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据介绍,2017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38.2万件,同比增长14.2%。共授权发明专利42.0万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2.7万件,同比增长8.2%。

2017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继续深入推进“放眼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年累计减免专利费用58亿元,减少提交各类材料269.8万份。出台实施专利优先审查管理办法,支撑重点行业发展。开展专利代理“挂证”集中治理,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并在四川等12个省份开展专利代理行业改革试点。全年批准设立专利代理机构324家,其中150家机构享受改革试点政策。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流程进一步优化,报名人数超过3.2万人,共有5,094人通过考试,均创历史新高。截至2017年底,全国专利代理机构突破1,824家,执业专利代理人超过1.6万人。

(摘编自《央视财经》,2018年1月18日)

材料二:

发明专利数的国际比较(2012年)

(1)

(2)

(3)

(4)

(5)

国家或地区

每百万人口

专利申请数

全部专利

申请总数

每百万人口

专利授权数

每百万人口国际

专利(PCT)申请数

韩国

4075.54

203,795

2,241.60

235.72

日本

3831.44

488,744

2,692.69

341.19

德国

2262.44

181,959

958.96

233.13

美国

1493.91

468,960

729.24

165.19

法国

1053.96

69,242

613.65

118.76

英国

805.47

51,238

317.45

77.30

中国

415.62

561,377

112.61

13.79

俄国

242.75

34,842

181.05

7.76

波兰

157.10

6,054

56.96

6.51

土耳其

81.07

5,999

18.58

7.24

巴西

33.21

6,597

5.17

2.96

泰国

19.15

1,279

2.16

0.97

墨西哥

18.25

2,206

5.38

1.56

印度

14.69

18,173

2.90

1.06

低收入国家

10.81

9,148

7.91

0.02

 

(摘编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库)

材料三:

根据WL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5年全球知识产权指标报告》,2014年度中美欧日韩专利中请量占世界专利中请总量的82%。为了促进全球领域的创新活动,中美欧日韩五局(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欧洲专利局、美国专利商标局、日本特许厅和韩国特许厅)通过五局合作平台开展了一原列合作项目,全球案卷即是其中之一。

全球案卷的概念于2012年被首次提出,旨在为公众提供五局同族专利中请的审查过程文件的一站式查询。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中请人就同一个技术方案向五局同时提交专利申请(即同族专利申请),寻求在各国家/地区的保护。为了帮助申请人及公众以自己熟的语言一站式查询相关申请在五局的审查情况,五局积极开展合作,共享文件和信息,并分别建设了适应本国/地区特点的全球案卷系统。其中,中美欧韩四局的系统先后于2014-2015年上线运行,日本特许厅的系统计划于2016年上线。

(摘编自《如何一站式查询五局同族中请审查情况一一全球案卷介绍》)

材料四

过去3年来,在日经人工智能(AI)专利申请50强排行榜中,中国企业已迅速冲到美国同行的前面,从而进一步显示在世界最引人注目的高科技战场上的存在。在2016年至2018年的3年中,跻身该榜单的中国企业数量翻了一番以上:从8家激增至19家。与此同时,尽管美国企业仍然牢牢占据该排行榜前三位,但仅有12家位列前50强。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崛起与政府推动相关研发不无关系。2018年,中国在该领域的公共专利申请总量超过3万件,几乎相当于10年前的5倍和美国同期申请量的约2.5倍,其实中国的此类专利申请总量早在2015年就已超越美国,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的专利有95%提交给国家知识产权局,但很多企业也都瞄准了海外专利中请。作为一个相对新颖的领域,人工智能比生物科技等传统领域更容易获得专利。所有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申请成功率约为70%。

