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不朽的失眠

张晓风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风。

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己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并且眼睁睁地看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张继,睡不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的他。(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而后,是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己验伤,有何不可?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乌啼,粗嗄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

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贴缀他惨淡少年的容颜。

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的,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种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去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福气去睡眠的一个……

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用以惊世。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钟声那么美丽,但钟声自己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既然失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就把其余二十八字照抄下来。我说“照抄”,是因为那二十八个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墙上的黑字一样分明凸显: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

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去的那纸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哈!管他是谁。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

【小题1】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说说“船行似风”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2】文章题为“不朽的失眠”,请结合全文,解释标题的含义,并说说标题的好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03 10:10: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六、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后面小题。
作家与说故事的人
(加拿大)玛格丽特·艾特伍德
长久以来作者惯用的招数之一,就是假扮成口述的讲故事者,例如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便创造出一堆滔滔不绝的男女,扮演他自己所要讲的这个故事中的说故事之人。此外,你一定也读过书评说某某作家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声音”吧?作家找到的当然不是声音,而是一种书写文字的方式,能够制造出声音的幻象。但不管哄骗读者的本事再高明,作家跟说故事的人终究不同。首先,他或她写作时是单独一人,但传统的说故事之人则否。说故事的人就像演员,必须跟现场观众听众即时互动,其艺术是表演性质,表演工具是说话的声音,再加上表情和手势的辅助。如此近距离接触,意味着说故事的人必须谨守若干分寸。要是惹毛了听众 ——讲太多渎神或猥亵的话,或者骂到听众的家乡或景仰的领袖或族群,等等,你就可能被砸个满头烂水果,甚至遭到拳脚交加。就这一点而言,写书的人跟涂鸦艺术家一样,都比说故事的人自由:他不必待在那里等观众读者的反应。作家可以在书出版问世时跑去度假,避而不读书评。反正作家也不真的关心书评 ——因为已经太迟了。等到书印出来的时候,内容早已敲定,木已成舟,作家的工作已经结束。内行的书评或许对他的下一本书有帮助,但是已经出版的这一本呢,就只能在这邪恶的大世界里自求多福了,小可怜。
故事讲到一半,说故事的人可以有限度地临场发挥,例如加油添醋,岔出去讲别的,或者添加细节,但他不能回过头去修改故事的开头,除非等到下一场。一如在戏院里看电影,他的故事是单行道:你不能往回翻到第一页,将整个故事大加变动。然而作家就不同了,他可以把草稿一改再改,像福楼拜那样辛辛苦苦修整句子,苦思最适合的,任意删改人物的名字,甚至可以删掉整个人物。因此,我们或许可以说,文字的质地和整体的通顺一致对小说家比对说故事者重要。一流的说故事者可以口吐莲花临场发挥,但通常都要依赖现成的句子和比喻,就像存着一批文字工具,必要时就抽出来用。他们不太担心用词重复,只有作家才得在校稿时仔细检查,抓出无意间重复使用的词。这并不表示作家比说故事的人更有学问、
更谨慎,只不过是在不同的方面比较有学问而谨慎。
两者的对象也不同。对说故事的人而言,听众就近在眼前,但作家可能永远也不会见到或认识读者。作家和读者看不见彼此,唯一能看见的是书,而读者拿到书的时候作家也可能早已辞世。口述的故事不会随着说故事者一起死去:很多这类故事都已流传千百年,从一地传到另一地,从一个世纪传到下一个世纪。但故事的某一特定面貌 ——也就是某一特定个人讲述的方式 ——确实会跟那人一起死去,因此故事会随着讲述者不同而改变。故事不是在人手之间传递,而是从口到耳再到口,如此继续移动下去。
书可以比作者活得久,也会移动,也可以说是能够改变。但改变的不是说故事的方式,而是阅读的方式。许多评论家都说过,一代代读者重新创造文学作品,在其中找到新的意义,使其历久弥新。书本的白纸黑字因此便如同乐谱,本身并非音乐,但当音乐家演奏  ——或者如大家所说的“诠释” ——它时,便成为音乐。阅读文本就像同时演奏并聆听音乐,读者自己变成了诠释者。
【小题1】作家与说故事的人有哪些不同?请简要概述。
【小题2】结合文本,阐释划线句子的内涵。
【小题3】联系全文,简析读者应如何阅读作家的故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小题。
许多行业都希望创制出柔软而有弹性的电子产品,但要制造这类产品,首先要有合适的底板。如果将电子电路附着在柔韧而有弹性的底板上,将会对一些行业产生巨大影响,并使“智能产品”无处不在。如可以检测食品变质与否的包装,可以抗感染的医用绷带,可以监测物体表面裂缝或结构损坏的涂料,可以像纸一样折叠起来的电子屏等等。
