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莎士比亚所属的伊丽莎白时代是英国人念念不忘的日不落大英帝国,狄更斯所属的维多利亚时代同样是英国国际影响力突出的时期,莫言在当代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有同样的必然。这个奖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读者的某些焦虑,也意外加重了中国写作者们的另一种负担,即关于优秀作品能否顺利翻译进而传播的顾虑。然而,现代汉语写作的困境还远不止于此,撇开文学本身的问题,其与现代汉语自身的发展现状亦关系错综。那种理想的剥离日常的现代汉语写作的书面语,才是写作者的长远目标。早在先锋小说盛行期,就有小说家作过这种尝试,譬如孙甘露的小说语言,曾被王朔誉为上帝按着他的手写出来的。相比较而言,不少小说家麻溜的叙述文字与日常语言靠得如此之近,甚至可以直接拿来进入小说。尽管在早期新文学时期,靠近日常并不是问题,新文学的发起者们甚至还提倡从日常出发。然而百年前提倡文学语言日常化,为的是与陈旧的文言形式进行断开。如今,现代汉语作为文学语言的现代形式则已经确立,一切留步于粗糙的日常用语,与语言本身的发展规律必然相左。因为从文学语言的生长性来说,作家的写作就是探知语言的边界,并且尝试拓展边界,扩大语言的描述范围。于作家而言,贡献新语言,其价值远远超过贡献一堆故事。相对唐诗、宋词、元曲的时间跨度,现代汉语还不过百来年,还是幼儿,若到了青壮年该是何等风景?
(有删改)
【小题1】作者认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有哪些?
【小题2】请简要概括现代汉语写作语言的发展变化过程。
【小题3】请结合材料内容,阐释文末画线句子的含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04 07:01: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落凤岭下的庄稼人

周顺杰

春日里的落凤岭,漫山遍野的桃花次第开放。远远望去,岭上的桃花宛如一片绯红的云霞。旺叔和儿子儿媳、侄子侄媳徜徉在这花海里,随着游人的脚步在慢慢地走动着。他们是在看护着这片属于自己的林子。游客们或自拍,或合影,摆出或自然或夸张的各种造型。

三年前,镇林场决定把这千亩桃园,按照每五十亩划分为一个管理区,分别返租承包给二十家农户管理。公告一贴出来,旺叔便捷足先登,以自己和儿子的名字分别承包了五十亩桃园。就这样,桃园里的二十个管理区,一个上午就各有其主了。然而,僧多粥少,志在必得的二强来晚了一步,旺叔于是私下里把自己承包的桃园转让给了二强,谁叫他是自己的亲侄儿呢?

如今,这果园的收益比人们预期的竟然翻出了好几倍!旺叔有点后悔,好在儿子儿媳还有一片桃园。他自己呢,则在落凤岭对面的青龙湾上做起了老本行—放养鸭子。每天清晨,旺叔就早早起床,拿着一根一丈多长的竹篙,将300多只鸭子从鸭舍里放出来,然后赶着它们到村外的青龙湾河滩里去。一条牧羊犬跟在身后,有事没事地乱吠几声。一群鸭子就嘎嘎地叫嚷着,浩浩荡荡地穿过村外的丛林,蹒蹒跚珊地走下河堤。一到河边使扑棱着翅膀争先恐后地扑入水里,寻觅着水草下面的小鱼小虾。牧羊犬则偎依在旺叔身边,吐着舌头,摇着尾巴。

旺叔家的鸭蛋一直供不应求。在旺叔眼里很普通的鸭蛋,城里人却看成是原生态、纯天然的绿色食品。连县城里好邻居商城的刘总都是每月提前支付订金,唯恐耽搁了供货。说真的,比起邻村养鸭场里天天喂饲料的鸭子下的蛋,旺叔觉得自家的鸭蛋味道好像有点香醇,口感也好像有点好,有点城里人说的那个意思。有时,旺叔也到桃园里转转。他交代儿子,自家的桃子不要喷洒农药,桃园里有架过去的电线,多苯几盏杀虫灯就成了,大不了再喷洒两遍稀释过的石灰水。桃子是给人吃的,喷洒农药不作兴的。

这天上午,旺叔又到桃园,他看到路边的摊位上,二强和媳妇正用电子磅卖着桃子,一筐白里透红的桃子下面,铺着桃树新鲜而碧绿的枝叶。这才四五月份啊,桃园里的桃子最起码还要半个月才能上市啊!二强哪有桃子卖的?

