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街头随机问一句,王者荣耀是什么,想必多半人都知道这是一款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即MOBA)。游戏中,五路、三路或一路英雄在地图上施展技能、提升等级、互相厮杀,并以率先摧毁敌方基地的水晶塔为最终目标。时常看到在餐厅、电影院门前,三五个年轻人聚在一起低着头拨弄着手机,那十有八九是一起“开黑”(组队开始游戏)了,并且不时能听到“我一个技能一千血”之类的游戏台词。
根据2017年4月腾讯互动娱乐年度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王者荣耀》累计注册用户超过2亿,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手游。根据腾讯方面的数据,其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
厦门海沧延奎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谢美兰在班上做过一个小调查,发现全班41名同学里,有一半孩子在玩这款游戏。一些家长质疑说,大量中小学生沉迷于这款游戏,甚至有媒体报道称,该款游戏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
腾讯方面对“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的质疑予以了否认。市场研究机构极光大数据发布的《王者荣耀研究报告》显示,14岁以下用户占3.57%;15岁~19岁的占22. 2%。
对于记者采访时提出的该游戏18岁以下用户数据信息,腾讯方面未予回复,并表示从未发布过此类官方数据。
(摘自《新华社:“王者荣耀”还是“王者农药”:健康游戏不止于防沉迷》)
材料二:
“荆轲就是女的!”谈及历史人物荆轲,在天津市蓟州区上小学三年级的王龙(化名)言之凿凿,言语间都快跟记者急眼了:王龙对荆轲的了解,基于手机游戏《王者荣耀》。《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多为历史人物,如荆轲、诸葛亮、武则天等。在使用这些历史人物的同时,这款游戏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
在这款游戏中,英雄分为坦克、战士、法师、刺客、射手、辅助六类。不同的历史人物有不同的分类,游戏中可以查看各种英雄角色的介绍。比如,游戏中有名为“李白”的英雄角色,这个角色是这样定义的:李白,青莲剑仙;定位:刺客/战士;擅长:突进/收割。不仅仅是李白,许多历史人物都被重新赋予了新的定位,还有如诸葛亮、扁鹊变成了法师,虞姬、李元芳变成了射手。
《王者荣耀》中的英雄角色还有各种造型,如刘备的造型是使用枪支的“黑帮”教父,刘禅变成驾驶机器人的形象,黄忠扛起了大炮,高渐离拿起了吉他,马可波罗使用的则是双枪。其中最离谱的,则是将荆轲的角色设定为女性。这也是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的原因。
(《法制网》)
材料三:
一款游戏成为全民性、现象级,足见其魅力;又被称为“毒药”“农药”,可见其后果。最近,当《王者荣耀》在一波波圈粉,又一波波被质疑时,如何解“游戏之毒”,令人深思。
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从数据看,累计注册用户超2亿,日活跃用户超5000余万,每7个中国人就有1人在玩,其中“00后”用户占比超过20%。在此可观的用户基础上,悲剧不断上演:13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11岁女孩为买装备盗刷10余万元,17岁少年狂打40小时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到底是游戏娱乐了大众,还是“陷害”了人生,恐怕在赚钱与伤人并生时,更值得警惕。
多数游戏是无罪的,依托市场营利也无可厚非,但不设限并产生了极端后果,就不能听之任之。这种负面影响如果以各种方式施加于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就该尽早遏制。以《王者荣耀》为例,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孩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因此,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研发并推出一款游戏只是起点,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
(摘自人民网:《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
材料四:
7月3日、4日,人民网针对腾讯旗下“王者荣耀”连续刊发2篇评论,指出“王者荣耀”的危害性并呼吁政府和游戏制作方加强监管。与此同时,7月4日,“王者荣耀”游戏制作人在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刊出的访谈中表示,其实,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诟病的洪水猛兽,精神鸦片。
7月4日,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指出,腾讯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板斧”。首先上线的是限制12周岁以下玩家每天只玩一小时,后续还将实现晚上9点后禁止登录;绑定硬件设备一键禁玩;强化实名认证体系——这“三板斧”将逐步、持续推进。
(摘自搜狐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使用了一系列数据来说明《王者荣耀》这款游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B.材料二中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从某种层面上折射出了这款游戏的危害之大。
C.材料三的内容说明人民网对《王者荣耀》的态度全是否定的。
D.材料四中指出腾讯公司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板斧”。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王者荣耀》已经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手游,其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游戏参与者全是未成年人。
B.《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都是历史人物,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
C.《王者荣耀》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孩子存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
D.“王者荣耀”游戏制作人在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刊出的访谈中表示,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诟病的洪水猛兽,精神鸦片。
E. 游戏的研发者只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此所带来的所有负面影响。
【小题3】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已是普遍现象,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悲剧。针对上述材料,你认为从哪些防范才能将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危害降到最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04 12:47: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古道上的蚕豆花

