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欢 宴
申平
那场欢宴是从晌午开始的,一直持续到晚上,又持续到深夜……
大块吃肉,大碗喝劣质酒,人人肚儿圆,个个脚步趔趄。全村的大人小孩,几乎都进入了一种癫狂状态。他们说,吃了这顿饭,就是死都值了。
过节,生产队杀了一头二百多斤重的猪,却不料是头豆猪
队长一屁股坐到地上,长长地叹息一声,脑袋就往裤裆里一点点地扎下去,扎下去,许久也不作声。
众人缓过神来,先是小声,后是大声地议论起来,他们其实都是在给队长出主意呢。最后,知青张黎的意见占了上风。
张黎说:“埋掉吧,只能忍痛埋掉。书上说了,人要是吃了豆猪肉,首先会得绦虫病,肠子多长它就多长,每天跟你争吃喝。要不就得囊虫病,虫卵会钻入肠壁,经血液带到全身,在肌肉里长出一个个像米粒一样的囊肿,囊虫可寄生在人的心脏、大脑、眼睛里,没法儿治。”  
人们听得悚然,一起低头看着队长。
队长的脑袋终于从裤裆里一点点升起来,脸色煞白像是生了一场大病。他的眼睛在人群里找到了张黎,然后骂道:“张黎,你说话倒挺轻巧。怪不得你他妈的总也抽调不上去!”
张黎的脸腾地红了,他大喊:“队长你骂人!我告诉你,我说的都是科学!”
队长跳起身,冲张黎吼道:“科学,科学能当饭吃?队里辛辛苦苦养了这头猪,大家都眼巴眼望地等着分肉解馋呢,你说埋就给埋了?”
张黎往后退了几步,嘟嘟囔囔地说:“我这只是提个建议……”
队长把手倒背起来,走了几圈,样子就像个决战疆场的将军。他突然举起一只手,在空气中直劈下去,声音也有点发劈:“肉,就不分了!去架大锅吧,把猪收拾好都给我炖上!不怕死的,就吃;怕死的,随便!”
一锤定音!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到了晌午,大锅里就飘出阵阵香味了。随后又加入了不少干白菜,最后把灌好的血肠放进去煮,香气渐渐溢满了全村。饥饿的人们,一年到头很少吃到荤腥的人们,纷纷拿着碗筷,吞咽着口水向队部快步走来。
张黎和几个有点儿文化的青年人也来了,但是他们空着手,只是站在一边看,脸上分明写满嘲讽。众人却不看他们,只管盯住大锅,眼睛里恨不能长出手来。
张黎说:“大家千万不能吃啊!喝汤都不行,弄不好全村都成米心人!惨了!”
就有不少人犹豫起来,眼神里多出了恐惧。
队长这时用勺子敲打着锅盖说:“都听着啊!今天随便吃,但是丑话说到前头,要是真吃出了什么毛病,可别怨我!我先带个头。老子就不信,那些虫子这么煮还能活着。再说死生由命!”队长说着,用刀切下一大块血肠来,在两只手里来回倒凉着,咔嚓就是一大口,只嚼了三五下,就吞咽下去,闭上眼睛极其沉醉地说:“我的妈,真他妈香啊!”
第二个动手的是杀猪的老莫,一个老光棍儿。他手里拿着一个大海碗,上前就捞出一大块方子肉来。他就像一头饿狼一样,也不怕烫,更不怕肉肥,他也不知道把挂在肉上的米粒子挑一挑,张开大嘴就啃,就像饿死鬼托生的一样!只一眨眼的功夫,那块足有二斤重的肉已经在他肚里了。
两个人一带头,众人呼啦一下子全都围了上去,有抢血肠的,有抢干白菜的,有抢肉的,一时间,吸吸溜溜的吹气声,吧唧吧唧的咀嚼声,咕咚咕咚的吞咽声,响彻了队部上空。大家都不说话了,只是一门心思地狼吞虎咽
张黎和那几个小青年看着眼前的景象,也吞咽起口水来。
终于,一个青年说:要不,咱们也去少吃点?把米粒子往外挑挑呗。他说着,走过去,切了一段血肠,就那么用手拿着吃起来。
又有一个青年动摇了。他对张黎说:太馋人了!不能都便宜了他们吧?吃了不一定有事,不吃可是吃亏。他也走过去,切了一块肉,小心翼翼地吃起来。
最后只剩下张黎一个人,在那里站着。他呜呜噜噜地说:你们吃吧,吃吧!知道后悔的时候什么都晚了,你们这些人啊!说罢,转身要走。
这时,队长使了个眼色,就有两个人切了一块血肠追了上去。他们一个抓住张黎的手,一个按住他的头,把血肠强行往他嘴里塞。张黎起初还使劲闭着嘴反抗着,可是后来,也不知道他是屈服于蛮力还是屈服于香气,反正血肠进了他的嘴,而且他的嘴巴开始缓慢蠕动起来。满场的人竟然一片欢呼。
张黎眼里却有泪水滚落下来……
(选自2017年第6期《百花园》,有删改)
(注释)①豆猪:又叫“米猪”,体内有囊虫寄生的猪。因囊虫为黄豆大小的囊泡,所以叫豆猪。②知青:知识青年。指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到70年代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中或高中教育。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欢宴”为题,描写了极度饥饿的村民争食病猪肉的场景,揭示了热闹场面背后的深重苦难,表现了作者对民众的同情和对那个特殊年代的反思。
B.开头两段采用倒叙手法,从持续时间、人的吃相角度描写“欢宴”的场面。一方面呼应题目中的“欢”字;另一方面,设置悬念,增强了小说的吸引力。
C.文中画线部分从人物动作和声音两个角度描摹大家争吃豆猪肉的场面,喧闹而夸张,意在表现人们在饥饿中不顾尊严而失态的情形,极言饥饿程度之深。
D.小说虽然只描写了一个场景,但由于精心设计了几处波折,并未让人感到单调平淡。同时,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形象地揭示了愚昧和文明之间的冲突。
【小题2】请结合文本简要梳理队长的心理变化。
【小题3】文章最后,张黎为什么在满场人的一片欢呼中,“眼里却有泪水滚落下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04 04:46: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
李新宇
在告别20世纪而进入21世纪之际,中国思想界对启蒙有截然相反的看法。有人历数启蒙的罪状,劝告知识分子放弃启蒙立场;有人则回顾启蒙被压倒的悲剧,希望在中国“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面对思想界的矛盾和种种困惑,有一个问题必须回答:今日的中国是否需要启蒙?
这应该是一个无须回答的问题。因为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必然要伴随着不断的启蒙。然而,事情却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在20世纪,先是有人宣判启蒙思想因其资产阶级属性而“过时”或“腐朽”,接着又有人从后现代的立场上通过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解构而告别启蒙。这就使启蒙是否需要成为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那么,启蒙是否需要?就今日中国现实而言,启蒙无疑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就中国历史而言,它是一个没有完成就被打断的历史任务。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精神虽然长期被湮没和遗忘,但这并不证明中国不需要启蒙。现代化的种种挫折都在提醒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的任务是不可逾越的。因为人的解放这一目标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将其超越,只要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历史就必须进行补课
