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其其格姨

鲍尔吉.原野

①其其格姨是我妈的伯父的独生女。此姨年轻时漂亮得没有办法,是盟文工团的。我妈起初也是文工团的,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不是了,我认为由于她不及我姨漂亮。那时候她穿一件浅灰色的大翻领西服、高高挺着胸脯,傲慢而美丽。在赤峰这样一个小城市,我姨是明星。赤峰虽然小,也有盟长和司令一类的长官,北京或内蒙来了更大的官,盟长或司令就请我姨到宾馆跳舞。她还拍过电影,是什么电影我就不知道了。

②后来,其其格姨到赤峰七小当音乐教师,这是使我心花怒放的一件事。我一年级,其其格姨进来上课,全体学生“哗啦”起立。我分视左右,他们为我姨起立,不亦快哉。坐下。我姨教我们唱歌。我们走──在大路上──,唱!我们走──在大路上──。这时,我唱的声最大,我要使劲唱!每个乐句,我都抢唱半拍,别人唱完了,我的延长音还在教室回荡不已,因为这是我姨教的。你们有姨吗?我坐在第一排,目睹其其格姨穿高跟鞋起伏踩踏风琴,双手飞掠键盘。她有时以眼神递我──倘若我声音过大或拖音太长──眼神中带着忍俊不禁的笑意和责备,这时我的歌喉愈响亮,因为我姨不仅是我姨,而且看我。那时我最爱上音乐课,铃响之后,我屏住呼吸等待其其格姨走进教室,她美丽矜持地扫视大家,目光最后必落在我身上。幸福呵!

③虽然只有一年级,但那一瞬间,心里像鲜花像爆竹一样迸然开放啦!况且我姨脸上总含着若有若无的笑意。“美丽的哈瓦那,唱!”多好。下课时,我对同学们说:“我姨要是不教你们,你们根本不会唱这个歌!”彼等无不诺诺。这是我姨,知道不?

④后来,我姨到了锡林郭勒盟。我在学校也只好陷于平庸。

⑤其其格姨聪明、好胜,但命并不好。离婚后,她在锡林郭勒与一位多子女的军队干部结婚。我这位姨夫名叫布和,厚道善良。为了拉扯他那么多的孩子,我姨大约吃了许多的苦。

……

⑥我姨和姨夫在锡盟离休后,迁至呼和浩特的部队干休所。前几年,我由宁丁舅舅陪着,去看望其其格姨。到了她家楼下,我锁住车往里走,宁丁舅舅拉住我说:“你姨在这儿呢。”我转身看,一个枯瘦的蒙古老太太,笑对着我。我真不敢信,其其格姨当年神采飞扬的样子哪里去了?她的骄傲、矜持和美丽全都被岁月淹没了。我真奇怪(我的奇怪不止一次了),那些蒙古妇女,无论当演员或官员,无论进北京或呼和浩特,到晚年无一不像牧区的从未走出过艾里(村子)一步的蒙古老太太。我感慨于岁月真是风刀霜剑,把一个美丽女人的汁水全都戕尽了。我其其格姨,眼窝的皱纹和脸上的皱纹密集太多,我想就是用鞭子抽用刀砍也不会使一个优雅丰腴的女人如此沧桑。而我又高出她一头多,竟不知所措了。二十年、也许是二十五年未见其其格姨。在她家楼前,我不禁失声痛哭。

⑦我一边流泪,一边走进她家的小楼。她家甚好,楼中有楼,归一家住。我坐在沙发上,只觉得需要大哭一洗襟怀,把什么东西哭出来,我姨静默着,略有不安。宁丁舅舅尊重地看着我哭。哭过,说了几句话,要走。我姨上楼取姨夫毛料裤子送我,收下了。出门骑车,回头看其其格姨瘦小身影,泪复下矣。

