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课外拓展
1990年9月,美国批准了世界上首个基因治疗方案。从此,世界各国掀起了研究基因治疗的热潮。值得提出的是,无论哪一种基因治疗目前都处于初期的临床试验阶段,均没有稳定的疗效和完全的安全性。可以说,在没有完全解开人类基因组的运转机制、充分了解基因机制和疾病的分子机理之前,进行基因治疗是相当危险的
1999年9月,一位18岁的美国青年在接受基因治疗时不幸死亡,成为被报道的首例死于基因治疗的患者。2002年,法国包括一名3岁男孩在内的11名儿童同时接受了基因治疗,4月,这次试验性的基因治疗获得成功,所有患儿状况良好,而且表现出具有正常免疫力的迹象。但没过多久,医疗专家查出这名3岁儿童突然在基因治疗宣告成功后患上了某种类似白血病的癌症,有关专家认为这是由基因治疗引起的。这立刻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在这次医疗试验中,用于治疗疾病的基因被包裹进经修饰的逆转录酶病毒载体,然后再进入患者细胞中与DNA结合。虽这些病毒载体经过处理,可以防止感染,但科学家还无法控制病毒载体在DNA上的插入位置。所以,长久以来就有人担心,病毒载体会破坏重要的基因,导致“插入型突变”。如果被破坏的基因是负责调控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就会产生癌症。但是,也有一些专家认为,用逆转录酶病毒载体的基因治疗都是在近几年进行的,所以并不能排除有些病人今后发生癌症的可能。此前进行的多次基因治疗中,也使用了逆转录酶病毒载体,所有的患者都没有发生类似的问题。从长远来看,因插入变异会不断带来治疗风险,基因治疗专家必须考虑是否应该放弃现有的逆转录酶病毒载体,而使用其他非插入型载体,如腺病毒、疱疹病毒等。但是,也可以通过改造逆转酶病毒以减少插入变异的风险。一种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给载体安上“自杀”基因。例如,在载体中加入一种对那些抗病毒药物比较敏感的基因,当医生发现在逆转录酶病毒的作用下正常细胞可能转化为癌细胞时,就使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那些“自杀”基因在这些药物的作用下让病毒“自杀”,这样就可将癌症消灭在萌芽阶段。
尽管科学家在不断尝试更成熟的基因治疗方法,但是目前的基因治疗还必须使用一些不够完善的技术。专家们指出,法国的这个医疗事件只是一个特例。在这次试验治疗中使用的逆转录酶病毒载体已经使用了十几年,只是最近才出现了不良反应。因此医疗专家们指出,不要因为个别的悲剧而排斥基因治疗,其实基因治疗的好处远远大于其弊端,它让那些用传统的医疗手段无法治愈的疾病患者看到了希望。与其远离基因治疗,不如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更加深入地认识风险,从而帮助医生们在未来更好地预测和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小题1】下列对第一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的基因治疗是在不了解基因内部机制和疾病分子机理的情况下进行的,也就没有令人满意的疗效和安全性。
B.人类目前对自身基因和有关疾病的研究成果,还不足以保证目前的基因治疗能达到人们所预想的疗效和安全性。
C.基因治疗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现有的技术条件的限制,决定了它目前还停留在临床试验阶段,手术风险相当高。
D.人类对自身基因和相关疾病的研究,目前还没有达到很理想的水平,所进行的基因治疗也就难免存在较高危险。
【小题2】下列对第二自然段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存有争论,但有关的专家还是坚持认为,正是治疗过程中的人为技术操作不当,最终导致了法国基因试验的失败。
B.由于科学家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将用于治疗疾病的基因准确地插入逆转录酶病毒载体中,所以这起试验并未取得成功。
C.虽然还不能确定那位3岁男童的死因,但可以肯定的是,利用逆转录酶病毒载体插入DNA的基因治疗办法是行不通的。
D.迄今为止,科学家还没有找到控制经过处理的病毒载体插入DNA的位置的有效方法,现阶段基因治疗的风险是很高的。
【小题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基因治疗的研究和试验已经进行了十几年,尽管其好处远大于其弊端,但近年基因治疗中出现的死亡个案,还是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和反思。
B.一旦插入DNA的逆转录酶病毒载体破坏了负责调控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基因,就很有可能使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导致基因治疗的失败。
C.专家们通过给逆转录酶病毒载体植入对抗病毒药物比较敏感的基因,找到了避免因逆转录酶病毒载体插入变异而导致癌症的比较可行的方法。
D.目前的基因治疗全都处于临床试验期,还必须使用一些有待完善的技术,若想取得稳定的疗效和完全的安全性,仍需要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
【小题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使用逆转录酶病毒载体所进行的基因治疗试验并未成熟,人类对自身的基因和疾病的研究还要继续深化。
B.当人类基因的奥秘被真正解开的时候,基因治疗将获得更可靠的疗效和安全性,人们也就不再反对基因治疗。
C.比起传统的医疗手段来,基因治疗有着更广阔的前景,它对诸如癌症、心脏病等奇难杂症的治疗将更具效果。
D.随着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和科技的发展,基因治疗将会给21世纪的医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为人类的健康造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10 05:07: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每一个人都可以优雅

