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以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大城市病”为突破口,以改革发展为手段,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到2020年“大城市病”得到缓解,到2035年“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到2050年全面形成具有首都特点、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现代化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摘编自《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材料二:
表1:
国家
城市
排名
综合指数
(100=理想)
社会稳定
医疗保健
文化与环境
教育
基础设施
澳大利亚
墨尔本
1
97.5
95
100
95.1
100
100
奥地利
维也纳
2
97.4
95
100
94.4
100
100
加拿大
温哥华
3
97.3
95
100
100
100
92.9
加拿大
多伦多
4
97.2
100
100
97.2
100
89.5
澳大利亚
阿德莱德
5
96.6
95
100
94.2
100
96.4
 
(数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表2:
评价
类型
评价对象
排名最高十大城市
综合
评价
城市宜居指数
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





城市安全性
深圳、北京、成都、南京、上海、贵阳、青岛、济南、厦门、苏州
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
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青岛、北京、成都、济南、昆明、沈阳
自然环境宜人性
深圳、上海、苏州、青岛、南京、成都、杭州、福州、威海、厦门
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
深圳、上海、广州、成都、威海、济南、北京、南京、武汉、苏州
交通便捷性
厦门、苏州、济南、海口、银川、威海、石家庄、昆明、南京、长春
环境健康性
厦门、西宁、银川、青岛、威海、长春、南宁、乌鲁木齐、昆明、深圳
 
(数据:中科院《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材料三:
城市化是人口集聚、特别是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的过程。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工业化思维指导下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营的诸多弊病暴露无遗,人们对“宜居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在新时代的新城镇格局下,城市宜居方案发生了新变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城市宜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提到德国弗莱堡,这个城市在法规体系、交流学习机制和市民参与等方面表现卓越,超越了传统模式,让居住者的幸福感可持续,最后达到城市居民寿命的延长。关于生态宜居城市的标准,仇保兴说,要由城市居民“用脚投票”决定。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则表示,外来人口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通过市场方式补足了城市的服务业短板。
李铁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要增加包容,要欢迎与新经济模式相关的市场化主体和外来人口参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其次,要转变执政理念,要深入了解城市居民的需求,不能以精英思维排斥任何城市需要的人口和产业;最后,要适应城市的物质生态和社会生态,体现出真正的生态宜居城市理念。
材料四:
宜居城市,通俗地讲就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从学术上讲宜居城市更加强调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环境条件,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和人文环境等。
“宜居城市”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目标。“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具有层次性。较低层次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最基本要求,如安全性、健康性、生活方便性等;较高层次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更高要求,如人文和自然环境的舒适性、个人的发展机会等。因此,城市建设要关注城市安全、健康、舒适、便捷等体现居民生活质量的问题,并注重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持城市和街区的风格。同时要高效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更多、更适宜人们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空间。
(摘编自张文忠等著《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宜居城市指的是适宜人居住的城市,是衡量城市的重要标尺,应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和人文环境。
B.人口过多、交通堵塞、房价高涨等“大城市病”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因此人们对“宜居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
C.材料二中两个表格不同,但评价宜居城市的指标基本相同,且都将城市环境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D.材料三侧重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应满足居民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材料四则侧重满足不同居民群体的需要。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岛能排在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之首,是因为它在各项评价指标中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北京则因为综合指数不高而未能入选。
B.“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具有层次性,较低层次的建设目标应满足居民最基本的要求,相较而言,更高层次的建设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重要。
C.材料三中仇保兴说的“由城市居民‘用脚投票’决定”,意思是一个城市是否宜居,要看居民是否愿意定居该城市。
D.大城市的城市建设和运营存在诸多弊病,新时代的新城镇格局下,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成为宜居城市成为未来的趋势。
【小题3】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请就如何建设宜居城市提出几点建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23 01:21: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国古代历史上生活着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不以财富论成败,进可拜将封相,退则遨游山野,功成不倨,恃才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这就是“士”。士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升华和瑰宝,其立身之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其结晶则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古代的“士”是指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处于“官”与农工商“小百姓”之间的“各界人士”,尤指古代的读书人。士的社会特征就是不当官,不掌权。一旦当官就叫“步入仕途”或“入仕”。按这个特征来界定,如今仍然存在着“士”这个阶层。教授、专家、学者、作家、记者;卫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的知识分子,凡“学而不仕者”,皆属士的范畴。传统的士讲风骨,重操守。尽管他们经济上处于附庸地位,却极自尊,重义轻利。士尊崇的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他们向往立功、立德、立言而作不朽之人;他们以国为家,倡导“天下为公”;他们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腰无半文,心忧天下”是他们的写照。指点江山、著书立说、“志在天下”是他们的社会属性。士的社会特征及属性,决定了他们创造及发展的文化内容,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无一不与国家民族有关。

