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家寺的雨伞
从前,有个商人在外苦心经营多年,终于攒下了大宗财富,准备告老还乡,结束半生的漂泊辛劳,回家与妻子团聚,置田购房,安度晚年。①当时时局动荡,路途遥远,路上常有劫匪。商人不敢露富,只穿一袭灰布长衫,一双布底鞋,扮做一个风餐露宿的行路人。商人特地购了一把弯头竹柄油纸雨伞,如此这般,貌似贫寒之士,肩挎一条褡裢,手提这把雨伞,轻轻松松地上路了。
这天中午,商人来到了成都近郊的唐家寺,见是一个平常的小镇,鸡安犬宁人面善,商人便走到一家面馆,叫煮一碗面条来,吃了好赶路。成都担担面闻名遐迩,一碗面条七红八绿,作料丰足,商人香喷喷地吃了起来。没想到肚子吃饱了,一阵倦意却涌了上来。小店生意一般,只有三五食客,倒也不吵闹。于是,商人在桌旁打了一个盹。一阵清凉的风吹醒了商人,他抬头一看,小店内已空无一人,门外却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商人揉揉脸颊,突然暗叫不好,自己的那把油纸伞已不见踪影!一阵冷汗霎时冒了出来。就想,定是在他打盹的时候,老天偏偏下起了雨,而那些食客急于出门,其中的哪个见他睡着了,就顺手牵羊把他的伞取走了。
商人将随身零钱清点了一番,沉吟片刻后,决定自己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了。他叫来面馆掌柜的,说自己看中了这个平静安宁的镇子,决定就在这里住下,开个小铺维生,请帮忙找一间房子。掌柜的也是个和善之人,说你开什么样的铺子,要多大的房子,我帮你找就是。商人说:“身无长技,只会修伞补帽。小小手艺人,租不起大房子,只是最好能够在交通要道上。”掌柜的笑道:“当然,修伞补帽应该在路边。”于是很快帮他找了一处房子,商人便用仅有的钱在唐家寺开起了修伞铺。
商人待人客气,心灵手巧,天亮开门,天黑关门,很是个规矩人的样子。没过多久,他小小的修伞铺子便受到当地人的好评,人们都愿意把伞给他修理,哪怕多走两三里路。商人的伞铺算是立住了,可谁也不知道这个小手艺人是腰缠万贯的富商,更不知道他每天谦和的笑脸下,掩藏着紧张焦灼的心。他每天每时每刻都在等待着一把熟悉的油纸雨伞的出现,但都失望了。经过手上各式各样的伞成百上千,唯独没有他那一把。
时间一天天在流逝,商人耐心地等待着,但是他的伞还是没有出现。一天,他接手了一把破旧的伞,主人漫不经心道:“能不能修?太费事就算了。不然一把破旧的伞值不了几个钱,我反倒花一大笔工钱!”听了这话,商人心里一动,想到自己的那把雨伞,丢时便只有三成新,用到现在怕也是破破烂烂了,他现在的主人怕也不愿意拿来修了。商人就又动起了脑筋。
第二天,过往行人看到这家修伞铺子打出了一条好新鲜的广告:油纸雨伞以旧换新。人们纷纷上前询问这事是不是真的,得到商人肯定的回答以后,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据说这是商人扩展生意、广招客人的让利活动,还说下一次就轮到补伞以旧换新了;又说商人对收集旧雨伞有兴趣———总而言之,广告效果好极了。
时隔不久,②在一个和风丽日的下午,修伞铺子来了一个中年农民,商人一眼就看见他腋下夹着一把油纸雨伞,那正是他日思夜想、心系魂绕的伞呀。
商人不动声色地收下雨伞,犀利的眼神一瞥,就查看到伞柄完好如初,并无半点被动过的痕迹。他知道完壁归赵的故事在自己的身上发生了。他转身挑了铺子里最好的一把伞给了来客,在来客的感谢声中,徐徐关上了店门。商人看到了他当初装塞在里头的全部珠宝玉器,他一下瘫坐在地上,长长松了口气,半日无语。
这天,唐家寺的居民们觉得有点奇怪:自打修伞铺开张以来,没见过这么早关门的。第二天天大亮了却还没有开门,一问,才知道人去屋空,这个在此处开店好长时间的外地商人突然走了。商人是轻轻地来,又轻轻地去,的确有点奇怪,但谁也没去多想。