众所周知,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历史上都曾有过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但中国的这种传统特别悠久而深厚。一些人认为20世纪中国的悲剧在于激进主义,但必须注意的是,在这段历史上,无论出现过多少过激事件,也无论它激进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超出传统的模式,因而也没有冲破传统的模式。虽然传统的确在发生变化,年轻人身上已经很少见到“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类的礼教影响,但以政治伦理为中心的传统文化阴影却依然笼罩着中国人的精神。面对刚刚过去的历史,我们无法否认中国传统中的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仍然根深蒂固。在这种情况下,正如有识之士所指出的:“如果我们不能继承‘五四’先贤的志业,进行持久的、全面的、认真的启蒙,历史不但已经重复了,而且还不是没有可能再重复,至少至今还没有能看到足以防止的保证。”
一些人否定启蒙的理由是大众的拒绝。不可否认,这是一个事实。但是面对同样的事实,却也可以做出另一种回答:正因为大众拒绝,启蒙更是必需的。
有人认为,近百年来中国的灾难都源于“启蒙”,因为它明显违反了自然演进理论,破坏了文化发展的自然过程,甚至破坏了正常生长的日常生活和市民社会。事实上,这种认识是不可靠的。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破坏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并非启蒙,破坏了市民社会发展的也并非启蒙。一些论者把各种历史灾难算到启蒙的账上,就像把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反启蒙的灾难算到启蒙的账上一样,是很不公正的。我们应该承认,启蒙的确破坏着文化的自然演化,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指出:中国社会几千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乱入治、由治入乱,是否打破了这种文化自然演进的规律?即使有“五四”那样的启蒙努力,也仍然难以改变其循环往复,其力量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拒绝启蒙,致力于维护它自然演进的秩序,那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事实上,几千年的历史已经提供了证明,自然演进只能在专制与蒙昧的路上滑行。在启蒙打破常规之前,也未见中国向着健康的方向演进。
(选自夏中义《大学人文教程》)
【小题1】下列对第二段中“补课”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重新树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进行持久的、全面的、认真的启蒙。
B.在人的解放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时,知识分子必须冲破传统的思想模式。
C.知识分子教育民众放弃激进主义,超越并冲破传统模式。
D.铲除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致力于维护自然演进的秩序。
【小题2】对“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的任务是不可逾越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启蒙”明显违反自然演进理论,因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不能使中国向着健康的方向演进。
B.在现代化进程中,因为人的解放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启蒙工作还必须进行。
C.“启蒙”的力量是弱小的,在现代化进程中,很难打破中国社会几千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乱入治、由治入乱这一规律。
D.在现代化进程中,由于传统发生了变化,因而启蒙的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激进主义,无论它激进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超出、冲破传统的模式。而启蒙却能使今日的中国防止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灾难再次发生。
B.五四先贤的启蒙努力曾推动中国社会向文明健康发展,今日的知识分子也应向五四先贤学习,肩负起启蒙的重任。
C.启蒙在今日的中国是必不可少的,是中国人获得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利的必由之路。但关于知识是否需要启蒙的争论也是必要的。
D.中国专制主义传统历史悠久,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才形成现代启蒙运动的高潮,但其因力量弱小,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程度有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正午阳光的新剧《都挺好》播出之后,口碑迅速走高,在豆瓣上有上万人打出85的高分,将近90%的网友给出四星及以上的评价。

