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近几年网络文艺异军突起,网络小说、网络自制剧、网络大电影、网络综艺、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等呈现巨大的市场生命力,正抢占传统文艺市场。
然而,相对于发展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传统文艺,网络文艺还是一个新概念,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仍未给出一个权威的统一清晰的界定,更别提系统科学的研究了。有学者从广义上归纳网络文艺的内涵,认为网络文艺是指具有网络精神的文艺作品,因此只要具备一定互联网因素的文艺作品都可以称为网络文艺,其中包括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传统文艺作品;也有学者把网络文艺狭义地理解为以数字化形式进行生产创作,并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对于网络文艺与传统文艺之间的关联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种说法认为,网络文艺是传统文艺在网络上的延伸,旨在强调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都为文艺,即文艺本质论;另一种说法认为,网络文艺是传统文艺的补充,旨在强调网络文艺能够传达传统文艺之外的内容,丰富文艺的表现方式;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网络文艺完全独立于传统文艺之外,旨在强调网络文艺是一种基于网络技术语言的多媒介因素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型文艺,与传统文艺有着天然的鸿沟。这些观点尽管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仍有失偏颇。因为网络文艺和传统文艺之间既存在天然的有机联系,又具有本质区别。
网络文艺既不是传统文艺在网络上的延伸,也不仅仅是传统文艺的补充。网络文艺与传统文艺就像两个有交集的集合,既有藩篱也有突破,既交融又交汇。从本质看,网络文艺与传统文艺只是媒介载体不同而已,那些经历过无数前辈提炼和检验的传统文艺创作和传播的基本规律、审美价值和文艺理论依然适用于网络文艺。由于技术带来的文艺内在特征和审美方式的质变,网络文艺突破了传统文艺内容和形式的限制,拥有传统文艺无法比拟的优势,隐含符合新媒体时代要求的内在规律。但必须承认的是,网络文艺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形态和特征并未完全展现,很难完全厘清与传统文艺之间的内在关联。因此,对两者关系的认知和把握应采取辩证的、长远的眼光和态度:一方面肯定两者的天然联系,但又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一方面承认两者的本质区别,但又不能将网络文艺视为独立的文艺类型;一方面认识网络文艺的优势和潜质,但又要关注网络文艺的弊病。
同时也必须肯定的是,传统文艺仍然是主流文艺形态。传统文艺具有网络文艺不具备的优势,譬如传统文艺的精英文化带来高质量的文艺品质;而网络文艺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譬如网络文艺的科技色彩将消解其人文价值,商业化运作将导致审美导向缺失,表现形式多样将导致管控困难,审美需求通俗化将导致内容低俗问题凸显。因此可以判断,网络文艺不可能如某些学者所预判的那样将“取代”传统文艺的主体地位,至少在短时期不可能取代,网络文艺也不会给传统文艺带来颠覆性改变乃至如少数学者担忧的毁灭性打击。
(摘自光明日报《网络文艺不会取代传统文艺》,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几年网络文艺异军突起,各种网络文艺形式百花齐放,呈现出巨大的市场生命力,已经抢占了传统文艺市场。
B.网络文艺是指具有网络精神的文艺作品,其中包括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传统文艺作品或以数字化形式进行生产创作,并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C.尽管网络文艺与传统文艺媒介载体不同,但适用于传统文艺创作和传播的基本规律、审美价值和文艺理论也可适用于网络文艺。
D.传统文艺具备的网络文艺不具备的优势,以及网络文艺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足,是传统文艺仍处于主体地位的重要原因。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相较于传统文艺,网络文艺还未得到充分发展,属于新概念,因此业界和学界仍未给出权威清晰的界定,也未开始系统科学的研究。
B.对于网络文艺和传统文艺之间的关联,业界和学界目前存在着多种看法,这些观点都有失偏颇,不能全面地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C.网络文艺与传统文艺存在紧密联系,二者既交融又交汇,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网络文艺视作传统文艺在网络上的延伸或是传统文艺的补充。