“如果早点中请,获得专利的概率可能会更高。”拥有人工智能相关经验的日本一位专利律师说。中国正在主动申请专利,以减少其他国家的机会。

(摘编自《人工智能专利申请中国超美国》,《中国经济网》转引自日本《日经亚洲评论》,2019年3月11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图表第2列可以看出,中国每百万人口专利申请数大约只有韩国和日本的10%,不到美国的30%,也显著低于英法德等其他主要发达国家。
B.比较各国创新活动的指标,可以依据专利申请数与最终获得授权数的比例,从图表第2列和第4列来看,其实各国之间的差别不大。
C.图表第3列显示,中国专利申请总数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表明中国创新能力大大增强。
D.图表第5列给出了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每百万人口国际专利(PCT)中请数,可以看出,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很大,但大大超过了其他发展中国家。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17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大改革力度,动员广大发明人积极申请专利,使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14.2%。
B.中美欧韩日全球案卷系统先后上线运行,促进了全球领域的创新活动,使中美欧韩日专利申请量占世界总量的82%。
C.《日经亚洲评论》的报道,将中国与美国的人工智能申请量做对比,突出中国相关领域发展之快的同时,提醒日本国家引起重视。
D.随着人工智能的崛起,中国企业主动申请专利,迅速抢占高科技战场上的先机,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其他国家获取专利的概率。
【小题3】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量不断提高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07 06:37: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文后各题。
一个伟大的诗人,因其得 “性情之正”,所以常是 “取众之意以为己辞”,因而诗人有个性的作品,同时即是富于社会性的作品。这实际是由道德心的培养,以打通个性与社会性中间的障壁的,这是儒家在文学方面的基本要求。道家则要求由无私无欲,以呈现出虚静之心,他们并不强调社会性。但在《诗》上,乃至后来的许多诗歌中,有的仅是劳人思妇之词,迁客离人之语,与社会并不相干,但有的依然能予社会以感动,而成为富有社会性的作品,这又是什么缘故呢?照中国传统的看法,感情之愈近于纯粹而很少杂有特殊个人利害打算关系在内的,这便愈近于感情的 “原型”,便愈能表达共同人性的某一方面,因而其本身也有其社社会的共同性,所以“性情之真”,必然会近于“性情之正”,但性情之正系从修养得来,而性情之上,即使在全无修养的人,经过情感自身不知不觉的过滤钝化作用,也有时可以当下呈现。悲苦的感情易向下沉潜,滤过、纯化其渣滓,所以悲苦之情常得性情之真。 而后来许多诗人,只要能把个人当下的真感情抒写出来,因其是真的、纯粹的,所以他同时也便写出了社会在这一方面的哀乐,予社会以感动的作用。“诗穷而后工”,正是这种道理。
总之,人的感情是在修养的升华中而能得其正,在自身向下沉潜中而易得其真。得其正的感情,是社会的哀乐向个人之心的集约化得其真的感悟,是个人在某一刹那间,因外部打击而向内沉潜的人生的真实化。在其真实化的一刹那间,性情之真即是性情之正,于是个性当下即与社会相通。而一个人,当他在感情的某一点上,直浸到底时,便把此点感悟以外的东西,自然而然地忘掉了,也略近于道家所要求的虚静状态。但这种性情之真,是隐现不常的,所以这种诗人常只能有一两首、一两句使人感动的诗,而决不能成为伟大的诗人
( 节选自徐复观《中国文学精神》,有删改)
【小题1】请具体解释“诗穷而后工”在文中的意思。
【小题2】请简要概括“传情之正”和“性情之真”的不同。
