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心灵的对白
席慕蓉
在每天晚上入睡之前,每天早上醒来之后,我总禁不住想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想要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呢?
我想要把握住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呢?要怎么样才能为它塑出一个具体的形象?要怎么样才能理清它的脉络呢?
窗外的椒树,叶子已变成一片璀璨的金红,又是一年将尽了,日子过得真是快!这样白日黑夜不断地反复,我的问题却还一直没有找到答案。我一直没办法用几句简单和明白的话,向你描出我此刻的心情。
而你是知道的,对现在这个时刻,我有多感激,有多珍惜!我心中一直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一种朦胧的幸福,可是,我就是说不出来,几次话到唇边,就是无法出口,好像隐隐然有一种警惕:若是说出来,有些事物有些美妙的感觉就会消失不见了。
而今夜,就在提笔的那一刹那,忽然有一句话进入我的心中:“世间总有一些事,是我们永远无法解释也无法说清的,我必须要接受自己的渺小和自己的无能为力。”
是的,在命运之前,我必须要承认我的渺小与无能为力,一向争强好胜的我,在这里是没有什么可以争辩和可以控制的。
所以,我终于明白了,我终于知道,这么多年以来,一直烦扰在我心中的种种焦虑和不安,其实都是不必要和莫须有的啊!因为,世间有些事情,实在是无法解释,也不用解释的啊!
原来,如果我又想画画,又想写诗,必定是因为心里有着一种想画和想写的欲望,必定是因为我的生命能从这两种创作活动里,得到大的欢喜与安慰;因此,这实在是我自己的一种需求,一种自然的现象,我又何必一定要想出一个完美和完全的答案来呢?事情的本身应该就是一种最自然的答案了吧。
其实,你一直都是很明白,并且看得很清楚的,你一直都是知道我的,你一直都认为:“没有比自然更美、更坦白和更真诚的了。”
不是吗?如果万物都能顺着自然的道理生长、茁壮、成熟,这世间就会添了多少安静而又美丽的收获呢!
一位哲学家告诉过我,世间有三种人,一种是极敏锐的,因此,在每一种现象发生的时候,这种人都能马上做出正确的反应,来配合种种的变化,所以他们很少会发生错误,也因而不会有追悔和遗憾,另一种人又是非常迟钝的,遇到任何一种现象或是变化,他都是不知不觉,只愿理头走自己的路,所以尽管一生错过无数机缘,却也始终不会察觉自己的错误,因此,也更不会有追悔和遗憾。
然后,哲学家说:所有的艺术家都属于中间的那一个阶层,没有上智的敏锐,所以常会做出错误的决定。但是,又没有下智的迟钝,所以,在他的一生之中,总是充满了一种追悔的心情。
然而,就是因为有了这一种追悔的心情,人类才会产生了那么多又那么美丽的艺术作品。
那么,你是不是也是这样呢?不管我用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你的面前,不管是毫无准备或者准备得很充分,你都能一样地看透进来呢?在你的面前,我永远只是一个最单纯的我而已呢?
没有什么比自然更美、更坦白和更真诚的了
然而,这样的一种单纯,这样的一种自然,是要用几千个日夜、几千个流泪与追悔的日夜才能孕育出来的,要经过多少次的尝试与错误才能过滤出来的,要经过多少次努力的克制与追求才能得到的,要用几千几万句话才能形容得出来的啊!
多少值得珍惜的痕迹都消逝在岁月里,消逝在风里和云里。在有意或无意间忽略了一些,
在有意或无意间再忘记了一些,然后,逐渐而缓慢地,我蜕变成今日的我,站在你眼前的我。如你所说的:一个单纯而又自然的我。
然而,这样的一种单纯和自然,是用我所有的前半生来作准备的啊!我用了几十年的岁月来迎接今日与你的相遇,请你,请你千万要珍惜。亲爱的朋友,我对你一无所求,我不求你的赞美,不求你的恭维,不求你的鲜花和掌声,我只要你的了解和珍惜。
其实,岁月一直在消逝,今日的得总是会变成明日的失,今日的补赎也挽不回昨日的错误,今日朦胧的幸福也将会变成明日朦胧的悲伤,可是,无论如何,我总是认真而努力地生活过了。
无论如何,藉着我的画和我的诗,藉着我的这些认真而努力的痕迹,我終于能得到一种回响,一种共鸣,终于发现,我竟然不是孤单和寂寞的了。
