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九爷
清泉
九爷是个老革命。
九爷参加过长征,当年他才十五岁。九爷喜欢说长征的故事。他说,长征啊,路那个长啊!他边说边咂舌,边说边摇头。
九爷说,长征中没吃的,就吃野菜、草根、皮带,那个饿啊,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说到动情处,他那一小撮花白的胡须上下抖动着,昏花的小眼睛眯成一条缝儿……
九奶原来是师部的文艺兵,九爷和九奶结合也是组织安排。九爷当时是狼牙山五壮士团的团长,九奶和一群文艺兵来狼牙山五壮士团搞慰问演出,因为当时九爷这个团打了个漂亮的胜仗,九爷立了一等功。
九爷一眼就看上了九奶,他说,他喜欢九奶那婀娜的舞姿,更喜欢九奶圆润的唱腔。听九奶唱歌,脚仿佛踩在云端,整个身体软绵绵的,有飘飘欲仙的感觉……
九爷说,虽然是组织的安排,其实是九爷向组织提出要九奶做老婆的。
其实,九爷的事迹九奶早有耳闻,九爷这次又打了胜仗,还立一等功,九奶更加仰慕九爷。
二人就这样一拍即合……
九爷四十岁才有了个胖乎乎的崽儿,九爷把他起名陈英雄。九爷说,崽儿刚出生时,他就想给他取个好的名字,他想啊想……想啊想……就是想不出个好名字来。
九奶见九爷急得满头大汗,像无头的苍蝇在屋里团团乱转,就骂道:你个龟儿子!呆头呆脑的,你想想,当年在战场上以一当十,戎马一生,立了那么多战功,今天却一个名字都想不出来,你呀,你呀……
九爷恍然大悟,猛拍脑袋,说,出来啦!出来啦!
九爷拉着九奶的手兴奋地说,多谢你的提醒,就叫小兔崽“英雄”,你看,天安门广场那块巨大的石碑上还刻有这名字呢!毛主席在上面亲自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呢!就叫小兔崽“成英雄”(陈英雄)好了!
两口子哈哈大笑了一回……
九爷摸摸儿子的小脸说,小兔崽,你给老子听着!要想当英雄,必须要有好枪法,还要有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勇气,杀得敌人片甲不留。他边说边用手比划着。陈英雄乌黑的大眼睛鼓溜溜的看着九爷,嘴角哗哗地流着口水……
老家伙,你就不要吓崽儿了,他能听懂你说话吗?你以为打仗的日子好过吗?我倒不希望我的崽儿当什么英雄,我要他平平安安的过日子!九奶说道。
文化大革命席卷华夏大地,红卫兵兴风作浪,到处迫害老同志、老革命。
九爷在自家大门上贴了副对联:打倒一大片,尧舜禹汤皆右倾;保护一小撮,桀纣幽厉最革命;横批是:颠倒黑白。
这可惹恼了以吴兴国为首的红卫兵,吴兴国带着一帮人马闯进九爷家,把大门上的对联撕得粉碎。
吴兴国破口大骂道:该死的老头,早就觉得你是假革命真反动,现在果然露出狐狸尾巴了!
呯!九爷有力的大手已扬到吴兴国的脸上。一个耳光打得吴兴国眼冒金星,头也天旋地转起来。
龟孙子!老子是假革命,谁是真革命!老子扛枪干革命时,你娘还没生你呢!九爷指着吴兴国的鼻子破口大骂道。
吴兴国被打懵了,一动不动的站在原地。
该死的老头,反革命!同志们把他拿下!拿下!吴兴国回过神来大声吼道!
一群红卫兵像恶狼般扑向九爷,由于势单力薄,加上体力大不如前。九爷被恶棍们按倒在地用绳索捆绑起来,他们还在九爷脖颈上挂一纸牌,纸牌上写着:反革命分子!然后像牵老牛似的牵着九爷在大街上游行、批斗。
九爷像一头急红眼的公牛,挣扎、反抗,但都无济于事。
吴兴国破口大骂:秋后的蚂蚱,还能往哪里跳?以后要好好接受无产阶级专政,好好改造!说着带着人马扬长而去……
被折腾了一天的九爷疲惫不堪地回到家中,家中千疮百孔,满目疮痍。
九爷老泪纵横,他缓缓地走到地下室,穿上当年立一等功的战袍,挂上一枚枚鲜艳的勋章,蹒跚地朝山林走去……只听到轰隆一声枪响,九爷就这样走了……
九奶在九爷的坟前一边烧着纸钱,一边和佩戴着一枚枚军功章的陈英雄说着九爷的故事。她现在已九十五岁,她和儿子的眼泪一滴一滴地滚落到九爷的坟前……
(选自《中华微型小说》电子刊2011年第一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篇小说运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多角度地塑造了九爷形象,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B.“你个龟儿子!呆头呆脑的……你呀,你呀……”表现出九奶面对九爷的窘状又气又笑又充满了甜蜜的爱意。
C.九爷在自家门口贴的那副横批为“颠倒黑白”的对联是引发红卫兵批斗的根源,要是没张贴那副对联,就会相安无事。
D.“一群红卫兵像恶狼般扑向九爷”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红卫兵们丧尽天良,也暗示了九爷最终自杀的结局。
E. 文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许多老革命惨遭磨难,“千疮百孔,满目疮痍”既是九爷家被洗劫后的场景,也是当时社会的缩影。
【小题2】请赏析“听九奶唱歌,脚仿佛踩在云端,整个身体软绵绵的,有飘飘欲仙的感觉……”这句话。
【小题3】文中的九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小题4】小说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16 05:32: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论说类文本阅读

