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生产力。现代文化强国战略的基础是文化经济,主体是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经济是“文化”经济化和“经济” 文化化的当代表征。文化产业在文化制造、文化批发和零售、文化服务三大产业类型中,又细分了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文化装备生产等多个小类,行业跨度大,包容性强。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文化产业具有知识密集、高附加值、高渗透性等特点,易于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发展并促进新业态,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可忽视的力量。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有利于结构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有利于调节需求结构,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摘编自向晓梅《把我国建成现代文化强国》)

材料二:

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收及同比增长情况

(摘编自《2018年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分析》,2019年2月20日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三:

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文化产业表现活跃,铸造了“文化+”这个崭新的发展形态。所谓“文化+”,更准确地说,是“文创+”,是指以“文化创意”的思维来为各行各业赋能,帮助其它产业转型升级。以迪士尼乐园为例,迪士尼乐园实际上是一个集房地产开发、商店购物、娱乐体验、演出餐饮、休闲度假等行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体,将文化产业和房地产业融合,用多元化文化产业内容填充房地产市场,吸引人气、增加卖点,实现范围经济。上海迪士尼乐园推出的主题活动,针对体验者不同的类型、兴趣爱好和年龄层,设计不同的文化主题,让体验者感受丰富的文化内容和私人订制般的娱乐体验,以增加文化供给的方式带动文化消费。再如,南京浦口区是文化产业和乡村旅游融合模式。以文化内容包装美丽乡村生态资源,打造一村一品,依据各地民俗文化特色,设计相应的文化品牌,包括盘城葡萄节、莲花旅游艺术节、青虾节,垂钓节等活动,提升新兴文化产业品质。依托“一山三泉”生态和文化资源,拓展特色旅游线路,在文化、景观、生态的完美结合中实现文化产业和农业的融合。

(摘编自张苏秋《互联网++文化产业的经济逻辑与自觉实践》)

材料四:

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我们有足够的自信。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网络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我们现在有4800万家网站,2800万个微信公众号,1800万个APP,如此庞大的互联网格局,会让任何一个老外听起来目瞪口朵、羡慕不已。从文化消费角度看,意味着我们的文化消费潜力巨大,文化市场前景广阔。我们的特色文化产业也是很有实力的。我们现在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项目的有39项,我们现在国家级非遗项目四批,总共有1370项。这些非遗项目有相当一批已经成了很大的产业,比如北京附近河北的石雕。这在发达国家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他们非遗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公共产品,很少能形成产业。这当然与我们中国的市场及中国的文化积淀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摘编自祁述裕《回顾与展望:2017-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产业类型、行业类别和分布区域这三项,我们能够了解到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产业的营收及同比增长情况。
B.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从行业类别看,增速超过10%的是:新闻信息服务、创意设计服务和文化传播渠道。
C.2018年,全国文化产业增速为负的行业有2个,分别是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和文化投资运营,但前者下降幅度小。
D.2018年,东部地区文化产业虽然营收绝对值最高,但增速不及西部地区,可见西部地区2018年文化产业发展迅猛。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的结合,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发展,才能够实现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B.迪士尼乐园、南京浦口区借助文化产业内容分别填充房地产市场和乡村旅游资源,以融合发展的模式,带动房地产和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
C.文化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它以“文化创意”的思维为各行各业赋能,培育新兴产业;提升文化产业水平能够结构传统产业,调节需求结构。
D.我国文化产业的活跃,促成了“文化+”这个崭新的发展形态,从材料四来看,我国国家级非遗项目业已转化成为产业,文化产业前景乐观。
【小题3】文化产业为什么能推动经济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15 10:05: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人合一”思想是儒家整个思想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思想。儒释道三家都有这个思想,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也是一个“中”的思想体系。