那么,我禁不住要问自己了:“我想要的,是不是就是这种结果呢?”
我想要把握住的,是不是就只是今夜提笔时的这一种朦胧的欢喜与幸福?是不是就只是你的了解与珍惜?
“我想要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呢?”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貌似简单,实则关涉到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连接着作者一生奋斗的理想和目标,三言两语难以说清。
B.本篇散文行文中很少有叙事、描写的内容,文章主要是作者对心灵的剖析,语言极富诗意,增添了文章的美感。
C.本文主要以第一人称行文,亲切自然,同时文中多处出现“你”,便于抒情,加强了感染力,“你”指作者的一个朋友。
D.作者不求鲜花和掌声、赞美和恭维,只要了解和珍惜,是因为在作者心中,人与人之间应该以真诚相待、以心灵相交。
【小题2】对“没有比自然更美、更坦白和更真诚的了”这句话的含义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本文以追问作结,颇为巧妙,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结尾的妙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07 06:34: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鸟群
周晓枫
  ⑴只要有土地,就会有千姿百态的生命,土地是最伟大的魔术师。让人不能忽略的是,正是鸟类带来植物的种粒,展开最初的繁荣。鸟是灵异之物,有别于其他,鸟持有某种神秘的身份:它创造,它飞翔,它用歌唱的方式说话,它是唯一能摹仿人类语言的生灵,如果愿意,它的旅迹可以横贯地球的两极──鸟是神的拟态。人们想象中的天使,就是根据人与鸟的结合形象设计而出。
  ⑵鸟是天堂撒下的花籽。流浪的鸟,会让任何一棵树享有新娘的光荣。微风过处,它们隐身在很低的草间;瞬间穿越乱密的枝条,确定通畅的航道,并且不影响飞行的速度;树叶茂盛,在这绿色的宫殿中,精灵们在错杂的阶梯间弹跳,孩子一样的天真;夏日的正午,鸟儿疾速飞过,投射下来一小片清凉的暗影,这些细碎的斑点在大地上跳动──我听得见那好听的声音。
  ⑶动物的行动大约有爬、走、游、飞几种方式。爬有失身份,上帝曾以此作为对蛇的长期刑罚。平凡的走,反映出世间的庸常倾向和从众心理。游太多受到外界环境的制约,看着鱼单调的生活不觉得有什么长久的乐趣,进而看出鱼鳃的鼓合似也在模仿扇翅的动作。只有飞最自由。
  ⑷据说,两亿年前,昆虫是地球上唯一会飞的动物。这非凡的本领后来被鸟所超越。鸟类的技术显然更娴熟,方式也更为崇高,相比之下,除了蜻蜓和蝴蝶等有限的几种,其他虫类所谓的飞,更像是奇异的跳高或跳远方式。因为飞,鸟的视角比别的动物都要高远。并且,鸟中最普通的野鸭都既会飞,又会走,还可以游──它们才称得上见过大世面。
  ⑸我小时幻想的超凡技能唯有飞,甚至有一段时间,每个夜晚我都在黑暗中偷偷练习,幼稚而徒劳地挥动双臂,以为经过不懈的努力,小小的胳膊也可以终有一日飞动起来。我还不明白有些愿望终生无效,有些幻想存在的目的,只是为了映照出现实生活的窘态。直至成年以后的睡眠中,我依然会梦到自己悬浮于空中,算是对早年寂寞理想的呼应。
鸟在头顶,注定要我仰视
  ⑺我对鸟抱有永久的惊奇,它们令我感慨于造物的精巧安排。
⑻啄木鸟每天在坚硬的树干上敲呀敲的,却不会得脑震荡;仙鹤穿着细黑的高筒靴子,不怕站在寒冷的雪地上;鹈鹕松驰的下嘴唇,松鸦严谨的八字胡;黑鹭的蝙蝠侠斗篷,企鹅的黑白晚礼服……
  ⑼它们的声音怎样打动我的心肠,花腔的情歌,押韵的诗诵,战斗时的号角,将死前的叹息……在我看来,甚至靓女故作港台腔“哇”的惊叹之声,也不若乌鸦来得爽直。
  ⑽除了风格迥异的鸣啭方式,它们还有各自独特的飞翔节奏,或高或低,或收或展:海鸥的圆舞,佛法僧的弧步,雨燕的华尔兹,大雁的集体舞……鸟优美地起伏身体,天空中充满生动的舞蹈。
  ⑾鸟有留鸟和候鸟之分。我们的身边,有些是此地的永久居民,有些只是匆匆过客。
