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清明
王亚
清明是一杯绿茶。浅尝便一股子清气,再深啜一口,有韵了,缓得长。人慢慢走着,走得久了就老了死了。所以,清明最能阅见人世,到这一日来看,都是清淡得有些余韵。或有回甘,或茶搁得多了,略涩了些。要不干脆茶质糙些,无论何种水都经得住,倒走得更长久。
多年前,我每天泡一杯绿茶慢慢读杨绛先生的新书《我们仨》,竟在大夏天读出了清明的味道。“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先生一个人在家里行走七千步,寂寞也浅,思念也淡,天地也清阔,却能把你逼得心酸起来。一只手探入胸腔轻轻压挤似的,你的心滴滴答答成了湿毛巾。可你看她那面庞,终是笑的。这是杨绛先生的味道,亦是清明的味道,没有不可收拾的哀愁。
清明的味道是迂回而含蓄的,宜怀人。
祖父毕业于国立某师范学校,四十余岁便殁了三任妻子,也不再续弦,他老了以后笑说:“命硬,就不祸害人了。”他开油坊,挑桐油下广州,为躲兵役以私塾底子考入师范,而后一辈子教书,一个人养活一家九口人。在某个风雨如晦的时期,因为几近成为民国时期某县政府官员的身份,被折磨十余年。他只在老了以后被梦吓醒,仍旧笑:“我还以为又回到那十年。”笑的时候还庆幸地眨眨眼睛。
自我有记忆起,祖父就已经老了。我像只小猫一样跟着他,白天跟他读书习字,夜里给他暖被窝。他脚长盈尺,睡觉时直挺挺伸着一动不动。手也纤长,一把抓住我的脚踝往被头那边扯。
“小孩子睡觉不要蜷着,挺直了,以后做人也这样。”
五岁那年去太原伯父家,半路在郑州转车,他去买票,嘱我乖乖地在广场守行李。我便做着乖小孩,在旅行包上坐了,一等就是很久。他买了票回来时,我揉着惺忪的眼看他,他一脸惊惧地紧紧抱着我,生怕我会从他怀里溜走似的。伯母很多年后还爱羞我,说在太原向祖父发脾气,大冬天的把一只棉鞋都扔到水缸里了,我一直讪笑。无论我多执拗顽劣,祖父从未生气过。
祖父自然也有呵责时。夏天的正午,小伙伴偷偷来唤,我趁他午睡,溜了出去,顶着太阳疯跑疯玩,往往过不了多久,他便用手半遮额头摇着蒲扇来了。
“女孩子不能做一个疯丫头,睡不着就回家读书!”嘴上诘责着,眼里依旧温和。
不记得几岁开始发蒙,父亲为我做了块小黑板,祖父从学校拿回来粉笔,我的小课堂就开课了。
我摇头晃脑跟着祖父读书背诗。李白、杜甫成了我儿时就熟知之人,“老刘食量大如牛”,薛丁山娶了樊梨花……祖父像一个书袋子,每天掏出一些儿来给我慢慢咀嚼,反刍,再咀嚼,咽下。祖父教了一辈子书,我成了他的“关门弟子”,将他的衣钵悉数接过来。是的,我的确接了衣钵,承袭了祖辈父辈的职业与性情,淡然地做着教书先生。
李杜们也种在了心里,和阅读的习惯一起。后来我写李清照、纳兰、仓央嘉措,写茶,写酒,写汉字闲时光,哪一样不是那时种下的呢?可是,祖父终究去了。
我有时清明回去“看”他,想着,是不是拿些我的文字烧给他,让他在那一边也看看他的孙女出书了。我终究是羞怯的,如那年错愕地看他搂着我的神情,紧张惧怕,却不曾有半句言语。我的血脉里流着他的血,便有了家族式的内敛。
祖父一生迂回若此犹自清明,不染无边哀怨,无大喜亦不见大怒,不过事后淡淡一笑,到老脊背都挺直。
清明本该天清地明的淡然,何必牵惹出蚀骨的痛?大约我薄情,清明诗里最不爱杜牧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些凄风苦雨都受不起,如何过得清明?
《逸周书》写“清明之日,桐始华”。想着一路桐花故人般来迎你,凄苦也可抛了。也喜欢《逸周书》这个“逸”字,似古人施施然而来。
“清明风至,音比中吕”。这是《淮南子》里的话。古乐分十二律,“中吕”居各音律之中,是清音。大约就如清明风至,你在风里,会听见谁的一声唤?
今日正清明,我泡了杯徽地绿茶——岳西翠兰,名字俗了些,茶味却好,也经泡。一杯清明,算俗到了雅境。今日我没回乡,就以这杯茶遥祭祖父。
桐华,风至,你不慌不忙地走着。也好。
(有删改)
【小题1】请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第二段的作用。
【小题2】祖父给了我怎样的人生影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3】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处画线句的含意?
【小题4】请探究作者以“清明”为题的意图。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26 10:31: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聂志红