“天人合一”,其实很简单,就是指“天”和“人”的关系。一般来说,“天”就指我们的宇宙,包括了整个天地。但是,中国的“天”里面有一个更重要的含义,就是指自然而然,“天然”的意思。“天”和“人”的关系就是要人的行为合乎万事万物自然而然的本性,即所谓“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思想里面还有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人要向“天”学习。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传统,就是以“天”为则,以史为鉴。司马迁讲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强调天地万物是有则的,是人学习的榜样,人要向天地万物学习,尊重自然的规律。在中国文化中,“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一个是广大;一个是无私;再一个是像老子讲的“生而不有,长而不宰”,让万物自由自在地生长,自然而然地生长。“天”是最讲信用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秋冬永远如此,就说明“天”是非常讲诚信的,这些就是“天”的神道,“天”的变化之道。所以,《中庸》里面讲“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讲诚信就是天道,人要按照天道去做,就是这个道理。人遵守大自然的法则就是“天人合一”,顺从大自然的这种自然选择就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古代更重要的一点是“天人合德”,人向天地万物学习。孔夫子被大家看作圣人,就因为他具有“天”一样的品德。“德配天地”,这是对圣人的赞扬。“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就是一种形象的表述。“仁者乐山”就是要像山那样的稳定,要有这样一种德行,稳定的德行。“智者乐水”就是智者要像水那样流动灵活,不能呆板。“智”是圆通的,“义”就应该是方的,应该规矩的。按照自然界的秩序修养自己的德行,就是一种天人关系的表现。所以,这里“天人合一”就是讲人跟“天”是一体的。“天”自然而然,最包容,最能够让万物在天地之间自由自在地生长。它尊重万物的本性,人也应该如此,应该活得自然而然。

“天人合一”也是“中”的一种表达。“中庸之为德也,至矣”,中庸这种德行才是最高的。它可以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天人合一”就是一个“中”的思想,不把天人对立起来。中国人讲“天人合一”就是相反相成,就是一种对立统一。中国人的思维非常辩证,要适合这个时代场所的变化而变化。“时”,时间的时,包括空间,讲究中道,不能够片面,但是合在一起就叫“时中”。时间包括空间,这个时代变化了,人就要变化,空间变化了人也要变化,这个时就包括空间和时间。但是也需要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中”,“中”就是不偏这个也不偏那个。“中”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观点,而我们的大自然、万物都是“中”的体现。因为它自己会调解成“中”。

我们要去自己体会,大自然可自己调到标准。但因为时间地点条件的不同,这个标准是不一样的。南方人是南方人的标准,北方人是北方人的标准;冬天是冬天的标准,夏天是夏天的标准;老人是老人的标准,小孩是小孩的标准;女性是女性的标准,男性是男性的标准。这就是中医的原则,治病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这才能真正符合自然。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不管你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南方的北方的,都用同一种药那就完了。你是南方人,又是中年女性,那要一个方子;同样的病,对于一个老人一个男性抑或一个南方人,那又要不一样的方子。所以这是中国中医的最根本原则,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方子。这个都是从“老天爷”那学来的,从自然万物、天地万物中看来的。所以不仅要自爱,还要自信,现在的人已经基本上没有自信了。

中庸的万物不相害,本来世界上的万物都是千幻万变的,它可以并存的。但并存中又相互有关系,不是相生就是相克,我生你,你生他,他生我,我克制你,你克制他,他克制我,硬是形成了相生相克的关系,所以并行。如果中间缺掉了一个,那就没法并行了。所以,这个并行并生的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圆满的运行。