  ⑿候鸟整整歌唱了春夏两个季节,现在它们就要赶上秋天的末班车走了。这些阳光与花朵的忠实信徒,这些充满无限诗情的浪漫主义者,这些不畏艰险的伟大旅行家,一年一度,就要踏上遥遥的征程。作家这样羡慕着鸟的迁徙习性:“野鹅比起我们更加国际化,它们在加拿大用早饭,在俄亥俄州吃中饭,夜间到南方的河湾上去修饰自己的羽毛。”候鸟的一生中充满对未知远方的好奇,和不断更改生活的勇气。
  ⒀候鸟有着准确的潮汐规律,偏心的神把时序的秘密偷偷泄露给它们。冬天里的人们,不要丧失对温暖的信仰,抬头凝望寂旷的天空吧:候鸟终将飞来,这些忠诚的纤夫,将再一次把巨大的春天拉回。
  ⒁当秋天的潮水退去,就像沙滩上留下了贝壳,留鸟驻守在它正在降温的祖国。天灰暗下来,就要下雪了,那些冬天的传单正在抓紧印制。
  ⒂雪是大自然进行的一项残酷的游戏,它以优美的方式藏起了鸟儿们基本的口粮,如同藏起一件随意的玩具──然而,找寻失败的鸟儿将输掉性命。辽阔的雪野标明了小动物们广泛的受灾面积,饥寒交迫中,弱小的生命能贮有多少抗争的能量?对于拒绝移民的留鸟,生活提出了艰难得近于苛刻的要求,它们在近于赤贫的土地上,寻找着极为有限的供给──我看到枯干尖硬的槐荚,滑过喜鹊焦急的喉咙。
⒃不仅只在春日欢宴,鸟儿才会放声歌唱,冬天的寂静中,我们也可以听到鸟鸣,好像是它们在贫苦中的宣言──我明白一个人藏在诺言里的力量是如何被坚持着
【小题1】作者为什么说“鸟在头顶,注定要我仰视”?(4分)
【小题2】作者说“我对鸟抱有永久的惊奇,它们令我感慨于造物的精巧安排”,请结合⑺⑻⑼⑽段概括这种“精巧安排”。(3分)
【小题3】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⑿⒀两段文字的语言特点。(5分)
【小题4】从《斑纹》到《鸟群》,周晓枫用她那善感纤柔的心灵和丰盈灵动的笔触为我们记述了许多关于动物的故事,这些故事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加以体会并概括。(不超过30个字)(3分)
【小题5】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这么写道:“我明白一个人藏在诺言里的力量是如何被坚持着。”说说你的感受。(不少于80个字)(5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吕碧城幼时就喜欢歌咏自然,稍长就注意到动物的苦境而生出对屠杀动物的反感。她特别欣赏“成汤之开猎网”“仲尼之远庖厨,“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以及“大夫无故不杀羊”的古制。她认为,真正明了不杀生真意的,在佛教。佛教自西土东渐,带来的最重要的思想就是众生平等和不杀生。
一般俗见,以为吕碧城中年以后受佛教思想影响,又逢世事巨变,才转求佛教净土世界,开始护生弘法。殊不知,吕碧城主张不杀生主义乃是持守一种正义观,实从同情物类始。吕碧城虽精研佛学,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佛徒,她不斤斤于求个人的福报。她所倾心的,是深刻地同情物类、以非杀为实现公义基础的佛学。
吕碧城1928年在瑞士,看到英国“泰晤士报”上刊登该国“皇家禁止虐待牲畜会”(RSPCA)的告示,知道该团体乃是“同情于可怜无告之牲畜”之组织,很感兴趣。她了解到RSPCA的主旨在于防止人虐待家养动物,目的在于增进动物福祉,而不禁止人们食用,于是马上从瑞士“驰牍讨论”。她在“致伦敦禁止虐待牲畜会函”中,表达了彻底同情动物的立场:“吾人类误于强权即公理之谬说,认牲类为上帝赐予人类之食品。予认此事为世界文明重大之羞耻。”吕碧城之所以有如此彻底的立场,与她受到传统仁恕之道的训育和佛学熏陶有关。
以吕碧城的见识,她当然知道要人类达到完全停止肉食的程度极其困难,因而她希望在宰杀动物的具体做法上能够尽量减少其痛苦。既然无法制止屠杀动物,就应该尽量减少动物在被屠宰时的痛苦。这位彻底怜悯动物境遇的中国女性认为,人类在因病需要手术时,必先施行麻醉,然后可以手术,“兽类同此血肉,同此痛苦与感觉”,在屠宰前使用麻醉方法使之失去知觉是人道的。她专门比较几种方法,认为煤气致晕的方法,先致牲畜于无知觉,再行屠宰较为合理。况且“倘屠场采用此法,较用药为经济。”