当道者对士的态度大多优礼有加,故“礼贤下士”之古风作为美谈。这种文化土壤栽培出的中国读书人,历来将读书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关心国事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优良传统,这是其他各国没有的社会及文化现象。

中国的士人之“气”,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往往有几分执着的“呆气”。故士人虽有可敬可爱之处,却往往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尽管如此,士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由于他们居于承上启下的社会地位,又无权以谋私,加之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故往往能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有时甚至有“一言九鼎”、“一言兴邦”的社会效应。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儒家文化,而是融会了诸子学说的“士文化”。士文化的本质,于人讲立身,于国论治道。这种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但它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饱含善良文化基因、刚柔并济、博大精深和充满了人性和理性的智慧型民族文化。孔子的“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均贫富、缩小差距的最早立论。而士文化所憧憬的“大同”社会就是中国古版的“共产主义”。令西方不理解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但不崩溃,反而如日中天?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可提供历史的答案。

中国的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否则,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是无法解释的。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法宝之一就是团结党外的仁人志士。仁人志士的共同标准就是爱国。尽管大一统的封建社会一开始就对士及士文化有过“焚书坑儒”灭绝性的剿杀,更有长达1300多年制度性地长期禁锢与扼杀,但士人及士文化中以国为家的浩荡之气却与世长存,雄风不衰,并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国魂”。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也不以财富作为成败的评价标准,不倨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
B.第一段概述了“士”这类特殊群体的特点,引出“士文化”这一概念,并对这一概念的内涵特点、意义作用从传统、个人、国家三个角度简述与评价。
C.第二段交代了古代的“士”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群类似今天诸如卫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学而不仕”的知识分子,范围极广。
D.传统的士虽然不当官,不掌权,经济上也处于附庸地位,但极自尊,讲风骨,重义轻利,重操守,心忧天下,志在天下,把个人与国家联系一起。

同类题2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在很多人的观念里,现在的人本主义是西方的舶来品,而根本不知道它原来是中国文化的土特产。在中国文化中,从西周以来就奠定了以人为本的文化,直至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才高举起人本主义的旗帜,启发人不要做神的奴隶,要做人自己。它的思想之一是古希腊罗马文化,而更重要的是16世纪以后传教士们从中国传回去的以人为本的人文文化。

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重点就在于人不是由命运主宰的,不是神的奴隶,而是要靠自身德行的提升。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决定人的命运的根本因素是人自己的德行,以“德”为本,而不是外在的“天命”。

中国文化非常强调修身。《大学》的第一句话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第一个“明”是发扬光大,第二个“明”是形容这个德是光明正大的。每个人都有明德,我们要把它发扬出来。《大学》还有“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中间修身是关键,所以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自我德行的提升和完善,不仅仅是在口头上、认识上,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提升自己。

