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黄宗羲,关注教育,尤其重视学校建设,认为“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他对以科举为轴心的学校教育非常不满,痛斥之为名利争夺场,他所理想的学校,是超越功名利禄的文化传承与光大之地,是养士之所,又是涵育与推动思想解放与创新的精神家园。
②在黄宗羲看来,学校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更是体现思想解放的创新家园。他断然否认皇 权与真理的等价性,强调是非不是任何专断的意志所能独裁,必经理性辨析而后定。其间就隐含了黄宗羲对学校的不迷信、不盲从而唯在求真求是的创新寄意。黄宗羲曾痛斥科举祸国殃民,而其最大的危害则是“取士而锢士”,扼杀教育的启蒙与创新追求,使“经、训”俨然雷池,士人不敢越之半步。黄宗羲痛斥科举强化了这种盲从迷信的学术风气,使士林失去了思想的活力和探索的勇气,从而形成严重的“封己守残”。有鉴于此,黄宗羲大声疾呼要冲破迷信,要学贵独创,学贵自得:“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黄宗羲反对“以水济水”,正是倡导以他平他的异质共存,他希望学校是实践、捍卫这一精神的场所;换句话说,他期待学校教育彻底摈弃科举的“锢士”之弊和“空华臭腐”的精神沉沦,而涵育独抒己见的勇气与冲破成见的创新活力。
③黄宗羲曾开宗明义地说过:“学校,所以养士也。”不过,这里的“养士”,绝非仅仅是培养、造就一般的人才,或者是科场得意,进而能博取功名利禄的人,其寄意所在是为国家培养和准备安邦与治天下的精英与栋梁。正是在此安君保国的意义上,黄宗羲又强调学校有着使天下达于大治的重要功能,用他的话说即学校为“治天下之具”:“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④黄宗羲认为,学校固有“养士”之功能和职责,但“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在黄宗羲的教育设想中,学校还有改善社会风气和推进文明进程的义务,即“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黄宗羲认为,如果没有学校,人民将有陷于野蛮之虞:“学校之法废,民蚩蚩而失教。”黄宗羲认为改变风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为厉禁,一为教育。就效果和功效来看,前者为末,后者为本。在黄宗羲看来,光有禁是难以变民风,改民俗的,只有依靠教育才能从根本上移风易俗,即“学校之教明而后可”。黄宗羲主张,一地教育的主管者,对一地的风俗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入其境,有违礼之祀,有非法之服,市悬无益之物,土留未掩之丧,优歌在耳,鄙语满街,则学官之职不修也”。值得注意的是,黄宗羲提出学校教育不仅有“革习俗”的文明进步的意义,也是富民的关键措施之一,“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华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这里黄宗羲实际上已触及启民智与富民的关系,其本质是肯定了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意义。
(摘自《光明日报》2018年8月4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视学校建设是黄宗羲关注教育的重点主张,学校就应该是摆脱名利、弘扬文化之地。
B.黄宗羲深刻了解“科举取士”的祸害,认为科举制是与教育的启蒙与创新背道而驰的。
C.“养士”是对学校必不可少的要求,学校的职责就是培养出能使“天下大治”的英才。
D.黄宗羲认为主管一地教育的官员对移风易俗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小题2】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阐释“以水济水”与“以他平他”的区别。
【小题3】理想的学校建设具体应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全文,简要概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11 05:16: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科普图书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内容,以普通大众为阅读对象,以通俗易懂为特点,以普及为目的的图书。凡同时具备科学性和通俗性两个条件的图书即可归入科普图书的范畴,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科普图书的范畴就变得模糊不清,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如中医养生、大众哲学、工业技术、投资收藏等门类中的一些图书是否应归入科普,研究界一直争论不休,没有形成统一意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科普图书中有些类别具有很强的交叉性或延展性。
(摘编自马俊锋 高宏斌《数字时代科普图书的界定分类及统计研究概况》)
材料二
在信息传播多元化的今天,科学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使命与价值,它所具有的启迪心智、明辨是非的作用愈发显得突出。前几年,甚嚣尘上的张悟本、马悦凌等事件,便说明公众很容易被一些打着科学旗号的伪科学蒙蔽双眼,难辨是非。作为科学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科普图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进而影响到社会、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与当今社会的万众创新、可持续发展,以及与经济建设、社会稳定都有着密切关系。
(摘编自张树《科普图书出版现狀与思路——分析2015年开卷科普图书排行榜》)
材料三
下面是科技部发布的2006—2015年科普图书出版种类及发行数量的统计数据。

