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黄昏
孙玉秀
李婶弯腰抱起一捆柴火,吃力地走着。几颗雨点砸下来,豆粒一般,落到尘土里,滚动了一下,晃了两晃,顿时粘住不动了。也有几颗落到她的脸上,碰到了嘴角,凉丝丝地裹着一股咸味。
李婶抬头见一块灰黑色的幕布遮住了半边天。她加快了脚步,将怀中的那捆柴送到仓房里,很快又折回到院子里。二十几只鸡鸭鹅见了她,将她团团围住。
雨点逐渐变大,空气里裹着一股雨的腥味。李婶转身回屋,很快提着半桶加水的食料出来,水舀子在塑料桶里摇晃。她将食料用力搅拌几下,分别倒入三个木槽里。那些鸡鸭鹅迅速围拢过来,迫不及待地吞咽起来。李婶望着它们贪婪的吃相,心想,吃吧,吃饱了好多产蛋,留给他回家吃!
李婶站在院子里再一次看天,那块幕布的颜色更深了,好像被人扯住了四角的被子,沉沉地压过来,让人透不过气来。她掰开手指头,数了又数,十天了,老头子的病也不知治得咋样了,千万不要扔下俺不管啊!李婶想着,眼角不自觉地湿润了。
一只鹅伸长脖子嘎嘎地叫了几声,她才回过神来,打算再去抱一捆柴,刚一抬脚,被几根散落的柴棍绊了一下,她本能地伸开双手支撑到地面,方稳住了身子。李婶感觉到手掌一阵钻心的疼,起身察看,这才发现左手食指被刮了一条细长的口子,汩汩地冒着鲜红的血。
风起,雨噼噼啪啪地下起来。李婶顾不上疼痛,弯腰拾起那几根散落的柴棍,从柴垛上用力拽出一捆柴,斜抱在腋下一路小跑,一股脑儿堆放到灶膛前。她伸出右手拧开水龙头,冲洗着手掌上的血迹,转身去屋内取出一贴邦迪,小心缠到左手的食指上。
李婶低头搓一搓自己的双手,发出木锉一样的窸窣声。她从衣兜里摸出电话来打,那端却传来电话关机的声音。李婶失落了,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窗外的天色越来越暗,将整座老房子都吞了进去,一道闪电钻出来,顿时撕开了黑幕,紧接着传来一阵轰隆隆的雷声,滚石一般翻滚过来。
李婶赶忙将鸡鸭鹅一起赶进圈窝里。再回屋时,衣服已经湿了半截。还没等她站稳脚跟,窗外的雨水哗啦一声,从空中整个倾泻下来,白亮亮的一大片,分不清天和地的界限,只剩下一个雨水的世界。
墙上的时钟响了几声,李婶回过神来,意识到该做晚饭了。她麻利地打开那捆干柴,蹲下身子,将一大把干柴塞进了灶膛,点燃书纸,放到灶膛里。干柴碰到了火星,晃晃悠悠地燃烧起来,火苗越来越旺,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
李婶将锅洗刷干净,添上半锅水,转身去淘米洗菜,熟练而又有序。手机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李婶赶紧从衣兜里掏出来,一个熟悉的声音从手机那端飘过来,妈,爸的手机没电了,爸在医院挺好的,您照顾好自己就行,千万别担心。
李婶眼睛里又满是泪水,嗯嗯,有你们在,妈一百个放心。
她挂了儿子的电话,擦了泪,凝视着窗外。雨小了,院子里浑浊的积水淌成了小河,汇聚在大门口处,一转弯撞进门外的壕沟里,哼着歌溜掉了。
李婶搬来一个小板凳,不停地添柴。灶膛里的火越来越旺,没多久,厨房暖和了起来,铁锅吱吱啦啦地响,四周冒出白色的热气,很快便飘出了一阵诱人的饭香。
李婶起身去打开饭桌,熟练地摆放上两双筷子,随后又摇了摇头,失落地拿下去一双,心里默念,快好起来吧,别总牵累孩子,俺在家等你健健康康地回来。
雨停了。李婶将目光挪向窗外,两道明亮的霞光射了进来,刺得她睁不开眼,再看时,仿佛老头子笑呵呵地站在大门口。她心里一惊,擦了擦眼睛,方知是自己看花了眼。
李婶推开房门,一片晚霞染红了西边的天空,也染红了她的半边脸。她低头拍了拍衣兜里的手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黄昏”为题既是写眼前黄昏天气景象,也是写李婶的人生黄昏季节。小说将两个黄昏景色相互交融,意境深远。
B.小说中用了很长的篇幅来写黄昏雨势由小到大的变化,而对于雨小后的描写较为简略,这是为了突出强调儿子的来电。
C.小说所写的柴火、鸡、鸭、鹅、灶膛等内容,既揭示了人物的身份,也鲜明地体现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真实感强。
D.小说结尾描绘了雨散天晴,晚霞染红了西边的天空,既与前面下雨形成对比,又真切体现了李婶轻松、心安的心情。
【小题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李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请分别简要概括小说中两次打电话的细节内容。并说明此细节的表达效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07 03:12: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苹果”的果心在哪里