后来,这件事成了一个故事流传开来,当地那些换过伞的人才恍然大悟。于是“唐家寺的雨伞———换一把”就成了当地的一句歇后语。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油纸伞”为线索,依次写了商人携伞、丢伞、寻伞、得伞的过程,注重细针密线,情节丝丝入扣,一波三折。
B.小说善用含义丰富的暗示性语言,“鸡安犬宁人面善”一句既精当表现了小镇太平,又暗示雨伞不是被人抢夺而去。
C.小说在塑造商人形象时,不仅使用了语言、动作、心理和细节描写,同时还借助唐家寺的居民等次要人物加以衬托。
D.小说巧借生活的偶发事件,塑造了一个沉着冷静而又睿智的商人形象,诠释了面对人生变数应有的态度,寓意深远。
【小题2】请简要分析文中两处划线句子各有何作用。
【小题3】作家莫言在瑞典演讲时曾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高明的作家往往善于在小说中用高超的叙事技巧来引人入胜。请概括这篇小说使用了哪些叙事技巧来“抓”住读者,并结合小说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06 09:07: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小多的幸福生活
龚宝珠
李小多的幸福生活是从那顿年夜饭开始的。
那个年底,李小多没有拿到或多或少的工钱。工程结束后,黑心的工头拍拍屁股,一个响屁也没放,溜了。
工地呆不住了,身无分文的李小多流浪在除夕夜的街头。城市的街灯把李小多的身影扯得很单薄。饥寒交迫的李小多产生了一个不简单的念头:打劫。打劫的目的比较简单:抢点吃的填饱肚皮,抢点钱做路费回家过年。
李小多选择了女人的小店作为目标。
可是,李小多失败了。女人察觉到李小多凶狠的眼神中夹杂着惶急和无奈。善良的女人收留了他。女人给了他丰盛的酒菜。女人带着六岁的女儿住了旅馆,把唯一的小店留给了落魄的李小多。
李小多犯罪的冲动被女人的善良及时地扼杀了。李小多感谢女人,他要报答女人。李小多娶了这个大他三岁的女人,有了自己的家。
李小多的想法很简单,“老婆孩子热炕头”就可以了。
女人的想法也很简单。女人对李小多说,只要咱们在一起好好过就行。
李小多捧着女人的脸,眼里闪动着幸福和满足。李小多知道女人受过伤害——女人的前夫移情别恋,抛弃了她们母女。李小多对女人说,你救了我,我要让你和女儿过得幸福。
李小多对幸福的理解也很简单:让女人过上好日子。条件成熟的话,再和女人要一个孩子。以前,在这个城市,李小多没有亲人。而现在,李小多有了一个善良的女人,有了一个管他叫“叔叔”的女儿。
对于女儿的称呼,李小多不介意,丝毫都不介意。这个家让李小多很温暖。李小多的父母去得早,他唯一的亲人就是老家的叔。
叔待他刻薄。
没成家的时候,李小多每逢春节都回老家过年。
叔总是把李小多的行李和口袋搜刮得净光。钱整理好后,叔拿一个塑料袋装好,用皮筋扎好口,锁在一个小铁匣子里。叔的脸色取决于钱的数目:钱多的时候眯着眼慢慢点,钱少的时候两手简单一搓——挣这点钱还好意思回家。
叔还见不得李小多吃闲饭,过了初五,叔就催李小多出去打工。李小多收拾好破烂的行李和简单的路费,踏着晨曦就上路了。
李小多的脚步总是及时地唤醒这座沉睡的城市。李小多像在城市行走的游击队员,从一个工地辗转到另一个工地。李小多的生活比较简单:早上馍菜汤,中午菜馍汤,晚上汤馍菜。李小多想法也很简单:干活挣钱,过年回家交给叔。
三个年头过去了,李小多没有再回老家。叔的形象已模糊不清,逐步淡化在李小多的记忆深处。有时,李小多抱着一岁的儿子逗乐,偶尔也会想起这个小老头。