为了 不断提升自我的德行,就必须防止物欲的引诱和腐蚀,人不能成为物的奴隶。先秦末期的思想家荀子在书里记载了一句谚语:“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意思是说,君子能够控制和管理物,而小人会被物控制住。《管子·心术》亦云“无以物乱官,毋以官乱心”。人如果放纵自己,对欲望无止境地追求,就会被物控制住,丧失自己的独立性、主体性、能动性,而沦为物的奴隶。随着科技的发展,受“科技万能”思想的影响,人类喊出了“人定胜天”的豪言壮语;为了满足贪欲,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改造异化成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掠夺,这使人沦为物欲的奴隶,也使人本主义逐渐被异化为人类要去主宰天地万物的“人类中心主义”了。

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传统是“以天为则”。人绝对不能去做万物的主宰,相反,恰恰是要向天地万物学习,道法自然。天地有很多品德。我们看到天地从来没有因为喜欢不喜欢而舍弃一些东西,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也是光明普照的,“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天地是这样广大无私,包容万物。天地又是非常诚信的。我们观察天的变化之道,看到春夏秋冬四时是没有差错的,这就是诚。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也就是说,人道是从天道学来的。天道是诚,所以我们人也要诚。很多人说中国的文化讲的是“天人合一”,其实更准确地说应当是“天人合德”,即人与天在德行上的一致。

(选自《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有改动)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先于西方文化产生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的土特产,对西方文化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B.西方传教士将中国以人为本的思想带回欧洲,引发启蒙运动对神本主义的批判,启发人们不做神的奴隶,而要做人自己。
C.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强调决定人命运前途的根本因素不是外在力量,而是人自身的德行。
D.修身就是要人在思想上、行动上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我的德行。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第1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指出人本主义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人文精神。
B.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充分论证了中国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核心是自己的德行的观点。
C.文章在论证中国文化强调修身的观点时,运用了引证的方法,使论证更令人信服。
D.文章后三段采用的是并列式论证结构,对“德行”进行了由人到自然的拓展,深化了对人本主义的解读。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洲启蒙运动时期高扬人本主义旗帜,这与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B.人要提升自我德行,就要警惕物欲的腐蚀,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的是人的自我管理,是向内管住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C.“以人为本”主张人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道法自然;“人类中心主义”则主张人决定一切,自然万物都要由人主宰。
D.中国文化特别注重修身,古人不论是做学问,还是治家理国,都是以自我修养的提升和完善为根本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解药

孟庆玲

一个夏日的午后,通往广州石门的林荫道上,即将上任的刺史解宝喉咙干渴得要冒烟。他频频抬头,前面除了升腾的烟尘和水波一样荡漾的热浪,就是那鸣蝉歇斯底里一声盖过一声的聒噪。

半晌,侍从解二终于出现在土路的尽头,他的手上,是一个青灰色的瓦罐,解宝下意识地舔了下嘴唇。忽然,解宝发现,在解二的身后,远远跟着几个精短打扮的蛮人,这几个人解宝昨天就见过,一路不远不近地跟着,不知何意。

解二气喘吁吁地站定,解宝抱住了瓦罐一一“解大人,这水不能喝。”一个看似头头儿的蛮人想去夺那瓦罐,解二急得要拦,解宝用眼光止住了他。“得知大人近日要来,我们这几天一直跟着大人,怕的是大人喝错水,这是贪泉水啊!”头人解释道。

贪泉?解宝的心一惊,看来,真到了石门了……

解宝是陕南人,一直在北方为官,以清廉闻名。广州本来和他八竿子打不着,但此地地邪,看似清廉的官员一到广州,就前赴后继地贪腐。朝廷对此很伤脑筋。听说石门有泉名贪,广州乃瘴疠之地,难道真是水土惹的祸一一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则为积?朝廷一口气法办了好几个人,然后把解宝调往此地驱邪。

解宝放下瓦罐,向几个蛮人道:“正好,本官倒要会会贪泉。”

