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24日,华为北京研究所,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一华为天罡正式发布。秉承“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客户”的理念,华为在5日领域积板投入、持续创新。华为可提供活涵盖终端、网络、数据中心的端到端5G自研芯片,支持“全制式、全频谱”网络,并将最好的无线技术和微波技术带给客户。

华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极高集成,首次在极低的天面尺寸规格下,支持大规模集成有源功放和无源阵子;极强算力,实现2.5倍运算能力的提升,搭载最新的算法及波束赋形,单芯片可拉制高达业界最高64路通道:极宽频谱,支持200M运营商频谱带宽,一步到位满足未来网络的部署需求。同时,该芯片为AAU带来了革命性的提升,实现基站尺寸缩小超50%,重量减轻23%,功耗节省达21%,安装时间比标准的4G基站,节省一半时间,有效解决站点获取难、成本高等问题。

2018年,华为秦响5G规模部署的序章,首先发布全系列商用产品、率先全球规模外场验证,率先开始全球规模商用。截至2018年底,华为已完成中国全部预商用测试验证,推动了5G进入规模商用快车道,目前,华为已经获得30个5G商用合同,25000个5G基站已发往世界各地。

2019年1月9日,华为“5G刀片式基站”凭借创新性采用统一模块化设计等技术突破,获得2018年度***的弗兰内尔说,“我们还没有在市场上找到类似的设备。”正是因为物美价廉,并且其领先的技术和优惠的价格在市场上很难找到替代,华为令美国政府担忧起来,并试图破坏这个“奇迹”。

摘自《美媒:美国害怕华为的另一个原因》

材料三:

互联网数据中心公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全世界的智能手机排名前五的出货量(以百万为单位)、市场占有率和年增长数据。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5G领域,除华为外,全球没有企业发布全系列商用产品、全球规模外场验证,开始全球规模商用,华为2018可谓奏响了5G规模部署的序章。
B.华为“5G刀片式基站”:采用统一模块化设计,所有单元刀片化、不同模块间任意拼装。这类创新性技术,2018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C.华为向美国许多最贫困、最偏远的地区提供座机、移动服务和高速数据,因此,被人誉为“通往21世纪的生命线”。
D.材料三显示,三星18年二季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同比出现萎缩,其余品牌均有不同幅度提升,表明全球市场日益增大。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既害怕华为主导5G技术,未来成为全球5G的盟主,阻止其进入市场;又害怕华为领先的技术和优惠的价格在市场上很难找到替代品。
B.华为长期致力于基础科技和技术投入,全球率先突破5G规模商用的关键技术,实现5G的极简网络和极简运维,推动5G大规模商业应用。
C.华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极高集成,极强算力,极宽频谱它们能够解决站点获取难、成本高等问题。
D.华为18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巨大,仅次于韩国三星公司,领先于美国苹果公司,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制造商。
【小题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华为通信的优势,并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11 11:12: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坐在小巷中

虹珊

要离开丽江的前一天,我在它的一个小巷子里坐了整整一个下午。

回想这一路,每一步,我似乎无时无刻是在听从内心的调速。内心掌控着语言和行为,演绎出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我奔丽江而来,原以为没有任何刻意,其实,在内心深处,我希望的是能够一脚踏进远古,与精神上所追求的所谓安静、古典、明净、幽雅等等高度契合或相印。因为,一直以来,我以为,这些就是我最为崇尚的个性特征。

那么,在丽江,在最接近远古的驿途中,我究竟收集到了什么?春天花朵般密集的脸庞,夏天河流一样不息的语音,这些我都看到了听到了,然而,它们的无休无止和循环往复,使得耳闻目睹的这一切最终竟虚幻得像晃动在夜空下的水中月,是那么地令人生疑。

我,是否真的走进过这座古城?