⑧又有好多年没见她了。

⑨这个岁月。

节选自《我妈的娘家亲戚》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第一段中,作者用盟长或司令邀请其其格姨到宾馆陪北京来的高级领导跳舞这个细节,侧面展现了她年轻时的惊人的美丽和风采。
B.第六段中“我的奇怪不止一次了”这句话饶有深意,它暗示读者:其其格姨这种情况在蒙古妇女中并非个例,从而深化了文章主题。
C.看着我哭,其其格姨“略显不安”,显示她的善良;宁丁舅舅“尊重地看着我”显示出他良好的修养,看似闲笔却准确揭示出人物性格。
D.在第六段和第七段中,作者不止一次流泪痛哭,他是为岁月无情、风霜催人而感慨落泪,更是为其其格姨半生的坎坷遭遇而伤心痛哭。
【小题2】解释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小题3】作者在谈及其其格姨离婚再嫁这段经历时,用语俭省、一笔带过,这种写法带来了怎样的好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24 10:03: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将军问事
李培俊
将军回湖桥村那天,可谓秋高气爽,晴空万里,几朵几近透明的云彩悬浮在天幕上,自由自 在,来回飘荡。将军舒心畅意地笑了,对陪在左右的县领导说,我参加八路军那天,也是这样的好天气。将军叹了口气,一转眼就是好几十年哪!
按照县里安排,将军回乡后的第一件事是参观专为将军修建的纪念馆。将军没有接受这样 的安排。将军在红地毯前站下,招手叫来村支书,问道,毛林住在哪里?村支书说,他两口还在 东沟的老宅子里住着。将军说,咱们先到东沟去,我要见见这个胆小鬼,当面问他个事!
毛林和老伴儿正在翻晒刚从地里收回的玉米。八十多岁的毛林十分瘦小,光着脊梁,手拿木锨,金黄的玉米粒在院地上铺成一片金黄。毛林把晒好的玉米翻到下面,再把下面的翻到上 面,动作娴熟,轻松自在。将军点点头,嗯,看来这个逃兵的身子骨还不错,八十好几的人了,还干得动农活儿。见了将军,毛林立时热泪汹涌,搓搓手上的土屑,一把就把将军的手握上了。他说,伙计,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见到你!将军却很冷淡,双手背在身后,冷着脸上下打量毛林好一阵,才说,毛林,我只问你一句话,那年秋天,头天晚上商量得好好的,要一起参加八路军,临走那天,为什么四处找不见你?你为什么当了逃兵?
毛林伸出的手还在空中尴尬地悬着,不知放到哪里才好。听了将军的话,脸也马上冷了下来,那只手猛地朝空中挥了一下,说,你说我什么都行,就是不能说我是逃兵。
县里随行人员连忙呵斥毛林:咋说话呢?咋说话呢?毛林说,我就这样说话,你张狂什么!当年老子杀鬼子的时候还没你兔息子呢。
将军问,你说你杀过鬼子?毛林哼了一声,说,你以为只有当将军的人才能杀鬼子?
毛林老伴儿悄悄回屋,捧出一个土灰色的陶罐,揭去封口,从里面掏出一堆发黄的肩章。毛林呵斥老伴儿,你这是干啥?你还有脸显摆!那年要不是你,我咋会被人骂成逃兵呢!老伴儿
把头垂到胸前,嗫嗫嚅嚅说,谁叫你是独生子呢,谁叫咱爹得个要死不活的肺痨呢……
将军知道其中必有隐情,可能错怪了这个昔日的玩伴儿,脸色和缓下来,对毛林老伴儿说,弟妹,说说,那年到底是咋回事?毛林老伴儿说,那年,他头天晚上说,要和你一起去当八路,可爹躺在床上,我又怀了身孕,他一走,这个家还咋过下去?我骗他说,你走就走吧,走前下红薯窖多拿出来点红薯。他下去了,我把红薯窖口锁了……就为这事,他和我闹腾了一辈子,差点把婚离了……
