先生曾细解《卫风•氓》里的两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为什么“无食”?先生解释说,桑葚糖分高,甜,尤其是盛夏烂熟的桑葚,斑鸠特别贪吃。它们不知道夏日炎炎,地表湿热,高糖分的桑葚掉到地上就会发酵成酒,斑鸠个子小,“饮少辄醉”,不用吃多少就会像醉鬼一样东倒西歪,遭到捕食。“桑树林,那地方你们去过的,就有人去捕捉斑鸠……”

(5)“逮它们干嘛?”

(6)“杀肉吃。”

(7)“哎呀﹣﹣”好几个同学齐齐惊呼。

(8)先生举眼看看我们,接着说:“‘哎呀’说对了。‘于嗟’就是‘哎呀’的意思:‘哎

呀鸠呀,别去吃桑葚了!’可惜,斑鸠听不懂诗人的劝告,还是会去吃桑葚的,它们饥饿,而且它们不知道人也会像它们那样忍饥挨饿,会像它们那样熬不住饥饿,更不懂得人有机心……”

(9)为酩酊的斑鸠叹息和担忧,是童年时期的事,相去已经太遥远。至于诗经记录的那一声长叹,就更早。而今的世道可不同了,还会有人捕捉酩酊的斑鸠么?

(10)有啊!而且同样地意外而残酷,尽管华北没有发酵的桑葚,鸠也并不酩酊。

(11)秋日一天,我出门走不多远,便望见左侧列道树丛中异常的律动。心中一动,赶紧快步上前。是一张粘鸟的丝网张在那里,一只斑鸠已然落网,正在拼命挣扎,羽毛凌乱,不复常态。我上前一步,左手轻轻托起了它,想用右手帮它解脱,但那网丝如此之细,秋阳之下这一段闪闪发光,那一段却全然无形,我根本看不见。也就在这一瞬间,它婴儿高烧似的体温和急如鼓点的心跳都传到我手上,还有它的眼睛,惊恐而且绝望。它没有向我求救,它只是奋力挣扎,但它显然已经开始脱力……

(12)怎么办?

(13)忽然有了主意,我朝小区门卫室小跑:当值的保安应当能够解决问题﹣﹣这些河北汉子都是当地人,各自的一亩三分耕地和宅基地都让给了开发商,成了无地农民,住进了开发商给他们修建的七层楼房,少数几个幸运儿还当上了保安,在小区值班看门。张网粘鸟只能是他们干的事。

(14)当值的保安从远处看着我小跑过来,此前大约也已看见了我想要解脱小鸟而未果,明白我的来意。“那网……”我气喘嘘嘘,一时还说不清楚,他就笑着接口了,“是我粘着玩的。”笑容带三分羞涩,三分尴尬。

(15)“放了罢,行么?”

(16)他点点头,随即快步过去,我跟在后面,他背朝我,我看不见他的动作,也赶不上他的脚步。等我走到跟前,斑鸠已经握在他手里,举手向空一掷。

(17)请求保安释放斑鸠,是十月间的事。秋天已经来了,冬天还会远么?果然,现在已经是严冬。紫藤不常绿,一岁一枯荣,冬天里的枯枝败叶不再能提供庇护,即使一切平安,我们的小小的房客一家子也该迁居了。而即使下一个春天如期而至,藤萝再次转绿,它们还敢再来这里营巢、与我们结邻么,既然遭遇了今秋那样的凶险?

(18)恐怕不会了。

(19)但也未必。“南山有鸟,北山张罗”,如今张着罗网的岂止北山?不来,又往哪里去?

(20)于嗟鸠兮,于嗟人兮!

(有删改)

【小题1】文章开头引用美国诗人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小题2】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小题3】文章第(7)段中“齐齐惊呼”表现了孩子们什么样的心理?
【小题4】请探究文章结尾“于嗟人兮!”的情感意蕴。

