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中医是医学,也是文化,它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医产生于长期养生治病的实践中,但当其在两千年前从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时,借助了当时的哲学、天文学、农学等成就,采取了“取类比象”(同类事物具有类似属性)的方法,被赋予了本民族文化的内涵。比如,中医把人体看做一个小自然,自然界的规律也体现其中,所谓“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经络气血”“寒热温凉”等。
但自19世纪末部分国人主张“全盘西化”以“强国”时,中医的困境就已开始了。进入20世纪以后,一些寻找中国落后挨打根源的知识分子,将包括中医在内的传统文化视为腐朽没落文化的代表,不加区分地踏在脚下。
此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代中国人,接受西方科学文化多,对传统文化反而日渐陌生。比如,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弱化,使得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古文为载体的中医理论,对多数民众无异于“天书”。加之,近代以来持续不断对“中医科学与否”的争论,使越来越多的国人对中医产生怀疑甚至抵触。
【小题1】结合全文,谈谈中医“民族性”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小题2】阅读全文,简要分析如何使中医走出困境。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26 12:46: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性在闪光

阎晋平

云珠头一回来到这座城市,他是来参加“花喜鹊”小小说笔会的。

笔会组织者肖主编要求所有学员都走上街头,获取鲜活的素材,写出有血有肉的作品来。

就在云珠准备上街时,同寝室的小于突然大声呻吟起来,云珠回头看时,小于脸色煞白,双手抱着肚子,额头上滚下一粒粒的汗珠来。云珠顾不得多想,赶忙叫了一辆出租车,把小于送到了距离最近的医院。还好,没啥大问题,只是由于他吃的过饱,胃着凉了,就一阵一阵抽搐着痛。

云珠拿了医生的处方去窗口取药,忽有一个穿着略显寒酸的乡下姑娘问他:“叔叔,你也是看病的吗?”云珠好生诧异:“这姑娘脑子没有毛病吧?怎么随便就搭讪陌生人呢?”他就支吾一声,算是回答。姑娘又说:“叔叔,我的药递出来时你先帮我拿着!”这下,云珠又想,该不会是骗钱的吧?他就干脆作出漠然的姿态,牙缝里连一个字都没有挤出来。他看到姑娘又到另一个窗口去,原来,她是在主动帮一个颤颤巍巍、站立不稳的老人去交费。云珠的脸顿时一阵发烧,他为自己刚才冷漠的猜想赧然,一拿到药就逃也似地离开了

云珠安顿小于回房休息后就来到街上。在公园门口,遇到了肖主编和参加笔会的几个人。云珠和他们边走边看边聊。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追上他们,打开手提袋里的仿制微型纪念品《清明上河图》,恳求他们买一些。老妇人可怜巴巴地说:“各位客人,行行好吧,一份才2元钱,就当做件好事,买几份吧!”

前天,云珠曾在商店问过价,跟这一模一样的《清明上河图》纪念品,一份标价5元,老妇人才卖2元。他动动心,想多买些拿回去送给同事,但看到有几个人以鄙夷的眼光打量老妇人时,他的虚荣心竟然占了上风,把从裤兜里掏出的钱又悄悄塞了回去。

“来,老人家,买20份!”云珠惊奇地看到,肖主编向老妇人递过去一张百元大钞。老妇人颤抖着手清点了20份《清明上河图》纪念品,双手捧到肖主编跟前,又在内衣中掏出一个包,把回心针抽揿开,打开两层手绢,1元、5元、10元的凑了60元钱找给肖主编。肖主编忙推辞说:“老人家,不用找了!”可老妇人硬是要给,她说要是肖主编不收,她就不卖了。

云珠说不清是老妇人感动了肖主编,还是肖主编感动了老妇人,抑或是老妇人和肖主编感动了众人,总之,不到一会儿,大家就这个5份、那个10份地买完了老妇人带来的《清明上河图》纪念品。

老妇人带着感激和满意的神情走了,可云珠的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

笔会的最后一天下午是自由活动时间。小于约了云珠来到公园游玩,他们互相拍照留念。忽然,一个小女孩蹦蹦跳跳地来到他们镜头前,小女孩的妈妈赶快过来拽小女孩,可小女孩却执拗地挣脱,说:“妈妈,我也想照相!”云珠看着小女孩眼巴巴期待着的神色,就抓起相机说:“来,叔叔给你照吧!”小女孩高兴得手舞足蹈,云珠不经意间看到小女孩手背上还贴着一小片胶布,一问她母亲,才知道小女孩正在住院治病,输完药后她们就抽空逛逛公园。

云珠郑重地按下了快门,一个小女孩欢快的身影就留在了他的相机中。

回到住处,云珠一拍脑门,连喊“糟糕!”小于问:“怎么了?”云珠说:“忘了问小女孩的地址,相片洗出来后没法寄呀!”