肖伟从银行出来,打电话向老婆请示:“钱取出来了,现在就给汪宏明送去?”“你这木头,还犹豫什么?”老婆吼道。肖伟连连答应,准备离开时,忽然听见从旁边电话亭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一百万够不够?我现在就给爸爸送去,随便他买房也好,买车也好,也让他在那边享享福……”一百万?好大的口气!肖伟倒抽一口冷气,瞟了一眼,只见这个年轻女人果然提着一个鼓鼓的黑色塑料袋。若非亲耳听到,谁也不敢相信这个并不出众的女人居然用一个普通的塑料袋提着一百万的巨款!一个冲动的念头在肖伟的脑海浮起。
肖伟在对面商场买了礼品出来,在巴士站等车时又遇见了那个女人。肖伟站在她身后,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如果我有一百万,那何必低声下气求汪主任?为了一个分房指标,倾尽全部积蓄给他“上供”,谁知这两万元会不会打水漂?
车来了,女人上了车,肖伟鬼使神差地跟着她上了同一趟车。女人很随意地把塑料袋搁上行李架就坐了下来。真是天助我也!他瞥见车上果皮箱旁有备用黑色塑料袋,便悄悄取了一个,套在了自己装着钞票与礼品的袋子外面,然后走过去,也把袋子往行李架上一搁,和女人的袋子挤在一起,不仔细分辨还真辨不出彼此哩!
肖伟坐在车上,一点点积聚勇气,只待女人放松警惕。当汽车在第三站停下时,肖伟从容地站起来,从行李架上取下行李,堂而皇之地下了车。他知道自己没拿错,因为袋子的分量明显沉了许多。肖伟感觉心脏都快要蹦出来了,赶紧逃离这里,越快越好!他伸手拦了一辆的士,要司机火速送他到城南,然后又换车到城西,再换车到城东……最后,他爬上一辆大卡车出了城,也不知驶出多远,肖伟在一座山边下了车。看看四下无人,他提着袋子往山上走去。
肖伟确定这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除了坡顶上伫立着一座孤零零的坟。肖伟走过去,背靠着墓碑坐下,大口喘着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拿过那只鼓鼓的黑色塑料袋,开始小心地拆开它。就在这时,耳边突然响起一个声音:“终于找到你了!”肖伟回过头一瞧,只见墓碑后探出一颗头来,脸色惨白惨白的……他大惊失色,立即弹了起来,来者居然是那个携带巨款的女人!肖伟说了一句“我不认识你”,提起袋子往山下没命地跑。女人在后面喊道:“哎,你的东西,还有钱……”“你手里那钱……是我的,你拿了也没用……”最后一句话让肖伟不由得停下了脚步。你的钱我拿来没用?是美元?英镑?到底是什么?肖伟决定看个究竟。
当他拆开袋子,立即魂飞天外——我的妈呀!那全是一捆捆的纸钱!难怪这女人如此神通广大——即使我逃到这荒山野岭她也能神鬼莫测地在我身后出现,原来她是……鬼!
肖伟立刻四肢瘫软,哆嗦着爬回去,跪倒在女人的脚下,拼命地磕头:“求求您放过我吧,我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了您,您的钱全还给您,我以后一定常来给您烧纸钱,求求您……”
女人笑得直不起腰来,指着肖伟说:“你这是干什么呀?这钱是准备烧给我爸爸用的。”说着她指了指后面那座孤坟。
女人告诉肖伟,她父亲退休后,就来这郊外包了一片荒山,打算开垦出来栽种桃树。但因土质、气候及虫害等因素,一次次都失败了,直到前年,第一批桃树苗终于在老人全部心血的浇灌之下茁壮成长起来。但是,老人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儿女们遵照老人的遗言,将他葬在了这高高的山岗上。
“今天是爸爸的忌日,我想如果他看到了这满山盛开的桃花,一定会含笑九泉的。”女人一边说着一边点燃了手中的纸钱。
肖伟站起身举目一望,在山坡向阳的那一面以及山谷中,果然是漫山遍野嫣红一片。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对肖伟进行刻画,心理描写颇多,比如激烈的思想斗争,拿到钱后的紧张,被女人追上后的吃惊与惧怕,从而生动地塑造了人物形象。
B.本文对比鲜明,一方面是肖伟为个人私利患得患失,谋取私利,甚至铤而走险;另一方面是老人为开垦荒山默默付出,无私奉献。
C.肖伟自认为得手后通过不停换车来到荒山的情节,既体现了人物的多疑谨慎,也为下文二人在荒山相遇做了铺垫,引出下文情节。
D.文中的女人虽然着墨不多,但她发现塑料袋故意拿错后,一直寻找失主,不贪不昧的形象也很鲜明,令人敬佩。
【小题2】当肖伟拆开袋子,发现里面都是纸钱,对于这种结果,前文有多处伏笔,请列出几处,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小题3】小说结尾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从模特走台到婚庆主持,从影视拍摄到电视选秀,越来越多的幼稚面孔出现在大众娱乐的领域。带着孩子走进“娱乐圈”已成为许多家长的选择。3岁练舞蹈、4岁学钢琴、5岁练书法、6岁画国画的孩子比比皆是,“小明星”们正在被全力打造出来。看看舞台上的这些孩子们吧——“小模特”浓妆艳抹扭腰摆胯,“小婚礼司仪”煽情搞笑大谈情爱,“小歌手”劲歌热舞高唱情歌……他们的脸上少了些许天真,多了几分成熟;少了些许稚趣,多了几分老成。

