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可以它作为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该线经过甘肃、陕西和河南三省南部以及安徽、江苏北部。据此回答各题。
【小题1】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米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寒温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小题2】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方民居墙体厚
B.北方民居屋顶坡度大
C.北方民居房檐宽
D.同高度楼房,北方南北楼间距比南方大
【小题3】造成我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地域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降水
B.地形
C.土壤
D.热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11-25 03:47: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盐井镇为悠久的产盐古镇,附近澜沧江东西两岸表层分别分布着白色和红色岩土。在江两岸,人们依山势凿孔插桩,桩顶铺板,就地取岩土在板上铺垫成盐田,将取自江滩盐井的卤水(含盐的地下水)倒入,几天后盐便析出。东岸产出的盐呈白色,品质好;西岸产出的盐呈红色,产量大。每年3至5月是晒盐旺季。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导致西岸比东岸盐产量大的主要因素是
A. 技术 B. 市场 C. 地形 D. 气候
【小题2】推测两岸盐制品颜色差异的原因是
A. 卤水种类的差异 B. 太阳辐射的差异
C. 生产工艺的差异 D. 盐田垫土的差异
【小题3】产盐旺季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卤水丰富 B. 晴天多,蒸发旺盛
C. 市场需求大 D. 江水平稳,利于运输
同类题2
下图为我国部分商品粮棉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以水稻种植业为主的是甲地和乙地
B.乙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高于甲地
C.与丙地相比,甲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肥沃的黑土
D.与乙地相比,丙地位于季风区,降水较多,交通条件更好
【小题2】丁地商品粮基地地位不断丧失的主要原因有( )
①台风、泥石流、地震等灾害频繁发生 ②城市化的发展使非农用地增多,耕地所占比重下降 ③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不断下降 ④土地日趋贫瘠且污染严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同类题3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是赣江流域部分区域略图。赣江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近年来,该流域农耕面积扩大,陡坡开荒、乱砍滥伐现象加剧。
(1)分析赣江流域上游植被破坏对流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贛江与菜茵河,通航里程相当,年径流量几乎相等,但年货运量不足菜菌河的三分之一。
(2)简析赣江与莱茵河相比航运价值较低的原因。
鄱阳湖平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目前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
(3)简述“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
同类题4
2017年,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应选择农田基础设施较好、相对集中连片的田块,科学合理划定稻谷、小麦、玉米粮食生产功能区;继续推进以减玉米为重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下表是“2012-2016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位千公顷)变化表”。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据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我国划定的小麦、玉米粮食生产功能区应集中分布在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B.青藏高原区
C.北方地区
D.南方地区
【小题2】影响2016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波动的社会经济因素可能是
①气候 ②市场 ③政策 ④交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同类题5
(24分)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尼罗河的下游地区,早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就出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
(1)史学家推测,冬小麦的种植及高产是古埃及文明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试分析古代埃及冬小麦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10分)
(2)文明的形成与繁荣离不开交通,位于尼罗河下游的古埃及,尼罗河上航行的船只成为其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请你根据古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分别分析在尼罗河上向南和向北航行船只天然的动力条件及航行的方式。(8分)
(3)历史上的很多文明因为外族的入侵而灰飞烟灭,而古埃及文明却在这块土地上繁衍了长达3000多年的时间,人文地理学家推测:其相对封闭的环境对外构成了得天独厚的天然防卫环境。根据上图分析古埃及所具备的天然防卫环境。(6分)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