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总有一些事情在大地上醒着

李雪峰

①黄昏的时候,在浅山上吃草或者在田野里劳作的牛。跟着扛了一捆青草、柴禾,或者是被泥土擦得锃亮的农具的牧人或农人们踢踢沓脊地踏着暮色回来了。那些蠕动的灰白色山羊们,像一团团涌动的云朵,唇齿上还弥漫着青草的腥香,往往是一撮胡须被草汁染得绿着。它们也意犹未尽地飘回了村庄里。那些一天在野外觅食的鸟儿,它们慵懒地扇着翅膀,有些叼着虫子或草籽,有些叼着草茎或细微的树枝,也在暮色里飞回村庄,回到屋檐下或者村庄里那些榆树和桐树树缝间草碗一样的鸟巢里去。在院子里叼了一天虫子的鸡一只一只回到了鸡埘。在村庄野地和巷道里浪荡了一天看不到踪影的狗不声不响地溜回家里,蹲卧在被暮色染暗的檐下或大门口。一切生灵都带着怀想回到了村庄,夜晚的村庄是睡觉和做梦的地方。

②喧嚣在暮色里沉淀,不久,村庄就沉沉睡着了。灯一盏一盏地熄了,星星一粒一粒地稠了,显得越发地沉静。夜色让一切都沉沉睡熟,让一切生灵都沉入到睡梦中去了。

③但总有一些东西在夜晚是醒着的。

④那年七月,我在紧靠庄子的后地守青。很多个夜晚,我睡不着觉,一个人半卧在草庵里抽烟或想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远处的村庄睡熟的时候,玉米地里却嘈杂了起来,噼噼叭叭地,像下起了一片硕大的雨滴,那响声无边无际的,一声声清脆,响亮,像石粒掉在阔大的玉料叶子上,像鸟滴在宁静的池塘里。伸头望望庵外,星粒闪烁,一弯残月斜挂在天上,根本没有落雨的样子。直到第二天清晨的时候,我才惊讶地发现,地里的玉米秆子在一夜之间又长高了许多顶梢的茎上又冒出一截蛋黄一样的新茎,又隐隐生出一片嫩嫩的新叶。原来是玉米拔节生长的声音。

⑤还有一年,那是我十六七岁时的一个春天,我家刚刚搬到庄南头新盖不久的新居里,那是一座土屋,墙用新泥搪过,地我们用榔头狠命地砸捶过。有一天我弯腰在床底下潮湿的纸箱里找书,看见床底下的地上钻出一根鸡蛋粗的白色树芽来。我没理睬它,思谋床底下的东西难道还会成就出什么气候?第二天早上起床伸手去床里边摸衣裳的时候,我在衣裳下摸到一个又光又滑的东西,我大吃一惊,还以为是蛇呢,但定下神来一看,竟是那棵树芽,白白的,嫩嫩的,顶梢拳头一样没展开的地方,裹着一层滑腻的胎液。一夜竟长得比我的床还高了,这鬼东西,我睡着了,村庄睡着了,但它醒着。如果不理睬它,说不准有一天一觉醒来,我会发现自己已经浑然不觉地睡到了它长成的树上去了。

⑥我钻到床下扳掉了它。我知道,它是那棵泡桐树根绽出的新芽,那是一棵高大的泡桐,原来就长在我放床的地方,盖房时它碍事,就把它锯了,又挖六七尺,刨出它深藏的树墩,没想到它还会靠那些残根冒出树芽来。

⑦在那座老屋里,在那张床底下,我曾一次又一次扳倒过许多冒出的苍白树芽,直到几年后,当我扳得有些心烦意乱时,它才终于不再冒出新的树芽来,我想它还是终于睡着了,那棵泡桐树的灵魂终于睡熟了,或许是永远睡着了。

⑧前年老家的那座土屋坍塌了,家里人也没理睬它,不想从我以前放床的地方竟长出一棵树苗来,一个春天竟然长出了丈余高,我很惊讶,思谋已经十多年了,思谋它已经睡熟再不会醒来了,但它依旧醒着,几滴残雨几缕风它又长成一棵树了。