①美国苹果公司生产的iPod、iPhone和iPad产品系列不仅改变了IT业的世界版图,而且引领了一种新的娱乐方式和消费方式,创造了一种文化。

②2001年10月23日,苹果公司推出的iPod很快便得到市场的热捧,2005年全球销售量达1500万台。iPad推出时的最低售价只有499美元,这在当时出乎许多业界同行和消费者的预料,也压缩和封闭了其他公司类似产品的生存空间。奇妙的产品设计和不高的价格刺激了市场销售,巨大的销售量为苹果公司带来了惊人的超额利润。iPad和前期的iPod、iPhone为什么拥有价格优势?为什么可以在短时期内迅速突破研发瓶颈、生产瓶颈并投入市场?关键在于苹果公司的产业链。

③iPad、iPod等的设计在苹果公司,但它的零部件供应和代工生产企业却分布在世界许多地区,它们要么拥有技术优势,要么拥有低廉的劳动力,要么拥有区位优势等。以长度相当于一张信用卡、宽度仅相当于三分之二张信用卡的iPod来说,其微型硬盘、解码器、PCB板等由日本东芝、韩国三星和荷兰飞利浦等国际知名企业提供。电池、充电器、触摸滚轮和耳机等主要由中国台湾和大陆的企业提供。这是就零部件的供应而言。就代工生产而言,苹果公司将iPod的代工生产资格给了4家中国台湾企业,分别是广达电脑、英华达电脑、富士康和华硕电脑。这些代工企业又主要通过在中国内地的生产基地生产,以充分利用中国内地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就销售而言,苹果公司一是利用沃尔玛的销售渠道;二是通过专门设立的专卖店;三是通过寻求有意向的经销商和代理商进行销售。在整个产业链的协作下,小巧、轻盈的iPod在美国市场上亮相的售价为299美元。

④iPad的产业链与iPod高度相似。美国权威市场调查机构iSupply的调查显示,iPad所有零部件的成本仅为219.35美元,还不及零售价格的一半,平均成本为260美元左右。苹果公司在iPad的产业链中的收益占增加值的比率为50%以上,据说台湾地区的代工生产企业只得到增加值的3%左右。

⑤“苹果”的聪明和可怕,不仅在于它超前的技术设计理念,而且在于它对全球范围内产业链的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产业链本质上是社会分工的体现,对产业链的利用就是对社会分工网络的利用。

⑥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注意到了分工的巨大作用,认为分工是促进企业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美国经济学家杨格后来进一步认为,生产过程中更有效率的方式是,选择首先生产某种或某些中间产品,然后通过运用中间产品再去生产最终产品。中间产品的种类数越多,生产的总体效率就会越高。用今天的语言讲,也就是社会分工越细密,产业链越完整,经济效率就会越高。当代经济学家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和克鲁格曼等人,又通过复杂、严谨的数学模型论证了杨格的观点。

⑦无论从理论上说还是从“苹果”的案例来说,企业都应该注重利用社会分工网络和企业外部的产业链。必须抛弃或修正追求企业收益增长的主要途径□□唯一途径是扩大企业规模的传统观念,单个企业规模的扩大并不能改变既定社会分工网络和产业链的构成。过去的一二十年内,我国不少企业沉迷于资产重组和扩大企业规模,常常效果不佳。

