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四季平安  杨帮立

这么大的雪,小杨不会来了吧。

一场雪封实了白露河两岸。白露河在这几打了一个大深弯,河堤似鸟儿的双翼,大娘住在东边的翼尖上。现在,在大娘的眼里,这鸟儿是一只巨大的白天鹅,在白茫茫的天地间煽动着翅膀。

小杨是她的帮扶责任人。他初来的时候,老太太生病躺在床上,一只干瘦炸毛的猫,在窗台上饿得有气无力地叫着。搂柴生火、舀水做饭, 土灶被他烧得红红火火。这孩子说他,家住在这白露河上边十几里的南河湾,爹妈都在家里种着地。大娘喝完稀粥,问起南河湾一个远门亲威,小杨还真认得。

小杨说,大娘啊,现在政策好啊,没自来水,政府给你接,有病了,政府给你治,没钱花了,政府有低保,你这种情况,明个给你申请个最低生活保障金......这我都知道,我老了,不能干了,让我上敬老院,我舍不得这鸡鸭猫狗小菜园老果树,我身边少的是人啊。不是有我吗,明天啊我陪大娘去县城看病去。临走时,小杨要和大娘合个影,大娘死活不依脸朝床里,怎么劝都不扭过来。大娘说,回去问问你爹妈,咱这白露河边可是有规矩的,像我这样不阴不阳的人,是不兴跟人照相的,会吸别人阳寿的。小杨说,我年轻力壮的,我不怕你吸我阳寿。你是好人,我更不能跟你照相。小杨被逼得没办法,才说,单位有要求,不跟你合个影,传工作群里,会挨批评的。大娘这才下了床,洗洗脸,把花白的头发往耳根捋了捋,坐下来。小杨站在她后面,把手机伸到前面,说大娘的气色好着呢。大娘笑了,小杨笑了。

从县医院回来,用大娘自己的话说,前一阵子是自己吓自己,本没得什么该死的病,还没到阎王爷收她的时候,腿弯也有劲了,腰板也直了,手也灵活了。每逢周六扶贫日,小杨都会过来,陪她拔拔草,挖挖地,种种菜,小菜园红是红紫是紫,青是青,绿是绿,小鸭在池塘里扎猛子,小鸡振膀子能飞上树。小杨用生了锈的镰刀,把宅前屋后的杂草割得光光的,偏偏留下几丛野花来,剪下老枝,留下新头,花开得又大又旺。

来一次,把院子打扫一遍,从河边挑来黄沙,把院子铺得平平坦坦。八月十五,小杨送来了一大盒子月饼,说是女朋友从大城市里寄来的,一共两盒,送给他爹妈一盒,带来这一盒。

元旦前,小杨匆匆忙忙来说,大娘,我这段时间有点小事,顾不上来了,有事给我打电话哦。小杨给大娘买了个老年手机,教会了大娘一个动作,摁住键盘上的“1”不松,小杨的手机被拨通了,铃声愉快地响了起来。只顾学手机充电接听拨打电话了,还没问小杨啥事,小杨走得没影了,大娘撵到村部也没追上,这孩子太急了。驻村的工作队员嘻嘻哈哈地告诉她,能不急吗,小杨要接他女朋友回来结婚了。

总得给他们做点啥。大娘有了心事,老不中用了,做点啥呢?大娘想起她年轻时的一件老活计来。她在老木箱子里扒出了牛皮纸包,打开纸包,呈现出五彩丝线来。拿出几根针,穿上不同颜色的丝线,心,渐渐向记忆打开;手,渐渐灵巧起来;脸,渐渐泛起了喜色。她要把春天的草绿,夏天的花红秋天的天蓝,冬天的雪白,一针一线地绣出来。小杨来时,她总悄悄地把活计藏起来,她守着她的秘密,心里是满满的温暖。

小杨说今天来给她送对联。这么深的雪,可能过不来了。天晴了,白露河滩里,跳荡着各式各样的光。晃着大娘的眼睛。一转眼,敞开着羽绒服。脸上淌着热汗,头上冒着热气的小杨站在了她面前。小扬让大娘到厨房里烧水打面浆。他开始揭掉旧春联。刮擦干净门堂门框,等大娘把热腾的面浆端来,小杨先找出一张横联贴在了门上方。扯端正拍平实了:四季平安。