【小题3】请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978年,中国内地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而在随后大致相近的时间段,时代风云因缘际会,两岸三地的电影也不约而同地开启了各自的创新运动。在 20 世纪 80 年代,大陆崛起“第五代”,台湾兴起“新电影运动”,香港推动“新浪潮电影”,这三个创新电影运动中,香港电影“新浪潮”是最早与商业电影结盟的,而且这个结盟为改造香港的商业电影与提升香港电影品质做出了贡献,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上个世纪 80、90年代香港电影的艺术品质。直到 2001 年《英雄》出现,大陆的“第五代”精英们才开始旗帜鲜明地拥抱商业电影,而中国台湾地区迄今也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电影工业体系或者商业电影机制。
从历史发展和电影产业的实绩来研判,中国香港地区的电影自然是两岸三地电影产业中商业属性最强的。中国香港的电影商业经验多、类型意识强,但是香港地区电影必须是外向型发展,仅仅依靠六百多万的香港人口是难以支撑大投资电影制作的。而进入数码时代的电影,由于追求视觉奇观的营造,致使单片电影的投资,如有大的市场企图心,必然是天文数字,给回收成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大投资的电影必须有大市场的支撑,而中国内地就是离香港地区最近的超大型电影市场。所以,当前香港地区的电影创作面对着一个新的时代,特别是在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急速拓展、电影创作日益繁荣的情况下,香港地区的电影产业面临着和内地电影产业如何融合的问题,这也使香港电影的内容生产、类型片创作面临着战略性选择的艰难挑战,是留在香港本土固守香港电影的特色、拍一些小制作的影片,将“ 香港电影 ”传承下去;还是带着香港的电影优势经验融入到中国内地大市场中,拍摄以前自己想做而未获得资金支持的大制作电影,这是每个香港的电影创作者都需要思考和抉择的问题。
香港地区的电影面临的这两种选择,不仅决定着导演们、香港电影人的发展空间和未来高度,同时在内容方面,也对香港类型片的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如要融入广阔的内地市场,鉴于“ 一国两制 ”的实际情况,首先会遇到政治层面的问题,就是两地的电影管理体制并不一样。单就审查制度而言,因为香港有自己的分级制度,和内地执行的审查规章,有着不一样的意识形态取向。一些类型片经过香港的分级管理制度,可以在香港上映,但若想进入内地市场,还要接受内地的审查规章的检视。这样,一些香港创作者所擅长的类型片就难以进入内地市场。比如鬼片、僵尸片、赌片等等。
除了政治层面的阻力之外,香港电影类型片进入大陆的第二个挑战就是文化方面的障碍。虽然香港文化与中华文化有深切的联系,但毕竟两地之间生活方式、人生价值有一定的不同,正像当今香港的部分民众对中国内地的了解不够充分的情况一样,内地观众对香港民众的生活,尤其是日常生活、风俗习惯,特别是内在的文化肌理、生活逻辑、价值体系,也存在着隔膜,这也必然影响到观众对影片的欣赏和接受,而在当今的大众文化时代,任何的隔膜都会影响票房的实现。
(摘编自王海洲《香港地区类型电影的时代挑战与转型重构》)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大陆的“第五代”、台湾的“新浪潮电影”、香港的“新电影运动”,各自代表了上世纪80年代两岸三地在电影创新方面作出的尝试和突破。
B.大陆地区2001年出现的《英雄》,代表着大陆“第五代”精英们开始拥抱商业电影,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内地电影的艺术品质。
C.从历史发展和电影产业实绩来研判,因为中国香港的电影商业经验多、类型意识强,所以香港电影成为两岸三地电影产业中商业属性最强的。
D.六百多万的香港人口难以支撑大投资的电影制作,以及市场企图心大的单片电影投资必然很高,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香港地区电影必须是外向型发展。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内地是离香港最近的超大型电影市场,所以香港电影想要生存,就必须要与内地电影产业进行融合。
B.鉴于“一国两制”的实际情况,政治层面的问题是香港电影想要融入内地市场首先要面对和考量的。
C.香港电影的分级制度和内地电影的审查规章,在意识形态取向上有所不同。
D.观众对影片的欣赏和接受必然受到文化方面的影响,比如风俗习惯、生活逻辑、价值体系等等。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香港电影“新浪潮”是最早接触商业电影的,并且推动了香港商业电影的改造。
