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文本,完成各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中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可谓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曾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建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道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所谓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做,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储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摘编自张向荣《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小题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永恒的主题之一,使得北宋哲人张载的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
B.文中所言的“边塞况味”,有的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有的则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感。
C.文中引用《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意在表明“边塞况味”中体现出家国情怀。
D.朱熹认为杜甫是“君子”,尽管他与颜真卿等人遭遇不同,但其“磊磊落落”中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1段引用了北宋著名哲学家张载的名言,在对其解释后,就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B.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句里也具有家国情怀。
C.文章第2、3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人地论述了古典诗词里具有的家国情怀。
D.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述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结构完整严谨。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
B.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忧民”则只体现在杜甫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上。
C.中国的古典诗词融入了家国情怀,流淌在我们华夏儿女的血脉里,成就了我们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
D.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24 08:31: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09年,中国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2014年,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政策性利好”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业蓬勃发展。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340多万辆,而在中国销售的电动汽车占比就超过了50%。

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生了车企利用政策漏洞骗补的个案。另外,中国新能源汽车存在“大而不强的现象。微型纯电动汽车凭着价格低廉、可直接上牌照、能获得政府补贴等优势,占据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的65%(2017年数据),但这些车型排量小、技术含量低。在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和整车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国际一流品牌仍存在不小差距。

(摘编自林芝罘《解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得失 补贴政策待完善》)

材料二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的迅速扩大,中央财政负担递增,2016年补贴清算资金就高达58.59亿元。

2016年12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发布通知,从补贴门槛、补贴方式、补贴金额、骗补惩罚等四个方面做了严格的规定,明确要求2017年的国家补贴在2016年的基础上降低20%。

2017年12月,四部委发布公告,规定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这一政策虽作用于消费环节,但最终受益者还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当然,消费者的“用脚投票”也会倒逼新能源汽车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提供更好的产品。

2018年2月,四部委发布通知,大幅减少补贴金额,并对新能源汽车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电动汽车中,只有续航里程长、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高的车型才能得到更优厚的补贴;而以知豆D2、北汽新能源EC系列等为代表的微型纯电动汽车,在补贴被减半甚至失去补贴的情况下,将逐步失去价格竞争优势。微型纯电动汽车制造商为获取补贴,必须进行技术改造。

(摘编自谢光耀《四部委新政下狠手新能源客车财政补贴大降》)

材料三

(资料于2013—2018年我国纯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分析)

材料四

有关部门表示,政府将在2020年年底全面退出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为保证政策衔接,《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2018年4月1日起施行,以建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市场化补贴机制。该办法对所有车企提出燃料消耗量积分(油耗积分)与新能源汽车积分两项考核指标。达标获正积分,未达标获负积分。油耗正积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都能在关联企业间转让;油耗正积分还能结转至下一年度使用,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不能结转。所有负积分都必须在当年内用正积分来抵偿。油耗负积分可用油耗正积分或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抵偿,而新能源汽车负积分只能通过向关联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来抵偿。

该办法还规定,新能源汽车在油耗积分计算中,可直接以2-5倍的数量参与计算。可以说,新能源汽车能够在油耗积分和新能源汽车积分中得到双重优惠。因此,生产新能源汽车几乎成了未来乘用车企业油耗积分达标的最佳选择。那些在新能源汽车布局上明显滞后的传统车企,未来势必要额外增加不菲的“买分”成本。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解读》)

【小题1】下列对材料四中《管理办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车企的新能源汽车积分如果是正分,可以选择出售给关联企业;如果是负分,只能通过从关联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来抵偿。
B.某车企的油耗积分如果是负分,它可以选择从关联企业购买正积分来抵偿,也可以选择用上年度结转的正积分来抵偿。
C.某车企如果某年度在油耗积分、新能源汽车积分这两项指标中有一项未达标,就不得不额外增加不菲的“买分”成本。
D.该政策实施的目的是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而且让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再依赖政府的补贴,进一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型纯电动汽车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占比很大,说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大而不强”,补贴政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B.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实施与延期,使得新能源汽车企业可以直接从政府那里得到更多的资金来进行技术升级。
C.知豆D2等微型纯电动汽车难以满足2018年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提出的更高的技术要求,因此补贴被减半甚至失去补贴。
D.相比2013年,2018年纯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对续航里程数的分类更细,其目的是减少对纯电动汽车中续航里程低的车型的补贴,促使纯电动汽车企业提高技术。
【小题3】为什么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大而不强”?我国政府部门针对新能源汽车“大而不强”的现状,进行了哪些政策引导?请简要概括说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代通儒顾炎武

