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版权问题的产生,是宋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科技、书籍生产等因素全面发展的产物。宋代是我国商品经济发展迅猛的时期,无论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印刷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经济的发展为版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宋代印刷业的繁荣是版权保护的技术前提。印刷术的发明将人们从繁重的抄写劳动中解放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知识文明的传播。宋代图书出版与社会文化传播事业空前繁荣,宋代在新书论撰编述、古籍收藏保存、图书出版发行等各个方面均超越了前代,将图书出版事业推向崭新的高峰。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这种传播的合理掌控与保护。
“盗版”现象的出现是宋代版权保护产生的直接诱因。不少著名作者的著作均有过被盗版的遭遇。盗版行为的存在,侵害了作者和出版者的利益,激起了作者及出版者保护自己利益的意识,形成保护版权的观念。对于版权的保护,宋代针对官方出版物和私人出版物采取不同的措施。
对于官方出版物,采取“禁印”措施和确立出版审查制度。一是采取“禁印”措施,在宋代,官府出版的书籍和法令,只允许官方印制,私人不得翻刻。“禁印”不是正规的法令,而是宋代印书行业的一种禁例,但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尽管该措施的初衷具有明显的管理目的,但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版权的作用。二是确立出版审查制度。宋代出版发行的中央审查机构是国子监。国子监是国家最高的教育与出版机构,承担部分出版管理职能,其中之―就是对出版物进行严格的审查以保护版权。除了行使审查职能之外,国子监也承担着版权的登记和注册职能。
对于私人出版物采取“附牌记,发榜文,立公据”的措施。一是“附牌记”,就是在书籍的扉页,序文目录后、卷末或者书边处刊印上版权保护的告示,相当于现代出版物的版权记载页,其上常常刻有图书的作者、书名、版刻时间、版刻地点及收藏人,主要起着显示版的作用。二是“发榜文”,就是通过申报行政机关,将保护版权的有关事宜张榜公布。三是“立公据”。是指国子监审批印刻者向官府发出的申请后,为其颁发准许保护其版权的“公据”。该“公据”用来证明书籍翻印的合法性,当遇到版权被侵害的情况时,可作为向地方官府告发并追究侵权者责任的依据。
在宋代,对版权的保护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的,由于在国家层面缺乏以私权为核心的系统的民事法律制度,版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利也无法得到准确的界定,因此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对盗版行为的打击效果也不太理想,但是宋代为保护版权不断探索的精神却是难能可贵的,其对出版者与作者的权益维护,对出版物审查,保护的措施及版权保护意识的培养等各方面,对今天的版权保护机制都有借鉴与启发作用。
(摘自李睿《宋代的版权保护》,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图书出版与社会文化传播事业空前繁荣,这得益于当时对版权保护的重视。 |
B.因为官方出版物和私人出版物性质与地位不同,所以版权保护的措施也不相同。 |
C.国子监负责对出版物进行严格审查,进行版权登记和注册,颁发版权保护公据。 |
D.因为在国家层面缺乏系统的民事法律制度,宋代为版权保护所作的努力效果一般。 |
A.全文采用总—分—总式结构,从几个方面探讨了宋代如何进行版权保护这一问题. |
B.第一段集中阐述了宋代版权问题产生的背景,这是全文论题提出的前提和基础。 |
C.文章运用说理论证与举例论证,介绍宋代针对不同出版物进行版权保护的措施。 |
D.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指出研究宋代的版权保护对当下版权保护机制的积极意义。 |
A.如果没有宋代印刷业的繁荣,中国古代版权保护的问题可能就不会这么早出现。 |
B.盗版行为侵害了作者和出版者的利益,这是宋代版权保护观念形成的直接原因。 |
C.如果出版物既不能提供牌记,又不能提供公据,出版者就可能被追究侵权责任。 |
D.宋代对版权的保护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是因为其试图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管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