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全国各阶段学生视力不良率情况

材料二:
近日,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李玲在该中心举办的研讨会上发布了《国民健康视觉报告》。研究估计,2012年我国5岁以上总人口中,近视和远视的患病人数大约5亿,其中近视的总患病人数在4.5亿左右。保守估计,2012年各类视力缺陷导致的社会经济成本将高达5600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高达1.1%左右。
若没有有效的政策干预,到2020年,我国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将增长到51%左右,患病人口将达7亿。到时候,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军事等行业领域,符合视力要求的劳动力可能面临巨大缺口,将直接威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安全。
报告指出,中国面临着比西方国家更为严重的视觉健康危机。李玲建议,应系统地制定公共政策,可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将青少年视觉健康同国家发展、公共安全联系起来,将减少青少年近视率作为“十三五”发展的重点项目。其次,将视觉健康纳入国家健康保障计划。最后,加强视觉健康的社会宣传、制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配套措施。
(摘编自李玲《国民健康视觉报告》2015年6月9日)
材料三: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起草《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到2030年,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同时,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近视成因分为先天因素和环境因素,由先天因素为主导致的高度近视,其患病率较为恒定。而后天环境因素中,生活方式特别是户外活动不足、学业负担过重等引起的近视越来越明显。”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上海眼视光学研究中心主任周行涛表示,当前我国青少年近视呈现低龄化特点,近视患病率仍在上升。
中小学生群体中近视率不断升高的问题,并非近年才出现的,而课内外负担过重一直被当作近视发生的重要原因。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频繁使用,使孩子继续沉迷于各种电子产品中,对于降低近视发生的概率更是雪上加霜。
对此,《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家长陪伴孩子时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避免在孩子学习和娱乐活动中过多使用电子产品。
(摘编自《我国近视患者已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2018年08月20日《光明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0年以来,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不良率已超七成,这一现实给各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劳动力缺口。
B.2000年以来,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视力不良率上升幅度较大,青少年近视呈现低龄化特点,这启示我们降低近视患病率要从小开始。
C.2012年以来,我国近视的总忠病人数增长迅猛,青少年近视率已居世界第一,这样严重的视觉健康危机亟需解决。
D.青少年的近视问题不仅关乎个人的视觉健康,也关乎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国家安全,国家有必要进行有效的政策干预。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指出,比其他国家更为严重的视觉健康危机会加大社会经济成本,可借鉴国外经验化解危机。
B.《征求意见稿》将青少年的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对地方政府和学校进行问责的规定有效降低了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
C.近视的成因既有先天因素又有后天环境因素,近年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的提高与他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关系越米越大。
D.电子产品的频繁使用是青少年近视低龄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征求意见稿》指出家长必须禁止孩子使用电子产品。
【小题3】降低我国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31 06:26: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梁思礼:可上九天揽月
梁思礼,梁启超之子,中共党员,我国著名火箭系统控制专家。
1924年出生的梁思礼,很受父亲的宠爱。梁启超给远在海外的大女儿梁思顺的信中这样写道:“老白鼻一天天越得人爱,非常聪明,又非常听话,每天总要逗我笑几场。他读了十几首唐诗,天天教老郭(保姆)念,刚才他来告诉我说:‘老郭真笨,我教她少小离家,她不会念,念成乡音无改把猫摔。’他一面念说一面抱着小猫就把那猫摔地下,惹得哄堂大笑。”信中的“老白鼻”就是梁启超最小的儿子梁思礼。就是这个“老白鼻”,后来成了中国航天CAD技术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在梁思礼小时候听过的故事、背过的古诗中,留给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想来,好像父亲从他很小的时候就在以这种方式熏陶他的爱国思想。
除了言传,父亲的身教是“爱国”最真实的样本。“爱国救国”几乎是梁家九子女的胎记。“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梁启超生前的话语,指引了梁家九子女未来的路。