鲁先圣

一个人的财富、职位甚至都可以通过化妆进行隐藏,但是,优雅却是装不来的。因为优雅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内心修养的外在自然流露。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随着职位的升迁,随着财富的增多,就想着做绅士,但是,却往往让人感觉是在刻意的模仿和伪装,是很不得体的附庸风雅,甚至是令人作呕的矫揉造作。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些人并没有真正理解优雅的内涵,以为自己能够像那些优雅的人一样举手投足就是优雅了。

优雅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是一个人的文化积淀、真诚美德、善良品质、自然朴素的共同体。一个优雅的人,首先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有了教养而后才能谈得上修养,有了丰厚的修养才能够谈得上优雅。

在哈佛大学拥有极高声誉的资深教授罗曼先生即将离任,做最后一次告别演讲的时候,他为了表达自己对学校的尊敬,把自己的车停到校门外面,步行一千多米走到学校大礼堂的讲坛。当他演讲结束离开礼堂的时候,所有在场的师生自发全体起立,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地响彻在哈佛校园的天空,大家目送着教授一步一步渐渐远去的身影,感受到了什么叫一个学者的优雅。

在美国的国会里,有很多人是反对在任总统的,但是,当总统来国会发表演讲的时候,那些反对的人会像另外赞成的人一样起立欢迎总统的到来;演讲结束的时候,也会像赞成者一样起立为总统的离去鼓掌送行。因为这表现着一个政治家的修养:我虽然反对你当总统,但是既然你已经被多数人选举为总统,我就无条件地服从多数。这是一个政治家的优雅。

所有去过美国等西方社会的人,都会为他们社会中对普通人的尊敬而惊奇。行人通过路口,车辆绝对会先让行人通过。地铁车厢里,刚刚上车的人,一定不会先去找座位,而是当发现身边的人都已经坐下,而依然有空位置的时候,自己才会坐下。这是一个民族对共同规则的高度理解,是一个民族的行为修养。

有很多女性以为长相漂亮就能够优雅,这显然是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不论一个人的长相多么漂亮,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没有一定的教养,外在的漂亮就会苍白而肤浅,就是一个漂亮的花瓶而已,一举手一投足一句话就把自己的底子亮了出来。因为优雅隐含在衣缝里,隐含在每一个毛孔中,渗透在每一个表情和眼神中。相反的是,如果一个长相漂亮的人,再加上后天的努力修养,漂亮的外表下面是深厚的文化教养,上天赋予的美貌与内在的美和谐统一,这样的人就是优雅的极致了。