四季平安。大娘念叨出声来,小杨一愣,从高凳子上跳下来:大娘,你不是不识字吗?大娘从屋里端出一簸箩花花绿绿的物件来:小孩的花顶帽、红肚兜、凤头单鞋、虎头棉靴……每件上面都绣着“四--季--平--安”!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
A.小说选材生活气息浓厚,小说讲述了小杨扶贫的故事,选材上侧重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烧饭,陪大娘看病,送月饼、手机贴春联等。
B.小说细节刻画传神。如大娘先不愿照相,后又下床、洗脸挥头发表现了大娘焦虑、自卑、迷信。但体谅别人、爱美的微妙心理。
C.小说将平常生活小事写得曲折有致。如先写小杨忙。说“有点小事”。后交代他要结婚了;先认为小杨不会来了,后又“站在她面前”。
D.小说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如第二段运用比喻、想象的手法描写白露河的美丽雪景,表现了大娘等待小杨前来时愉悦的心情。
【小题2】小杨帮扶前后,大娘发生哪些变化?小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结尾一段极其精妙,请结合全文从情节结构和思想情感两方面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08 09:48: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据游戏咨询机构伽马数据估计,2017年第一季度,《王者荣耀》取得了55-60亿元的收入,估计占整个手游市场收入的20%左右。与市场上巨大成功相伴而来的,是社会上的争议不断。小学生沉迷游戏后刷爆家长的银行卡之类的新闻不断出现。在社会关注之下,7月4日,《王者荣耀》“防沉迷系统”上线。系统推出当天,港股收盘时,腾讯股价下跌4.13%,市值蒸发151亿美元。
《王者荣耀》的防沉迷系统,被众多媒体称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目前,各大网络游戏厂商都制定了相似的防沉迷系统规则。
厂商
实名认证规定
防沉迷系统基本原则
网易
暴雪
(1)创建游戏通行证必须输入本人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
(2)未满18岁纳入防沉迷系统。
健康时间(3小时以下)不作限制;疲劳时间(3-5小时)游戏收益注下降为50%;不健康时间(5小时以上)游戏收益为0.
 
王者
荣耀
(腾讯)
(1)实名认证流程同上。
(2)未满18岁纳入防沉迷系统,对应措施分未满12周岁、及13-18周岁两档。未实名认证的被默认为12周岁以下。
(1)每日此类账号累计登录游戏时长:12周岁及以下用户不可超过1小时;13-18周岁用户不可超过2小时。
(2)所有未满18周岁用户,家长可以在“成长守护平台”关联账号,查询其游戏记录,自主设置游戏时间、消费额度,可以一键禁止子女继续游戏。
 