毛林说,你还有脸说!毛林老伴儿说,我咋没脸说?你虽然没当成八路,还不照样杀鬼子?别人不知道我可知道,掂把二尺长的刀,整夜守在村口,第二天,驻在咱湖桥村的鬼子就少了,不是一个就是两个。我给你数着呢,到日本人投降时,你一共杀了十二个鬼子。这不,被你杀死的日本鬼子肩章都在这存着呢。
毛林老伴儿说着,把陶罐口朝下倒了起来。将军蹲下来,一个一个捡拾、验看,有列兵、下士、上士,还有两枚是中尉军衔。不多不少,整整二十四枚。
将军愤怒了,转头问县里的人,这样的英雄你们一点都不知道?县里的人面露尴尬,说,他没说,也没人上报呀。毛林老伴儿说要保密,免得小鬼子报复村里人。这一瞒就是几十年哪!将军的牙巴骨被咬成两个铁块,扑上去紧紧抱住毛林,许久,仰天一声浩叹:你这个毛林呀!将军还说,你知道我亲手打死的鬼子有几个吗?也是十二个。我却当了将军,可你呢?毛林说,话不能这样说,再说了,都去当将军了,地谁种?
将军说,可这对你不公平啊。今天你们两口就跟我走,住到省城我家去!毛林说,那得问我同不同意,我从来没想过啥公平不公平,比起战死的烈士,我现在这日子就不赖。
将军走时留下两条指示:把将军纪念馆改为抗日纪念馆,把毛林杀鬼子的事迹整理出来,放进纪念馆;按离休人员标准,每月发给毛林一定的生活补贴。
毛林说,我有地种有粮吃,能打能跳能干活儿,要那玩意儿干啥!
(选自《百花园》)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毛林由将军眼中的“逃兵”到“英雄”,从将军心中的不公,到毛林眼中 的满足,毛林的形象随着故事的波折一步步升华。
B.小说中毛林在暗中杀敌的故事极为感人,而毛林对现在生活的满足更让人动容,正是这样的情节安排,使得小说的主题更为深刻。
C.小说对将军蹲下捡拾、验看鬼子肩章的描写简洁而传神,把将军感动于毛林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D.综合全文来看,将军战功赫赫却不忘初心,毛林不愿声张而不得不“显摆”,这些都极为感人地刻画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让人为毛林深深地抱不平。
【小题2】小说一开头就写将军回村那天的天气状况,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小题3】“我从来没想过啥公平不公平,比起战死的烈士,我现在这日子就不赖”这句话,既是理解毛林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镜 头
调进县新闻中心的第二天,县委宣传部邓部长就安排小米报道县委、县政府的访贫问苦活动。小米兴高采烈地去了。回来,小米摄制的新闻镜头很快出现在当晚的电视报道中。小米自我感觉良好。正沾沾自喜,家里的电话响了。
“小米呀,苏书记给贫困居民送红包的镜头拍得不错,可是,为什么没拍王县长呢?”邓部长心平气和地问。
“王县长没给贫困居民送红包呀。”小米小心翼翼地回答。
“这是讲不过去的,”邓部长陡地提高了嗓门儿,“王县长乃一县之长,他既然去了,能拍不到他的镜头?”
“这——”
“不要申述了,你这是‘漏镜’,小米同志!”邓部长当的一声放下了话筒。
第二次报道义务植树活动,是在大河洲上种植欧美杨。坑早挖好了,树苗也早已植入坑中,余下的事情就是挥锹填土。县里苏书记、王县长等主要领导都参加了活动。小米吸取上次报道的教训,把所有县级领导都一溜儿摄入了镜头。心想不会出岔子了吧,晚上也就安心地睡了一觉。
哪知第二天,新闻中心的胡主任就通知他进邓部长办公室了。