⑨鸟儿睡了,牲畜睡了,我们睡了,村庄睡了,世界睡了,但还是有一些东西在我们睡熟时它却醒着,在鸟儿滴下梦呓,在我们呼呼打着短促的鼾声时,它们在醒着,生长着。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语言优美,在描写拔节的玉米时,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如将顶梢的新茎比作蛋黄等,形象鲜明、生动。
B.作者守青的地点以及不时醒来驱赶猪獾的行为,为下文描写玉米拔节的声音提供了一个的契机,自然而然,毫无牵强之感。
C.作者笔下的暮色乡村虽然没有小桥流水的淡雅,却充满着浓浓的乡村气息,具有一种让人沉醉的安然、和谐之美。
D.文章虽无隽永的哲理话语,但通过对乡村之景特点的描述,表达了对生命的惊叹与欣赏并引发读者的深思。
【小题2】文章第⑦段说“那棵泡桐树的灵魂,终于睡熟了,或许是永远睡着了”而在第⑧段又说“一个春天竟然长出了丈余高”。这样写是否矛盾,又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3】文章的题目是“总有一些事情在大地上醒着”,从全文看,哪些东西是醒着的?请加以分析归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12 03:22: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小题。
特别的礼物
郁 葱 译
早上,阿尔琼被收音机定时的7点新闻闹醒。他摸着旁边空空的枕头,才想起妻子出差了。
玛洛比此刻正在奥兰多,她早就起来了,但她怕打扰丈夫阿尔琼休息,一直等到7点才拨通家里的电话,因为今天是他的生日。结婚27年了,她从未忘记过。不能与丈夫一起庆贺他的53岁生日,她感到很遗憾。好在今天晚上她就可以回家了。
电话响了,阿尔琼拿起听筒。“祝你生日快乐!”电话另一端唱道。“谢谢你,亲爱的。你还好吗?你什么时间回来?”所有的话都一下涌到阿尔琼的嘴边。
“我一切都好。我乘坐的航班晚上7点28分到菲尼克斯,八点半就可以到家了。记得给药店打电话给你送药,你的药明天就该吃完了。回家后,我与你一起到外面吃晚饭。”
“啊,太好了,”他说,“我一直想去昌德尔大街上新开的巴西餐馆品尝一下那里饭菜的味道呢。”
玛洛比最后还提醒他别忘了按时吃药,因为她仍然认为他什么都不能自理。
他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后就把药服了;他的心脏随时都会出问题。医生说他需要做心脏移植手术,而且越早越好。他已经在全国心脏移植登记名录上等待了两年。他每天都随身带着呼机,因为很快就该轮到他得到新的心脏了。很久以前,在一个要好的朋友因肾脏衰竭而死亡后,他和玛洛比就签约死后将器官捐献出来。
就在他要出门时,女儿希卡来电话祝他生日快乐。她现正在旧金山的大学学医,她是他的骄傲。下午,医院的一名护士来电话,说他们得到一个好消息--有心脏了,今天晚上就可以做移植手术。终于等到心脏了,他异常兴奋。护士告诉他,心脏正在送来的路上,他必须到医院办理入住手续。他赶紧给妻子打电话,可她的手机关机。可能正在回家的路上。于是他给她留了一条短信:“玛洛比,你一定不会相信,我得到了最好的生日礼物。医院说他们为我找到了一个心脏,并马上要做移植手术。晚上吃饭的事只好取消了,我们以后再吃。医院见。”
然后,阿尔琼又给他最要好的朋友沙姆打了个电话,沙姆坚持放下工作陪阿尔琼去医院。阿尔琼住进医院之后,医院就为他开始做手术前的准备工作。现在就等着心脏送到后就进手术室了。得知阿尔琼要做心脏移植手术的消息之后,其他好几个朋友也都急忙赶到医院。沙姆也已去机场接玛洛比了。女儿明天上午就到。晚上7点45分,护士来说,心脏已经到了,正在送往医院的路上。
手术很成功。真是奇迹,他的身体对新心脏没有任何排斥。阿尔琼慢慢开始从手术的麻醉中醒过来。他睁开眼,感到嘴很干。
护士走到他跟前,问他需要什么。“水和我的妻子。”他艰难地用嘶哑的声音说。护士给他拿来一些冰沙,并把沙姆叫来。他用质问的眼光看着沙姆:“玛洛比在哪里?”“她很快就到,你现在应该好好休息。医生说手术很成功。祝贺你!”沙姆说。