为了成名成星这样一件概率极小的事情把孩子抛进“名利场”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古有方仲永“天才沦为平庸”的先例,今有因成功主演《小鬼当家》中的“凯文”而一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耀眼的童星的麦考利﹒卡尔金的堕落。鲜花和掌声往往成为“童星”成长中的陷阱。而那些娱乐圈的“常青树”多是在成年后才涉足此行业的,他们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涉足娱乐圈是他们在对自身兴趣特长进行客观审视、对才能智慧进行正确评估和对未来人生道路进行合理规划之后,做出的职业选择。因此,他们的“星光”经久不衰。著名主持人杨澜,在大学毕业加盟《正大综艺》之前,走的是一条中规中矩的求学道路,成为央视当红主持人的她后来又主动选择了全身而退,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传媒学硕士,为自己充电,从主持人走向传媒管理并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杨澜的厚积薄发对那些心急的“童星”父母来说,很有启发性——让孩子成为社会良材才是父母最大的成功。

材料二: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近日,九部门共同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其中,要求城市与农村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这一规划的出台,将引领家庭教育的新方向。

俗话说,成人在家庭,成才在学校。自古以来,我们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纵观历史,古有“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被视为垂训子孙及家庭教育典范的《颜氏家训》,近代有“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的《傅雷家书》,当代则有五花八门、品类繁多的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总结。可以说,家庭的一点一滴教育、培养、规范以及耳濡目染的熏陶,便是对孩子成人的塑造过程。家庭教育搞得好,孩子就行端人正,社会就风清气正,国家就魂强根正。