“小米呀,这次苏书记上了五次镜头,王县长四次。还有,龙副书记二次,张副书记三次,马副县长三次,朱副县长二次……你说怎么回事?”没等小米坐下,邓部长劈头就问。
小米努力镇定了一下,然后认真解释说:“苏书记是一把手,王县长是二把手,所以……”
“就当你这个理成立,可是小米呀,龙副书记、张副书记、马副县长、朱副县长他们呢?他们上镜头的次数是按职位高低敲定的吗?‘歪镜’,典型的‘歪镜’啊!”邓部长气得要拍桌子了。
小米察言观色,赶紧缩头乌龟似的出了邓部长的办公室。
不久,县里又组织县领导深入偏僻乡村,帮助农民抢插早稻,积极开展支农活动。
春暖花开。那天参加支农活动的各位领导也兴致盎然。他们的裤腿和衣袖都挽得老高,一下稻田就你追我赶地开展抢插竞赛。稻田里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依然是小米负责新闻报道。这次,他深刻反思了前两次失误的沉痛教训。每位县级领导一律只上一次镜头,而且确保万无一失。报道之后,立即有人打来电话,盛赞此次支农活动高潮迭起,壮观感人。小米的心里好不快哉,他激动得要跳起来了。
万万想不到的是,邓部长竟会把他叫去,十分严厉地批评他:“怎么搞的?”邓部长脸色铁青,“苏书记竟然排在王县长之后,这是导向错误,‘倒镜’!”邓部长把桌子拍得山响。
宛如五雷轰顶,但小米还是畏畏缩缩地解释说:“那天的确是王县长插得最快,苏书记怎么也赶不上啊!”
“你个小米,还要不要讲政治,啊?”邓部长牙齿咬得格格响,“怎么就不对镜头做些处理?”
“邓部长,是苏书记提到了这事吗?”小米深知罪不可恕,只想弄清事情的原委。
“小米同志!”邓部长如坐针毡了,“新闻报道无小事,新闻镜头关系到领导们的荣誉,荣誉啊!因为你的三次闪失,我被批评了三次,三次了你知道吗?”
如同哽噎着一枚酸枣,泪水很快从小米的眼角滚滚而出,一滴滴,晶莹透亮。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将三次新闻摄制事件后小米的自我感受和邓部长的反应做对比,表现了小米在新闻专业水平上的不足。
B.小说对小米采用了心理描写,简洁而恰到好处,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单纯而无辜的小人物的同情。
C.“还要不要讲政治”的语言描写,具有讽刺意味,成功刻画了一个将“政治”庸俗化的官员形象。
D.小说结尾,小米的眼泪滚滚而出,是想到因为自己工作不到位,连累领导被批评,伤心自责而哭。
【小题2】小说中的“邓部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小题3】文末邓部长说“因为你的三次闪失,我被批评了三次,三次了你知道吗?”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日前,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首次明确了学生欺凌的界定。《治理方案》指出,中小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 精神损害等的事件。“主观故意性是判定欺凌还是玩笑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12月 27日,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雯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摘编自谭畅《官方首次明确界定“校园欺凌”》,2017年12月27曰《南方周末》)