两个星期后,阿尔琼回到家里。他的心脏手术恢复得很好,但他却闷闷不乐。家里没有玛洛比,显得很空。玛洛比再也没有回来,实际上,她已经部分回来。就在玛洛比回家去机场的路上,不幸遭遇车祸。一辆快速行驶的小轿车迎面与她相撞,她被紧急送往医院,但已经无法抢救。她的大脑彻底受损。医院从她的驾驶执照上得知,她是器官捐献者。于是,他们把她的器官留了下来。阿尔琼正好是等待移植心脏名单的下一个--死者的血型等情况正好与他相匹配,所以。心脏便给阿尔琼送来。
得知这一切,阿尔琼悲痛欲绝。他坐在椅子上看着窗外,想起了30年前他们在加尔各答大学读书的时光。他们刚开始恋爱,就赶上他的生日。
她问他:“生日想要什么?”
“我想要你的心。”他回答。
他还记得玛洛比在听到这句话时,羞怯地低着头笑的样子。她是多么美丽,多么可爱!
想到这里,眼泪不由自主地从他眼里流了下来。
【小题1】小说第四段,妻子玛洛比“记得给药店打电话给你送药,你的药明天就该吃完了”这句话是一个细节描写,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小题2】如何理解小说倒数第三段 “我要你的心”这句话?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移栽
游睿
办公室里放着一盆盆栽,植株矮小,模样普通,常大年却异常珍惜,天天施肥浇水,一有空还端着这株植物仔细欣赏。但盆中的植物似乎并不领情,耷拉着枝叶一副有气没力的样子,宛若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常大年为此忧心忡忡,特意到农业局去请教植物专家老严。老严一看这植物,当即说这么个破玩意儿你扔了算了。
常大年说,怎么能扔?这盆盆栽意义重大。我来找你,就是要救活它。
到底有什么意义,说了我就给你支招。老严说。
常大年看着盆栽,叹了口气,就给老严讲起了它的来历。
两年前,常大年到山区采访。那里海拔较高,土地贫瘠,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途中,常大年遇到了小光。当时小光读小学四年级,非常懂事,除了读书,还要照顾生病的爷爷奶奶。可从出生以来小光一直没见过自己的父母。常大年问小光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小光说就是希望您能让爸爸妈妈和我一起过一次年。常大年被感动了,专门策划了一期节目,千方百计让他们一家人相聚。当看到这家人阔别10年后温馨相聚的场面,常大年再次被感动了,于是在他的努力下,小光的父母在家乡镇上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这一家人从此不用再分开。
常大年离开那里时,小光一家人都来送他。常大年问小光,你高兴么?小光点着头说高兴。
后来小光的爸爸非要送常大年一些土特产,常大年拒绝了,自己却挑了一株山上的植物,就是现在这盆盆栽。
常大年说,每次看到这株植物,都能让我倍感荣耀。你说,这株植物意义重大不?
老严说,重大,相当重大。不过,你要真心救这株植物,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盆子里装上它生长地的土。
常大年说,不就是原来的土壤么,这有何难?
常大年立即带着这盆盆栽直奔山区,找到了当初给小光父母提供工作的工厂。但厂区负责人告诉常大年,小光父母已离开了工厂。
又出去打工了吗?常大年无不担忧地问。
那倒没有,好像他们开了个小超市,就在学校旁边。
常大年顿时舒了口气,连忙驱车到镇上的学校门口的小超市。
小光的妈妈连忙热情地招待常大年坐。
常大年连忙说不客气,你们都还好吧?
都好着呢!小光妈说,不少好心人帮助我们,包括这个超市,也是好心人帮忙才开的。现在我们才意识到,孩子的未来多么重要,真得谢谢您。
常大年说,你们能这样看待孩子,我真的很欣慰。
小光妈说,我和他爸就是读书太少了,只能出去打工,可孩子不能再走我们一样的路。只是这孩子不懂事,成绩也不咋样,很伤脑筋。
常大年说,孩子小,不着急。对了,小光他人呢?
小光妈抬头看了看墙上的钟说,他爸陪他去补习班了,这个点应该快回来了。
补习班?常大年当即一愣。
我们这么多年没管他,他基础太差,马上读初中了,不补怎么能跟上?