顾炎武从科举制度桎梏中挣脱出来后,便一改旧习,自誓“能文不为文人,能讲不为讲师”,力倡“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为了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也为了摆脱纠缠,躲避豪绅叶方恒的陷害,他以游为隐,将家事稍作安排,便只身出游。最初往来于山东、北京、江苏、浙江之间,自康熙元年起,其游踪扩至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以友人所赠二马二骡载书自随,南北往返,风尘仆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著述事业。顾炎武每到一处,必考察当地风土人情、山川地理,如与平日所闻不符,便打开书卷验证。旅途中则在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就翻书温习。据他在《书〈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回忆,自己曾临泰山,谒十三陵,登恒山,抵太原,“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他把所搜集到的地理文献资料一分为二,将有关水利、贡赋、经济、军事部分,编为《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关地理沿革、建制、山川、名胜部分,则编为《肇域志》。

《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一部读书札记,最能代表他的严谨笃实与学术创新,也反映了他一贯不愿“速于成书,躁于求名”的治学品格。全书共三十二卷,以“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为宗旨,体现了他的学术、政治思想。康熙九年初刻八卷本刊行后,他又不断增改,至康熙十五年,已得手稿二十余卷。顾炎武在该书的题记中说,他从小读书,“每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一旦发现前人著述中已有类似论说,一律删去。积三十余年,编成此书。取《论语》子夏之言,命名为《日知录》,供后人研讨。

顾炎武把《论语》中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自己的治学宗旨和处世之道,虚怀若谷,严于律己,注重友情。在他看来,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交友是益学进道的重要途径,古人学有所得,未尝不求同志之人,所以,寻友交友构成他为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学交友过程中,他始终推友之长,虚己待人,以友为师,其高尚品格足为后世楷模。他晚年所撰《广师》,从学术视野、学术贡献、博闻强记、文风雅正、治学态度等方面,对同时代的十位“同学之士”加以称许。其弟子潘耒在《日知录》序中,盛赞其师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天下贤豪长者。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

顾炎武一生,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早年奔走国事,中年谋求匡复,即使暮年独居北方,依旧念念不忘“东土饥荒”“江南水旱”。直到逝世前,病魔缠身,他仍然以“救民水火”为己任。他主张,天生豪杰必有所任,“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正是自己的责任。顾炎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有其特定的原因,今天看来固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一个旧时代的思想家和学者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面对明清交替的现实,顾炎武从历史反思中得出结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世学者将他的这一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颇有道理的。

(摘编自陈祖武《顾炎武评传》)

相关链接

①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初名绛,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遍游华北,所至访问风俗,搜集材料,学问广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反对空谈“心、理、性、命”,提倡“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顾亭林诗文集》等。

(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我生平最敬慕亭林先生为人……深信他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顾炎武治学坚持独立思考,注重学术创新,从不蹈袭前人,这从《日知录》的成书过程可以看出。
B.《日知录》“以‘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为宗旨,这也是顾炎武的学术、政治思想。
C.顾炎武推重“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古训,谦虚谨慎,严于律己,著书侧重考证,开一代学术风气。
D.顾炎武在为学交友过程中善于推人之长,以友为师,虚怀若谷,博采众长。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顾炎武之所以不顾家庭,离家出游,固然有躲避豪绅陷害、以游为隐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为了实现他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的理想。
B.顾炎武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沿途考察人文地理,验证文献记载,搜集著述材料,把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结合在一起,大大开阔了他的学术视野。
C.顾炎武南北往返,在二三万里的旅途中,览书万余卷,写成《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等著作,终成一代大家。
D.顾炎武足迹半天下,广交贤豪长者,又在《广师》中对十位“同学之士”推崇备至。他的弟子潘耒称赞他,天下无贤不肖,无不知道顾炎武为通儒。
E.顾炎武一生奔走,始终以豪杰自视,虽没有完全实现他“救民水火”“兴太平之事”的雄心壮志,但唯其如此,才成就了他的著述事业。
【小题3】后人将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请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创作高原上的高峰,《红楼梦》让曹雪芹“大名垂宇宙”,令后世无数文人“望峰息心”。付梓二百多年来,《红楼梦》不仅滋养着十多代国人的精神世界,也在器物层面实实在在地彰显着它非凡的魅力。

最近的一个例证,就是新奥集团携手王潮歌导演,宣布将在河北廊坊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戏剧演出群落——“只有红楼梦”。此前,以红楼梦为主题的建筑群落已有不少,北京和上海各有一座大观园,河北正定有荣国府,南京有江宁织造博物馆。在数座城市都可以觅见芳踪,这种情况在其他古典文学名著身上很少看见。为什么是《红楼梦》?也许,只有红楼故事最让国人耳熟能详,只有红楼文化能最大程度唤起人们心中的传统文化情结。