我国书法理论诞生较早,始见于汉代。崔瑗所谓“观其法象,俯仰有仪”,蔡邕所谓“书肇于自然”的书法评论,可算是书法理论的萌芽。此后,“自然”二字出现频率极高,且在不同时段、不同理论家的认知中有着不同的内涵。

汉代的书论中,“观物取象”意识普遍存在。在此观念下,当时的书论家不但关注汉字点画形状的书写方法,而且注重以自然物象来对应说明点画的形状与面貌。到了魏晋,书论对点画的描述更加微观细致。卫夫人《笔阵图》中提到“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以自然之形比附书法之形;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中的“屈脚之法,弯如角弓之张”,则揭示了书法点画形状与自然物象之间的相似性。这种从形状上把自然物象与书法点画紧密相连的理论,属于第一自然——“眼中自然”。在后世有关“永字八法”的讨论中,这种理论被进一步细化,但对自然内涵的拓展上并没有多大进展。用这一自然概念理解书法,具体可感,真实可信,但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毕竟有限。因为,它只能停留在书法具体点画外形的层面,一旦超出点画外形,进入到点画姿态以及整个字的造型与姿态问题时,这种以物对应的办法就陷入了尴尬。于是,书法理论的构建中就出现了“第二自然”,即“胸中自然”。

“胸中自然”基于生命意识与书法审美。魏晋南北朝书论中用自然物象来喻说书家的个人风格,并以此来表达不同书家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生命意象,如梁武帝说“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到了唐代,孙过庭《书谱》中讲到书法“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这就是说,书法与自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视觉感官上的相似性,而是自然与人心妙合的产物,需要感受与体悟。

怎样将胸中的“第二自然”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呢?这就进入了基于法道观念与心性表现的“第三自然”——“手中自然”。宋代以后,在尚意思潮的影响下,书法的主要追求已经不是妙悟自然,更不是眼观自然,而是心性的自然流露,以及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苏轼的书写状态“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便是他本人真性情、真情感的流露。此类作品,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一切都自然而然。自然而然即为自由自在,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必然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历代书家正是在观察、体悟、回归自然的过程中,提炼了书法的点画样式,丰富了书法的生命意象,升华了书法的审美境界,终将书法内化为书家的人格修养和心性表达。