李小多屈指一算,前前后后交给叔的钱也有三万多块。李小多不想再要了,毕竟叔养了自己十几年,不容易。有时李小多和女人谈起此事,女人的态度也很明确。女人说,钱坚决不能要。过几年日子好了,回老家看叔。
自从儿子出生后,李小多感觉压力挺大。女儿上学,儿子每月的奶粉,一家的生活开销。这些都是实打实的,需要的都是钱。小店的生意也不景气,李小多又去了工地。李小多甩开膀子,撅着屁股在工地的钢筋水泥中爬行,影子一般贴在高楼的角手架上。尽管如此,李小多还是只能维持一家人简单的生活。
李小多经常对着高楼大厦里冒出来的万家灯火,痴痴地想攥紧未来的踪迹。李小多感觉自己就像影子一样,永远融入不进城市的躯体。这种感觉让李小多很沮丧。
沮丧的李小多还常常被电视里的新闻所困扰,在城市里越来越没方向的李小多被搅得乱了分寸。电视里经常报道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新闻:农民种地补贴了,路修通了,公交车到村了,农村合作医疗了……
前段时间,李小多害了一场病,光挂吊针带拾药地折腾了几天,三百多块没有了。李小多的心扎得生疼。
在经过一番对比再对比,考证再考证的思想斗争后,李小多跟女人商量着回老家的事。女人就说了三个字:听你的。女人卖了小店。
腊月二十九,李小多带着女人和两个孩子回了老家。
家乡的变化让李小多不停地叹气:这几年在外算白混了。一排排崭新的平房刺得李小多的眼睛发酸,有的甚至盖起了二层小楼。李小多眯着眼,蜷缩在夕阳的余辉中。
叔家的门楼很气派,叔的精神也好得出奇。叔说,小多,你终于回家了。
李小多能敏锐地感觉到叔的情绪很激动,叔的眼角随时会弹出几滴眼泪。李小多不声不响地吃着饭,叔全家的热情让他有点惶恐和莫名的自卑。
吃完饭,叔拉着李小多进了里屋。叔拿出钥匙小心地打开了一个铁匣子,取出一个塑料袋,把扎口的皮筋去掉。叔说,这是四万块钱,是你前些年打工的钱和银行的利息,不够的我给你补上了。
李小多愣住了。
这钱本来我打算一直存着,等你回来娶媳妇时盖房子用。前些年我怕你在外面胡来,一直没和你说。
叔说,你成家我就放心了,拿上这钱先安定下来,村里的宅基地也一直给你留着的。
李小多的喉结蠕动了一下,鼻子一酸,久违的温暖涌了上来。
门外,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了起来——过年了。
李小多知道,他的幸福终于着陆了。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的开头写到黑心的工头在年底工程结束之后开溜,这直接导致李小多除夕夜流浪街头,小说借此揭示了农民工作为弱势群体饱受歧视、欺凌的残酷现实。
B.李小多打劫女人小店时,女人给他留下丰盛的酒菜,然后带着女儿住旅馆。这些细节说明女人的善良,但也说明她遇事胆小、没有主见。
C.小说开头结尾互相呼应,构思精巧。李小多与女人、李小多与叔父,两个故事巧妙地串联在一起,共同反映了李小多走向幸福生活过程的一波三折。
D.小说中多次提到李小多在城市中艰难打拼却难以养家糊口,尽力想要扎根城市却感觉自己只能像“影子”,是“游击队员”,这些细节只是为了反映民工在城市生存艰难。
E. 李小多和女人、叔父的故事朴实感人,体现了人性美。这个故事放在城乡差距日趋缩小的时代背景下,蕴含了作者对当下农民工前途的思索。
【小题2】小说题目是“李小多的幸福生活”,请结合本文梳理李小多收获了哪些幸福?
【小题3】小说的结尾李小多和叔父之间误会消除,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文中有多处伏笔,请找出并简要分析。
【小题4】李小多的身世背景和时代背景与他的性格命运有怎样的联系?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天 使