①即使曾被切割,那块底色鲜绿的粗土布上也缀满了蝴蝶。每只蝴蝶雪白的翅翼上,染着一个紫黑的圆点,仿佛被什么人盖上了邮戳。

②这幅被特快专递到滇西乡野的扎染布,一夜之间就呼啦一声铺开了。从沿着茶马古道马驮子般一溜儿排开的西山的坡脚,到漂浮着海菜花的、出水流进澜沧江的东湖之滨;从核桃树成林的南埔到玉龙雪山目光所及的北甸,这件白族手工制作,跳过林立着商周干栏式建筑遗存的海门口考古探坑,绕过一座五代时期大理国所建造的十级石塔,漫过山塬河谷,围住城镇村寨。

③蚕豆花就这样声势浩大地占领了整个坝子。在亮晃晃的阳光下,在翻飞的椭圆形绿叶上,飞动的全是白蝴蝶,紫黑的圆点,在翅翼上一闪一闪。

④天地为之焕然一片亮白。

⑤还在深秋,身穿白布衫蓝领褂的白族女人就开始种蚕豆了。点豆桩——一截顶端呈丫字形末端尖锐的短棍——是她们得心应手的工具。她们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扣进短棍的丫叉口,握紧,用力一戳,泡软后翻犁平整的土垄就出现了一个小圆洞。左手从挎着的小背箩里抓一把蚕豆籽,丢一粒在洞里。再戳,再丢,倒着身子前进。一亩亩田地就这样被种满了蚕豆。抹一把额头的汗,伸一伸酸疼的腰。看着一群大雁变换着队形从高远的蓝天飞过,整齐清亮的歌声带着寒意,渐行渐杳,消失在山的那一边……

⑥入夜,浓重的露水会打湿刚种下蚕豆的田垄,如同一张张写满沧桑的脸挂满泪珠。

⑦玉龙雪山的呼吸逐渐凛冽起来,田边的沟渠开始结起厚厚的冰凌。大清早,地里像下了一场雪,白茫茫一片,那是霜。这里难得下雪,霜期却很长。在漫长的冬季,田地裸露着灰黑的枯涩,纵横交错的田埂上,干枯杂草像花白的胡子茬,乱糟糟的丫叉着。四下里没有一丁点绿色,大地一派苍凉。蚕豆粒儿只是静静地在它深邃的洞窝里积蓄向上生长的力量。

⑧在迎来一个新的节令的夜晚,男人们会围坐火塘,边吃喷香的炒豆,边谈论海门口遗址的新发现:干栏式建筑、炭化麦、驯马骨、浇铸青铜器的石范……话题一下子就掉进贮存着三四千年时光的坑塘。偶尔,他们也会侧耳听听,希望孕育了古老文化的母土里,亲切地传来蚕豆萌芽的滋滋声。