(摘编自史忠平《中国古代书论中的“自然”变迁》)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代崔瑗的“观其法象,俯仰有仪”、蔡邕的“书肇于自然”的书法评论,可证明我国书法理论在很早以前就诞生了。
B.苏轼的书写状态“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体现了尚意书法追求的心性的自然流露和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
C.用“眼中自然”概念理解书法,如果遇到点画姿态以及整个字的造型与姿态问题时,这种以物对应的方法就陷入了尴尬。
D.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从形状上把自然物象与书法点画紧密相连,这种理论不断细化并影响了历代对“永字八法”的讨论。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代的书论家不仅关注汉字点画形状的书写方法,还注重以自然物象来对应说明点画的形状与面貌,这说明当时已存在“观物取象”的意识。
B.孙过庭《书谱》认为,在感受与体悟之后,可知书法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简单的视觉感官上的相似性,而且是自然与人心妙合的产物。
C.梁武帝评价王羲之的字“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的字“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这是用自然物象来喻说书家的不同风格和流露出的不同的生命意象。
D.卫夫人《笔阵图》中提到“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以自然之形比附书法之形,对点画的描述微观细致。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书法理论中的“眼中自然”“胸中自然”“手中自然”三个阶段互为因果,体现了从偏重自然精神到偏重人格精神的发展过程。
B.自我国书法理论萌芽后,“自然”二字出现频率很高,它的内涵在不同时段、不同理论家的认知中存在着不同之处。
C.宋代书法在尚意思潮影响下,主要追求心性的自然流露以及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以“一切都自然而然”为书法的最高境界。
D.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体悟与回归,历代书家对书法的认识不断深化,由注重点画形状,到注重生命意象和审美风格,再到注重心性表达。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各题。
玩物何至于丧志
杨扬
①《现代汉语词典》将“玩物丧志”解释为“沉迷于玩赏所喜好的东西而消磨掉志气。”观赏或是沉迷于那些赏心悦目的东西,会让人丧失进取心?这话听来有点匪夷所思。明代大画家董其昌,对字画古董的痴迷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喜欢古董,著有《骨董十三说》,将古董分成四类十一种,逐条加以解说。但他玩物没有丧志,反倒是消闲吐纳,大有奇悟,书法绘画的技艺和境界在赏玩过程中,得到极大的提升。这样看来,玩物与丧志的捆绑,实在有点勉强。生活中有这样一点点爱好,有这样一点点雅趣,对平凡人的平凡生活而言,无疑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②赏玩的小玩意儿看似闲杂无用,其实有自己的逸趣和生命价值。现代文化人中,喜欢雅玩的,不在少数。去桐乡石门丰子恺的缘缘堂,见到一只黄釉茶盏展示在那里,那是抗战结束,丰子恺先生特地从台湾带回的纪念物。茶盏小巧精致,别具一格,十分讨人喜爱。到北京参观茅盾故居,茅盾晚年工作的写字台上,放有一只青瓷笔洗。笔洗素雅朴实,高贵而不抢眼。写作劳累之余,看一眼青瓷笔洗,想来也是一件愉快的事。这些文化人的家居摆设中,都有瓷器相伴,说明赏玩瓷器的风尚在文人雅士中间是流行的,并没有人会因此而担心“玩物丧志”。
③瓷器之类物件,是可以游心怡神的对象,自古以来文人雅士都喜欢它们。但这类收集与今天的所谓收藏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常常听到一些人在问,好东西收了不少吧?还有的干脆说,增值了吧?这些奇奇怪怪的问题,除了与鉴宝有关之外,与赏玩其实没有丝毫的关系。鉴宝的要点在于聚宝发财,而赏玩的意义在于欣赏和愉悦。读者所熟悉的施蛰存、沈从文先生,也收集名家字画和古瓷佳品,但并不见他们因为收有古瓷或古董而变得大富大贵,相反,他们的生活始终如一,与富贵沾不到一点边。他们沉湎的是那个精彩绝伦的审美世界,寻求的是无穷无尽的人生乐趣。如果没有这种乐趣的支撑,或许他们的艺术生命早就走到了尽头。所以,玩物实际上是赏玩者自己的人格志趣的内在激励和无限寄托。玩物,在那个时代,是文化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滋养他们个人学养和精神气质的文化。
④朱光潜先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撰写的散文《后门大街——北平杂写之二》中,记录了他的日常生活。除了看书写作,他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是到附近的后门大街去走走看看,因为那里有十几家古玩店和几家旧书铺,时常可以淘到一些瓷器、古书,那些东西可能值不了多少钱,但到手时的高兴却是他所追求的。相比之下,这样的生活对于今天的文化人而言,是有点陌生了。不仅旧书铺、古玩店这些旧时的人文风景在今天的大学周边完全消失,而且,对于今天的文化人而言,可能宁愿去嘈杂的餐馆、酒吧等各种聚会场所,也不愿去光顾瓷器店、博物馆和文物商店。今天的文化人的确是普遍不玩物了,但文化人的“志”是否比前人更坚定了呢?