李亚琼

洁的世界彻底地崩溃了。

她从精神病医院下班回家,就得知了独生儿子猝死的消息。

洁突然感觉自己整个身体都渐渐地朝一个昏暗混浊的空间陷落下去。儿子死得很蹊跷,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一个陌生人用铁棒无故地活活砸死。

洁怎么也不敢相信,她那个活泼可爱、聪明可人的儿子将永远地不复存在了。 前天儿子曾撒娇地央求她:“妈,我过十岁生日时,您去学校接我一回好吗?”洁心里酸酸的。洁从来不接送儿子,突遇下雨,儿子也从不指望她送伞,时常落汤鸡似的跑回家。她总是很忙,作为一名护士长,她心里满载着那些疯疯癫癫、不能自理的精神病患者。

想到再过三个月就是儿子的生日,洁失声痛哭:“都怪我呀,我要是去接他就不会出事了啊!”

洁陷入深深的自责,她多么希望以自己的生命换取儿子的复生。

一周之后,经历了巨大的心灵创痛的洁平静地回到病房里。

她一如既往地穿上整齐的白大褂,对每一个患者报以真诚的微笑,她认真而细致地向护士询问患者的病情,有条不紊地安排工作,好像什么事都不曾发生过一样。

只是回到家里,洁会强烈地感觉屋子里晃动着儿子那活泼的音容笑貌!洁常常不知不觉地呆望远方,那望眼欲穿的神态俨然慈母在静候游子归来的足音。

院长和一位法官将洁请到办公室。

法官沉重地说:“陈护士长,杀害你儿子的凶手已经被抓获,可是……”法官欲言又止,“经司法鉴定,此人患精神分裂症,无行为责任能力,现已收入你们医院治疗。”

洁的泪水决堤而出!儿子,我的儿子!洁在心里无望地呼唤着儿子的乳名,她跌跌撞撞地挪向病房。

“儿子啊,你怎么得了这种病啊,你怎么杀了人啊,我可怜的儿子啊……”洁猛地一怔!她看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在哀哀地哭泣,止不住的泪水沿着她那张饱经风霜的皱脸滚落而下。

她一把抓住洁的手:“护士长,我儿子能治好吗?能治好吗?”她一个劲儿地向洁诉说孤儿寡母的艰辛,诉说着和儿子相依为命的亲情。

洁竭力克制住自己就要夺眶而出的泪水,朝她肯定地点了点头:“您放心吧。”此刻,洁走向的是一个特殊的患者,一个需要同情需要帮助的弱者,也是一个令她肝肠寸断的沾染着她儿子鲜血的凶手!

洁轻声地对他说:“阿强,你今天感觉不错吧,我们到院子里去晒晒太阳,好吗?”

阿强瞪直双眼,仿佛侧耳在听天外来声,忽而将手臂猛地高高扬起:“我手执钢鞭将你打!”随即一溜烟儿地跑进厕所,掏起粪便涂满全身,口中大叫:“啊哈!你们想害我,我身上有蛇,你们敢上来吗?啊哈!”几名年轻的护士闻声而来,见此情景束手无策。洁拨开人群,毫不犹豫地走近散发着刺鼻臭味的阿强,牵着他的手说:“阿强,你不是最喜欢舞鞭么,阿姨想向你学了去锻炼身体,你洗完澡后教我好吗?”

阿强愣了一会儿,乖乖地随着洁出了厕所。洁为他擦洗身体,换上干净的衣裤。他睡着之后,洁又将他长长的指甲一一修剪整齐。洁从容不迫地做着她认为该做的事情,一边做,一边轻轻拭去腮边晶晶亮亮的泪水……阿强出院那天,他朝洁深深地鞠了一躬。洁永远也忘不了这天正好是儿子的10岁生日!