图 1  2006—2015 年科普图书出版种类(种)

图 2   2006—2015 年科普图书发行数量(万册)
材料四
具有人文精神的科普图书才能成为经典之作,才能赢得读者的青睐。科普图书以内容为王,但好的科普图书一定是建立在人文背景下。如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追星——关于天文、历史、艺术与宗教的传奇》,作者将天文知识置于宏大的人文背景下,力求从文化的角度,将天文、历史、艺术与宗教熔于一炉,开拓读者的阅读视野,多层次体现天文之美、科学之美。
密切与时代的关系,反映当下中国科学技术水平的科普力作才能得到读者青睐。通观2015年的144种上榜科普图书,印象最深的就是重复严重——各种解密图书、冷知识图书占据了半壁江山。这类科普图书与当下“科学中国、万众创新”的形势显然有些脱节,而反映当下科学中国的科普力作是时代的召唤,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科普图书要创新发展,才能成为市场的宠儿。科普图书除做好内容、包装形式等方面的功课外,还要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如在纸质内容的基础上,加入相关内容的二维码,读者如有需求,只要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了。如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的“天之文”丛书,读者只要扫描一下书中的二维码,就能看到专家对这个问题的视频讲座。
做好精品,营销渠道向多元化发展。科普图书要突破低水平重复、选题面狭窄的局面,就要往精品化方向发展,同时在营销渠道方面,既要做好传统的书店、网店的营销,同时也要做好社群营销。出版社要顺势而为,整合各种资源与渠道,力争做出更多精品,让科普图书叫好又叫座。
(摘编自张树《科普图书出版现狀与思路——分析2015年开卷科普图书排行榜》)
【小题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A.前几年的张悟本、马悦凌等事件,说明公众仍然容易被打着科学旗号的伪科学蒙蔽,因此
科普文化的传播十分必要。
B.科普图书是科学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也影响到社会、
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
C.从材料三可以看出,2006至2015年,除个别年份外,科普图书出版种类总体呈上升趋势。
D.尽管科普图书以内容为王,但好的科普图书一定是建立在人文背景下,所以说,人文性相对更重要。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戏痴李老三

韦名

城不大,如一大铁锅平放地上,锅沿四周是高高的山,锅底略略平缓的地方便是城。城里人戏称为锅城。

锅城人好戏,由来已久。城志载曰:“梨园婆娑,无日无之……举国喧阗,昼夜无间。”

早年,大凡城里庙会、祭祀或富人家红白喜事,无不搭台唱戏,热热闹闹。当年的锅城,戏是无日不演,看戏呢,则是通宵达旦。

可自锅城人热衷于办企业挣大钱,过上快节奏的生活,锅城演戏几近销声匿迹。慢节奏的戏也几乎无人问津。

城南李老三却是热衷依旧,不仅爱听,更爱唱。

李老三,原名李阿山,独喜潮剧《柴房会》,因钦敬戏里正直、善良、诙谐、幽默的李老三而改名。《柴房会》是一出经典潮剧,讲的是小商人李老三夜宿客栈柴房,半夜遇鬼魂莫二娘,正直善良的李老三怜悯莫二娘的悲惨遭遇,毅然助其复仇的故事。

年轻时,李老三唱《柴房会》,身兼二角。一会是声音洪亮朴实、字正腔圆的男声念白,一会又是悲戚戚、哭啼啼的女声唱。爱戏的李老三早年听遍了四邻八乡演出的《柴房会》,每每听完看完,回家又学又评,十足一个戏痴。

戏痴李老三足足等了30年,找了一个同样是戏痴的女人。女人喜听喜看却不会唱。闲暇时,李老三一字一句教女人学念学唱。低矮的泥砖房里,常常传出《柴房会》精彩片段。清汤寡水的日子里,女人和李老三夫唱妇随,常引来邻居伫足听戏。夫妻俩纵然艰辛,生活却因戏而精彩。日子就在这一唱一和中悄悄流逝。

一日,农闲在家的李老三夫妇又在家拉开架势。

女声:不怕,奴自藏于大哥伞下,便能去得。

男声:天地不公,世道崎岖,恶人自在,屈死无事,我老三越思越想,就是身无盘缠,一路上我求爹爹拜奶奶,忍饥受饿当花子,哪怕是剥破脸皮风霜苦,定教冤魂吐气把贼诛。

女声:大哥仗义恩德难忘,等候来生做马报还。

……

夫妻二人边走边唱。走着,唱着,女人忽然软绵绵地靠在了李老三的肩臂上。女人走了。

李老三右手持着一把红伞,一直为女人撑着。送走了女人,李老三收藏了红伞和黑戏包。伞是女人先前买的道具,戏包是李老三和女人手牵手逛街时一起看中买的。李老三相信,女人自藏于伞下。李老三自此只听戏不唱戏。