似乎没有答案。东河从我的眼皮底下淌过,绿色的水草像美人扭动的腰肢。在我的身后,就是中河,在那里,茂盛的垂柳顺着长满青苔的石壁长长地弯向浅浅流淌的水中。而在这两条河之间,横亘着无数条被踩磨得化石般闪亮的石板路,上面正行走着来自五湖四海缤纷的脚步。

我有些弄不明白自己了,为什么要追踪几千里,去经历一个看似重复的经历?其实,仔细想想,它与以往的许多情形并无二致,甚至,与我坐在家里游历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也有几分相似。

对此,我一直耿耿于怀,以至于在离开丽江很久以后,我仍然无法落笔。我不时问自己:曾经,坐在那个小巷中的人究竟是谁?是自己?是别人?还是踏进丽江古城的任何一个人?

后来,发生了汶川地震。我看到那么多人与我一样,为灾区的人民泪流满面、痛彻心肺、倾力相助,那种真情实意,就像灾难是降临在自己的身上。当人类面临着突发事件时,责任、义务、团结等等诸多人类的同一性很自然就过滤掉了个性中极为尖锐的部分,温情与和谐开始大幅度呈现。这时,我们像医生号脉一样,准确地捕捉到了彼此血脉的深处:它们首先是拥有了同一个源头,然后才开始分流,在大地上任意铺排和流淌,终而形成丰富的个体。

灾难绝对不是美,但美同样会在灾难中成长、含苞、开放——人类优秀的品质在瞬间就集结起来,向灾难发起了强大的反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是不停地、反复地被感动着,被别人也被自己。原来,对于美,人们不约而同的习惯就是:真情实意地欣赏以及自我欣赏。

所以,才有那么多人向着丽江进发,包括我自己。

后来,读了一点点尼采。从叔本华最忠诚的弟子转而成为一个最有力的颠覆者,尼采充分宣扬的自我。当他以彻底的反叛而让自我攀上人生之巅时,却不幸坠入了另一种特殊的人类群体所具有的同一性之中---疯癫,天才最终被个性的极度膨胀而毁灭了最宝贵的天才载体一一生命。他的个性也从此转化成了后人的某些同一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模仿他,模仿他的思维、语言,模仿他个性中那些美丽的、闪光的部分。

与美相遇,欣赏之后也许就是这种无意识地模仿。当我坐在小巷的石板上,被那些古老的事物所包围时,我确信我窥见了纳西族人的凝神或者微笑。那时以为怀揣个性的我,其实也不过是在模仿他们,模仿他们在淌过生活之河时,歇息的某一个片段,或者驻足的某一个瞬间。尽管这种模仿显得笨拙,但十分真诚。事实上,无论怎样标榜自己的个性,我们永远也无法逃脱这种源于血液自觉燃烧的模仿热情,它与本能相关,与继承同质,它就是同一性诞生的母腹。

我终于有所悟,我的丽江之行,其实最终还是服从了人类的同一性,也正是这种同一性,才让我保持了对这个世界最基本的感受能力。

俗就俗吧。在以后的日子里,如果可能,我还是会照样欢欢喜喜地融入人群,走向丽江。

在那里,古老的纳西族人,总会以悬置于时间之外的一些事物,比如水,比如桥,比如石头,比如语言,比如书法……安放如我一样后来者的内心。

(《散文选刊》2019.2)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从离开丽江前一天写起,接着写丽江之行的感受,又写了汶川地震后人们的行动,到此作者才真正对丽江之行有了深刻的领悟。
B.文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春天花朵般密集的脸庞,夏天河流一样不息的语音”,写出了丽江游客之多,熙熙攘攘的情形。
C.作者在明白自以为有个性的“坐在小巷的石板上”只不过是对纳西族人的一种模仿后,内心不免失落,认为是笨拙的,毫无意义。
D.作者写汶川地震、尼采,看似与前文无关,却揭示了同一个道理“人的个性最终会服从于人类的同一性”,这是散文“形散神聚”的体现。
【小题2】结合全文,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小题3】结合文章概述“我”游览丽江这座古城的心路历程。

