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传统道德的观点看来,文以载道,文学作品承担着教化的使命,而市民文学,则一直处于边缘的地位。辛亥革命以后,随着现代文化市场机制的逐步建立,市民文学走出了边缘,大放异彩。到了五四运动期间,新文学猛烈抨击大肆泛滥的市民文学,市民文学遭到重创,新文学占据了文坛的制高点,居于正统的地位。

民国时期的小报,用游戏的文字描绘出市井的众生相,以近现代都市中消闲趣味为主旨,拥有广大中下层市民读者。小报文学,是一种市民文学。正是因为如此,小报文学成为新文学抨击的对象。以上海小报为例,面对新文学的攻击,小报文学也做出多方面的调整,由排斥、抗拒,到逐渐接受、认同新文学。

新文化运动伊始,新文学就非议小报文学的创作。小报文学虽然不以为然,却无法从正面做出反击,因为它以娱乐大众为宗旨,艺术水平与新文学相比,固然是相对粗俗一些。所以,小报文学只能避重就轻地进行回击。小报文学先是从道德层面上讽刺新文学宣扬“不孝”,再攻击新文学倡导的“自由恋爱”是“自由性爱”,又说新文学半欧化的语言犹如天书般晦涩,甚至嘲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胡适,说胡适迷信“赛先生”,但常年的旧患糖尿病最终是让“腐败”的中医给治好的。小报刊登的这类反击新文学的文章,由于缺乏足够的文学理论支持,大多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游戏之作,很少有使人信服的作品。即使有的小报作家注意到新文学否定传统的问题,也只是流于表面地批评几句,指出新文学家倡白话、废文言的主张强词夺理、矛盾百出,但是如何无理、如何矛盾,小报并没有给出深入的解释分析。

尽管小报文学和新文学曾经水火不容,但在1927年前后,新文学开始对自身进行反省,不再批评指责小报文学。小报文学也开始重新认识新文学的价值,重新评估新文学所取得的成绩。小报在讨论什么是不朽的作品时,认为新文学中鲁迅和巴金的作品是真正的不朽之作。20世纪30年代后期,小报文学提出新旧调和的理论,寻找到与新文学调和的可能。所谓新旧调和,即新文学源出于旧文学,新旧文学各有优点和局限,可以相互沟通。小报指出,凡是好的文学作品都是新旧调适的结果,张恨水和张爱玲是新旧文学调和得最好的作家。尤其是张恨水的《啼笑因缘》,融新旧于一炉,描写细腻胜于新文艺小说,布局精细又不落旧小说的窠臼,是最优秀的作品。到了20世纪40年代,小报文学更是融合文言和白话,每一份小报在同一个版面上,都同时刊登用文言文和白话文写成的文章。可见,与当初对新文学深恶痛绝相比,此时的小报文学逐渐向新文学靠拢。

小报文学之所以愿意接近新文学,在新文学面前甘拜下风,实际上是顺应新的文学格局的需要。小报文学意识到,新文学自面世起,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文坛上也占据了一席之地,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现实。面对新文学星星之火势必燎原的趋势,小报文学如果仍然顽固抗拒,最终就会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所以,面对文坛的新格局,小报文学只好重新定位自己与新文学的关系,以求继续生存。

(摘自2018年《看历史》第7期)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民国时期的小报文学用游戏的文字描绘出市井的众生相,以消闲趣味为主旨,尽管艺术水平欠高雅,但深得中下层市民读者喜爱。
B.市民文学诞生之初发展顺利,并大放异彩,但到了五四运动期间,却遭到新文学的猛烈抨击,被边缘化了。
C.新文化运动伊始,新文学就非议小报文学的创作,小报文学发起了全方位的反击,从道德层面到新文学倡导,再到新文学的语言,甚至对胡适展开人身攻击。
D.20世纪40年代,小报文学逐渐向新文学靠拢,同一份小报的同一个版面上,同时刊登用文言文和白话文写成的文章。
【小题2】下列对原文内容及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时代的发展,小报文学面对新的文学格局,为求得继续生存,重新定位自己与新文学的关系,从顽固对抗,逐渐走向了认同。
B.文章引用张恨水作品《啼笑因缘》是为了证明小报“凡是好的文学作品都是新旧调适的结果”的观点。
C.从对抗走向融合,新文学亦不再指责小报文学,认为两者只有新旧调和,才能创造出好的文学作品。
D.文章开始介绍新文学对市民文学的抨击,然后提出观点,再结合小报文学的反击和逐渐接受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国时期,小报文学与新文学的论战曾势同水火,但最终由排斥、抗拒,到逐渐接受、认同,其中过程颇有意思。
B.小报刊登的反击新文学的文章,使人信服的作品很少,是因为这些作品大多是一些无关痛痒的游戏之作,缺乏足够的文学理论支持。
C.“新文学源出于旧文学”这样的主张,与鲁迅说过的“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暗合,说明新文学与旧文学并非不可调和。
D.面对新的形势,小报文学在新文学面前甘拜下风,并不是真正认同新文学,而是为了求得自身生存的违心之举。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23 04:45: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母医道