1949年9月,刚刚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获得自动控制专业博士学位的梁思礼便回到了新生的祖国。
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以后,决定组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从事导弹方面的研制,并从其他单位抽调了梁思礼等30多位专家和143名大学生,白手起家。梁思礼回忆:“当时既无资料,也无仪器和导弹实物,除了钱学森外,谁都没有见过导弹和火箭,简直是两手空空,一张白纸。但这是一颗生机勃勃的种子。”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工程,梁思礼倾注了太多心血。虽然赢得过许多荣誉,但每每被他提及的,却是“东风二号”的失败。
“1960年11月5日‘1059’发射成功,也就是后来被命名的‘东风一号’.它不仅是我国制造的第一枚导弹,是军事装备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帮助我们建立起自己的材料和电子元器件协作网,直接支持了航天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进步。”
在梁思礼的回忆中,“东风一号”的成功被简单带过,“东风二号”的失败却历历在目:“1960年,我们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开始自行设计我国的第一个中近程地地导弹,射程比‘1059’远一倍。”
1962年3月21日9时5分,“东风二号”点火发射,起飞几秒钟后,“导弹像喝醉了酒似的摇摇晃晃,头部还冒白烟,最后落在了发射阵地前300米的地方,因为里面的推进剂装得满满的,导弹落地后炸起了一个蘑菇云,地面砸出了一个直径20多米的大坑。”
这次失败对大家打击很大。“但是我认为,从个人历练来说,失败比成功更有启发。正因为失败后做了大量工作,才使我们把坏事变成好事,才真正懂得怎样自行设计。”
也是这次失败,成就了之后的长征二号系列火箭工作,更成就了梁思礼开创的“可靠性工程学”。
不难查到这样一组数字:2006年9月9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第25次发射成功,创造了25次发射全部成功的纪录。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90次飞行,也是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48次获得成功。
梁思礼自始至终参与了研制“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的工作,他开创的“航天可靠性工程学”成为长征火箭安全飞行的坚实保障。
1983年,梁思礼开始进军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他常说他最喜欢萧伯纳的一句话:“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事实证明,梁思礼倡导的软件工程化,对载人航天起到很大作用。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的可靠性、安全性达到了近60年来研制的所有型号中从未达到的高度。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一段寥寥数语,只是介绍了梁思礼的家世、政治面貌和职业身份,指出他是梁启超的儿子,是为了突出其出身名门。
B.作者引用梁启超给女儿的信是为了介绍在梁启超眼里,儿时的梁思礼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梁思礼的这些特点与后来成为专家的他在性格上是一脉相承的。
C.“东风一号”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梁思礼回忆时却简单带过,是因为“东风一号”的成功来得较容易,为“东风二号”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D.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突出了梁思礼对载人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并照应了第一段“我国著名火箭系统控制专家”和第二
【小题2】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工程,梁思礼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
【小题3】梁思礼的人生经历与成就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永远的蝴蝶
文/(台湾)陈启佑
那时侯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把信交给她。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滑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走向马路。
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象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象已是深秋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动作,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了,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
(有删改)
【小题1】“我”为什么把樱子比做“蝴蝶”?
【小题2】小说两次写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有什么作用?
【小题3】小说直到作品的结尾处才告诉读者信的内容,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
【小题4】小说多次写到“雨”,这“雨”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中国古代的兵器据说有400多种,而适于近战的冷兵器的剑却是百兵之祖,铁兵之神,杀敌致胜的利器,英雄猛士的配饰,甚至是某种正义的人格和理想的象征。剑,又和“侠”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致中国人以前对“剑侠”津津乐道。咏剑和咏侠成了中国文学的一种传统,而武侠小说也至今长盛不衰。