B.香港电影的特色就是擅长拍一些小制作的影片,在这一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经验。
C.鬼片、僵尸片、赌片等类型片很难成功通过内地电影审查规章的检视,从而进入内地市场。
D.香港和大陆之间生活方式、人生价值有一定的不同,所以两地民众互相也缺乏充分了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散文,按要求完成各题。
在远方
鲍尔吉·原野
即使再刚强的人,也常会在音乐面前产生脚软的感觉,想停下来歇歇,蓦然忆起与现时不相干的旧事。这些旧事过去从未想过,例如童年衣衫一枚白莲花样式的纽扣,今天才想到,它原来像一朵白莲。某次雨晴,下午的阳光喷射而出把电影院染得一壁金黄,后来,每至此地都希望它仍然金黄。放学路上,有一只甲虫在女生的衣领上爬,想取下来又怕她叫喊。储藏室的门框上沿有一只不知放了多长时间的粉笔,取下,在水泥地上大写特写“独立寒秋……”。音乐是一枚永不锈蚀的钥匙,打开了原以为早已封闭的门。
音乐在远方。
每一种乐器会与人心深处的某种节律相谐。换句话说,音乐永远不会与你陌生。它不像外语或化学那样,对介入者提出一种条件。小提琴是无边的丝绸,温润到灵魂的边缘。法国号是满面红光的绅士,但在莫扎特那里却成了忧伤沉思的散步者。我们尽可以把大提琴看成是身背行囊、在漆黑的夜里远行的男人,把竖琴看成是带有爱琴海芬芳气息的希腊女人。而巴赫的C大调第一前奏曲里面的竖琴却是一队肃穆的僧侣。每种乐器与人之间都有天生的亲缘性。我第一次听到日本的尺八,越南的十七弦琴和印度的悉它时,并无隔膜之感。它们的音乐与它们的山川草木丝丝入扣,使人眼前如有一排东瀛或南亚居民的脸,很亲切。夏威夷有一种形似吉它的小型弦乐器“尤里克克”,材质是类似红木的寇阿相思树木,音色跳荡浪漫。“尤里克克”在夏威夷语里意为“活蹦乱跳的跳蚤”。这种柔美的“跳蚤”领我们来到椰树遮月的岸边,倾听草裙与鲜花的太平洋的心音。
音乐,在远方。
人们没有办法对抗时间的顺序性。必须忍受时间的规则,一分一秒、一月一年地度过岁月,不能回避与跨越。这是人们感到生活沉闷的理由之一。音乐令人惊喜地给予我们另样的时间。在一个沉闷的下午,可以经历不同色彩的时间,它告诉听者不同的晨昏与不同的心境。1942年夏季,肖斯塔科维奇在列宁格勒的枪林弹雨里写下《第七交响曲》。8月9日,市广播乐团仅有的15名演奏员汇集到指挥依利亚斯堡的身边。这个团其他的人,不是饿死,就是在掩体里面作战。当这些瘦得可怕的音乐家开始演奏《第七交响曲》的时候,他们的脸色红润了。全世界通过转播听到了乐声。人们在其中听到了什么?美国诗人桑德堡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写给肖斯塔科维奇的祝贺信中说:
“上星期日下午,在美国有千百万的人聆听了你为流血的俄罗斯所谱写的音乐……
俄罗斯以外的世界屏息注视着进行的一切。
你的音乐告诉我们,一个伟大的能歌善舞的民族是不会被征服的……”
由管弦构筑的纪念碑,巍峨入云,使我们记住了那些必须记住的一切。
音乐,在远方!
(选自《掌心化雪》,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法国号是满面红光的绅士,但在莫扎特那里却成了忧伤沉思的散步者”是因为它与莫扎特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相谐。
B.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夸张和比拟的手法,既写出了“尤里克克”音色跳荡浪漫,又写出了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
C.在作者看来人们感到生活沉闷是缺少音乐,因为音乐能给时间抹上不同的色彩,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心境。
D.音乐具有神奇的力量,它使十五位瘦得可怕的音乐家在演奏《第七交响曲》时脸色红润,精神焕发。
E. 从美国诗人桑德堡给肖斯塔科维奇的祝贺信中,我们读出了音乐有跨越空间,打破民族界限的作用。
【小题2】请概括第一段中作者所回忆的旧事的特点并说明这样写的用意。
【小题3】怎样理解“由管弦构筑的纪念碑,巍峨入云,使我们记住了那些必须记住的一切”这句话的含义?
【小题4】“音乐在远方”的文字在文中出现三次,请比较分析这样表达的效果。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一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年02月27日)

