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每一个人都可以优雅

鲁先圣

一个人的财富、职位甚至都可以通过化妆进行隐藏,但是,优雅却是装不来的。因为优雅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内心修养的外在自然流露。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随着职位的升迁,随着财富的增多,就想着做绅士,但是,却往往让人感觉是在刻意的模仿和伪装,是很不得体的附庸风雅,甚至是令人作呕的矫揉造作。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些人并没有真正理解优雅的内涵,以为自己能够像那些优雅的人一样举手投足就是优雅了。

优雅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是一个人的文化积淀、真诚美德、善良品质、自然朴素的共同体。一个优雅的人,首先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有了教养而后才能谈得上修养,有了丰厚的修养才能够谈得上优雅。

在哈佛大学拥有极高声誉的资深教授罗曼先生即将离任,做最后一次告别演讲的时候,他为了表达自己对学校的尊敬,把自己的车停到校门外面,步行一千多米走到学校大礼堂的讲坛。当他演讲结束离开礼堂的时候,所有在场的师生自发全体起立,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地响彻在哈佛校园的天空,大家目送着教授一步一步渐渐远去的身影,感受到了什么叫一个学者的优雅。

在美国的国会里,有很多人是反对在任总统的,但是,当总统来国会发表演讲的时候,那些反对的人会像另外赞成的人一样起立欢迎总统的到来;演讲结束的时候,也会像赞成者一样起立为总统的离去鼓掌送行。因为这表现着一个政治家的修养:我虽然反对你当总统,但是既然你已经被多数人选举为总统,我就无条件地服从多数。这是一个政治家的优雅。

所有去过美国等西方社会的人,都会为他们社会中对普通人的尊敬而惊奇。行人通过路口,车辆绝对会先让行人通过。地铁车厢里,刚刚上车的人,一定不会先去找座位,而是当发现身边的人都已经坐下,而依然有空位置的时候,自己才会坐下。这是一个民族对共同规则的高度理解,是一个民族的行为修养。

有很多女性以为长相漂亮就能够优雅,这显然是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不论一个人的长相多么漂亮,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没有一定的教养,外在的漂亮就会苍白而肤浅,就是一个漂亮的花瓶而已,一举手一投足一句话就把自己的底子亮了出来。因为优雅隐含在衣缝里,隐含在每一个毛孔中,渗透在每一个表情和眼神中。相反的是,如果一个长相漂亮的人,再加上后天的努力修养,漂亮的外表下面是深厚的文化教养,上天赋予的美貌与内在的美和谐统一,这样的人就是优雅的极致了。

一个长相不漂亮的人,依然可以做到优雅。美国的第66任国务卿赖斯,是美国政府中有史以来职位最高的黑人妇女。她一口龅牙,黑不溜秋,鼻孔外露,嘴巴很大,但是,她依靠自己高深的文化修养完全弥补了先天的不足。她朝气蓬勃,干练能干,充满智慧,在全球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纵横捭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成为美国的铁腕人物。在世界范围内,所到之处,没有人再想到她外表的丑陋,所有的人都为她钢铁般的意志和优雅的举止而倾倒。

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到优雅,政治家和文化人有属于他们的优雅,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优雅。就餐时的细嚼慢咽,上车时的排队等待,公交车上的起身让座,对乞讨者的一点施舍,等等,都是一个人优雅举止的表现形式,这些细小的行为,构成了所有普通人的优雅。