⑨妇女们却泡了一瓦盆干蚕豆,剥去皮,准备做一坛豆瓣酱。系着海蓝色的绣花围腰,窄窄的袖管高高捋了上去,修长的手臂黑红黑红。她们嘱咐男人明早上山种树归来,别忘了带几块从泉潭边找到的冰块。做好了的豆瓣酱装坛后,再套上个大坛子,灌上水,周遭塞满冰块,放在背阴的角落,够时间了,启封时那份香辣鲜甜,从坛口直往外冒,馋得人口水滴答。冬季里,蚕豆叶汤是农家餐桌上不离不弃的绿色食品。那是把晒干的经霜豆叶煮一把,在清水里漂干净,拧干,切细,加上火腿丁、豆米(泡发后剥去皮的老蚕豆)烧成的。一海碗奶白色的汤水,墨绿色的菜叶,间有红色火腿粒、入口即化的象牙白的豆瓣儿,再来一碟褐红褐红的豆瓣酱。这一个冬天就滋味无穷了。

⑩北方的玉龙雪山仍然寒光闪亮,但从那里吹来的风已经和暖了许多。蚕豆开始发芽、长茎叶,探出洞口偷窥渐薄的晨霜。田野里冒出了一线似有若无的浅绿,仿佛低调的希望,却是内敛的活泼。随着雪山晶莹部分的缩小,原来老是贴着地面的豆苗往上窜了,显现出青春的蓬勃。

⑪为了今后结更多的豆荚,女人走出家门,下田采摘过于茂密的豆叶,以免它们抢走养分。这些新鲜的豆叶,一部分出现在餐桌上,一部分晒干了成为冬季的美馔,或者远赠都市的亲友,以聊解他们的乡愁。

⑫蚕豆开花了。那一朵朵透明的白,迅猛泛滥开去,仿佛天底下所有的柔媚和玲珑,都飞来栖歇在了这里。蚕豆花是飞扬的,她具有超乎寻常的激情;蚕豆花是坚韧的,她具有超乎寻常的力量。这道白蝴蝶的洪流,冲决了所有的萧索和荒凉。春天,被她兴高采烈地迎进了坝子和人们内心。

⑬所有脉管都发烫了,血流湍急。游春去!野炊、对歌、睡田。妹子的蓝头帕一样舒展的炊烟,茶马古道上的背包客都能看见。伴着三弦,阿哥粗嗓门的山花调,三长一短,在东湖的一叶绣花鞋般的小船边,溅起了爱情的水花。一个露宿在泥土腥气和蚕豆花香里的梦,飞旋在高高的石塔尖顶,甜蜜和浪漫搅拌成一种心思,诚祈丰收。

⑭从繁华喧闹和尾气浓重的都市走来,站在延伸到远山脚下的扎染布上,情不自禁并且身不由己会去抚摸一只白蝴蝶透明的翅膀,以及支撑着它的土地。把手插进土里,那份温暖的湿润,让人像触到了生命的源头。还能清晰感觉到的是豆苗珠串一样的根系,那里有一圪塔一圪塔的根瘤菌。它们产生氮肥却不污染环境,给力这块土地让青黄可持续相接,让澄明春意生生不息。

⑮是的,即使还有人想对它进行切割,那一幅底色鲜绿的、缀满了白翅黑点蝴蝶的粗土布,那一件白族的手工制作,一夜之间就会铺满整个坝子,在滇西,在春天。山川一片明澈!

(原载《人民日报》2011年9月7日)