石门城郊,一眼清冽的泉,圆周砌以青石,绿苔暗生,竹叶拂水,竟是一个避暑的清幽所在。唯一显得突兀的是,泉左立一石碑,赫然写着“贪泉”二字。

“贪泉”原无此名,因其位于要冲,赴任广州的官员附庸风雅,都要先喝一杯清泉以示清廉,但不喝还好,喝后大多都贪了。百姓以为此泉惹祸,便勒石立碑为警。之后,广州官吏避讳,宁愿忍下焦渴,也不愿喝贪泉一口;百姓更是千方百计阻止官员误饮贪泉,因此才有解宝被跟踪一事。

此时,泉边早已围着一群百姓,他们敛神屏息,注视着解宝。解宝不做声,只微笑着扫视众人,然后舀起一瓢泉水,观看良久,蓦地一掩袍一仰脸,“咕咚咚”饮将下去!

人群一阵骚动。

解宝缓缓道:“水性无贪,贪的是人性啊!我今天当着大家的面喝了这贪泉水,倒要让父老乡亲看看,这水能否污了本官?本官能否负了朝廷?!”说罢,一抱拳,转身离去。众人默然,看解宝渐行渐远,听其吟诵如丝如缕:“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明礼教、敦风俗,惩贪官、禁贿赂,以身作则、节俭务实,衣粗衫、餐豆蔬;又廉政爱民,一颗红心,两袖清风。不久,辖地官风大变,民风愈淳,一时间广州大治……

几年后,解宝离任。

他身无长物,走到石门,百姓前来送行。解宝走到贪泉边,却见泉水依旧,石碑刻字已由“贪泉”变成了“廉泉”。看得出,“廉泉”刻得很新,解宝愣了一下,眼眶有些湿润。

还是那个头人把瓢递给了解宝。解宝接过,舀起了一瓢清水,没喝一口,而是倒回了泉池中,缓缓地。这是广州的“廉泉”啊,他要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哪怕是一滴水。

回京,朝廷接见,大有深意地说,解大人你功劳不小啊,来来,大大有赏——随即赏给一锦盒。解宝山呼“万岁”,叩头谢恩。回家打开锦盒,里面是中草药,解宝认得几样:鱼腥草、黄连、连翘……都是些解毒的良药。下面,却是信纸几页——广州百姓要求朝廷表彰解宝的联名上书。

解宝一看,一阵冷汗下来了!他广州止腐,是剂良药,解了朝廷的围,无疑是好事;但百姓只知解宝而不知朝廷,这是为人臣之大忌啊!或许在朝廷看来,他解宝和前任贪官们并无区别——他们贪的是利,而他贪的是名。看着这些中草药,他高高地举起锦盒,向着皇宫的方向“扑通”跪了下去……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看似环境描写,实乃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开篇就让情节具有了张力,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B.“贪泉”与“廉泉”名称之变,反映了当地老百姓对为政一方的地方官的评价,侧面衬托并歌颂了主人公的廉政政绩。
C.小说语言洗练,富于传奇色彩,虽篇幅短小而时空跨度很大,情节一波三折,结尾出人意料。
D.小说借古讽今来影射现实,通过描述解宝去广州治腐、止腐的经历,揭示了反腐倡廉的重要性。
【小题2】解宝为何敢喝“贪泉”水却不愿意喝“廉泉”水?从中可以看出他有哪些品格?
【小题3】请简要分析小说以“解药”为题有何妙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24日,华为北京研究所,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一一华为天罡正式发布。

秉承“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客户”的理念,华为在5G领域积极投入、持续创新。华为可提供涵盖终端、网络、数据中心的端到端5G自研芯片,支持“全制式、全频谱”网络,并将最好的5G无线技术和微波技术带给客户。

华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极高集成,首次在极低的天面尺寸规格下,支持大规模集成有源功放和无源阵子;极强算力,实现2.5倍运算能力的提升,搭载最新的算法及波束赋形,单芯片可控制高达业界最高64路通道;极宽频谱,支持200M运营商频谱带宽,一步到位满足未来网络的部署需求。同时,该芯片为AAU带来了革命性的提升,实现基站尺寸缩小超50%,重量减轻23%,功耗节省达21%,安装时间比标准的4G基站,节省一半时间,有效解决站点获取难、成本高等问题。

