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09年,中国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2014年,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政策性利好”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业蓬勃发展。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340多万辆,而在中国销售的电动汽车占比就超过了50%。

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生了车企利用政策漏洞骗补的个案。另外,中国新能源汽车存在“大而不强”的现象。微型纯电动汽车凭着价格低廉、可直接上牌照、能获得政府补贴等优势,占据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的65%(2017年数据),但这些车型排量小、技术含量低。在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和整车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国际一流品牌仍存在不小差距。

(摘编自林芝罘《解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得失 补贴政策待完善》)

材料二: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的迅速扩大,中央财政负担不断递增,2016年补贴清算资金就高达58.59亿元。

2016年12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发布通知,从补贴门槛、补贴方式、补贴金额、骗补惩罚等四个方面做了严格的规定,明确要求2017年的国家补贴在2016年的基础上降低20%。

2017年12月,四部委发布公告,规定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这一政策虽作用于消费环节,但最终受益者还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当然,消费者的“用脚投票”也会倒逼新能源汽车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提供更好产品。

2018年2月,四部委发布通知,大幅减少补贴金额,并对新能源汽车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电动汽车中,只有续航里程长、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高的车型才能得到更优厚的补贴;而以知豆D2、北汽新能源EC系列等为代表的微型纯电动汽车,在补贴减半甚至失去补贴的情况下,将逐步失去价格竞争优势。微型纯电动汽车制造商为获取补贴,必须进行技术改造。

(摘编自谢光耀《四部委新政下狠手 新能源客车财政补贴大降》)

材料三:

(资料于2013-2018年我国纯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分析)

材料四:

有关部门表示,政府将在2020年底全面退出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为保证政策衔接,《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2018年4月1日起施行,以建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市场化补贴机制。该办法对所有车企提出燃料消耗量积分(即油耗积分)与新能源汽车积分两项考核指标。达标获正积分,未达标获负积分。油耗正积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都能在关联企业间转让;油耗正积分还能结转至下一年底使用,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不能结转。所有负积分都必须在当年内用正积分来抵偿。油耗负积分可用油耗正积分或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抵偿,而新能源汽车负积分只能向关联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来抵偿。

该办法还规定,新能源汽车在油耗积分计算中,可直接以2~5倍的数量参与计算。可以说,新能源汽车能够在油耗积分和新能源汽车积分中得到双重优惠。因此,生产新能源汽车几乎成了未来乘用车企业油耗积分达标的最佳选择。那些在新能源汽车布局上明显滞后的传统车企,未来势必要额外增加不菲的“买分”成本。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解读》)

【小题1】下列对“材料四”中“管理办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某车企的新能源汽车积分如果是正分,可以选择出售给关联企业;如果是负分,只能从关联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来抵偿。
B.某车企如果某年度在油耗积分、新能源汽车积分这两项指标中有一项未达标,就不得不额外增加不菲的“买分”成本。
C.某车企的油耗积分如果是负分,它可以选择从关联企业购买正积分来抵偿,也可以选择用上年度结转的正积分来抵偿。
D.该政策实施的目的是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而且让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再依赖政府的补贴,进一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型纯电动汽车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占比很大,说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大而不强”,补贴政策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
B.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实施与延期,使得新能源汽车企业可以从政府那里得到更多的资金来进行技术升级。
C.知豆D2等微型纯电动汽车难以满足2018年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提出的更高的技术要求,因此补贴被减半甚至失去补贴。
D.相比2013年,2018年纯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对续航里程数的分类更细,其目的是减少对所有纯电动汽车车型的补贴。
【小题3】我国政府部门针对新能源汽车“大而不强”的现状,进行了哪些政策引导?请简要概括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09 10:50: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之死

夏一刀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

“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

“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

怎么改?