一个长相不漂亮的人,依然可以做到优雅。美国的第66任国务卿赖斯,是美国政府中有史以来职位最高的黑人妇女。她一口龅牙,黑不溜秋,鼻孔外露,嘴巴很大,但是,她依靠自己高深的文化修养完全弥补了先天的不足。她朝气蓬勃,干练能干,充满智慧,在全球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纵横捭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成为美国的铁腕人物。在世界范围内,所到之处,没有人再想到她外表的丑陋,所有的人都为她钢铁般的意志和优雅的举止而倾倒。

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到优雅,政治家和文化人有属于他们的优雅,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优雅。就餐时的细嚼慢咽,上车时的排队等待,公交车上的起身让座,对乞讨者的一点施舍,等等,都是一个人优雅举止的表现形式,这些细小的行为,构成了所有普通人的优雅。

【小题1】本文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小题2】第二段中加点的“刻意”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小题3】文中列举美国第66任国务卿赖斯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小题4】最后一段说“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优雅”,并列举了一些优雅举止的表现形式,你能再列举两三例吗?
【小题5】读了此文,你认为一个优雅的人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2018年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件大事,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成——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 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 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侠,是一种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电影《佐罗》中,迭哥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化身蒙面侠佐罗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
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因为那些根本就是“地下政治组织”,而不是“豪侠”的聚集地。“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与其说是武侠的宏愿,倒不如说是野心家的梦想。如果说《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中的帮会还有个“反清复明”的宏大目标,那《笑傲江湖》中的各大门派的纷争,则更是把“江湖”这个会党互相倾轧的修罗场,揭露得淋漓尽致了。武侠小说虽妙,但其对大众的影响力显然还是不敌武侠片。可惜的是,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势头亦渐弱。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闪电侠、神奇女侠……一众奇侠不仅在各自电影中大显神通,更时不时地联合作战,《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等,让观众应接不暇。
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他们,他们是正义的化身,他们代表着善良、勇敢、不畏强权、不慕金钱,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本领、勇气和责任感。他们能为人们所不能,解救弱者于危难之中。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摘编自王伟滨《中国武侠走进英语世界》,《光明日报》2018年1月17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所以即便勇猛如聂政,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
B.司马迁认为,侠有很多值得赞许之处,如已诺必诚、舍己救困、不矜其能等。
C.在作者看来,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侠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
D.侠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而真正的“豪侠”并不聚集于此。
【小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侠士都是正义的化身,侠士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B.骑士和武士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这决定了既非身份也非职业的侠与他们毫无共同之处。
C.作者完全不认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提出的对侠的评价,而是赞同韩非子的“侠以武犯禁”观点。
D.江湖门派热衷于相互倾轧,常把“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当成自己的宏愿,而侠与他们有很大区别。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橘子

李培俊

他上衣破了,裤子也撕开了一道不小的口子,脸上还有几条浅色的灰道子,其中一条越过眉梢,在腮帮上拐了个S形的小弯,一直延伸到嘴角那里。他显得异常狼狈。天快黑时,他出现在卖橘子的小摊前。橘子又香又甜的滋味,对于又渴又饿的他具有致命的诱惑力,他恨不得立即拿起一个,剥去外皮,塞进嘴里!但他没有。他用力咽下一口口水,手下意识地伸进上衣空无一物的口袋,最后又犹豫着把手伸向鼓鼓的裤袋……

这时,摊主拿起一只又圆又大的橘子递到他手上,那只橘子是摊子上最为鲜亮的一只。摊主笑笑说:“忘记带钱了吧?以后记住,男人出门,口袋可不能空。吃吧,吃吧,自家树上结的。”

他说了声谢谢,拿着橘子离开了。

两天后,他又一次出现在那个卖橘子的小摊前。没等他开口,摊主就拿起橘子塞给他,不是一只,而是四只。他张张嘴,想对摊主说些什么的,可他欲言又止,终于什么也没说,把一份折叠起来的报纸放到大堆的橘子旁,走了。晚上摊主收摊,发现了那份报纸,打开一看,摊主惊呆了:上面有一则公安部门的悬赏通缉令,照片上那个通缉犯,竟是他!自己竟两次送橘子给他吃!几经犹豫之后,摊主还是拨通了报警电话。