在锅城,李老三靠着录音机,一个人孤零零地听了几年戏后,经不住儿子劝说,进城了。那是一个锅城根本无法比拟的真正的城。在城里,李老三先是靠录音机听《柴房会》。录音带换成了光盘,李老三不仅有声听,还有得看。

莫二娘:(入室,见室中有异,又闻蚊帐内鼻鼾之声,揭帐探视。)啊!是何方狂汉,酣睡在帐中?(莫二娘用手一拂,老三翻身下床。)

李老三:哎呀!怎么静静跌落眠床下?(老三坐地搔首狐疑。)

……

看着电视里李老三初遇鬼魂莫二娘,戏中的李老三在二丈高的竹梯上蹿下跳,欲逃无路,惊恐万状……李老三目不斜视,看完,想唱又不张口,一动不动,呆呆坐上半天,恍若隔世。

一日,李老三在报上看到城里大戏院请了一著名潮剧团,连演三天,戏目有《柴房会》。看到《柴房会》三个字时,李老三的眼直了。《柴房会》开演那晚,李老三收拾齐整,带着收藏多年的红伞和黑戏包,一人持两票早早到大戏院。“还有一位呢?”李老三进场时,服务员问。李老三看了看年轻的服务员,笑笑没吭声,径直入场往戏院中间走。偌大的戏院,李老三第一个进场。走到8排正中1、2号位置——那是看戏的最佳位置。李老三在1号位坐下,把红伞和黑戏包小心翼翼地放在2号位置。红伞和黑包在空无一人的大戏院里格外显眼。

戏开演了。“为生计,走四方……”,戏里,李老三朗朗上口的开场白震慑了满满一戏院的“潮粉”。李老三在座位上身体微微前倾,聚精会神,竖耳聆听,右手却不忘抚着2号座位的红伞黑包。

莫二娘:尊一声,我的我的……大恩人!

李老三:叫一句,我的我的……冤鬼魂。

……

台上,李老三和莫二娘边走边唱。台下,李老三听着看着身子忽然一软,斜靠在了2号位上。

戏痴李老三走了。李老三是伴着他带来的红伞和黑包里自己画的一张工笔老妇人像安详走的。

戏还在唱。 

(节选自2017年2期《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戏痴李老三”,有揭示主人公形象特点的作用,同时“戏痴”二字又暗示了小说的主要情节,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开头描写锅城的地理形势,介绍锅城人喜爱演戏、看戏的民间风俗,这些环境描写有力地增强了这个李老三人物形象的真实性。
C.李老三在妻子去世时一直为她撑着红伞,他相信妻子就藏在红伞下,戏院看戏时仍带着红伞,这样写的目的是表现他思想很迷信。
D.李老三夫妇热爱潮剧《柴房会》,妻子是演此戏时离开了人间,李老三是看此戏时离开了人间,可见小说歌颂的是重情重义的爱情。
【小题2】小说中三处戏文的呈现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为什么把戏里角色李老三与戏外戏痴李老三对照着写?请结合作品内简要赏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日报网

10月16日电10月15日12时2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39、40颗北斗导航卫星。

据美国科技网站新闻网15日报道,此次北斗双星的成功发射意义重大。中国研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仅为了满足其维护国家安全,更是发展社会经济的需要。据报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可达2.5米,较定位精度为20米的美国GPS更胜一筹。因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得益于可穿戴设备、物联网、无人机及无人驾驶汽车等智能技术的发展,当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市场颇为景气,其中包括实现定位功能的产品和服务。

2017年发布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市场报告》显示,到2025年,亚太地区的GNSS导航设备数量(以智能手机为主)将从2015年的19亿增长至43亿,超过欧盟和北美地区的总和,因而有望成为该领域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2016年,中国GNSS和定位服务市场产值达332.4亿元。随着北斗导航系统等卫星不断发挥作用,到2020年,中国该行业产值有望增长至620亿元。

材料二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网站8月13日文章,中国很有可能把“太空丝绸之路”加入陆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而将“一带一路”倡议扩至太空轨道。

美国媒体称,北斗是中国修建用以扩大自己活动和影响力的道路、铁路、港口和工业园的“数字黏合剂”。“太空丝绸之路”的卫星通信、天气监测和对地观测,将从天上到地上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新丝路沿线国家若加入“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会变得依赖中国所提供的太空服务。这将令北京对那些国家的政策选择具有更多影响力,因为中国控制了维持其经济增长的关键太空能力。