图二

图二摘编自安卓资讯抖音短视频迅猛崛起(2018年03月14日)

材料二

短视频的普及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娱乐休闲方式,更拓展了自我表达的渠道与形式。对于短视频用户来说,他们不仅是屏幕外的消费者,更是屏幕内的生产者。

烹饪美食、美容美妆、生活科普、娱乐搞笑……短视频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报告》指出,个人爱好、记录生活是短视频用户参与内容生产的两大动因。短视频的内容生产满足了用户个性化、视频化的表达意愿和分享需求。

短视频因此衍生出一大批来自民间的素人网红。比如因仿明星妆走红的“百变女王”,因接地气走红的美食博主“麻辣德子”,骑摩托车带着妻子穷游世界的“尼姑哥哥”。与早期滤镜美颜包装下唱歌、跳舞、模仿等形式的自我展示不同,扎根于生活的内容开始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这背后是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折射。烹饪美食视频的火爆表达了人们对生活饮食的更高品位;美容美妆视频的火热传达出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实用技能视频体现出人民群众的生活智慧;娱乐搞笑视频展现了人们工作之余的解压放松方式。在“微社交”时代下,短视频已成为用户广泛应用的新表达形态。

《报告》指出,用户的内容消费需求在当下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娱乐消遣与获取优质内容需求并存。短视频不仅是用户放松休闲的减压器,更是重要的信息源和社交连接器。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3月1日)

材料三

报告显示,短视频成为最大众化的视频应用,是网民日常跨屏应用的核心组成,用户对电视与短视频的评价在功能属性和内容特点上形成互补。在短视频使用动机上,“放松休闲”是用户的首要诉求,其次是“获取信息/知识”和“社交分享”;在内容需求上,泛娱乐仍是用户刚需,知识和泛资讯需求旺盛;在社交方面,短视频重新定义在线社交语言,82.8%的用户参与过互动分享,孤独、焦虑成为年轻短视频用户典型的情感体验,体现出对在线社交的依赖。

短视频也为电视媒体延伸新的话语空间,73.2%的用户会因电视节目短视频对该节目产生兴趣;同时热播电视内容也吸引短视频用户跨屏关注,新闻短视频成为电视媒体进军短视频的破局先锋;在短视频商业变现上,“短视频+电商”凸显潜力,短视频内容付费未来前景看好。

摘编自《北京日报》(2019年02月23日)

材料四

当分享、点赞短视频成为重要的在线社交方式,社交生活似乎更加丰富了,但《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2018—2019》显示,孤独是年轻短视频用户典型的情感体验,49.5%的短视频用户表示“有时感到孤独”。报告还特别提出,在线社交依赖与卷入加剧了这种情感体验,孤独感越强的短视频用户虚拟社交意愿越强,虚拟社交卷入度越高的短视频用户越感到孤独。

人们不禁要问,以展示自我、广泛社交为目的的短视频,何以变成加剧孤独的推手?