“嘿,原来是这事呀,公园邂逅,素昧平生,管那么多干吗呀,不就一张照片吗?”小于不以为然地说。

“只是……”云珠感叹一声,怅然若失。小于在收拾各种票据时忽然惊呼:“哎呀,我的钱包不见了!”

云珠忙说:“你回想一下,有可能丢在哪里呢?”小于抹着额头上的汗水说:“大概是我在公园里蹲下来照相时,钱包从裤兜里滑出来掉地上了!”

不容分说,云珠拉了小于就来到了公园。可他们在照相的地方搜寻了几个来回,就连一只空钱包的影子也没有见到呀!小于彻底失望了,他沮丧着脸蹲在地上连声叹气。

就在这时,小于的手机响起来了,“喂,谁?……”接着电话,小于的脸上绽开了惊喜。

他高兴地对云珠说:“找到啦,找到啦,我的钱包找到了!”

一会儿,一位妇女来到了他们面前,云珠和小于都没有想到,捡到钱包的正是那位小女孩的母亲。

小于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他从钱包里抽出200元钱硬是要塞到小女孩母亲手里,可她说什么都不要。

“对了!”云珠仿佛想起了什么。他和小于领着小女孩的母亲来到了一个“快照点”,为小女孩洗了两张照片,小女孩的母亲高高兴兴地拿走了。

笔会结束了,肖主编在翻阅学员“接地气”的作品时,看到云珠写的是《人性在闪光》,他不禁一口气读了下去。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拿到药就逃也似地离开了”,借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云珠为自己刚才对小女孩的所作所为而羞愧、自责。
B.文中“给小女孩照相”的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故事性强,一波三折,这样写既增强了可读性又引人深思。
C.文章结尾“肖主编看到《人性在闪光》,不禁一口气读下去”,突显了文章的价值和吸引力,也说明该作品最“接地气”。
D.文章的题目“人性在闪光”,其含义既有对悲悯、善良、助人为乐等美好人性的赞美,也有对冷漠、自私的批判。
【小题2】结合“老妇人卖纪念品”这一情节,请简要分析云珠的心理变化过程。
【小题3】文章用“云珠参加小小说笔会”来组织小说,这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
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得到提高,而真正进入初级的应用阶段则在90年代后期,并且以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技术实现为主;人脸识别系统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尖端的核心算法,并使识别结果具有实用化的识别率和识别速度;“人脸识别系统”集成了人工智能、机器识别、机器学习、模型理论、专家系统、视频图像处理等多种专业技术,同时需结合中间值处理的理论与实现,是生物特征识别的最新应用,其核心技术的实现,展现了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的转化。

(摘编自《人脸识别技术行业报告》,《中国产业信息》2018年8月10日)

材料二:

人脸识别技术,主要包括4个步骤。分别为:人脸检测、人脸图像预处理、人脸图像特征提取以及匹配与识别。

人脸检测利用脸部的特征,从图像或视频中快速定位人脸的位置并抓取人脸部图像;人脸图像预处理是基于人脸检测结果,对图像进行处理并最终进行特征提取的过程,主要是去除光线环境变化等对人脸识别的影响;人脸图像特征提取主要从人的面部找到一些可辨别身份的唯一属性(如人脸器官的形状描述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等),并形成一个数字代码;人脸图像匹配与识别,是将当前提取的人脸图像特征数据与数据库中存储的特征模板进行搜索匹配,确定相似性的过程。

“通俗地讲,比如说这个人主要特征是大眼睛,系统就会自动与数据库内具有同类特征的人分类快速对比,最后会显示出相似度最接近的10张照片。然后再对其基础信息,如姓名、性别等进行比较,来确定人的身份。”

