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包浆是文物表面由于长时间氧化形成的氧化层。包浆的形成,多是在悠悠岁月中因为灰尘,或土埋水浸,甚至空气中射线的穿越,在文物表面渐渐形成的皮壳。也有由文物把玩者经久摩挲盘玩的手泽造成的,比如把玩的核桃、手串。
人有包浆吗?有的。皱纹是人的包浆,白发是人的包浆,包浆是如影随形的沧桑感。当然,包浆更多体现在人的气质。如智者的灵气、勇者的硬气、隐者的仙气以及读书人的书卷气……随着生活历练的增多,一个人做事做人的底气和才气不断增长——或做事驾轻就熟,事半功倍;___________;___________。凸显的生命包浆之色泽,可谓幽光沉静,温存内敛。
(1)人的包浆是指什么?请用简短的词语加以概括,字数不超过15个字。
(2)根据语境,仿照画线的句子,在后面的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并与之形成排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13 10:02: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镇邮差
曹春雷
小镇窝在大山下,不大,只有南北一条街,政府机关、学校、商店、饭店……都在这条街上。从南到北,步行的话,也就是二十分钟的路程。小镇上开店的人,大都相识,你买我的东西,我也买你的,就算不是开店的,天天都在一条街上走,也都熟头熟脸的。
小镇上有个“邮差”,其实他并不是邮差,才十几岁,还是个学生,在镇上的中学读初中。但大家都说他是邮差。
他家原先在镇上卖肉,下乡收猪,杀了后卖肉。日子算是安安稳稳的。直到后来他父亲,一个胖但看起来很壮的人突然得急病去世。那以后,他家的日子就难过起来。
他母亲关了肉店,在镇上做清洁工,把打扫整条街的活儿都包了,很累,但能多挣点钱。只要有空,他就帮母亲打扫。每天早晨他背着书包走着去上学——家在街道最北面,学校在最南面,手里还提着袋子,顺路捡垃圾,这样,母亲就可以轻快点了。易拉罐、纸壳还可以卖钱。
渐渐地,镇上认识他的人越来越多。大人们经常拿他做榜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你看看人家,多懂事啊。慢慢地,商铺门口乱扔东西的人少了,很多人在早上时,自动把自己的门前打扫得干干净净。
后来,他能捡的垃圾越来越少了。但他挺高兴。
那天早上,他像往常一些走着去上学,顺路捡垃圾。走过卖灌汤包的铺子时,大胡子老板走出来,问他能不能把一份包子捎给街南头自己的二哥家。他答应得很干脆。可大胡子老板却又掏出两块钱来,说是给他的脚力钱。他坚决不要,但大胡子很固执,非要给他,硬塞进他兜里。最后他只好收下,但只要了一块。
后来,每天早晨他经过灌汤包铺子时,大胡子都会出来,让他捎一份包子给他二哥。然后,硬塞给他一块钱。
不仅是大胡子,街上越来越多开店的人,都喜欢让他顺路捎一些东西。上学时,街北的人让他捎给街南的人。放学时,街南的人让他捎给街北的人。有人为了让他捎东西,专门等他。有时捎油条、烧饼等一些吃食,有时还替开五金店的老板捎一把钳子和一把扳子给他的顾客。有时还有青年人,让他捎一束鲜花……
毫无例外,这些人要捎东西的人都在这条街上,正好他顺路,硬塞给他钱也不容他拒绝。他每次都推让一番,只收一块钱。
他把人家给的钱都交给母亲。他问母亲,他们为什么非要让我捎东西呢,完全可以自己送去啊,反正隔着又不远。母亲抚着他的头,眼睛望向别处,半晌不说话,眼里似乎有了泪花,最后说,让你捎,你就好好替人家捎呗。你要记住,这镇上的人啊,都是好人。
他有时会自己带东西给人。镇上有个老太太,独居,每天坐在门口望着人来人往,他知道,她是盼她的儿女来。但他从来没看到过她的儿女来。隔上几天,他就从母亲那里要点钱,买上两个包子,给老太太送去,对她说是她的孩子让他捎来的。
在小镇上,他越来越有名气。
镇上的邮局,专门给他发了个可以斜挎在肩上的绿色邮包。
如果你到这个小镇上去,若看到一个孩子背着书包,还斜挎着一个邮包,在街上快乐地走着,有时还哼着歌,没错,那一定是他,小镇的编外“邮差”。
(选自《小说月刊》2017年第4期)
⑴下列对小说作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护析鉴赏,不恰当的—项是
A.小说第-段的环境描写富有深意,既创设了主人公活动的场所,提供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推动了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B.大人们经常拿着小男孩做榜样来教育自己孩子,―是因为他的确很懂事,二是为后来小男孩无垃圾可检埋下伏笔。
C.街上越来越多开店的人,都喜欢让小男该捎一些东西。主要是因为他每天都顺路,而且工钱又很便宜,每次只要一块钱。
D.母亲抚着他的头,眼睛望向别处,半晌不说话,眼里似乎有了泪花。这一动作和神态描写表明母亲理解了小镇人的用心。
(2)有人说,这篇小说虽写的是“小镇邮差”这样的小事,但含意丰厚,主题深刻。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小说的主旨。
(3)小说在刻画小男孩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6-2020年中国海上风力发电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分析显示,目前我国是全球第四大海上风电国,占据全球海上风电8.4%的市场份额。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潜力巨大。据中国气象局测绘计算,我国近海水深5米到25米范围内5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水深5米到50米范围内7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为5亿千瓦。