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

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狗屁!”金科愤怒地说。

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不是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

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

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朦胧,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

易水送别……

图穷匕见……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

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

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

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言行的对比中凸显出来。
B.小说中的赵团长认为历史正剧没有商业价值,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状,这说明他是个有责任心但文化素养不高的人。
C.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荆轲之死”这一故事,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场所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
D.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
【小题2】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这样写有何作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科学家的自我否定
喻思娈
不久前,著名科学杂志《自然》发表了英国物理学家霍金的一篇论文,他在文中提出:自己当初对世界的认识是有缺陷的。按照经典理论,黑洞内部不会放过任何物质信息,但最新理论却证明:能量和信息能够逃离黑洞。这样,黑洞是否真的存在,就值得怀疑了。
作为认识宇宙的重要突破,提出并论证黑洞理论曾为霍金赢得世界声誉,质疑黑洞的存在,无疑是对自己的否定。这不是霍金第一次自我否定:两年前,当一种与“上帝粒子”特性一致的新粒子——希格斯粒子被发现时,霍金向他之前的打赌对象——预言“上帝粒子”存在的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寄去一张100美元的支票,承认自己当年的“无知”。
霍金的自我否定,并没有损害他在科学界的形象,反而为他赢得了更多掌声,同时也使他对宇宙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
这不禁让人想起获得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铁基超导研究团队。传统理论认为,铁是含磁性的,不可能存在超导现象,因此他们一直在铜基上做实验。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看到一篇“一种铁基材料存在超导现象”的报道。在对这一成果认真论证之后,该团队当即“自我否定”,调整研究方向,终于在铁基超导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
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上,科学家对未知世界的认识不可能一步到位,总是在不断推翻前人、否定自己的过程中曲折向前。科学研究,虽然少不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精神,但有些时候或许更需要及时调整的智慧和“推倒重来”的勇气。
除了可贵的自我否定,否定权威对科学研究同样重要。钱学森当年在美国求学时,发现了他的老师、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冯·卡门一个错误。虽然老师几次打断他的发言,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但他依旧据理力争。让钱学森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冯·卡门主动找到他道歉,承认自己确实错了。钱学森因挑战权威赢得赏识,冯·卡门也因大度的自我否定获得尊重,成为科学界的美谈。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钱学森对权威的质疑和否定,对我们或许更为珍贵。我国的传统文化过分强调尊师尚古、信奉权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而科学家要想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就必须勇于质疑权威、敢于自我否定。一部科学发展史也证明,对未知世界的认识正是在不断的“否定”中向前推进的。
爱因斯坦说过,在真理和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戏笑中垮台。可惜,历史上总也不乏一些傲慢者,他们将自己的发现奉为圭臬,不容许别人质疑,不愿自我否定,最终被历史嘲笑。不论是科学大家的自我否定,还是科研小兵的挑战权威,体现的都是对科学的敬畏、对真理的执着。也正是这种敬畏和执着,帮助他们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并最终赢得世人的尊重。
【小题1】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层次。
【小题2】说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主要的论证方法。
【小题3】请结合文章,阐释文末画线句子“在真理和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戏笑中垮台”这句话的内涵。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马婆的悲伤
马婆从妹妹家出来,眼泪就开始肆无忌惮地流。那么要强爱面子的马婆,面对路人诧异的目光视若不见。仲秋的微雨浸润着马婆规整的套装,马婆的心凌乱成泥。马婆没有回家。她穿过两个十字路口拐进了龙泉湖公园,蹒跚地上了湖边八角亭。马婆斜靠在亭柱上,不知不觉收住了眼泪。过往的岁月就在马婆静静的呆坐里浮出了水面。
马婆还是马嫂的时候,精力全部放在对儿子的培养上。从幼儿的益智类训练开始,到剑桥英语、到奥数培优、到解题速效……正规不正规的培训班,只要不与正课冲突,马嫂都推着儿子上。马哥虽不太支持,可为了儿子的将来,只好认了。
儿子大学毕业去美国深造时,马婆费尽心机说服他留在了国外。之后,马婆和马爷就成了亲朋好友羡慕的对象。尤其是马婆的妹妹。她的儿子成绩不太好,毕业后留在了本地。妹妹一生气就开骂,你这个不争气的兔崽子,连你大表哥身上的一根汗毛都比不上!