D.网络文艺突破了传统文艺内容和形式的限制,带来了文艺内在特征和审美方式的质变,符合新媒体时代文艺发展的规律。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文艺目前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形态和特征并未完全展现,要完全厘清它与传统文艺之间的内在关联仍需时日。
B.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网络文艺视为独立的文艺类型,我们既要认识网络文艺的优势和潜质,又要关注网络文艺的弊病。
C.网络文艺的科技色彩,商业化运作模式,多样化表现形式等特质本来是其作为新兴文艺形式的优势,但也由此带来了许多问题。
D.网络文艺不可能取代传统文艺的主体地位,网络文艺也不会给传统文艺带来毁灭和打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10 01:04: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人的2018
杨丹旭
什么字最能代表2018?中国网民近日推举了一个上“穷”下“丑”的“汉字”,读音为“qiou”,仔细看里面还有一个“土”字。这个“汉字”登上了微博的热搜榜单,被中国网民热烈转发。
岁末盘点,很多使用汉字的地区都会选出一个反映全年焦点的年度汉字,言简意赅地概括即将过去的一年。在中国,这件事通常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新浪网操办,每年选出两个汉字分别总结国内和国外的一年。去年官方选出的国内年度汉字为“享”(代表共享), 国际年度汉字为“智”(代表人工智能)。今年的官选汉字还未出炉,“qiou” 字就已经刷屏互联网。有语言文字专家对此严厉批驳,称这是网民胡编乱造的“恶搞字”,“严重玷污年度汉字评选的权威性”。
虽然不如官方选出的年度汉字具有严谨性和科学性,但很多人认为,这个民间智慧自创的“汉字”引发那么大的共鸣,说明它在普通人中有一定代表性,能投射出人们对当下世态和对过去一年最直观的感受。
所以,中国人的2018真的又穷又丑又土?
先说说“穷”。回想这一年,中国经济确实少了点热气腾腾的蓬勃感。尽管增速放缓最终可能只有零点几个百分点,但股市每况愈下、物价蒸蒸日上、P2P频频爆仓、民营企业债务困境,这些负面的气氛多少让人感到一种压抑感。到年底再一算,花红少了、股市亏了钱、明年的加薪不乐观,哭穷的人自然一大片。
但话说回来,虽然中国还是存在庞大的贫穷群体,但哭穷的也不一定真穷,一边:哭喊“穷到吃土”,一边在朋友圈晒美食晒旅游也是大有人在。有人开玩笑说,哭穷在中国是一种潮流,只要有炫富党,总少不了哭穷族。哭穷的背后往往是人们对生活:压力的焦虑,这其中有经济世道不景的现实诱发,也反映出中国人的基本生活及格线已发生巨大变化,大家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
再来看看“丑”和“土”。2018年的中国的确给这两个字赋予了新的定义,有一种“丑着、土着就潮起来”的魔幻感。今年上半年,网络综艺《创造101》在满屏“白美瘦”的娱乐圈捧红了一名“黑土壮”的90后女生,在中国社交媒体掀起了一阵“审丑潮”。中国短视频直播平台今年更是吹起了一阵“土味风”,乡镇青年把乡土生活搬上互联网,创造“土味情话”“土味文化” “土味营销” ,瞬间让“土”变成了新时尚。
“审丑”和“土味”的崛起,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给中国乡镇青年带去了表现自我的舞台,让社会无法忽略他们的存在,让外界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中国。另一方面,这当中也看得出许多中国人对标榜“白富美”和“高富帅”的社会文化感到疲累,开始向往接近自我和不再矫揉造作的真实感。
“qiou” 字的诞生是网民自娱自乐的创造,做不到全面、严谨、科学地概括中国人的2018,但不得不说,这个“恶搞宇”的背后多少还是有一抹真实的中国。
(选自《联合早报》2018年12月5日)
【小题1】本文从民间自创的“恶搞字”出发,对中国人2018的“又穷又丑又土”做了怎样的解读?请分条概括。
【小题2】专家和本文作者对待网民推举的2018年度汉字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这反映了他们各自怎样的立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年5月10日,首个“中国品牌日”的到来引起广泛关注。国家层面设立“中国品牌日”,宣示着一个“质造”和“智造”时代的来临。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这不只是仪式,更是一种使命。从外部环境看,我们正站在一个生死攸关的路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低成本取胜已难以为继,以质取胜是必由之路。
这是一个尴尬的现实——全球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其中自有品牌在世界100强品牌当中却只有一个。尽管近年来,阿里巴巴、华为等一大批中国品牌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经济新模式、新动能的生动注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依然存在巨大差距,国际知名品牌少,品牌影响力弱,品牌话语权小,品牌总体形象欠佳。
(摘编自冯蕾《担起建设品牌强国使命》)
材料二:

2013上半年消费者购买国产智能电视的关注因素
材料三:
一个小小的马桶盖,备受热议,与其说触及了“中国智造”的痛点,毋宁说触碰了中国品牌的“弱点”。那些卖断货的日本马桶盖,实际上不少产自中国,返销日本,又被中国游客买过来。媒体曾披露了一个案例,杭州一名居民在日本大阪购得一个马桶盖,发现产地竞为杭州下沙,感叹“兜了一大圈,买到的居然还是自家门前生产的东西”。
很多时候,国货不是质量不行,而是知名度不够;不是价格高企,而是没有形成与品质相匹配的品牌效应。稍微上点年纪的中国人都会记得,中国品牌有过一段群星灿烂的历史。从熊猫彩电、燕舞录音机、雪花冰箱,到双星球鞋、海鸥照相机,再到英雄钢笔、乐凯胶卷、龙虎牌清凉油,国产品牌装点着那个年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国品牌曾经有过的辉煌,足以说明民族工业有基础也有实力,中国制造有市场也有潜力。
也要看到,在今天的世界市场上,叫得响、立得住的中国品牌还不够多,从“连圆珠笔头上的笔芯钢珠,我们都生产不了”,到中国游客在海外被称为“会走路的钱包”……一幕幕场景逼迫人们思考:如何才能打造更多树得起的中国品牌?其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给出答案:“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此次《行动计划》从实施层面加以推进。没有品质,就形成不了品牌;不增品种,就难以满足消费者所需。
(摘编自王石川《中国品牌当能纵横四海》)
材料四:
中国的消费市场升级,可能会孕育出一批高品质的本土品牌甚至是伟大品牌。只是大部分人可能都没想到,这个故事会发展得这么快。一项大型调查显示,从果汁、化妆品到牙刷,被国际大牌拿走的市场份额,正慢慢被本土品牌拿回来。中国城市快速消费品市场去年增长3%.但本土企业销售额增幅超过8%,相比之下,外国品牌只增加1.5%。
有观察家分析,中国企业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的最大优势是“察言观色”:及时捕捉个性化消费时代变动不居的需求,准确把握国际流行后适当加入中国元素逆向设计,面对喜好的变化可以更快掉头。而一些跨国公司发展乏力,正是由于决策与市场的分离造成了信息传递的“竖井”。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削弱了国际大牌在大型百货店、超市、免税店的渠道优势,为国产品牌的崛起提供了另一个支点。更懂消费者的产品设计、更轻便的营销模式,让国产品牌在市场升级的过程中获得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事实上,随着中国消费市场逐渐进入品质时代,打造一批优秀甚至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并非遥不可及的事情。不久前,老牌化妆品牌百雀羚成为有美妆研发“诺贝尔”平台之称的国际化妆品化学家联合会(IFSCC)首家中国金牌会员,几乎同时,它的一次互联网传播,也惊艳了年轻人和营销界。
(摘编自何鼎鼎《读懂品牌消长背后的观念之变》)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个“中国品牌日”受到广泛关注,是因为这对中国制造而言,它宣示着一个“质造”和 “智造”时代的来临。
B.当前,我国品牌正处于生死攸关的时刻:日益加深的经济全球化,使我国品牌必须以质取胜才能生存发展下去。
C.《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满足消费者所需,形成有品质的中国品牌的有效途径。
D.大众在购买国产智能电视时,对品牌的关注度处于第三位,略低于质量和价格因素,但高于售后、外形等因素。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阿里巴巴、华为、百雀羚等一大批中国品牌脱颖而出,表明了国产品牌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差距消失。
B.从材料二看,六个关注因素是各自独立的,但若“品牌”产品做到质优价更廉,则其关注度将会占据绝对优势。
C.中国游客从日本买马桶盖的事例,反映了国货相比国外品牌不仅是质量不行,还有知名度不够、价格高等问题。
D.在中国城市快速消费品市场,本土企业销售额增幅超过8%,而外国品牌只增加1.5%,说明本土企业占据了优势。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品牌成为世界品牌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的突破。