但是,我国海上风电仍处于起步阶段。从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核准建设至今,我国海上风电建设已有8年的时间了,到2015年底全国海上风电并网容量75万千瓦。与陆上风电发展相比,海上风电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产业自身技术层面的问题,包括机组技术、施工技术、输电技术、运维技术等,对它还是严重的制约。
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面临建设难度高、发展经验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开发商、施工方、设备制造商等各方面积极配合,通力合作,以务实的态度推动国家海上风电事业的发展。
材料二
2016年11月《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公布,国家要重点推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四省的海上风电建设,累计并网规模占全国规划规模90%,开工规模占比85%,同时积极推动天津、河北、上海、海南、辽宁等地区的海上风电建设。到2020年,全国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将达到10.05GW(1GW=10亿瓦),力争累计并网容量达到5GW以上。
材料三
我国海上风电设计更多受制于施工能力,大多是基于现有的运输船只、打桩设备、吊装设备等,设计一个相对经济、可行的方案。由于我国海上风电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专业的施工队伍,施工能力较弱,以至于在设计过程中优化空间较小。随着海上风电项目的开工建设,我国海上风电的施工能力将大大提高,施工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会为设计优化提供更大的空间。
根据海上风电市场的需要,未来将出现一大批以运行、维护为主的专业团队。为投资企业提供全面、专业的服务。此外,海上风电装备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等也将逐步建立完善。毫无疑问,在海上风电项目的逐步发展过程中,海上风电设计、施工等将累积丰富的经验,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也将日趋完善。
材料四
日前,江苏省加速发展海上风电,福建省也核准并开建了多个海上风电项目,其他沿海省市也开始展开海上风电发展规划制定等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尚缺对全国海上风能资源的勘测和评价,因此,政府应尽快开展海上风能资源的勘测和评价工作,从全局出发对沿海省市因地部署发展任务。避免盲目投资,打造产业链,对包括海上风电在内的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提供长期激励机制,给予企业实质性的经济支持。
另外,尽管欧洲海上风电的自然环境和电网系统与中国有差异,中国仍然可以学习其设备制造、工程施工、运营管理和投资融资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与中国海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建设经验相结合,更好地指导之后的海上风电场建设及运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苏、福建加速发展海上风电,促使其他沿海各省也都开始了这方面的准备工作。
B.我国现阶段海上风电施工方案是相对经济的、可行的,因为它是依据现有设备和技术制定的。
C.欧洲海上风电的自然环境和电网系统虽与中国有差异,但中国仍然可以在许多方面借鉴其先进经验。
D.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相对而言不如陆上风电,主要是因为产业自身技术层面的问题大。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政府给予企业的实质性经济支持,及其提供的长期激励机制,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国海上风电发展,避免了盲目投资。
B.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的增速虽然放缓了,但到2020年,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依然会达到10.05GW,并网容量也已经超过5GW。
C.我国海上风电施工能力较弱,其重要原因是我国风电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施工队伍尚未专业化,而且各种设备相对落后。
D.随着海上风电事业的发展,我国的海上风电装备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等也将逐步建立完善,相关配套产品也会不断出现。
【小题3】从以上材料看,我国海上风电事业想要健康发展,应做哪些方面的工作?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据游戏咨询机构伽马数据估计,2017年第一季度,《王者荣耀》取得了55-60亿元的收入,估计占整个手游市场收入的20%。与市场上巨大成功相伴而来的,是社会上的争议不断。小学生沉迷游戏后刷爆家长的银行卡之类的新闻不断出现。在社会关注之下,7月4日,《王者荣耀》“防沉迷系统”上线。系统推出当天,港股收盘时,腾讯股价下跌4.13%,市值蒸发151亿美元。