晚饭时分,旺叔和儿子说起了自己的疑惑。儿子告诉他,那桃子是贩子们从山那边运过来的。园子里十几家果农都没要,只有强哥留下了二百多斤。那桃子是山那边果园里种植的新品种,上市时间提前了半个月,可是口味淡,果肉坚硬。不过,从外观上看,跟咱园子里桃子的颜色、大小几乎没有多大差别。贩子说,再过几天咱这里新桃上市,把那桃子和咱园子里的桃子混杂着去卖,一天就是几百元的纯利润哟。

旺叔说:“这不是在骗人吗?”

儿子笑了笑。

第二天,天刚麻麻亮,旺叔就把鸭子赶到了河滩。然后划着小船就到了对岸,来到了二强的园子里。

二强没料到旺叔会来干涉他卖桃子,他笑着说:“二叔,别太认真啦!咱卖的不是黄金首饰,也不是电脑手机,人家也不会索要发票、电话什么的。来咱这里的游客,就是随便带回去一些像桃子、鸭蛋一样的土特产,回到家里,图个乐呵,谁给你认真?再说,这天天人来人往的,谁还记着你的摊位摊点,姓啥名谁?咱就是卖给他三五公斤桃子而已…… 二叔,我问你,你敢保证从你这里运出去的鸭蛋,好邻居商城收购之后不是和别的鸭蛋混杂着去卖的吗?二叔,你敢保证吗? ”

旺叔怔怔地望着着侄子,半晌才说:“孩子,其实,二叔今天来也没别的什么事情,只是来告诉你,你这五十亩桃园,林场要收回转包了。我已经签过字了,合同上说得很明确, 我是不能转包的……”

二强呆呆地站立在那里,嘴巴张了张,终究没能说出什么话。

又是一个清晨,旺叔早早地起床,破例没有把鸭子们放出鸭舍,而是搭车直接去了县城的好邻居商城。他看到了货架上装着自家鸭蛋的包装箱,面无表情地随机搬出三箱,结过账,急忙搭车回家。他从三个箱子里分别拿出几个鸭蛋,在锅里煮着,然后,把箱子里的鸭蛋一一摆放在地上,仔细地审视着……不一会儿,他从锅里捞出鸭蛋,剥开蛋壳,是那熟悉的味道。