(摘选自楼宇烈《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有删节)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人合一”思想在儒家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儒释道三家都有这个思想,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
B.“天人合一”就是指“天”和“人”的关系。“天”就指我们的宇宙,包括了整个天地。“天人合一”即人的行为要合乎万事万物自然而然的本性。
C.中国文化强调以“天”为则,以史为鉴,人要向天地万物学习,尊重自然的规律,如司马迁讲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D.“天人合一”也是一个“中”的思想,不把天人对立起来。“中”就是不偏不倚。大自然、万物都是“中”的体现,因此它自己会调解成“中”的标准。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三段列举了“天”最大的特点,即广大,无私,“生而不有,长而不宰”,并说明天是最讲诚信的,来分析论证人要向“天”学习的原因。
B.文章采用层进论证的方法,强调“天人合德”是“天人合一”思想中更重要的内容,并以孔夫子为例,说明他被大家看作圣人,就因为他德配天地。
C.文章引用“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名言,并阐释它的含义,进一步突出了人要按照自然界的秩序修养自己的德行,以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道理。
D.文章提到中医治病的最根本原则,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方子,由此得出人“不仅要自爱,还要自信”的结论,显得有理有据。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如果不遵守大自然的法则,随意地改造自然,就是背离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很可能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B.人跟天是一体的,天自然而然,最包容,最能够让万物在天地间自由自在地生长。人也应该活得自然而然。
C.“天人合一”,就是天和人的相反相成,对立统一。时代和空间变化,人就要变化。但是也需要有“中”的标准的限制。
D.中庸的万物不相害,千幻万变的万物可以并存。但并存中又相互有既相生又相克的关系。这个并行并生的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圆满的运行。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爱之舟
吴冠中
①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②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③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小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夜半我被臭虫咬醒,遍体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钱换个较好的房间。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不肯再加钱换房子……
④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确是无比的快乐,我欢喜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文边走边唱。看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父亲回家后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⑤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二三圈,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⑥初小毕业时,鹅山小学是当年全县最有名气的县立完全小学,方圆二十里之内的学生都争着来上鹅山。我考取了。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校,替我铺好床被,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吵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⑦第一学期结束,根据总分,我名列全班第一。我拿着老师孙德如的签名盖章,又加盖了县立鹅山小学校章的成绩单回家,路走得比平常快,路上还又取出成绩单来重看一遍那紧要的栏目:全班六十人,名列第一,这对父亲确是意外的喜讯,他接着问:“那朱自道呢?”父亲很注意入学时全县会考第一名朱自道,他知道我同朱自道同班,我得意地、迅速地回答:“第十名。”正好缪祖尧老师也在我们家,也乐开了:“茅草窝里要出笋了!”
⑧我又要去投考无锡师范了。
⑨父亲又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时值暑天,为避免炎热,夜晚便开船,父亲和姑爹轮换摇橹,让我在小舱里睡觉。但我也睡不好,因确确实实已意识到考不取的严重性,自然更未能领略到满天星斗、小河里孤舟缓缓夜行的诗画意境。
⑩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便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师范毕业当个高小的教员,这是父亲对我的最高期望。但师范生等于稀饭生,同学们都这样自我嘲讽。我终于转入了极难考进的浙江大学代办的工业学校电机科,工业救国是大道,至少毕业后职业是有保障的。幸乎?不幸乎?由于一些偶然的客观原因,我接触到了杭州艺专,疯狂地爱上了美术。正值那感情似野马的年龄,为了爱,不听父亲的劝告,不考虑今后的出路,毅然沉浮于茫无边际的艺术苦海,去挣扎吧,去喝一口一口失业和穷困的苦水吧!我不怕,只是不愿父亲和母亲看着儿子落魄潦倒。我羡慕过没有父母、没有人关怀的孤儿、浪子,自己只属于自己,最自由,最勇敢。
⑪……醒来,枕边一片湿。
(有删改)
(注)作者吴冠中,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是
A.本文以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照应,有强化作者对父母、亲人的深切怀念的意图。
B.父母深夜为蚕宝宝添桑叶,是“我”童年难忘的记忆,这一情景既交代家庭生活背景,写出父母的辛劳,也由此引出父亲对“我”的疼爱。
C.童年的“我”出身贫寒,懂得体谅亲人的不易,因此住旅店时不愿父亲花钱换好房间,读书时为交不起学费使家人困窘而心酸哭泣。
D.读小学时考到全班第一,“我”高兴而且兴奋;父亲却冷静地询问同学朱自道的排名情况,可见父亲比“我”沉稳,想以此消消“我”的傲气。
【小题2】本文以“父爱之舟”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探析。
【小题3】第⑩段中所表现的感情较为复杂。本段表现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简要说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天使的礼物

⑴黄昏,儿子一如既往地推我去广场散心。二月的风变得暖起来,但是吹到脸上依然带着股寒意,就如我此刻的心境。

⑵刚坐上轮椅的时候,医生笑呵呵打趣,说我最多只能享用三周。可是如今漫长的三个月过去了,我依然坐在轮椅上。广播里正放着《吉祥三宝》,真羡慕那个丰腴健硕的妈妈,想必她到了80岁还能健步如飞吧?不像我,三十几岁就坐在轮椅上了。

⑶儿子兴致勃勃地问:“情人节送什么礼物好?”