实际上,网易、暴雪等各大游戏厂商所遵循的防沉迷系统标准版本已有超十年历史。2005年到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曾联合中央文明办、信息产业部、公安部等部门发布了多个“游戏防沉迷”条例:2005年的《网游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主要针对7家运营商11款游戏,要求疲劳时间收益减半,不健康游戏时间收益为零;2007年的《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针对全国所有游戏,要求必须在原有网络游戏中增加防沉迷系统;2011年的《关于启动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工作的通知》继续针对全国所有网络游戏,规定对所有游戏玩家进行实名认证,未满18岁或虚假身份的自动纳入游戏防沉迷系统。
然而,以上政策执行得仍不到位。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公布的《中国游戏绿色度测评统计报告》,自2013年以来,设置防沉迷系统的游戏数量有所增加,但在当年所有测评游戏中的占比却在下降。而且,2016年没有设置防沉迷系统的游戏数量仍占到当年所有测评游戏数量的71%。
(摘编自《澎湃网:防止小学生沉迷游戏,防沉迷系统是最佳方案吗?》)
材料二:
《2016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去年网游用户数量达到5.66亿人,同比增长5.9%。记者调查发现,从几岁的中小学生到40多岁的中青年都有沉溺于网游的玩家。因为家庭关怀缺失、学校教育不足、同伴负面影响等种种原因,许多青少年愿意到网游世界中寻求精神寄托。而对于中年人来说,他们希望在网游的虚拟世界里获得在现实工作中难以取得的成就感。
据一些游戏设计师介绍,企业内部对游戏设计的考评就是靠每日活跃玩家(DU)等指标,为了达到目的,游戏就会每天搞整点活动等,刺激玩家提高在线时长。某些游戏厂商虽然推出游戏防沉迷系统,但通过使用别人的身份信息,未成年人依然可以“畅游”该游戏。因为网游后台没有核查申请人和玩家是否为同一人,实名制根本落不到实处。以游客身份登录的,虽然系统默认为未成年人,但仍然可以凭游客身份充值买游戏装备。 
(摘编自《凤凰网: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 亟须实行游戏分级制》)   
材料三:
武汉市教科院德育研究室主任王一凡说,防止沉迷网游最关键的是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多培养孩子现实中的兴趣爱好,加强和孩子的交流与沟通,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应该进行管控和限制。另一方面,作为游戏运营企业应提高企业的责任意识,真正落实实名认证。社会公众以及网络平台对涉及色情暴力的游戏及时举报。同时,网络平台还应大力推荐、宣传积极向上并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绿色游戏。
“扬清是激浊最有效的手段,当前亟待扶持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吸引力的绿色游戏。”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曹三省说,青少年受到网游的吸引,说明网游有强大的吸引力,文化需求的出口还不够。为此,应建立有效的推动机制,把绿色游戏当成产业来做,并对整个行业进行引导,推动更多的企业越来越绿色。要用运动锻炼、兴趣爱好、绿色游戏等来占据青少年的闲暇时光,有效促进身心健康。
(摘编自《新华网:网游在和我们争时间?》)
注游戏收益:指在游戏中取得的经验值和虚拟货币。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B.
C.
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十多年前游戏防沉迷系统标准版本就已经在各大游戏厂商中广泛推行。
B.当前不少成年玩家沉溺于网游,其心理成因与那些青少年玩家有某些相似之处。
C.那些家庭关怀缺失、学校教育不足的青少年,比较容易成为沉溺于网游的玩家。
D.大力推行绿色游戏,运动锻炼等有益活动,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小题3】当前游戏防沉迷系统取得的效果欠佳,主要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隔壁的父亲
周海亮
父亲敲门的时候,我正接着一个电话。电话是朋友打来的,约我中午小酌。我从父亲手里接过一个很大的纸箱,下巴上还夹着叽哩呱啦的电话。
父亲寻一双最旧的拖鞋换上,问:“要出去?”
我说:“朋友约吃中饭。不过,不着急。”我打开纸箱,里面塞满烙得金黄的发面烧饼。
我这才想起,又到七月七了。我们这里有这样的风俗:七月七,烙花吃。花,即发面烧饼。以前在老家,每逢这一天,心灵手巧的母亲都会烙出满锅金灿灿、香喷喷的烧饼。我搬进城里住以后,母亲便将烙烧饼的时间提前几天,然后打发父亲把烧饼送到城里。我不回家取的理由很简单:没时间,尽管老家距城市不过两小时车程。
和父亲喝了一会儿茶,电话再一次响起。我跟父亲说:“要不一起过去?”父亲吃了一惊,说:“这怎么行?我一个乡下人,怎好跟你的文化界朋友吃饭?”我说:“那有什么?正好把您介绍给他们。”父亲一听更慌了,说:“不去不去,那样不仅我会拘束,你的朋友们也会拘束。”我说:“难道您来一趟,连顿饭也不吃?”父亲说:“没事没事,回乡下吃,赶趟儿。”我说:“干脆这样,我下厨,咱俩在家里做点吃的算了,我这就打电话跟他们说。”
父亲急忙将我阻拦。他说:“做人得讲诚信,答应人家的事情 ,再失约,多不礼貌……你去吃饭,我正好回乡下——乡下好多事呢。”我说:“您如果真不去的话,我也不去了……当爹的进城给儿子送烧饼,儿子却没管饭,等我回村,别人还不把我骂死?”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与父亲达成协议:偷偷在那个酒店另开一个只属于我和父亲的小包间,但父亲路上还是不停地嘱咐我别点菜,就要两盘水饺就行了,一人一盘,聊聊天,多好。小包间正好被安排在朋友请客的大包厢的隔壁,我没敢惊动朋友,悄悄帮父亲点好菜,又对父亲说:“等菜上来,您慢点吃,我去那边稍坐片刻,马上回来。”父亲说:“那你快点儿啊!还有,千万别说你爹就在隔壁啊!”我笑了,父亲与刚刚进城时的我一样拘谨。
宴席开始了。我念着隔壁的父亲,说:“我先敬大伙儿一杯,敬完我得失陪一会儿,有点事。”朋友说:“还没轮到你敬酒呢!……今天又没什么事,咱一醉方休。”我说: “可是我真有事。”朋友说:“给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就放你走。”我笑笑:“我爹在隔壁。”
满桌人全愣了。
我说:“今天我爹进城给我送烧饼,我把他硬拉过来,让他过来坐,他死活不肯。现在他一个人在隔壁,我想过去陪他一会儿。”
朋友们长吁短叹,说:“你爹白养你这个儿子了。在隔壁给他弄个单号?虐待他?你愣着干什么,快请他过来啊!”
我说:“他肯定不会过来。如果你们不想让他拘束让他难堪,就千万不要拉他过来。”
朋友说:“那我们现在过去敬杯酒,这不过分吧?”
我说:“这挺好。不过你们要是真想敬他一杯酒的话,就一起过去。千万不要一个一个地敬啊!他喝不了多少……”
朋友们全体离桌,奔赴隔壁。然而推开门我就愣住了,房间里只剩一个埋头拖地板的服务员。我问:“刚才那位老人呢?”服务员说:“早走啦!你点的菜,也都被他退啦!不过他还是打包带走了一盘水饺,说是想给乡下的老伴尝尝城里的水饺。”    
我们沉默良久,不知该说什么……
【小题1】下列对文本中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时,作者结果父亲送过来的纸箱,耳朵旁边还夹着手机在和朋友回着话,刻画了作者世故,对父亲的到来并不觉得多激动。
B.“老家距离城里不过两个小时车程”中“不过”说明作者觉得父亲送烧饼也是应该,同时也对自己总不回家的行为表示内疚。
C.与父亲最终达成的协议是让父亲在作者聚会的酒店隔壁单独开一个包间,这样作者既陪父亲吃了一顿饭,又不驳朋友面子。
D.听说作者的父亲就在隔壁,朋友们非要相邀并敬酒,作者却万般推辞,表现了作者看重朋友情谊,也说明了作者很了解自己的父亲。
【小题2】小说的标题“隔壁的父亲”有一定的含义和作用,结合你对小说的阅读,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3】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他是梁思成和林徽因之子,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学者,也是耿直敢言的环保斗士。秉持着“饮冰室主人”梁启超那份作为知识分子的独立思想、独立人格以及对社会的责任,他率先以公民的名义为环境发声,为“无告的自然”请命。有人评价,很大程度上,梁从诫是利用他的家族名望促进了“自然之友”的发展、壮大。然而,与他共事多年的同事都知道,其实,梁从诫十分抗拒被贴上“名门之后”的标签。每有学校请他演讲,打出“梁启超之孙,梁思成、林徽因之子”的横幅,都会立即被他拿下。他跟人解释:“我都70多岁了,每次一介绍,我还是别人的儿子,甚至孙子,我不喜欢。”