徐风

⑴没有星辰的长长寒夜,父母还没有回来。他们总是这样。在通向山镇医院的路上,我和二弟小妹牵着手,无数次地引颈观望。等待的时刻像无限拉长的橡皮筋,山风刮起的黄尘舔着我们的肌肤。父母——他们还在医院后楼那间简陋的手术室里忙碌。有血和药水的气味传来,接着是一阵细碎的脚步。据闻一垂危的生命在晨曦到来之前终于得到了拯救,可是我们的父母还迟迟没有回来的迹象。

⑵不远的单家巷方向传来几声狗吠,有人在放鞭炮,零落而寂寞,可能是某个出院病人的家属在庆贺吧。太阳一竿子高的时候,我们一夜没睡的父母终于回来了。他们脸色灰白,眼圈是黑的,嘴唇泛着紫。这样熟悉的场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无数次重复,以至成为我成年后睡梦里的常见场景。

⑶在山镇医院里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总是把他的药箱背回家中。这样我家狭小的客厅常常坐满了附近一带的患者,在这里他们就像在自己家里那样随便。父母对他们的病人总是那么和气,给他们让座,泡茶。牙疼的病人可以毫无顾忌地对着正在吃饭的父亲张大他们出了问题的嘴巴。有一次,我们刚刚开始吃饭,一个熟悉的街坊来了,他把一条正在溃烂的大腿伸在我们面前。记得我还嘟噜了一句:火腿倒没有吃,烂腿却天天看!父亲照例白我一眼,迅速放下饭碗,对那条烂腿进行了十分仔细的察看。一有病人他的眼里就什么都不存在了。饭也可以不吃,觉也可以不睡。

⑷有关父亲妙手回春的故事在山镇的街巷和山村广为流传,而我的母亲无疑是他最默契的助手。她可以闭着眼睛报出手术室里一切器械的名字,在进行手术的时候,她能在父亲的手刚伸出的第一秒钟里准确地递上需要的器械。据说,她动作利索且干脆,“她打针一点也不疼,像针没有扎进去一样”——这是众多的病人对她最朴素的评价。而母亲一生最引以为自豪的头衔是,她一直到退休前,都是医院“抢救小组”的成员。这关乎她的被重视,她的一以贯之的精神状态,还有她的不容忽视的救护技术。

⑸一些粗犷的山里汉子成了我家的常客,他们是父亲门下的学徒。他们豪爽,酒量惊人,有时他们会带一些打下的野鸡野兔来慰劳父亲。父亲总是拿出一瓶难得的好酒,兴致很高地陪他们喝,同时向他们介绍一些中草药知识。家里的小小客厅,就是一个临时课堂。于是他们慢慢知道,就在他们祖辈居住的山上甚至路边,到处都有治疗常见病的药材。父亲难得的假日总是在爬山涉水中度过,他几乎访遍了山镇周围所有的山山水水。

⑹我19岁那年终于获得一次“人生饭碗”的机会,想必父亲事先已经做了工作,上边答允他的大儿子跟他学医。但是我不答应,甚至死也不肯。因为我内心没有父母强大,无法天天直面生死。同时我不能把这个原因作为拒绝的理由,因为我无法面对父亲热切期盼的眼神。天知道我那时早已爱上了文学,已经读遍了山镇上几乎所有民间藏书也是我想当作家的理由。