同类题2

一、现代文阅读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当前,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对此,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可提供有益借鉴。
在儒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里,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在自然观上,儒家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人是相通的,提倡“天人合一”“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些思想与西方文化强调征服自然、人与自然对立二分的观念形成鲜明对照。
儒家历来反对滥用资源。孔子明确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荀子把对山林川泽的管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作为“圣王之制”的内容,要求砍伐和渔猎必须遵守一定的时节,并规定相应的“时禁”期,以保护生物和资源。儒家认为,对待天地万物,应采取友善、爱护的态度;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如果随意破坏、浪费资源,就会损害人类自身。孔子说:“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孟子主张把人类之爱施于万物。他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朱熹进一步阐发了爱物的思想,他说:“此心爱物,是我之仁;此心要爱物,是我之义。”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给今天的人们带来有益启示,那就是在发展经济、开发自然、利用资源的同时,必须注意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把发展经济、发展科技与生产力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统一起来,把人类生活需要与生态环境运行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开发自然、利用资源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当前,我们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可以借鉴儒家所倡导的取用有节、物尽其用的思想。
今天,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在技术层面探索更多治理手段,更重要的是解决人们的思想观念问题。生态危机的实质是文化危机。人类要克服生态危机,继续生存下去并进一步繁荣发展,就必须抛弃以人类为中心、人与自然对立二分的理念,反对盲目强调人是自然的主宰,反对为所欲为地征服和掠夺自然。在这个问题上,儒家主张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
当然,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要和当代社会相适应,还需与当代生态伦理学和环保理念结合起来。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包含着诸多超越时空限制的合理内涵,这些符合客观规律的成分不会随时代和地域的变迁而过时;同时,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也存在历史局限性,有一些糟粕。我们要根据当代中国、当今世界发展的实际需要,促进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
【小题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提倡“天人合一”“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点。
B.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对解决当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供了诸多有益借鉴。
C.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给今天社会的发展带来有益的启示,提醒人们在发展经济、开发白然、利用资源的同时,注意人与白然关系的协调等。
D.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开发白然、利用资源时,不应随意破坏、浪费资源,而应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统一起来。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包含着许多符合客观规律且不会随时代和地域的变迁而过时的合理内涵,但也存在历史局限性,有一些糟粕。
B.儒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与西方文化强调征服自然、人与自然对立二分的观念形成鲜明对照。
C.儒家倡导的取用有节、物尽其用的思想意义深远,“取用有节、物尽其用”也应成为当前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的准则。
D.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要和当代社会相适应,就要与当代生态伦理学和环保理念相结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明确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荀子强调“圣王之制”,都表现出儒家对待天地万物所采取的友善、爱护的态度。
B.孔子的“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与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经过朱熹的阐发后,形成了爱物的思想。
C.解决生态危机问题,是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不仅需要在技术层面探索更多治理手段,更要解决人们的思想观念问题。
D.以人类为中心、人与白然对立二分的理念,盲目强调人是白然的主宰,为所欲为地征服和掠夺白然,会带来生态危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微 火

周蓬桦

我在野地里闲逛,手里夹着一支香烟,它可以和内心暗藏的微火呼应,还可以让你在夜幕下或者大风中游走,穿过一条危机四伏的道路。

一个人内心的火焰,生来就有。我曾经的一位邻居,有一年他得上一种怪病,躺在床上再也没有起来。他用仰躺的方式延续生命倒也罢了,令我感到残忍的是,几乎每天,他的身上必需要扎满银针才能缓解疼痛。我隔一段时间就去看望他,出门后都要难过好久,因为我看到一个全身被扎满针的人如何向来客展示微笑。他太太告诉我,如果哪天碰巧天气不好,大夫没有及时赶来,老人就会陷入恐慌状态,即便他的病当时并没有发作。他让家人一次次打去电话,“大夫到哪儿了?快催催,我觉得快不行了。”一场大雨过后,大夫终于赶来,他迫不急待朝身上指指:“快,给我的全身都扎上针。”

我听了这样的讲述,又对死亡的疑虑增加了几分。死亡究竟意味着什么?每个人必须付出死的代价才能验证。可气的是,对于它的验证结果,哪怕是个美妙仙境,也无法将信息完整地传递给活着的人们。换一个角度说,假如死亡世界果真是个美妙的仙境,这个事实得到科学的鉴定,人类会不会忽然就变得轻松呢?会不会丢下眼前痛苦琐碎的生活,纷纷往死亡的仙境里逃跑呢?