《王者荣耀》的防沉迷系统,被众多媒体称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目前,各大网络游戏厂商都制定了相似的防沉迷系统规则。

厂商

实名认证规定

防沉迷系统基本原则

网易

暴雪

(1)创建游戏通行证必须输入本人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

(2)未满18岁纳入防沉迷系统。

健康时间(3小时以下)不作限制;疲劳时间(3-5小时)游戏收益下降为50%;不健康时间(5小时以上)游戏收益为0。

王者

 荣耀
(腾讯)

(1)实名认证流程同上。

(2)未满18岁纳入防沉迷系统,对应措施分未满12周岁、及13-18周岁两档。未实名认证的被默认为12周岁以下。

(1)每日此类账号累计登录游戏时长:12周岁及以下用户不可超过1小时;13-18周岁用户不可超过2小时。

(2)所有未满18周岁用户,家长可以在“成长守护平台”关联账号,查询其游戏记录,自主设置游戏时间、消费额度,可以一键禁止子女继续游戏。

 

 

实际上,网易、暴雪等各大游戏厂商所遵循的防沉迷系统标准版本已有超十年历史。2005年到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曾联合中央文明办、信息产业部、公安部等部门发布了多个“游戏防沉迷”条例。


然而,以上政策执行得仍不到位。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公布的《中国游戏绿色度测评统计报告》,自2013年以来,设置防沉迷系统的游戏数量有所增加,但在当年所有测评游戏中的占比却在下降。而且,2016年没有设置防沉迷系统的游戏数量仍占到当年所有测评游戏数量的71%。

(摘编自《澎湃网:防止小学生沉迷游戏,防沉迷系统是最佳方案吗?》)

材料二:

《2016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去年网游用户数量达到5.66亿人,同比增长5.9%。记者调查发现,从几岁、十几岁的中小学生到40多岁的中青年都有沉溺于网游的玩家。因为家庭关怀缺失、学校教育不足、同伴负面影响等种种原因,许多青少年愿意到网游世界中寻求精神寄托。而对于中年人来说,他们希望在网游的虚拟世界里获得在现实工作中难以取得的成就感。

据一些游戏设计师介绍,企业内部对游戏设计的考评就是靠每日活跃玩家(DU)等指标,为了达到目的,游戏就会每天搞整点活动等,刺激玩家提高在线时长。某些游戏厂商虽然推出游戏防沉迷系统,但通过使用别人的身份信息,未成年人依然可以“畅游”该游戏。因为网游后台没有核查申请人和玩家是否为同一人,实名制根本落不到实处。以游客身份登录的,虽然系统默认为未成年人,但仍然可以凭游客身份充值买游戏装备。

(摘编自《凤凰网: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 亟须实行游戏分级制》)

材料三:

武汉市教科院德育研究室主任王一凡说,防止沉迷网游最关键的是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多培养孩子现实中的兴趣爱好,加强和孩子的交流与沟通,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应该进行管控和限制。另一方面,作为游戏运营企业应提高企业的责任意识,真正落实实名认证。社会公众以及网络平台对涉及色情暴力的游戏及时举报。同时,网络平台还应大力推荐、宣传积极向上并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绿色游戏。

“扬清是激浊最有效的手段,当前亟待扶持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吸引力的绿色游戏。”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曹三省说,青少年受到网游的吸引,说明网游有强大的吸引力,文化需求的出口还不够。为此,应建立有效的推动机制,把绿色游戏当成产业来做,并对整个行业进行引导,推动更多的企业越来越绿色。要用运动锻炼、兴趣爱好、绿色游戏等来占据青少年的闲暇时光,有效促进身心健康。

