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寒秋,指深秋,有寒意,暗指社会环境,斗争形势的险恶。
B.上阕词人远望群山尽染,近看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描绘了在橘子洲头看到的一幅绚烂的、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
C.“谁主沉浮”,是指由谁来掌握国家兴衰的命运。这一反问句,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D.下阕“忆”后几句写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热情奔放,敢说敢做,概括了革命青年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2-03 03:56: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念奴娇 昆仑 ***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1)对这首词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横空出世”,横在空中,高出人世;“莽”,苍莽无际;“阅尽”,看尽了,经历了。首句从空间角度,表现昆仑山的雄伟、阔大。
B.“飞起玉龙三百万”,形容披雪的群山连绵起伏,像千条万条玉白色的巨龙在飞舞。“三百万”,数词虚指用法,形容很多。
C.“安得倚天抽宝剑”,“安得”,怎么能。“倚天抽宝剑”,即抽出倚天的宝剑。“倚天”,形容剑极长,靠在天上。
D.“把汝裁为三截”,形象地写出了改造自然的巨人形象。“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写昆仑山经过全人类的改造,化害为益,全世界人民“凉热”共享。
(2)对于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主要运用描写的手法,写昆仑山高、雪多、害大。而通过“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作结,过渡下文。
B.词的下阕,描写、抒情、议论三者有机结合,展示诗人改造旧世界、开创新世界的勃勃雄心。
C.此词借“昆仑”来喻帝国主义这座大山。通过对巍然出世、横亘太空的昆仑山的描绘与想象,以高昂激越的浪漫主义热情,抒发了改造旧世界、消灭帝国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壮志豪情。
D.全词气势恢宏,想象奇特,感情奔放,风格豪迈,具有宋代豪放派词风的深厚底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为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小题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万山红遍”里的“红”字用得极妙。“红”是表色彩的形容词,在这里有了动词的意义,既有色彩,也有秋天渐来、万山渐红的动态意境。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里,人们常常吟咏的是“碧”与“流”的动静结合。其实,“漫”字也很有特色:“漫”是“满”的意思,放眼望去,满江碧透,给人一种深厚的绿意的感受。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翔”这两个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动词,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在万里长空中鹰飞得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得欢愉自在的情景。
D.词人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用一个“竞”字,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词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小题2】下列对该词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记今游,重在写景抒情;下阕忆往事,重在抒情言志。
B.上阕中“谁主沉浮”的理性诘问,反映了***探求宇宙奥秘的魄力。
C.追忆往昔是由今游引起的,当年“携来百侣曾游”一事是在与今游同一特定的环境中发生的。
D.下阕通过忆往昔峥嵘岁月、指点江山等情状,显现出了词人当年的豪迈气概与战斗精神。
【小题3】下列对该词的写作特色的赏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上阕移步换景,写景远近结合,动静结合,为下文的抒情烘托了气氛。
B.景物无自生,唯情所化。这首词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C.风格即人。这首词既具壮丽的奇观,又富深广的内涵,正是青年***的光辉写照。
D.***虽然一反古诗词的悲秋情调,写乐景抒豪情,但他的内心也是惆怅的。
【小题4】(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词的上阕中的“看”字有何妙处?
【小题5】(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这首词塑造了作者:怎样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