太空竞争可被视为地球上地缘政治的延伸,谁占据了太空制高点,谁就能主导地球,因为信息是21世纪权力的基础,而信息将通过太空传播。“太空丝绸之路”将为中国权力及对欧亚大片地区的掌控增加厚度,若不受到挑战,中国会把西方公司排挤出去,确保北京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太空服务的唯一提供者。这将最终巩固北京对新丝路沿线国家经济的控制。

(作者马尔科姆戴维斯)

材料三

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伟大倡议3年多来,从无到有,从点到面,硕果累累!现如今(2017年),峰会也已成功举办,全球130多国竞相参与,就连美日韩都悉数出席了!

曾记否,上个世纪中国航天饱受歧视,16国家参与国际空间站建设,唯独不让中国加入,中国航天人,望眼欲穿申请近20年,最终只能含恨而终!到2011年,美国白宫“禁止宇航局与中国任何合作”;2013年,美国还“禁止中国参加学术研讨会”!

1992年“921航天载人工程”立项,从1999年“神一”到2016年“神十一”,再到2017年“天舟一号”,从无人到载人、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突破了往返、出舱、交会、运输等关键技术……

近年来,在中国倡导“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航天多年来发挥自身优势,已有数十颗通信卫星先后镶嵌在浩瀚星空,联结成一条太空丝路”,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2015年10月,亚太九号通信卫星成功发射,使中国-东盟“10+1”合作更加密切,实现了对“海上丝绸之路”周边区域的基本覆盖。

2015年11月,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老挝一号通信卫星,700万老挝百姓可方便看电视、打电话、上网冲浪。中国也实现了首次整星出口到东盟,首创“天地一体化+商业运营”模式。