《都挺好》的好评再次验证了正午阳光高品质内容输出的实力。在《都挺好》播出之前不久,正午阳光出品的年代剧《大江大河》与古装剧《知否》已先后播出,分别拿到8.8和7.5的豆瓣评分,收视率和网络热度也一路上扬至同时段第一、第二的位置。据统计,正午阳光自2014年至今,出品的剧集中有85.7%的作品豆瓣评分达到7分以上,有一半的作品豆瓣评分高于8分,整体表现“都挺好”。

一方面,正午阳光脱胎于山影集团,市场化之后其作品开始面向年轻市场,一改此前以战争剧、老一辈爱情剧为主的年代气息。另一方面,正午阳光的团队虽然在不断扩大,但仍然以“山东帮”的圈层为主,团队之间有长期磨合的熟悉和默契。而在华人文化控股之后,侯鸿亮仍掌握着公司内容布局的控制权。同时,双方的体制背景使正午阳光能够更好地把握政策与市场之间的平衡,进而保证好作品的持续输出。

(摘编自

材料二:

 

图二:平均收视率最高的前30剧目题材类型变化图

材料三:

近年来,电视剧产业化运行机制发生变革,市场化增速加快。为追求商业利益,制作方有意拉长电视剧篇幅,这种处理方式已成为某种业界“潜规则”。

《大唐荣耀》从60集拉长为92集,《择天记》从50集拉长到55集,动辄80、90集的电视剧屡见不鲜,新《还珠格格》99集,《隋唐英雄》120集……长剧越来越多,刷情拖沓、内容稀薄等现象屡见不鲜,即便某些评价良好、被誉为“良心剧”的作品也存在人为拉长“凑集数”等问题,挑战着观众内心的底线。

