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马尔康县直波村地处川西高原,当地有一座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43米高的八角形建筑,该建筑由石头砌成,经历多次地震仍屹立不倒。
【小题1】生活在当地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A.傣族
B.苗族
C.藏族
D.回族
【小题2】该建筑物的名称是:
A.吊脚楼
B.碉楼
C.毡房
D.土楼
【小题3】当地的山麓地带上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A.稻谷
B.高粱
C.玉米
D.青稞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11-19 11:02: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有关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大部分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为7~13℃,7月平均气温为28~30℃,年均降水量1 200~2 200毫米,6~9月常有台风登陆;耕地总面积约为1.2万平方千米,人均耕地面积只有360平方米,不足全国人均耕地的一半;土壤多为红壤。
材料二:福建省某地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示意图。
(1)福建省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其形成的有利和不利条件。(4分)
(2)当地(材料二中福建省某地)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在山地、丘陵、坡地上广种茶树,茶叶畅销国内外,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试分析这里种植茶树的有利自然条件。(2分)
(3)说明立体农业生产模式对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2分)
同类题2
(题文)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合掌屋”是日本独有的一种民宅建筑,位于日本本州岛歧阜县大野郡白川乡(东经136°54′23″,北纬36°16′18″)获町,这里四面环山、水田纵横,村中有庄川河从南向北流过。屋顶由茅草覆盖而成,茅草厚度达七八十厘米,且屋顶设计成60°锐角的正三角形,造型好像人的双手合掌一般,“合掌屋”由此得名。
(1)简述“合掌屋”所在地冬季的气候特征,并说明成因。
(2)从气候角度分析“合掌屋”采用较厚的茅草层覆盖,且呈正三角形的原因。
(3)“合掌屋”四周沟渠纵横,指出沟渠的主要作用。
同类题3
下列有关南极洲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B.绝大部分属于苔原气候,气候寒冷,11月至第二年3月为暖季
C.淡水资源丰富,盛产鲸、磷虾等
D.土地基本上在南极圈内
同类题4
下面为世界两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图中甲乙两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区域位于非季风区,降水较少 B. 乙区域自然资源较为缺乏
C. 甲区域全都属于外流区 D. 乙区域植被根系非常发达
【小题2】图中乙区域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但近几年灌溉面积却不断缩小。其原因主要是( )
A. 保护环境,退耕还林、还牧 B.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石化工业
C. 经济水平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 D. 不合理灌溉,导致次生盐渍化
同类题5
下面为世界两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均以崎岖的高原为主
B.甲地以流水作用为主,乙地以风力作用为主
C.甲地地势西高东低,乙地地势东高西低
D.两地均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小题2】关于甲、乙两地附近海域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成因看,两地的洋流均为风海流
B.两地大陆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流
C.乙地西部海域由于上升流,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D.由于洋流影响,甲地南部海域的污染物将向西扩散
【小题3】关于甲、乙两地所在国家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国农业人口比重大,劳动生产率高
B.乙国草原广阔,大牧场放牧业发达
C.两地均位于热带,农作物可一年三熟
D.甲国水热充沛,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种植园农业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