2018年,华为奏响5G规模部署的序章,率先发布全系列商用产品,率先全球规模外场验证,率先开始全球规模商用。截至2018年底,华为已完成中国全部预商用测试验证,推动了5G进入规模商用快车道。目前,华为已经获得30个5G商用合同,25000多个5G基站已发往世界各地。

2019年1月9日,华为“5G刀片式基站”凭借创新性采用统一模块化设计等技术突破,获得2018年度***的弗兰内尔说,“我们还没有在市场上找到类似的设备。”正是因为物美价廉,并且其领先的技术和优惠的价格在市场上很难找到替代,华为令美国政府担忧起来,并试图破坏这个“奇迹”。

(摘自《关媒:美国害怕华为的另一个原因》)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华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极高集成,极强算力,极宽频谱。它们能够解决站点获取难、成本高等问题。
B.华为长期致力于基础科技和技术投入,全球率先突破5G规模商用的关键技术,实现5G的极简网络和极简运维,推动5G大规模商业应用。
C.华为18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巨大,仅次于韩国三星公司,领先于美国苹果公司,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制造商。
D.美国既害怕华为主导5G技术,未来成为全球5G的盟主,阻止其进入市场;又害怕华为领先的技术和优惠的价格在市场上很难找到替代品。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5G领域,除华为外,全球没有企业发布全系列商用产品、全球规模外场验证,开始全球规模商用,华为2018可谓奏响了5G规模部署的序章。
B.华为“5G刀片式基站”采用统一模块化设计,所有单元刀片化、不同模块间任意拼装。因这类创新性技术,2018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C.材料二显示,三星18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同比出现萎缩,其余品牌均有不同幅度提升,表明全球市场日益增大。
D.华为向美国许多最贫困、最偏远的地区提供座机、移动服务和高速数据,因此,被人誉为“通往21世纪的生命线”。
【小题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华为通信的优势,并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信任

他一个唿哨,在积雪的旷野打着旋子,远远传开。随着口哨声,远处一个红点跳动着,跌跌撞撞滚来,越滚越近,是只小小的狐狸。

小狐狸毛茸茸的,如一个小小的红线团,额头有指蛋大一块白毛,珍珠一样。

这是只才出生不久的狐狸。它胖乎乎的,蹲在他面前,一双亮亮的眼睛望着他,眼睛里跳跃着喜悦、快乐和顽皮。

它知道,他拿了可口的食物。

因为,从第一次遇见他,直到现在,他都这样,从未断绝。果然,他笑笑,手一扬,竟然是它最爱吃的鸡肉。

它跳起来去抢,他呵呵笑着,摸着它的头道:“别闹别闹,放好了吃。”

为了避免被雪弄脏,他拿块油纸铺在地上,放好鸡肉。肉一放下,小狐狸就扑过来,使劲嗅着,流着哈喇子,回头望他一眼。他在旁边吸着烟,向它挥下手,小狐狸呱叽呱叽吃起来。

半只鸡吃完,它小小的肚皮胀得鼓鼓的,更像个毛茸茸的线团了。

接着,它抬起头,亮亮的眼睛期待地看着他。

它知道,接下来,他会逗它玩,带着它跑,这些,从相遇到现在,也从没断过。也因为如此,它从一只生性胆小的小狐,变成了只爱亲近人的小狐。

果然,他拍拍它的头,在雪地里跑起来,快活地笑着。它跟着跑,一路翻着跟头,发出稚嫩清脆的叫声。

两个点,一红一黑,在雪地里翻滚着。

玩得差不多了,他喊一声:“回了!”一挥手,走了。小狐狸舍不得,跟着他,轻轻叫着撒骄,好像没玩够似的。一直到他走远了,不见了,小狐狸才回过头,回到山林,回到自己隐秘的洞穴里,偎依着母亲,做起一个个香甜的梦。