【小题1】下列对于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开篇着力刻画洁在失去儿子后的剧痛,一方面表现了作为母亲的她对儿子的深爱,另一方面为后文塑造工作岗位上的她的形象做了很好的映衬和铺垫,前后文形成鲜明对比。
B.小说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全面而深刻的刻画了女主人公的母亲形象和护士长形象。
C.“洁轻声地对他说:‘阿强,你今天感觉不错吧,我们到院子里去晒晒太阳,好吗?’”“洁为他擦洗身体,换上干净的衣裤。他睡着之后,洁又将他长长的指甲一一修剪整齐。”分别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出洁已经从失子之痛中走出来,将母爱倾注到患者的身上。
D.小说通过两大段落完成人物形象塑造。一是从开头到“换取儿子的复生”,用倒叙手法叙述洁的失子之痛;二是从“一周之后”到文末,叙述她忍受痛苦,毅然担负起护理责任的故事。
E.这篇小说通过塑造洁作为母亲的不称职形象和在工作岗位上的优秀形象,说明中国的职业女性面临工作和生活难两全的艰难抉择。
【小题2】小说倒数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对于突出人物形象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请结合文本,谈谈作者以“天使”为小说题目,想借以表达的深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日,***就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取得的成效作出重要指示。这是***三年来第二次对“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广大干部群众反响热烈。***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厕所革命”自2015年初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受到广大群众和游客的欢迎,也得到了海外人士的广泛赞誉。新加坡明鼎国际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郎义煊认为,厕所是一个***发起“厕所运动”,“家家有厕所”的口号在印度颇为响亮。但印度水资源协会的扎克·快特表示,“由于文化、宗教或传统信仰,部分居民更青睐露天如厕”。因此,推广厕所还需要印度人民转变观念。
印度比哈尔邦议会2015年8月5日通过的一项新的村务委员制度修订案明确规定:家里配备厕所成为竞选任何村职的硬性条件。比哈尔邦邦长表示,“竞选者必须在竞选提名时宣誓他们家里配有厕所”,这样做是为了保证乡村地区的环境卫生。
《印度时报》网友对此新规纷纷点赞,不少人表示希望这条新规能遍布印度的各个村落及更广泛的场所。还有网友表示,此项新规不应只适用于竞选者,还应适用于参与投票的选民。
(摘编自《厕所革命》,2017年11月27日《高棉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中国的厕所革命已经在城市、景区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国家将会把重点转移到农村,以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B.从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2006到2015年这十年间,我国城市公厕数量和城市每万人拥有公厕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C.根据材料三可知,中国的厕所革命,不仅注重数量的增加,还注重品质的提升,同时在管理服务方面也有了显著的改进。
D.在推进厕所革命的投融资模式上,山东和河北的做法很有新意,实践证明其效果也非常不错,值得我国其他城市借鉴。
E. 印度的厕所革命起步很早,但困难重重,为此,有地方议会不惜制定法规把家里配备厕所作为竞选任何村职的硬性条件。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厕所革命与印度厕所革命所面临问题的异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马婆的悲伤
葛明霞
①马婆从妹家出来,眼泪就开始肆无忌惮地流。那么要强爱面子的马婆,面对路人诧异的目光视若不见。仲秋的微雨浸润着马婆规整的套装,马婆的心凌乱成泥。马婆没有回家。她穿过两个十字路口拐进了龙泉湖公园,蹒跚地上了湖边八角亭。马婆斜靠在亭柱上,不知不觉收住了眼泪。过往的岁月就在马婆静静的呆坐里浮出了水面。
②马婆还是马嫂的时候,精力全部放在对儿子的培养上。从幼儿的益智类训练开始,到剑桥英语、到奥数培优、到解题速效……正规不正规的培训班,只要不与正课冲突,马嫂都推着儿子上。儿子大学毕业去美国深造时,马婆费尽心机说服他留在了国外。马哥虽不太支持,可为了儿子的将来,只好认了。
③之后,马婆和马爷就成了亲朋好友羡慕的对象。尤其是马婆的妹妹。她的儿子成绩不太好,毕业后留在了本地。妹妹一生气就开骂,你这个不争气的兔崽子,连你大表哥身上的一根汗毛都比不上!只有马婆知道,她和马爷过得是什么日子。