唐朝建立以前,群雄逐鹿,李渊、李世民父子依靠刀和剑,杀出了一个新的王朝和时代,之后继续东征西讨,拓土开疆,兴文治而重武功,一时尚武好侠之风大盛。唐代虽是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但人间仍有种种不平,芸芸众生包括不甚得意的文人,也仍然向往侠义之剑。于是,继春秋战国之后,唐代又出现一个任侠好剑的高潮。俗话说:武人爱剑,文人爱砚。但唐代许多文人爱砚也爱剑,在唐人传奇里,虬髯客,昆仑奴,聂隐娘,红拂这些挺剑而起的男女侠客,纷纷出场亮相,我们至今仍可遥想他们那英雄或“英雄”的气概,而许多唐代诗人,则对剑与侠献上了热情的歌吟,如果以“剑之歌”为主题,请那些前后辈分不同的诗人前来,是可以开一个盛大的诗歌朗诵晚会。
古代有各种各样的剑,载诸史籍的宝剑不下百种之多,如紫电、清霜、白虹、鱼肠等等,也有各种名号的侠,我们今日从金庸、梁羽生、古龙等人的小说中,仍可一窥端倪。游侠天涯浪迹,豪侠刀折公侯,义侠锄强扶弱,道侠盗亦有道,儒侠书剑风流,智侠能言善辩,怪侠狂放不羁,奇侠风云叱咤,女侠侠骨柔肠。如同阳光在光谱中可以分析出七彩,真正的武侠精神,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特别是贫民阶层的多种美德,凸显了民间社会规范人际关系的道德标准,如一诺千金,见义勇为,舍己助人,含冤解祸,轻死重义等等。又如一根红线贯穿百绯明珠,其中最为人所崇拜的则是不计私仇小怨而为国为民的侠士,这样,那些壮士或侠士手中的剑,就更是一柄令奸佞凶恶之徒或国家民族之敌见之魂飞闻之魄丧的正义之剑。
现在是科学昌明,武库也日新月异的世纪,剑与侠早已成为历史。清人龚自珍早就说过:“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已无多。”何况是当今这个缺钙少铁人欲横流的时代?因此,锄强扶弱的侠肠,磊落正直的侠气,英雄豪杰的侠骨,更令人心向往之。而昔日被称为百兵之王的剑呢?对于有心之人,它仍然是生命精神的寄托,侠文化的象征,正义感的符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它却已经退化为一种体育锻炼和舞蹈表演的器具。你要报效国家自然有许多新的途径与形式,而不必如孟郊《百忧》诗中所说的那样,“壮士心似剑,为君射斗牛。朝思除国难,暮思除国仇。”假如你真遭逢不平之事,那也不必10年磨剑而企图去削平天下的是非曲直,还是应该相信会有日益健全的法制和法律,如果法制与法律也有疏漏,而且有时也难免为小人掌控,小人戏弄,奸人歪曲,那就请相信人间的正道和天地的无私吧,昔日虎啸龙吟,今朝已经退至离手的剑,只能作壁上观的了。
(选自李元洛《白刃明霜雪》)
【小题1】下列关于唐代崇尚剑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许多文人爱砚也爱剑,许多诗人对剑献上了热情的歌吟,如孟郊《百忧》诗,以剑表达报效国家之心。
B.唐代统治者依靠刀和剑,兴文治而重武功,尚武好侠之风大盛,出现了中国第一个任侠好剑的高潮。
C.唐代虽是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但人间仍有种种不平,使不得意的文人也对侠义之剑充满向往之情。
D.唐代文人对剑的崇拜,从他们对唐传奇之虬髯客、昆仑奴、聂隐娘、红拂等男女侠客的歌颂中可见。
【小题2】(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宝剑的种类有不下百种之多,如紫电、清霜、白虹、鱼肠等。这些名剑在金庸、梁羽生、古龙等人的小说中均可见。
B.剑是某种正义的人格和理想的象征,是杀敌致胜的利器,“剑”“侠”结下了不解之缘,咏剑咏侠成了中国文学的一种传统。
C.最为人所崇拜的不计私仇小怨而为国为民的侠士手中的剑是正义之剑,它令奸佞凶恶之徒或国家民族之敌魂飞魄丧。
D.当今,剑虽然已退化为一种体育锻炼和舞蹈表演的器具,但对于有心之人,剑仍然是生命精神的寄托,正义感的符号。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侠、豪侠、义侠、道侠、儒侠、智侠、怪侠、奇侠等都能彰显真正的武侠精神,表现了中华全民族的各种美德。
B.一诺千金,见义勇为,舍己助人,含冤解祸,轻死重义等体现了真正的武侠精神,凸显了民间社会的道德标准。
C.现在是科学昌明武库也日新月异的世界,昔日虎啸龙吟今朝已经退至离手的剑,作者为其只能作壁上观而感慨。
D.作者崇尚剑侠文化,对锄强扶弱的侠肠、磊落正直的侠气、英雄豪杰的侠骨精神,心生向往,尤其在当今社会。

同类题4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日知录》是一部“资治”之书,是他学术和思想的结晶。“日知”,出自“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至于成书过程,顾炎武说:“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复改定……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日知录》初刻本完成后,他仍不断新写札记,充实内容,纠正讹误。他说著书当如“采铜于山”,而不可“废铜铸钱”,急于求成。他看到了明朝末年社会弊病丛生,风气日益衰败,民生凋敝的景象,于是将自己的“经世”见解——“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寄于书中。他引古人言论,必加“立言之人”,还说“古人又述古人之言,则两引之,不可袭以为己说也”。他在《日知录》中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著名论点。他认为改朝换代、权力更替,属于“亡国”,肉食者谋之,与百姓没有大的干系;而败义伤教、无君无父、道德沦丧则会使整个民族陷于衰败,属于“亡天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里提出的“天下兴亡”其实已不再是针对反清复明,而是在于捍卫社会的道德、公平与正义,事关民族的命运。他认为以天下之大,仅靠君主一人是管理不好的,而应该扩大民间百姓的权力,重视民众的力量,突出民众的地位,民心向背是治乱根本。他以“封建”和“郡县”制度为例,说封建制变为郡县制,这是历史的必然,当郡县制的弊端又到了极点,就必须顺应时势进行变革,否则,危机将一天比一天严重。“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阔矣。”这是他历史盛衰思想的又一基本观点。他还说:“国家之所以长治而不乱者,人才也。”缺乏人才,就预示着国家的衰亡。
(节选自钟岳文《〈日知录〉:一部讲求经世之学的“资治之书”》,有删改)
【小题1】解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文中的意思。
【小题2】简要概括顾炎武的治学态度。
【小题3】结合材料,分析《日知录》中“资治”的意义。