公安部门调集警力,在小摊周围设伏,静等着逃犯的再次出现。三天后的中午,逃犯果然出现了。他没有马上进入警方的埋伏圈,而是远远站着,朝四周张望一阵之后,做出了一连串令人费解的动作:他先从裤袋里掏出一把尖刀,举得高高的,在空中晃动几下,然后五指一松,尖刀在阳光下划出一缕寒光,“哐当”一声落到地上。随即,他举起双手,走进警察的埋伏圈。警察一拥而上,给他戴上手铐,推向远处的警车。他说:“请等一下,能让我和卖橘子的老板说句话吗?”带队的警长犹豫片刻答应了,两个警察架着他,来到卖橘子的摊主面前。他对摊主说:“那张报纸是我故意放在你这里的。”说完,逃犯如释重负地吐出一口长气,跟着警察上了警车。

摊主连忙找出那份报纸,发现背面有几行用铅笔写下的小字:长期以来,我像一只被猎人追赶的兔子,东躲西藏,白天钻进不见天日的密林,晚上睡在阴暗潮湿的山洞,吃没吃的,喝没喝的,我都快疯了……当我为选择怎样结束自己的生命犹豫不决时,你送给我橘子吃,还对我微笑。老实说,是你的善良感动了我。对你,我无以为报,举报不是有两万元的赏金吗?权作是我对你善良的报答吧。

公安部门按照通缉令的承诺,第三天便把两万元赏金送给了摊主。摊主接过钱,颤抖着打了一张收条,把钱掖进内衣口袋。

8年之后,劳改农场的储油仓库发生火灾,危急关头,他冲进火海,搬出了8桶汽油,避免了一次灾难性事故的发生。一辆失控的卡车冲向一个狱友的时候,他及时推开狱友,却永远失去了左腿。

他获准减刑4年。出狱那天,他没有回家去见妻子、儿子,而是拄着双拐去了那个小镇,去找送他橘子的摊主。摊主的妻子红着双眼告诉他,丈夫已经在两年前去世了。说着,她递给他一个沉甸甸的纸包,对他说:“他临死前让我把这包东西交给你,说你用得着。他让你也摆个水果摊,挣钱虽然不多,可那是自己挣的,花着踏实。”他打开纸包,里面是那两万元钱的赏金,分文未动。包钱的报纸,也是他当年留给摊主的那张。几年时间,纸张已经发黄,通缉令上的照片也已有点模糊不清。

(选自《短小说》,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到的“他”的衣着、肖像、动作、心理等,都暗示出“他”是个逃亡在外的罪犯,并为下文“他”接受橘子、报恩等情节做了铺垫。
B.摊主两次送给“他”橘子,一方面显示出摊主对“他”的同情,另一方面也有摊主对“他”的畏惧;因为同样的心理,摊主拨打报警电话前,也有一番心理博弈。
C.“摊主接过钱,颤抖着打了一张收条,把钱掖进内衣口袋。”其中“颤抖”一词含义丰富,既有得到两万块钱的激动,也有对“他”报恩的感动。
D.小说叙事紧凑而不散乱,语言细腻而生动,作者匠心独运,通过对摊主这样的普通人善良品质的歌颂,让人们体会到社会风气的转变。
【小题2】文中的“他”三次来到水果摊前,试简要分析“他”的目的。
【小题3】小说结尾出乎意料,试结合全文,分析这样结尾的好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芬芳桃李

①听说前台来了一个新人,还是个美女。早晨上班的时候经过前台,果然是个养眼的小姑娘,彬彬有礼,还一脸的羞赧。

②十点刚过,这个新来的前台小姑娘抱着一叠报纸信件来到办公室并径直向我走来:“报纸和信件是交给您吗?”声音轻柔悦耳,和人一样很美的感觉。

③“不是,是给他。”我一边回答一边向隔壁办公桌的同事指引。

④“哦,那这里边有两封信件是给您个人的,上边写的是您的名字。”小姑娘说罢抽出了两个信封递给我。

⑤我诧异了,她才刚来不到半天怎么会知道我,知道我的名字?我心里虽说是十分地吃惊,但并没有张口追问。毕竟在机关呆的时间不短了,处变不惊的涵养还是有的。我暗自对自己表现出的老成持重有些得意。