⑧如何在社会分工体系和产业链中占据有利地位,是我国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韩国的LG公司为什么能成为iPad最重要元件——9.7英寸触摸显示屏的供货商,从而在iPad的产业链中也分一杯羹?关键是LG拥有制造触摸屏的平面转换技术。这项技术不但使苹果平板电脑图像清晰、色彩鲜艳稳定,而且配合LED背光显示技术,能够大大节省电能消耗。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和竞争力,就只能偏居产业链中缺乏风景的节点。

⑨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充分利用产业链是企业的王者之道。这是“苹果”给我们的启示。

【小题1】标题中“果心”的意思是_____。
【小题2】第②段介绍苹果产品热销以及由此带来的超额利润,其目的是_____。
【小题3】第③④两段分别以iPod、iPad为例说明苹果公司的产业链利用情况,请简析两段文字说明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小题4】填入第⑦段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甚至B.也许C.以及D.或者
【小题5】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第⑧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小题6】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台湾和大陆的企业不是苹果零部件的供应者,只有代工生产资格。
B.iPad所有零部件的成本只有219.35美元,相当于他的零售价格的一半。
C.当代经济学家杨格与迪克西特等充分论证了亚当·斯密观点的正确性。
D.文章批评了我国不少企业热衷于资产重组和扩大企业规模的经营模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中国书法史的高,魏晋书法所够显出的风度和气象是后世始终都无超越的。儒学精神的夺在使魏晋书法能始终保持中和唯美的发展我态,并与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相契合,最终成为中国书法的典范。 

在先秦的儒家思想中,艺本与道、德、仁相相成。但这之后发生了变化艺术的地位日趋下降,到西汉《礼记•乐记》就变成“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了书法也由此而视为“小道”“末技”所以,当汉木书法发展出现一次自觉时,士子们抛弃儒家经典而狂研习草书的行为,立即遭到谨守礼法的儒士们的严厉批判,东汉辞赋家赵壹的《非草书》就是在这的气氛中产生的。赵士的《非草书》对处于起步状态的草书做了很好的整理,并把书法纳八儒家的恩想体系之内使书的发展有了厚重的思想基础,为晋书法高峰时代的到来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和文化条件。 

魏晋时期是世家大族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期,而儒学精神则借助世族这一社会载体发挥作用。自两汉开始形成的经学传统对于如琅琊王氏、东海王氏、龙亢桓氏等家族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魏晋时期的一些新兴家族也大多是汉代儒生之后,如颍川钟氏、河东卫氏等。颖川钟皓、卫暠、庾乘等虽然不愿出仕,但无一例外都是当时著名的儒生,并因为精通儒学而对士林产生较大影响。魏晋时期,这些家族的发展和繁荣都是在以儒学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中展开,即使后来天下大乱家族迁移,这些有着优良儒学传统的家族也始终没有抛弃礼法。

中国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他创造了中国书法的高峰和典范。在王羲之身上,书法与儒家文化完美地融为一体,即使受到道家思想影响,也都被他化在骨子里的儒家思想慢慢消解和吸收,其放浪形骸、纵情挥洒的性情受到一定程度的克制。草书除了出现之初因为不受儒学精神的限制而曾经恣肆和张扬过,在后世书法史上,草书从来都没有突破儒学精神的束缚而进入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境地,它始终坚守在一定的礼法范畴内。

正是因为儒学精神的存在,魏晋书法才具有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品格,并为后世书家尊崇和膜拜。从这个意义上讲,魏晋书法对于儒学精神的吸收和借鉴正可成为中国书法在后世发展的典范。