【小题1】解释第②段中“特快专递”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小题2】仔细阅读第⑤段中的划线句,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何作用。
【小题3】下列对本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④段中的“一片亮白”,使得本段具有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B.第⑦段作者用比拟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蚕豆生长的恶劣环境。
C.第⑨段中的描写,作者就是为了表现出当地人们的风俗习惯。
D.从首尾两段中的“切割”一词,可见作者对破坏自然的不满。
E.第⑫段中“栖歇”一词,表明白蝴蝶般的蚕豆花将永远开放。
F.第⑬段承接第⑫段,表现出蚕豆花给人们带来的春天的热情。
【小题4】本文中,作者把蚕豆花比喻为“白蝴蝶”,简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题5】请对第⑩段中“偷窥”一词的表达效果进行分析。
【小题6】阅读全文,结合具体语句简析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院士申泮文: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当一辈子教书匠
7月4日0时42分,著名教育家、化学家、中科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申泮文在天津逝世,享年101岁。
直到6月28日目睹申先生被送进重症监护室,申泮文的学生、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车云霞始终觉得,先生虽年事已高,但头脑始终非常清醒,“应该没问题”。
申先生的女儿告诉车云霞,6月27日晚申先生呼吸困难,“喘得厉害”,那是他近期出现的第四次心梗。
即使这样,车云霞依旧没想到噩耗来得这么快,就在6月中旬,申先生还曾亲手在纸上写下两位自己最喜爱的弟子的名字,希望把她们唤到身边,其中一个就是车云霞,另一个是在上海交大任教的王文华。
“那天先生精神非常好,他坐在床上,倚靠在床头跟我聊天,我趴在他左侧耳边大声说话。他能听清。车云霞知道,先生的心始终在教学上。他说现在学校里的事情自己都很清楚;他惦记着教学改革和自己没上完的课;在能下床的时候,他还让人把电脑搬进病房;写字台上总堆着厚厚的资料,他的头脑一刻不停地在思考。
这位我国执教时间最长的化学教师,1936年考入南开大学化工系中,1940年毕业,从此开始了70余年的教师生涯。2005年,申泮文入选“中国十位最令人感动的教师”,那一年,他90岁。
申泮文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学校和家人担心他的身体,建议他静养,但他太想念讲台,年过9旬坚持重回讲台。
他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连楼道里都站满了学生,“他的头发总是梳得一丝不乱,衣服整整齐齐,他像时钟一样准时出现”,每一节课都精心准备,并坚持站着讲完。
申先生像是个“越活越年轻”的传说。越是上年纪,越是活得“潮”了起来,像极了他对自己毕生研究的化学学科的理解,“没有一门科学能像化学这样创造出新的物质,所以化学是一个创造新世界的科学”。
他像个年轻人一样骑着自行车在校园飞速穿行,“上坡不下车,下坡不刹车”;他93岁开博客成为最高龄的博主。取名“申泮文教育家博客”。宣讲教育改革主张,还因化学本科课程的名称该叫“普通化学”还是“化学概论”的争议,在网上发千字文,认真且不失风度地与网络名人方舟子精彩过招。
“如果不是申先生,可能我都不会去学计算机。”车云霞记得,古稀之年的中先生曾邀请美国学者到南开大学培训计算机,要为中国的化学教学引入计算机技术,“那时候整个学校都没有几台计算机。”
80岁那年。他自学电脑,给车云霞指定的博士论文题目是“把化学元素周期表‘变’到电脑里去”,要让学生们像玩游戏那样学化学。在老师的影响下,当时计算机零基础的车云霞从开关机开始学起,跟学生一起上基础课程。了解DOS操作系统的性能,学习程序代码编写。
2001年,中国第一部化学多媒体电子教科书《化学元素周期系》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全国高校推广。主持评比的中科院院士朱时清评价这套软件说:“属国际一流先进水平,代表我国大学多媒体教学和研究的水平。”
人生的最后几年,申泮文最关注的还是教学改革,他最后承担的项目课题是关于“化学学科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即使躺在病床上,他依旧不断询问改革的进展。车云霞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该怎么改,哪里需要改,还有哪些增减,先生都要一字一句跟我说,事无巨细。”
相关链接:
毕业于西南联大的申泮文,亲眼见证了祖国和母校的苦难历史。他曾在南开园内展示了自己珍藏的历史图片。以此来纪念日军轰炸南开50周年受难日。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他又亲自打印了13张南开大学被日军炸毁后一片废墟的照片,连同自己手书的“南开儿女奋起反抗”一并悬挂起来,号召学生牢记历史,报效祖国。
申泮文说:“我一生的时间就干了两件事,化学和爱国!”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车云霞是申泮文最喜爱的弟子之一,鉴于先生平时的状况,即使目睹申先生被送进重症监护室,也还认为先生这一次能够扛过去,不会死去。
B.申泮文是我国执教时间最长的化学教师,曾入选“中国十位最令人感动的教师”,指导研发出国际一流先进水平的《化学元素周期系》软件。
C.由于申泮文注重仪容仪表,守时准点,年过9旬还坚持站着讲完课,所以他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连楼道里都站满了学生。
D.“没有一门科学能像化学这样创造出新的物质,所以化学是一个创造新世界的科学”,这是申泮文对自己毕生研究的化学学科的理解。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最恰当的两项是
A.93岁之际,申泮文开博客,成为最高龄的博主,还邀请美国学者到南开大学培训计算机,正是他越是上年纪,越是活得“潮”起来的表现。
B.申泮文用自己的“潮”思想影响和带动着他的学生,提出“把化学元素周期表‘变到电脑里去,要让学生们像玩游戏那样学化学”。
C.申泮文一生爱国表现在三点:在南开园内展示自己珍藏的历史图片,亲自打印13张南开大学被炸毁后一片废墟的照片,号召学生牢记历史。
D.申泮文具有独创精神,不畏权威,曾因化学本科课程名称问题的争议在网上发千字文,与网络名人方舟子精彩过招。
E. 申泮文的一生虽然只干了两件事:化学和爱国,但这两件事却让申先生无怨无悔地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成为了他生命中最精彩的篇章。