美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可行性技术,能以较低成本大规模生产柔性底板。新技术使用一种高弹性的聚酰亚胺聚合物作基底,用激光在其上切割出边长3.3毫米的六边形蜂窝图案,然后将提纯到99%的半导体单壁碳纳米管①溶液均匀地沉积到基底上,形成薄膜晶体管阵列,制出了具有优良导电性的薄膜晶体管网底板。这项技术再与金属喷墨打印相结合,在未来可制造成本低廉的柔韧而有弹性的电子产品。
此项研究报告的首席作者塔卡哈斯说:“高弹性的聚合物具有卓越的柔韧性。激光切割的可拉伸的六边形蜂窝图案的基板,可以拉长60%。在未来,还可通过改变孔的大小或优化网格设计,改进其伸展性。单壁碳纳米管,之所以成为塑料电子产品的顶级半导体材料,主要是因为它具有流动性高的屯子。然而,以往这种纳米管网开/关电流比率较低,这成为电子应用领域的重大问题。该项研究将碳纳米管溶液提纯到99%,极大地提高了开/关电流比率。”
改进后的单壁碳纳米管薄膜晶体管底板,被该研究小组用来制作“电子皮肤”。研究人员研制了一种新传感器,能够对触摸有感觉。该电子皮肤由96个传感器像素阵列组成,每个像素由一个薄膜晶体管控制,能感知24平方厘米范围内的压力分布,灵敏度大大提高。
塔卡哈斯说:“在未来,我们应该能改进我们的底板技术,通过添加各种传感器或其它功能组件来拓展这种底板的应用,有望研发出多种有弹性的电子新产品。”
(注)①单壁碳纳米管:一种碳分子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与柔韧性,可拉伸。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如将相应的电子电路附着在柔韧的薄膜晶体管网底板上,可制作出能检测食品变质与否的包装等“智能产品”。
B.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的新技术需要与金属喷墨打印相结合,才能以较低成本制造出导电性能优良的柔性底板。
C.单壁碳纳米管具有流动性高的电子,提高其溶液的纯度,能有效地解决这种纳米管网开/关电流比率较低的问题。
D.美研究人员以新开发的“柔性底板”为基础,使用新型传感器,制作出了一种“电子皮肤”,其灵敏度大大提高。
【小题2】(小题2)美研究人员开发出的新“技术”,给其“底板”带来了哪些特点?(5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作为一种新兴媒介,YY直播、熊猫TV等网络直播平台由于其即时直播、互动性强等特点备受年轻人喜爱。然而,缺乏严格监管、粗口乱飞、网络主播衣着暴露等问题也使得网络直播平台乱象频发。
当前网络直播平台存在哪些问题?节目良莠不齐(58.6%)成为受访者指出的最大问题。其他问题还包括:节目内容游走在灰色地带(51.3%)、观众评论留言不文明(50.3%)、缺乏明确的监管体系和标准(36.1%)、网络主播自律意识不够(38.3%)、虚假广告(35.3%)等。
(摘编自《58.6%受访者直言网络直播平台节目良莠不齐》,2016年04月01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摘编自《2016年Q3中国在线直播市场研究报告》,2017年1月4日艾媒咨询)
材料三:
2016年被认为直播业的黄金元年,经历“百团大战”后,直播业的负面消息不断:今年年初,网聚直播、趣直播等十几个平台无法登录或宣布关闭;部分直播平台陷入运营困境,甚至引发一大批网络主播发起讨薪。
“目前,部分直播平台陷入运营困境,主要面临四大困境。”爱奇艺联席总裁徐伟峰表示,同质化内容非常多,模式太单一;可互动直播IP非常难求;人口红利减退,用户量级饱和,横向扩展难;网红经济陷入瓶颈,吸引维系粉丝难,缺乏内容持续产出能力。
同时,部分直播平台存在的低俗、暴力等乱象也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7月12日,网信办发布消息,要求全国互联网直播服务企业自7月15日起,向属地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登记备案工作。今年以来,73家直播平台被依法依规关闭,累计封禁38179个违规主播账号,将1879名严重违规主播纳入永久封禁黑名单,关闭91443个直播间,清理120221个用户账号,删除5000余万条有害弹幕评论,取得显著成效。
一边是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粉丝群体,一边是部分直播平台陷入运营困境……经历过野生长期,直播行业发展放缓了脚步、进入调整期。单一的网红经济难以维系,直播业发展的方向在哪里?
“未来,在很多垂直的领域,直播会有很多发展机会。”九秀直播CEO汪云飞表示,包括“直播+教育”、“直播+旅行”、“直播+游戏”、“直播+电商”等产品模式有望突破目前直播业的发展瓶颈。
(摘编自《直播平台发展良莠不齐  垂直领域或成发展新方向》,2017年8月6日中国新闻网)
材料四:
“星空”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打造的“星声”直播平台,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建议征集各期主题。“直播平台主播是从各学院挑选出的10名辅导员,邀请学校知名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进行话题讨论,现场解答学生们的疑惑,拉近师生距离,加强双方的交流与沟通,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星空”网络文化工作室负责人说道。
湖南师范大学“星空”积极探索“网红”直播模式,组建辅导员网红队伍。据悉,“星直播”从去年9月份开始试水,在2017年推出“在你身边”辅导员系列直播共8期,共积累粉丝13.5万余人,直播观看总量达57.6万余人。
(摘编自《我校辅导员网络直播搭建师生成长桥梁》,2017年05月10日湖南师范大)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调查,用户主要看重在线直播的娱乐性质,放松身心是观看在线直播的最主要的原因。
B.从调查结果看,因关注偶像明星而选择观看在线直播的用户比例并不很高。
C.从调查结果看,以热点事件为主的新闻直播和以技能培训为主的教育直播的发展空间很小。
D.根据调查,观看在线直播时,在有打赏意愿的人群中,小额打赏的意愿较为强烈。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新兴事物必然会产生有利有弊的影响,网络直播同样如此,只要我们善于趋利避害,就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B.在监管不断加强和热度降温的背景下,一度火爆的直播行业开始加速洗牌,发展脚步逐渐放缓,进入了调整和迷茫期。