遭遇到校园暴力会使得受害的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抑郁。校园暴力不仅会影响受害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使得受害学生由于受到暴力伤害的投射反应,出现各种违纪和越轨行为,甚至反过来去欺凌别的弱小同学。
校园欺凌与中小学生社会心理状况有着直接关联。在家长日常的溺爱纵容或关爱 缺失、学校教育中的“分数中心”导向、游戏中暴力信息的泛滥成突、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一些中小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沟通障碍,导致其在社会交 往中容易形成自卑、怯懦、孤僻或者骄横、偏执等不良倾向,这些中小学生容易引发校园 欺凌行为,成为欺凌者或被欺凌者。
从更广的视角看,在校园欺凌中,伤害与被伤害既是相互的,又是相通的。校园欺凌事件的双方甚至旁观者都是受害者,欺凌不仅会给青少年带来身体上的伤害,更将在 青少年心中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
(摘编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大数据告诉你,有多少校园欺凌不该发生》,2016年12月15曰新华网)
材料三:
2017年11月22日,教育部、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等十一部门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首次对学生欺凌做出明确界定,从欺凌的预防到惩戒措施再到如何申诉,整个过程都做出了描述,同时对欺凌的主体、部门职责、工作要求做出规定。
从学校内部治理角度说,防治校园欺凌问题,必须扭转学校的办学理念,实行学校的现代治理。要通过可操作的规则教育、行为教育,并加以言传身教,帮助青少年树立起底线意识、尊重意识、理解意识、团队意识,进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防范校园欺凌的发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从策略上,要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合力作用。从根本上,要对青少年的心理给予更多的关心呵护。只有多方力量联动起来,才能降低校园欺凌的发生率,让青少年的校园生活少一份阴霾,多一份阳光。
(摘编自熊丙奇《防范校园欺凌学校要拿出实际举措》,2018年2月23曰《光明日报》)
【小题1】下列关于校园欺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各类型的欺凌事件中,学生故意对身边的同学进行各类的欺负、侮辱,属于我们常说的校园欺凌。
B.身体偏胖的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更容易在身体、言语、社交、网络等方面受到来自同伴的欺凌。
C.虽然成绩会主宰学生在学校和同学心目中的地位,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有可能遭受校园欺凌。
D.校园暴力会使得受害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创伤,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会影响到人格的正常发育。
【小题2】下列对相关材料内容的分析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主要说明校园欺凌的具体内容,并且对其重要的判别标准进行了强调;材料二说明学生心理状况决定学生实施欺凌或者遭受欺凌。
B.在这个通信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和手机移动通讯越来越普及化,网络欺凌这种新形式的校园欺凌有可能成为以后非常重要的校园欺凌类型。
C.学校教育中的“分数中心”导向,特别容易使勞生产生心理问题并激发学生间的竞争意识,从而导致不同成绩群体之间的矛盾和欺凌。
D.校园欺凌问题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而《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发布,更是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E. 校园欺凌中的旁观者是游离于欺凌事件之外的,虽然会被施加心理影响,但也可能会引以为戒,所以所谓其也是受害者的说法过于绝对。
【小题3】怎样才能有效地减少校园欺凌现象?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作为5G技术的领航者,华为联合运营商、合作伙伴在几十个垂直行业都进行了5G应用的探索,包括但不局限于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工厂、智能医疗、智能电网、智慧教育、城市安防、无人机、智能农业、智慧新媒体等。随着5G网络在全球的部署以及更多合作伙伴的参与,5G的行业应用前景清晰而广泛。以5G与人工智能(AI)的融合为例:

AI的高速发展,在各行各业落地并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但当前AI还面临着诸多困境。 5G的三大特性是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5G核心网分布式架构完美适配应用延伸到边缘的需求,这就解决了万物互联的一大瓶颈——边缘计算的算力得到了解放。人工智能的核心要素为数据、算力、算法,5G为算力提供保障的同时,还解决了数据问题。AI90%数据物联网,因为5G能够连接更多的设备,物联网的高速发展会产生大量的数据,AI的潜力将进一步得到释放,更多的数据会使AI更准确更智能。AI技术也将应用在5G核心网中,帮助核心网在部署规划、运行维护等方面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5G是高速度网络基础,AI是通用技术,能够赋能各行各业。5G与AI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叠加与促进,而是互为指数,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能驾驶、智能医疗等领域相互解放生产力。虽然目前产业链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但是5G和AI的深度结合,在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远的时间,他们将成为一种基础设施能力,如互联网一般再一次革新人类日常的生产生活。

(摘编自中国专业IT社区CSDN论坛)

材料二

外媒称,当美国和欧洲还处于组建和启动5G网络的阶段时,中国就已经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技术实施方面取得了进展。

据拉美社7月10日报道,6月中旬,中国四川宜宾发生地震,当地医院启用了5G城市灾难医学救援系统,以远程会诊等方式对伤员展开救治。会诊专家团队在详细询问伤员受伤情况以及查看伤员各项影像学检查结果后,为200多公里外的震区医护人员提供了精确的诊疗指导。

报道称,这套5G城市灾难医学救援系统是由四川省人民医院和中国移动共同研发的,可向数百或数千公里外的专家实时传输高分辨率医学图像。该系统以5G急救车为基础,配合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打造全方位的医疗急救体系。

报道认为,如果没有中国在5G领域的飞跃式发展,这样的突破将很难实现。

(摘编自《参考消息》7月12日报道)

材料三

“5G:开创数字经济新时代”论坛在浙江乌镇召开。

国际电信联盟副秘书长马尔科姆·琼森代表国际电联感谢中国在促进5G标准方面所作的努力。他介绍了国际电联在5G频谱和国际标准方面所做的一系列工作,强调要与中国进行更多的合作,希望中国的企业界和学术界更加广泛加入到5G的技术应用开发中。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提出,5G是全联网的时代,是数字转型和数字经济的时代,是智能化、自动化和自主化的时代。由于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科技界和企业界孜孜不倦的努力,中国在5G技术上的发展和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并且最有可能引领这股大潮在全球的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指出,5G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对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支撑引领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大力推进5G商用部署。目前,5G基站、手机、模组等产业链关键环节进一步成熟,5G网络已在全国主要城市城区实现连片覆盖,“5G+工业互联网”加快探索,有力支撑了工业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5G作为网络新技术的集中体现,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同时,它的发展面临频谱资源选择、网络安全挑战等系列问题,带来了隐私保护法律适应性的新风险,应从技术、管理、法治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与应对。

(摘编自中新网《乌镇峰会5G“论道”:开创数字经济新时代》)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二相关内容的概括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5G技术领航者的华为与相关行业合作,积极探索5G这一跨时代技术在各领域各行业的应用。
B.5G“高时速、低时延,广连接”的三大特性解决了人工智能的核心要素在实际运用中面临的困境。
C.5G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不仅能彼此提供便利,更可实现优势互补,相互提升,共同进步。
D.5G城市灾难医学救援系统利用5G网络的特性,支持远程会诊与医学影像数据的高速传输,提升诊疗效率。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在5G技术上的发展和应用走在世界前列,离不开中国政府对科技发展创新的高度重视,以及中国科技界和企业界的积极助力。
B.5G对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起着极大的支撑引领作用,深化5G与各领域的融合应用,将推动我国乃至全球数字化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C.工业和信息部大力推进5G商用部署,积极开展5G网络建设,加快推广5G技术的应用,5G网络目前已在全国大、中城市城区实现连片覆盖。
D.新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随着5G全网时代的到来,我们既要看到5G技术的强大,也要正视并应对5G技术带来的包括网络安全在内的系列问题。
【小题3】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5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成瘾是健康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狭义的成瘾通常是指个体强迫性地寻求和使用药物的行为,其生理和心理已产生对药物的强烈依赖,如海洛因、可卡因等药物的滥用和对酒精烟草的依赖。广义的成瘾则延伸到对一些行为的强迫性依赖,如病态赌博、疯狂购物、网络成瘾等。

对海洛因、可卡因、酒精、烟草等的使用会使得个体对这些物质产生一种渴求的心理,从生理需要发展为精神需求,最终产生对毒品、酒精、尼古丁的强迫性寻求行为;病态赌博、疯狂购物、病理性网络使用等行为可能会使接触到的青少年在精神上渐渐产生依赖,最终形成了成瘾行为。个体一旦在一段时间内与这些成瘾行为分离,就会出现种种的不适反应,对于成瘾者而言,他们似乎并不会担忧自己的现状,也并不会认为这种经历是负面的,更不会从中吸取教训。