鸭舍里数百只鸭子嘎嘎乱叫,旺叔放出了鸭子,朝青龙湾赶去。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营造了诗情画意般的氛围,交代了主要人物,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富有时代气息的背景。
B.小说中“儿子笑了笑”,这种不置可否的表情让人回味无穷,旺叔的儿子内心里有 点怪父亲多事,只是不说出来而已。
C.小说中的二强“嘴巴张了张,终究没能说出什么话”,较好地刻画了二强对二叔的 复杂情感,也揭示了他没能料到是如此结果的心情。
D.小说结尾“旺叔放岀了鸭子,朝青龙湾赶去”,既是写实,又有着特别的含意,商城里他家的鸭蛋货真价实,这让旺叔高兴,也让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小题2】小说中的旺叔形象鲜明,请简析其具体内容。
【小题3】小说以“落凤岭下的庄稼人”为题,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司机
李喜丹
孙华是个司机,不会别的,只会开车。大货、客车、小轿,孙华都开过,而且一开就是三十年。
孙华在医药公司上班,医药公司上至老总下至看大门的,都坐过孙华的车。都说孙师傅的车子开得好,开得稳,感觉不像坐在车上,倒像坐在船上,那么悠然自得,那么悄然无声。
医药公司是国营的。国营单位不景气,人浮于事,各怀心计,直至把医药公司逼得上气不接下气。只剩最后一口气了,老总才不得不提出了改制。再不改,百号职工就要断粮了。改制改什么,就是改老总为老板。
公司财产连同百号职工,一起卖给了江苏老板,孙华也被江苏老板买了。老总离开医药公司时,特地请同事在天然居聚餐。自然孙华也要去。老总屡屡给孙华敬酒,回忆风雨同车的往事,不禁潸然落泪。作为司机,没有谁比你更优秀了。老总这么评价孙华。
老板会开车,但老板不开车。老板的车是劳斯莱斯,五六百万呢。老板要在公司里选最好的司机。没有悬念,孙华当之无愧地做了老板的司机。
孙华做了三十年的司机,还是第一次开这么名贵的车,很是忐忑。坐上劳斯莱斯,孙华像坐在金銮殿上,战战兢兢。老板又是不苟言笑的人,坐在后面一言不发,孙华便越发地紧张。
孙华发现老板和老总不一样。老总坐车时,坐在副驾驶室,和孙华一路交谈,偶尔还讲点笑话,活跃一下沉闷的气氛。可老板不然。老板坐在后排,要么打电话,要么看风景,或打个瞌睡,或者抽支烟。除发出指令外,不和孙华多说一句话。
老板还有许多特别的规定,老总没有。老板说,你是司机,只管开车,一句话都不要会多说。孙华说,我总该知道去哪里吧?老板说,你不需要知道任何事,该你知道的,我会让你知道。老板说,你要擦车,天天擦,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孙华说,这么贵的车,最好去洗车场去才洗得干净。老板说,洗车要钱,几十块钱也要节约。
老板还规定孙华不能穿西装,因为老板个矮,比孙华矮半个头。有次孙华穿西装,客户就把孙华当成老板,把老板当成司机了。
高速路上开车,孙华特别反感别人指手画脚,可老板偏偏喜欢。有时车子快了,老板便敲孙华的座椅:慢点,再慢点,你赶着去投胎呢。孙华解释,一百,不快啊。老板不高兴了。孙华记住了老板的规定,车速定格在一百左右。老板又敲孙华的座椅,快点,再快点。孙华说,一点不慢啊。老板不悦了。老板说,以后记住了,你是给我开车,不是我搭你的车,我说什么就是什么,而不是你做什么就是什么。车速的快慢,不是由你的技术决定,而是由我的时间决定的。我赶时间呢,速度要快;我没急事呢,速度要慢。
老板还和孙华约法三章:老板的安全至高无上,老板的利益至高无上,老板的命令至高无上。老板说,老孙啊,你很会开车,但你很不会做人哦。有些道理你是不懂的。老板和普通人不一样,普通人出了车祸,赔点钱就知足了。可老板多少钱也不在乎,在乎的是生命。只要活着,多少钱老板都能赚。所以无论什么情况,你第一时间要考虑的,是确保老板的安全。
一向开车得心应手的孙华,现在不再应付自如了,时刻要听从老板的指挥。劳斯莱斯像是虎穴,每次上车,孙华都提着胆子,等着老板发落。
孙华是个好人,更是个实在人。老板发落了,孙华心里便沉甸甸的。孙华很想做好,让老板满意,可越想做好,就越做不好。
开车不果断,做事没主见,老板对孙华越来越不满意了。
春天里,老板要去北京和一家大医院谈一笔大生意。老板说,这次事关重要,你开车要快,要稳,要安全。孙华不敢怠慢,让劳斯莱斯稳健飞驰。
可是到了河北境内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当时,劳斯莱斯正匀速地行驶在高速上,突然前方的右侧,蹿出一条黑狗。黑狗高大,健硕,正快步跑着,欲横穿高速。
黑狗本以为它的速度能迅速过马路,但与劳斯莱斯相比,它的速度不过是劳斯莱斯的百分之一。劳斯莱斯像一粒子弹,射向黑狗。孙华看见黑狗了,本能地点了点刹车。
老板感觉到了,命令孙华:我赶时间,一分钟都耽搁不得,这可是一笔大买卖啊。冲过去!冲过去!一旦冲过去,黑狗必然当场毙命,孙华犹豫着,一只脚在刹车和油门上徘徊。老板再命令:撞死它!于是劳斯莱斯一点点射向黑狗。
孙华看清了这是一条很高很壮的狗,毛色发亮,四肢轻盈,像一匹黑马,在疾步飞奔,在争夺生存的权利。孙华不再犹豫,一点刹车,削弱了劳斯莱斯咄咄逼人的杀气。但还是晚了,孙华听到了悲惨的一声狗叫。
孙华停车,下去看黑狗。黑狗卧倒在宽阔的高速路上,在春风中苟延残喘。
孙华抱起黑狗,黑狗轻轻地哼了一声。孙华检查黑狗的伤处,好几处撞伤了,腿也折了,不过伤势不算太严重。
孙华想带上黑狗,找个卫生所包扎一下。可等孙华回过头,才发现劳斯莱斯早已没有影子了。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14年第6期,有删改)
【小题1】【小题2】阅读全文,说说文中划线句的作用。
【小题3】【小题4】孙华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5】【小题6】在对比中写人物,可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请找出文中的对比并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窗蓝天

