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下方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过度开垦,使得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次生盐碱化,植被枯萎死亡
B.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风力堆积,形成沙丘,覆盖原有植被
D.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小题2】乙地绿洲地区出现了荒漠化现象,绿洲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正确做法是
A.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保护、恢复发展天然灌草植被
B.绿洲前沿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C.绿洲内部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D.水源丰富区设置沙障工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8-19 03:13: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土地荒漠化是指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发展,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土地荒漠化包括
①土地沙漠化
②石质荒漠化
③次生盐渍化
④土地污染
⑤水土流失
⑥沙尘暴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
【小题2】在现代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常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草原、荒漠为主的植被
B.人类活动
C.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D.气候变异
同类题2
“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的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人口增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B.水土流失、滥伐森林、人口增加
C.人口增加、水土流失、滥伐森林
D.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人口增加
【小题2】下列措施能够有效治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的有
①退牧还耕
②积极开发新能源
③控制人口增长
④严禁过度放牧
⑤防治水土流失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同类题3
灌丛沙堆是在植被影响下发育的一种风力沉积地貌,与风沙活动、植被变化、人类活动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示意灌丛沙堆发育的增长、稳定和衰退三个阶段,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区域中,不易出现灌丛沙堆景观的是
A.季风区河谷地带
B.绿洲边缘
C.沙漠腹地
D.农牧交错地带
【小题2】灌丛沙堆具有保持生态环境稳定的作用,保护灌丛沙堆的核心是
A.维持区域内适量的沙源
B.增加沙堆内的土壤肥力
C.降低区内风速
D.保护沙堆表面植被
【小题3】在灌丛沙堆发育的三个阶段中,风力的变化情况可能是
A.弱—强—强
B.强—弱—弱
C.强—弱—强
D.强—强—强
同类题4
该表反映了50年来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情况。据此完成问题。
年份
1949
1955
1960
1970
1978
1985
1990
1995
东经
121.97
121.93
121.94
121.88
121.86
121.75
121.80
121.71
北纬
43.57
43.51
43.54
43.59
43.63
43.80
43.68
43.84
【小题1】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方向是
A.向西北方向移动
B.向东北方向移动
C.向东南方向移动
D.向西南方向移动
【小题2】科尔沁沙地原来是科尔沁草原,后来慢慢演变成了沙地。导致科尔沁沙地环境恶
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围湖造田
B.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C.植树种草
D.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生产活动
【小题3】为了扭转科尔沁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用以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
B.在科尔沁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方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在当地开展任何经济活动,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同类题5
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甘肃新闻网2013年2月22日电:据兰州晨报报道,2月21日16时20分,山丹马场遭遇今年首次强沙尘暴袭击。据了解,沙尘暴来袭时出现黑风,原本晴朗的天空昏黄一片,这次沙尘暴能见度不足150米。截至16时40分,山丹马场还是昏暗一片。
材料二 我国政府坚决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行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很多地方以此为契机,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替代产业。退耕后的农民既获得了政府提供的口粮,又从多种经营和其他副业中增加了收入。
(1)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现象日益加剧,分析主要原因有哪些。
(2)请你为我国荒漠化的防治提出合理化建议。
(3)简述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荒漠化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