当吕碧城听说美国芝加哥市已经采用免除痛苦杀牲方法,又立即致函美国芝加哥屠牲公会,询问何种“最新文明法”能使兽类失其知觉而无痛苦。她赞同“皇家禁止虐待牲畜会”复函中提到的以“弹药包”枪击到牲类脑中,使其迅速失去知觉之法,“决计为国人”创立“中国动物保护会”。她在“谋创中国动物保护会缘起”中发出宏愿,“吾生有涯,世变无极,惟以继续之生命,争此最后之文明,庄严净土,未必不现于人间。虽目睹无期,而精神不死,一息尚存,此志罔替。”(《笺注》)此后余生,吕碧城为争取普惠天下达于“无辜兽类”的仁慈、良知和正义,付出了极大心血。
1933年,吕碧城从瑞士回国,开始积极斡旋成立爱护动物协会。当时,中国社会的文化与精神面貌开放而进步,社会名流与国家机构官员都很支持,呼应者众多。5月,中国保护动物会在上海成立。
1935年10月4日,中国保护动物会在上海举行征求宣传大会,参加者众多,活动安排非常丰富,最重要的是,这一天“停屠一天”。
吕碧城认为,对待动物的仁慈之心,是发展健全的人性、维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在这一点上,吕碧城与弘一法师及丰子恺见解相同。1929年,丰子恺所绘《护生画集》第一集出版后,吕碧城很喜欢这一鲜明地倡导慈悲万物的新式漫画,很快将之译为英文出版。
在人与动物关系上,吕碧城少偏见而常怀平等之心。她尝言自己是一名世界主义者,对东、西文化思想中的善和良知,她都能够同情理解。她为“中国动物保护会”设立的目标,是要达至天下同善,“虽谋设于中国,而成效期于世界,无畛域之见也。”她承续了女性教化的传统,所主张的良知和仁恕之道,在她的护生思想里占有很重的分量。吕碧城后半生游历欧洲、美国,以记者身份观察西方世界,传播新知。她所关切的,都在促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而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在吕碧城看来就是良知和怜悯心的觉醒。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吕碧城爱护动物出于天性。她幼时就喜欢歌咏自然,稍长就注意到动物的苦境而生出对屠杀动物的反感,特别欣赏爱护动物的古刹。
B.吕碧城主张不杀生主义。中年以后,她之所以转求佛教净土世界开始护生弘法,是因为世事巨变中受到佛教众生平等的思想的影响。
C.吕碧城是一位怜悯动物境遇的中国女性。她主张,我们既然无法制止屠杀动物,就应该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动物在被屠杀时的痛苦。
D.吕碧城是一位世界主义者。她同情并理解东西文化思想中的善和良知,她所主张的良知和仁恕之道,在其护生思想中占有重要分量。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吕碧城倾心精研的是深刻地同情物类、以不杀牲为实现公义基础、不斤斤计较个人福报的佛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佛教。
B.吕碧城非常重视解决畜类被宰杀时无痛苦问题,积极推广美国芝加哥市采用的免除痛苦杀牲法,并创立了中国动物保护会。
C.英国皇家禁止虐待牲畜会的主旨是防止人虐待家养动物,目的在于增进动物福祉,并不禁止人们食用,吕碧城赞同这一主旨。
D.吕碧城为争取惠普天下达于“无辜兽类”的仁慈、良知和正义,付出了极大心血,她从瑞士回国,积极斡旋成立爱护动物协会。
E. 吕碧城后半生游历欧洲、美国,观察西方世界,传播新知,关切并促进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努力催促良知和怜悯心的觉醒。
【小题3】吕碧城的护生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你怎样看待吕碧城的护生观?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究竟什么才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目前理论界似乎仍没有一个定论。“仁”说和“礼”说市场最广,呼声最高,竞争也最激烈。本人在这一问题上比较赞成“仁”说。

