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小题。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小题1】对下列《沁园春·长沙》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看”字总领七句,由虚到实,描绘了诗人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B.红枫、碧水、雄鹰、鱼儿这些客观物象,一经融入作者的主观情趣,就成了种种美的意象,作者借此抒发了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感受和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C.作者在意象的选取和描写角度方面匠心独运,既有远眺,又有近观;既有仰望,又有俯视。而且动静结合,红绿相衬,真可谓“远近高低各不同”。
D.最后一句哲理性的概括,点明了作者咏秋的旨意所在:要生存,要发展,就要“竞”,从而突出了作者强烈的革命精神。
【小题2】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 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2-21 10:41: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忆秦娥·娄山关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一九三五年二月
注忆秦娥:是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这首词写于长征路上,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之后。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忆秦娥是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双调,仄韵格,四十六字。该词牌名的最早出自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
B.“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音律前(第一句)急后(第二句)慢,在鲜明的对比中产生回肠荡气之感,更增添几分冷峻与悲壮。
C.“雄关漫道真如铁”一句中,“漫道”二字是“徒然说、枉然说”的意思,而“真如铁”又用了“真”字,这两者字面上的矛盾实则是人们传言和作者内心感受的矛盾。
D.“而今迈步从头越”是上句“雄关漫道真如铁”的自然延伸。经过战斗,“雄关”已变成通途。“从头越”三个字写出了革命队伍跨越雄关,踏平险阻的坚强决心和无畏勇气。
E. 词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两个景句来收笔,画面苍凉沉雄。这两个色彩鲜明的比喻句既描绘了景物,又饱含着感情,表达了作者对革命战士牺牲的悲痛之情。
【小题2】上阕从哪些角度来写景?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 六盘山

***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月

【小题1】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望断”,望尽,望极,一直望到再也看不见了,表示望的久远。
B.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长城”,这里指秦始皇修筑的长城。“好汉”勇敢有为的人。“屈指”,弯着手指计算。“行程”,指长征已走过的路程。
C. “红旗漫卷西风”,“漫卷”,随风翻卷。
D. “何时缚住苍龙”,“苍龙”,太岁星的别名。古代方士以太岁所在为凶方,因为太岁星象征凶神恶煞。这里喻指以将介石为总头目的国民党集团。
【小题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是写作者伫立在六盘山顶,目送着雁群向南飞去。雁群渐飞渐远,终于消失在南面的天际,可他还在久久地凝望着。寄托了对走过的万水千山的怀念。
B. “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钢铁般的誓言和雄心,表现出藐视一切困难和藐视一切敌人的宏伟气魄。
C.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这两句景物描写同上阕“天高云淡”的自然景观相映,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蓝天、白云、红旗,西风、雁群、浩荡的红军队伍,真是色彩鲜明,境界壮阔,表现出胜利在望的欢跃情调。
D.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两句,抒情言志慷慨激昂,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伟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