【小题1】本文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小题2】第二段中加点的“刻意”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小题3】文中列举美国第66任国务卿赖斯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小题4】最后一段说“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优雅”,并列举了一些优雅举止的表现形式,你能再列举两三例吗?
【小题5】读了此文,你认为一个优雅的人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17 04:31: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论述类),回答下列小题。
古人在建筑物中置窗,主要是为了“通”的功能,即通风采光,《红楼梦》中的窗首先以其通透实用功能而存在。此外,作为小说中众多景象之一的窗,不仅与亭台轩院、花草树木完美融合,而且通透的特点又使其成为欣赏美景的最佳观察点,从而体现了其审美功能,并为小说营造了一个诗化的环境。
首先,具有作为采光和通风功能的窗,它形成了大观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大观园外面看,“那门栏窗隔,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大观园内,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的幽窗,蘅芜院的绿窗清雅而不失富丽,怡红院更有五色纱糊就的小窗。侵窗的月光不仅使大观园的女儿凭窗读书成为可能,也赋予了她们诗人般的气质。
小说第一回贾雨村与甄家丫鬟隔窗一见钟情,第二十四回中贾芸与小红之间的恋情,与窗户有着不解之缘。窗户采光和通风的功能,使之成为小说中人物眉目传情的重要渠道。作为传情的通道,窗在宝黛爱情方面发挥的作用尤为显著。黛玉生气时,窗户为宝玉提供了传达心声的通道;宝玉挨打时,黛玉通过怡红院的纱窗去观看宝玉,窗户又为黛玉表达关切之情提供场所。其次,窗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它的借景、对景、隔景、分景上。这一点古人早已发现。《古诗十九首》中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之句,描述了一个满怀愁思的女子凭倚楼窗,望见“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而引起对心中所爱的怀想的情景。古人对窗户借景、对景的注意,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主动的审美眼光。《红楼梦》中的窗同样体现了其取景、对景之功用。小说第二十七回林黛玉对紫鹃说:“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此处,取下纱屉后的窗户,以花草树木为背景,大燕子盘旋其间,构成了想象中的一幅“燕归图”。
窗户还有隔景、分景之功能。小说第四十回,“贾母论窗纱”一节对窗纱作了精辟的介绍,无论是软烟罗,还是霞影纱、蝉翼纱,均以薄透为特色。虽然薄透,但窗纱对窗外之景还是起到了隔的作用,窗外之景在窗纱的阻隔之下变得朦胧而隐约,使人在这一边看到另一边,本来咫尺相望的景物变得含蓄幽深,在恍惚迷离中扩大了空间感觉,从而使空间得到了延伸。《红楼梦》第三十五回中,黛玉让丫头将那能吟《葬花吟》的鹦鹉连架子摘下来,挂在月洞窗外的钩子上,自己则坐在屋中,“只见窗外竹影映入纱来,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这里的月洞窗不仅成为黛玉取景的佳处,更在空间上起到了一种隔的作用。“黛玉无可释闷,便隔着纱窗调逗鹦哥作戏,又将素日所喜的诗词也教与他念。”美人与鸟儿隔窗对语,既有隔窗取景的韵味,又将同一幅画面分隔成了内外两个场景,增加了画面的立体空间感。
小说中窗的借景、隔景等功能,既营造了一种审美意境,也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感受。这情形有如现代作家宗白华所说:“无论是借景、对景,还是隔景、分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艺术的意境。”
(摘自《<红楼梦>中的窗意象》,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红楼梦》中的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的窗既有通风采光之功能,也有审美之功能,并为小说营造了诗化的环境.
B.《红楼梦》中的窗和亭台轩院、花草树木构成一个整体,是欣赏美景的最佳观察点.
C.《红楼梦》中的窗是大观园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赋予了大观园的女儿诗人般的气质.
D.《红楼梦》中的窗有使咫尺相望的景物变得含蓄幽深、增加画面的立体空间感等作用.
【小题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红楼梦》中,窗户促进了宝玉和黛玉爱情的发展.
B.无论古人还是今人,在文学创作中都非常重视窗户的作用.
C.曹雪芹受到古人启发,创作《红楼梦》时充分发挥了窗户的隔景、分景等功能.
D.经典名著《红楼梦》中如果缺少了“窗”这一意象,那它就缺少了很多精彩.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窗是《红楼梦》中众多景象之一种,能丰富读者的审美感受.
B.潇湘馆、蘅芜院、怡红院的窗各有特点,作用也各有不同.
C.古人很早就发现了窗的审美功能,并在文学创作中进行了运用.