⑥虽然我嘴上没有问,但心里还是好生奇怪,还是不住地打鼓。临下班前我经过人事部长的办公室,“顺便”拐进门和李部长“闲聊”起来:“听说自从我们公司效益下滑以来,已经有好几个年轻人跳槽另谋高就了,怎么今天还会有新人来我们公司入职?”

⑦“是呀,开始我也感觉奇怪,这小姑娘还是211重点大学毕业的,态度很坚决,就是要应聘我们公司复合肥研发中心的岗位。”李部长从办公桌前站起身望着我说。

⑧“她不知道眼下是我们公司最困难的时候吗?不知道我们公司目前的薪资大大低于社会的平均水平吗?”我一连串地向李部长问道。

⑨“这些她都知道,但还是坚持要来我们公司,你知道是为什么吗?”李部长突然反问起我来。

⑩“为什么?”我更加惊奇了。“很奇怪,她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我最终还是忍不住问了。

⑩“呵呵,是呀,她一来就说全公司她只认识你,还有我,还带来了和你的合影。”李部长笑着递过了小姑娘留在他这儿的一张相片。

⑥看罢相片我才想起来,小姑娘是六年前公司资助过的一名高二学生。她的父亲因车祸过世,母亲残疾,小姑娘和她的妹妹及一个5岁的弟弟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十分地艰难。公司团委得知小姑娘一家的情况后,决定组织全公司的团员青年捐资帮助她及另外四名困难学生,直到大学毕业。

⑩当时李部长是公司的团委书记,我是团委干事。我和李部长一起到学校与受助的五名学生见面座谈,了解他们的学习及家庭情况,还和他们合影,互相留了联系方式。也就是这一次,几位受助的同学保留了我的电话、姓名和那张合影。