我记得在夜晚穿行的那一刻,总是在头上闪烁的星光突然消失。四周晚冬的荒野,扭曲的枯树,几丛苇草,早已干涸的水洼,斜坡上的幽暗洞穴,给人造成一种很可怕的错觉,觉得自己置身于上帝的某种设计中了。此刻,风声、夜鸟的叫声、远处的村庄,都达到了对生命考验的联盟和默契。人的恐惧正是源于这种未知,心想如果今夜神开恩让我走出荒野,就是最大的恩赐。而当我走出困境、抵达温暖的屋舍之后,与友人饮酒、聊天,畅谈历险,却又很快忘记了神的存在。神之所以为神,就是不轻易计较人类的失礼,而人做不到这样。

田野上有一幢草楼,那是被农人废弃的护青人的居所。想起它,我的脑子里就立即浮现出一个满头长癞疤的人,手里提着一杆火枪围着大片的农作物转悠。这个人是我母亲的叔伯兄弟,我叫他癞疤四舅。他的生活没有讲究,饿了从土里拔下一只萝卜,渴了削下一根秫秸,从中汲取甘汁。他的身上没有一点赘肉,因为他身上有了多余的东西,就把它归还给野地。他的整个人生,与粮食、牲口、日月、河湾、土炕等事物有关,而远离研究、礼仪、述职、嫉妒、级别等一切所谓文明社会的零部件。

日益重复的生活已经消磨了我们的激情,我们需要不间断地到野地里摄取,才能获得天然的元素。有时候我真的羡慕癞疤四舅,他怀抱一杆土枪做梦,秋收后离开田野,熬过冬天直至过完一生。后来在一年秋收过后,他果真死去了,过了一个多月才被人发现。于是人们感叹:“癞疤可真可怜啊!” 但我分明看到他倚着土墙的样子,死亡在他的脸上,流淌得十分安详。

在癞疤四舅死后不久,我姥姥镇上的大人物—— 一个姓胡的镇长死了,镇上顿时热闹起来,全镇停工三天。接下来是隆重的追悼会,吹吹打打,送葬的男男女女都哭肿了眼睛,可结果还是得把镇长埋到荒野里。胡镇长死后不到一年,他年轻的老婆就改嫁了。而此前,人们就早已不再提起胡镇长。

今天,在沉沉夜幕下,我重温着人世间发生的这些事情,感到人的一生像一支燃烧的香烟,吸一口才能亮一下。

(选自《天涯》,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语言风格古朴自然,能灵活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叙事更生动、议论更形象。
B.本文叙议结合,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折射出作家对人类的悲悯和对人生的探寻,从而把作品提到一个很高的思想境界。
C.第三段对死亡世界的思考颇为独特,大概正是对死亡世界的无知,人才贪生恶死。
D.第四段讲“我”曾经一走出荒野就忘了神的存在,就是要以人对神失礼反衬神的宽容。
E.姥姥镇上的胡镇长的葬礼风风光光,但他很快被人们忘掉了,他老婆也改嫁了。他生前风光,死后速朽,强烈对比说明了人死光灭的道理。
【小题2】本文第二段写了一个得病的邻居,联系全文分析这一内容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联系全文,分条陈述“微火”的丰富内涵。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神奇的耳朵

周国华

黎嘉肩扛木枷,身板笔挺,所过之处,草木为之轻颤。

一到山野,黎嘉仿佛有种回家的感觉,尽管这儿他是第一次来。山林草原,本就是他的世界。打记事起,他就从未离开过。京城,是那些狐狸们的乐园,这帮阴险的家伙,没胆量明刀明枪见个真章,只会暗地里挖陷阱。你们看不上爷,爷早还呆腻味了呢。爷这回是栽了,可你们还能拿爷咋样?你们这些阴阳怪气的阁人!