D.黛玉与鹦哥隔窗对语体现了窗户在《红楼梦》中隔景、分景的功能.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鹜、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践行工匠精神。【小题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A.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表现了我国工业发展的严重落后。
B.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完全在技术上,还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E. 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小题3】结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并谈一谈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分)
暗香如故
①一年前看到《暗恋桃花源》这几个字,如同闻到了桃花的暗香,眼前闪过了芳草鲜美、落荚缤纷的桃花源,心想应该会相遇(甲)的吧。现实的结果还是错失,错过了冬季,又错过了夏季,最后还是应验了剧中那句台词:即使我们没有在上海相遇,我们也会在十年后的香港相遇,即使我们没有在十年后的香港相遇,我们也会在四十年后的台湾相遇,总之,我们会相遇(乙)的。那是开幕第一场戏中江滨柳对心爱的云之凡的台词。
②在上海深秋的夜晚看一场在上海的夜晚离别的戏,几乎是在相同的地点,不同的是时间:在60年前的夜上海,在梧桐和灯光下的秋千架旁,是一对正在告别的恋人。因为青春,因为对爱的坚信,离别仿佛是构思一场诗意的戏剧,思念、等候、围巾、情书,每一个元素都是为了更好地体验爱的纯荧,那是他们拥有的爱,即使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即使分离就在此刻的夜,在一个大时代里,两个小人物心里的爱还是完整的。然而命运并不是他们曾经预演的戏剧,命运让他们分离了40年,从青春年少到了的晚年,他们最终是在台北相见了,不再是秋千架旁,而是江滨柳的病床边,真的是隔了八千里路云和月,千金纵买相如赋,默默此情谁诉,只能不甘地问一声:这些年来,你想过我吗?
③然而《暗恋桃花源》并不是这样单一线索的剧情,这只是戏中的“暗恋”部分,与之对应的另一部分是“桃花源”。“桃花源”讲述的是武陵人老陶和妻子过着贫乏的日手,妻手移情别恋,希望他远走高飞,他无奈离家,按妻子的要求到上游去捕鱼。无意中进入了桃花源。桃花源中怡然的生活,温暖的人性让他重新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期待,他决定回去寻妻,但他看见真实的一幕是:想象的美好早已在现实中千疮百孔。她的家并不是如愿以偿的桃花源,而是弥散着琐碎而凌乱的矛盾。她的确是和曾经所爱的人在一起,却连对爱的想象和信念也失去了。也许他们从来就和爱无缘,只是一种相互的需要。
④剧情的结构方式如同可以拆卸的积木:“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互不相干的剧组,他们都与剧场签订了当晚彩排的合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先是你一场,我一场,彼此打断,后来是分割舞台,“暗恋”和“桃花源”同时在剧场中彩排,对接的台词,反讽的效果,成就了一出古今交错悲喜交加的舞台魅影。“暗恋”的时间背景是现代的,人物的情感是理想的,古典的;唯美中透着爱的诗意,忧伤中蕴涵着温暖和隽永,“桃花源”的时间背景是古代的,人物的情感却是现实的,现代的,杂乱中显示着爱的碎裂,喧闹中渗透着悲凉和无奈。
⑤一个神思恍惚的红衣女子,她既不属于“暗恋”,也不属于“桃花源”,她穿越在这两个剧中,也穿越在不同的时代,寻找着她的生命中依依不舍的人,刘子骥。这样的两个剧,三个层面的情节,相互交错,相互间离相互消解,产生强大的张力,……
⑥《暗恋桃花源》的策划水晶女士说:”诗意的人生,抑或失意的人生,常常不过是同一段人生透过不同角度的解读而已。”而我想,“暗恋”的情结,“桃花源”的故事可以是一个人一生中不同阶段的故事,也可以是不同人的人生中经历的故事。驳杂的剧情就是斑驳的人世间芸芸众生的写实。
⑦在年复一年的春风里,桃花盛开着,沉醉着,然后飘落……爱如飘落枝头的花瓣,‘零落在现实的泥泞里,粉色的,娇美的花瓣慢慢地憔悴、枯萎,被碾作尘土,唯有暗香如故,丝丝缕缕随风飘散着,在虚无和现实之间,在澄明的月光下,在恋花者的心里。
【小题1】分析第①自然段中两处加点的“相遇”的不同含义。(4分)
相遇(甲):  
相遇(乙):  
【小题2】在第②段甲、乙处填入最恰当的文字,描绘人到暮年的外表形象。要求甲、乙处所填文字各不超过5个,且结构大致对称。(3分)
【小题3】阅读第②段文字,说说作者为什么说“离别仿佛是构思一场诗意的戏剧”。(4分)
【小题4】根据你的理解,说说:(1)与传统戏剧相比,《暗恋桃花源》体现出哪些特色?(2)具有怎样的艺术表现效果?(4分)
(1)特色:
(2)效果:
【小题5】文章说“诗意的人生,抑或失意的人生,常常不过是同一段人生透过不同角度的解读而已”,结合你读过的有关文学作品或其中的人物,谈谈你对此的看法或体会。(不少于100字)(5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对经典阅读心向往之,但却有心无力,这才应该是经典阅读危机最为清晰的表达。经典阅读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尴尬境地,有着时代大背景及与现实交织的诸多复杂原因,比如经典教育缺失、社会生活变迁、娱乐文化挤压等。而且这一问题的严峻却无形、繁复又自成生态的特点,决定了化解这一危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观念水平的提升并非一日之功,内在动力的生发也是厚积之果,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方可能是正解。