⑷我漫不经心作答:“那要看对方喜欢什么,如果是心爱的,一句话、一首歌也是好的。”说完才觉惊骇,他刚上一年级,居然提出这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不禁想起上学期他曾说与一小女生相爱,我问,怎么爱?他答:“我们下课后一起在草坪里找灵芝草,给妈妈治病。”现在,灵芝草没找到,居然懂得过情人节了。

⑸忽然间,在淡金的晚霞里,一首英文歌响起来,我不禁感慨:“人长耳朵,就为享受这样美的声音吧!”儿子动容。

⑹回家后,儿子替我按摩,他见过医生为我做按摩。手法倒是学得有模有样,可力度远不够。窗外传来孩子的笑闹声,我发现了儿子的心不在焉,顿时心生黯然,命他快快去玩。   

⑺第二天黄昏,竟然又听到那首歌,是洒水车在唱,一时间,只觉得漫天繁花落了又开,连时光都淹没了。回过神来,才发现儿子早出去了。

⑻钟点工临走时提醒我,说整个寒假儿子日日在闹市区出没。那一带网吧颇多,里面未成年人也很多,要我千万管紧孩子,她说她的儿子就是在网吧里毁了的。我心里百味杂陈,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

⑼可儿子似乎总是很忙,没等我谈到正题,他就鱼一样溜了。是的,外面春日融融,谁耐烦整日对着一张蜡黄的面孔呢!

⑽每一次,听着楼道里咚咚远去的足音,每一步,都似踩在我心上。想起从前他寸步不离地守候着我,小朋友叫去踢足球一概不理,如今,怯得连边都不肯沾了。

⑾长叹一声。吃药罢,这一粒吃掉的是老公的轿车车灯,那一粒咽下的是儿子模型飞机的翅膀,家人的梦想悉数掉进我胃里。一时间,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⑿突然,气喘吁吁的儿子冲进来:“嘿,妈妈,情人节快乐!”我惊呆了,捧着他递过来的礼品盒不知所措。儿子一叠声地催我拆开,是一张唱片。他替我放进CD机里,音乐水一般漫过来,正是我最爱的那一首。

⒀我哭笑不得,原以为这礼物是送给那个小女生的,现在居然给了我!望着那张汗津津的脸,纵有千个疑问我也只能咽下。

⒁傍晚,儿子又推我出去,他指着华丽的橱窗得意地说:“哈,我又找到一个错字!”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去,花团锦簇的五个大字:情人节快乐。哪里有错?

⒂见我疑惑,他急忙用手指在我手心画着:“是亲人的‘亲’,不是事情的‘情’,明天我要告诉老师去。”原来是这样,他一直以为是亲人节,所以误把礼物给了我。

⒃这时,一个陌生的中年人朝我们走过来。他很友好地问:“小朋友,你找到了吗?”儿子回答:“找到了,谢谢叔叔。”我诧异地望着他们。那人说,他是负责在广场播放音乐的。有天晚上儿子去找他,询问下午放的一支英文歌的名字,他说妈妈喜欢听,想买给妈妈。一下午放了那么多唱片,哪里能记得清呢?于是把所有的英文歌拿来一首首试放,最终也没有找到,但他却记住了那个执着的小男孩。

⒄洒水车过来了,开到我们身边缓缓停下,一个年轻人探出脑袋笑着问:“找到了吗?”

⒅原来,那首叫做《斯卡布罗集市》的英文歌,正是这位司机帮助找到的。他也一直惦记着这个倔强的小男孩,惦记着他能否买到唱片。

⒆洒水车开走了,我们继续向前。路边一个老太太在卖音像制品,她笑咪咪地问儿子:“找到了吗?”我与儿子一道感激地回答:“找到了!找到了!”我的声音里竟有了微微的哽咽。

⒇我终于知道,我的孩子没有去网吧,也从来没有冷落我,他一直都不曾放弃对那棵灵芝草的寻找。反复地听那首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个痴痴的孩子所感动,可我知道,这份礼物,足以温暖一个母亲的一生。