(摘编自吕文明《魏晋书法的儒学精神》)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先秦儒家思想中,艺术的地位和道、德、仁相当,后来艺术的地位逐渐下降,而书法的地位更是在艺术之下。
B.赵壹的《非草书》很好地规整了处于赴状态的草书,并把书法纳入儒家的思想体系之内,使魏晋时代的书法达到高峰。
C.魏晋时期的钟皓、卫暠精通儒学,都是当时著名的儒生,因颍川钟氏、河东卫氏,成为魏晋时期的新兴家族。
D.魏晋时期,在以儒学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中发展繁荣的世家大族,在天下大乱家族迁移时,始终没有抛弃礼法。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阐述了魏晋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B.文章以赵壹对士子们抛弃儒家典籍而研习草书的行为的批判为例,论证了草书的危害。
C.第三段论述了魏晋时期世家大族与儒学精神的关系,世家大族对传承儒学有重要作用。
D.文章举钟繇和王羲之的例子作为论据,论述了书法的发展与儒学精神的紧密关系。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不仅将书法与儒家文化完美地融为一体,而且把儒家和道家逐渐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了中国书法的高峰和典范。
B.汉魏之际最有名气的书法文化家族中的钏繇对当时新出现的楷书进行了规整,使书法向着非常符合儒家中和的美学思想的方正典雅的方向发展。
C.除了出现之初,草书在后世书法史上始终坚守在一定的礼法范畴内,从来都没有突破儒学精神的束缚而进入无拘无束逍遥自在境地。
D.魏晋书法因为儒学精神的存在,具有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品格,它对于儒学精神的吸收和借鉴对后世书法发展有启示意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

“厚德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是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道德状况是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没有道德,哪来和谐?儒家“厚德载物”思想的当下价值毋庸置疑。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通俗地说,厚德载物就是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的,人应效法地,以厚德宽容待人。所谓“厚德”即“大德”、“高德”,即最高尚的道德。所谓“载物”之“物”,不仅专指万物,而且首先指一切人。“厚德载物”,即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做人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要胸怀宽广,气度宏大。既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厚德载物”有利于培养现代道德人格,保证人生价值的实现。儒家追求“厚德”的君子人格,儒家君子人格所具备的道德品质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模式。现代理想人格寄托着人们的期待和追求,它要求人们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道德操守,要正确处理义利关系,要有承担责任与直面苦难的勇气,等等。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表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而且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特别是人的道德品行。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无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进取心、自信心等品质。

“厚德载物”督促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促进个人幸福。儒家强调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人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理性重视人的现实生活的精神维度,主张向内寻求生命的根据和快乐的泉源。儒家许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道德,如正义、诚实、信任、宽厚等等,已构成人们恒久的道德情怀,使人有尊严地生活。现实社会中,物质生活提高后,人的幸福感并不一定增加,人们领悟到生活不只是为满足物质享乐而忙碌,还应有精神追求的乐趣。“厚德载物”思想能够培养人们的仁爱之心,使人克制人欲、减轻自私自利之心,爱他人、爱社会、爱人类、爱万物。道德高尚、胸怀博大的人才能得到最快的发展和感受人生的幸福。

“厚德载物”的人文特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厚德载物”作为一种博大的精神素养,它是播种和谐的种子。“厚德”强调个人内在道德修养,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其独特的意义。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现实中,如果我们注重自我修养,在人际互动中约束个人行为,减少人际摩擦,化解人际中的紧张与冲突,自然有利于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在当今多元化、多样性的社会中,“求同存异、包容共济”,对于调节各种关系和矛盾,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商品经济的发展强化了人们的竞争意识,但这并不排除道德领域中的宽容、宽厚。儒家“厚德载物”思想,对于培养现代公民的良好品行,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题1】关于“厚德载物”,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厚德载物”作为最高道德境界,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有着深远的影响。
B.“厚德载物”,就是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不仅德泽万物,而且首先要德泽一切人。
C.“厚德载物”,是说人是顺天而动的,应效法大地,用“大德”、“高激”宽容待人。
D.“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做人既要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小题2】关于“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厚德载物”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模式,有利于现代道德人格的培养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B.“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智力因素方面的重要内容,要求现代人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道德操守等。
C.“厚德载物”能培养现代人的仁爱之心,促使他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使他们道德高尚、胸怀博大,得到发展和感受人生的幸福。
D.“厚德载物”有利于引导现代人加强自我修养,规范个人行为,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其独特的意义。
【小题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厚德载物”中的“物”,应该包括“人”和“物”两方面的内容,而且应该首先包括社会的“人”。
B.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必定是道德品行高尚的人,因为人的道德品行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高度。
C.儒家许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道德,构成了人们恒久的道德情怀,他们的精神境界是后人无法企及的。
D.在当今社会中,“求同存异、包容共济”,是调节各种关系和矛盾、强化人们竞争意识的重要因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成下面小题。