【小题3】申泮文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李斌
①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真的是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精致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②《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今天作为文字的“匠”,早已从木工的本义演变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③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④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节选自《人民日报》)
【小题1】文中“工匠精神”的含义有哪些?
【小题2】请简要概括第②段论述思路。
【小题3】请结合文章,阐释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内涵。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章,根据要求,完成后面题目。
艺术也需“无用之用”
莫言在其简短的诺贝尔奖晚宴致辞中,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在实用工具理性统治的现代社会,在追求效率和实施技术的过程中,文学因为它的“无用”性,已经被人们逐渐冷落。推而广之,实际上一切人文学科似乎都没有直接的功利性和有用性,艺术当然也不例外。
其实,作为人类文化的支柱,艺术和科学就像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艺术与科学互补,有用与无用合一。爱因斯坦、海森堡等物理学大师都认为,物理世界的“真”和“美”是统一的,科学的最高境界,也是一种美的境界。钱学森生前也提议,教育要把科技和文艺结合起来。
艺术的精神,本可以对现代人偏激乖戾的心灵作一种极好的救赎。艺术教育,也本可以通过对现代文明悖论的反思,在对与人类生命有密切关联的自然的思考方面有更好的作为,让学生真正了解到“平淡天真”的中国艺术的基本性格,不是装腔作势、怪僻虚伪,而是平正平实、雅淡素朴,唯此,才可以了解到平淡天真的艺术精神,正是扰攘纷乱的现代社会的良药,是纠结心理的镇魂剂,甚至借此可以突破很多精神的屏障和技巧的抗拒。
然而,现代社会“有用性”的价值观念,早已渗透到艺术教育实践之中。“无用”的艺术,却以“用”为衡量标准。艺考生的逐年增加,其实并不意味着可以招到更多高素质的学生。因为很多艺考生竟然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于是通过突击和速成,转过来报考艺术专业,艺考成了他们高考最直接“有用”的捷径。一个最需要文化滋养的学科,竟然成为了文化缺乏的避难所,这无疑成为艺术人才培养的缺陷和学科发展的瓶颈。
今天的艺术教育,很多就是以艺术技巧为目的,重“技”轻“道”,忽视了支撑艺术、灌溉艺术的那颗“心”的培养以及一种精神的熏陶,导致学生过多地以艺术技巧为对象来加以考察和体认。在现代化的今天,要想在艺术教育中重新塑造健全的人格和高贵的精神,我们或许可以重新去认识古典文化和艺术,把我们的灵魂从单一的物质和技术的“有用性”中解脱出来,让学生们更多地去触摸到人类历史中曾经达到的有深度、有厚度的永恒性的智慧资源,从而淡化那种纯功利的、“有用”的生存状态,追求一种艺术的、自由的、“无用”的价值观念。
艺术,在其起步的地方,实际上和游戏一样,正是从现实的“实用”观念中得到解脱的。艺术的真精神是自由和解放,而这种自由和解放,恰恰于由“无用”所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当一个人沉浸到艺术精神境界之中时,他的生命是整全的、和谐的,甚至浑然一切皆忘,自然也会忘记现实事功的“有用”性,“无用”自然成为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中必须具备的观念,所以庄子说“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相反,被荀子批评为“蔽于用”的墨子,一切皆从有形的、物质的、直接的“利”和“用”着眼,排斥无形的、精神的、间接的“用”,其结果必然带来“非乐”,也就是对一切艺术活动的彻底否定。
世人皆知用之为用,其所谓“用”,系由社会观念所决定的社会价值,人要得到这种价值,就必须受到社会的束缚。而“无用”于社会,就是不为社会价值所束缚。“无用”之所以为艺术之大用,就是因为“无用”为精神的自由解放创造了条件。
自然科学回答了“是什么”,人文学科则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科学缔造了“有用”的现代文明,艺术却营构了“无用”的精神世界。艺术虽然没有经世之用,却有生命之用,这就是艺术的无用之大用。
(选自 2013年4月《光明日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切人文学科都不如科学那样有直接的功利性和有用性,艺术当然也不例外。
B.作为人类文化的支柱,艺术与科学就像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C.作者用爱因斯坦和钱学森等科学家对科学和艺术关系的认识为例,证明艺术与科学是互补的。
D.科学缔造了“有用”的现代文明,但是艺术营构了“无用”的精神世界,它是生命之用。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平淡天真的艺术精神,正是扰攘纷乱的现代社会的良药,是纠结心理的镇魂剂。
B.如果我们在艺术教育中重视支撑艺术、灌溉艺术的那颗“心”的培养以及一种精神的熏陶,那么就会弥补艺术人才培养的缺陷。
C.或许重新认识古典文化和艺术,能够淡化那种纯功利的、“有用”的生存状态,追求一种艺术的、自由的、“无用”的价值观念。
D.受现代社会“有用性”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今天的艺考成了许多文化课成绩不好的学生的高考最直接“有用”的捷径。
【小题3】(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的真精神是自由和解放,而这种自由和解放,恰恰来自“无用”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
B.文中引用庄子的观点是为了证明“无用”是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中必须具备的观念。
C.人要得到社会价值,就必须受到社会的束缚,因为其所谓“用”,是由社会观念所决定的社会价值。
D.“无用”于社会,就是不为社会价值所束缚。它是艺术之大用,因此“无用”为精神的自由解放创造了条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卡拉夫的梦想