C.材料三借他人之口不仅指出了部分直播平台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同时也预测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D.“星声”直播平台以“围绕学生,服务学生”为宗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E. 前三则材料都提到了当前网络直播平台中存在的乱象,第四则材料介绍了湖南师范大学对“教育+直播”的积极探索。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谈一谈网络直播平台乱象应该如何治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钱玄同:真的猛士
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号疑古,浙江吴兴人,北京大学教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如果钱玄同没有找周树人约稿,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也许不会出现鲁迅这个名字。
那是1917年,钱玄同时任《新青年》编辑,正在为杂志寻找合适的撰稿人。他常到位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劝说居于此处的周树人、周作人两兄弟投稿。此时,周树人因对现实失望,正用抄古碑的方式消磨时光。他婉拒钱的约稿:“这中国好比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里面的人们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临死的悲哀。而如果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反倒使他们感到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钱玄同立刻辩驳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这段对话,被周树人如实记录在他的小说集《呐喊》的序言中。从这时起,周树人动笔写了抨击吃人礼教的《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1918年4月号上,署名鲁迅,并一发不可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钱玄同为人之刚猛,由此可见一斑。新文化运动中,他提倡白话文,打倒孔家店,慷慨激昂。由于年轻气盛,甚至鼓吹过“废除汉字”,称“汉字不死,中国必亡”。他在报上与保守派论战,竟愤言道:“人到40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
但钱玄同绝非有勇无谋,他提出用“国语”作文,文章加西化标点符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数目,采用公元纪年,书写方式改左行直下为右行横迤等,都是中国文化重大改革的首倡。
1918 年,钱玄同曾与好友刘半农商议,上演了一出“双簧”。他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一文,罗织新文化运动种种罪状。随后,刘半农撰写万余言的《复王敬轩书》,针对“王敬轩”的所有观点一一加以驳斥,将其批驳得体无完肤。其时,这场论战引起各界强烈关注,也标志着改革派的 “大胜战”。
有研究新文化运动的学者评论道:“……在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也几乎要流血的旧中国,在跟肉体和精神均已硬化的顽固派作斗争的过程中,非有大力难开新地,非有猛士难摧敌垒。”
但这个猛士却又是一个病夫。如果细细清理钱玄同的日记,可以整理出一本厚厚的病史资料《钱玄同:真的猛士》阅读答案及解析《钱玄同:真的猛士》阅读答案及解析。从早年留日时期的失眠、多汗、发寒热,到晚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视网膜炎,他常要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与折磨。
然而,他从不讳言“死”字。1927年,钱玄同年届四十,还打算在《语丝周刊》上发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他与朋友们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语调幽默。不明内情的人一见目录,信以为真,并相互转告,一时间,钱玄同的朋友、学生纷纷致函吊唁。
钱玄同一生狂放不羁。在北大任教时,上课从不看一眼究竟有无学生缺席,便用笔在点名簿上一竖到底,算是全到。也从不考试,每学期末批定成绩时,便按点名册的先后,起评60分,61分……如若选课的学生共40人,最后一人就得100分;若是40人以上,便重新从60分开始。
随后,他在燕京大学任教,亦不改考卷,直接交与学校。学校退回,他仍是不看,也退回。于是,校方依照制度,称如不判卷,将扣发薪金,钱玄同回复,并附上钞票一包,“薪金全数奉还,判卷恕不能从命。”
这个“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响起了叫骂声”的浙江人,对人严苛,对己更甚。其文字学课讲义《文字学音篇》,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音韵学课的最早一部教材,但钱对其极为不满,说它“百孔千疮”,“多一个人看见,就使我心中加一分难受”。在1921年重印时,钱在《再版序》中“自打耳光”,列出书中的六大不足《钱玄同:真的猛士》
钱玄同的最大爱好,便是逛厂甸旧书肆,只要前往,必将所喜之书扫荡一空才罢休,被人戏称为“厂甸巡阅使”。而其一生最惧之物,竟是好友刘半农家养的一条黑狗,前去做客,定要躲在刘家孩子身后,等孩子把狗引走,才敢进门。
1939年1月17日,钱玄同患脑溢血辞世。《文献》发表署名乐颜的《悼钱玄同先生》一文,为其盖棺定论称:“在‘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之中,钱玄同的斗争精神,表现几在任何一位同时代的斗士之上……”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钱玄同虽为新文化运动的猛士,却体弱多病,从青年到晚年,一直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和折磨,40岁时,就自己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看淡生死。
B.钱玄同与刘半农上演的“双簧戏”,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钱玄同与刘半农分别站在新旧文化的立场上激烈辩论,改革派取胜。
C.钱玄同在北大任教时,不看学生是否缺席,从不考试,从不批改试卷,随意批定成绩,不遵守学校的制度,表现了他在工作学术上不严谨的一面。
D.当周树人对现实失望,找不到出路时,钱玄同给了他希望,因此周树人动笔写了《狂人日记》,并一发不可收,从此鲁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小题2】钱玄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小题3】传文写了钱玄同许多刚猛的表现,为什么最后写他惧怕刘半农家里的黑狗?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琴师