陈凤群

贾林遇上钉子户了。

花阳小区的阳台几乎清一色的彩钢遮阳板、乳白色塑钢窗,唯独宁倔强家的阳台无遮无拦裸露着,成为小区里一道迥异、扎眼的风景。

花阳小区下星期就要参评“最美小区”了,评委会对阳台有统一规定,如果宁倔强家的阳台没有整齐划一,“最美小区”的评比是难以过关的。

宁倔强就是贾林眼里的钉子户。人如其名,轴得很。召开住户会议不来,任贾林在电话里怎么说,宁倔强就两字——不装。

宁倔强经营着一间小吃店,白市夜市连轴转,每天早出晚归,神龙见首不见尾,白天家里唱空城计。时间紧迫,贾林决定到宁倔强的小吃店当面做他的思想工作。

宁倔强的小吃店在步行街上,一俟夜晚食客盈门。甫至,贾林就被熙攘的食客和喧嚣的声浪吵得头晕脑涨。宁倔强对贾林的出现视而不见。贾林脸上发讪,只得寻了一小马扎在偏隅落座,等宁倔强闲了再说。

这一等就三个多小时,已是午夜。

见食客稀了,宁倔强点了根烟抽着,贾林这才趋上前去。

“宁老板……”贾林绽了绽笑脸。

“呼……”宁倔强猛地蹿腾起一团炉火,把贾林吓了一跳,一个趔趄差点倒栽葱。

贾林绕到宁倔强右边,挤了挤笑脸:“宁老板……”

“欻……”宁倔强突然铲出一泼水,贾林慌忙跳开,潲水擦身天女散花。

贾林转到宁倔强身后,勾上个脑袋,努了努笑脸:“宁老板……”

“啊哧……”宁倔强倏忽打了个喷嚏,喷了贾林一脸唾沫星子,随即抻了抻懒腰,“贾同志,你看都这么晚了,有什么事明晚再讲啦。”

贾林还能说什么呢。

翌晚,贾林提前一个小时来到小吃店。来得早,店小二还在准备食材,店里空荡荡的没有一个食客。贾林窃喜,店小二却甩过来一句:“老板外出办事去了。”

贾林只得寻了小马扎在偏隅落座,等宁倔强回来。

这一等就一个多小时,宁倔强终于回来了,可小吃店也食客盈门了。

宁倔强忙得团团转,小吃店闹腾腾的。

贾林知道又要白等了,无奈悄然离去。

次晚,贾林草草吃了晚饭就赶到小吃店。

店里很安静,店小二仰躺在柜台沙发椅上休憩。

见了贾林,店小二乜斜着眼,懒洋洋道:“今晚不开市,老板回乡下去了,要明天才回来。”

贾林决定到宁倔强家守株待兔。

贾林对花阳小区住户门清,宁倔强住在小区最背阳的G栋,G栋有十八层,宁倔强居十七楼。

是晚,贾林径直来到宁倔强家,开门的竟然是一个老婆婆!