恰在这时,常大年看见小光耷拉着脑袋和他爸爸一前一后走了过来。两年不见,小光已经长成半大小伙子了,高高的个子,反倒让他爸爸显得矮小了许多。
小光,常大年喊了声。
小光抬起头,眯了一下眼睛。小光爸爸瞪了他一眼说,叫人啊。小光才喊了一声常叔叔。
常大年心里一颤,但脸上还是热情地笑了。常大年端出自己的盆栽说,你还记得这个吗?小光,今天常叔叔可是找你帮忙来了。
小光瞥了一眼盆栽说,要我帮忙可以,不过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常大年有些意外。
小光又看了一眼他爸爸,趁他不注意才把常大年拉到了一边小声说,你走的时候我搭个顺风车呗。我想去城里打工!越远越好!
小光话音未落,常大年手中的盆栽却哐当一声落到地上,顿时粉碎。
(选自2016年第10期《小说月刊》)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标题“移栽”意蕴丰富,一是指小说中盆栽花苗的移栽,二是指小说中小光的生活环境的改变。
B.老严是小说的次要人物,既起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起着衬托常大年的高大形象的作用。
C.小说主体部分主要是通过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如常大年的乐于助人,小光的认知变化。
D.小说结尾写常大年手中的盆栽落到地上,既写出了常大年的惊愕,也寓示着常大年对小光很失望,不会再帮小光了。
【小题2】小说中写常大年对老严讲盆栽的来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光先是请求常大年让他与家人团圆,后来却请求常大年带他逃离家人,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所有的人都习惯了一个现状,那就是在信息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透明的。
街道上密布的天眼监控摄像头记录着你所有的活动,在公安机关的监控大厅里,通过多个摄像头的联动,你的行走轨迹一览无余。出入机场、车站,甚至住店的信息都被完整记录着,传统意义上的隐私已经不再成立。买房、买车、子女入学,你登记的个人信息早已经泄露,人们早已经适应了隐私权被逐渐剥夺的信息化社会。
但是,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服务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隐私权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基本权利,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能以剥夺人类的基本权利为代价。恰恰相反,人工智能应该更好地保护人类的基本权利,其中就应该包括隐私权,这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正确方向。
在移动互联时代,我们普通用户的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身份认证信息,例如我们的用户名和登录密码,另一类是我们的内容信息,例如订餐、打车、购物、租房等信息。身份认证信息必须由用户本人绝对掌控,不能让渡给任何商家,甚至也不能让渡给政府,这应该是人工智能的一条铁律。
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的身份认证信息一旦泄露和被坏人利用,就可能遭受经济上的巨大损失,甚至可能危及到你的生命安全。如此重大的事项,绝不能相信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不仅不能相信他们的诚信,也不能相信他们的能力。近年来出现很多知名网站泄露用户身份认证信息的案件,这些企业是有诚信的,但防护能力不够,被黑客抄了家。