在线社交带来的疏离感,伴随着线上社交工具的诞生而出现,并随着在线社交平台的日益发达而愈演愈烈,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和家人朋友聚会时,大家虽然围坐一圈,却各自刷着手机。即使面对面,有时候也往往选择在社交平台上“相遇”。久而久之,亲朋之间对在线社交的依赖日益加剧,在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却越来越少,情感越来越淡漠。停留于“点赞”的浅社交终究无法代替面对面说句“真棒”,现实交流的缺失导致人们的内在情感无法得到慰藉,从而加剧了孤独。

与其他在线社交工具一样,短视频也带来了这样的影响。当短视频社交成为在线社交的新趋势,当人们因频繁的在线社交愈发感到孤独时,回归真实生活中的情感就变得尤为迫切。希望有更多的短视频平台留心于打通用户之间更深层的沟通和交流,也希望我们理性对待以短视频为代表的在线社交工具,为亲人和朋友留出更多的情感交流空间。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3月20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一数据显示,为了获取经济收益而选择自主制作上传短视频的用户占比较少,仅为百分之十六点四。
B.用户自主制作上传短视频的原因以满足个人爱好,记录生活和游戏娱乐为主,占比远高于交际因素。
C.抖音短视频用户年龄分布集中在19到40岁之间,35到40岁用户占比虽小,但女性用户占比远高于男性。
D.抖音短视频用户主体是年轻人,其中20到29岁的人群占比合计为百分之六十点七,高于其他年龄段合计占比。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短视频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满足了用户个性化、视频化的表达意愿和分享需求。短视频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就是短视频用户。
B.材料二通过举例,说明了现在的短视频扎根于生活,与早期滤镜美颜包装下唱歌、跳舞、模仿等形式的自我展示不同。
C.短视频是网民日常跨屏应用的核心组成,在短视频商业变现上,“短视频+电商”凸显潜力,短视频内容付费前景看好。
D.文章否定了停留于“点赞”的浅社交功能,因为它终究无法代替面对面说句“真棒”。而现实交流的缺失加剧了孤独。
【小题3】短视频给人们的现实生活带来哪些变化?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半个月亮

迟子建

一天就要过去了,天已黑了,我的故事也快讲完了。

达吉亚娜他们一定到了布苏了。激流乡现在已是一座空城,那里没有我们的人了。这个小小的乡在我眼里就是一座很大很大的城,我忘不了在商店所看到的那两匹布,一匹青蓝,一匹乳黄,它们一明一暗地站在那里,就像黑夜和黎明。

这几年,林木因砍伐过度越来越稀疏,动物也越来越少,山风却越来越大。驯鹿所食的苔藓逐年减少,我们不得不跟着它们频繁地搬迁。

激流乡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就从来没有住满过人。人们只把它当作一座歇脚的客栈。它一天天地破败下去。

我真担心达吉亚娜他们所去的布苏,又会成为一座歇脚的客栈。

达吉亚娜开始为建立一个新的鄂温克猎民定居点而奔波。她说激流乡太偏僻,交通不便,医疗没有保障,孩子们所受的教育程度不高,将来就业困难,这个民族面临着退化的命运。她联合了其他几个乌力楞的人,联名向激流乡政府提交了一个下山定居的建议信,就是这封信引起了我们这次大规模的搬迁。

生活在山上的猎民不足两百人了,驯鹿也只有六七百只了。除了我之外,大家都投了去布苏定居的赞成票。激流乡新上任的古书记听说我投了反对票时,特意上山来做我的工作。他说我们和驯鹿下山,也是对森林的一种保护。驯鹿游走时会破坏植被,使生态失去平衡,再说现在对于动物要实施保护,不能再打猎了。他说一个放下了猎枪的民族,才是一个文明的民族,一个有前途和出路的民族。我很想对他说,我们和我们的驯鹿,从来都是亲吻着森林的。我们与数以万计的伐木人比起来,就是轻轻掠过水面的几只蜻蜓。如果森林之河遭受了污染,怎么可能是因为几只蜻蜓掠过的缘故呢?可我没把这番话说给他,我为他唱了一首歌,那是妮浩曾经唱过的、流传在我们氏族的葬熊的神歌:熊祖母啊,你倒下了。就美美地睡吧。吃你的肉的,是那些黑色的乌鸦。我们把你的眼睛,虔诚地放在树间,就像摆放一盏神灯!我留下来了,安草儿也留下来了,这就足够了。我原想着西班可能也会留下来的,他爱啃树皮,他的字还没有造完,但西班是个孝顺的孩子,拉吉米去哪里,他就会去哪里。我看拉吉米也活不长了,他的舌头已经歪斜了,说话含混不清。如果拉吉米有一天不在了,西班一定会回来的。