初日春

我叫卡拉夫,名字听起来很洋气。

你可能已经猜到了,我女朋友绰号叫图兰朵,是个铁杆的歌剧迷。以前没事儿的时候,她总爱跑到国家大剧院看歌剧,关键是她从来不带我,回来以后还一个劲儿地在那哼哼,但她哼的从来都不在调上,非得把我的魂儿全都吓掉了才作罢。前段时间有个很火的娱乐节目,她也喜欢看,看完了就笑得花枝乱颤,后来我才明白,她找到了自己的同类,那节目管五音不全的人叫“音痴”。

其实吧,这些都无关紧要,我对她最大的意见是,说好了相濡以沫,却自己跑去看演出,你说说,我能不吃醋吗?还有,让我搞不懂的是,她最近一直闷闷不乐。有烦心事儿可以跟我唠一唠啊,干吗憋在心里边呢,看她难受的样子,我心里也不得劲儿,别扭得很。

她现在就坐在我旁边,自始至终没抬头,好像我根本不存在。过去,她喜欢轻轻摩挲着我的身子,跟我说悄悄话,上来兴致了,还会捧起我的脸,亲上两口。你别想歪了,我们已经习惯了用这种方式传递情感。我得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每当她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时候,整个人都变得温柔而妩媚起来,你要知道,倘若一个女人专心地在做某一件事情,而且因此带着怜爱和慈祥,那她浑身上下都会洋溢着诱人的生动,更何况她原本就天生丽质。我每回都按捺不住心里的冲动,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可是,现在图兰朵专注地看着别处,叫我心里发慌。