同类题5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了文化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明确了政策导向,优化了产业环境,有效推进了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文化产业实现较快增长,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整体竞争力明显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文化服务业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增大。
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看,文化产业对推动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文化产业因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具有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特点,为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材料二:
在十三五规划中,文化产业被定位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发展方向,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与长足发展机遇。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0314亿元,比2015年增长7.5%。在此基础上,2017年我国文化产业迎来更高速发展,并进入深耕细作,传统文化和新兴文化产品进一步融合,我国文化产业迈入发展黄金期。
业内将中国消费结构的发展划分为三次升级,分别是基本生活用品消费、电器消费、汽车和住房消费,并预言,第四次消费升级会向旅游、教育、娱乐等文化类消费转变,文化消费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际上,文化消费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进,其在总消费中所占比重持续增加。统计显示,我国文化消费潜在市场规模约为4.7万亿元,而实际文化消费规模仅超过1万亿元,存在着巨大前进空间。
(摘编自《文化产业:提升国民幸福总值》2017年12月15日中国青年网)
材料三:
文化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要影响人的精神、塑造人的灵魂,必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应体现“以文化人”的独特作用,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赞赏带着血性和担当的电影《战狼2》高扬国威,为中国文化产业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作出示范;取材于真实故事的《湄公河惨案》横空出世,为主旋律电影的商业运营探路。他评价说,“这两部电影都是近年来主旋律电影的典范,讲述中国故事,讴歌伟大时代,实现了口碑和票房的‘双赢’。”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的定位,把文化放到了兴国强国的高度,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祁述裕表示,文化工作者应有更高的使命和更广的视野,真诚记录和展示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成长足迹,艺术地告诉人们中国历史的真相和发展走向,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广泛传播注入更多的精神内涵,让文化成为激励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摘编自《文化产业如何拥抱新时代》2017年1月4日《光明日报》)
【小题1】下列关于文化产业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2012年到2016年五年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又增加了将近0.6个百分点。2016年文化产业的增加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
B.国民经济能够保持中高速发展,文化产业的贡献功不可没。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也得益于文化产业具有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特点。
C.虽然我国实际文化消费规模已经超过1万亿元,但是仍然远远没有达到市场潜在的规模。这就决定着我们必须把文化消费确立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D.2017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更快,这是在十三五规划中把文化产业被定位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发展方向,并且得到重视与发展给予的结果。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十八大以来,由于政策的扶持,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以有效推进。这使得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整体竞争力明显提高。
B.文化产业因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并直接导致人们的消费观念向旅游、教育、娱乐等文化类消费转变。
C.其实中国消费结构的四次升级发展,充分反映出中国人在物质生活方面由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到改善生活条件再到生活日益富裕的过程。
D.像《战狼2》和《湄公河惨案》属于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主旋律电影,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E. 文化工作者应有更高的使命和更广的视野,不要再写虚构的作品,把我们民族的成长足迹和中国历史的真相表现出来。
【小题3】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