常小琥

秦学忠很独,他的京胡就和别人不一样。份大的琴师讲究用上等黑紫竹或是染竹打成琴杆,不仅花纹养眼,材质坚实,音色还清脆透亮,跟在角儿身后,提上场,有里有面儿。这种档次的琴,须在琴行订做很久才能拿到。秦学忠不是,他的琴自己做,选材还是次一等的凤眼竹,这种竹子虽也耐用,但往往第一节竹身尺寸偏短,烤成总不大好使。

年底剧团放幕,盲考席位,角儿都不在,几位老琴师聚在后台扯闲篇。烟气如薄雾般氤氲在化妆间里,正挂着笑靥缓步爬升。资历浅的都拎着琴,挤在门外候着,每人手里像攥着鸡脖子似的。头把琴徐鹤文左肘支着一张橡木方桌,被围在人堆里,一眼就瞅见秦学忠的这把琴杆,把头一扭,笑着要借过来试,秦学忠坐朝过道,做闭气凝神状,没搭理他。在身边同行异样的眼色中,老徐咧着嘴摇了摇头,说“这孩子挺各色,家伙有点儿年头,就是琴轴偏了,还是枣木的料,意思不大”。几乎在他语毕的同时,这老先生的脸也耷了下来,没人再言语。很多年来,后台能如此安静,这还是头一回。

大多数琴师都爱拉《柳摇金》和《夜深沉》,熟,可刚到一半,团长刘荣就坐不住了。“没一个是活着的!”他搭着腿,细密的眼睛透出U片般缝隙,眉心朝小何使劲一拧。“还是板,暮气重,跟放糟了的面条似的,再来一个还这样就算了。”

直到小何蹑手蹑脚地从后台传话回来,幕后还是没有声音传出,急得她直磕鞋后跟。也就那两三秒的当儿,台上台下,静如空寂,那一刻,甚至连幕布都比以往更加沉重,像是被一股气垒成的墙垛,纹丝不动。她留心瞄到团长却比之前要平静,似乎在等什么,她不懂。当一阵急切的快板过门骤然从幕后蹄出来时,小何着实被惊了一下,她即刻又扫了一眼团长。