据贺建奎介绍,基因编辑手术比常规试管婴儿多一个步骤,即在受精卵时期,把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导序列,用5微米、约头发二十分之一细的针注射到还处于单细胞的受精卵里。他的团队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这种技术能够精确定位并修改基因,也被称为“基因手术刀”。

(摘编自《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人民网,2018年11月26日)

材料二:

CRISPR-Cas9技术可完成对基因定点突变、敲入、多位点同时突变和小片段的删除,并已成功应用于人类细胞、小鼠以及细菌的基因组精确修饰。采用CRI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能迅速地对细胞中的基因加以改造,由此一些遗传性疾病,甚至可塑攻克艾滋病等现在无法治愈的疾病。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依旧潜伏不小的隐患,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脱靶效应。这是因为基因编辑一旦开始就无法中断,只能等待整个过程自然结束,就好像一辆汽车只有油门却没有刹车,使车辆处于失控的状态。而在修复了错误基因后,细胞里的基因编辑工具很可能会继续修改本来正常的基因。

(摘编自黄志伟《打造基因编辑的“刹车系统”》,《健康报》2018年6月28日)

材料三:

三大基因编辑技术(TALEN/ZFN/CRISPR)专利年度申请情况

(数据: Thomson Innovation专利数据库)

材料四:

“法律能禁止人类编辑基因,但人性无法抵挡诱惑。”技术可控,人心难测。恰如人言,技术应用存在一个限制,但它不是来自于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于人本身。限制人的除了伦理,还有法律。西方国家严格禁止基因编辑在人体的试验,我国也有相关规定。但我们的法律法规还有很多需要完善之处,科学伦理的监管、审查机制也有不少漏洞,都亟待亡羊补牢。

(摘编自晁星《基因编辑的伦理之门谁来守》,《北京日报》2018年11月28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娜娜和露露能天然抵抗艾滋病,因为当她们还是受精卵时被修改了某个基因。
B.基因编辑技术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人类细胞、小鼠及细菌的基因组精确修饰。
C.基因编辑技术潜伏着的最大隐患是,一旦启动就无法中断它修改正常的基因。
D.“基因手术刀” 能把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导序列注射到单细胞状态的受精卵里。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科学家们正尝试将基因编辑用于治疗遗传性疾病,攻克目前无法治愈的疾病。
B.基因编辑背后存在的巨大商业利益,使得科学家不顾法律的禁令用于人体试验。
C.CRISPR 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在三大基因编辑技术中的发展势头最为迅猛。
D.在禁止基因编辑在人体的试验方面,我国的监管和审查不如西方国家严格。
【小题3】材料一、二、四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瘦金体

雪小禅

①瘦与金,仿佛贫穷与富贵,凑在一起,居然有一种别致的味道和气息。

②是一个皇帝创造的一种书法体。

③但凡这种皇上,一定做不好皇上。果然,创造瘦金体的宋徽宗对书法和绘画的偏爱,让他沦为金兵俘虏。但正是心中这些对于书画的热爱,才使他在沦为俘虏时不至于落难到不堪的地步——人的爱好,在生死关头总会拯救他。因为漫长的时光是无法打发的,这些爱好,可以与时间为敌。

④喜欢瘦金体,是因为喜欢它的个色。

⑤就因这叫法,分外有几分落寞的荒意。

⑥像秋天长水。是寂寂的天空,有几声远走高飞的大雁,其实是含着人世间最饱满的情意的。远的东西总是充满了想象,而这瘦里,就有了山的寒水的瘦。这金里,又有了人世间最真实的沉重和亮色。

⑦第一次读到这三个字,就被吸引了。三个字里,跌宕出一种极为细腻的光滑与个色感。只这两个字联系起来,衍生出多么孤零的一种情怀啊。

⑧再看字。真是瘦。绝非牡丹的肥腻,而是一枝清梅的瘦。枯而不甘。我喜欢那支棱出来的样子,一撇一捺都彰显出不同凡响的意味。看着一点也不洋气,甚至有些乡土,可是,一腔子里的血全是清傲的。

⑨那份浓烈,那份傲岸,分外扎眼。

⑩也像宋徽宗这个人。偏偏不喜欢做皇帝,偏偏把心在了琴棋书画里。

⑪另一个皇帝李煜,南唐后主。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诗词,一切如命,当然也会一江春水向东流。

⑫总觉得喜欢上文字或者绘画书法的男子或女子会徒增一种莫名的伤感。于他的审美上或许是一种趣味的提升,于人生而言,并无多少益处。因为那样会使心灵过早地进入陡峭地带,过上一种看似平静实则颠簸的生活。虽然人生会因此厚了,肯定了,更值得揉搓和拿捏了。可是,它们带来的荒凉和皱折也一样多。——这些人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对时间的交待和对生活惘然的品味。