⑺好长的时间里,父亲颇为沮丧。几十年前父子的一段对话至今犹在耳边:儿子信誓旦旦地说他要当作家,他还以鲁迅弃医从文为例,大言不惭地说医生看病只能疗救人的肉体,而疗救灵魂的人只有作家。父亲早年读过鲁迅,末了他说出一句话,让他的儿子在几十年后惭愧不已:“你再去读读鲁迅遗嘱吧,他平生最讨厌的,就是空头文学家。”

⑻若干年后父母都老了。他们退休后就悄悄离开了山镇,在50里外的城市一隅过着退休老人的平静生活。他们平素不怎么回忆往事,所有的老照片都被封存。但是在去医院看病的时候,那种空气里的特殊气味会让他们莫名其妙地激动。他们最大的欣慰,也许是当年不听话的儿子生的儿子终于穿上了白大褂,成为一个为部队官兵看病的军医。

⑼在他们居住的那条僻静小巷里,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行医40多年的医生,那些惊心动魄的救护故事,已经被漫长的岁月所稀释。

(选自2019年2月28日《新华日报》)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我”的口吻讲述了一对医护工作者的故事,他们既具有精湛技艺,又拥有医者仁心,为治病救人奉献了一生。
B.“等待的时刻像无限拉长的橡皮筋”用比喻手法写出了等待时间之长,形象地表现出了几个孩子等待父母时的痛苦难熬。
C.“父亲照例白我一眼”是父亲对“我”有所抱怨的不满,表现出父亲的职业操守;“照例”说明这样的情形很常见。
D.父亲希望我能继承衣钵,但“我”不想做医生,因为不能把无法直面生死作为拒绝的理由,便欺骗父亲说我要做作家。
【小题2】文章第⑺段说“让他的儿子在几十年后惭愧不已”,作者“惭愧”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3】文章是如何通过正侧结合来表现父母形象的?请举例说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6-2020年中国海上风力发电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分析显示,目前我国是全球第四大海上风电国,占据全球海上风电8.4%的市场份额。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潜力巨大。据中国气象局测绘计算,我国近海水深5米到25米范围内5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水深5米到50米范围内7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为5亿千瓦。
但是,我国海上风电仍处于起步阶段。从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核准建设至今,我国海上风电建设已有8年的时间了,到2015年底全国海上风电并网容量75万千瓦。与陆上风电发展相比,海上风电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产业自身技术层面的问题,包括机组技术、施工技术、输电技术、运维技术等,对它还是严重的制约。
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面临建设难度高、发展经验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开发商、施工方、设备制造商等各方面积极配合,通力合作,以务实的态度推动国家海上风电事业的发展。
材料二
2016年11月《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公布,国家要重点推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四省的海上风电建设,累计并网规模占全国规划规模90%,开工规模占比85%,同时积极推动天津、河北、上海、海南、辽宁等地区的海上风电建设。到2020年,全国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将达到10.05GW(1GW=10亿瓦),力争累计并网容量达到5GW以上。
材料三
我国海上风电设计更多受制于施工能力,大多是基于现有的运输船只、打桩设备、吊装设备等,设计一个相对经济、可行的方案。由于我国海上风电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专业的施工队伍,施工能力较弱,以至于在设计过程中优化空间较小。随着海上风电项目的开工建设,我国海上风电的施工能力将大大提高,施工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会为设计优化提供更大的空间。
根据海上风电市场的需要,未来将出现一大批以运行、维护为主的专业团队。为投资企业提供全面、专业的服务。此外,海上风电装备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等也将逐步建立完善。毫无疑问,在海上风电项目的逐步发展过程中,海上风电设计、施工等将累积丰富的经验,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也将日趋完善。
材料四
日前,江苏省加速发展海上风电,福建省也核准并开建了多个海上风电项目,其他沿海省市也开始展开海上风电发展规划制定等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尚缺对全国海上风能资源的勘测和评价,因此,政府应尽快开展海上风能资源的勘测和评价工作,从全局出发对沿海省市因地部署发展任务。避免盲目投资,打造产业链,对包括海上风电在内的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提供长期激励机制,给予企业实质性的经济支持。
另外,尽管欧洲海上风电的自然环境和电网系统与中国有差异,中国仍然可以学习其设备制造、工程施工、运营管理和投资融资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与中国海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建设经验相结合,更好地指导之后的海上风电场建设及运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苏、福建加速发展海上风电,促使其他沿海各省也都开始了这方面的准备工作。