(选自《文汇报·笔会》,有删改)
【小题1】请简要分析第一段的论述层次。
【小题2】第④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3】结合文本,请简要概括玩物的积极意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社会诚信总是根植于一定的历史条件,受到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传统的影响。守信重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当代社会和谐稳定的精神命脉。作为一种德性伦理,中国传统诚信没有彼岸世界的上帝或神的终极关照,不依赖外在法制或契约的规制,也不是依靠后设利益的刺激,而主要靠个体德性的自觉和自律,靠行为者的自我担当;对诚信的评价也不是靠外在的规则或后果,而是依据行为者行动所体现的德性。但中国传统诚信伦理并不否认或排斥外在约束机制,特别是在经济领域,诚信的实现常常需要将道德诚信与制度诚信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
如传统社会的道德与法律关系一样,道德诚信一方面需要制度的有力保障,另一方面道德诚信可以直接上升为具有强制力的制度。《周礼》中就有记载人们为规避失信,交易双方订立契约性文件“券书”,一旦失约,失约方就得按照约定赔偿,这可谓诚信制度化的早期雏形。
作为中国传统商帮的典型代表,晋商、徽商具有儒商的特色,堪称信义诚信在商业领域中的具体实践。商人的德性自律及商帮的相与互助是晋商、徽商取得成功的关键,但我们也应明晓晋商、徽商诚信伦理也需要强有力的外在支持。严明的法律制度保障了商业诚信活动的有序开展,同时商帮的诚信伦理也具有制度化倾向乃至直接成为制度。就规约诚信而言,晋商、徽商会将宗法、家训、族规等作为道德诚信制度的现实载体,以晋商祁县乔家为例,乔致庸制定了“不准纳妾、不准虐仆、不准嫖妓、不准吸毒、不准赌博、不准酗酒”“六不准”家法,对家族成员进行严格的约束和管教。
在浓郁的地域诚信文化的关照之下,晋商、徽商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亦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商帮诚信制度,来保障商帮活动的有序开展。如晋商开创性地创立了票号制度,建立了东家、票号员工、客户一体化的诚信网络,使得东家、掌柜、员工和普通商户成为不可脱节的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当然,以现代文明法制理念来看,传统诚信制度也存在缺陷或不足:一是在国家法律制度方面,由于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性,缺乏宪法的根本保障,也没有保护自由原则、平等主体的民商法体系,因此,晋商、徽商无论是作为商帮团体还是个体企业,在与强权的政府打交道时,明显处于劣势与不利地位,不得不依附于政治势力和官僚集团。二是缺乏也不可能产生现代性的产权制度。三是缺乏建立在契约精神上的现代诚信制度。晋商、徽商还主要是以“人情信任心理和人情道德的自为调节功能”为主,缺乏独立于交易双方而且被双方认可的第三方机构,没有对交易活动进行仲裁、评价、监管及惩处的常设外部力量,更不可能有成熟的市场运作和监管机制。制度化的缺陷是其自身所无法解决的阿喀琉斯之踵,在西方制度化诚信逐步建立乃至日益成熟的时代背景下,在中国风云裂变的社会变局中,传统商帮必然摆脱不了与法治社会,市场经济时代断裂的命运而走向衰微。
(节选自《论中国传统诚信的运行机制》沈永福 邹柔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诚信是一种德性伦理,主要依靠个体德性的自觉和自律,行为者的自我担当而存在。
B.守信重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在经济领域,中国传统诚信伦理要将道德诚信与制度诚信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
C.晋商、徽商是中国儒商的代表,凭借商人的德性自律及商帮的相与互助,商业诚信活动就能有序开展。
D.各具特色的商帮诚信制度,使传统商帮成为不可脱节的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中国传统诚信”,先后阐述了传统诚信的特征、诚信与制度的关系、诚信在中国传统商帮的具体表现以及诚信制度的缺陷或不足。
B.“社会诚信总是受到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传统的影响”是本文的立论前提,文章用较大篇幅阐释了中国传统诚信对于制度维系的诉求。
C.文章多次举引晋商、徽商的典型例证,说明中国传统商帮的诚信伦理具有制度化倾向,通俗且具有说服力。
D.文章结尾部分,从国家制度、产权制度、现代契约制度等多个层面,正反对比,中西对照,论述了传统诚信制度的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诚信不依靠外在的规则或后果来评价,不代表其否认或排斥外在约束机制。
B.传统道德诚信需要制度的有力保障,甚至可上升为具有强制力的制度,可见道德和制度是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
C.为严格约束和管教家族成员,乔致庸制定“六不准”家法。这“六不准”也是诚信制度的现实载体。
D.传统诚信制度的缺陷是多方面的,即便建立了现代性的产权制度,传统商帮也有可能走向衰微。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长征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