电视剧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审美、娱乐、情感沟通等多重社会功能和人文价值,“注水剧”对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试想,一部正常收视率为2%的电视刷,收看人群就有2600多万人,一条电视剧45分钟,如果注水部分有10分钟,那浪费的时间就是2.6亿分钟,注水部分越长,被浪费的个人时间和公共资源就越多。

国际上,减少剧集、保证单集精彩度已成为电视剧产业的共识。日剧的长度是10—12集,英剧更少,一般一年一季,一季3—9集。相比这两个国家,美剧的剧集往往较长,但由于竞争激烈,如果收视率不好,会立马遭遇“被砍”命运,这使得美剧制作追求精益求精。我国电视剧产业环境有自己的特点,但说到底,产业的良性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好作品说话,国产电视剧要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就必须挤干“水分”,扎扎实实用“干货”和“硬货”赢得观众。

(摘篇自《国产“注水剧”该挤挤水分了!》,2017年9月1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国产电影的产业化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我们经历过盲目追求大片化、奇观化的扭曲商业化之路;也经历过对明星的盲从和追捧,更不乏对资本的崇拜,但是最终国产电影在艰难的摸索中,做到了一年600亿票房的产业。而国产剧在经历了2017年的繁华盛宴后,却陷入了低迷。那么面对两个市场如此不同的表现,国产电视剧应该思考些什么?

首先,国产剧的追风现象还是十分明显,什么题材火爆,就蜂拥而至,完全不考虑市场对同一题材的消化程度,最终许多电视剧只能成为库存,连跟观众见面的机会都没有。

其次,电视剧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不仅仅是高价演员用替身演戏的问题,同时还有二流编剧胡编乱造、三流导演胡乱拍摄的问题。那些悬浮剧以及让人“尴尬癌”都出来的台词可不止是演员一个人造成的。

第三,观众会从众,但是观众不傻,不是你随便拉一个自带流量的明星和翻一本畅销书就能打造出人见人爱的精品佳作。我们爱明星,但是我们更爱融入角色背后的明星,如果一个电视剧只能让人记住明星本人而非剧中角色,那么这部剧很难成功。

第四,2018年上半年,卫视播放的电视剧百分之七十都号称是现实主义电视剧,但是这些现实主义其实一点都不现实。我们的电视剧热衷于套上一个现实的皮,讲述着臆想中的现实,还假装大家都会沉醉于这个创造出来的“现实”的样子。

(摘编自《国产剧的陌路与现实主义电影的崛起》,2018年7月15日《搜狐娱乐》)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2018年生产完成并获得发行许可的电视剧总量稳中有增,323部的数量与前两年基本持平,平均单部集数与2017年相比也基本持平。
B.生产完成并获得发行许可的电视剧总量从2012年到2017年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说明当时的电视剧市场迎来了较长的低谷期。
C.通过图二的变化图不难发现,贴近现实生活的都市情感剧增量最为显著,古装剧受政策等影响,数量缩水严重,2018年仅有7%的古装剧。
D.在平均收视率最高的前30剧目中,年代剧增量仅次于都市情感剧,献礼剧热映,就是时逢改革开放40周年的社会大环境造成的。
【小题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4年至今,正午阳光电视剧整体表现“都挺好”,赢得收视率和好口碑,这是多方努力的结果,值得其他影视公司借鉴。
B.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都通过减少剧集、保证单集精彩度的方式获得了国际的认可,这值得我国电视剧认真学习。
C.国产电影发展之路也不乏曲折,但如今的高票房与国产剧的低迷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背后的种种原因值得国产电视剧反思。
D.国产剧“注水”,会浪费个人时间和公共资源,但值得欣慰的是,在众多的呼吁声中,近3年国产剧平均单部集数已呈现下降趋势。
【小题3】综合以上材料,请概括并分析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国产电视剧发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它将以全新的网络架构提供远超4G的网络速率、毫秒级的传输时延和千亿级的连接能力,开启人机深度交互、万物广泛互联的新时代。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定义了5G的三大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让超高清视频、无线宽带等大流量业务成为可能或体验更好;超可靠低时延通信可满足远程医疗、工业自动化等行业的精准、可靠时延需求;海量机器类通信可承载大规模、高密度的物联网业务,每平方公里支持100万个设备连接。