在梁从诫家中的墙上,有一张他很喜欢的照片,那是一扇微微开启透进亮光的门。梁从诫曾把这张照片用在他担任主编的《知识分子》杂志的封面上。梁从诫对自己的学生说,可惜杂志只出了两期。他和他的父辈们,一直在努力开启这扇门,让更多的亮光透进房屋。

梁从诫去世后,1000多人自发前来陪伴这位从60岁开始重新行走的启蒙者,他离开了,与他挚爱的山水融合在一起,有人为他写了一副挽联:

三代精英,一身正气,自然之友,公益楷模

两袖清风,八方奔走,精神领袖,社会乐活

(摘编自《梁从诫慢走,慢慢走》,有删改)

材料二:1994年,62岁的梁从诫创建“自然之友”,这是中国最早在民政部门注册成立的民间环保组织。注册的300元钱是梁从诫向亲戚借的,而“自然之友”的第一个志愿者,是梁从诫的夫人方晶,梁家成了“自然之友”的办公室。梁从诫在“自然之友”的很长时间,没有任何报酬,最初的几年,都是靠老伴一人的退休金维持生活。

“自然之友”以环境教育为重心,希望用潜移默化的力量教育公众。梁从诫也曾提起很多让人气馁的事——往往是呼吁再呼吁,林子还是被一片片砍伐。但“讲了白讲,白讲也要讲”。1994年以来,“自然之友”陆续开展过美境行动、绿色希望行动、绿地图、自然体验营等公众教育活动,同时,它就如一只母鸡一样,孵化出了无数民间环保小鸡。