研究证明:长期吸烟行为对大学生认知能力的损害已经被证明,吸烟会直接影响人的学习能力。只从神经科学的生理上来说烟草中的尼古丁能够促使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神经递质的释放,这种物质会分散个体学习的注意力,长此下去,不仅会影响到吸烟者的学习表现,也会影响到认知能力。

此外,病态赌博、疯狂购物、病理性网络使用也导致青少年各种行为问题,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病态赌博的个体在身临其境时,会不分情境不分时间地进行赌博行为,可能荒废学业,置家庭于不顾。疯狂购物者选择的这种不理智不成熟的压力释放方式,也可能促使虚荣心的膨胀。长时间的上网会使大脑中多巴胺水平升高,长期使用网络的青少年,会表现出对外界事物的注意力涣散。网络成瘾甚至会由精神上渴求上网发展为躯体依赖,造成严重的后果。

缺乏成就动机,寻找外界认可,适应环境困难,存在社交障碍等都可能是促成青少年渴求成瘾行为的个体因素。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加剧了他们与现实的脱节,使他们情绪变得不稳定,郁郁不乐,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等。

成瘾行为的发生与否,不仅取决于个体的个性因素和使用态度,还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有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在生活事件对综合健康的影响中起缓冲作用。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青少年若感受到社会环境对他的爱和鼓励,自己的心理需求就适当得到了满足。

青少年的成瘾行为越多越不利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善。青少年长时间进行成瘾行为必然会影响自己的生理机能和身体健康;而在心理上,部分青少年依赖这些行为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生活事件,甚至发展成精神上的寄托,容易导致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在社会功能上,一般成瘾者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反而不适应,可能会出现社会关系紧张和人际交往障碍;而这样的青少年很可能学习兴趣丧失、学习精力不足、自我评价能力降低、社会活动减少、人际交往机能退化,个体的学习和生活不能正常进行。种种症状表明,无论是成瘾行为本身的危害性,还是青少年进行成瘾行为的结果对其产生的影响,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负面的作用。

因此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成瘾行为应从早期开始。学校和家长可以通过提高青少年对自己行为的认知能力,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观察与调节,从而引导他们尽量不要去接触成瘾行为,不接触才可以很好地控制。

【小题1】下列对文中“成瘾行为”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狭义的成瘾通常是指个体方面强迫性地寻求和使用某种药物,并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对药物的强烈依赖。
B.广义的成瘾则包含主体对一些行为的反常的强迫性依赖,如疯狂购物、病态赌博、网络成瘾等。
C.成瘾会从人的生理需要发展为精神需求,比如个体对病态赌博等会从强迫性寻求发展到强迫性依赖。
D.成瘾的个体与成瘾行为分离会出现不适的反应,但个体一般对现状并不担忧,也并不会觉得这种经历是负面的。
【小题2】下列关于“成瘾行为”的危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尼古丁会抑制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神经递质的释放,会分散个体学习的注意力,影响到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
B.不分情境不分时间地进行赌博行为,会使病态赌博的个体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可能使其荒废学业,或置家庭于不顾。
C.青少年长期上网会使大脑中多巴胺水平升高,网络成瘾甚至会由精神上渴求上网发展为躯体依赖,后果比较严重。
D.青少年渴求成瘾行为会导致其缺乏成就动机,寻找外界认可,适应环境困难,存在社交障碍等问题。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青少年在社会环境中感受到了周围对他的支持,那么其心理需求也就得到了适当的满足。而这种支持可能会在成瘾行为对其健康的影响中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B.部分青少年或将成瘾行为当成逃避现实生活的依赖,或将其作为一种新的精神寄托,这容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负面的作用。
C.成瘾者一旦不适应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可能会造成社会关系紧张和人际交往障碍,最终,学习兴趣丧失、社会活动减少,学习和生活不能正常进行。
D.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成瘾行为应从早期开始。学校和家长只有通过提高青少年对自己行为的认知能力,使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观察与调节,才能有较好的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