据说,北京的“中华老字号”稻香村,就得名于《红楼梦》。说起与《红楼梦》有关的建筑,则更是难以尽数。北京大观园原址为明清两朝皇家菜园,始建于1984年,是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影视基地。而位于北京市植物园内的曹雪芹纪念馆,则是中国第一家以曹雪芹、《红楼梦》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名人博物馆,占地3000平方米,系统展示了曹雪芹生活、著书的场景。

河北正定的荣国府,是由古建专家、红学专家杨乃济先生设计的。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在这里拍摄了近两个月,“元妃省亲”等场景就是在这里取景的。

目光移到南方,与北京大观园明显不同,上海大观园利用江南水乡特点,在园中布置了大面积人工湖泊,形成山重水复、流水人家的江南园林风光。

与上海同样位于长江下游的南京,旧称金陵,更是少不了红楼文化的标记。南京的江宁织造博物馆,既涉及江宁织造府的历史,还展示了《红楼梦》和曹雪芹家族的兴衰史。

南京地铁3号线有个很文艺的名字——“红楼专线”,有六节车厢展示了《红楼梦》中六大经典场景。薛宝钗的居所蘅芜苑、贾宝玉的住所怡红院……成了这六节车厢的名片。每节车厢的拉手上,都印有这六个地名标识。

无独有偶,北京地铁4号线也有个“红楼专列”,车厢以清代画家孙温手绘本《红楼梦》图案进行装饰,展示了“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憨湘云醉眠芍药裀”等《红楼梦》经典回目。北京地铁磁器口站内的壁画,是以红楼梦人物为主题的。因为地铁站附近就是曹雪芹在北京唯一有史可考的故居——著名的“十七间半房”。可惜的是,因拓宽两广路,广渠门内大街207号曹雪芹旧居(旧称蒜市口街16号)已经被拆除。

红楼文化在今日的繁荣,也体现了中国人日渐增强的文化自信。在迪士尼等西方文化流行的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自处、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都是需要当代人做出解答的问题。

《红楼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

(摘编自鹿鼎公《只有(红楼梦)》)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全国已有的以红楼梦为主题的建筑群落中,河北廊坊的戏剧演出群落规模最大。
B.我国第一家以曹雪芹、《红楼梦》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名人博物馆是北京的曹雪芹纪念馆。
C.北京和上海各有一座大观园,但风格明显不同,上海大观园体现出江南园林风格特点。
D.《红楼梦》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自处、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提供了思路。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举例的论证方法,从多方面论述《红楼梦》在器物层面彰显出非凡的魅力。
B.文章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段落之间多用过渡性语句来衔接,如“无独有偶”等。
C.文章在举例中,善于突出各例的独特个性,从而从不同侧面有力地支撑文章的论点。
D.文章写曹雪芹故居被拆除的事例,意在论证社会上有不重视文化古迹的行为这一观点。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全国已有不少以红楼梦为主题的建筑群落,是因为只有红楼文化最能唤起传统文化情结。
B.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场景都取景于北京大观园和杨乃济设计的河北正定的荣国府。
C.北京、南京地铁的“红楼专列”,分别以《红楼梦》六大经典场景和清代画家手绘本图案装饰车厢。
D.在迪士尼等西方文化流行的当下,红楼文化的繁荣,体现了中国人日渐增强的文化自信。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亚马逊大火已经燃烧了3周,我现在才知道。”推特用户@tyswizzlcc的推文写道,这条推文还配了两张大火熊熊浓烟蔽天的图片。它被转发了约50万次,在微博和QQ空间上,类似的转发和说法也层出不穷。后来证实,图片一张拍摄于1989年,另外一张则是2012年,分别在2007年的《卫报》和2012年的《自然》杂志上可以看到。

社交媒体上普遍常用的数据来自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该数构的数据显示,今年已经发生了超过7.2万起火灾,比2017年同期增加了80%。乍看之下数据确实可怕,再加上“已经烧了3周”,似乎对亚马逊的森林的破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但实际止自1970年起,几乎每年的8月,亚马逊都会发生火灾。8月是亚马逊流域的旱季,降水的减少带来火灾的高发,在雨季开始后,火灾活动就会逐渐停止。