B.我国现阶段海上风电施工方案是相对经济的、可行的,因为它是依据现有设备和技术制定的。
C.欧洲海上风电的自然环境和电网系统虽与中国有差异,但中国仍然可以在许多方面借鉴其先进经验。
D.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相对而言不如陆上风电,主要是因为产业自身技术层面的问题大。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我国近海5米到50米水深范围内7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为5亿千瓦,将来我国海上风电在全球海上风电市场份额的占比有望增大。
B.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的增速虽然放缓了,但到2020年,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依然会达到10.05GW,并网容量也会超过5GW。
C.我国海上风电施工能力较弱,其重要原因是我国风电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施工队伍尚未专业化,而且各种设备相对落后。
D.随着海上风电事业的发展,我国的海上风电装备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等也将逐步建立完善,相关配套产品也会不断出现。
E. 政府给予企业的实质性经济支持,及其提供的长期激励机制,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国海上风电发展,避免了盲目投资。
【小题3】从以上材料看,我国海上风电事业想要健康发展,应做哪些方面的工作?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清淡有味
李娟
烟花三月,与友人去西湖边的龙井村喝茶。
坐在窗前,透过雕花的窗棂向外张望,春雨过后,茶山上云烟淼淼。不远处,见采茶人背着背篓,戴着斗笠忙着采茶。不一会儿,茶山上升起淡淡的薄雾,如女子飘逸的纱裙,半山腰的采茶人仿佛站在云里一般。穿蓝花旗袍的女子端来几杯龙井,嫩绿的茶叶如雀舌,品一口清香悠然,心也一瞬间纯净透亮起来。茶,适宜和三两故友同品,有时谈天说地,有时只静静对坐着,不说什么也是好的。
知堂先生写过:“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约三两知己,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清茶如春风,几杯入喉,人就轻盈喜悦起来。细细品味这个“茶”字,原来是人在草木间,那是人生另一个美好的境界。
近日,读作家车前子的散文集《茶墨相》《苏州慢》《册页晚》。那些文字如清茶一杯,滋味无穷。读那些文字,似漫步在清清溪水边,在清流里掬一捧水,在田野上摘一朵花,落花流水皆文章。
翻阅他的书,仿佛坐在一叶小舟中,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书中他写饮茶、作画、听琴、读帖,文风清丽,开阔静气。
他的散文如宋代的一幅水墨,山水清明,云烟苍茫。中国水墨画讲究写意,闲闲几笔,简静自然,平淡天真。他的散文随笔,亦新亦古,洒脱随性,有着明清小品文的风骨与余韵。
车前子的文字处处有留白。一个人写作时若有十分力气,他大约只用了六七分。真正的好文章不会写得太满,真正的好作家更不会把力气用尽。一个人用力过猛地写作,仿佛年轻的女子爱上了一位男人,飞蛾扑火一般热烈和投入,让读者没有了回味和喘息,这样的作家算不得高手。真正的好作家,下笔时只用七分力气,心中之事,还留有三分。作家仿佛是习武之人,比的是内力而不是外力。好文章是四两拨千斤,处处有留白,给读者留下细细品味的空间。
古人的文章读多了,也仿佛多了几位古代的朋友。我若生在明代,真希望能与张岱做朋友。
那一晚雪落汉江,翻开他的书,读《湖心亭看雪》。张岱逸笔草草,极简极淡,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水墨丹青。此时,山川大地一派洁净。我读了又读,最喜欢此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清水淡墨,简静出尘,有意境之美。落雪之夜,品茗、读书、听雪,围炉夜话,古代文人生活的情趣和闲逸都在他的笔墨里。
写作如同作画,到了一定的境界,原来是删繁就简,也是给美人卸妆,卸去浓墨重彩,姹紫嫣红,越发注重一个“淡”字。作家多次修改、打磨的文字,如丰子恺反复画的一弯月亮,新月如眉,挂在湛蓝的天空。清淡有味,余韵悠长,让人念念不忘。
品茶、观帖、赏画、读书,人生最美的感受不过是书外情思,画外之音,茶后余味。真正的艺术大多平淡天真,不渲染,不雕琢,却能给人以安静平和的力量。
艺术之美大概如此,生活的真意也正是如此吧。
【小题1】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中“那是人生另一个美好的境界”一句。”表达了一种对清静无为、返璞归真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生活的厌倦。
B.读车前子的散文。如品清茶、如漫步清溪、如泛舟荷塘。这是在说车前子的散文具有简静自然。平淡天真的特点。
C.作者想要与张岱做朋友。是因为张岱的文字极简极淡。不仅有水墨丹青的意境之美。还体现了生活的情趣。
D.本文先写与友人喝茶、看采茶。再写读知堂先生、车前子、张岱等人的文字。由此引出对艺术和生活的体悟。娓娓道来
【小题2】本文如何做到“以小见大”,请结合全文简析。
【小题3】什么是“清淡有味”的写作,请结合全文简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历史观正确与否,关系人心聚散、国家兴亡、民族盛袁。能否树立正确历史观,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然而,一些人认为历史观问题属于学术观点问题,与政治无关。事实上,历史观争论是当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化、隐蔽化的重要表现。