某地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决定砍伐100平方公里的森林,这片森林里有200只国家保护动物金丝猴。“自然之友”给国务委员写信,使得这片森林得以留存。美国《新闻周刊》将此事视为中国环保运动由官方向民间转移的分水岭。此后,为了保护藏羚羊,“自然之友”为保护藏羚羊的“野牦牛队”筹款40万元,以维持其运转的花销。

在中国急速发展的现代化大潮中,梁从诫似乎是过时的旧人,衣服旧,骑自行车,用手帕,自己带筷子,不看电视…但在另一方面,他和祖父,父亲一样,有着远远超乎现实的敏感意识。

(摘编自《“失败英雄”梁从诫》,有删改)

材料三:主持人:虽然个人在一个大的时代旋涡中所做的事情是有限的,但是每一个人都仍然凭着自己的良心去做,如果说性格决定命运,那是什么样的性格决定了你们祖孙三代的命运呢?

梁从诫:我曾经说我们家三代都是失败者,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我的祖父,如果说他的主要事业是变法维新的话,那他是失败的,而如果说他的事业是向中国的知识分子介绍西方的现代思想,那么他是成功的;我的父亲,如果说他的主要事业是保护中国的文物,那么在很大程度上他是失败的,但是我父亲做了这么多年的中国古建筑研究,他让西方世界知道我们中国有非常辉煌的建筑历史,这点是成功的。

主持人:看您家的三代人,应该说都有这种所谓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士大夫的一个情结,您觉得你们祖孙三代是一脉相承的吗?

