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三、课内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祖父冷笑了一声,威严的眼光在他的脸上扫来扫去,然后说:“你不要扯谎,我都晓得了。他们都对我说了,这几天学生跟军人闹事,你也混在里头胡闹……学堂里不上课,你天天不在家,到什么学生联合会去开会……刚才陈姨太告诉我,说有人看见你在街上散什么传单……本来学生就太嚣张了,太胡闹了,今天要检查日货,明天又捉商人游街,简直目无法纪。你为什么也跟着他们胡闹?……听说外面的风声很不好,当局对于学生将有大不利的举动。像你这样在外面胡闹,看把你这条小命闹掉!”祖父骂了几句,又停顿一下,或者咳几声嗽。觉慧答应着,他想分辩几句,但是他刚刚开口,又被祖父抢着接下去说了。祖父说到最后,终于发出了一阵咳嗽。陈姨太带着一股脂粉香,扭扭捏捏地从隔壁房里跑过来,站在旁边给祖父捶背。
祖父慢慢地止住了咳嗽,看见他还站在面前,便又动气地说:“你们学生整天不读书,只爱闹事。现在的学堂真坏极了,只制造出来一些捣乱人物。我原说不要你们进学堂的,现在的子弟一进学堂就学坏了。你看,你五爸没有进过洋学堂,他书也读得不错,字也比你们写得好。他一天就在家读书作文,吟诗作对,哪儿像你这样整天就在外头胡闹!你再像这样闹下去,我看你会把你这条小命闹掉的!”
“并不是我们爱闹事,我们本来在学堂里头好好地读书,我们这回的运动也不过是自卫的运动。我们无缘无故地挨了打,当然不肯随便了结……”觉慧忍住气和平地分辩道。
【小题1】“他想分辩几句”“觉慧忍住气和平地分辩道”,面对威严的祖父的话语,觉慧老想分辩,为什么?
【小题2】爷爷动气,孙子忍住气,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请试作分析。
【小题3】这段情节,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何效果?
【小题4】学生不学习,“太嚣张了,太胡闹了”,高老太爷的看法是不是也有几分道理?谈谈你的认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07 12:04: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个多月前,我还在北京,听人讲起一位艺术家的事情,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是讲艺术家和狗的。据说艺术家住在一个不太大的城市里,隔壁人家养了小狗,它和艺术家相处很好,艺术家常常用吃的东西款待它。“文革”期间,城里发生了从未见过的武斗,艺术家害怕起来,就逃到别处躲了一段时期.后来他回来了,大概是给人揪回来的,说他“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他不承认,就痛打,拳打脚踢,棍棒齐下,不但头破血流,一条腿也给打断了……
1966年8月下旬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的时候,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
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实验用,我们不愿意。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
形势越来越紧。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隔壁人家的一动一靜,我们听得清清楚楚,从篱笆缝里也看得见一些情况。这个晚上附近小孩几次打门捉小狗,幸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也没有给捉了去。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大声叱骂,有人摔破坛坛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十多天来我就睡不好觉,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萧珊谈起包弟的事情,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交给我的大妹妹去办。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楫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小题1】选出括号中对加点字作用或修辞手法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
A.后来他回来了,大概是给人揪回来的,说他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他不承认,就痛打。(引用)
B.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象征)
C.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引用)
D.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比喻)