美国宇航局(NASA)表示,尽管火灾的数量创下了纪录,但火灾的总覆盖率实际上低于每年这个时候的平均水平。“由于旱季的到来,7月和8月的活动通常会增加。许多人用火来保持农田和牧场,或为其他目的清理土地。通常情况下,活动在9月初达到高峰,11月前基本停止。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全球火灾排放数据库上的图表显示,巴西的火灾活动远低于2003年至2006年期间的峰值,略低于2016年的“百年一遇”干旱时期。也就是说,如果以近几年的数据来看,今年的火灾活动确实又大又频繁。但如果不仅仅与过去几年相比,而是与过去15年相比,或者与全球火灾活动的同期水平相比,今年亚马逊森林的火灾活动根本没有社交媒体上说的那么严重,且实际上毁坏的雨林数量比往年还少,只不过火灾数量看起来多。

(摘编白马妮《这场“浩劫”纯粹靠编!亚马逊今年火灾远小于2016和2005年》,2019年8月26日《时代周报》)

材料二:


图一:2012~2019年,亚马逊火灾数量的逐天数据


图二:2012~2019年,亚马逊火灾辐射功率的逐天数据

注:以上为美国宇航局发布的用于火灾探测的卫星工具记录的2012年以来的亚马逊火灾的相关数据图,2019年数据止于2019年8月16日。

(选自曹培信《通过NASA卫星,带你看真实的亚马逊火灾》,2019年8月27日《大数据文摘》)

材料三:

尽管网络引用图片确有错位造假现象,但这些照片的拍摄地点仍大多在巴西,也就是说,森林火灾始终是巴西不可忽略的一个重大安全隐患,而这与政府的政策引导是有看直接关系的。以眼下为例,亚马逊大火引发的网络争议使巴西深陷国际舆论危机,但其史真正引爆舆论的、还是博索纳罗上台以来忽视环保的政策方向和他在此次大火危机公关中的失当态度。

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巴西全境火灾发生次数约为2013年同期的两倍。此类森林火灾确有旱季天干物燥的气候原因图,但更与森林砍伐、畜牧用地扩张等人类活动有直接关系,甚至大部分火灾的直接起因都不是自然因素,而是人为导致。

自上台以来,博索纳罗不仅宣布巴西退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还为发展经济大力松绑环保政策,计划进一步开发亚马逊雨林,支持农民砍伐雨林制造更多耕地,并以此创造条件,吸引外资。这一系列政策早已引发国内外忧,此次亚马逊大火点燃了国际环保人士对博索纳罗长久以来的不满,也就不难理解了。

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马逊林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固碳地之一,其大部分位于巴西。然而在历史上,亚马逊河流域的森林高砍伐率也是巴西致使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而巴西对于雨林的保护和碳排控制的观念并非始终如一,其本身的环境政治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生了很大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初几乎只专注于发展,到21世纪初大多数人具备更强的环保意识。

如今,巴西依旧面临着发展和环保的选择题。在近年经济低迷的背景下,这种纠结心态进一步显现,以至于博索纳罗逆数十年积淀而行的反环保政策在短时间内就得到了相关利益部门的响应。据当地媒体报道,博索纳罗23日已授权巴西军队参与林火扑救工作,并公开表示“亚马逊大火不应引发针对巴西的国际制裁”。有当地环保人士呼吁称,希望博索纳罗对这场仍在燃烧的大火的反思不止于国际制裁,而是能够重新考虑雨林保护的长远意义和经济发展的眼前之利的关系。