我们订餐、打车、购物、租房的内容信息呢?与身份认证信息不同,这部分信息就不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了,为了享受人工智能的服务,有时必须得让渡出去。人工智能有智能感知、智能推理、智能学习、智能行动四个环节,而这些环节都是受数据驱动的,你不给它提供数据,它如何理解你的需求?又如何通过学习和推理为你提供精准的服务?
但内容信息即使让渡,也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数据统计结果归商家,个人信息所有权归自己”。
这是什么意思呢?举例来说,使用滴滴打车APP时,我们个人用车的车型、时段、路线、费用等信息会上传到滴滴公司的服务器,海量的信息形成了大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和财富,这个统计结果归滴滴公司所有。
我们每个人都为这个统计结果贡献了九牛之一毛的数据,例如和平小区每月平均叫车量为500人次,住在和平小区的您为这个数据做了贡献,但您在和平小区叫车这个信息的所有权是您的,未经您的授权,滴滴公司不能使用。
有次我老婆用我的笔记本电脑搜衣服,隔天我去办公室指导学生,一打开电脑,浏览器就给我推送了大量蕾丝边女式内衣,还特别标明这是你可能感兴趣的商品。
未经用户授权,商家不应该搜集用户的喜好习惯,即使收集了,那也只能用作统计分析的原始素材,而不应借此对用户进行精准营销,这违反了“个人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利用”的原则,是人工智能的滥用。
(摘编自新浪《人工智能与隐私保护》)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
A.信息社会中,我们都习惯了做透明人,街道上密布的天眼监控摄像头,使我们的行走轨迹一览无余,个人隐私全都不复存在。
B.人工智能必须坚守“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不能为发展而剥夺人类的基本权利即隐私权,应正确把握好发展方向。
C.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保护好自己的信息,不能相信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否则会遭受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D.人工智能通过你提供的数据,依靠智能感知、智能推理、智能学习、智能行动等环节,来实现为你精准服务的目的。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列举今天人们的私人信息或被动或主动地泄露的现象,进而提出人工智能如何正确发展的问题。
B.文章把普通用户的信息分为“身份认证信息”和“内容信息”,逐层阐述人工智能如何做好保护隐私工作的问题。
C.文章重点阐述了普通用户内容信息的保护问题,让读者明白“内容信息”的保护其实比身份认证信息的保护更重要。
D.文章末尾举作者的爱人用他的电脑搜衣服的例子,指出商家通过侵犯人们“内容信息”的所有权来精准营销的现象。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不能让渡给任何商家,但“内容信息”则必须让渡给商家,否则不能享受到人工智能的服务。
B.近年来不少坚守诚信的知名网站,因为防护能力不够强大,抵挡不了黑客的攻击,让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泄露了出去。
C.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商家须把握好人工智能的使用尺度,既要用人工智能让用户享受到便利的服务,又不能滥用人工智能。
D.今天,隐私保护不仅关系到隐私拥有者,也关系到隐私使用者。要做好隐私保护工作,需要普通用户、商家和政府等共同努力。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逃跑