(摘编自《让经典阅读在年轻人中复归》)

材料二:

去年10月,天津大学的一个学生社团曾围绕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做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收到的一组回答让他们深思:一方面,受访大学生表示“不读书上不了台面,会暴露自己没有修养”;另一方面,又表示“要花精力社交,建立归属感”。

为何经典阅读认同度高,但实际阅读量少?天津大学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对经典名著的推荐,已经让青少年从小确立了“好读书、读好书”的意识;而“时间碎片化”则是他们不约而同提到的影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天津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虞京春对此深以为然:“移动终端快餐化、碎片化阅读受到大学生的推崇,但松散的阅读习惯很难使人构建完整的思想体系。”她同时也感到,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之下,“经典著作虽然能够对人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但却不能像实用书籍那样立竿见影,这也是部分读者远离经典的原因”。

(摘编自《上好大学生经典阅读“必修课”》)

材料三:

古典文学作品由于时代久远,与现代汉语语言上存在诸多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对其接受的难度越来越大。单纯在古典文学教育中强调兴趣教学,肯定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古典文学的学习,自古就强调“熟读”的重要性,甚至强调“死记硬背”,这是其学科性质决定的。多阅读,多背诵,形成一定程度的强制诵记十分必要。要努力在尊重古典文学学习规律的基础上,从考试模式、识记方法、教学方法上进行教学与考试的深层改革。

文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熏陶式的教育。它强调的是,让学生经常处于文学的氛围和影响之中,“润物细无声”。全媒体时代,学生们日常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的是网络与新媒体,因此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介与网络,与学生建立以古典文学为内容的交互空间,将图书馆、网络资源结合起来,将强制阅读与拓展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无时不在的古典文学氛围里形成阅读习惯。

(摘编自《文学院系学生古典阅读状况堪忧》)

材料四:

图一:中国大学生在古代文学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

图二:古代文学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摘编自《大学生经典阅读调查》)

【小题1】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一显示,无论是理科生、文科生,还是中文生,“语言难懂”已经成为他们阅读古代文学的主要障碍,占比均超过40%。
B.图一显示,不同科类的学生把语言、内容视为古代文学阅读过程中主要障碍的比例差别不大,表达手法方面有较大差别。
C.图二显示,在不同科类的学生中,认为“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的比例均为最高,其中中文的最高,为56.5%。
D.通过两幅图可以看出,因为在阅读古代文学时遇到种种障碍,所以当代大学生对经典阅读兴趣不大,不愿意阅读古代文学作品。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教育缺失、社会生活变迁、娱乐文化挤压和“时间碎片化”等原因,让经典阅读在大学生中出现危机。
B.化解经典阅读危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因此这一问题呈现出严峻却无形、繁复又自成生态的特点。
C.想要化解经典阅读危机就要让大学生远离网络,拒绝碎片化阅读,改变松散阅读习惯,构建完整的思想体系。
D.四则材料谈论内容均和大学生经典阅读有关,前两则重点论述危机产生的原因,后两则重点论述解决的办法。
【小题3】如何解决大学生经典阅读面临严重危机这个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作为一家代表首都文化、中华饮食历史的品牌企业,不得不说全聚德拥有得天独厚的源条件。不过,如果研究近十年来这家公司的成长数据,就能发现产品单一的全聚德公司自2012年达到19.43亿元的营业收入顶峰之后,此后的2013年-201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02亿元、18.46化元、18.53亿元,2016年-2018年仍在18化元徊。遂水行舟,不进则退,全聚德的售增长问题如果不能解决,这家上市公司难有未来。

(摘编自《海底捞的成长与全聚德的困惑),《凤凰网》2018年5月27日)

材料二:

2018年12月15日晚,江苏广电总台光了北京同仁堂蜂蜜的生产商将大量过期、临期的蜂蜜回收的问题。先不管这个问题属不属实,后续如何发展,仅从中华老字号企业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大部分的老字号品牌企业确实存在市场危机。商务部数据显示,已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总计118家,但其中仅10%蓬勃发展,不少企业的经营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产品创新动力不足、组织架构陈旧、人力资本匮乏成为阻碍老字号发展的前三大障。

(摘编自《百年老字号纷纷遭遇市场危机》,《前瞻网》2018年12月19日)

材料三:

1月22日,由新华社瞭望智库和《财经国家周刊》联合举办的“振兴中华老字号路径探索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工信部、文化和旅游部、商务部、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的专家及一些企业代表与会。

研讨会上,北京箱香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执行总经理孙鹏说:“如果不传承,我们可能就没有了老字号的根和魂。如果不创新,就没有了竞争力和生命力。”正是基于此,2016年底,稻香村与网红中的“老干部”故宫淘宝团队开始尝试合作。2017年春节,双方推出了主打故宫元素的一款点心,取名메“极好的点心”,在品牌和文化的共同加持下,限量生产的5000盒上线48小时内便宣告售。此后“老老”联手的步伐使愈加稳健,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佳节相关产品陆续推出。

这不是个例。大白兔和美加净的跨界联手也批起了一阵风潮,“看上去很好吃”的大白兔造型湖唇膏销倦火爆。而更进一步的,是跨越国界的碰撞,比如五芳斋与迪士尼的合作,其联手推出的迪士尼经典动漫卡通系列礼金棕子销售轻松破了亿元大关。

有意思的是,对“老”+“老”更为买账的,却是年轻人。根据沟宝剧发布的《非遗老字号成长报告》,2018年淘宝消者人均购买非遭、老宇号商品超过两件,其中80、90后消费者占比超过七成。

这是一个老字号发新生机的时代,这是一个老字号充满多种可能性的时代。

(摘自《电商平台加持老宇号“基因改造”未来还有多少种可能性?》,《中国全融信息网》2019年1月26日)

材料四

日本:专注、精益的匠人精神,支撑着日本“老字号”企业长期经管和稳步发展。株式会社金刚组生存时间达1400多年。金刚家族将建筑工艺的提高与改良作为其生产发展的核心,将工匠精神和工匠事业尊为企业与员工的水恒目标。

德国:果是拥有超过150年历史的“老宇号”企业,始终高度关注技术投入和研发。

目前,果由来自50个不同回家的500名专家组成研发中心,年均托36亿欧元投入进行乳品开发与创新。

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珍国电器企业之一,创建于189年,飞利浦的品牌延仲领城非常广闻,活盖从消費电子到家庭小电器,从安全领域到半导体等行业。飞利浦的产品现在遍布于世界各地。

(摘编自田国《国外“老字号”品牌价值借鉴》,2018年7月18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近几年的数据发现,全聚德已经进入了长达六年的成长瓶颈期,一直无法突破20亿元销售收人,全聚德暂时无法进一步増长已成事实。
B.中华老字号企业采用多种方式混合经营,84.1%的企业都会通过网络进行销售,一半以上的老字号企业已经不再采用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了。
C.孙鹏在研讨会上意识到老字号如今面临的图局,因此,稻香村与故宫淘宝团队尝试合作,并双双推出一些与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相关的产品。
D.从日本、德国和荷兰“老字号”品牌发展的历史经验可以看出,这些“老字号”品牌发展各有特点,都值得我国老字号品牌企业借鉴学习。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很多因素肘了老字号的发展,不少老字号确实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国家有关部门和一些专业人士正积极助推老字号的振兴与发展
B.“极好的・点心”“大白兔糖造型润唇膏”“迪士尼卡通系列礼盒棕子”等产品,都是老老”联手成功的范例,这也意味着老字号对合作方式的採索正徐徐铺开。
C.电商平台为年轻人打开了传统文化消费的大门,也让传统文化展现出更年轻的形态,抓住时代机遇,让传统文化和年轻人相遇,老字号有製找到传承新路径。
D.四则材料均在谈老字号的困惑与出路问题。老字号是好品质、好技艺的象征,未来虽充满多种可能,但保护和振兴老字号的工作仍任重道远。
【小题3】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国老字号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