【小题2】文章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在全文表达中的作用,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先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用以引起自己的,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
B.在内容上,艺术家和他的狗的故事,巴金和他的包弟的故事,二者形成映照。
C.说明了巴金结识的朋友多,范围广。
D.说明在文革时期这样的事情并非一二,而是普遍存在的,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小题3】作者反映“文革”的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下面分析不恰当的—项是(   )
A.写小狗表现巴金喜欢动物,热爱生命。
B.小狗包弟虽小,但也是一条生命,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得到生存权,并免受侵害。
C.作者通过一条小狗遭遇,反映“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狗都保不住命。
D.作者写小狗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包弟是次要的,写小狗正是为了写人的心灵。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文学生活五十年
巴金
我是一个不善于讲话的人,有感情无法倾吐,让在我心里燃烧的火喷出来,于是我写了小说。
我不是文学家,但是我写作了五十多年。我从小就喜欢读小说,有时甚至废寝忘食,但不是为了学习,而是拿它们消遣。
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的大家庭,在二三十个所谓“上等人”和二三十个所谓“下等人”中间度过了我的童年,在富裕的环境里我接触了听差、轿夫们的悲惨生活,在伪善、自私的长辈们的压力下,我听到年轻生命的痛苦呻吟。我离开旧家庭就像甩掉一个可怕的黑影。
我二十三岁从上海跑到人地生疏的巴黎,想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路。说救人救世,未免有些夸大,说救自己,倒是真话。当时我有感情无法倾吐,有爱憎无处宣泄,好像落在无边的苦海中找不到岸,一颗心无处安放。一九二七年春天我住在巴黎拉丁区一家小公寓的五层楼上,我过去的爱和恨,悲哀和欢乐,受苦和同情,希望和挣扎,一齐来到我的笔端,我写得快,我心里燃烧着的火渐渐地灭了,我才能够平静地闭上眼睛,心上的疙瘩给解开了,我得到了拯救。这以后我一有空就借纸笔倾吐我的感情,安慰我这颗年轻的孤寂的心。
我在法国学会了写小说。我忘记不了的老师是卢梭、雨果、左拉和罗曼·罗兰。我学到的是把写作和生活融合在一起,我把作品交给读者评判。我本人总想坚持一个原则:不说假话。除了法国老师,我还有俄国的老师亚·赫尔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和高尔基,我的中国老师是鲁迅。我的作品里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些作家的影响。我曾在《说真话》里写过:“我相信过假话,我传播过假话,我不曾跟假话做过斗争……”在《怀念胡风》中写过:“我对自己的表演(即使是不得已而为之吧),也感到恶心,感到羞耻。今天翻看三十年前写的那些话,我还是不能原谅自己,也不想要求后人原谅我。”但是我最主要的一位老师是生活,是中国的社会生活,生活中的感受使我成为作家。
一九二八年年底我从法国回国,就在上海定居下来。我和一个朋友住在一起。我自小害怕交际,害怕讲话,不愿与外人接洽,外人索稿总是找我的朋友。所以“我是靠友情生活到现在的”。
一九三七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我离开上海去南方。我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我的笔从来不曾停止。我的《激流三部曲》就是这样写完的。在那些日子我不得不到处奔波,也不得不改变写作方式。在一些地方买一瓶墨水也不容易,我就在皮包里放一锭墨,一支小字笔和一大叠信笺,到了一个地方借一个小碟子,倒点水把墨在碟子上磨几下,便坐下写起来。有时没有电灯,我找到一小节蜡烛点起来,可是文思未尽,烛油却流光了。我多么希望能再有一节蜡烛让我继续写下去。
“四人帮”倒台后,我拿起了笔,我兴奋,我愉快,我觉得面前有广阔的天地,我要写,我要多写。可是留给我的只有几年的时间,我今年已七十六岁。我制订了五年的计划,我要写两部长篇小说,一部《创作回忆录》,五本《随想录》,翻译亚·赫尔岑的《回忆录》。我只愿做一个写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作家,也算是对我五十几年的文学生活的一个交代吧。
我曾经说过:“我是从探索人生出发走上文学道路。”我开始读小说是为了消遣,但是我开始写小说绝不是为了让读者消遣;我不是一个文学家,我只是把写作当作我的生活的一部分;我的思想有种种的局限性,但是我的态度是严肃的,我的每一篇作品都是我追求光明的呼声。我说过:“读者的期望就是对我的鞭策。”
“不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爱祖国、爱人民,爱真理、爱正义,为多数人牺牲自己;人不单是靠吃饭活着,人活着也不是为了个人的享受。”——我在那些作品中阐述的就是这样的思想。
(节选自《巴金自传》,有删改)
从本文巴金对自己的评价中我们得到了很多启示,你认为应该怎样进行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