铁凝

老夏用自行车驮着老宋去了医院,医生为老宋检查之后说尽快手术吧,保腿要紧。老宋问手术得多少钱,医生说,一万五左右,要看手术难度和住院时间的长短。
一万五千块,对老宋来说这是个天文数字,他全部的积蓄连一百五十块钱也不到。回到传达室,他不再往床上躺,只是坐在椅子上发呆。半天,老宋对老夏说,由它去吧,反正我也老了。哪里黄土不埋人,我也该叶落归根了。老夏说,你说到哪儿去了,哪有过不去的河?
老夏终于成功了,他为老宋筹集到一万五千八百六十二元人民币。
老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耳朵嗡嗡作响,身子像坠入云中。老宋一辈子也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一次,这么多。
老宋一夜没睡,他数了一夜钱。他把它们分门别类再排列组合;他一张一张地抚摩它们,一张一张地在灯下照它们,一张一张地把鼻子凑上去闻它们。老宋数完钱就开始想心事,他想,难道他的腿真有病吗?难道他真的要把刚刚数过的这些东西都扔给医院吗?想着想着,他忽地站了起来,伸出左腿上下掂量着它。他决心不再相信这条肿得檩梁似的腿是条病腿。为了证实己见,他给自己摆了一个很奇怪的姿势:他右脚离地,金鸡独立般站住了;他又做了几下类似儿童踢毽子、跳房子之类的动作,居然也做出来了……这些动作将老宋折腾得激动不已,直到他摔在地上,他双手掐住他的病腿想,这哪儿还是一条腿啊,分明是一条烂冬瓜。传达室的灯亮了一夜。
早晨,老夏叫老宋去医院。双眼布满血丝的老宋说,我想等一天,等我闺女来了也不迟。老夏觉得有道理。
这天晚上传达室分外安静。第二天,当老夏又来传达室催促老宋赶快去医院时,发现传达室已空无一人。老夏骑车赶往医院,为老宋做过检查的医生说,那个病人来是来过,可是又走了,他来只是问做静脉修复术便宜还是锯腿便宜。后来,他发现老宋跑了。
老夏终于气愤起来,团里的老师们也气愤起来,就是老夏从老宋亲戚那里打听到老宋花了两千元在县医院截了肢,他依旧愤怒难平,疑惑难平。
老夏决心去做一次北部山区的旅游,他很想亲眼看看那逃逸的老宋之现状,很想用自己的现身来刺激起对方的尴尬、难堪和愧疚。他按照老宋亲戚的说法,坐上长途大巴,几乎没太费劲,就见着了老宋。老宋拄着双拐,正指挥一个健壮的年轻人往小屋里卸货。老夏的目光停在老宋的下半身,左腿那儿空着,挽至腿根部的空裤筒好像一团揉皱的搌布。这使老夏心中涌上一股酸涩,一时竟想不好到底该不该去和老宋打招呼。
老宋发现了老夏,顿时木呆呆地愣在那里。接着,老夏在老宋脸上找到了他想要找的表情:尴尬、难堪、愧疚,还有受了意外惊吓的恐惧。突然间,老宋撒腿便跑,他那尚是健康的右腿拖动着全身,拖动着双拐奋力向前;他佝偻着身子在游人当中冲撞,如一只受了伤的野兽,他跳跃着直奔一条山间小路而去,眨眼之间就没了踪影。
正在卸货的年轻人不知出了什么事,看着近前的老夏说,你是不是认识我姥爷?老夏说是,我们是老……朋友。年轻人把冰茶递到老夏手里,说不要钱。 老夏说不不,你们不容易。年轻人说,现在好多了,我姥爷从城里回来才开了这个小卖店。那会儿我让姥爷给买个足球他光说没钱,敢情攒了一万多呢。老夏问这个店一天能赚多少,年轻人说赚个六七十块吧。老夏想,五天就能赚出看传达室一个月的钱了。老夏坚决不接年轻人递过来的冰茶,年轻人说,那你拿张旅游图吧,看图旅游省得迷路。这里的山水很好看。老夏把它打开,年轻人热心地指着图上的几处,又说,这里的山水很好看。老夏眼盯着地图,但似乎什么也没有看见。年轻人指着地图又说,你看我们这块地方像什么?老夏说看不出来。年轻人说,像只靴子,高跟的。我姥爷告诉我的。
这本是让人愉悦的话题,只是老夏似乎再也没有机会同老宋讨论这个话题了。

(选自《铁凝短篇小说集·逃跑》,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为给老宋医腿,老夏费尽心思,总算为他筹集了一笔钱。见到这笔钱,老宋除了激动之外,还有一种莫大的悲哀。
B.“传达室的灯亮了一夜”和“双眼布满血丝”,暗示老宋夜不能寐,面对这笔“巨款”和病腿,他心理斗争异常激烈。
C.老宋为了省下那笔费用,拒绝做静脉修复术而选择了截肢,这深刻地表现出金钱意识对他淳朴本性的扭曲与异化。
D.本文通过老夏和老宋的故事,揭示了一个复杂主题,引人深思,诸如得到帮助要不要感激,被帮助者要不要得到尊重等。
【小题2】小说中的“老夏”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小题3】本文以“逃跑”为题有何妙处?结合全文,简要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