那么整个系统识别过程会不会花费很多时间呢?在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证件防伪部级重点实验室,一台普通的笔记本计算机上,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人脸比对过程,选择一张人脸图像,点击系统开始,整个过程1秒钟完成,系统就自动显示出与其相似的10张人脸图像。据介绍,照片识别时间主要取决于机器配置,目前服务器可以在1秒之内完成1亿人脸图像的比对。

(摘编自《走进人脸识别》,《新京报》2017年12月)

材料三:

2017年人脸识别运用领域统计数据:


(摘编自《新快报》2017年9月18日)

材料四: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公民个人信息 ,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由于人脸信息是可以识别个人的生物特征信息,因此在网上采集、传输和存储人脸信息需要综合考虑其风险。人脸和其他生物数据(比如说指纹)的一个巨大区别是,人脸是可以进行远距离采集的,任何一个人在远处拍一张照,把照片放在人脸识别的软件里,理论上就进行了识别。此外,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自己的脸是隐私,因为人脸是公开的。往往,我们会把隐私和私密画等号,现在看来,这样的等号得拆了。

从国家安全层面考虑,如果人口生物特征数据在网上大规模使用,由于互联网信息安全是公认技术难题,在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过程中一旦出现信息安全问题,导致数据大量泄露,其损失难以估量,美国、印度已经出现过一些生物特征数据泄露导致信息安全事件,需要认真对待。

(摘编自《“人脸识别”的安全问题已经来了》,《法制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目的是识别身份。这项技术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通过技术手段,对人的面部进行识别。
B.人脸图像特征提取主要有两项工作,一是从人的面部找到一些可辨别身份的唯一属性,二是要把这些属性转化成一个数字代码。
C.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运用于很多领域,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主要运用于考勤门禁、金融和安防等领域,其中在考勤门禁领域运用最广泛。
D.生物特征数据泄露事件并不鲜见。人脸是公开的,因此要保存生物特征数据难度很大,人脸识别技术带来的安全隐患也就可见一斑。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技术是人脸识别技术的重要支撑,因而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也必然会见证和助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B.人脸识别技术之所以能进行有效识别,是利用比对的方法,通过人脸的生物特征差异的比对来最终完成识别任务。
C.人脸信息是可以识别的个人生物特征信息,属于受法律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使用这些信息会造成侵犯个人隐私。
D.人脸识别技术要取得长足的发展一依赖于技术的进步;二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这项技术的安全性。
【小题3】以上四则材料,各是从哪个侧重点介绍人脸识别技术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郭秉文:国立东南大学之父

国立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的创建是郭秉文办学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页,正是由于在东南大学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郭秉文被人们誉为“东南大学之父”。

1908年郭秉文远涉重洋,赴美留学。郭秉文就读的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是美国最著名的教育学院,在管理上别具特色,有一套较系统体现民主精神的管理规范。这些都在郭秉文日后执掌东南大学的过程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1914年,他以《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一文获得博士学位,成为中国最早的教育学博士。郭秉文对教育问题广泛而深入的思考,无疑为他以后的办学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郭秉文一拿到博士学位,旋即回国,协助江谦筹备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他要将他所学到的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江谦为耆德硕儒,国学根基深厚,而郭秉文通晓中西,时称“新学巨子”,两人相得益彰。

1919年教育部正式委任郭秉文为校长。其时正值五四运动,在时代潮流推动下,郭秉文着手对“南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有意义的改革是开“女禁”,倡男女同校。五四之前中国的高等学校,除个别私立大学外,仅招男生而不招女生。兼收女生的消息传出,朝野哗然,流言蜚语不堪入耳,甚至思想比较开明的“南高”老校长江谦也明确表示反对。后经郭秉文多方解释,招收女生的入学考试终于如期进行。高等教育中“女禁”的打破推进了教育的民主化,揭开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新的一页。

1920年4月郭秉文在校务会议上正式提出建立东南大学的建议,经过讨论,一致赞成。经过郭秉文一年多的奔走,虽几经波折,1921年9月,国立东南大学正式成立,郭秉文任校长。