文化是庞大的集合体,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按社区分,中国传统文化分乡镇文化、山林文化、江湖文化和都市文化。

乡镇文化指从农村生活方式中生长出来的文化形态,数千年来注重礼教伦常就是乡镇文化的结晶,从中分离出来的是山林文化。

山林是隐士栖身所在。逍遥自在、复归自然,是他们的中心口号,佛老思想为这种人类态度提供了思辨外壳,不过,人总要生存,衣食住行须来自一定的生产方式。因此,隐士仍要卷入现实社会关系之中,这常给隐士心态造成二重性。

江湖文化大体由乡镇文化的下层脱胎而出,指浮浪人特别是游侠的活动。侠没有固定职业,受雇于人,用暴力替雇主完成使命,战国时代常成为贵族政治斗争的工具,构成与国家政权对峙的社会势力。汉曾大力摧抑。唐宋以后,侠逐渐分化,一批人以城市为基础,结成帮会,鱼肉平民;另一批人则占据草泽,打家劫舍。因其与封建政教法令相抗,有时成为民众反抗压迫的表现形式;而盲目效忠恩主,讲求江湖义气的思想也易为统治势力所利用。“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已升华为社会道德,与士大夫文人宣泄抑郁不平之气的愿望结合起来。汉魏盛唐诗歌有关游侠的题咏,是这种士人心态幻化的结晶。宋明理学兴起,任侠带异端嫌疑,侠义传统却在传奇小说、宋之话本、明清演义中获得发展,表明游侠风气向市民心曲过渡,跟鬼神、清官故事一样,是市民阶级软弱的正义感的显影。

都市文化是异质环境里生成的文化形态。不过中国古代都市常是封建政府所在地,市民阶级十分软弱。追逐财利,物质欲望是都市文化的出发点。利欲观念又会不断演进,财利可提高政治权利,物欲中扩展到性欲、情欲。中国城市文化在后一方面表现得比较充分,前一方面不很明显。市民色彩最浓的话本、戏曲,鼓吹发财致富,颂扬自由情爱以至露骨的性描写,比比皆是,而民权也仅限于对侵害人身、财产、婚姻等现象的揭露,未提到法权原则上来,更谈不上争取参政权、执政权了。

【小题1】对第五自然段中加横线的“异质环境”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都市。
B.封建政府所在地、市民阶级十分软弱的都市。
C.追逐财利与物质欲望的都市。
D.文化比较发达的都市。
【小题2】以下关于四种文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镇文化、山林文化、江湖文化、都市文化是按社区标准划分的四种形态的文化。它们彼此是并列关系。
B.农村是乡镇文化的土壤,农村生活是乡镇文化的题材宝库。
C.江湖文化是由乡镇文化孕育变化而来的,它以浮浪人特别是游侠的活动为描写内容。
D.都市文化生成于异质环境里,它以表现利欲为出发点。
【小题3】以下是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与相关知识进行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一种文化都会多少作用于社会,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都注重礼教伦常的传统,就是乡镇文化的教化作用的结果。
B.“侠士”讲求江湖义气,中国古代作品中描写其侠肝义胆,敢作敢为,正好迎合了市民心理,因而诸如荆轲、鲁智深、李逵等形象深为人们喜爱。
C.宋明时代,由于理学的兴起,促进了传奇、话本、演义小说的兴盛与发展。
D.中国古代都市是封建政府所在地,市民阶级十分软弱,因此,都市文化必然的具有媚欲性,《金瓶梅》、《红楼梦》就是这种土壤中产生的文学。