理论界坚持“礼是孔子思想核心”的人,多数的主要依据是:孔子生长在鲁国,而“周礼在鲁”。且孔子从小好礼,入周公庙问礼,而后成为闻名天下的礼教家。孔子本身也常说:“夏礼,吾能言之,桤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等。另外,孔子主张以礼治国,如说“礼让为国”、“齐之以礼”,又主张以礼作为教育宗旨,强调“不学礼,无以立”,认为礼的根本一直相因不变,礼的枝叶可以有所损益,但周礼虽到百世也不会变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还经常批评别人不守礼,一再强调“克己复礼”等。但他的落脚点不在于“复礼”,而是在于“归仁”,强调只要做到礼的尽善尽美,即可达到仁的政治,仁的政治远比礼的政治的要求高,是对礼的政治的升华,“克己复礼”实为由礼的政治向仁的政治过渡的桥梁。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则正是迈向仁的政治的具体的礼。

从上面一系列的引述和论证似乎确实可以说明“礼”为孔子思想的核心。但本人想就此提出几点自己不同的看法。

孔子既然是一名思想家,那么我们在判定其思想核心时所依据的标准就应该是看他自己创立了什么新思想,而不是看他从前人那里接受或继承了哪些思想,因为只有他自己创立的新思想,才是他思想的真正精髓。前一段那些引述和论证都是一纸空文,因为那些观点早在孔子之前就已经有所体现。如《左传》中有这么几段记载:“僖公十一年载:内史过曰‘礼,国之干也’;昭公七年载:孟僖子办学,告诫学生曰‘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昭公二十六年载:晏子曰‘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 ”由此可见,孔子关于礼的思想大多均可以从前人思想中窥见一斑,并不是其本人思想,故自然也就不能作为其思想核心。

通观《论语》,我们发现“仁”在书中出现的频数最多,达109次,而“礼”只有75次。其中,他人讲“仁”25次,孔子自己讲“仁”84次,孔子自己讲“仁”的频数比“礼”的总数还多,足以说明孔子对“仁”的重视。另外,在《左传》中,“仁”的频数为39次,“礼”为517次,在《国语》中,“仁”为62次,“礼”为121次,“礼”的频数都远远超过了“仁”。而在《论语》中,“仁”在频数上首次战胜了“礼”,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思想史上仁对礼的第一次和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虽然用单纯的频数统计来说明问题不是非常严密稳妥,但这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些问题。

另外,在孔子思想中,“仁”对“礼”是具有统帅作用的。特别是当碰到仁礼冲突时,孔子则毫不犹豫地站在“仁”一边,让“礼”服从于“仁”。如《论语阳货》中说:“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父母乎?’乍一看,我所引用的这段话似乎恰恰说明孔子十分重视礼,然而我想说,孔子为什么如此关注“三年之丧期”这一“礼”呢?道理很简单,如《学而》中所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而且引文中,宰我出去后,孔子说的第一句就是“予之不仁也”,可见其对“仁”的重视。

其实,孔子讲“仁”,非单讲伦理道德中的“仁”,而且还将“仁”从一种伦理道德的要求升华成了一种政治思想,而正是这种升华使孔子创立了一种新的思想,即一种新的治国学说。而这种学说在其前人著作中是没有明确反映的,所以可谓前无古人。既然是前无古人的独创,自然可以成为其思想的核心。