(摘编自张峻榕《亚马逊雨林大火遭“全球声讨”,“烧出”巴西困境》,2019年8月24日《文汇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已有数据看,亚马逊地区火灾数量与火灾辐射功率的关系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B.从2019年7月下旬到8月中旬,亚马逊地区火灾数据呈现出异常上升的特征。
C.2012~2019年,亚马逊地区火灾数量逐日渐增,增势先慢后快,年底达到终值。
D.2012~2019年,亚马逊地区上半年火灾辐射功率总体上不断上升,但增势不强。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网络媒体上关于2019年亚马逊地区火灾的说法并不是“纯粹靠编”。
B.历史地看,2019年亚马逊地区火灾没有有的人说的那么大,但也并不小。
C.2019年亚马逊地区火灾的直接起因包括但不限于新政府的经济政策引导。
D.博索纳罗的反环保政策虽有数十年积淀,但巴西环保力量仍在积极阻止。
【小题3】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量事实表明,早在宋代,“青梅煮酒”就已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热词,实际说的是青梅、煮酒两种食物。青梅佐酒由来已久,宋人这方面的经验更多,李清照《蝶恋花》说“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无论物理功能还是心理感觉都十分搭配,因而以梅佐酒成了生活中的常见情景。而这其中何以青梅与煮酒佐食言之最多?关键是煮酒成熟的时节与青梅采食季节的奇妙遇合。
煮酒酿成后,要蒸煮泥封贮存数月,一般以“泥之季冬者佳”,也就是说在腊月酿蒸泥封贮存,至暮春、初夏开坛饮用和发售。宋人有所谓“开煮”之说,是指打开泥封,发售煮酒。前引宋真宗诏内酒坊法酒库支“煮酒以四月一日”,即指内库四月一日开始发放煮酒。“开煮”时间大抵在寒食至初夏之间,这与青梅采食的时节正好吻合,两者巧妙相遇,构成了这个时节最当令的食物和家常易行的佐食方式,饱含着丰富而美好的生活情趣,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喜爱。
青梅是入春以来最早采食的水果,带着未成熟的青涩酸脆风味,煮酒是带着腊香、久醅新发的醇鲜美酒,这是一个最为美妙的组合。在宋人大量诗句中,与青梅、煮酒同时出现而经常佐食的还有新茶、蕨菜、新笋、蚕豆等,都是仲春至初夏的时令食物,洋溢着这个季节生机勃勃、清新鲜嫩的气息。晏殊《诉衷情》“青梅煮酒斗时新”,方夔《春晩杂兴》“青梅如豆正尝新”,都用一个“新”字称赞,强调的就是时新清鲜之意。
在食材内容和食用方式上,“青梅煮酒”既不是烹肥割鲜,更不是钟鸣鼎食,而是家常易得的果蔬与酒食。正如司马光《看花四绝句呈尧夫》所说,“手摘青梅供按酒,何须一一具杯盘”,草草杯盘,当令蔬果,简单易行,体现着家常生活的简单和朴素,洋溢着鲜明的乡野气息和田园风味。
从分布区域上说,梅以江南盛产,而煮酒、清酒主要以稻米尤其是糯米酿制,酒户多集中在江南水稻产区,因此江淮以南尤其是江南地区,以青梅佐酒的现象就更为普遍,文人言之最多。如陆游在故乡绍兴所作《村居初夏》:“煮酒开时日正长,山家随分答年光。梅青巧配吴盐白,笋美偏宜蜀豉香。”这是典型江南地区的生活场景和饮食风味。青梅煮酒可以说是春夏之交江南风物的完美组合,带着江南社会生活的浓郁氛围。
正是上述时令、方式和风土等元素交会映发,使“青梅煮酒”成了固定的时令风物组合,凝聚了丰富和美好的生活情趣,逐渐成了一道饮食风习和生活常识。
   (摘编自程杰《“青梅煮酒”事实和语义演变考》 ,有删减)
【小题1】下列关于“青梅煮酒”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青梅煮酒实际说的是青梅、煮酒两种食物,这两种食物的搭配由来已久,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喜爱。
B.煮酒与青梅同是春夏之交的当令食品,人们以梅佐酒,形成风气,成为宋人生活中常见的生活情景。
C.青梅煮酒之所以能成为固定的时令风物组合,凝聚丰富美好的生活情趣,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
D.青梅煮酒体现着家常生活的简单和朴素,晏殊的“青梅煮酒斗时新” 和司马光的“手摘青梅供按酒,何须一一具杯盘” 就表现了这一特点。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煮酒一般以“泥之季冬者佳”,宋人所谓“开煮”是指大抵在寒食之初夏之间煮酒酿成并开坛发售。
B.青梅与煮酒的结合,以前者的青涩酸脆与后者的醇鲜,体现了生机勃勃的季节气息,饱含着鲜明的田园风味。
C.新茶、蕨菜、新笋、蚕豆,是带有鲜明时令特色的佐食,它们经常与青梅、煮酒同时出现,都洋溢着食物的时新清鲜之感。
D.以青梅佐酒的现象主要出现在江南地区,一是因为江南地区盛产青梅,二是因为江南地区盛产水稻。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初本草学家日华子称梅子可以“消酒毒”,“去烦闷”,“令人得睡”,道出了青梅与煮酒在物理功能和心理感觉上都十分搭配的特性。
B.谢逸《梅》:“底事狂风催结子,要当煮酒趁清明。” 表明煮酒的时令与青梅采食的时节正好吻合,这也是青梅与煮酒佐食言之最多的原因之一。
C.烹肥割鲜、钟鸣鼎食的豪奢饮食复杂难行,饮食的简朴、风味的清雅,使得青梅煮酒成为家常易得的果蔬与酒食。
D.青梅煮酒的固定组合,既是流行的饮食风习,又是生动的时令标志,反映到文学中,则成为经典的美妙意象和流行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