我们再也不用在搬迁时留下树号了,山中的路越来越多了。没有路的时候,我们全迷路;路多了的时候,我们也会迷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到哪里去。当搬迁的卡车在清晨驶入营地的时候,我看见那些要走的人的眼神中不完全是喜悦,他们的眼睛里也流露着凄凉、迷茫的神色。尤其是那只在依莲娜死去时出生的白色驯鹿,它说什么也不肯上卡车,可西班是离不开它的。西班摇着它颈下那对金色的铃铛,叫着它的名字,说,木库莲,快上车,你要是不喜欢布苏,不喜欢被关进鹿圈,我们再回来!木库莲这才顺从地上了卡车。我讲了一天的故事,累了。我没有告诉你们我的名字,因为我不想留下名字了。我已经嘱咐了安草儿,阿帖走的时候,一定不要埋在土里,要葬在树上,葬在风中。只是如今选择四棵相对着的大树不那么容易了。

安草儿进来了,他又往火上添了几块柴火。这团母亲送我的火虽然年龄苍老了,但它的面容却依然那么活泼、青春。

我走出希楞柱。混合着植物清香气息的湿润的空气,使我打了一个喷嚏。这个喷嚏打得十分畅快,疲乏一扫而空。月亮升起来了,不过月亮不是圆的,是半轮,它莹白如玉。它微微弯着身子,就像一只喝水的小鹿。月亮下面,是通往山外的路,我满怀忧伤地看着那条路。安草儿走了过来,跟我一起看着那条路。那上面卡车留下的车辙在我眼里就像一道道的伤痕。忽然,那条路的尽头闪现出一团模糊的灰白的影子,跟着,我听见了隐隐约约的鹿铃声,那团灰白的影子离我们的营地越来越近。安草儿惊叫道,阿帖,木库莲回来了!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虽然鹿铃声听起来越来越清脆了。我抬头看了看月亮,觉得它就像朝我们跑来的白色驯鹿;而我再看那只离我们越来越近的驯鹿时,觉得它就是掉在地上的那半轮淡白的月亮。我落泪了,因为我已分不清天上人间了。

(选自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有删改)

(注)①“我”年届九旬,是鄂温克族最后一个族长的女人。②鄂温克族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于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鄂温克的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③安草儿:“我”的孙子。④希楞柱是鄂温克族民居,以圆锥体式树木做支架,以兽皮防寒,以桦皮防雨。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激流乡一个偏远的山中,写了这里的人与自然。这里“没有我们的人了”,这里“偏僻,交通不便”,暗示了这个地方愚昧、落后。
B.新上任的古书记上山来做“我”的工作,不仅是因为“我”是这个民族最有威望的人,族人搬迁离不开“我”,更是因为书记认识到一个没有放下猎枪的民族是野蛮的民族。
C.鄂温克族人之所以逃离生养他们的故土,是因为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被人为地破坏。而安草儿留下不仅是陪伴孤独的祖母,更是对鄂温克族人原有生活的守望。
D.小说重在凸显自然环境的描写与烘托,小说结尾湿润的空气、莹白如玉的半轮月亮、回家的驯鹿等自然环境描写既写出了自然的美好,又写出了“我”对故土的眷恋。
【小题2】小说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试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其作用。
【小题3】试根据小说内容探究小说所揭示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