【小题1】请结合文章说说“天使的礼物”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小题2】文章第⑻段中画线句“我心里百味杂陈,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的心里百味杂陈?
【小题3】如何理解最后一段中“痴痴”的意思?文章主要是通过哪一件事来表现儿子的“痴”的?
【小题4】“找到了吗?”“找到了!”文中多处出现这个问答,分别表现了问答双方(问的人,儿子,“我”)怎样的心理?
【小题5】一个小小的孩子,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了母亲的一生,令人动容。读了全文,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8年8月23日,我国“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成为继英、美、日三国之后,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由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它通过直线加速器和环形加速器将质子束增加至16亿电子伏特的能量后引出,撞击钨靶产生中子,从而进行科学研究。在2017年8月中国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并获得中子束流后,加速器运行稳定,首期三台中子谱仪已顺利完成样品实验。国家验收委员会专家认为,中国散裂中子源性能全部达到或优于批复的验收指标,装置整体设计先进,研制设备质量精良,靶站最高中子效率和三台谱仪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国之重器”,散裂中子源可以说是一个体积庞大的“超级显微镜”,其正式投入运行,将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平台。

与利用X光的同步辐射不同,中子是不带电荷的一种粒子。当中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相互作用时,有些中子会直接穿过,有些会像弹珠一样打在原子核结构上,使飞行方向偏离。科研人员通过散裂中子源中的谱仪研究中子的飞行轨迹,就能反推出原子核的内部结构,从而进行科学研究。

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说:比如说可燃冰的研究,那么它需要模拟千米深水下的压力,需要很厚的容器壁,那么这一个只有散裂中子源的中子能够穿过,而且中子散射对碳、氢、氧、氮这些轻的元素敏感,所以它能够很清楚地分出这个可燃冰的结构。我们只有搞清楚了可燃冰的性质,我们才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可燃冰。

(选自2018年8月24日“央视网”)

材料二:

广东东莞大朗镇,是被称为“国之重器”的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基地。从2006年5月在这里选址,到2017年中子源首次打靶、顺利产生第一束中子,再到2018年启动首批实验……陈和生院士带领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散裂中子源项目团队在这里奋斗了整整十二年。

1998年,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乃至高能物理所发展陷入困境时,陈和生被任命为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带领大家冲出低谷期,成为他上任后的当务之急。他提出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BEPCII)方案。

同样让陈和生信心满怀的还有他领导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散裂中子源就像一台‘超级显微镜’,可以研究DNA、结晶材料、聚合物等物质的微观结构”,为诸多”。

材料三:

在散裂中子源研制中,快循环同步加速器遇到了新的技术难题。“当时,我国还没有研制过快循环同步加速器的25赫兹交流磁铁。我们向美国、日本研究所的专家请教,但他们只懂科学设计,关键技术掌握在国外大公司手中,不能告诉我们。”傅世年说。

于是,科研人员与工厂技师咬紧牙关、联合攻关,经过无数次失败后,终于研制出合格的磁铁。研发团队还提出了谐振电源的谐波补偿方法,解决了多台磁铁之间的磁场同步问题,其效果优于日本散裂中子源。

不仅如此,陈和生介绍,散裂中子源的“眼睛”——中子探测器的核心技术也曾由外国掌握,经过攻关,科研人员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探测器,各项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2017年8月28日10点56分18秒,中国散裂中子源成功打靶并输出了第一束中子,中国人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散裂中子源。

(摘自2018年8月29日《中国科学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裂中子源是一个体积庞大的“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超级显微镜”,中国散裂中子源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
B.中国散裂中子源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性能达到了验收指标,装置整体设计先进,研制设备质量精良,靶站最高中子效率和三台谱仪综合性能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C.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乃至高能物理所发展陷入困境时,陈和生带领大家冲出了低谷,后又克服了重重困难,使中国散裂中子源在东莞终于奠基。
D.中子探测器的核心技术被称为散裂中子源的“眼睛”,这项技术也曾由外国掌握,我国科研人员刻苦攻关终于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探测器,性能达到国际水平。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裂中子源通过直线加速器和环形加速器将质子束增加至16亿电子伏特的能量后引出,撞击钨靶产生中子,其正式投入运行,将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平台。
B.当中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相互作用时,有些会打在原子核结构上,使飞行方向偏离,科研人员通过散裂中子源中的谱仪研究中子的飞行轨迹,从而进行科学研究。
C.在散裂中子源研制中,快循环同步加速器和中子探测器的核心技术都遇到了新的技术难题,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终于攻破难关,技术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D.只有在可燃冰的研究模拟条件下,散裂中子源的中子才能够穿过,而且中子散射对碳、氢、氧、氮这些轻的元素敏感,所以它能够很清楚地分出这个可燃冰的结构。
【小题3】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重点分别是什么?并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我国散裂中子源研制成功的原因。