同类题5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中国广袤乡村的传统景观正在急速变化,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村庄或被遗弃,或成为不断扩张的城市边缘的新郊区。传说中的桃花源,祖先们所希冀的仙境,被城市化的诱惑所取代。敬畏自然、遵循简朴以及庆贺传统,这些构成乡村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部分正在消失。
过去,中国乡村秉持了传统的美学标准。早年乡间不乏富裕的家庭,他们保持着务农和学习并重的传统。
这些家庭往往会为后代和有亲缘关系的孩子,甚至是乡邻里的孩子设立私塾,儒家思想的熏陶让他们有耕读传家的理念。当农村家庭不再担心生存问题,家庭成员便被鼓励去追求学识和美学上的提升。而后,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也会让乡间邻里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不同于那种离群索居的文人在艺术上所持有和彰显的精神追求,受过教育的农村精英,他们的美学价值更多体现在建筑装饰、内部装修和日常使用的手工制品上。从房屋的外部装饰和内部装修中,人们能很容易发现一些象征性的标志,它们表达着对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渴望。
传统美学观之所以被贬低,与传统生活方式的急遽变化有关。这也体现在鉴赏和重新设计传统家用物件,使其具备新功能的能力上。今天,历史悠久的中式美学正在一些城市精英中得到复兴,但乡间的传统匠人却在渐渐消失。现代化虽然带来了技术进步,却也导致了传统生活方式的衰败。当我们走过经济繁荣却缺乏美学吸引力的城市时,这种追求所导致的后果非常明显。在这些地方,历史建筑让位于并无特色的现代高层建筑,只剩下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观复制,审美观也显得单调乏味——“新就是美,大就是好”。
过去数百年时间建立起来的传统美学以摧枯拉朽之势被破坏,这也影响到千万户农家的居家摆设。传统的风味不复存在,现代化边缘的痕迹比比皆是,除了便利的塑料金属制品,城市里流行文化的符号也装点了农村居家环境。在大多数古村镇里,甚少有任何关于改进传统内部装饰和家具的新想法,并不是没有办法改进,而是大众化的审美趣味常常把在老房子里居住视为落后。如今,大多数古屋里居住着孤单的老者,古宅内处处流露出他们简单的物质生活,也显示着社会转型的面貌。
如今,在许多中国乡村地区,古旧艺术品、老家具和工艺品仍然装点着一些旧民居,但与另一些实用主义的内饰形成了强烈对比。典型乡村家庭内部的装修变得大同小异:客厅里挂的是全家福或者明星海报,旁边是孩子在学校获得的获奖证书,家具是一张八仙桌、几把椅子、一只电视柜和一台电视机。这种布局非常实用,却与我们先人引以为傲的审美相去甚远。
【小题1】(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城市化诱惑,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村庄有的被遗弃,有的被不断侵蚀而变成城市边缘的新郊区。
B.“桃花源”式、“仙境”式的乡村景观被取代,乡村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敬畏自然、遵循简朴以及庆贺传统等部分正在消失。
C.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以及生存问题的影响,早年间富裕家庭保持着耕读传家的理念,这些家庭会为后代或其他孩子设立私塾。
D.传统中国乡村家庭中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也会让乡间邻里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其美学价值与离群索居的文人精神追求不同。
【小题2】(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秉持着传统美学标准的古老乡村的建筑装饰、内部装修和日常使用的手工制品等,更多地体现出那个时代乡间精英们独特的美学价值。
B.传统美学观被贬低的原因与传统生活方式的急遽变化有关,同时也体现在鉴赏和重新设计传统家用物件,使其具备新功能的能力上。
C.当我们走过经济繁荣却缺乏美学吸引力的城市时,这种追求所导致的后果非常明显。在这些地方,历史建筑让位于并无特色的现代高层建筑,只剩下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观复制,审美观也显得单调乏味。
D.在中国现在许多乡村地区,一些旧民居中的古旧艺术品、老家具和工艺品与另一些实用主义的内饰形成了强烈对比,展现了新时代特色。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广袤乡村的传统景观正在急速变化,这是传统生活方式的衰败,大众审美趣味的扭曲及城市里流行文化符号的入侵等原因导致的。
B.尽管乡间的传统匠人在渐渐地消失,但历史悠久的中式美学正在一些城市精英的建筑中得以复兴,因此传统的美学观不会消失。
C.大众化的审美趣味常常把在老房子里居住视为落后,于是大多数古村镇中传统内部装饰和家具的新想法等传统符号不能得到改进以适应时代。
D.布局实用的乡村内部装修大同小异:客厅里的全家福或者明星海报、八仙桌椅、孩子的获奖证书和电视机,其中的传统风味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