随着时代的变化,家庭教育也逐渐进步。教育模式由过去的浅耕粗作到现在的精耕细作,方式由专制野蛮过渡到民主文明。然而,新的挑战也随之产生,有的家长借口忙,对孩子“生而不伴”;有的家长迫于生活压力,对孩子“养而不教”。与此同时,家长的困惑也与日俱增。随着网络作为“第三者”介入家庭生活,传统权威型家庭教育方式受到挑战;面对急功近利的浮躁社会,家长不知如何把握教育尺度,比如重视学习成绩还是重视全面发展?诚实守信是不是就等于迂腐?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忍让是不是没出息?竞争激烈,还要不要协作互助……迎接挑战,解决困惑,必须沿着正确方向加强和引导家庭教育。

还应看到,家庭教育首先是父母的自我教育。我们常说,父母就是孩子的“活教材”,“你的行为,决定孩子的世界”。试想,如果父母没有道德底线,如何教育孩子守住道德底线?如果父母贪污腐化堕落,何以教育孩子堂堂正正做人?当然,家长不能止于做个“好榜样”,还要当好“导航员”。如果我们急于求成,对孩子进行“掠夺性的早期开发”,他们的童年便黯然失色;如果我们虚荣攀比,以“为你好”的名义逼迫孩子学这学那,结果往往南辕北辙。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好家长,才能教育好孩子。