只有马婆知道,她和马爷过得是什么日子。每天早上一起床,马爷就打开电视,一整天不让关。他说这样可以逼逼屋里的冷气。马婆嘴上不说,心里也难受。她觉得自己虽然有儿子,可常年过得却是没儿子的生活。马婆整晚整晚睡不着,睡不着就想儿子,就想如何证明自己有儿子。半月后马婆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马婆不再随随便便穿衣服了。就连上菜场也是整齐的套装,昂首挺胸,微微地趾高气扬。马爷说她,马婆硬硬地回嘴,我和那些没儿子人不一样,我有儿子,儿子在国外,怎么着也得给他充充面子。马爷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滑出眼眶。
儿子去国外后,马婆很少再与马爷争吵。用马婆的话说,这老东西辛苦了一辈子,到头来连儿子的面都难见,我得让他享享福。马爷没有享福的命,儿子在美国定居不到两年,他就失去了健康。一开始马婆没太当回事。等她知道不好时,马爷的腿已经不太听使唤了。马爷犯病是在早上,等办好住院手续时已经到了下午三点多。好在马爷是轻微的脑梗,没耽误多大事。躺着输液的马爷,看到其他病人都有小辈陪着,羡慕得眼里几乎迸出血来。他一忍再忍,最后还是张大嘴巴哀嚎起来。马婆又累又急又尴尬,边向同屋的病人和家属道歉边劝马爷。劝着劝着自己也忍不住哭起来。好在外甥及时赶到,止住了他们的哭声。
马爷出院后腿稍能走动,右胳膊和右手却失了灵活。马婆按照医生的嘱咐,每天除了监督马爷进行自我煅炼外,就是不停地帮他按摩恢复。马婆渐渐地瘦了,由原来的一百四十多斤瘦到了一百一十斤。马爷看着难受,有时忍不住骂儿子。马婆却不依,你知道啥,儿子不是没孝心,他在国外生活压力大,也难。马婆出门买菜仍旧穿戴整齐,昂首挺胸,微微地趾高气扬。
斜靠在亭柱上的马婆不知不觉坐了一个小时。仲秋的微雨打湿了她的后背,马婆这才想起该给马爷做饭了。马婆小心地下了八角亭,走出了龙泉湖。
平静下来的马婆又想起她从妹妹家出门时的情景。今天是妹妹的六十大寿。饭后,妹妹当着她的面又骂起了儿子。你这个不争气的兔崽子,连你大表哥身上的一根汗毛都比不上!外甥喝多了酒,大着舌头回嘴,妈,你老……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一点……都不知道,我大姨和……大……姨夫的苦。外甥媳妇忙岔开了话。大姨,怎么不让姨夫来,就两站的路,来热闹热闹多好。马婆强忍着将落的泪说,对了,我得回去给他做饭了。外甥媳妇跑去厨房给马婆打包现成菜时,马婆挣脱妹妹的手就出来了。等外甥媳妇追出来,马婆已经走了二十多米远。听到喊声,马婆没敢回头,她怕自己满脸的泪吓坏年轻人。
马婆擦了擦眼睛,迎着仲秋的微雨向家走去。她知道她无论如何不能倒下,她还要照顾马爷,她还得撑起这个家。马婆规整的套装和灰白的头发在人行道上摇曳,一如枝头瑟缩在秋风中的老叶。
(选自《当代短篇小说集》,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马婆从妹妹家出来眼泪就开始肆无忌惮地流,这是马婆因外甥的话而想到自己家的处境时流下的悲伤之泪。
B.小说中马婆把全部精力放在对儿子的培养上的情节,不仅突出了马婆的形象特点,也对马婆晚年的处境起了暗示性作用。
C.马爷看到马婆连上菜场也穿整齐的套装,昂首挺胸,微微地耻高气扬,觉得妻子爱慕虚荣,在外人面前充面子,于是数落马婆。
D.“马婆规整的套装和灰白的头发……一如枝头瑟缩在秋风中的老叶”以景物描写结尾,运用比喻手法,暗示马婆未来孤独的生活,引人深思。
【小题2】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马婆的形象特点。
【小题3】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意图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资源”这一概念,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资源是指人类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在自然界存在的物质(材料)和动力的天然。广义的资源,则是指人类用来帮助从事一定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一切要素和有利条件的总和。简单地说,资源就是人类活动所必需的一切东西。从形态上看,人类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贮存、节约的资源,如资金、材料、能源等;另一类是不可贮存、节约的资源,如时间、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在信息社会中,正确认知注意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说注意力是一种资源呢?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定向性,即有意识、有计划地达到一定的目的。人类活动的定向性,要求人在活动过程中,必须使自己的意志服从这个过程的目标。人的定向活动是由提出的任何或某种活动计划来组织的,而要完成这种组织活动,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就是注意力。所以,注意是人的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人的有目的活动和定向探索活动的前提,是人的活动达到既定目标的必要条件;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是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要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人的心理过程的一个最基本特征是它的选择性和指向性。当我们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事物时,就是注意。注意和认识过程分不开,它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端。虽然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认识活动,但它表现在认识过程(知觉、记忆、思维等)的内部而与这些过程不可分离,在人的一切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操作活动均有调节作用。注意力表现了人的心理过程进行的动力特征,是人的个性品质和能力结构的重要因素。没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就不能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就不能从事长时间的复杂的思维活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的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人的主要精力每次只能执行一种主要的任务。当大量的信息进入感觉记忆,若不加以注意,很快就会丧失。因此,注意在为进一步加工而选择感觉信息方面,是起着重要作用的。信息资源具有可替代性、可分享性,而注意力作为资源是不可替代、不可分享的。今天,人们要学会合理有效地分配并使用注意力。