【小题1】“因为那些观点早在孔子之前就已经有所体现”这句话中的“那些观点”指的是哪些观点?
【小题2】如何理解“虽然用单纯的频数统计来说明问题不是非常严密稳妥,但这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些问题”这句话?
【小题3】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思想家?他认为作为思想家的孔子其理论上的贡献是什么?
【小题4】作者认为在孔子的学说中,“仁”与“礼”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鱼梦见花
王琰
(1)去平川采访时,天气正热。酒店的房间很大,更显得寂寞。小茶几上一只仿古小陶罐里,斜插了一支新鲜的绿萝——带着对阳光的渴望,它正向着窗户的方向伸开一小片嫩叶。而我想要的远不止于此。日子可不可以简化成小陶罐里的一汪清水?少许清澈、冰凉的水,装在一只小陶罐里,浑圆的瓷,朴素、简单,只捧着一支绿萝。
(2)小陶罐上用墨色画着水波纹,鱼躲在水波纹的背后。
(3)我想起小时候,父亲喜欢用陶罐养花。
(4)一个四四方方的小院,院里铺了红砖。房前是花园,各色花木长得旺盛。花园旁放一只大大的陶缸,陶缸里养着红荷。荷叶亭亭长出水面,举着小拳头般艳艳的花苞。水里还养着几尾小鱼,在水里穿梭。
(5)夏天,我总爱坐在那陶缸前,读书,或者侧耳倾听荷花花苞绽开时细小的声响。
(6)别人给了些莲子。莲子壳坚硬,父亲把有小凹点的那一端用手术刀刻开。他原本就是谙熟于用手术刀的,他是个外科医生。锋利的手术刀在莲子上刻出一条细小的若有若无的缝。父亲将它们一枚枚浸入温水里,每日换水。没几天就有小小的芽从那破口处顶出,再长得长些,父亲就将它们一枚枚移入陶缸里。陶缸里装了塘泥,加上水,再过几日,水面上就生出一两枚小小的新绿的荷叶来漂浮着。任谁见了都惊喜有加。
(7)父亲又找了些沙子来,一点点撒进去,铺在泥巴上。待整个缸里都撒均匀,水澄清了之后,在里面养了几尾小鱼。鱼可以吃水里的虫子,粪便又可以肥花,一举两得。
(8)现在,家里没有陶罐了,父亲也已经离世三年了。
(9)第二天,在平川的陶文化博物馆里,我看到鱼纹、蛙纹和鸟形彩陶。鱼、蛙、鸟,似乎永远是彩陶纹饰中母题,延续数千年之久。陶是一种近乎完美的简化。一只碎裂了又修复好的鱼纹彩陶盆,还是一件有着完美曲线的器物。仿佛一条鱼退回水中,退回到这只鱼纹彩陶盆上……
(10)忽然想起西安半坡出土的鱼纹彩陶盆,画在彩陶盆内壁上的人面鱼纹图,人面与鱼纹结合为一体,给人一种神秘感——一个对着盆子画下自己脸的人,感到孤单,随手加了两条小鱼,还有点孤单,又加了两条大鱼,还嫌不够?那就再加两条小鱼……
(11)远在六千年以前平川陡城,应该也是一派水草繁茂的景象吧?这件仰韶文化早期鱼纹盆,提醒我这里曾经的地理环境——一条鱼和一条河水就可以拼凑出这里山河曾经的模样吗?
(12)如今,平川周围漫漫群山环抱,一尊烟囱在沟口高高耸立着。
(13)烧陶窑场火热得像是只有夏天。这里是个欢快的劳作的地方,黑黑的煤燃起来,窑通红地烧起来,风呼呼地从烟囱里鼓劲地吹,许多只层层叠叠的罐子,它们像是要在窑里飞舞起来一般。
(14)出窑的时候,所有的陶器要精选一遍。残次品倒入一条深沟。一条山沟被填得平了,是废弃的陶瓷碎片堆积而成,最下层是宋瓷,再上来是元瓷,然后便是明清时期的瓷器,它是堆积着的活历史。
(15)它们曾经是杯、花瓶、盏、碟的一部分。宋代的白瓷上绘有褐色的彩绘草纹,元代的靛蓝釉上有水波纹荡漾,明清的青花带着繁复的热闹。
(16)只余这些碎片,它们有着那个朝代的颜色和纹路。颜色和纹路其间,有前朝静止的人,在窃窃私语
(17)陶瓷填平的那一条深沟被风掠过。残次的陶器们早就粉身碎骨。它们曾经发出碎裂的响声,它们像是历史。
(18)采访结束,我从平川买了一只小陶盆回去。陶盆上寥寥几笔画出一尾鱼图案,像是从仰韶时期一路游来,带着或疏朗或细腻的气息,穿过或粗粝或雍容的时光,如今悠游在我的书桌上——碗莲种子安静地发芽,我在陶盆里面加入塘泥,再加上清水,静待莲花生长。夜深了,陶盆上的鱼在做梦,鱼梦见花了吗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写平川酒店里新鲜的绿箩对阳光的追逐,反衬出对现实生活的厌恶与批判。
B.作者极为详细地描写父亲养荷的过程,是为了突出对父亲严谨做事风格的赞美。
C.作者由鱼纹彩陶盆联想到仰韶时期的地理环境,表达出对过去湿润环境的喜爱。
D.作者写平川采访的所见所感,既交织了丰富的个人情感,又融入了历史的厚重。
【小题2】结合上下文,解释第(16)段“颜色和纹路其间,有前朝静止的人,在窃窃私语”的含义。
【小题3】文章最后的第(18)段写道:“陶盆上的鱼在做梦,鱼梦见花了吗?”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中国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79.10万亿元,比上年的500强企业增长了11.14%;资产总额为299.1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9.08%;共实现利润总额44864.25亿元,比上年500强增长20.7%;净资产利润率、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净利润等几项指标都稳中有升。