【小题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语言上的一个特点是表述极为严密,让人无懈可击。如“而那些娱乐圈的‘常青树’多是在成年后才涉足此行业的,他们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作者用了两个限制性的词语“多是”“一般”,强调一般情况,但也可能有例外。
B.材料二主要对家庭教育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强调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C.材料一第一段采用了白描的描写手法,作者用极其简练的笔墨勾勒出了“小明星”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小明星”现象的不赞同和为其前途着急、担忧的感情。
D.材料二第三段列举了当今社会几种家庭教育的困惑,提醒我们要警惕网络等家庭生活“第三者”的出现。
【小题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两篇新闻都对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教育不应该急功近利,只关注成名成星,而忽略孩子成长规律。
B.虽然孩子不具备某一方面的天赋而家长硬要他去学习,这只会造成孩子在这方面的学习中没有什么成绩。
C.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急于求进,而是应像杨澜一样厚积薄发,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与素质。
D.面对鲜花和掌声,家长们更应认真思考的是如何来保证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星”或“家”。
E.当前许多家长趋之若鹜带着孩子走进“娱乐圈”,越来越多的幼稚面孔出现在大众娱乐的领域。
【小题3】两则材料举了许多例子,如方仲永和麦利考、杨澜,《颜氏家训》、《傅雷家书》,作用分别是什么?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田园牧歌
袁省梅
二孬背了一捆草回来,媳妇喊他吃饭,他不吃,叫媳妇出来先把草铡了。
媳妇说,就不能等一会儿啊,我看你待这牛比待你爸还上心。
二孬说,赶紧把草铡了把牛喂上,陈老板来咧。
羊凹岭西沟荒了好多年了,没人承包。陈老板花了一点钱就跟村里签了三十年的合同,雇了二孬和媳妇管理沟地。沟里种着菜,还种着玉米、红薯、花生,沟边上崖畔上还有枣树核桃树。沟里活多,二孬两口子忙不过来时,陈老板就叫二孬雇人。陈老板说,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这沟地种好,让这些瓜瓜果果长好。陈老板说,现在有这么一片地多金贵啊,花钱是小事,要把地利用好。
二孬听陈老板说得有情有理,就到村里唤了几个人来干活。干到半截,那几个人却撂下不干了,说太累了,说在工程队干一天活儿还挣八十块哩,你才给三十。
二孬没法子,给陈老板说了。陈老板二话没说就同意加钱。二孬看那几个人干得欢喜,心里就嘀咕开来,还是人家陈老板有肚量,不计较这地里活儿的轻重就给加钱。二孬心说,难怪人家不爱跟农民打交道,素质低,麻烦。
让二孬没想到的是,陈老板在沟边上盖了两间房一座凉亭,叫二孬和媳妇搬过来住,说沟里的活儿多了,住到沟里,省得来回跑。二孬高兴得逢人便说陈老板的义气和善心。
二孬不愧是干农活的把式,把沟里的瓜果蔬菜打理得一天一个样,该绿的绿,该红的红,郁郁葱葱,一片盎然。陈老板也比以前来得勤了。今天带张局长李厂长来,明天带王主席赵镇长来。来了,先带着人在沟里转悠一圈,指着沟里的瓜和菜说,都是上的农家肥,不打一滴农药不下一粒化肥。二孬在一旁给那些人摘菜摘瓜果,听着那些人说茄子长得好玉米穗子大,心里就灌了蜜糖般甜,手下就越发地快了。
那些人看完,还要在凉亭下吃饭。那些人吃着二孬和媳妇端上来的嫩玉米热红薯煮花生,都说真好,说这才是生活,田园生活,美。那些人吃了喝了,还要带些回去。不用陈老板吩咐,二孬已把瓜果都摘好装好了。
沟里的瓜果蔬菜再多,也有断货的时候。陈老板带马局长吴科长来时,就悄悄吩咐二孬去市场买去。
二孬说,买来的跟咱这不一样。
陈老板说,你不说谁知道?拿到咱地里了就是咱地里长的。
前几天,陈老板给二孬一沓钱,要二孬买头牛回来。二孬不明白陈老板的意思,说咱这地高高低低的,牛使不上劲,还得买饲料喂养。
陈老板说买饲料没问题,你喂,我给你加工钱。
二孬就没话说了。二孬就牵回来一头黄牛。
二孬铡着草,问媳妇知道陈老板为啥买牛。
媳妇白了他一眼,叫他快点铡,说人家买个牛算啥,就是买个猴子耍,关你屁事。
二孬刚把牛喂饱,陈老板开车来了。嘀嘀呜呜,一下子来了三辆车。车上下来好些人,有男人,也有女人和孩子。沟里一下就热闹开了。那些人摘酸枣打核桃,还站在沟畔崖边摆着姿势照相摄像。
陈老板悄悄地吩咐二孬把牛擦洗干净,说今个来的马局长你知道不,咱县里的,还有他老婆孩子,一会儿他们要跟牛照相。陈老板说,养牛是马局长的老婆提出来的,说要有个牛这沟地才像个田园,才有个田园味。
二孬点了头,心说陈老板买牛原来是为了县上的马局长。县上的哪个马局长,二孬不清楚。
那伙人果然要跟牛照相。站在牛边拍,骑在牛背上拍。马局长也要骑在牛背上照相,肥胖的身子骑在牛背上,牛哞哞叫了好几声,惹得一帮人哈哈大笑,都叫马局长扮个牧童,田园牧歌,多好。有人折了截棍子给了马局长,肥嘟嘟的马局长就把棍子横在嘴边,做起了牧童吹笛状,一帮人又是一阵的哄笑。
二孬蹲在菜地摘菜,心里直担心牛。陈老板过来给了他一条白毛巾,叫二孬系在头上,牵上牛。那些人要跟二孬和牛照相。
没几天,陈老板又领几个人来沟里玩。同样的,摘了菜摘了瓜果,还要跟牛照相跟二孬照相。