④每天早上一起床,马爷就打开电视,一整天不让关。他说这样可以逼逼屋里的冷气。马婆嘴上不说,内心里也难受。她觉得自己虽然有儿子,常年过得却是没儿子的生活。马婆整晚整晚睡不着,睡不着就想儿子,就想如何证明自己有儿子。半月后马婆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马婆不再随随便便穿衣服了。就连上菜场也是整齐的套装,仰脸挺胸,微微地趾高气扬。马爷说她,马婆硬硬地回嘴,我和那些没儿子的老人不一样,我有儿子,儿子在国外,怎么着也得给他充充面子。马爷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滑出眼眶。
⑤儿子去国外后,马婆很少再与马爷争吵。用马婆的话说,这老东西辛苦了一辈子,到头来连儿子的面都难见,我得让他享享福。马爷没有享福的命,儿子在美国定居不到两年,他就失了健康。一开始马婆没太当回事。等她知道不好时,马爷的腿已经不太听使唤了。马爷犯病是在早上,等办好住院手续时已经到了下午三点多。好在马爷是轻微的脑梗,没耽误多大事。躺着输液的马爷,看到其他病人都有小辈陪着,羡慕得眼里几乎迸出血来。他一忍再忍,最后还是张大嘴巴嚎起来。马婆又累又急又尴尬,边向同屋的人道歉边劝马爷。劝着劝着自己也忍不住哭起来。好在外甥及时赶到,止住了他们的哭声。
⑥马爷出院后腿虽稍能走动,右胳膊和右手却失了灵活。马婆按照医生的嘱咐,每天除了监督马爷进行自我煅炼外,就是不停地帮他按摩恢复。马婆渐渐地瘦了,由原来的一百四十多斤瘦到了一百一十斤。马爷看着难受,忍不住骂儿子。马婆却不依,你知道啥,儿子不是没孝心,他在国外生活压力大,也难。马婆出门买菜仍旧穿戴整齐,仰脸挺胸,微微地趾高气扬。
⑦斜靠在亭柱上的马婆不知不觉坐了一个小时。仲秋的微雨打湿了她的后背,马婆这才想起该给马爷做饭了。马婆小心地下了八角亭,走出了龙泉湖。
⑧平静下来的马婆又想起她从妹家出来的情景。今天是妹妹的六十大寿。饭后,妹妹当着她的面又骂起了儿子,你这个不争气的兔崽子,连你大表哥身上的一根汗毛都比不上!外甥喝多了酒,大着舌头回嘴,妈,你老……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一点……都不知道,我大姨,大……姨夫的苦。外甥媳妇忙岔开了话,大姨,你怎么不让姨夫来,就两站的路,来热闹热闹多好。马婆强忍着将落的泪说,对了,我得回去给他做饭了。外甥媳妇跑去厨房给马婆打包现成菜时,马婆挣脱妹妹的手出来了。等外甥媳妇追出来,马婆已经走了三十多米远。听到喊声,马婆没敢回头,她怕满脸的泪吓坏年轻人。
⑨马婆擦了擦眼睛,迎着仲秋的微雨向家走去。她知道她无论如何不能倒下,她还要照顾马爷,她还得擎起这个家。马婆规整的套装和灰白的头发在人行道上摇曳,一如枝头瑟缩在秋风中的老叶。
(有删改)
【小题1】小说第三段能否删去?请简要分析。
【小题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①马爷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滑出眼眶。
②马婆规整的套装和灰白的头发在人行道上摇曳,一如枝头瑟缩在秋风中的老叶。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马婆的形象特点。
【小题4】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意图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智慧停车,这一概念试图通过技术支持,实现在线查询和泊位预订,并支持诱导停车、反向寻车、智能支付。发展智慧停车,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停车信息不对称问题。2015年《中国城市智慧停车指数报告》有过这样一组数据:北上广深停车位平均缺口率达76.3%,而停车场泊位平均空置率却高达44.6%。车位绝对缺口与相对利用不足并存的状况足够说明:加强停车位的供给固然关键,但盘活车位资源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近两年来,智慧停车已经迎来了一轮大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超过200家企业研发了各种智慧停车APP。然而诸多实践也表明,技术固然是化解难题的手段,真正的推广却离不开“兼容”。因为企业分头行动,城市内部“山头林立”、数据彼此独立,用户不方便,城市管理也难以升级,停车也就难以真正“智慧”。能不能建立一个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面对千万级人口、超160万辆乘用车,不亚于京沪的拥堵程度,哈尔滨城投集团通过联合优先科技股份公司,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地磁传感、近场支付等技术,搭建了一个实时化、可视化的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为国内解决停车难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创新样本。