(节选自李志昌《信息资源和注意力资源的关系》,有删改)

下列表述,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资源包括材料、能源、时间、信息、注意力等,有狭义、广义之分,有的可以贮存、节约,有的不能贮存、节约。
B.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时就是注意,注意是认识过程的开端,对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操作活动均有调节作用。
C.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体现了人的个性品质和能力结构,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心理因素。
D.在情况多变、竞争激烈、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尤其从事各种思维活动,必须拥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油 菜 花

①我从来不会留意哪儿开什么花。

②虽然,遇上好看的花,也会眼前一亮,心中一动涌起一股爱怜;但那会很快过去,随时光淘刷遗忘干净,而绝不会总惦记着它。花简直也是一种流水,喧闹地斑斓一时,又突兀地枯败殆尽,让我这样的人,不仅没养成对花的癖好,甚至缺乏花的常识

③然而莫名地,我这花盲,却与一种花暗中有了什么关系。不分冬夏无论南北,我与它到处相遇。后来不由我不想:怎么到处总碰上它呢?

④它就是油菜花。

⑤那年在河州,算来该是六月的日子。只记得积石山一面拖拽的坡麓上,鲜黄的油菜花一片接一片。这里是河州城的西南乡,保安人的聚居地,保安人是另一支比较小的古代蒙古遗民。

⑥油菜花,正在远近的凹地坡麓上怒放,那一派浓烈的黄色,给我说不清的振奋。那是我留意这花的头一次。

⑦在贫瘠、不公、阴暗的季节,油菜花突然跳出来,给大地涂满泼辣辣的亮色。宛似热烈的希望,忽然间被抛撒了满山遍野。山脉横亘在青藏前沿,造物主的巨笔饱蘸鲜黄,涂抹在遮断眺望的大山上。无论谁都禁不住油然浮起的快意:一块块的黄色,闪烁引诱,扫荡了心底的阴愁。

⑧再吃清油的锅盔、炒成的洋芋菜——滋味不一样了。味重色浓的清油,在盘底积了薄薄一层油菜黄。它确实香,嘴里知道,但说不出来。我猜,哪怕你洋包装色拉油流行超市,某一天,若是锅里换了别的油,西北五省的汉子会齐齐地放下碗,“嗯?”一声,大惑不解。