有一天,陈老板打电话叫二孬把牛刷洗干净,说一会儿有个重要人物来。二孬突然觉得很恼火,还有些委屈,两股气纠结着在心里滋滋搅腾。二孬叫媳妇回家,说不干了。媳妇不明白,说陈老板对咱这么好,给的工资也不低,咱还能把咱地里的庄稼管了,到哪找这么好的活儿?
二孬黑着眉眼不吭气。他知道媳妇说得没错,可那股火还在心里搅扰得他难受。二孬把头低在两腿间,想他们不是想跟牛耍吗?我就让牛睡不醒。这样想时,二孬得意地嘿嘿笑了,倏地站起来走了。
媳妇问他去哪儿?陈老板就要来了。二孬没理媳妇,向保健站奔去。
(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二孬雇来帮忙干活的村里人嫌陈老板给的工钱太少而活太累,干到半截就撂下不干了。这表明村人精于算计,好逸恶劳。
B.来沟里参观的人都夸奖这里的瓜果蔬菜,称道田园生活之美,吃喝之后还带些果蔬回去。这表明他们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C.二孬恼火、委屈,想不干了。他媳妇不解,数落了他一番。由此可见他媳妇是一个重情重义、本分厚道、讲求实惠的人。
D.本文叙述二孬在陈老板承包的沟地里劳作的见闻感受,主线明晰;人物描写简练传神;语言通俗、浅近,富有乡土气息。
【小题2】陈老板在小说中起到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田园牧歌”为题,有什么意图?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四、古代诗文阅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萧毕顺传
李 肖
萧毕顺者,夔州明堂人也。父乡中豪杰,萧氏长房也。时萧、唐争地于明堂,唐氏绐之,得其田。萧氏愤然,欲举族徙新民,族人许之。届期,无往从者,萧氏乃挈妻孥独行。至尖角,贼众困之,剽掠其物,萧氏遂穷矣。日乞于道左,夜宿于莽苍,饥则食桑葚,渴则饮荒泉,其困顿至此也。行至科家院,其妻不欲行,夜亡明堂,惟留其子。肖氏谓己潦倒至此,冀弱息无蹈覆辙,故名之曰“毕顺”、
七岁。时村东有盘龙癖者,常怠于农事,毕顺曰:“不事本者,诚国之大害也。”乡里闻,皆异之。及八岁,丁父忧。邻家科氏怜之,饷其衣食,毕顺因得活。少嗜书,尝假于邻村大户藏书者,久之,虽无痒序之教,而术圣人之言,慕圣人之道;菜色饭牛,口诵经书,乡人亡知渠志所为,咸怪异之。既加冠,以貌寝家薄无以览客,鄙儒讥之,毕顺皆无言,时人因谓之“萧亡言公”。
初,共和国立,以萧氏无者,得田居乡首,人皆侧目。及萧氏卒,毕顺嗣之,燔券书,内其田于公,县长其无私,起生产大队长。未几,河南大旱,发江南廪粮振济,以毕顺转运有功,擢尖角村长。下车伊始,发民兵绥盗,禽贼渠魁,斩之,徇以四境,余众皆作鸟兽散,尖角贼遂靖。故事,乡长按察四境,沿村供给,民不堪其烦。毕顺以劳民讽县长,遂止。乡长深疾之,仇毕顺,使人以觇其眉眚,然毕顺幼赤贫,为官清廉有美誉,乃罢。尖角无水,庶黎旦作汲水,日入乃归,状甚苦。毕顺乃率村人掘井荒山,居二日,井乃成。勒石立功,余迹今犹存。县长闻之,欲擢知县城,毕顺谢之,时人皆以为憾。明年,“文革”事急,林彪败卒,夔州城大乱,县长辱死,村人以为神,恭之滋甚。岁大饥,乃啖白泥,谓之“观音土”,食者死十八九,惟毕顺活之。灾寝,存人庆之,惟毕顺穆然深思,或问其故,曰:“人祸何时已?”翌日,乃告归,乡长强留之,毕顺固辞。
晚年著书,明堂萧氏宗族闻其名,使使请还乡,愿司祭礼,主宗族。毕顺喟叹不许。使者,从子也。顿首固请,毕顺怒曰:“昔逐吾先父,诺而不从,倩吾至此,是不义之人。汝去矣,勿痴也!”终未还乡。毕顺长寿,今八十矣,志气矍铄,谈笑风生。有三子曰勇、健、明。
杨子江曰:萧亡言公动心忍性,穷而不丧志,饥而无失礼,进退官场,若烹小鲜,为民之福祉,此民之幸也,亦为今人之先模也!
贰零壹柒年孟春为外公萧亡言公作。
(选自《“五力”优秀作文选·第十二期·文言传记专辑》,有删改)
注①盘龙癣:晋人刘毅,嗜赌成癖,曾在东府聚睹,下往达教百万,因刘毅小字盘龙,故后世称嗜赌为“盘龙癖”。②杨子江:作者李肖自号,重庆市巴蜀中学高2018届文科清北班学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毕顺曰:“不事本者,诚国之大害也。”   怼:怨恨
B.县长其无私,起生产大队长  多:赞美
C.使者,从子也。顿首固请 顿首:拱手
D.志气矍铄,谈笑风生 志气:精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车,古代可以指官吏就职。后来也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勒石,刻字于石,亦指立碑。一般指将法书钩摹本背面加朱复印到石面上的工序。
C.告归,旧时官吏告老回乡或请假回家。与“告老”“乞骸骨”并不完全相同。
D.宗族,亦称“家族”。宗族主线按照父系及母系亲属集团的继嗣原则上溯下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氏因为与同乡人唐氏争夺田地不成,带领妻儿迁居他乡。因为坎坷潦倒,希望弱小的儿子不要路其覆辙,所以给儿子取名叫“毕顺”。
B.共和国成立之时,萧毕顺继承了父亲分得的田地。因为人人都不满萧毕顺居乡首的田地数量,萧毕顺就干脆焚烧了地契,将田地交纳给公家。
C.萧毕顺任村长期间,平定尖角盗贼,委婉进言县长,率领村人掘井荒山,辞拒管理县城,沉默反思“文革”人祸,真可谓为村民谋取福祉。
D.明堂萧氏宗族派萧毕顺的侄子请他返还乡籍,希望他管理家族祭礼,主持宗族事务,但毕顺认为萧氏宗族逐其父、诺不从而拒绝回归原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实用类),回答小题