(摘编自林振辉《5G关你什么事?》)

材料二:

各国5G标准必要专利申请分布     各企业5G必要专利申请比例

(数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

材料三:

5G将至,机遇与挑战并存。5G是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通过与工业、交通、农业等行业的广泛、深度融合,进而实现从支撑移动互联网向支撑各行业全面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全新转型。比如对于健康医疗行业,5G 可用于实时传输医疗数据、远程控制照料病人的云机器人,还可用于急救无人机、智能注射器等。随着5G通信技术的不断改进,它将真正帮助整个社会构建“万物互联”。

然而5G真的那么容易实现吗?现实并不乐观。2017年7月,中国和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围绕5G通信技术在频率的标准方面达成一致,计划在2020年左右统一通信标准。不过为争夺通信行业,以及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5G标准在统一过程中,必将引起一场不小的角逐战。哪个国家都想在5G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全球通信标准的统一或许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5G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应用终端要适配各行各业,这对终端测试提出了极大挑战。有的应用模组在普通环境中测试尚可,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性能变化很大。因此,终端开发需要在产业链中与各类企业合作,推出适合各行业的5G终端。随着

4G不限量流量的普及,5G流量将加速贬值,流量资费红利逐渐消失。和其他几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一样,电信运营商5G网络的建设也不会一蹴而就。在4G建设成本尚未收回的情况下启动5G,运营商将面临巨大的高额投资与缓慢回报的成本压力。

(摘编自康双勇《5G通讯技术的机遇与挑战》)

材料四:

关于世界通信技术与中国的关系,中国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中国历经“2G跟随、3G突破”,实现了“4G同步、5G引领”的历史性跨越。近日召开的第七届互联网安全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再次提醒需正视5G时代网络安全问题。比如5G的“万物互联”,让智慧城市成为可能。城市的管网、电力、能源、交通、社区等基础设施都有无数的传感器、摄像头进行监测和通过网络进行智能控制。一方面,精准的数据采集和细粒度的管控使得城市的管理更加科学,但另一方面,也将风险暴露在黑客的视野中。如果这些重要基础设施对外部的攻击没有足够的防御能力的话,一旦出了安全事故,代价将非常大。“但我们不能因担心安全而放弃产业数字化的进程。安全与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需要同步发展。”邬贺铨说。

(摘编自《“万物互联”还是“万物泄露”,5G时代网络安全怎么办》)