今年的500强企业中,企业的研发投入与研发强度持续提升,专利与发明专利数量持续增加,特别是发明专利占比实现了六连升。从企业税负情况看,今年500强企业的综合税负(纳税额/营业收入)为5.12%,2016年以来这一数据实现了“三连跌”。

从今年进退榜企业所在的行业看,我国大企业群体在向产业链中高端持续迈进。今年500强企业中的金融行业企业净增8家,其中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同步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现代金融支撑体系更加完善。

先进装备制造企业成绩斐然,电力电气设备制造业、风能太阳能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半导体、集成电路及面板制造业都有企业新进榜单。

(摘自《2019中国企业500强发布》,《经济日报》2019年9月2日)

材料二

长江商学院大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锦分析,中国企业500强产业结构以及企业内部产业结构都在调整与升级,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同步发展壮大,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支撑体系更加完善,大企业群体向制造业产业链的中高端跃升。企业去杠杆继续取得积极成效,2019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83.78%,同比下降0.63个百分点;其中非银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2.66%,同比下降0.62个百分点。实体企业与银行盈利差距有所缩小,2019中国企业500强中非银行企业的净资产利润率为8.34%,提高了2.47个百分点;银行净资产利润率为12.38%,降低了0.48个百分点。

“一升一降,反映了金融和实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有所缓解,如今,中国的实体经济正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未来,这种态势也有望得以延续。”李锦说。

(摘自《2019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显示高质量发展势头明显》,《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9月2日)

材料三

(摘自《图说2019中国企业500强》,搜狐网2019年9月2日)

材料四

我国经济总体保持良好态势,但面临新的经济下行压力,迫切需要大企业更好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企业领路人弘扬新时代民族企业家精神,将责任作使命,化挑战为机遇,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必须立足新时代经济发展特征,注重利用先进技术和规模效益形成竞争优势,从而带动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上下游企业互助共进,共同发展,放眼当下,科学技术正处于新一轮大变革、大发展、大跃升的阶段,特别是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前沿创新科技正在逐步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广泛而深入地向各行各业渗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在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并对相关产业构成巨大潜在威胁。因此,在新形势下,为维护国家安全,推动经济发展,企业必须自主研发并掌握关键的核心技术。

(摘自《2019中国500强企业榜单观察:掌握核心技术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网界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A.2019年中国500强企业研发费用同口径比上年大幅增长,表明中国企业以技术创新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逐渐增强。
B.中国500强企业研发费用投入主要集中在通讯、网络领域,而能源和制造业投入费用较少,这与信息时代的背景相关。
C.2019年华为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研发费用达到1105亿元,远超阿里巴巴,这与两家企业的产品科技含量正相关。
D.在2019年研发费用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汽车制造企业仅占两席,表明中国汽车制造行业的创新能力减弱。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9中国企业500强多项指标总体上呈现出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特点,说明我国经济总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B.中国大企业群体向产业链中高端持续迈进,尤其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领域的企业势头强劲。
C.研发投入与研发强度的持续提升,使实体企业的专利数量增加,从而使金融和实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有所缓解。
D.2019中国企业500强中金融企业增加,但实体企业与银行盈利差距缩小,表明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增强。
【小题3】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挑战?中国企业有哪些有利条件应对这些挑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