材料一:公共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是许多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的难题。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今各路商家开始瞄上了用O2O平台改造"自行车"的机会,希望给"自行车"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共享单车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其符合低碳出行理念,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政府目前对这一新鲜事物也处于善意的观察期。不过,共享单车在政策和法规的监管上仍存在着空白。

(摘编自林俊《共享单车:出行的新宠》,《中国产经新闻报》2016年12月6日)

材料二:

材料三:共享单车投放各大城市,在给市民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造成压力。一是数量巨大,给人以见缝插针、无处不在的感觉,使本就拥挤的城市公共空间进一步减小;二是乱放严重,社区里、人行道,乃至自行车道都有共享单车随意停放;三是竞争激烈,仿佛一夜之间,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被各色各样的共享单车占领了;四是一些儿童骑车上路或在小区骑玩,安全堪忧。

材料四:

4月21日,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开始征求意见,针对的是其中提到的停车管理、账户押金监管、车辆准入和回收机制等问题。

《指导意见》要求,共享单车“企业投放车辆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并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及时退出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车辆”,对此,摩拜单车回应称“完全赞同”,并呼吁相关政府部门强制要求行业内所有企业立即召回、全部销毁不具备卫星定位功能的共享单车,保障用户骑行安全,尤其保障12岁以下儿童安全。

《指导意见》还要求共享单车企业“开发电子围栏,利用技术手段加强车辆停放管理”,摩拜单车认为,这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指导作用,有助于推动共享单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技术升级。在押金监管方面,摩拜单车表示,已经实现押金安全监管,将“100%确保全体用户押金安全”。

(摘编自王鹏《摩拜单车回应指导意见》,《新京报》2017年04月21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A B. B   C. C   D. 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由政府倡导的共享单车出行模式有效缓解了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网络技术的强大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B. 由材料四可知,共享单车行业存在单车质量不合格、押金退费难、单车随意停放、行业标准不规范、行业竞争激烈等问题。
C. 摩拜单车对北京市出台的《指导意见》反映积极,完全赞同,表示实现了押金安全监管,确保了全体用户押金安全100%。
D. 这几则材料反映出共享单车投放到城市后的发展情况以及面临的一些问题,但总的来说,群众对共享单车还是非常欢迎的。
【小题3】怎样才能促进共享单车的良性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