黎嘉征战十多年,立下过赫赫战功,班师凯旋后,跟着将军受封,过了几年清闲的生活。谁知好景不长,将军被奸人所害,他也跟着遭了殃。将军被斩,他和将军的手下们都被发配到各个地方。

起解时,就有股杀气包围着他,黎嘉隐隐感觉到了。长年的戎马生涯,炼就了他对险恶环境的敏感性,这种本能的判断力,在尔虞我诈的京城无法发挥,而一回到山野,又注入他的血液。

果然!当晚,他正打着呼噜,两股阴风袭来,他想都不想,左右各飞起一腿,两把刀落地有声。片刻功夫,一胖一瘦俩解差就被踢得满地打滚。

黎嘉大笑:鼠辈,瞧爷的耳朵。

天啊,黎嘉的耳朵竟会动,像啥?猫?狗?不,狼!

神人啊!俩解差跪地哀求,他们也是奉命而为,要是交不了差,家人也得受牵连。

家人!黎嘉顿时似被利刃刺中心脏。爹死得早,娘送他到师傅那里学武艺,上沙场。娘被接到京堿没享几天清福,就又分开了。娘!您老现在咋样?

想想他俩也是被逼无奈,黎嘉不再追究:起来吧,俺的命,还得留着杀胡虏,孝娘亲呢,现在还不能给你们。

押解的角色仿佛换了过来,黎嘉在后,俩解差在前。解差的脑袋耷拉着,眼皮也是。他们知道,黎嘉要跑,根本就不费事,就跟三个指头捏田螺一样容易。

黎嘉一路无语,只是偶尔看到路边的一些花草,就让俩解差去采来,晚上放在炉火边烘干。

这天,仨人行进在一处幽深的峡谷中。黎嘉一路走走停停,不时欣赏着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不禁意气风发。突然间,狂风裹挟着暴雨袭来。黎嘉的耳朵动了几下,随即浓眉一锁,贴着峭壁听了一会儿,大叫一声:快跑!拔腿向后飞奔。俩解差回头一看,还没明白过来,就跟着跑了起来。身后,传来一波强过一波的巨响声,山体塌方了!

胖解差跑在最后,一不小心脚底打滑,摔倒在地。黎嘉回身,再抬头一看,急呼:起来!

胖解差慌了神,刚起身,就被黎嘉凌空一脚飞出老远,随后听到一声困兽般的嘶吼。

黎嘉被巨石砸中了!

风雨停歇,愁云布满山谷里的角角落落。黎嘉的双腿骨被压成碎片!

俩解差为他打开了木枷,用木枷本来就是多余的,况且是在这种情况下。如今能够轻易完成任务了,胖瘦解差却高兴不起来。他们要杀死的,是恩人啊!

黎嘉紧咬牙关,神情落寞。他知道,经此一劫,这辈子只能靠双手爬行,再也无法驰骋疆场了。所有的荣耀,就此成为历史。

黎嘉吹了声口哨,一只白鸽飞到他面前。

白鸽是他最亲密的战友,跟随他南征北战,还曾经及时送出信,救过他性命。黎嘉从怀里掏出一包干瘪的花草,撕下一块布巾包好,系在白鸽的腿上。那是给娘治病的草药,娘,您的身子好些了吗?

前去的路被封了,仨人根本无法前行,等待的日子像蜗牛爬行般缓慢。

三天后,白鸽返回,药没动,却多了块碧玉。

黎嘉捧着碧玉,身子轰然倒地,泪水山洪般爆发。

碧玉是爹给娘的定情物,娘一直带在身边,碧玉离了娘,娘……他最牵挂的娘,走了!

月儿爬上山坡,黎嘉捧起碧玉。碧玉上,泛着月光,月光和他的泪光交汇在碧玉上,一样晶莹。

第二天,黎嘉喊来胖解差,冷不丁拔出他的刀。还没等胖解差反应过来,刀子已经插入黎嘉胸口。

恩公,何苦呢,不是说好了吗,您找个地方隐姓埋名,我们说您已经被山石埋了吗?

黎嘉一叹:没得仗打,娘又走了,这辈子还能干啥?

