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编自2017年12月21日《光明日报》陈建强等《用书藉涵养一座城市的品格》)
材料二:有学者做调研显示:我国城镇居民超过60%的人从来没有去过图书馆,城镇居民中有接近40%的中小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有去过图书馆,有超过20%的居民不知道本地公共图书馆,仅有4%的中小城市有图书馆的道路标识。国家图书馆研究院2014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国民公共图书馆利用率很低:2013年我国公民图书馆持证率只有2.5%,而美国是68%,英国是58%。2013年,我国公共图书馆人均到馆0.36次,美国人均到馆5.1次。
(摘编自2017年第1期《图书馆工作》柴林红《探究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书香社会”的对策》)
材料三:
2010—2013年江西各级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及购书经费统计表年份 | 省级馆 | 市级馆 | 县级馆 | 合计 | ||||
财政拨款/万元 | 购书专项经费/万元 | 财政拨款/万元 | 购书专项经费/万元 | 财政拨款/万元 | 购书专项经费/万元 | 财政拨款/万元 | 购书专项经费/万元 | |
2010年 | 1780.1 | 300.0 | 2692.0 | 641.0 | 5253.4 | 453.2 | 9725.5 | 1394.2 |
2011年 | 2004.1 | 500.0 | 3863.7 | 377.0 | 5329.4 | 575.3 | 11197.2 | 1452.3 |
2012年 | 3102.0 | 500.0 | 5646.6 | 467.0 | 7433.5 | 648.2 | 16182.1 | 1651.2 |
2013年 | 4462.9 | 700.0 | 5656.1 | 544.6 | 8628.7 | 803.9 | 18747.7 | 2048.5 |
材料四:
在河南许昌市鹿呜湖畔的一座钢构玻璃房内,一名年轻女孩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书,手边放着刚从超市提回来的购物袋。她说,这里环境好,隔着玻璃就能看到湖,而且借阅方便,离家也近,哪怕是买菜的间隙,她都会进来坐一坐。
这座玻璃房便是今年9月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并被当地人津津乐道的“24小时智慧阅读空间”。它是融智慧图书馆、便氏志愿服务站为一体的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许昌在人流密集、交通便利的路段共建成了12座这样的玻璃房。
随意走进一间50平方米左右的玻璃房,通透宽敞,布置整齐。大书架上,各类图书琳琅满目。阅览桌椅旁摆放着自助办证机、电子图书借阅机、自助借还书机等。此外,玻璃房内还设有应急小药箱、针线包、雨伞架等便民服务设施。
当阅读逐渐实现“零门槛”,氤氲的书香将成为城市最有朝气的文化标签。这些“家门口的图书馆”,如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阅读,藏于图书馆的书变成了市民的手边书和案头书。
(摘编自2017年11月10日新华社记者史林静《“家门口的图书馆”构筑24小时智慧阅读空间》)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据显示我国国民公共图书馆利用率很低,其公民图书馆持证率及人均到馆次数均低于美国。 |
B.2010年至2013年间,江西省加大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县级馆的拨款均高于市级馆,更高于省级馆。 |
C.在政府的支持下,2010年至2013年江西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拨款及购书经费均逐年增加。 |
D.虽然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大幅度提高,但仍有超半数的居民从来没有去过。超过90%的中小城市甚至没有图书馆的道路标识。 |
A.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因为创造了一个科技感和美感十足的巨型中厅,而在网上迅速“爆红”。 |
B.公共图书馆应该以丰富多样的文献信息为基础,成为知识与信息的集散地、人类文化的传播地。 |
C.许昌、天津的公共图书馆或年轻灵动充满生机,或历史悠久庄严肃穆,虽然面孔不同,但都很受欢迎。 |
D.滨海新区图书馆、许昌的智慧阅读空间,都实现了阅读的“零门槛”,成为城市的文化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