我国还将发射实践十八号、中星十八号、亚太6D等卫星,照耀全球60%陆地,惠及全球80%的人口,为“一带一路”及周边地区提供全方位的卫星通信服务。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在航天领域曾被西方大国封锁压制近20年,最后只能含恨而终;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就连美日韩都加入进来,展示出中国的大国胸襟。
B.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实现定位功能的产品和服务前景广阔,因此北斗导航系统有望成为该领域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C.未来几年,亚太导航设备大增一倍多,将拉动该领域中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定位服务市场产值将近翻倍。
D.在美国看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助力其一带一路倡议,因此美国白宫“禁止宇航局与中国任何合作”,“禁止中国参加学术研讨会”。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对中国高度评价,认为中国很有可能创建海陆空立体丝绸之路,将“一带一路”倡议扩至太空。
B.美国担心,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被中国控制了维持其经济增长的关键太空能力,从而政策选择要受中国更多影响。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高,不仅满足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更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D.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几年来,中国已有数十颗通信卫星先后镶嵌在浩瀚星空,联结成一条“太空丝路”,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小题3】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劫过九重城关/我座下马正酣/看那轻飘飘的衣摆/趁擦肩把裙掀/踏遍三江六岸/借刀光做船帆/任露水浸透了短衫/大盗睥睨四野/枕风宿雪多年/我与虎谋早餐/拎着钓叟的鱼弦/问卧龙几两钱/蜀中大雨连绵/关外横尸遍野/你的笑像一条恶犬/撞乱了我心弦/谈花饮月赋闲/这春宵艳阳天/待到梦醒时分睁眼/铁甲寒意凛冽/夙愿只隔一箭/故乡近似天边/不知何人浅唱弄弦/我彷徨不可前/烽烟万里如衔/掷群雄下酒宴/谢绝策勋十二传/想为你窃玉簪/入巷间吃汤面/笑看窗边飞雪/取腰间明珠弹山雀/立枇杷于庭前/
材料二:
《盗将行》:“劫过九城关,我座下马正酣。看那轻飘飘的衣摆,趁擦肩把裙掀。”
注释:女歌手花粥一曲民谣《盗将行》,简单的和弦,歌词痞里痞气。这首歌的歌词却讲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
评议:话说明朝崇祯年间,有个义盗武艺盖世,专劫污吏贪官。一天他劫数忽至,纵马逃城。在与一位姑娘擦肩交错的一瞬间,不小心带起了姑娘的裙边。义盗马上回顾,那官军尚远。忙下马致歉,不想姑娘明眸一盼,两人相遇如故,眉眼成书。义盗从此一生对之爱怜。奈何自己是贼,官军狰狞的面目就在眼前,好汉只得翻身上马绝尘而离……
材料三:
《盗将行》:“你的笑像一条恶犬,撞乱我的心弦。……想为你窃玉簪,入巷间吃汤面。”
注释:如果不是相遇,又怎会相恋;如果不是相恋,又怎会受那相思的熬煎;
评议:后来义盗遍寻苏州城,终于再次见到了那位姑娘。方知那位姑娘是官家闺秀。郎才女貌,两情缱绻。姑娘向他一笑,义盗瞬间被击碎了心脏,支支吾吾说出土味情话:“你的笑就像……就像我刚才碰到的一条恶狗,我现在……我现在心里好乱!”姑娘被他惹笑,不防遗失了玉簪。只好青丝暂挽。两人在一条雨巷共用了一餐,不过是一碗清清香香的阳春面。
材料四:
《盗将行》:“踏遍三江六岸,借刀光做船帆。大盗睥睨四野,枕风宿雪多年。”
注释:睥睨,读如辟腻,傲视天地之意。枕风宿雪,风餐露宿的意思;
评议:义盗发愿,从此要建功立业,归来好与姑娘再续前缘。从此不窃玉钩而窃封国。追南逐北,刀光枪影映上战舰的巨帆。烟雨江南,姑娘凝眸远处,诉说无尽的挂念。人异地而事同时。枕风宿雪,全不顾身后四起的狼烟。义盗终成大盗,睥睨天下,无人匹敌。朝廷加恩,一纸招安。归来铁甲战将,仍是那日窗外飞雪时出走的少年。
材料五:
《盗将行》:“掷群雄下酒宴,谢绝策勋十二转。……夙愿只隔一箭,故乡近似天边。不知何人浅唱弄弦,我彷徨不可前。”
注释:掷,抛掷,撇下不管的意思。策,册封之义,古代记录战功,刻写在竹策之上。十二转,古代军功,每升一级称一转。十二转不是确数,指将军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一箭,一箭射出所行之远。一箭之地比喻近在眼前。近在眼前的故乡如何“似天边”?天边者,看来只觉很近,行去却又那么远,可望不可即的意思;
评议:将军立功勋比河山,但他心念佳人。谢绝加官进爵,离开犒赏自己的英雄大宴。匹马还乡,越近乡情越怯。将军终于归来,奈何姑娘早已香消玉殒。万里烽烟,所爱隔世。刹那间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回想姑娘当年在街上丢了玉簪,一颦一笑宛如就在眼前。现在用全世界也换不回你再为我浅唱弄弦,再不能见你轻舒温婉。人间烟火,山河远阔。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将军苦笑,近取腰间原本要送给姑娘的珍珠,全当作了弹射鸟雀的弹丸。一珠一珠破空而走,目力所及,雾茫茫,空荡荡……
【小题1】下列对所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叙事,乍看凌乱,其实首位相贯,非常完整。好比思念一个人,往事历历在目,但我们在回想它时却总是交错往复,纷乱如麻。
B.材料二交代了事情的缘起和开端,评议部分又点明男女主人公不能长相厮守的矛盾冲突——盗与“官家闺秀”。所以大盗决定从军建功。
C.材料三、四记述了事情的发展,综合其他几则材料,我们可以推断“我与虎谋早餐”、“关外横尸遍野”都在写大盗九死一生的从军经历。
D.材料五“奈何姑娘早已香消玉殒”的依据,是歌词中“立枇杷于庭前”一句——语出《项脊轩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小题2】综合上述五则材料,简要写出歌曲《盗将行》歌词背后完整的故事梗概。不超过60个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

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持续性。

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衷。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

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这在当代中国外交内政的政策与行为中能够看得非常清晰。和为贵,是中国外交的首要特质;稳为上,是中国政治改革的关键目标;顺势而变是中国治理转型的重要特征。把握中国的大国气质,对于理解中国外交内政是很有帮助的。

(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

【小题1】下列关于“中国大国气质”的理解,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中国的大国气质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B.中国的大国气质之所以更稳定、更具有特续性是因为中国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有着最长的历史,其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C.从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催生出的独特价值体系,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
D.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中庸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
B.文章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
C.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
D.文章用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
【小题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大国如果没有一贯延续性的历史,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不会形成更稳定、更持续性的大国气质。
B.只要因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就能够生成天地万物的和谐。
C.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蕴含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深受中华文明独特价值体系的影响。
D.中国所表现出来的“以和为贵”“稳为”“顺势而变”的大国气质,是顺应中国当前外交内政形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