我始终很自信,我明亮的双眸闪烁着一种光芒,能够穿透她的躯体,看到她的内心深处。这是我们长时间培养起来的默契。当初刚认识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她对我极不友好,好像跟我在一起蒙受了天大的冤屈。后来,我处处跟她作对,想尽了办法招惹她,别说,这招儿还真管用,我们就在打打闹闹中建立了感情,以至于看不到她的时候,我心里就会空落落的。

依我跟她的交往来看,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她的脾气糟糕透顶,也就是我吧,才能容忍她的乖张跋扈。可今天她到底是怎么了呀,以往遇到烦心事儿,她早就一蹦三尺高了,这样沉默让我很不适应。让我想想,难道是因为国庆放假没休息闹情绪?不对啊,她是我们队上有名的工作狂,跟她在一起,我这么棒的小身板都吃不消。或许是挨领导批评了吧,也不对,她一直把荣誉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生怕为自己的事儿耽误了工作。

说起这个,她曾经有段糗事儿。刚跟我认识那会儿,我就看不惯她化妆,其实是我的鼻子太尖,受不了那胭脂味儿,我冲她发脾气,她也跟我吹胡子瞪眼。到末了,领导批评她,让她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职责,得,这话真管用,打那以后,她都是素面朝天,还因为过敏生了一脸的痘痘。

话说回来,她也真是不容易,所有亲戚朋友,包括她父母在内,都反对我们在一起。可她犟得很,认准了的事儿就不认输,撞到南墙上碰个头破血流也不肯回头。现在我们是最佳拍档,是队上公认的模范标兵。

哎呀,越扯越远。言归正传。至今我还没搞清她今天犯了什么邪,我很想安慰她,但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这都半晌午了,别人训练得热火朝天,她还是在发呆。不想跟我说拉倒,有本事一直端着,憋出病来可跟我没关系。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她的手机响了,我看到她有些迟疑地接听了电话。她一句话也不说,眼睛里泪汪汪的,哪个畜生敢欺负我们家图兰朵?“还是分了吧!”她说了这么一句,就硬生生地挂了电话。

哪儿能说分手就分手啊,那个小伙子对你是不错的,别再任性了,改改自己的坏脾气吧。图兰朵显然看懂了我的心思,她对我说:“卡拉夫,他说我这么拼命不值,还说这地球缺了谁都转,干得再好组织上也看不见。你懂的,我不喜欢讲大道理,我就觉得穿了这身警服就得干好自己分内的事儿,这是我的心里话……”

后半截话她没说完,我们又得出警了。我合计着回头跟她好好谈一谈,能碰上个知冷知热的男朋友不容易,要珍惜。图兰朵,你放心就是了,我绝对不会为此争风吃酷的。

差点忘了说,我只是她的战友,是一只纯种的史宾格犬,也是一只颜值很高的警犬。就要到现场了,没空再唠叨了,我得下车了。

雨后的首都北京的天空像是挂了一块鲜亮的幕布,把路边为了国庆节摆放的花篮衬得格外鲜艳。这是图兰朵下车后跟我发的感慨。她说的没错,这是个绝好的天气,只是经历了这档子事儿,她还硬撑着跟我一起出警,反倒让碧蓝的天空显得特别不真实了。

最后,我必须告诉你,我卡拉夫现在只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让图兰朵和她的战友们都能安生地歇上几天,也让她有机会去把那丢掉的爱情找回来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交代图兰朵是一个铁杆的歌剧迷,可却又是一个地道的“音痴”,不仅无损于人物形象,反而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B.图兰朵喜欢轻轻摩挲卡拉夫的身子,跟它说悄悄话,甚至还会“亲上两口”,这种传递情感的方式,体现了她良好的职业素养。
C.小说结尾描写了雨后北京“绝好的天气”,“把路边为了国庆节摆放的花篮衬得格外鲜艳”,反衬出图兰朵失恋后烦恼的心态。
D.小说结尾才点明卡拉夫是警犬,却不显突兀,这是因为前文有足够的伏笔与铺垫,使读者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受。
【小题2】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并分析图兰朵的性格特点。
【小题3】小说以一只警犬的视角展开叙述,进而塑造了一名警察的形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