梁从诫:我的祖父也好,我父亲也好,一直到我,都觉得我们生于斯,长于斯,这块土地养育了我们,我们不能不尽我们的力量,为这个社会、为这块土地、为这个民族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摘编自《梁从诫访谈录》,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从诫有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即使环保工作困难重重,他也不放弃。
B.有人认为“自然之友”的发展离不开梁从诫家族名望的支持,但梁从诫并不喜欢“名门之后”这个称谓。
C.现实生活中,梁从诫似乎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但是他对很多现实问题却异常敏感。
D.梁从诫一生为民间环保事业奔走,在保护环境上做出了很大贡献,赢得了大家的高度评价。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梁从诫创办的“自然之友”是民间环保组织,最初几年工作条件极为艰苦,甚至要靠梁从诫夫人的退休金维持运转,梁从诫很长时间都未有过报酬。
B.“自然之友”坚持以环境教育为工作重心,在教育大众的过程中屡屡遭遇挫败,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C.自然保护和经济利益常常是矛盾的,为了保护自然,梁从诫只得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求助,此举被誉为中国环保运动由官方向民间转移的分水岭。
D.“成”和“败”是相对的,梁从诫的先辈们从事的事业均遭遇失败,可是他们在介绍西方文化,传播中国文化上是成功的。
【小题3】作为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梁从诫的“优秀”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材料分析鉴赏题。
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只是马路上融化了积雪的泥泞干起来。天空打起朦胧的多有春意的云彩;暖风如轻纱一般浮动在街道上,院子里。春末了,关外的人们才知道春来。春是来了,街头的白杨树蹿着芽,拖马车的马冒着气,马车夫们的大毡靴也不见了,行人道上外国女人的脚又从长筒套鞋里显现出来。笑声,见面打招呼声,又复活在行人道上。商店为着快快地传播春天的感觉,橱窗里的花已经开了,草也绿了,那是布置着公园的夏景。
“天真暖啦!走路都有点热。”
看着她转过“商市街”,我们才来到另一家店铺,并不是买什么,只是看看,同时晒晒太阳。这样好的行人道,有树,也有椅子;坐在椅子上,把眼睛闭起,一切春的梦,春的谜,春的暖……这一切把自己完全陷进去。听着,听着吧!春在歌唱……
“大爷,大奶奶……帮帮吧!……”这是什么歌呢,从背后来的?这不是春天的歌吧!
那个叫化子嘴里吃着个烂梨,一条腿和一只脚肿得把另一只显得好像不存在似的。“我的腿冻坏啦!大爷,帮帮吧!唉唉……”
有谁还记得冬天?阳光这样暖了!街树蹿着芽!
手风琴在隔道唱起来,这也不是春天的调,只要一看那个瞎人为着拉琴而挪歪的头,就觉得很残忍。瞎人他摸不到春天,他没有。坏了腿的人,他走不到春天,他有腿也等于无腿。
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
【小题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花较多篇幅描写春天到来的景象?
【小题2】说说“瞎人他摸不到春天”的含义。
【小题3】“有谁还记得冬天?阳光这样暖了!街树蹿着芽!”这句话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加以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国细菌学家卡梅隆·柯里在《科学》杂志发表了研究论文,声称从5000万年前开始,以真菌为生的蚂蚁就有了自己的抗生素。研究者对一种名叫“真菌蚂蚁”的蚂蚁身上的白色斑点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的“真菌蚂蚁”依靠种植不同的真菌类蘑菇来作为唯一的食物。这些蚂蚁的嘴巴和前肢上隐藏着许多细小的腺窝,里面寄生着一种能产生抗生素的细菌。这些腺窝有一些细小的孔通向蚂蚁身体外部,这样它们就可以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抗生素可以杀死会使作物生病的寄生虫,从而确保它们主人的食物不受破坏。
这种蚂蚁腺窝的特殊结构使得蚂蚁与作物的这种共生关系非常和谐。研究者发现,一些近缘的、不种植真菌的蚂蚁身上则没有腺窝,也没有寄生菌。科学家们研究了中美洲热带丛林中的切叶蚁的生活习性。切叶蚁只种一种蘑菇,这相当于人类的单一作物制,虽然开始时产量高,但重复种几季以后很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人类是采用轮作不同作物来解决问题的。生物学家们采用基因分析法,确定了切叶蚁所种的菌种是源于2300万年前的单一菌株,从未换过品种,却能延续至今。
这个谜由多伦多大学的C·R·居里解开了。居里对包括切叶蚁在内的22种蚂蚁进行了仔细观察。他首先发现蚂蚁的蘑菇农场偶尔也会受到一种名为Es-covopsis的霉菌感染,使蘑菇在几天内全部死光,结果是整穴蚂蚁全部饿死。但尽管如此,切叶蚁还是有办法控制这种灾难。其奥秘在于,雌蚁会排出寄生在身上的活细菌分泌出的链霉素。切叶蚁蘑菇园中那些忠于职守的蚂蚁勤于察看,一发现Es-covopsis霉菌就用随身携带的链霉素就地将之消灭,以防止其蔓延。而且这种链霉素还能刺激蘑菇的生长,真是一举两得。切叶蚁分群时,蚁后将蘑菇菌种含在口中,连同随身的会分泌链霉素的细菌带到新穴传种,所以切叶蚁的单一品种的蘑菇农场能延续至今,历经千万年而不衰。人类所用的抗生素多次使用后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而导致药效减弱,但蚂蚁所用的抗生素却并未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卡梅隆·柯里研究小组发现,蚂蚁身上的抗生素不但是蚂蚁赖以战胜自然环境的法宝,亦是人体必需的抗生素,今后应可仿此研发新一代的抗生素,更有效地治愈人类的疾病。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卡梅隆·柯里认为以真菌为生的蚂蚁从5000万年前开始,就有了自己的抗生素。
B.“真菌蚂蚁”以真菌蘑菇作为唯一的食物,但不同的“真菌蚂蚁”种植的真菌蘑菇是不同的。
C.蚂蚁的腺窝里寄生着一种细菌,这些细菌能产生抗生素。
D.为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蚂蚁的每一个腺窝上都有一个小孔通向身体外部。
【小题2】对“切叶蚁的单一品种的蘑菇农场能延续至今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切叶蚁分群时,蚁后会将蘑菇菌种连同随身的会分泌链霉素的细菌带到新穴传种。
B.忠于职守的蚂蚁勤于察看,发现Es-covopsis霉菌就用随身携带的链霉素将之消灭。
C.雌蚁分泌出的链霉素活细菌除能消灭Es-covopsis霉菌外,还能刺激蘑菇的生长。
D.尽管Es-covopsis霉菌会危害蚂蚁的蘑菇农场,但切叶蚁有办法控制这种灾难。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蚂蚁腺窝传播出的抗生素可以杀死会使作物生病的寄生虫,从而确保蚂蚁的食物不受破坏。
B.切叶蚁不换作物品种,是因为单一作物的种植方法产量高,轮作的不同作物很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
C.卡梅隆·柯里研究小组认为根据蚂蚁身上细菌产生的抗生素特征,人类今后应该可以仿照这种特征研发新一代的抗生素。
D.人类现在使用的抗生素同蚂蚁所用抗生素的不同在于,长期使用,前者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后者却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