(摘编自《新华网:网游在和我们争时间?》)

[注]游戏收益:指在游戏中取得的经验值和虚拟货币。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十多年前游戏防沉迷系统标准版本就已经在网易、腾讯等各大游戏厂商中推行。
B.刺激玩家提高在线时长、允许游客充值等行为,违反游戏防沉迷条例相关规定。
C.当前不少成年玩家沉溺于网游,其心理成因与那些青少年玩家有某些相似之处。
D.那些家庭关怀缺失、学校教育不足的青少年,比较容易成为沉溺于网游的玩家。
E.大力推行绿色游戏,运动锻炼等有益活动,就能做到真正防止青少年沉迷网游。
【小题3】当前游戏防沉迷系统取得的效果欠佳,主要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柳永:名利场中的异类

王芳

从古至今,因为没有人能免于死,所以人们一直在不断地执著地探寻着活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活逐渐承载了一种非比寻常的重量——活,应该为死后的长存积淀财富,或是精神的,或是物质的。这就意味着一生的奋斗,往往是为了死后的荣光与不朽,这一点在古代表现得尤为明显,司马迁就曾说过,他之所以忍辱偷生,只是因为担心“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封建时代的士子们,标榜克己复礼、仁义道德,以“夫子”的严谨标准要求自己,处处彰显正人君子的风范,或正襟危坐,或装腔作势,或痛饮高歌,但一律给人严肃不可亵渎之感,仿佛名利场上的这些人,从来就没有过欲求,从来不屑于阴暗。其实,他们被名利束缚的背后,又藏着多少偷鸡摸狗的勾当!他们玩弄权术,掌控女人,无所不为,多是些下流货色。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名利场中,毕竟还是出现了一些异类。因为有了他们,那些逝去的岁月才弥足珍贵,熠熠发光。而柳永,就是其中光亮最为夺目的一个。他的真性情,他的真风流,无疑为一个最黯淡无光的时代点亮了一盏灯,尽管这盏灯的光芒在当时显得那样微弱,似有随时被吹灭的危险,但他毕竟一直在亮着,即使是在他生命逝去一千年后的今天,这盏灯的光亮依然不减当年。这光亮里,除了有诗歌的成分,当然更有他人格的成分。

在他留世的文字中,他从来没有表现出要追求不朽,但他却获得了真正的永生。

试问谁能像他一样,在生前可以免费住在青楼妓馆,赢得青楼女子的真心,获得这个在当时还很有文化的弱势群体的集体青睐?在纸质媒体尚不甚发达的时代,谁能做到几乎每一篇作品都为人争相传唱,做到“不愿穿梭罗,愿识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的风靡?要知那时的柳永,已经是不名一文了!谁又能在死后由这些美丽的女子们安葬,每逢清明,都有歌舞妓载酒洒于墓前祭奠?“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在一部煌煌的中国文学史上,谁能做到这一点?是的,只有柳永。

都说青楼卖笑的女子心最冷漠、最无情,可是,穷困潦倒的柳永得到了她们的真心!凭的,只是他从读书人堆里爬出来后,以“真怜爱”的目光,以“真欣赏”的心态去平等地对待她们!他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国,一个成天把所谓的“礼义廉耻”,把虚伪的道德挂在嘴边,把升官发财当作男人唯一出路的中国,无疑是一个异类。一个满脑子仁义道德,一边玩弄女人,一边又把被玩弄者钉在万劫不复的耻辱柱上的人,永远无法理解柳永的离经叛道,因此,他也注定了被他们疏离、冷落,注定了在男人世界里的孤独。

异类永远是孤独的,但他应该为他的孤独高兴,因为正是孤独使他离开了混浊的男人堆。正是孤独成就了他的永恒。

那么,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柳水呢?