“这个行。”见团长张嘴就给出这话,她刚想跟着夸两句,又听到“再等等”。

很快小何就知道,不用等了,团长已经跟起板式敲着膝盖,两只眼睛很努力地朝外瞪,但看上去依旧像一对刀片。一曲《斩马谡》虽不复杂,快板也少,但简里有繁,就算看不到琴师的弓法,光是音准的严丝合缝,包括追求气氛时用劲够足,这就不像其他人那么发干,发涩。拉到“快将马谡正军法”结尾,三弓三字,不揉弦,一股肃杀之气,渗过幕前,弥漫到观众席,他禁不住哼唱起来。

“这人琴中有话,不光包得紧,还能透出诸葛亮悲鸣的心境,该阴之处,如虫潜行,该阳之时,也有拆琴之势。跟前面那票老油子明显不是一茬人,这次我捡到宝了?”刘荣跟自己说到这,眼睛眯了下来。

“刘团您看……”小何不明就里地候在一旁,不知哪句话该接。

“就他吧,直接办正式的编制,至于跟谁,等等再定。先让他住进来,你安排一下。其他人,让老徐再过一道吧,我还有个会。”

“秦学忠!拿好东西跟我走!”小何这声尖嗓,直接砸向后台,把他和其他琴师生生划开,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全打在他身上。秦学忠面无表情,夹着琴箱忙找退路,也没跟在座几位老师傅打个招呼就撤了,令在场诸位脸上都有点儿挂不住,臊得慌。很快,左躲右让间,一双懒汉鞋在锃亮的地面上,蹭出冷飕飕的“刺啦刺啦”声,渐行渐远。

“没大出息。”老徐掸掸裤腿上的线头,嘟囔一句。

大院里还是有些闹心,尤其整个剧团,上上下下,都在传一个没评级的琴师,直接被刘团看中,但不知会给哪条出路,扰得秦学忠无所适从。傍晚,灰冷的天色把黄昏裹压得极低,一枚一枚隐弱的微亮,被逼向道路两旁的树干处,闪烁出芒刺般的光束。他穿着一件藏蓝色的粗布棉褂,铝制的饭盒拿在手里,闷头从食堂折回宿舍。一排挺拔平展的油松,裸露着肥厚的鳞盾,晦明交替间,树影随着晚风汩汩摇曳,抻拉出苍劲的黑褐色叶鞘,如带刀侍卫般交错。走到松树林尽头,一个扁菱形的硕大身影,忽然挡住去路。秦学忠被迫站住,见身前有个穿军呢大衣的高个儿,直矗矗跨到他身前,扬起眉毛,梗着个脖子,蹭过来问他:“云盛兰先生晚上的演出,要不要去看?”秦学忠点下头,说:“要看。”高个儿很满意地一乐,又问:“一起呗,托人已在前排占好座儿了,但你要先把琴借我瞅瞅。”

秦学忠笑了一笑,没说话。高个儿立马再说:“那你拉个曲牌看看总行吧。”他应了一声:“成!”

等秦学忠真把琴拿出来,高个儿反倒不稀罕碰了。“我看过徐师傅的二鼓子,那都用黑老虎(黑紫竹)做琴杆,琴轴是特选紫檀的料,琴皮专挑惊蛰后的野生乌鞘蛇,那皮子蒙的,花纹真漂亮,白如线,黑如缎,板儿脆。月初刚从店里提出来,不骗你,向毛主席保证。”

“胡琴还是老的好用,这琴是我在家做的,枣木又硬又有韧劲儿,能咬住竹子,不至于滑轴。其实用得顺不顺手,自己知道,不用给谁看。”秦学忠坐在一把铁架椅上,停下手想把琴收好,盯着高个儿。“你信不信?”

(节选自常小琥《琴腔》,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介绍秦学忠的京胡和份大的琴师的京胡不一样,暗示他身份的特殊,也为他在下面应聘琴师中能否胜出,设置了悬念。
B.第二段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化妆间氤氲的烟气,赋予其神态、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几位老琴师闲散傲慢、自鸣得意的神态。
C.作者善于运用侧面烘托,如描写秦学忠弹奏京胡时,通过刘团长的语言和被其艺术感染而沉浸其中的状态,表现了秦学忠技艺的高超。
D.文中画横线句子对黄昏景色的描写,一方面烘托了秦学忠当时无所适从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暗示着他当时的处境,以及他那倔强的性格。
【小题2】徐鹤文和刘荣两个人物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
【小题3】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