⑬就像瘦金体,看似锋芒毕露,实则是人生的无奈全在里面。

⑭能在哪里张狂呢?除了在文字中。在日子中,不得不收敛,不得从春到秋,从夏到冬。日复一日重复和交待的,其实是差不多的内容。

⑮那仿佛是经历过时光淬砺的女子,逆境让她一夜之间成长。被时光或打击过的石头、铁或人,往往更加光彩夺目。很多时候,顺境让人慢慢就沉下去了,而逆境,一经时间打磨,却可以散发出更加绮丽之光。即使是变得凛然了,突兀了,但那味道却是格外不同了。

⑯人们很难记得历史上那么多皇帝。但却容易记得宋徽宗。金戈铁马是留给岁月尘烟的,一个书法体的诞生却是永远永远地留下来了。尽管想起时恍如隔世,可是,如果看起来、写起来,却仿佛昨天。

⑰看过一个朋友临摹的瘦金体,分外古意。

⑱却觉得并不远,仿佛可亲可近的人。贴在脸上,有温热感,放在怀里,是那亲爱的人。远远地看她写,那中式的长衫,那手中的毛笔,仿佛都带着一种阔绿千红的诱惑。在少年,我是如何抵触着中国文化,那么现在,我就有多么热爱着它——你曾经反感的,或者隔阂的,在多年之后,也许会成为最亲近的。这恰恰是岁月所赐。心老了以后,往往会喜欢一些沉静下来的东西,比如书法、绘画,比如戏曲。

⑲因为不再有生活的节奏和韵律了,也渐渐失去争先恐后去要什么的意味。人生到后来,是做减法了。一步步减去那丰硕的气息,像瘦金体,只留下些风骨和枝桠就够了,那风骨,却更吸引人。因为隔着八百多年的烟尘与风雨,我仍然能感觉瘦金体的凛凛风骨。

⑳那是一个男人的心声。

㉑他更愿意臣服于书画之间的时间。那是属于他个人的时间。没有年代,没有界限……他似乎早就料定了。其实,他一定会比别的皇帝更多的出现在后代的书中或者文人们的嘴中。因为文化,从来是穿破了时间这层膜,而且,年代越久,味道会越醇厚,越有气象。什么东西一旦有了气象,便离成大器很近了。

㉒因了宋徽宗,我偏爱着寥薄清瘦的瘦金体。又因为瘦金体,我更高看这潦倒的皇上。有的时候,恰恰因为不堪和潦倒,才创造出一个个文字或书画里的奇迹。那些画牡丹的人,永远不会体味画竹或画梅的心境。潦倒,往往赐予人更高的灵魂品味和耀眼的光彩夺目,比如凡高,比如宋徽宗。

㉓破掉了富贵之气的瘦金体,就这样支支愣愣地入了我的眼——异数,从来就有着别样的动人大美。无论是书画、文字,还是人。

【小题1】简析第⑩段中“染”字的表达效果。
【小题2】为什么说“这些人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对时间的交待和对生活惘然的品味”?
【小题3】作者字里行间对“瘦金体”中“瘦”与“金”的内涵有着种种解读,请分别加以归纳。
【小题4】分析末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5】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①段中“居然”有一种出乎意料的意味。
B.作者第一次读到“瘦金体”这三个字就被其中跌宕出的细腻的光滑与个色感而吸引。
C.第⑪段中写李煜是为了突出“瘦金体,看似锋芒毕露,实则是人生的无奈全在里面”这一文化韵味。
D.第⑮段通过顺境与逆境对人作用的对比,突出逆境让宋徽宗的瘦金体充满了一种格外的味道。
E.全文以“瘦金体”为主线串起全文,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热爱与追寻这一主题。
F.作者喜欢瘦金体,是因为它的叫法有几分落寞的荒意。
【小题6】文中说“有的时候,恰恰因为不堪和潦倒,才创造出一个个文字或书画里的奇迹”,请结合你的阅读另举一例(文中的除外)来阐明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

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

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

材料二:

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材料三: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摘编自中计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

材料四:

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年1月4日报道)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
B.据材料二可知,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稳步增长,预计2020年比2015年同比增长两倍多。
C.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
D.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扫码支付由于具有支付便捷、应用门槛低的优势,创新性地满足了小额便民支付需求,成为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
B.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C.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D.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优缺点和预测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