一直这样,大概两个月吧。

那天,雪特别大,四野一白,小狐狸没吃的,饿得叽叽溜溜叫。老狐狸也饿得浑身发软,连出外觅食的力气也没有了。

几次,小狐狸跑出洞,又失望地哼哼叽叽跑回来。

上午时,雪地响起一声唿哨。小狐狸一听,乍了下耳朵,跌跌撞撞,跑了出来,球一样滚到他面前,扯他的裤脚,跳起来,抢他手中的鸡肉。

他笑骂:“馋东西,饿坏了。”

他把肉放好,很大一只烤鸡。

小狐狸扑过去,流着口水,摇摆着脑袋撕咬着。

这时,那边土坎上,一只狐狸露出头,是那只老狐狸。它小心地看看,小狐狸正在大快朵颐。肉的香味,远远飘来,它也流出了口水。

它小心地爬上土坎,一步一步靠过来。

它可能清楚,自己一身火红的皮毛太珍贵了,会引来无数的贪婪和阴谋,所以不得不小心。可是,这次它仍上当了。

刚走几步,它踏着一个机关,是个钢夹,“哐”的一声夹住它的脖子。钢夹力道很大,传来骨头碎裂声,还有老狐狸惨叫翻滚声。

这夹子,是他下的。

夹子必须有一定重量,机关才能绊动:小狐狸不行,老狐狸恰好。

他要的,是老狐狸的皮子。这样的皮子,想要猎到,势如登天。因此,市场价忒好,几万元一张。小狐狸的太嫩,没人要。

因此,他想出了这个办法。

小狐狸停住了,抬起头,眼光中,一片迷蒙疑惑

他扔了烟头,扑过去,一把抓住被夹的老狐狸,再回头,小狐狸已不见了

那只老狐狸的皮,他卖了三万多。

他笑笑,数着票子。他知道,还有一个三万元在山林里等着他:一年后,小狐狸长大,他会想法猎来的。

一年一晃就过去了。

他上了山,果然看到了那只长大的小狐狸,皮毛比它母亲的还红还净,额头那块白毛,仍珍珠一样;但眼光变了,不再纯蓝,而是闪着白白的光。显然,它也认识他,蹲在那儿,长长叫了一声。

他已跟踪它几天,办法用尽,也无法到手。

他举起猎枪。

它一跃跑了,雪地里一条红线,弯弯曲曲,弹弹停停。他打不中,就追。

雪很厚,狐跑起来有些艰难,他看看就要追上,猛扑过去。那只狐一拐,转了个弯。他扑空了,只听“哐”的一声,接着一声惨叫,他晕了过去。

醒来时,他的一只手已断。

这山里,下夹子的人很多,他中了别人的一个夹子

手好后,他再也不敢打猎了。

山中,也再不见了那只红狐。

(取材于余显斌的同名小说)

【小题1】文中加点词语的字形和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断绝 跌跌撞撞(chuàng)
B.势如登天    唿哨(shào)
C.迷蒙疑惑    洞穴(xuè)
D.撒骄 大快朵颐(yí)
【小题2】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雪特别大,四野一白”的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地点,营造了氛围,推动了情节发展。
B.多次提到“他”的笑,让读者感到“他”最初很善良,只是见到老狐狸才起了贪念。
C.文章语言颇具特色,日常口语和多种形式叠词的运用,使文章通俗易懂,富有节奏感。
D.文章前面部分反复写小狐狸可爱且亲近人,与一年后小狐狸的变化形成了鲜明对比。
E.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使故事在平缓发展中陡然出现逆转,令人惊愕不已又陷入深思。
【小题3】小狐狸眼神的变化体现了对“他”的情感变化过程,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小题4】结尾部分“他中了别人的一个夹子”看似出人意料,其实早有伏笔。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小题5】文章题目《信任》的内涵是什么?对我们有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