⑩转眼六年过去了,当年瘦弱的小姑娘如今已经亭亭玉立。可她却牢牢记住了我的姓名,令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⑩“她的妹妹现在正在省城上大二,也是我们公司员工资助的,所以她说一定要到我们公司工作,一定要加入我们公司捐资助学的行列,一起担起社会的责任,这就是她要来我们公司工作的原因。”李部长一口气说完了,而我,却半晌没有回过神来,手中捧着那张合影愣在原地。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语言朴实无华,富有生活气息,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
B.文中运用了插叙的手法,让读者了解到六年前的资助事件,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C.小说结尾戛然而止,与前文“她才刚来不到半天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的情节相照应,解开了谜底,故在情理之中。
D.“小姑娘”在知道公司处在最困难的时候,依然坚持来到公司应聘,主要是为了来报答曾经给予过她帮助的公司团委。
【小题2】小说中“小姑娘”这一形象有何特点?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写的只是一件发生在公司的小事,却用了“芬芳桃李”这样的大题目,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邵逸夫:最后的旧式生意人
黄佟佟
①许多年了,这个清瘦的宁波男人总会坐着轮椅出现在香港最大电视台的台庆夜里,气定神闲地享受着众人的瞩目、欢呼、掌声,成为台庆夜永不变化的一景。人们像嗔怪调皮的孩子一样夸他“精灵古怪”,他也就笑容满面地收下,谁也不知道他究竟还听不听得懂­­——毕竟,2007年时邵逸夫就已经一百岁了。
②他几乎是香港娱乐界最有权力的人,但他很少说话;他几乎是对内地最为慷慨的慈善家,几乎每一省的高校里都有他捐助的逸夫楼,但他很少落面。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他几乎年年捐出过亿的资金,他说“人们都说赚钱难,但懂得将钱用在最适当的地方更难。”
③他继承了父亲血液里的生意基因,按着父亲那一代人的方式做着生意,脸上带着那股子不松不紧地笑意,低调而精明地扩展着自己生意帝国。旧式的生意人不同于新式的生意人,他们从不张扬,也从不多话,他们从不志在必得,更不以成功者自居;他们通常笃信命运,谨小慎微,虽然秉承着商人那不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质,但又带着些传统农耕社会文化下的体贴人情;他们一方面精通商业奥秘,另一方面又深谙世事人心;他们在翻腾险恶的时代里面不改色从容不迫、维持着体面,追逐着利润,保持着自己合适而漂亮的身段。
④人人都知道邵逸夫精明过人,又懂得与时俱进,什么好卖拍什么,电影时代称霸一方,一旦电影式微,他又毫不扰豫转战电视剧。TVB 的讣告里有一句话用来评价他最为精确:“他以无比的精力和视野,带领无线电视成为香港最大的电视台和全球中文电视业最具影响力的电视之一。”
⑤名作家蔡澜回忆,他的老板真是个怪人:不抽烟不喝酒,工作已经是最大嗜好,每天只睡5 小时,早上5 点即起,工作至深夜10 点再睡。片子拍得不好就烧掉,“最高纪录,一日看过九部电影。”
⑥他的公司对待员工是出了名的锱铢必较,手下的艺人从来拿的是全世界最低的工资。但他个人却会赞助有才华的顾嘉辉去美国留学,做他的担保人,照顾他香港家人的生活。这是老派生意人的条理明顺,生意是生意,慈善是慈善。
⑦“全世界那么多制片家,我不过是其中之一,我不过是幸运一点。”和所有老派的生意人一样,他对于自己的成功没有一丝一毫的自得。对于命运,他深深敬畏。命运鬼使神差让他在地价极为便宜时买下许多的荒地,在经济起飞的八十年代他本可以大赚特赚,但他宁愿把地荒着。他淡然地说:“我不想挣这么多钱,我的钱就算到孙子辈也吃不完,挣这么多钱来干什么呢?所以我不做地产。”
⑧关于人生,他有许多独特的看法,“我不赌钱,也不想lead  a wild  1 ife (拥有狂野的人生)。”他将之简单地归结为“不做不正常的事”。他总将方方面面都处理得妥妥当当,对于宽容自己的黄氏夫人,人前人后都称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女人”,也不曾亏待跟随他一生的打下江山的红颜知已方小姐,哪怕九十岁了也要跟她正式结婚,给她一个名份。
⑨2014 年1月7日的早上,他在西贡嘉澍路清水湾大厦驾鹤西去。他这一生行事周到有致,似乎从没有辜负任何人,也没有一处不合于礼仪规范,他是那个时代留给我们最完美的中国式生意人的特样,拥有几乎完美的一生,做了一辈子只赚不赔的生意。他精明利害但又讲究人情。他满口英文却又留恋那种宁静悠闲的古旧商业情调。人家问他为什么给自己取名叫逸夫,说惯英语的他蹦出一句广东话:“安安逸逸咪好咯(安安逸逸不是更好)。”
(摘编自《深圳特区报》)
【小题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E、为了更好地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文章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多处引用了传主和与之相关的人的话。
A.文章开头写邵逸夫坐着轮椅参加电视台台庆的场景,与结尾写邵的逝世构成呼应,表达了作者深深的仰慕和追怀。
B.第②段用对比手法概括展现邵逸夫形象的多个侧面:大娱乐家的沉默寡言,大慈善家的低调,旧式生意人的精明。
C.第③段介绍了旧式的生意人不同于新式的生意人的做生意方式,意在表现邵逸夫与其父辈既相似,又有不同之处。
D.第⑥段写邵逸夫对待员工锱铢必较,又写他赞助顾嘉辉去美国留学一事,看似矛盾,实则表现他生意和慈善分明。
【小题2】文中第⑤段写名作家蔡澜的回忆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3】请根据文本,探析标题“邵逸夫:最后的旧式生意人”的涵义。(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