清末以来,中国大学的办学模式主要模仿日本,而日本又是学欧洲。民国建立,这种状况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不过从学日本变成了直接向欧洲学习。而对美国大学模式的引入则自东南大学始,郭秉文在其中厥功甚伟。郭秉文从一开始就努力移植美国大学模式,选科制,评议会,董事会,处处可见美国大学模式的痕迹。和北大的欧洲大学模式相比,东南大学的美国模式有几个显著的特点:在学校行政管理上,设置董事会;在大学职能的定位上,面向社会,服务社会。

还在东南大学筹备之初,郭秉文就借鉴欧美各大学设立了董事会。董事会的职权是很大的,它是全校最高的立法和决策机构,地位与校长并列甚至更高。这种领导体制在国立、公立各高校中是首次建立。董事会不仅加强了学校与政府、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提高了“东大”的知名度,而且,为“东大”在解决资金、物质供给以及与地方相处方面的各种具体问题上,提供了极大便利。这一做法后为其他大学所仿效。郭秉文对美国大学管理体制的引入及其在东大的成功,对整个近现代中国大学管理体系的变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南大学的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强调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所谓面向社会,就是办学的资金从社会筹集,学校的系科设置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加以调整。所谓服务社会,就是将大学活动扩展到校园之外,让大学走出象牙塔,使大学成了社会进步与社区发展的“服务站”。也就是说,大学除了承担传授和发展高深学问的基本职能外,还有社会服务的职能。

1921年,东南大学成立后,郭秉文就在全国率先开办了暑期学校,郭秉文不仅亲自上阵授课,还特地邀请了美国的杜威、孟禄,德国的杜里舒和国内的梁启超、胡适等一批名家前来讲学。

除了暑期学校外,“东大”教育科还举办了许多其他“推广事业”,如推广平民教育,为乡村失学儿童进行义务教育等;农科则通过组织农村巡回演讲团、农业展览会,普及农业科学知识,推广优良品种等;商科则通过坚持办商科夜校,为各界有志求学的青年提供业余学习的机会。

近代以来,随着科举的废除和学堂的建立,中小学教师均由专门的师范院校培养。郭秉文不赞同这种做法,他力主高等师范学校应并入综合大学,使综合大学兼有培养师资的功能。郭秉文留学美国多年,他就读的哥伦比亚大学就是综合大学办师范教育的成功典范,这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认为,要培养上乘的教师,必须“寓师范于大学”。因为中学以上的教师必须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在一个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大学里,能够很好地协调通才与专才的关系,使通才不致空疏,专才不致狭隘。综合大学的优秀人才,经过一定的教师训练,一定会成为优秀的教师。

由于政局的剧变,1925年郭秉文被免职。离开东南大学后的郭秉文并未放弃对教育的热爱。1926年,他在美国费城组织了中国五千年教育文化发展的图片展览。晚年定居美国的郭秉文在1958年创办了中美文化教育协会,虽在暮年,“未尝以优游林泉,而自寻暇逸也”,他仍在为教育事业忙碌。

(摘编自《郭秉文:国立东南大学之父》,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郭秉文赴美留学期间,美国大学富有民主精神的管理模式和当时自己对教育问题广泛而深入的思考,都对他日后回国办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B.东南大学刚一建立,郭秉文就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有意义的就是开“女禁”,虽然遭到了非议,但经他多方努力,最终得以施行。
C.郭秉文在东南大学之所以积极倡导美国大学模式,是因为这一模式不论在学校行政管理上还是在大学职能的定位上都优于北大的欧洲模式。
D.郭秉文主张大学应面向社会、服务社会,要走出象牙塔,把办学的重点放在服务社会这一职能上,让大学成为社会进步与社区发展的“服务站”。
【小题2】以下不属于郭秉文倡导的“美国大学模式”特点的两项是(  )
A.在管理上倡导民主。
B.强调学校教育要面向社会、服务社会。
C.开“女禁”,倡导男女同校。
D.设立董事会,加强与社会、政府的联系。
E.主张设立专门的师范院校培养教师,使学有专长。
【小题3】郭秉文在办学生涯中,为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24日,华为北京研究所,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一华为天罡正式发布。秉承“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客户”的理念,华为在5日领域积板投入、持续创新。华为可提供活涵盖终端、网络、数据中心的端到端5G自研芯片,支持“全制式、全频谱”网络,并将最好的无线技术和微波技术带给客户。