⑨我一直没造访过油坊和水磨。虽然我模糊知道,满山的油菜地都是为了食用油。我对油菜花的好感,只为它带来的明亮视野。

⑩早忘了广东湖南是否也种油菜花,估计答案大概是肯定的,只是没人留意,没有把它们与西北联系。

(11)既不留心,也就说不出湖广的花期、更不知它们与百姓的纠葛,与生计风景的关系了。

(12)知道的只是:四川的油菜花在二月就满开了。

(13)那年从川北的剑阁栈道东行,在苍溪,我遇上了被油菜田斑驳点缀的红军渡。

(14)在川东北眺望油菜花,感觉有一点诧异。也许因为突兀地走到了苍溪渡口,我总把这倔强的花,与悲剧的红军联想一起。他们突然就抛弃了依托,离开了根据地。他们几步就走进了松潘草地,走进了一部悲剧。确切地说,在四川,我为二月的油菜花开感到不可思议。因为远在青海的祁连,花的满开,要待到七月上旬。

(15)全国油菜花种植最多的地方,也许是青海门源。那里有一望十万亩的大面积油菜田,沿着一字并肩的祁连山,浩荡金波一望无际。门源创建了“油菜花节”,把日子定在了七月十号。这日子与四川的二月实在相隔太远了!我认识到,油菜花是中国地理的标志花;我更从花期的剧烈跌宕,感到了世间的峻险无常。

(16)从剑阁,到松潘,在岩石缝隙,在高高山顶,那一块块鲜黄简直不合时宜。它开在更贫瘠的土壤,宣布着更异端的思想。我忽然想,若是没有油菜花,那些牺牲的红军就太寂寞了!我意识到一股瞬间的冲动。也许就是在那一瞬,我与这种花结成了某种关系……

(17)这一次到汉中,当又一次看见山上块块涂黄的时候,我心里主要是地理的兴趣:这儿可是南方北方的分界;油菜花,你这地理的标志花,我倒要看看你开在几月!

(18)来汉中的目的,是想到城固县去,打听上世纪六十年代从阿尔巴尼亚引进的橄榄树的下落。但是没料到,在陕西城固,无论市民农民,问起橄榄树人人一问三不知。

(19)我说不清,对油菜花究竟是不满还是理解——正是油菜花,挤走了橄榄树的种植。急功近利的中国人,等不及橄榄油普及锅台的未来。但是从四川到汉中,在陡峭破碎的坡地上染黄的油菜花,意味着菜籽油依然是中国农民的经典食品。

(20)与其说和一种植物莫名地结了缘分,不如说不自觉地了解一些关于油菜的知识。

(21)我喜欢油菜花,不单因为它是最适中国农民的油料;也因为它点缀了我的长旅,装饰了一路旱渴的风景。即便如此,当我发现它真的沿着纬度,次第接续,一分分攀升一般地开花,成了中国大陆上花期拖延最长、南北种植跨度最宽的一种花,心里真是充盈着震撼。

(22)油菜花——它随风散洒,遇土生根,落雨花开,安慰天下。它从南向北,逐省逐县,点缀贫瘠的大地,添补百姓的生活。它虽不缤纷,也不名贵,但唯有它,与我形影跟随,相伴了一场。

【小题1】第②段画线句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⑦段中对油菜花的描写有何作用?
【小题3】第⑥段画线句语序的特点及这样安排的意图是________ 。
【小题4】第(16)段“若是没有油菜花,那些牺牲的红军就太寂寞了!”的含义是_________。
【小题5】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被油菜花吸引首先是在于它鲜黄明亮的色彩。
B.第一次见到坡麓上怒放的油菜花给作者异端的感觉。
C.对油菜花的感受是由好感、诧异再到喜欢、震撼的。
D.点缀长旅和装饰风景,也是作者喜欢油菜花的原因。
E.油菜花中国地理的标志花,使作者感到世间峻险无常。
F.安慰天下和添补生活的油菜花虽不名贵却与我相随。
【小题6】整合文中信息,简述以“油菜花”为标题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