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
B.《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事语言极为简练。后来有补充,解释《春秋》的书,称为“春秋三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三皇五帝到汉末时期的悠久历史。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鲁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著有小说集《朝花夕拾》、《呐喊》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11-12 04:53: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节选自《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B.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C.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D.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庚辰”,古代干支纪日中的一天。
B.“寡君”,臣下对别国谦称本国国君。
C.“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您”,比“子”更亲切。
D.“右”,也称为车右,古代战斗中指挥车上负责驾车和保卫主帅的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感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杞子利用自己掌管郑国北门钥匙的时机让秦国偷袭郑国,秦穆公征求蹇叔的意见,希望得到蹇叔的支持,结果事与愿违。秦穆公坚持己见,蹇叔哭送秦师。
B.秦国军队经过周朝国都北门,车上的武士都除去了盔甲,军容不整,并且三百辆兵车都超出乘坐人数的标准,王孙满看后认为秦军肯定会吃败仗。
C.郑国商人弦高路遇袭郑的秦军,于是冒充郑国的代表犒劳秦军,以示郑国已预知秦国的来袭。同时,他又派人回郑国禀告,从而使郑国避免了一场大灾难。
D.晋国的原轸主张伏击秦师,认为秦国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晋国攻打他的好机会,与前文中蹇叔所说的“师劳力竭,远主备之”相呼应。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因人之力而敝之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夫晋,何厌之有
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朝济而夕设版焉
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若听茶声然
C.且贰于楚也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烛之武说退秦师理由的一项是(  )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⑤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⑥秦伯说,与郑人盟
A.①③⑥B.①④⑤
C.②③⑤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所以,秦晋两国军队合围郑国。
B.因郑文公一直不用烛之武,烛之武心里非常不满,在郑文公亲自登门道歉时,才勉强答应去见秦伯。
C.烛之武见到秦伯后,胸有成竹,对秦、晋两国的关系和矛盾了如指掌,不卑不亢,步步深入,最终说服了秦伯。
D.秦军退兵后,子犯请求攻打秦军,晋文公并没有冲动,而是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毅然决定撤军。
【小题5】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