柳永并不是一出生就注定了困窘,就像他的诗词中所描绘的那些美景一样,他也曾马蹄轻疾。江南武夷山的名山秀水,禅云柔雾,孕育了柳永骨子里的似水柔情。就在上梅乡白水村,柳永吸天地之精华,受祖上才情遗传,俊秀风雅,少时就有“金鹅峰下一枝笔”的美称。

历史上曾有个孟浩然,因为太想当官了,见了皇帝一紧张,反而吟出无意功名的诗句。从而与功名绝缘。得了个“孟布衣”的美誉;柳永呢,只是一时兴起,用他最拿手的词写了一首对科举发牢骚的词,便惹恼了当权者,赢得了个“白衣卿相”与“奉旨填词柳三变”的雅号,他在《鹤冲天》中写道: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也许柳永本就看透了科举,想想当年视金榜题名如探囊取物,结果却名落孙山,他也只是淡然一笑:“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那时还是何等的自信与豪情!不想五年后再度榜上无名,经历了人事的他,应该是真的看清了那个名利场吧,否则,即使有牢骚,他也不至于发出将“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感叹啊!他敢想,也敢说,当然,更重要的是他对“浮名”发自内心的轻鄙。

这种轻鄙自然会触怒以“浮名”来换得崇拜与敬仰,换得俯首贴耳的臣子的统治者。是啊,既然你敢标榜自己是“异类”,我就成全你!等到第三次应试,柳永已经顺利过关,等皇帝圈点放榜时,对老账记忆犹新的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皇帝是绝容不了文人的骄傲与张狂的,更何况,那些才名远不及柳永的御用文人害怕失宠而挟嫌进行的诋毁!

柳永自嘲地一笑,封了自己一个“官职”——“秦旨填词柳三变”。想想,那是一个等级何等森严的时代!读书人除了科举再无出路,有的人读一辈子书就只为能博取个功名,而柳永呢,面对皇帝的冷遇,他没有痛哭流涕,磕头求饶,也没有太多的怅惘失意,他只是笑笑,然后,果断地掉头转向民间,从此,百姓有了自己的文人,青楼女子有了体己的情人。若不是有真正的洞透,若没有足够的坚定,他走不到后面的辉煌。

风华正茂的柳永与京城高贵潇洒作别,潜身聚心融入市井,以风流倜傥的形象站立在百姓生活的第一线。柳永被主流文化所遗弃,但他却赢得了下层人民的青睐,“凡有井水饮处,皆歌柳词”。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柳永,宋词的春天会推迟很久才能到来。误功名成就了填词,填词又误了功名,这种循环,最终使柳永因词而成就了不朽。

柳永的与众不同处还在于他对青楼女子发自内心的尊重与爱护。柳永离不开她们,没有她们,就没有后代人口中传颂的柳永词。在精神世界里,柳永与她们的遭遇本质上相同,同为天涯沦落人,使他与她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艺术世界里,他精通音律,为她们创作绝妙好词,她们又用美丽的歌喉演绎,为之增色;在物质世界里,他与她们相依为命,聊以度日。是柳永成全了她们,使她们因唱他的词而红遍各地;她们最终也成全了柳永,使他庄严地活了下来,虽然困窘,却并没有失去生活的热情。他不浪迹江湖,也不归隐山林,他活得寂寞,同时也活得热闹。他的活,最终使他留下了无数令历史闪烁光华的好词!

然而,盛世的弃儿最终却成了万代的宠儿,这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正确的两项
A.因为他的真性情、真风流,所以让柳永成为了历史名利场中光亮最为夺目的一个异类人物。
B.在纸质媒体尚不甚发达的时代,柳永作品传播很广很大程度上离不开青楼女子的大力传播。
C.由于柳永的离经叛道,注定了他的孤独。也由于他的孤独,成就了他在文坛上的千古美名。
D.由于柳永发出了将“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感叹,这成了他科举路上屡次失败的原因。
E.在精神和物质上,柳永和青楼女子们相依为命、相得益彰,这也是触发柳永创作的原动力。
【小题2】请简要概括柳永的“异类”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题3】怎样理解“这光亮里,除了有诗歌的成分,当然更有他人格的成分”这句话的含义?
【小题4】文章结尾说“盛世的弃儿最终却成了万代的宠儿,这究竟是幸还是不幸?”你是怎样看的?联系相关阅读经历(除柳永及其作品外),说说你的理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袍,换上“列宁装”。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穿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
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乡棒”。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
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备感困惑,又备受启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性格的内核。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信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
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功成名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2016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
(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
相关链接
①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代世界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
(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
②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映。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
(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
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