唯心史观脱离历史发展实际,常常以假设代替史实,对历史的认知和评价不是基于“回到历史现场”的客观审视,而是来自罔顾特定历史情境的主观臆断。但历史不容肆意假设,尤其是当这一假设暗含某种政治意图、带有某种政治目的的时候。当前,唯心史观的集中表现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它常常披上学术外衣,打着还原真相、重新解读的幌子,在脱离时代背景与历史实际的情况下,对支离破碎的史料进行篡改、拼接,进而得出所谓历史真相。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能改变。我们党之所以能在革命、建设、改革征程中领导人民披荆斩棘、从胜利走向胜利,就在于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始终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以史实为依据,实事求是、理性客观,才是坚持唯物史观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形而上学史观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看待历史,否认社会矛盾,否认社会发展,否定社会革命的作用,其典型表现是历史终结论。历史终结论认为,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败证明,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已成为“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马克思主义告诉人们,历史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的。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社会主义实践在苏东受挫,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失败的只是那种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或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或昧于表象不明大势,或囿于一隅不顾全局,这些都是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表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历史性成就、产生全球性影响;为人类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中国方案。事实证明,历史并未终结。

线性史观认为历史发展是线性的,它忽视社会历史发展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将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简单化。在线性史观“进步”和“落后”的两极论述下,不同民族被分置于线性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独特的内在发展逻辑被忽略或掩盖。在此框架下,西方国家理所应当地把“文明”引入其他“野蛮”国家,帝国主义的殖民过程就此合理化。事实证明,西方模式并不是唯一正确的发展路径,当前的西方之乱就是最好注脚。世界文明发展的道路从来都是多元的,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各有其存在价值。各国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与共同努力。人类必须从“西方中心主义”的窠臼中跳出来,尊重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坚持历史合力论,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郭海成《在理性辨析中树立正确历史观》)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历史观是属于学术还是政治问题使得当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变得复杂和隐蔽。
B. 披着学术外衣、借口还原历史真相而随意主观臆断的唯心史观有很强的迷惑性。
C. 把殖民过程合理化的西方模式不是唯一正确的发展路径,也不再适应当今社会。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依靠文明的发展,唯有如此才能跳出西方中心主义窠臼。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介绍不同的历史观之前先解说了历史观的正误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
B. 文章通过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比以及具体事例来论证唯心史观的错误。
C. 文章在讨论历史终结论时用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作为论据证明历史没有终结的观点。
D. 文章表述进步落后的内容是论证线性史观忽略各民族独特发展逻辑的论据。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拥有正确的历史观后,一个国家的人心才能凝聚、国家和民族才能强盛。
B. 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就要以史实为依据,实事求是、理性客观地看待历史过程。
C. 苏东的社会主义实践受挫证明了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和形而上学史观的失败。
D. 要想不犯形而上学史观的错误就不能用静止片面、零散孤立的眼光观察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