长征火箭已经拥有退役、现役共计4代17种型号。其中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E、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甲5个型号已退役;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F、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和长征十一号12个型号在役。另有长征五号乙、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长征九号5个型号在研,长征十一号甲1个型号论证中。

长征火箭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地球轨道不同类型卫星及载人飞船的能力,并具备无人深空探测能力。低地球轨道(LEO)运载能力达到14吨,太阳同步轨道(SSO)运载能力达到1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达到14吨。

截至2019年3月10日,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发射300次,发射成功率达到95.33%。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进行了300次发射,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这靠的是什么?龙乐豪院士认为,靠的是牢牢把握住了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的拓路者长征六号火箭为例,2015年它以“一箭二十星”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长征六号瞄准国际运载火箭先进技术水平。浑身上下几乎都是新的。很多技术在世界上没有成功应用的先例,自主创新成果达十几项。

据介绍,长征五号突破了12项重大关键技术和247项关键技术,代表着我国科技创新与工业制造的高水平,不仅使整个火箭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带动国内工业制造能力的提升。

未来,比长征五号更大的重型火箭长征九号,将研制9.5米级的火箭箱体,也将带动国内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新装备等向前发展。

(摘编自余建斌 王伟童《长征火箭成为闪亮的中国名片》《人民日报》2019年04月01日)

材料三: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3月11日报道,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是中国火箭的绝对主力,承担了中国96.4%的发射任务,发射航天器总质量占中国发射总质量的99.2%。

报道称,一组数字可以反映出长征系列火箭的快速进步:自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飞至2007年6月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鑫诺三号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100次发射用时37年,年均发射2.7次;再至2014年12月,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巴资源卫星,长征火箭第二个100次发射用时7.5年,年均发射13.3次;至2019年3月10日,长征火箭实现第三个100次发射,仅用了4年多时间,年均发射23.5次。

