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世界某国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水资源较为短缺。该国政府计划修建西水东调工程。下图为该国位置及调水线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国实施西水东调工程的原因有( )
A.西部冬季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B.西部地势较高,调水可自流
C.东部水稻种植广,需水量大
D.东部城市较多,需水量大
【小题2】西水东调工程给该国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A.加强东西部港口联系
B.加快东部重工业发展
C.带动调水沿线经济发展
D.促进东部园艺业发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多选题 更新时间:2019-09-19 08:44: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已经正式开工,工程近期供水目标是以解决城市缺水为主,兼顾生态和农业用水。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有80%以上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该地区的人口占全国的53.5%,耕地占35.2%。而在长江流域以北广大地区,人口占全国的44.4%,耕地占59.2%,水资源仅占14.7%。
据大河报报道:自古以来,长江和黄河各自奔流不息,互不相犯。昨日,随着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上游线隧洞的贯通,在黄河下30多米,一条长达4.25公里的隧洞打通,这意味着,2014年,长江水可以通过隧洞从黄河下面流过,给京津等缺水地区供应长江水。穿黄工程被誉为“高、精、尖、难、险”工程的化身,被称为“咽喉工程”,目前在国内还没有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和技术可资借鉴。在挖掘竖井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攻克了76.6米超深地下连续墙,解决了55米超深地基加固等技术难题,无论是大小还是深度,都属国内第一。
(1)南水北凋工程实现了长江、
、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的联系,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率的提高。
(2)为了使长江水过黄河,设计者考虑了地下隧洞和架空渡槽两种方案,最终选择了地下隧洞。请比较二者的优缺点。
方案
是否占空间
受自然因素影响程度
是否影响航运
成本高低
地下涵洞
架空渡槽
(3)南水北调的目的地之一是华北,华北的气候类型为
,容易出现
旱,土地常会因为不合理灌溉而导致
,请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
。
同类题2
读我国“水资源分布示意图”,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哪里?
(2)上述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是什么?
(3)分析南水北调的可行性?
同类题3
要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恢复天然林,此地不能实施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战略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启用。其工程主要包括: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加固、郑州附近的穿黄工程、天津段和北京段的管涵工程。图为中线工程简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与东线工程相比,中线工程( )
A.可自流供水的线路长
B.沿线人口、城市密集
C.可调水量大
D.工程量小
【小题2】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加固工程带来的影响有( )
①增加供水量 ②库区周边地下水位下降,土地盐碱化加重 ③提高水库对汉江中下游径流量的调节能力 ④提高水库水位,增加了供水速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同类题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4年12月12日下午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工人打开丹江口水库闸门正式放水。选择14时32分开,寓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长度1432公里。其工程主要包括: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加固、郑州附近的穿黄工程、天津段和北京段的管涵工程,读下图回答问题。
⑴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加固工程带来哪些影响?
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完工后,其在向华北地区调水的过程中具有哪些优势条件?
同类题5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从丹江口调水顺利进京、津(如图所示)。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调水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地势总体上南高北低,可以利用地势自流 ②冰川融化量大,水源充足
③经济发展规模小,水质没有任何污染 ④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水资源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小题2】根据调水规划,7、8月份调水量相对较小,原因是( )
①江淮地区伏旱 ②江淮地区梅雨 ③华北地区春旱 ④华北地区夏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南水北调的原因
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