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画眼睛”是小说《祝福》在刻画人物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作品多次描写祥林嫂的眼睛,其作用是什么?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祥林嫂初到鲁镇做工时是“顺着眼”,侧重表现她安分耐劳的特点。
B.写祥林嫂再到鲁镇时虽然仍是“顺着眼”,但“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则是她人生路上受到重大打击、内心痛苦而难以表达的外在表现。
C.关于眼睛的多次描写详细地表现了人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D.写“我”在河边遇见祥林嫂时,只见她“只有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表明她在长期的迫害、打击下精神已经麻木。及至她向“我”发问时,“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这“发光”是她所产生的对灵魂的怀疑给她带来希望的结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06-23 12:20: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目的是引出下文的“拿来主义”。
B.“抛给”与“抛来”有着本质的不同:“抛给”是没有目的的。不会有附加条件;同“抛来”是有目的的,定会有附加条件。
C.在文中“送去”的是古董和艺术家,这是一种媚态;“送来”的是残羹冷炙,让“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所以“送去”之外,还得“拿来”,而不要“送来”。
D.节选部分若重揭露“送去”的本质和“送来”的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出要“拿来”,而且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小题2】文中画线的“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一句的含意是什么?
【小题3】结合上下文,说说“抛给”“送来”“拿来”的本质是什么。
【小题4】综观上面选段,作者是怎样提出“拿来主义”主张的?采用这样的方式提出“拿来主义”主张有什么作用?

同类题4

一、阅读《祝福》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一直)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放/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 。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ǎi)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计划/决计)要走了。
【小题1】根据括号里的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在横线上给加点的字注上拼音。
烟(ǎi)    瓦
【小题2】在文中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一律 陈列 决计B.一直 陈列 决计
C.一直 陈放 计划D.一律 陈放 计划
【小题3】将下列三个句子依次填入文中的甲、乙、丙处,前后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家家如此   ②年年如此    ③今年自然也如此
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①②
【小题4】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亦庄亦趣,增辉堂室。下列选自《红楼梦》的对联,适合放在书房中的一项是
A.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B.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C.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D.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