报道称,尽管长征系列火箭也曾发射失败,尤其是2017年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第二次发射失败。但长征系列火箭接近96%的发射成功率,在世界上仍属于先进水平。而且,与前50次发射相比,长征系列火箭后250次发射的成功率明显提升。在第三个100次发射中,长征火箭共将225个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高达97%。特别是2018年,长征火箭年发射连续成功次数达到37次,并首次位居世界航天发射次数年度第一位,创下世界航天发射的新纪录。

报道称,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与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有密切关系。如果革弊兴利得当,这种体制在需要高投入、高协调、高精准但见效慢的航天领域还是颇具竞争力的。

报道称,这些年,中国航天打破论资排辈的弊端,青年人才挑大梁的局面蔚然成风。不拘一格用人才也是中国航天科技进步的“秘诀”和保障。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9年3月12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征火箭在3个100次的发展历程中,从所用的时间、年均发射次数以及发射成功率,可看出它在快速进步。
B.长征火箭在2018年捷报频传,成功率进一步提升,年发射连续成功次数首次居世界第一,并刷新世界纪录。
C.作为在研的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九号,它将比长征五号更大,更能带动国内材料、工艺、器件、装备等创新发展。
D.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无论是从承担的发射任务,还是从发射航天器的总质量来看,都堪称中国火箭的绝对主力。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拓路者,长征六号火箭创造了“一箭二十星”中国航天新纪录,很多技术创造了成功应用的先例。
B.长征五号大型运载火箭,在关键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上均有突破,使火箭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提升我国工业制造能力。
C.我国长征运载火箭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发射成功,目前共拥有4代17种型号,其中包括退役型号、现役型号、在研型号和论证型号。
D.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实现300次发射,其成功率达到95.33%,这在世界上属于先进水平,长征火箭成为闪亮的中国名片。
【小题3】根据以上材料,简要概括中国航天科技进步的“秘诀”。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要想实现这几句话,还要走很长的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比如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也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

②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③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而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这就是我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④中国历史上有过这样的例子。唐朝的时候,国家昌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引起了邻国日本的关注,派人来学习,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他们把唐朝好的东西带回去,丰富了自己的文化。这段历史表明,当时的日本人是很有“鉴赏力”的,善于“美人之美”,因此获得了很多文化资源,达到了双赢的结果。

⑤当今地球上的人类,应该比古代人具有更广阔的胸怀、更远大的目光,对于不同文化有更高的鉴赏力,拥有一个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的良好心态。在这方面,我们的先辈留下了许多包含了深刻哲理的宝贵经验。比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如“修己而不责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这样的格言,都包含了克己、忍耐、收敛的意思。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形成的漫长岁月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人特有的一套哲学思想。

⑥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现在起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这场变革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但是,当我们看到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

(选自费孝通《美美与共》,有删节)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美其美”,就是要懂得欣赏本民族的文化:“美人之美”,就是要学会真诚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
B.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有其短长,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的做法是错误的。
C.中国人有一套特有的哲学思想,它是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漫长岁月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D.只要人们在文化心态、思想观念上进行一场深刻的大变革,人类就能生活在“和而不同”的世界上。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从文化心态角度,联系历史与现实,侧重论述了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设想的艰难与可能。
B.文章第二段,综合运用举例、对比的论证手法,剖析了当今中国学术界所存在的病态心理产生的缘由。
C.文章第四段,以历史上日本学习、接受唐文化为例,论证“美人之美”对促进自身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D.文章最后,作者指出建立“和而不同”世界的前提是革新思想观念,树立起“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因为妄自尊大的病态心理,现在已经沦为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
B.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会出现“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根源在于民众的心理被扭曲了。
C.对纷至沓来的异文化,正确的做法是用理智的、稳健的心态审视它,并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它。
D.“天下大同”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相得益彰、共同繁荣,人类生活在“和而不同”的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