宁倔强鳏居,全小区的人都知道,多年来都一个人居住,独来独往,咋忽地就冒出来一个老婆婆呢?

贾林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

老婆婆被贾林目瞪口呆的样子逗乐了,慈爱地笑了笑,问:“你是谁啊?找倔强的吗?他还没回来呢。”

贾林赶紧亮了亮工作证。

一看是小区物业经理,老婆婆连忙把贾林迎进屋。

屋里没有进行室内装修,摆设也很简朴。只扫了一眼,贾林心里便有了底气:敢情这个宁倔强怎么都不肯装修阳台是没钱呀,只要他肯装,物业也不在乎倒贴那点钱!

贾林落落大方地入座,从容地等候宁倔强归来。

老婆婆应该八十好几了,黝黑的脸上沟壑纵横,一看就知道是个饱经风霜的老人。

老人话多,一坐下来就絮絮叨叨地跟贾林说起宁倔强,说宁倔强十三岁便出外打工,说宁倔强省吃俭用买了这房子,说宁倔强贷款盘了一间小吃店,说宁倔强经常回乡下看她,说宁倔强如何如何,满肚子的话都是宁倔强。

贾林耳朵都快听出茧了,起身来到阳台。

敞开的阳台八面来风,一抬头便可仰视天空,真让人舒服。

老婆婆亦步亦趋跟着贾林来到阳台,见贾林仰望星空一副陶醉的样子,高兴地说:“贾同志也喜欢看天空?在我们乡下天空可美了,就跟歌里唱的一样,‘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在我们乡下想怎么看天空就怎么看天空,不像城里人住在铁笼子似的房子里,看不到头顶的蓝天。倔强这孩子孝顺,说了好几年了要接我来城里住,我说不来,住不惯城里的房子,看不到头顶的蓝天,这孩子就说咱家房子的阳台不装防盗网……”

贾林听着,感觉心里有股暖暖的东西在涌动。

“奶奶,我来例行巡查,看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助。喏,这是我的名片,有事就给我打电话,随叫随到!”