华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极高集成,首次在极低的天面尺寸规格下,支持大规模集成有源功放和无源阵子;极强算力,实现2.5倍运算能力的提升,搭载最新的算法及波束赋形,单芯片可拉制高达业界最高64路通道:极宽频谱,支持200M运营商频谱带宽,一步到位满足未来网络的部署需求。同时,该芯片为AAU带来了革命性的提升,实现基站尺寸缩小超50%,重量减轻23%,功耗节省达21%,安装时间比标准的4G基站,节省一半时间,有效解决站点获取难、成本高等问题。

2018年,华为秦响5G规模部署的序章,首先发布全系列商用产品、率先全球规模外场验证,率先开始全球规模商用。截至2018年底,华为已完成中国全部预商用测试验证,推动了5G进入规模商用快车道,目前,华为已经获得30个5G商用合同,25000个5G基站已发往世界各地。

2019年1月9日,华为“5G刀片式基站”凭借创新性采用统一模块化设计等技术突破,获得2018年度***的弗兰内尔说,“我们还没有在市场上找到类似的设备。”正是因为物美价廉,并且其领先的技术和优惠的价格在市场上很难找到替代,华为令美国政府担忧起来,并试图破坏这个“奇迹”。

摘自《美媒:美国害怕华为的另一个原因》

材料三:

互联网数据中心公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全世界的智能手机排名前五的出货量(以百万为单位)、市场占有率和年增长数据。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5G领域,除华为外,全球没有企业发布全系列商用产品、全球规模外场验证,开始全球规模商用,华为2018可谓奏响了5G规模部署的序章。
B.华为“5G刀片式基站”:采用统一模块化设计,所有单元刀片化、不同模块间任意拼装。这类创新性技术,2018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C.华为向美国许多最贫困、最偏远的地区提供座机、移动服务和高速数据,因此,被人誉为“通往21世纪的生命线”。
D.材料三显示,三星18年二季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同比出现萎缩,其余品牌均有不同幅度提升,表明全球市场日益增大。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既害怕华为主导5G技术,未来成为全球5G的盟主,阻止其进入市场;又害怕华为领先的技术和优惠的价格在市场上很难找到替代品。
B.华为长期致力于基础科技和技术投入,全球率先突破5G规模商用的关键技术,实现5G的极简网络和极简运维,推动5G大规模商业应用。
C.华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极高集成,极强算力,极宽频谱它们能够解决站点获取难、成本高等问题。
D.华为18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巨大,仅次于韩国三星公司,领先于美国苹果公司,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制造商。
【小题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华为通信的优势,并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葛市长家的草莓
“知道不?这次人代会上,老葛转正了!”方凯来电话,话里话外都透着开心,仿佛A市新提拔的市长不是葛亚楼,而是他方凯。
“真的?那咱可得借机‘宰’他一回。”我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在人脉为王的今天,有个有实权的官同学,后面的省略号就太多了。
不过,我心里也有点儿酸酸的。作为大学里上下铺的兄弟,我们三个当年一个起跑线,只不过毕业时拼爹,我和方凯因此留城,葛亚楼被完璧归赵。当时听说他进了最基层的镇政府,干了最基层的秘书工作,没想到十年打拼,人家浮上来了,我们却依旧原地踏步。
领导的电话,一个字,忙!多次占线,终于打进去时,葛亚楼语气中透着一份惊喜:“尖子?老K?有日子不见了。什么?请客?好说,好说!哎,下什么饭店!家里去,你嫂子这两年厨艺见长,来尝尝她的糖醋鲤鱼!”
葛亚楼还像当年一样,亲亲的。方凯大大咧咧地称他“老葛”,我则恭恭敬敬地称他“葛市长”。
“什么长不长的,还是叫我‘楼子’吧!”葛亚楼重新翻出了那个打着时光烙印的雅号。我和方凯“哈哈哈”地笑起来。
周末,我们去了一个很普通的小区,葛亚楼住在那里。我们把车停好,正要上楼时,一个人骑着一辆旧“飞鸽”叮儿当地过来。咦,那不是我们的大市长吗?他把车锁好,从车筐里掏出一瓶干红葡萄酒,冲着我笑:“尖子不喝白酒,我差点儿把这事儿给忘了呢。”
他真是细心!我的心一暖,贴身衣兜里装的东西就有点儿硌得慌。那是一枚价格不菲的祖母绿戒指,准备放长线钓大鱼的诱饵。
“老葛,这些琐事,还用你亲力亲为?还有啊,现成的‘红旗’不用,骑这辆破‘飞鸽’。知道的,你艰苦朴素惯了;不知道的,人家不说你作秀吗?”方凯竹筒倒豆子,还是当年那个直筒子脾气。
葛亚楼挠挠头:“这事儿,我还真没想过那么多。这车子还是我妈留下的,一直不舍得扔,偶尔搬出来骑骑,活动活动筋骨,挺好的!”
进了门,我环顾四周,这套两居室实在简朴至极。葛亚楼看出了我眼里的困惑:“嘿嘿,这房子是小了点儿,不过,住着温馨。市政家属院那边给配了一套,我没要。我和你嫂子舍不得周围这些老邻居,人是群居动物,日久生情啊!”
市长夫人,是一个贤淑女人,从事幼教工作,在一所幼儿园,陪着那些花儿、朵儿一起成长。她把自己的拿手菜端上桌,笑着说:“今天一定要多喝几杯,老葛在我耳边没少念叨你弟兄两个。”
家里的便宴跟饭店就是不一样。阻隔在我们之间的鸿沟顿时灰飞烟灭,我们好像又回到了那些青葱岁月,大声地笑着,大口地吃着,大杯地喝着。在这种情形下,我若掏出那枚祖母绿,岂不是太煞风景?
酒足饭饱,我手插衣兜里,刚要行动,葛亚楼左扯一个,右拽一个,把我们拖到阳台上:“来,来,跟我来,看看我种的草莓!”
那个不大的阳台上,摆满了黄泥花盆,里面的草莓郁郁葱葱,挂满了果实,红艳艳的。
市长夫人手脚麻利地摘了一盘草莓,放在茶几上:“两位兄弟,快来吃,咱自家种的,绿色、环保、无污染。”
“不养花草,种草莓!你这市长,雅兴不小!”方凯讥讽地拍着老葛的肩。
“别小看这小小的草莓!是它激励着我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葛亚楼凝视着手中的一颗草莓,给我们讲了一段往事。
“二十年前,一场瘟疫夺去了父亲的生命,母亲带着我和小妹搬到了小城。她租了一间破旧的阁楼,用拾荒的钱,供我们兄妹上学。邻居的孩子吃草莓,不懂事的妹妹也吵着要。那时的草莓要20块钱一斤,对于一个贫寒的家庭来说,实在是可望而不可即。妹妹大哭了一场,睡着了,母亲也下了楼。母亲再回来时,一头长长的秀发不见了,头发短得如同男人的板寸。她的手里多了两个花盆,两颗草莓苗。她说:‘记着,自己种的草莓最香甜。’那年初夏,那两株草莓开花、结果,我和妹妹吃到了这世上最好吃的水果,同时也将母亲的话铭记在心。”葛亚楼说。
面对一个喜欢吃自己种的草莓的人,我知道,那枚祖母绿掏出来也是白掏。告别时,葛亚楼握着我和方凯的手说:“谢谢你们把我当兄弟!”他永远不会知道,那天,他眼神里的那份真诚,是怎样让两个老同学落荒而逃的。
几年后,班里搞了一次同学聚会。说起副省长葛亚楼,很多同学跟我们一样,吃过葛家的糖醋鲤鱼,尝过葛家阳台的草莓,还听过那段与草莓有关的往事。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与方凯、葛亚楼一起毕业,由于拼爹,葛亚楼进了镇政府干了秘书,十年之后当上了市长,而“我”与方凯却无奈留城原地踏步走。
B.“我”认为在人脉为王的今天,有个手握实权的官员同学,对自己会有很多好处,所以葛市长刚刚转正,“我”与方凯就急忙去拜访他。
C.小说中的“我”之所以没有送出那枚祖母绿,一是因为市长家的便宴气氛融洽,二是有感于葛市长讲的那段与草莓有关的往事。
D.语言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这篇小说在塑造葛亚楼这个艺术形象时,就善于抓住典型语言来表现他的美好心灵和高尚人品。
【小题2】小说中的葛亚楼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
【小题3】小说通过葛市长之口叙述草莓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