胖解差跪在地上,猛然看见黎嘉的耳朵最后动了一下,他含笑说出最后一句话:娘,您老唤儿,儿听见了。

(选自中华微型小说网)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语言平白如话,情节详略得当,人物设置主次分明,很好地衬托了主人公的侠义形象。文中安排的草药、白鸽、碧玉,又增添了小说的古意。
B.小说主人公嘉黎的经历与《水浒传》中,林冲刺配途经野猪林的经历较为相像,二者都是为奸臣陷害,发配途中均有两名押解,更都是要置主人公于死地。
C.两名解差刚开始时要杀死黎嘉,但是在押解途中,黎嘉不仅没有仗着自己武艺高强杀死他们或者逃跑,反而救了他们的命。两名押解对嘉黎的态度发生了巨大改变,最后准备和黎嘉一起隐姓埋名。
D.黎嘉本可以活下来,但是在得知母亲的死讯后,内心极度悲伤,自觉此生了无牵挂,于是拔刀自杀。
【小题2】小说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十分鲜活,请以主人公黎嘉为例,概括其人物形象,并作简要分析。
【小题3】整篇小说情节跌宕,引人入胜,作者以“神奇的耳朵”为题有什么样的好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大家来到此地,都抱有求学研究之志,但我要告诉大家说:单是求知识,没有用处,除非赶紧注意自己的欠缺,调理自己的心理才行。要回头看自己,从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这才算是真学问;若能如此,才算是真进步。
人类之所以超过其他生物,皆因人类有一种优越的力量,能改变外界,创造东西。要有此改变外界的能力,必须本身不是机械的。人类优长之处,即在其生命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这从何处见出呢?就是在于他能自觉;而更进步的,是在回头看自己时,能调理自己。我们对外面的东西,都知道调理他,譬如我们种植花草,或养一个小猫小狗,更如教养小孩,如果我们爱惜他,就必须调理他。又如自己的寝室,须使其清洁整齐,这也是一种调理。对外界我们尚需调理,对自己则忘记调理,是不应该的。
不过调理自己与调理东西不甚一样,调理自己要注意心思与心情两方面。心思方面最要紧的是要条理清楚。凡说一句话,或作一篇文章,总要使其清楚明白。如缺乏条理,徒增多知识是无用的,因为知识是要用条理来驾驭的。而心思之清楚有条理,是与心情有关系的。在心情不平时,心思不会清楚,所以调理心情是最根本的。
对心情应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懈,一是乱。懈是一种顶不好的毛病,偶然懈一下,这事便做不好;常常散懈,则这人一毫用处也没有。在写文章时的苟且潦草敷衍对付,都是从懈而来。文章写得短不要紧,最不好是存苟且心理。一有这心理,便字不成字,话不成话,文不成文。苟且随便从散懈心理来,干什么事都不会成样儿。乱是心情不平,常是像有点激动,内部失掉均衡和平,容易自己与自己冲突,容易与旁人冲突,使自己与环境总得不到一个合适的关系。乱或暴乱,与散懈相反;散懈无力,暴乱初看似乎有力,其实一样的不行。因其都是一种机械性,都无能力对付外面的变化,改造环境。然则如何可不陷于机械而变成一个有能力的人?这就要能自觉,不散懈,亦不暴乱,要调理自己,使心情平和有力,这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调理自己需要精神,如果精力不够时,可以休息。在我们寻常言动时,绝不可有苟且随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时候,尤须集中精力。除非不说不做,一说一做,就必须集中精力,心平气稳地去说去做。譬如写一篇文章,初上来心很乱,或初上来心气尚好,这时最好平心静气去想,不要苟且从事,如果一随便,就很难有成就。所以我们的东西不拿出则已,拿出来就要使他有力量。诸同学中有的却肯用心思,但在写文章时,条理上还是不够,有随便苟且之意,字句让人不易看清楚。有的同学还更差些。
这不是小事体,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
(摘编自梁漱溟《心理的调整》)
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会心理的调整,这才是真正的学问,才是真正的进步。
B.人类之所以超过其他生物,是因为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
C.说话和写文章时,要想表达清楚明白,心思必须先有条理。
D.调理自己的心情,使之平和有力,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