说着,贾林躬身退出了门外。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呼”“欻”“啊哧”这些拟声词的运用,使得动作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宁倔强对贾林催装阳台防盗网的愤怒。
B.小说塑造的小区物业经理贾林这个形象性格鲜明:恪尽职守、工作耐心、态度诚恳、通情达理、懂得体贴和关爱他人。
C.小说通过店小二两次对贾林推说老板不在店里,起到欲擒故纵、延宕情节、凸显矛盾的效果,同时也避免了平铺直叙。
D.小说以贾林的视角来叙述他与宁倔强的交锋、他对老婆婆的印象以及对宁倔强经历的了解,这样叙述既真实,又紧凑。
【小题2】小说叙事是怎样制造波澜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一窗蓝天”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读梵高
张家鸿
①窗外,几只不知名的鸟雀在高大的木棉树上肆意地欢叫着。屋内,我心无旁骛地品味着手头的书,一本让我陷入沉思的书。这本书就是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殴文·斯通所写的《渴望生活——梵高传》。
②在欧文的文字世界里,我可以倾听,倾听苦难无情地敲打脆弱肉体的声音,滞重、沉闷、摄人心魄。
③活着,随着时间的分秒逝去,死亡在远方日渐明朗。正因为死亡如日出日落那般平常,所以苦堆才具备永恒的意义。在我眼中,苦难与生命两者之间,是个大大的等号。生命唯有经过苦难与痛楚的洗礼,才能彰显它的伟大!未有任何的生命可以不带有苦难沉重的底色,没有苦难的生命是不存在的,苦难的面目不同罢了。欧文·斯通认为,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
④对于许多艺术家来说,全情地投身艺术势必造成物质生活的难以为继。梵高的生活总是处于极为尴尬与困顿的景况之中,在他的世界里,生活的炊烟总也升腾不起,既没有爱情,亦没有面包。这是一个怎样的冰冷世界啊!唯有提奥的帮助,让他可以偶尔地感受到世俗的暖意与温情。
⑤在困难面前,在面临如何抉择的关键时刻,对艺术的热爱是否能够强力地战胜对世俗的妥协,彰显了一个艺术家的纯粹性与崇高性。在这个世间,这样的人从来是屈指可数的。毋庸置疑的,梵高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之所以能够跨越苦难,只在于有一份独特的快乐在呼唤。
⑥艺术于生活,艺术家虽然可以漠视世俗,却不能与世俗完全隔绝。因此,这份快乐并不复杂,像海子的诗歌一样,它根源于“喂马、劈柴”,起源于“粮食和蔬菜”。于是,这份快乐对于梵高的意义,就像在电线杆上的鸣叫对于雀跃的鸟儿,就像拿到糖果对于单纯的小孩,就像收获秋之硕果对于憨笑的农民,就像得到远方儿女的问候对于年迈的老人。
⑦可以想象,梵高用笔描画出满意之作时的如痴如狂,眼神清澈、刚毅,如默默耕耘于田间的老牛,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有一种不可与外人道的快乐。看见山间云雾的缭绕与迷离,能够激荡起画家的创作灵感;望见海之波澜壮阔,可以激起远航者的征服大海的雄心壮志。这种快乐既纯粹又彻底,他拓宽了自己生命的厚度,铸成知己抵抗世俗世界的精神堡垒。
⑧在梵高面前,我总是深刻地怀疑自己并且怀疑大众。怀疑自己的浅薄与懦弱,怀疑大众的盲目与功利。在怀疑的同时,我在向梵高表达敬意。人类的文明史上注定只有一个梵高。他是不世出的天才,在艺术的世界里,如鱼得水。他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童,生活在世俗的虚假与狰狞中,胆战心惊。天才与孩童的完美结合。构成了梵高短暂的肉体生命,亦构筑了他永恒的艺术生命。
⑨我注定不是梵高,正如我不会是安徒生笔下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在传送光明与温暖的追索里,却独自承受着冰冷大街上的冬之寒意与心之荒冷。梵高亦用他的向日葵,让一个个与艺术绝缘的人,谛听着艺术带来的突如其来却永恒的悸动。在我的心里,小女孩与梵高均占据着一个隐秘而不可与人言的角落。同样地,在我的认知世界里,梵高与卖火柴的小女孩具有一样的意义,即艺术先觉者总要经历世人漫长而无情的冷漠与抛弃。而生之短暂,又注定了献身者的一生之寥落已成必然。
⑩我读不懂梵高的艺术,我感受到的是他肉身给我带来的对苦难的思索,以及他无与伦比无处不在的影响力。是否也可以斗胆地认为,我的怅惘与叹息,与众多的先哲一样,是在精神的花园里向他默默地靠近?
⑪我读梵高,既读出了他的困难,亦读出了他的快乐,更读出了他对生之眷恋。他的自戕源于对生命的无比热爱。因为眷恋与热爱,所以,他毅然地告别这次的生命,期待着来世的重回。在梵高的笔下,生的存在总是炽热、浓烈、升腾不息,以至于让人无法畅快地呼吸。此时此刻,我决意在每个夜晚,热切地仰望星空。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窗外鸟雀的欢叫,反衬屋内“我”的专心读书、意在表明“我”被梵高深深吸引。
B.第⑥段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有气势,凸显出快乐对于梵高的意义。
C.第⑨段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梵高的对比,表现出生之短暂、与献身者一生寥落的必然性。
D.全文以“我读梵高”为线索,串连梵高的艺术探索过程,表达了“我”对梵高的景仰之情。
【小题2】第③段中说:“生命唯有经过苦难与痛楚的洗礼,才能彰显它的伟大!”我们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小题3】文末第 ⑪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