停车问题一头直通动态交通,一头扎进社区,甚至路内路外的管理方式都不尽相同。智能停车面临各种权利关系的界定与处理,涉及一个城市的综合治理问题。具体而言,泊位的普查与认证最为关键,没有完备的基础数据,后续管理无从谈起;管理短板也必须补上,只有避免“路面归交警、小区不要紧”的治理空白,才不会涌现“见缝插针”式的乱停放。再比如,有学者提出可以利用社区白天闲置车位实现车位共享,但增收的停车费如何共享,却有赖于更完善的业主委员会治理。这一系列问题都表明:解决停车难,仅有一个城市级的智慧交通基础架构还不够,关键要有一个政府、企业、社会、个人相调适的智慧治理架构。

智慧停车系统的目标,绝不止于方便停车,更在于有效调节车流,这便需要人们直面一个烧脑的思考题:停车管理到底是公益还是生意?从2015年底国家发改委推行“不同区域、不同位置、不同车型、不同时段停车服务差别收费”来看,停车费尤其是民营资本独资的停车场收费已经放开;然而因为担心乱收费,各地对停车费的事实价格管制依然存在。智慧停车,能否实现明码标价之下的价格浮动,助推各地突破价格管理的矛盾心态,这可能是影响停车智慧程度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该说,加快发展智慧停车已经成为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子课题,考验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更检验着城市运用“互联网+交通管理”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如果每一个城市都能落实城市级的智慧停车方案,不仅有助于化解停车不便带来的心塞,也有望疏解城市交通拥堵,让城市多点从容。

(摘编自何鼎鼎《智慧停车,让城市更从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发展智慧停车,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停车信息不对称问题,盘活车位资源远比加强停车位的供给更重要。
B.智慧停车,离不开技术支持,但真正的推广却离不开“兼容”,建立一个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有利于解决停车难问题。
C.解决停车难,仅有一个城市级的智慧交通基础架构还不够,关键还要有一个政府交通部门的智慧治理架构。
D.实现明码标价之下的价格浮动,助推各地突破价格管理的矛盾心态,是影响停车智慧程度的重要环节。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阐释智慧停车的内涵,然后从建立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和智慧治理架构以及停车收费管理等方面,多层次论述了智慧停车这一创新管理手段。
B.第二段通过哈尔滨搭建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这一例证,论述实现智慧停车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证明建立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的可行性。
C.第三段通过列举泊位普查认证、管理短板、停车收费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归纳推理出智慧停车所要面临的关键所在。
D.第四段对智慧停车系统目标的定位,旨在论证智慧停车目的在于有效调节车流,而非方便停车,从而使论述走向了深入。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慧停车,其智慧不只体现在对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运用上,还体现在智慧化综合管理上。
B.如果依托更加完善的业主委员会治理,解决好停车费共享问题,社区白天闲置的车位实现共享的设想就可能变为现实。
C.发展智慧停车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方面,它检验着城市运用“互联网+交通管理”的现代化治理能力。
D.城市级的智慧停车方案如果得到落实,既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的大问题,能让城市多一份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