同类题4

阅谈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菊城曹洪蔚
汴梁城的市花是菊花,所以又称菊城。
每到深秋时节,由菊匠们精心培植的数百万盆菊花争相开放,汴梁城一街两市摆放的全是各色菊花,真真的是“满城尽带黄金甲”,把这座千年古城装扮得既庄严肃穆,又生机勃勃。
满庭芳就是这样一个菊匠,每年要栽培数万盆菊花供市民观赏,好的则被选去参加市里的菊展。
满庭芳原来在日化厂上班,在厂后勤搞花卉培植,美化厂区,给会议室和领导的办公室培育摆放的花卉,工作清闲,工资不低,好多人羡慕。后来,日化厂转产改制,第一批公布的下岗人员名单里就有满庭芳。干了一辈子花卉工,下岗后干啥呢,要技术没技术,做生意没本钱,只有干老本行。满庭芳到南郊租了五十亩地,带着老婆孩子住进去,办了个“汴梁菊花园艺场”。正赶上汴梁城每年办菊会,满庭芳栽培的菊花不愁销路,他培育的一株开了四千多头的大立菊还上了世界吉尼斯纪录呢。
这一日,天很高很蓝,风很清很爽。满庭芳正在自己的园艺场侍弄菊花,走来一位老者。这人头发花白,面目清癯,有些仙风道骨的样子。
来人推开篱笆柴门,径直走到满庭芳跟前,一把攥住满庭芳沾满泥土的手,说:“我猜你就是满师傅吧,汴梁菊王?”
满庭芳说:“菊王不敢当,我是满庭芳。”话在无意间说得挺押韵,把老者逗笑了。
两人找凳子坐下,聊开了。老者说:“我叫田耕夫,画画的,特别喜欢画菊。听说您培植的菊花品种全,造型多,一直想拜访您,今天算是了了心愿。”
满庭芳看见老者的手,细细的,白白的,一看就是耍笔杆的,却偏偏起名叫“田耕夫”。再看自己,起名“满庭芳”,多高贵,多豪华,多文雅的一个名儿,却是个栽花种草的。这真是造化弄人。
聊了一阵子菊花,画家田耕夫被一盆盆景菊吸引住了,那眼神儿如铁块遇到了磁石。这是菊匠满庭芳今年的得意之作,主干游走如龙,花开五颜六色,状如孔雀开屏,真乃菊中精品。
田耕夫说:“庭芳老弟,画菊多年使我爱菊如命,这盆菊花我有意收藏观赏,您开个价吧。”
满庭芳憨然一笑,说:“老话说,名花有主,这花如被懂花识花的人所有,也算一件幸事。初次见面,不谈价钱,送给您了。”
田耕夫见满师傅说得诚恳,不再提钱,打手提包里掏出一幅叠好的字画,说:“有来无往非礼也,我回赠您一幅画。”展开,是一幅闹菊图,左旁题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满庭芳没有拒绝,收了字画,帮耕夫装好菊花,送他离开园艺场。离开时,俩人还在菊架前照了相。
隔几日,工友老包来找满庭芳,他是只卖菊花不种菊花。老包问满庭芳:“你那盆孔雀菊呢?我找了半天没见到。”满庭芳说:“那盆菊我送人了,一个画家,画菊的。”
老包一听,急了,说:“你脑袋让驴踢了,还是进水了?今年市里要办斗菊大赛,一等奖奖金三万,获奖后再拍卖,还能卖到两万。你这可好,钱打水漂了。”老包还说:“这人肯定是骗子,拿张破画换了盆精品菊花,你上当了。”
老包走后,满庭芳有些后悔,那人用一张纸换了他的心血之作。是不是他提前知道了办大赛的消息?
那晚,满庭芳失眠了。
这天,公园管理局的马处长来视察菊花长势,马上又要菊展了。问起那盆“孔雀菊”,满庭芳说:“别提了,让一个画家用一幅破画给换走了。”马处长惊得睁大了眼:“换走了?谁给换走的?”满庭芳说:“那人叫田耕夫。”“田耕夫?是田耕夫?”马处长的眼睁得更大了。马处长又问:“那画画的是啥?”满庭芳说:“好像是闹菊图”。马处长听了,又惊又喜,嘟囔道:“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看着满庭芳与画家的合影照,马处长告诉满庭芳,这田耕夫是汴梁城的大画家,专画梅兰竹菊,但鲜有出手,搞到全套四幅梅兰竹菊图,市值在五十万以上。马处长用心多年,眼下才搞到三幅,就差一幅菊图。马处长最后对满庭芳说:“快把那幅图拿来,价钱好商量。”
满庭芳打开柜子找了半天,也没找到,问老伴儿,老伴想了想,说:“那张画菊花的纸呀?我给孙子擦屁股用了。”
马处长听了,心疼得直摆手,郁闷而去。
这一晚,满庭芳又失眠了。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各有其妙。如深秋时节汴梁菊花争相开放的胜景为下文作了铺垫,“天很高很蓝,风很清很爽”渲染了两位行业翘楚会面的愉快。
B.小说主要表现了一段高山流水知音相惜的佳话。田耕夫相中了“孔雀菊”,满庭芳诚心将菊送给“懂花识花”的田耕夫,田耕夫则回赠一副闹菊图。
C.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汴梁菊匠满庭芳的形象,主要是在他诚心送菊与两次失眠的对比、他与田耕夫的对比之中,逐渐凸显出来。
D.工友老包告诉满庭芳,如果在那盆“孔雀菊”获奖之后再将其拍卖共计可得五万块钱,还说田耕夫肯定是骗子。这说明老包是个搬弄是非的小人。
E. 小说中两个主要人物的姓名颇有意味,均寄寓了作者的讽刺之情:菊匠满庭芳乍听上去像个高雅的文人墨客,画家田耕夫乍听上去像个村夫野老。
【小题2】小说以“孔雀菊”为线索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两次写满庭芳失眠,每次失眠的原因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概括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作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2017年5月10日,首个“中国品牌日”的到来引起广泛关注。国家层面设立“中国品牌日”,宣示着一个“质造”和“智造”时代的来临。这不只是仪式,更是一种使命。从外部环境看,我们正站在一个生死攸关的路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低成本取胜已难以为继,以质取胜是必由之路。
②这是一个尴尬的现实——全球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其中自有品牌在世界100强品牌当中却只有一个。尽管近年来,阿里巴巴、华为等一大批中国品牌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经济新模式、新动能的生动注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依然存在巨大差距,国际知名品牌少,品牌影响力弱,品牌话语权小,品牌总体形象欠佳。
(摘编自《担起建设品牌强国使命》)
材料二:

2013上半年消费者购买国产智能电视的关注因素
材料三:
①一个小小的马桶盖,备受热议,与其说触及了“中国智造”的痛点,毋宁说触碰了中国品牌的“弱点”。那些卖断货的日本马桶盖,实际上不少产自中国,返销日本,又被中国游客买过来。媒体曾披露了一个案例,杭州一名居民在日本大阪购得一个马桶盖,发现产地竞为杭州下沙,感叹“兜了一大圈,买到的居然还是自家门前生产的东西”。
②很多时候,国货不是质量不行,而是知名度不够;不是价格高企,而是没有形成与品质相匹配的品牌效应。稍微上点年纪的中国人都会记得,中国品牌有过一段群星灿烂的历史。从熊猫彩电、燕舞录音机、雪花冰箱,到双星球鞋、海鸥照相机,再到英雄钢笔、乐凯胶卷、龙虎牌清凉油,国产品牌装点着那个年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国品牌曾经有过的辉煌,足以说明民族工业有基础也有实力,中国制造有市场也有潜力。
③也要看到,在今天的世界市场上,叫得响、立得住的中国品牌还不够多,从“连圆珠笔头上的笔芯钢珠,我们都生产不了”,到中国游客在海外被称为“会走路的钱包”……一幕幕场景逼迫人们思考:如何才能打造更多树得起的中国品牌?其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给出答案:“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不增品种,就难以满足消费者所需;没有品质,就形成不了品牌。
(摘编自王石川《中国品牌当能纵横四海》)
材料四:
①中国的消费市场升级,可能会孕育出一批高品质的本土品牌甚至是伟大品牌。只是大部分人可能都没想到,这个故事会发展得这么快。一项大型调查显示,从果汁、化妆品到牙刷,被国际大牌拿走的市场份额,正慢慢被本土品牌拿回来。中国城市快速消费品市场去年增长3%。但本土企业销售额增幅超过8%,相比之下,外国品牌只增加1.5%。
②有观察家分析,中国企业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的最大优势是“察言观色”:及时捕捉个性化消费时代变动不居的需求,准确把握国际流行后适当加入中国元素逆向设计,面对喜好的变化可以更快掉头。而一些跨国公司发展乏力,正是由于决策与市场的分离造成了信息传递的“竖井”。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削弱了国际大牌在大型百货店、超市、免税店的渠道优势,为国产品牌的崛起提供了另一个支点。更懂消费者的产品设计、更轻便的营销模式,让国产品牌在市场升级的过程中获得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③事实上,随着中国消费市场逐渐进入品质时代,打造一批优秀甚至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并非遥不可及的事情。不久前,老牌化妆品牌百雀羚成为有美妆研发“诺贝尔”平台之称的国际化妆品化学家联合会(IFSCC)首家中国金牌会员,几乎同时,它的一次互联网传播,也惊艳了年轻人和营销界。
(摘编自何鼎鼎《读懂品牌消长背后的观念之变》)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个“中国品牌日”受到关注,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中国制造而言,它宣示着一个“质造”和 “智造”时代的来临。
B.当前,我国品牌正处于生死攸关的时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低成本取胜已难以为继,以质取胜是必由之路。
C.“连圆珠笔头上的笔芯钢珠,我们都生产不了”“会走路的钱包”等说法逼迫人们思考怎样树立中国品牌。
D.大众在购买国产智能电视时,对品牌的关注度仅处于第三位,远低于质量和价格因素,但高于售后、外形等因素。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阿里巴巴、华为、百雀羚等一大批中国品牌脱颖而出,表明了国产品牌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差距消失。
B.从材料二看,六个因素是各自独立的,但若“品牌”产品做到质优价更廉,则其关注度将会占据绝对优势。
C.材料提到的中国游客从日本买马桶盖的事例,反映了国货不仅是质量不行,还有知名度不够等问题。
D.在中国城市快速消费品市场,2016年外国品牌销售额只增加1.5%,而本土企业增幅超过8%,说明本土企业已占据优势。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品牌成为世界品牌的有利条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