【小题1】下列不属于5G三大应用场景的一项是
A.通过在各大城市的公交车上或地铁中安装无线设备和实现网络覆盖,乘客使用智能手机可在车上观看电视视频或上网浏览。
B.综合三维激光扫描、高解析度视频图像等技术,实现考古现场全方位、多角度数据采集,最大程度保持数据完整和文物安全。
C.通过布满农场的高精度土壤温湿度传感器远程在线采集土壤酸碱度、养分、气象变化等信息,实现灌溉用水量的智能决策。
D.无人驾驶汽车上的智能平台仅需瞬间即可对传感器监测到的海量数据进行融合分析,执行减速、刹车、加油、转向等动作。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5G开启了万物广泛互联的新时代,通过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可催生更多的创新应用及业态,是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者。
B.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申请被中、韩、美、芬、瑞、日六国瓜分,我国占比位居榜首,其中华为达15.05%,中兴通讯紧随其后。
C.在各大手机厂商纷纷争夺5G标准必要专利权之际,中国5G建设摆脱了落后面貌,实现越发展,使我国迈入通信技术强国行列。
D.5G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可使社会生活日益智能化,但它的网络安全不容忽视,5G发展需要安全体系来护航。
【小题3】为什么说我国的5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还面临着挑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给贼道歉
张令
半夜时分,老王听到羊叫声,便叫醒儿子一块儿去看,结果看到一个贼正把羊使劲儿往 羊圈外拉。老王艮气愤,拿了一条绳子冲出去。那贼作势要跑,被绳索套住了脖子。老王的儿 子也很配合,他从正面扑上去,将一块臭得可以灭蚊子的抹布塞进那贼的嘴里,然后两人一起 将贼捆结实了,吊在院子里的大槐树上。
忙完了,儿子喘着粗气问:“现在咋办,报警吧?”
老王沉吟着说:“这是大事儿,先去问问你二叔吧。”
二叔是村里的会计,听完老王儿子的叙述,打着哈欠睁开眼,说:“报警报警,关他娘的 十几年,看他还敢偷不!”话刚从嘴里溜出来,觉得有些不妥,忙补充说:“要不,先去问问村 主任?”
三人一起去了村主任家。村主任听完情况汇报,点了支烟,待烟抽得差不多了,才翻了 下眼皮儿,说:“这件事有些棘手,老王啊,你也快50的人了,你看清了,那人真是个偷羊贼?”
老王说:“肯定是贼,我看见他时,他正把羊往外拖呢!”
村主任说:“你家的羊,不是一只没少吗?你一叫,他不是撒腿就逃吗?你还追上去把人 家给逮住,还拿绳子套人家的脖子,还拿抹布塞人家的嘴巴,还把人家吊到槐树上。你还来找 领导告状哩……你这不是多事吗?你大声叫喊‘抓贼’,吓吓他,让他逃了,不就什么事也没了?”
会计在一边儿琢磨着村主任的话,心里暗叫了一声“坏事了”,皮球似的从椅子上弹了起 来,说:“我的亲哥咧,主任说得有道理,咱回家把那贼放了吧。”
老王的儿子在一边嘟囔:“不是说要警吗?”
村主任从鼻孔里哼出一声,说:“报警?他又没偷着羊,就算定了罪,也判不了刑,关不 了几天,一放人.你也不想想,狗急了还会跳墙呢。真要是将贼惹毛了,别说你家,你二叔 家,恐怕咱村都难得安宁了……”
⑪会计听出了村主任的意思,主任真正的担Y是最后那没有说出来的半句话:“我这村主任, 怕也干不长了吧? ”所以会计接腔说:“还不知道那贼是单干还是团伙,搞不好,他的兄弟还在 外面埋伏着……我听说有个村抓了一个盗瓜贼,瞎拳乱脚将人打个半死,后来,那村的井被人 投了药,全村大半人家都中毒了,还闹出了人命哩……”
⑫老王一听,脊梁骨上顿时冒出冷汗来,闷了半天,问了一句:“那咋办呢?”
⑬村主任说:“咋办?你现在人也抓了,你说咋办?”
⑭会计在一旁出主意:“快啥也别说了,咱赶紧回家把人放了吧。”
⑮村主任又说:“你将人家绑了吊树上半天,手脚都已经麻了吧,你以为你想放人就放人 了?”
⑯老王一愣,又像木桩一样栽在地上,不敢动弹了。
⑰会计在一边附和着说:“是哩是哩,都绑半天了,受了不少苦,你将人放了,说个好话, 道个歉吧。”
⑱老王无语,想这两个“村官”都这么说,肯定是自己办错事了,心里那个悔啊,悔得肠 子都青了 : “你说就这俩破羊,值几个钱哩,现在闯大祸了吧!”
⑲村主任又冷哼了一声,说:“你放了人,你的羊还在圈里吧,你就不怕人家改天再来偷, 如果偷不着,在你家门外放把火……”
⑳会计想想也对,对老王说:“不光要放人,要道歉,最好把你家那俩羊也让他牵走,省得 人家回头再找你麻烦。”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16年第9期)
【小题1】下面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准确的两项是
A.小说中的老王和阿Q—样,是一个愚昧无知又善良淳朴的国民形象,作者对他的态度是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B.小说的⑦段,对村主任的语言描写中,连用了五个“还”,形象地表明了村主任对老王 抓贼的不以为然。
C.会计对抓贼一事前后态度变化极大,一方面表明他是个出尔反尔的人,另一方面说明他 最担忧的是贼会报复老王及村里人。
D.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⑪段中会计的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小说结尾给贼道 歉做了铺垫。
E. 小说中,两位村官一心为民,在他们的关怀和指点下,老王终于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 错误.•他的鲁莽抓贼,将会给自己和村里人带来麻烦。
【小题2】本文的结尾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3】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结合文本,阐述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